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925|回复: 0

[云南] 2020年宣威市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3-1 17:41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966

    主题

    2975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866
    发表于 2021-1-6 14: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宣威市政府工作报告

    市长  周云锋

    (2020年5月20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和2020年前4个月工作

    去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聚焦脱贫摘帽目标和高质量跨越发展主题,以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敢闯敢干、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苦干实干,打赢了一场场苦仗、硬仗,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2019年,实现市内生产总值360.2亿元,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216亿元,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5.9亿元,增长1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亿元,增长1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1亿元,增长6.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6.2亿元,增长27.7%。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94亿元,增长11.8%;贷款余额190.1亿元,增长0.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8223元、13397元,分别增长8.2 %、10.8%。

    (一)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围绕高质量脱贫摘帽目标,全力打好十大攻坚战,实现59825人脱贫、256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21%,各项指标均达到贫困县摘帽标准,全市脱贫攻坚、贫困乡退出、沪滇扶贫协作工作成效考核均为“好”等次。举全市之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巩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调动一切资源力量、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6.6亿元,深入开展“百日攻坚”“百日补短”“百日提升”行动,各级各部门扛责在肩、履责在行,广大干部冲锋在前、奋战一线,帮扶单位并肩作战、协同发力,用辛劳付出诠释了使命担当,用忠诚奉献书写了历史新篇。千方百计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生猪、马铃薯、烤烟等优势主导产业,建立完善带贫机制,推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采取建设扶贫车间、转移就业、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选聘生态护林员等多种方式,促进贫困劳动力充分就业,脱贫人口收入全面达标。精准落实社会保障兜底措施,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全力以赴补齐三保障短板。精心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强化搬迁群众产业、就业、就学、就医等后续帮扶,贫困群众生产方式、生活质量、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扎实抓好教育扶贫,教育资助应助尽助,控辍保学有力有效,实现了贫困户义务教育适龄子女无失学辍学目标。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政策,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医疗费用负担大幅减轻。深入排查整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供水机制改革,农村饮水安全全面保障。多措并举夯实乡村出列基础。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贫困乡村交通、电力、广播电视、网络宽带、医疗设施、活动场所等硬件设施全面达标。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村民自治作用有效发挥,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明显增强。广泛动员、干部示范、群众参与,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二)稳定经济增长成效明显。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六稳”要求,积极主动作为,找准薄弱环节,精准施策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稳增长有措施、有方向,保持发展速度、拓宽发展空间,有效稳住经济发展基本面。突出抓项目投资,全力稳住增长支撑。充分发挥投资稳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围绕脱贫攻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环保,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前期工作、落地建设,推动了固定资产投资止跌回升、扭负为正。突出抓政策引导,全力稳住市场预期。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工业品促销等优惠政策,强化市场分析研判,及时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工、技改扩能、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困难,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聚焦消费新热点,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商业模式、产品和服务供给,多渠道扩大本地产品销售,促进了消费规模不断扩大。突出抓财税征管,全力稳住财政运行。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开源”与“节流”两手发力,促进财政平稳健康发展,有力保障了工资发放、机构运转、脱贫攻坚和基本民生需求。

    (三)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始终把兴产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三次产业不断优化提升。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粮食产量达7.7亿公斤;收购烟叶59.88万担、实现税收1.96亿元。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6%。争取宣威火腿及生猪产业列为全省20个“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全市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方向更加清晰、措施更加有力,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出栏肥猪212万头,实现火腿产业加工产值54亿元。工业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园区发展规划,提高专项债券资金使用效益,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重点产业向园区集中,新增入园项目20个,园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持续推进传统产业技改升级,新增采煤机械化矿井5对,凤钢特钢、云淀淀粉综合利用等项目竣工投产,磷电磷酸钙盐等项目开工建设,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产值稳步增长。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液态金属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有了新拓展,热界面、低温环保焊料等项目建成投产,产业集群逐步壮大。第三产业提速发展。加快完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国家基本药物和医疗器械配送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通过国家绩效评价。加快发展旅游业,东山景区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旅游综合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四)城乡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持之以恒打基础、优布局、提品质,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加快综合交通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信息网、物流网建设,永安机场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杨宣高速建设加快推进,新建、改造农村公路640公里。重点水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全市所有行政村通动力电、光纤网络。城乡更加美丽宜居。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加快“美丽县城”建设,综合城镇化率达51.3%。坚持规划先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有序开展。加快推进城市更新,西河片区棚户区改造进入开发建设阶段,南门街片区、东山脚片区棚户区改造全面启动。持续提升城市功能,榕昌路中段建成通车,浦山路加快建设,东山路中段打造为特色步行街;2个城区水厂开工建设,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进一步完善。加强城乡精细化管理,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城乡更加干净整洁。生态质量明显提升。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圆满完成,燃煤小锅炉、“散乱污”企业治理成效显著,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高位推动河(湖)长制落实,开展“清四乱”等专项行动,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加快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广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森林覆盖率达49.98%。

    (五)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坚持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明显增强。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明显。顺利完成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创新投融资举措,投融资平台转型升级有序推进。加快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改革,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试点改革顺利推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建立投资项目代办、企业联系人、涉企检查报审制度,全面完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推动“一颗印章管审批”,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建立“大招商”工作机制,强化产业集群招商、以商招商、专班招商,签约项目27个,引进市外资金146亿元。

    (六)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财政支出的80.5%用于民生领域。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双龙三小、西宁四小、复兴二小建成投用,“全面改薄”有序推进,“大班额”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评估。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第六中学晋升省一级一等高完中通过曲靖市复评,第十中学晋升为省二级一等高完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卫生健康事业加快发展。不断提升医疗服务保障能力,第一人民医院儿科部主体完工,第二人民医院迁建进入主体施工,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完成标准化建设。大力开展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等级医院创建,第一人民医院通过三级医院评审。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推出了一批形式多样的文艺精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惠民文艺、文化下乡活动广泛开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群众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全力稳定就业总量,提升就业质量,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全面兜住基本民生底线,城乡低保应保尽保,社会救助应助尽助,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扎实开展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殡葬服务更加规范。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圆满完成。老年人、残疾人、红十字、慈善事业全面发展。档案、供销、气象、搬迁安置、地方志、外事侨务等工作不断加强。

    (七)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深入推进依法治理,“七五”普法成效明显,全社会法治化水平持续提升。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重大事项及时向市委报告,重点工作定期向市人大报告、向市政协通报,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监督,主动接受新闻舆论、社会公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支持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坚持依法治安,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坚持创新社会治理,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持续开展“缠访、乱访、滥访”专项整治,信访秩序进一步规范,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民族团结进步。加强国防动员、双拥共建、人民防空等工作,军政军民关系和谐发展。

    (八)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政府工作人员“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围绕转变行政职能,加快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切实把政府该管的事情管起来、管到位,该由市场决定的事项交由市场去决定。围绕提高行政效率,注重调查研究,注重破解难题,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落实。围绕转变工作作风,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干部苦干、实干、快干的良好风气更加浓厚。围绕推进从严治政,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强化审计监督、财政监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各位代表!今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全市上下坚决有力贯彻中央、省、曲靖市和市委的决策部署,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建立疫情防控组织领导体系,第一时间部署落实防控措施,构筑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严密防线,切实抓好病例救治、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加强村庄社区、重点地区来宣人员管控,做好医疗防护物资、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等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本地确诊病例“清零”,实现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守住了疫情防控的宣威阵地。同时,我们毫不放松抓经济社会发展,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措施,及时出台稳定经济运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增长等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全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建设、城乡协调发展,从严抓好安全生产和森林防火工作,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最大限度减少和对冲疫情影响,全市经济经受住严峻考验。一季度,市内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重要指标逆势增长,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工业整体支撑增强,消费缺口加快回补,项目动能逐步释放,全市经济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良好态势。特别是全市上下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及时启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加快补齐短板弱项,脱贫摘帽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检查。这些工作成效,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有力支撑。

    各位代表!去年以来,成绩和经验弥足珍贵,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并长期坚持。第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政府工作的核心。我们始终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带头抓推进、促落实,确保政府各项工作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第二,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是做好政府工作的基础。我们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系统谋划实施稳增长稳投资、产业转型升级、园区规范提升、优化营商环境、统筹城乡发展等重点工作,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第三,始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做好政府工作的动力。我们始终坚持以担当务实的精神,深入推进“放管服”、商事制度、财税体制、农业农村等一批重大改革,一些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逐步清除,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第四,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是做好政府工作的前提。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有效推动了各项事业发展。第五,始终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施政,是做好政府工作的关键。我们始终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完善民主决策机制,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能,用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

    各位代表!去年以来,在困难和挑战极大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些成绩实属不易。这是市委总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上下凝心聚力、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工商联、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宣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人民警察和应急救援队伍,向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付出艰辛努力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基层工作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宣威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清醒认识到,2019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任务没有完成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企业复产不达产,工业恢复性增长制约因素较多,服务业短期内难以全面恢复,居民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这既有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更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自身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问题直接关联。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发展基础仍较薄弱,实体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够快,新兴产业培育不足;重大项目支撑不够,社会投资减缓,稳增长稳投资压力较大。二是城乡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补上全面建成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任务还很艰巨。三是财政十分困难,收入增长乏力,刚性支出较大,财政平衡面临巨大挑战。四是少数部门工作效能有待提升,少数干部的担当意识、实干作风、工作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0年后几个月重点工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我们既面临不可忽视的风险挑战,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全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国家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减税降费、财政贴息、基础设施补短板、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等政策利好,将加速叠加释放。全省推动八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打好绿色食品、绿色能源、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加快综合交通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信息网、物流网“五网”建设和布局新基建等政策措施,给我们发展带来了宝贵机遇。曲靖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宣威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液态金属产业发展和“一县一业”示范创建等各项工作,为我们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近年来,全市在决胜脱贫攻坚、夯实基础设施、推动产业转型、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实施的一系列重大举措,积极效应初步显现,蓄积的能量正逐步释放。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曲靖市委和市委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加大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稳”工作力度,落实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六保”任务,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推进基础夯实、产业发展、城乡提质、民生改善、生态文明、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谱写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威篇章。

    202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建议为:市内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9%,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上级下达目标以内,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11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实体经济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实力

    实体经济是发展的基石。要始终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聚集、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

    全力做大实体经济总量。坚定不移加快发展,扩大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扩大生产规模。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把农业、工业、生态等优势资源转化为产品,把各类资金、资产、人力配置到有效生产中,促进各生产单元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力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20%以上。挖掘消费潜力。落实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措施,加快培育多门类、多档次商业业态,发展在线办公、在线教育、数字生活等新模式、新业态,健全便民、安全、快捷的商业网络,促进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推动城乡消费规模增长、结构升级。激活市场主体。坚持抓大不放小,积极引进龙头企业,鼓励成长型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壮大产业规模。加大“个转企”“小升规”力度,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户以上。

    着力提升实体经济质量。坚持新发展理念,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更加注重拓展有效需求,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现有产业进行补链紧盯煤炭、电力、化工、冶金、食品加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以定向招商为手段,引导资本投向产业链上下游高附加值环节,形成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聚焦新兴产业进行建链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重点,尤其是在液态金属研发成果转化方面,加快引进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带动相关企业配套发展,打造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的新兴产业集群。针对特色产业进行强链从科技、金融、信息化提升以及品牌引领入手,对火腿、生猪、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进行强化,全面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大力培育生产要素市场。放开激活金融市场、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信息市场,更高水平、更大范围配置要素资源,为发展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撑。积极发展金融市场。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入驻宣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激励机制,激发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快发展技术市场。建立完善适应发展要求的现代技术市场,推动科技研发成果有效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融通发展。大力发展人力资源市场。强化人才培养,推动各类用人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合作,培养更多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建设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产业工人队伍。强化招才引智,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大力引进各类紧缺人才、高端人才。规范发展土地市场。坚持保护、开发与合理利用并重,盘活存量土地,清理闲置土地,优化项目供地,多渠道解决用地难题。强化用地规模管控,完善土地低效利用退出机制,确保土地资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

    优质高效服务实体经济。坚决破除制度性障碍,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壮大。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投资项目代办、企业联系人、涉企检查报审制度,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推进“一网、一门、一次”办理,推广“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动“一颗印章管审批”,让“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成为常态。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惠企帮扶政策,降低企业用电、用工、物流等成本,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加大企业帮扶力度,点对点、一对一研究制定发展措施,精准掌握企业需求,精细提供政务服务,积极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渡过难关。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力营造重商、亲商、安商的发展环境,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让优秀企业家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大显身手。

    (二)围绕高质量脱贫,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有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集中力量全面完成未脱贫人口脱贫任务。始终把实现贫困人口脱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全力解决好15333人未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紧盯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完善贫困人口动态管理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帮扶,做到即时出现、即时帮扶、即时解困,确保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千方百计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坚持脱贫不脱政策、不脱责任、不脱帮扶、不脱监管,严格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进一步细化扶贫项目、资金和工作措施,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提升。持续提高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组织化程度,加大消费扶贫力度,不断增加贫困户收入,实现稳定增收不返贫。持续抓好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让危改群众、搬迁群众发展有产业、就业有岗位、增收有门路、致富有保障。持续抓好教育、医疗、社会兜底保障,让每一个学生不因贫辍学,每一个家庭不因病返贫,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持之以恒增强脱贫发展后劲。坚持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向贫困乡村倾斜,不断夯实脱贫攻坚基础。抓好脱贫攻坚项目库、路线图、施工图的落实,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和熟悉产业经济的干部队伍,提升村级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坚持“富脑袋”与“富口袋”并重,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全方位宣传新时代全市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提高发展能力。

    (三)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扎实推动乡村振兴

    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切实补齐全面小康短板,发挥好“三农”的压舱石作用,走好乡村振兴路。

    围绕农民稳定增收,做强现代农业。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优布局强产业、育龙头强加工、抓有机创品牌,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水利建设力度,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稳定粮食产量。抓好优质烟区建设,收购烟叶59.38万担、实现产值8.7亿元以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增加绿色优质产品供给。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个以上,实现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积极开拓农产品市场,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让更多农产品产得好、卖得出、卖得上好价钱。壮大宣威火腿及生猪产业。始终把宣威火腿及生猪产业作为市域经济发展的第一产业来抓,扎实推进“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大力推广“宣和猪”,全力推进生猪规模化养殖,实现生猪出栏261万头。加快火腿产业园建设,培育和引进一批集屠宰肉联、火腿加工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入园聚集发展,提升宣威火腿及生猪产业发展的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绿色化、市场化水平,确保实现火腿产业产值75亿元以上。

    围绕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秀美乡村。积极推动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脱贫攻坚有机结合,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积极申报实施特色小镇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辐射带动力强的城镇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强村庄建设规划,整治乡村违法违规无序建房,规范建房行为,打造一批产业强、环境美、生活富的美丽村庄。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深入开展“两污”治理、村庄清洁、“厕所革命”等专项行动,保护好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

    围绕依法治理乡村,提升乡风文明。加强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完善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机制,发挥自治“消化矛盾”、法治“定分止争”、德治“春风化雨”的作用。强化基层组织法治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头做文明新乡风的实践者。大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治理老无所养、孝道式微等不良风气,营造重视教育、崇尚学习的良好风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四)牢固树立工业强则经济强理念,加快园区经济发展

    振兴宣威经济的关键在工业。围绕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产业集聚、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一手抓现有优势放大提升,一手抓新增长点孵化培育,努力构建多元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

    聚力扩大承载,抓好园区规范提升。围绕打造四个百亿级产业园区的目标,高起点、高标准抓好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明晰产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目标任务。虹桥片区重点发展新材料、电子产品、装备制造产业,建设装备制造工业园;灰硐片区重点发展以火腿为主的食品加工产业,建设食品工业园;凤凰片区重点发展冶金产业,建设冶金工业园;羊场片区重点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建设化工工业园。盘活现有存量土地,确保动态收储土地1000亩以上,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切实提高园区承接项目落地能力。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园区开发建设模式,加快投融资平台转型升级,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园区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精准化服务水平,激发园区发展活力。

    聚力动能转换,抓好液态金属培育。坚持把培育液态金属产业作为优化工业经济结构的重点,聚焦液态金属四大领域、十大产业,努力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打通市场应用快捷通道上取得更大突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理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之间关系,形成各归其位、引导有力的体制机制,增强产业发展活力。促进“六中心一委员会”晋位升级,力争企业设计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应用中心由省级升级为国家级,增强科技研发能力。坚持以市场需求定科研,搭建投资融资、协同创新、检测检验等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让更多研发成果、发明创造走出实验室,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大内培外引力度,力争实施3个以上产业项目,不断壮大产业集群。

    聚力提质增效,抓好传统产业升级。煤炭产业要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曲靖市委、市政府推进煤矿整治工作部署,全力做好煤矿关闭退出和整合重组,推动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化工产业要以承接精细磷化工企业异地搬迁为突破口,开发磷酸系列产品。电力产业要积极谋划发展新能源发电,推进乌蒙片区配电网、储能电站等项目建设,优化电力能源格局。冶金产业要加快下游产品开发,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建材产业要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开发新型建材。食品加工业要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创办火腿、马铃薯、刺梨、核桃等食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食品工业。

    (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经济增长新引擎

    坚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重要支撑,聚焦消费新热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层次提升、比重提高。

    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树牢全域旅游理念,加快西泽乡村旅游小镇、杨柳历史文化旅游小镇建设,推进尼珠河、月牙湖、东山公园、芙蓉彝寨、牛栏胜景等景区景点建设。充分发挥乡村生态环境、民俗文化等资源优势,利用“旅游+”“生态+”“文化+”等模式,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打造一批田园观光、民俗风情、农业体验、民宿度假等特色鲜明的乡村休闲旅游经济带。坚持市场化运作,持续办好火腿美食文化旅游节,做好“一部手机游云南”宣威板块建设,多渠道推介宣威旅游,为旅游产业发展营造浓厚氛围。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紧紧抓住时代赋予的战略机遇,切实在协调汇报上不断强化、可研编制上不断细化,以最大的力度、最高的效率,全力做好永安机场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启动建设。加快推进杨宣高速公路建设,启动宣富高速公路建设,完成宣会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的大交通格局。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支持物流企业发展壮大,提升信息化、标准化、智慧化水平,逐步形成高效便捷、通达顺畅、绿色安全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加强商业网点规划建设,争取打造一批城市综合体、物流园区和专业市场。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完善电商服务网络,畅通本地特色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加快服务业创新发展。坚持服务创造价值、服务提升产业、服务改善生活理念,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提升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激发业态发展新活力。加快发展金融服务、咨询中介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服务经济发展能力。培育发展总部楼宇、服务外包、分享经济、平台经济、夜间经济等新兴业态,创新服务供给模式。主动融入大数据时代,精准对接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建项目,探索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数字宣威”,推进公共服务智能化、便捷化。

    (六)加快城市发展步伐,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居住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归属感、幸福感和自豪感。

    高水平完善城市规划。统筹地上、地下,兼顾生产、生活、生态,深入推进“多规合一”,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现开发保护“一张蓝图”。加快编制海绵城市、城市道路竖向设计等专项规划,完成向阳街东段片区等重点区域改造设计,提高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健全规划实施监督机制,严厉查处违法建设,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

    高质量建设美丽县城聚焦“干净、宜居、特色”要素,加快推进“美丽县城”建设,让城市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共建干净家园。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有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强力整治“脏乱差”问题,促进城市保洁市场化运作、机械化清扫,让城市更加干净整洁。营造宜居环境。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加大西河片区开发建设力度,全面推进南门街片区、东山脚片区改造。加快中烟大道、河滨路建设,谋划实施向阳街东段等一批城市道路建设,新建一批健康步道、立体停车库、生态停车位,抓好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完善供水、供电、供气等市政配套设施,增强城市公共服务功能,让城市更加舒适宜居。打造特色风貌。把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传承贯穿于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建设的每个环节,打造地标性建筑、特色街区,让城市更具魅力。

    高品质开发房地产。突出把房地产作为繁荣城市经济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实因城施策,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完善土地供应政策,强化对市场预期的研判和引导,积极引进有实力、讲诚信的房地产企业,支持本土房地产企业发展,开发有档次、高品位的精品住宅、商业地产、城市综合体。持续开展房地产项目清理整治,规范市场秩序,解决不动产权证办理等遗留问题,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七)以民生改善为重点,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力做好各项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广大人民。

    办好更加优质均衡的教育。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推动学前教育惠民普及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优质辐射发展,加快发展民办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综合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生活教育的作用,丰富育人载体,创新育人方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厚植尊师文化,抓好教师培养培训、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提升教师能力素质。树立“突出特色、学术立校”理念,强化教学科研,推广实验教学,打造高效课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打造更加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围绕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加快完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让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密切关注国内外疫情形势,因时制宜优化疫情防控举措,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平战结合,加大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力度,新建市传染病医院,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增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快推进第二人民医院迁建、市中医医院门诊综合楼建设,持续改善医疗条件。深化市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强化医共体运行管理,切实把医疗机构发展重心转移到协作共享、内涵提升上,有效节约医疗整体成本,降低医保基金风险。扎实抓好重点临床学科建设、等级医院创建,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重大疾病防控、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等工作,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发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事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结提炼宣威农耕文化、工业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构筑宣威精神、宣威价值、宣威力量,凝聚团结一心向前进的强大正能量。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增强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支持文艺创作、文化创意,精心打造一批文艺精品。加强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重视体育事业发展,提升竞技体育水平,支持民间体育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群众身体素质。

    健全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强劳动监察执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持应保尽保,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社会救助、救灾救济、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和残疾人关爱保障机制,坚决兜住民生底线。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加快建立居家社区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扎实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维护好退役军人合法权益,促进军民融合发展,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八)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激活内力与借助外力并重,抓住关键环节,破解发展难题,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借外力、以创新添活力。

    坚持以改革增动力。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改革的部署安排,扎实推动宣威各项改革事项走深走实、落地见效。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推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稳步推进农村改革,确保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顺利通过验收。深化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殡葬制度改革。有序推进统计制度改革,开展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企业实力。

    坚持以开放借外力。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积极参与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深化与上海市宝山区对口协作,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推动资本、技术、信息、劳动力等要素加速流动。认真落实“抓经济必须抓招商、管行业必须管招商”的大招商工作机制,组建专职、专业、专责的招商引资专班,围绕高原特色农业及生物资源加工、以液态金属为重点的新兴材料、精细磷化工、生态文化旅游、商贸物流、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开展高密度、高强度精准招商,着力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集群发展。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到位资金增速10%以上。

    坚持以创新添活力。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引导企业加强与中科院理化所、昆明理工大学等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合作,搭建研发平台,增加研发投入,争取在液态金属、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领域创新取得新突破,实施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发展项目5个以上。支持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建产业技术实验室、工程化基地,打通产业链、创新链、技术链,增强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九)突出重大风险防范,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坚持底线思维,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严密防范“灰犀牛”事件,坚决消除重大风险隐患,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防范化解财政风险。积极防范财政收支矛盾风险。围绕实现财政和经济良性互动发展,加快经济提质增效,努力形成支柱财源坚强稳固、新兴财源生机勃发、后续财源发展强劲的可持续财源建设新格局。坚持依法治税,健全协税护税联动机制,确保税收应收尽收。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增加财政收入。大力争取各类财政资金支持,增加可用财力。牢固树立过苦日子思想,硬化预算约束,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积极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正确处理举债与发展、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合理控制债务规模,妥善处置存量债务,争取新增地方政府债券,确保财政健康运行。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支持金融机构规范内部管理,积极处置不良贷款,有效防范金融机构运行风险。大力开展小额贷款、P2P网络借贷、担保、典当等领域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高利贷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金融秩序,有效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风险。深化政银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信贷投放向小微民营企业、“三农”发展等领域倾斜,有效防范资金链断裂风险。

    防范化解安全风险。突出煤矿、消防、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重点,兼顾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强隐患分析研判,细化隐患点位、类型、等级,明确整改期限、责任、措施,确保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及时消除。坚持依法治安、科技兴安、人才强安,从基础抓起、从关键入手、从源头着力,全面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最大限度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加快政府专职消防队伍建设,完善应急救援管理体系,切实提高应急响应和救援能力。

    防范化解稳定风险。针对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紧盯重点群体、重点时段、重点场所,加快打造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的防控体系,织密社会治安天罗地网,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宣威。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持边扫边治边建,建立遏制黑恶势力犯罪滋生的长效机制。依法整治“缠访、乱访、滥访”违法行为,规范信访秩序,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加快建设美丽宣威。

    扩大绿色生态空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大力开展沿路、沿河、沿集镇造林绿化活动,实施好退耕还林,确保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

    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切实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深化“散乱污”企业整治,取缔城市燃煤小锅炉,确保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以上。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常态化巡河护河,加强“千吨万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确保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深入开展“清废行动”,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废旧残膜回收利用,有效处理历史遗留锌废渣、餐厨垃圾、医疗废弃物等污染物,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严控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立足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大力发展具有技术含量、就业容量、环境质量的绿色经济,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升级改造,加快新兴产业绿色发展,构建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良性互动。大力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共享。

    (十一)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促进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围绕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推进政府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高综合治理效能,为推动全市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与时俱进健全制度体系。聚焦阻碍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抓紧研究制定一批治理体系急需的制度、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以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为核心,把转变政府职能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创新调控方式,健全监管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作用;进一步厘清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履行好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支持群团组织、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有序、规范、有效参与社会治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毫不动摇抓好制度落实。始终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作为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的前提,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不断提升政府工作水平。巩固机构改革成果,推进机构、职能、人员全面融合,确保无缝衔接、高效运转。完善部门协作机制,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确保各项政策取得预期成效。加快构建覆盖各领域、各行业、各部门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把监督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确保制度时时生威、处处有效。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曲靖市发展战略,找准宣威发展的历史方位和战略定位,围绕补短板、促提升、增后劲、惠民生,科学编制好“十四五”规划,描绘好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工作。统筹做好供销、档案、外事侨务、气象、搬迁安置、地方志等工作。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新时代、新形势的迫切要求,我们将牢记嘱托,坚守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时刻把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抓在手上,把改革发展稳定的重担扛在肩上,把全市广大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放在心上,不断提高施政能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强化政治定力,始终做到忠诚干事。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学、真懂、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铭刻于心、落实于行,坚持不懈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党委、政府及市委的决策部署,始终把全市各项工作放在全国、全省、曲靖市发展大局中来谋划、来思考、来推动,经常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确保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强化初心使命,始终做到为民干事。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通过加快发展步伐,为持续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持续改善民生,为加快发展创造更多的有效需求。坚持以发展惠民生,围绕群众就业增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精准对接民生需求,优化产品供给结构;立足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坚持以民生促发展,围绕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加快谋划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让群众共享更多发展成果,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三)强化依法行政,始终做到规范干事。围绕建成法治政府目标,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为重点,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强化刚性约束,确保决策程序依法规范、过程科学民主、结果经得起检验。整合行政执法队伍,探索实行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推动执法重心下移,提高行政执法能力水平。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政协委员提案,加强与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联系沟通。支持法院、检察院、监察委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扎实推进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促进行政权力依法公正、透明高效运行。

    (四)强化务实担当,始终做到带头干事。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要,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善接最烫手的山芋,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全力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细落小落实。深入开展政府系统“落地见效年”活动,健全政策落实和工作推进机制,工作目标化、目标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盯紧每一天、干好每个月,以天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坚持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建立健全激励干部履职担当的奖励机制、支持干部干事创业的容错机制、整治干部不为乱为的惩处机制,为担当者、拼搏者、实干者鼓劲撑腰,让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者无立足之地,形成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五)强化廉洁从政,始终做到干净干事。政府系统各部门必须把“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牢牢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领导班子必须认真落实“一岗双责”,主要负责人履行建好班子、管好干部、带好队伍的责任,班子其他成员对分管领域党风廉政建设定期研究、定期部署、定期推动。必须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党规,健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严厉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让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必须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纠正庸政、懒政、怠政行为,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搞调研、解难题、抓落实。必须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推进审计监督、财政监管全覆盖,坚决查处脱贫攻坚、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高质量发展重任在肩,决胜全面小康时不我待。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宣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依靠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攻坚克难、埋头苦干,勇于创新、锐意进取,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 一县一业示范创建:云南省人民政府决定从2019年开始,围绕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中药材、肉牛、咖啡等“绿色食品牌”8大产业,兼顾其他特色优势产业,在全省择优创建20个规模化、绿色化、专业化、组织化、市场化水平高的“一县一业”示范县。

    2. 美丽县城建设:云南省人民政府决定2019年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启动“美丽县城”建设工作,提出要聚焦“干净、宜居、特色”三大要素,建设具有云南特色的现代化“美丽县城”。

    3. 一颗印章管审批:指组建行政审批局,推进行政许可权向一个部门集中,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

    4. 医共体:指组建以市级二级及以上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社会办医为补充的服务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

    5. 一网、一门、一次指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一网),线下“只进一扇门”(一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一次)。

    6. 一部手机办事通:“一部手机办事通”APP是省委、省政府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精神、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要求、改善营商环境而开发的一个移动端政务服务平台。“一部手机办事通”移动APP应用以公安、人社、教育、卫生健康、民政、住建等领域为重点,优先将覆盖范围广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向移动端延伸,推动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

    7. 厕所革命:指按照“有序推进、整体提升、建管并重、长效运行”的基本思路,先试点示范、后面上推广、再整体提升,推动农村厕所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运维市场化、监督社会化,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如厕和卫生习惯,切实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8. 液态金属四大领域、十大产业:“四大领域”是指增材制造、热控与能源、生物医学、柔性机器;“十大产业”是指液态金属印刷电子、液态金属室温3D打印、液态金属合金材料、液态金属先进散热技术、液态金属热界面材料、液态金属国防应用技术、液态金属印刷功能墨水、液态金属能源利用技术、液态金属生物医用材料技术、液态金属柔性机器。

    9. 六中心一委员会:指云南省企业技术中心、云南省液态金属制备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液态金属企业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科学技术院—科威中宣液态金属谷研发中心、云南省液态金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云南省液态金属企业工业设计中心、云南省新材料标委会液态金属分技术委员会。

    10. 一部手机游云南:指由省旅发委、腾讯公司联合打造的全域旅游智慧平台,依托“互联网+旅游服务”,为游客提供“智能线路”“无现金支付”“智能导游”等互联网产品,全面覆盖游客在云南的游前、游中、游后的各项需求,真正实现让游客旅游自由自在,让政府管理无处不在。

    11. 区块链:区块链是一个信息技术领域的术语,指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基于这些特征,区块链技术奠定了坚实的“信任”基础,创造了可靠的“合作”机制,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12. 国土空间规划:指对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的安排,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

    13. 黑天鹅事件:指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

    14. 灰犀牛事件:指太过于常见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的风险。

    15.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16. P2P网络借贷:指个人通过网络平台相互借贷。即,由具有资质的网站(第三方网贷平台)作为中介平台,借款人在平台发放借款标,投资者进行竞标向借款人放贷的行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