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2142|回复: 0

[安徽] 2020年淮南市田家庵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3-1 17:41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966

    主题

    2975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866
    发表于 2021-1-5 14: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淮南市田家庵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12月25日在田家庵区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区长 从永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中央“六稳”工作要求,凝心聚力,砥砺奋进,较好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现代化五大发展幸福美丽田家庵建设迈出新步伐。

    ——经济运行持续向好。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6亿元,增长7.2%;财政收入17.6亿元,增长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9亿元,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1522元、17124元,增长8.2%、9.1%。省市调度的17项主要经济指标中,13项增幅位居全市前2名,在经济运行季度考核中始终保持全市领先。

    ——征迁拆违攻坚破难。中化国际城C区西侧、碧荷庭东侧、青丰砖厂、田大路TD-2、龙泉菜市场、陆塘砖厂、十六小北围墙和曹庵镇北岗、南下等地块征迁快速高效完成;淮舜南路西侧、田大路TD-1等地块进入扫尾攻坚;上郑安置区、淮河新城5期东组团、湖滨公园城、天凌尚书苑、书香茗苑、盛世名门三期等遗留多年的项目征迁完成清盘收尾,创造了田家庵速度、彰显了政府执行力,为项目落地和文明创建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年征迁拆违82.6万平方米,供地968亩。

    ——项目建设推进有力。完善固定资产投资及重点项目调度、21个重大项目责任包保等10余项机制,谋划项目168个,总投资1205亿元;实施项目95个,总投资304.5亿元。玉兰公馆、恒大御府、新城悦府等房地产项目加快推进,新型环保建材生产线、每日六八生物科技、尚家环保二期等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7个,竣工7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

    ——发展平台不断壮大。安成园区、现代产业园区分别成为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园中园”,理顺机构编制设置,成功申报非标专项债4.4亿元。安成园区开启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步伐;现代产业园区5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获批、3平方公里扩园建设稳步推进,土地“增减挂”新增发展用地737亩,园区发展迈上快车道。四宜城建公司成立四宜置业等4个全资子公司,承接四宜新雅居、四宜新景苑等8个重大项目开发任务,平台资产达到25亿元,获评AA-主体信用评级,融资功能大幅提升。

    ——遗留问题稳步化解。淮河新城五期、龙湖中心等8个项目交房入住,协和嘉苑、中央国际等6个项目不动产权证有序办理,黎明东村、花半里等4个项目复工建设,云景华城、湖滨公园城等4个项目办证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完成交房1674套、办证1997户;安成次中心、万国广场、建设村等9个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坚持在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中砥砺初心,全面实施省市33项民生工程和14项区级为民办实事项目,13大类民生总投入10.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5.3%。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以实体产业为基石促升级,区域经济实现新突破。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经济工作总抓手,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完善实体经济扶持政策,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工业补短板成效显著。坤红新型建材等15个项目建成投产,装配式建筑及生产线、鑫东环保材料等13个项目加快推进,智能家电产业园、新能源物流车产业园等10个重大项目正式签约,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清退园区“僵尸企业”4家,腾退低效厂房2.65万平方米;工业降成本取得实效,“四项费用”下降14.5%;完成工业投资10亿元,增长35%;技改投资8亿元,增长40%;非煤电行业增加值增长30%,转型步伐逐步加快。

    现代服务业提质增量。安成园区青网电商科技园一期建成开园、二期开工建设,声纳科技、楼兰故事、光磁文化等18家互联网企业成功入驻。永盛航运、惠借科技、猫头鹰视觉健康保护等5家企业总部正式落户,锦天花鸟鱼虫市场、淮南港3号服务区等项目开工建设,京澳广场投入运营,八佰伴商管公司首入淮南,现代化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及物流配送中心成功签约。新增限上商贸单位26家。

    城郊型农业加快发展。出台城郊精品农业发展政策,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泓测生态农业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龙樟农业产业园及草莓育苗脱毒基地加快建设,解决困扰田家庵及周边地区的草莓病毒积累、产量品质下降难题。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6个,新增省、市级示范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4家,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5个;实现农业产业化产值5.46亿元,增长2.1%。完成“两区”划定7.9万亩,流转土地2.6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投入120万元,提水灌溉71天,有效应对严重旱情。

    (二)以改革创新为引领谋发展,开放合作释放新动能。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定推进改革开放再出发,经济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完成全区33家行政单位机构改革,为9个街道增加行政、事业编制90名。深化“放管服”改革,高质量建成投用4500平方米新政务服务大厅,服务事项涵盖27个部门661项内容,行政审批事项压减至183项。加快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新增个体工商户6402户、私营企业3103家,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79%、151%。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累计减税11.7万户2.35亿元。设立产业发展基金2000万元,扶持“四上”及外贸进出口企业222家。嘉元担保公司为27家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1.32亿元,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完成48个村居清产核资和“三变”改革。区发改委获评全省发展改革系统先进集体。

    创新动能持续增强。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新增国家和省、市级创新平台5个,新创“50•科技之星”团队3家,鑫宏机械等5家企业在全省首期科创板成功挂牌。创新投入持续加大,争取上级各类扶持资金1927万元,获批国家和省、市级重点科研项目30个,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31%。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增科技成果61项,登记注册商标660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6.1件,达全市平均水平的4.42倍;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4.01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新增“两新”企业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0%、20.8%。

    开放合作成果丰硕。积极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布局,主动承接沪苏浙产业转移。出台园区发展扶持政策,区级领导领衔14个招商工作队,聘请15名知名企业家担任招商顾问,外出招商110余次、考察企业150余家,接洽来区企业200余家。与中铁上投、中煤建工、新城、恒大、融创、世茂等大型央企、知名民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1个、总投资543亿元。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50亿元,利用外资1100万美元。新增出口实绩企业5家,实现进出口总额2500万美元。

    (三)以建设管理为抓手提品质,城乡面貌展现新形象。坚持建设与管理齐抓,外延拓展与内涵提升并重,持续完善服务功能,城市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商合杭高铁及淮南南站建成运行,淮南火车站站房改造及人行下穿工程全面完成,实施江淮运河代建工程2个,舜耕山西支一路建成通车,102省道曹庵段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稳步推进,完成18条城市主干道大中修及人行道改造提升,洞山立交桥停车场建成投用,老市政府停车场开工建设,施划修复机动车泊位1.53万个,居民出行更加便捷。成功申报棚改专项债7.43亿元,完成1548套保障房任务;投入3.8亿元,续建17个、新增7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整修14条小街小巷,实现41个企业小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和基础设施改造,惠及群众5.1万户15.3万人。龙泉等5个菜市场改造升级加快实施,承接市属13个市场下放管理;新建改造垃圾中转站7座,提升城乡公厕230座。

    文明创建成果显著。投入3600万元,深化“八大提升”“十大整治”专项行动,坚持“网格长”“街巷长”“点位长”制度,开展“全城找垃圾”“全城找烟头”行动和“一周两路”“一日一街巷”专项整治,治理大型立面广告120余处,清理占道经营、乱堆乱放2万余处,整治骑路菜市场4个,查处机动车、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15.8万起,电动车违规充电、不文明养犬和小广告、“牛皮癣”等突出问题治理初见成效。以春节、清明等重要节点为突破,以常态化严管严控为抓手,全员发动、全城动员,深入开展禁放烟花爆竹、祭扫禁烧文明劝导行动,“爆竹不放、冥纸不烧”渐成共识。利用亚行贷款3870万元,增配各类环卫作业车辆98台;启动文明村、南山村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新时代文明实践接地气聚民心,注册志愿者10.58万人,当选省级道德模范2人、中国好人2人、安徽好人3人,获评市级优秀志愿者240人、文明单位25家,城市秩序更加规范、市民文明素养加快提升。

    美丽乡村加快建设。完成3386户农村改厕“回头看”整改任务,改造农村危房126户,建成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22个,新建改造农村生产生活道路11条14.9公里。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清理沟塘763口、农业生产废弃物2700吨,拆除乱搭乱建930处。完成史院尹祠、曹庵李桥2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18个自然村“空心村”治理,荣获市级文明乡镇1个、文明村3个。

    (四)以污染防治为重点优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新改善。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强力推进污染防治,坚守生态底线,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

    环境保护力度空前。完成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改革,成立区生态环境分局和13个乡镇街道环保工作站,出台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办法,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和失职追责机制,建立三级环境监管网络体系。完成中央环保督查及“回头看”91件交办信访件重新核查验收,高效办结省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152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0起、处罚31.4万元,解决了一批群众密切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

    大气质量持续改善。在全市率先建立大气环境监测网格化系统,76个空气监测微站点覆盖全区。强化“五控”措施,完成发强玻璃等3家企业“煤改气”治理,关停搬迁重污染企业2家,整治“散乱污”企业14家,提标改造挥发性有机物企业7家,查封散煤加工点7个,取缔经营性小煤炉600余户,落实建筑施工“六个百分百”要求,查处高污染车辆闯禁区3800余起、罚款66.7万元。坚持区级领导每日带队夜查,扎实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PM2.5平均浓度47微克/立方米,下降7.5%,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

    水环境治理效果明显。加强城市水体治理,洞化截洪沟、龙王沟赵圩段等3条水系及5条支流治理初见成效,安成大头坑水体治理通过省级验收;石姚湾净水厂及50公里配套管网建设保障有力,湖滨路污水分流工程建成投用,新建改造污水管网13公里,完成47个居民小区雨污分流。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持续推进淮河岸线治理,严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巡查管控,全面清理整治第一污水处理厂等16个入河排水口和小岛周边环境,清理船舶21艘,硬化绿化庵台码头连接道路,修复河湖湿地500亩,成片造林150亩,规范治理非禁养区规模养殖场23家;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捣毁采砂机具12台套,拆解违法船只7艘。

    (五)以为民服务为宗旨求实效,民生福祉实现新提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办好民生实事、解决民生难题。

    脱贫攻坚精准实施。扎实推进“十大工程”,新建产业扶贫基地2个,代缴新农合2072人45.59万元,落实“351”“180”健康扶贫政策1473人次63.12万元,教育资助513人次68.6万元,户均落实帮扶措施8项以上,实现111户200人年度脱贫目标,高质量通过省脱贫攻坚第三方监测评估。坚持脱贫与巩固提升并重,934户已脱贫家庭帮扶持续跟进;整改中央和省委扶贫专项巡视反馈问题72个,落实整改措施258项;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大排查,整改问题206个,完成自来水入户233户,脱贫成效更加稳固。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成功创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开发公益性岗位441个,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34万人;查处欠薪案件40件,追发农民工工资1162人2732万元。加强困难群众救助,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各类补助救助资金7182万元。推进社保扩面征缴,养老保险参保2.6万人,医疗保险参保25.4万人。加强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保障,成立13家乡镇街道服务工作站,为符合条件的1200名退役军人接续办理社保医保,开发专项就业岗位20个。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新增民办养老机构2家,完成区老年公寓公建民营改革。

    社会治理持续改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向纵深,摸排线索490条,破获刑事案件168起,打掉黑恶团伙43个,“打财断血”追缴资金资产1.1亿元,“打伞破网”追责7人;依法惩治“黄赌毒”、非法集资、电信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压紧压实安全责任,整治市挂牌重大安全隐患7处,整改火灾隐患4147处,新建改造泉西、淮滨2个消防站,洞山社区成功试点城中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全面规范瓶装液化气经营秩序,取消经营门点103家,加快安全自闭阀气瓶更新置换。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检查食品4.9万批次,查处制假售假180余起;实施小餐饮提升工程,奖补110户22.8万元;朝阳市场监管所被评为“全国优秀市场监管所”。信访秩序更加规范,建成投用区综治信访接待中心,落实“领导接访日”制度,一批陈年积案得以化解,淮化集团破产平稳有序,信访增量存量实现“双下降”,洞山街道荣获司法部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先进集体。基层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完成20家社区服务用房维修改造,开展省级智慧社区及“三社联动”试点,九龙等3个社区被授予国家和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资源做优做强。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投资1.8亿元的曹岭湖中学加快建设,朝阳中学综合楼全面竣工,维修改造校舍11所,撤并农村小规模学校3所;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平稳完成淮化幼儿园移交。教学水平稳步提升,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实现全覆盖;公开招录优秀教师127名,获评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等219名;集中治理校外培训机构115家;民生中学等5所学校被评为第一届省级文明校园。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全民。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展演等文化惠民活动503场,建成曹庵、史院农村智能广播系统,新建电子图书馆17个、全民健身路径35套、社区晨晚练点68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4个,公共文化场馆服务群众19万人次。少儿艺术品牌更加响亮。淮南市青少年文化体育中心开工建设,成功举办“安徽省少儿舞蹈获奖作品暨田家庵区少儿舞蹈精品展演”等大型活动,获评国家级少儿艺术优秀作品3个,田二幼被评为全国“小荷之家”。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朝阳医院扩建项目扎实推进,新增社会办医21家;4个乡镇卫生院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第一人民医院组建医联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2.3万人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惠及群众70万人次。

    高质量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区统计局荣获全省“四经普”先进集体。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双拥、民族、宗教、档案、地方志、残疾人、青少年、妇女儿童、人民防空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六)以提高效能为目标抓落实,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持之以恒优作风,始终不渝提效能,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主题教育入脑入心。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深做实“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坚持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始终,政府党组开展集体学习17次、专题研讨4次,形成调研报告10篇,查摆整改问题72个,立行立改纺织厂小区改造、扩挖农村当家塘等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20余项,“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

    法治建设推向纵深。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立完善法治政府建设督查机制。坚持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制度,行政决策更加民主科学。坚决服从区委领导,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办理市、区人大代表建议76件、政协委员提案136件。受理行政复议案件4件、行政诉讼案件40件,行政争议稳步化解。常态化推进政务公开,发布各类政务信息1.6万条,办理“市长热线”“市民心声”转办事项1.2万件,连续4年荣膺“全省政府网站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普法宣传深入推进,获评全省“七五”普法中期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区。

    工作作风更加严实。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责任,强化财政预算约束机制,“三公”经费持续下降。落实基层减负年要求,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牢“一盘棋”思想,加强与上级部门交流沟通,共同推动城市建设管理、污染防治、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等重点工作,双向反馈、同频互动局面逐步形成。坚持“领导一线指挥、干部一线锤炼、工作一线推动”,一大批干部在征迁拆违、文明创建、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难点工作中锻炼成长,担当作为、争先进取成为田家庵干部鲜明特质。

    各位代表,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田家庵始终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同步,实现了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从封闭落后到全面开放、从温饱不足到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转变,完成了从淮滨小镇到全市经济、文化、科教、商贸中心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68倍,财政收入增长了117倍,经济、社会、民生等各个领域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区上下倾情付出、倾力作为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向辛勤工作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田家庵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经济总量、发展质量仍待提升,服务业大而不强,工业仍是发展短板,两个园区高质量发展任务依然艰巨;二是受减税降费、金融保险业纳税级次调整影响,区级财政结构性减收4.5亿元,财政收支压力逐步增大;三是生态环境欠账多,大气污染防治任重道远,加快城市水体治理,实现雨污分流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四是老旧小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任务依旧繁重,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化解还需持续用力;五是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0年工作任务

    各位代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准确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机遇,主动对接合肥都市圈、合淮产业走廊建设,乘势而上、担当作为,奋力开创田家庵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2020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五做一补一主攻一攻克”八项战略行动计划,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幸福美丽田家庵。

    2020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财政收入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约束性指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着重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第一,聚焦主城区定位,提升老城发展能级。以产业升级和城市改造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为目标,坚持错位发展、互补共赢,打造“一核两极”空间布局。

    一是以“三大板块”构建发展新格局。着力提升龙湖路、朝阳路周边和万达、吾悦广场等商业综合体集聚能力、辐射功能,盘活海沃世贸、中央国际、北京名都等楼宇资源,支持合肥百大、商之都等楼宇迭代升级;鼓励发展特色街区,繁荣活跃夜间消费,培育壮大中高端消费,增强以朝阳中央板块为核心的现代商贸综合竞争力,全年新增限上商贸单位15家。以激发西部片区发展活力为目标,以安成园区转型升级为引领,发挥广场路以西系列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推动安成、泉山特别是淮化周边区域开发,打造安成新区增长新引擎。加强与中铁上投等大型央企、知名民企合作,深度谋划以田东周边板块为重点的老城有机更新、产业转型升级,积极申报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推动沿淮河生态长廊和经济带建设,绘制田东新城发展新蓝图。

    二是以重点培育催生发展新业态。着力打基础、强优势、补短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提速高质量发展。抢抓引江济淮工程重大机遇,谋划运河、淮河沿线产业布局,引导发展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港口经济和绿色产业,推进淮南港田家庵码头、现代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及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淮潘路、十涧湖东路周边现代物流业集聚发展。加快淮南市青少年文化体育中心、锦天花鸟鱼虫市场等项目建设,激发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建成运营青网二期、金日鑫二期等项目,做大做强惠借科技、“我从新疆来”、金穗物联网科技等互联网企业,集聚发展总部经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经济。抢抓5G网络大规模商用重大产业风口,积极开展区块链技术研发团队和企业培育引进,探索区块链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推动区块链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三是以城市更新激活发展新动能。坚持以城市高品质发展带动人口加快集聚、产业快速提升、消费加快升级。推进老城区综合改造,保障恒大御府、世茂公园城市、世茂观天下、玉兰公馆、新城悦府、玫瑰庄园、四宜新雅居、四宜新安居等项目建设,全面实施中化国际城C区西侧、碧荷庭东侧、青丰砖厂、田大路TD-1和TD-2等地块开发,推动安成十字路口棚改项目实质性复工,全面启动天一袜厂、北赵店地块征迁改造,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831套,综合改造老旧小区11个,维修改造小街小巷10条以上。完善城乡“外连接”,做好206国道、102省道曹庵段升级改造工程保障。畅通城区“内循环”,推进学院路下穿铁路立交、湖滨西路周边路网建设,谋划惠利大道下穿铁路立交项目。纾解停车难、加油难、充电难,推进老市政府停车场改造,新建改建加油站2座,新增一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推动菜市场硬件设施和管理水平同步提升,新建菜市场1个、提档升级2个。加强城区修补,完善地下管廊、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实施一批“口袋绿地”、街头游园项目。

    第二,聚焦补长短板,提高工业发展质效。坚持做大总量、做优增量、提升质量,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一是拓展升级园区平台。用好非标专项债,实施园区升级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现代产业园区3平方公里征迁和扩园建设EPC项目,实施17公里路网和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提升完善基础设施。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围绕智能家电产业园、新能源物流车产业园等特色产业集群开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招商,提升单位投资和产出效益,力争用3-5年时间打造百亿产业园,增强园区竞争力、承载力、贡献力。

    二是突出科技创新引领。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积极参与全省“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建设,打造一批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牵头科研院所、高校建设技术创新联盟,参与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专项,全年新增市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4家。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年申请发明专利800件以上,技术交易额突破5亿元。支持企业引才留才,大力引进高层次、紧缺性人才;注重培育本土人才,提升企业家队伍素质,新增“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2家。

    三是集聚发展新兴产业。以提升产业链水平为目标,以规模化发展为导向,集聚发展环保建材、装备制造、电子科技等新兴产业,加快流体设备生产线、新型建材生产线等项目引进建设,构建特色鲜明、链条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精准抓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净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均增长9%以上。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网络化升级,充分激发精细化工、高档玻璃制造等产业活力,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5个以上。深化工业精品提升行动,推动企业实施先进标准、深挖品牌内涵、加强品牌建设,新登记注册商标300件以上。

    第三,聚焦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深度融合,全面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动发展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户获得稳定收益。坚持脱贫不脱政策,着力构筑防范返贫机制,强化扶贫基地运营维护,确保帮扶措施落细落实和贫困人口长期稳定脱贫。织密扎牢“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网底”,提高教育、就业、医疗等基本服务水平,新建改造扶贫道路7条5.1公里,确保现行标准下1054户2034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二是优化现代农业结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沿淮河生态休闲产业带、沿新老206国道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和沿瓦埠湖绿色粮食蔬菜产业带。积极推广草莓脱毒育苗、土壤菌堆肥等先进农业技术,保障精品农业用苗安全。培育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家、省级农村电商示范企业1家,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5个、省级农村电商品牌1个。加快实施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完成1.25万亩高标准农田和1.47万亩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任务,扩挖当家塘36口,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三是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坚持规划先行,编制12个村庄发展规划和农村居民供水安全、农业灌溉供水保障规划。以“五清一改”为重点,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3个市级中心村建设和28个行政村综合整治,新建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座,持续推进农村改厕,布点建设农村公厕5座,强化农村环卫市场化作业监管。实施曹庵镇陈巷、李桥、宋王等村自来水引入工程,新建、养护“四好”农村路5条8.1公里。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落实,探索农村“三变”改革新篇章,村集体经营收入平均达到10万元以上。

    第四,聚焦激发活力,争创区域竞争优势。坚持以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以开放的举措推动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应对风险抵御能力。

    一是构建全面开放格局。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发挥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生态禀赋优势,明确功能定位和主攻方向,积极谋划合肥都市圈百亿融合项目库、淮河生态经济带百亿对接项目库,推动合淮产业走廊合作共建,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40个。注重发挥招商工作队、载体单位和招商顾问作用,实行更加灵活的激励政策,强化招商效果考核,深化以商招商、平台招商、集群招商,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资金5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实现稳步增长。

    二是巩固深化改革成果。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政放权、农业农村、财税金融、司法体制、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关键领域改革。持续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职责优化,增强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充实乡镇、街道人员力量,开展村和社区“万能印章”清理整顿专项行动,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高质量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严控政府隐性债务,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和政府债务风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发展股份合作、资源开发、物业管理、为农服务等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四宜城建公司融资平台,争取好、使用好土地储备专项债、棚改专项债、非标专项债,保障重大发展项目和重点民生工程实施。

    三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行“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工作模式,推动“万事通办”,探索“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实现企业开办“一日办结”。梳理建立59个年度重大项目领导包保责任制,落实一站式、“保姆式”服务。统筹打好减税降费、稳贷增信、惠企便民“组合拳”,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1.5亿元以上,深入推进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理,持续减轻企业负担。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双百工程,完善企业纾困帮扶机制,积极回应企业需求,为企业人才办好住房、教育、健康医疗等“关键小事”。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3280户、民营企业1020家以上。

    第五,聚焦惠民利民,构建民生幸福圈。从人民群众最忧、最急、最盼的事着手,加快建设优质便捷、公益均等、普惠共享的现代化民生体系,为群众再办14项民生实事。

    一是强化污染治理优生态。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抓好环保问题整改。打赢蓝天保卫战。严格落实“五控”措施,巩固燃煤锅炉淘汰成果,强化餐饮油烟和露天烧烤治理,扎实开展秸秆禁烧和禁燃禁放工作,强化扬尘污染防治,搬迁改造4家重污染企业,完成市下达PM2.5浓度控制目标,实现空气质量持续好转。打好碧水保卫战。狠抓水源地保护工作,提高入淮排水口周边环境整治质量和水平,加强园区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管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持续开展水体治理,稳步推进居民小区雨污分流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面推进河(湖)长制,保持打击非法采砂高压态势。推进净土保卫战。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全面落实危废转移联单制度,持续提升土壤环境管理水平和土壤污染风险管控能力。

    二是细化文明创建促宜居。坚持劲头不松、力度不减,常态化开展“全城找垃圾”“一周两路”“一日一街巷”和空中线缆整治等专项行动,大力整治流动摊点、占道经营、违规户外广告、交通违法等突出问题,规范城区养犬行为,源头治理“牛皮癣”、小广告难题;严控违法建设、违法用地;严格物业企业监管,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强化环卫保洁精细化作业,加强前端垃圾收集运输,稳步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扩面,提升城市治理和文明创建精细化水平,不断改善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搭建社区教育大平台,充分发挥文明志愿者作用,深入开展文明宣传、文明劝导,大力培育文明风尚。

    三是优化公共服务强保障。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办更好的教育,推进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优化调整中小学规划布局,建成投用曹岭湖中学,谋划启动龙湖西片区、学院南路片区小学建设。推进名校集团化发展,着力整合薄弱学校,加大民办教育引导支持力度。继续开展小区配套幼儿园清理移交工作,增加公办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供给,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促进更稳定的就业,合理匹配劳动力市场供给需求,打好“春风行动”、职业技能培训等“组合拳”,新增就业8000人;深化“无欠薪”专项治理,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发展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快朝阳医院二期建设,积极引进、培育高水平医疗机构;推进舜耕卫生院和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快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提升分级诊疗水平;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探索“医疗+康养”发展路径,积极发展智慧居家养老新模式,完善全区养老产业规划布局,积极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康养机构建设,完成1-3家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打造区域性医养融合发展高地。筑牢更可靠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险普惠共享覆盖面,推进本地户籍人员和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依法参保;强化医保基金安全监管,保障医保基金安全运行;加强低收入群体和生活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创造更丰富的文化体育生活,开展“幸福美丽田家庵•百姓梦想大舞台”文化惠民活动100场以上;支持举办长三角区域少儿艺术展演,开展少儿艺术活动10场以上;增加群众性体育设施,新建社会化足球运动场4个,利用社会资金运营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四是深化社会治理保稳定。立足基层治理创新,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施智慧社区“3+X”重点项目建设,完成1家省级、2家市级智慧社区试点工作;加强基层村居党务和服务群众经费保障,健全社区工作者动态增补机制和薪酬稳定增长机制,推动资源力量双下沉。立足社会矛盾化解,深化信访制度改革,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进“无讼社区(村)”创建,降低“万人成讼率”,推进矛盾纠纷溯源治理;加快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积极稳妥处置房地产及重点项目征迁建设领域的“长年痼疾”,力争用2-3年时间实现“问题清零”;加强行业运行监管,确保不出现新增问题。立足社会诚信建设,大力弘扬诚信文化,推进信用监管信息公开公示,依法惩治失信企业和失信人;深入开展“七五”普法,促进公民学法用法、诚信守法。立足社会安全保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在深挖根治上见成效,在长效常治上下功夫,坚决夺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胜利,实现公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双提升;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示范区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交通运输、消防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加大假冒伪劣食品、特殊药品、疫苗等重点产品执法监管力度。完善社会救援组织,建立协同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

    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做好退役军人和双拥共建工作,加快人武部营房建设。全面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推动民族、宗教、档案、外事、侨务、青少年、妇女儿童、地方志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着力推动效率水平双提升、作风职能双转变,努力建设高效、法治、廉洁的人民满意政府。

    一是坚持高效施政。坚持“实”字当头、“快”字当先,集中精力抓要事、攻难事、办实事。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由我来办、办就办好”的担当精神、务实作风,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紧迫意识,一招不让抓落实,一以贯之抓推进,用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提升执行力和落实力。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发挥正向激励、容错纠错机制作用,营造人人争先、处处争优的浓厚氛围。强化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增强干部抓机遇、促发展、解难题的本领,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二是坚持依法行政。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认真履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公众参与程序,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提高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水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提升行政应诉和行政复议规范化水平。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主动接受公众监督、舆论监督。自觉接受和服从区委领导,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制度,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质效。

    三是坚持廉洁治政。常抓常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区实施细则,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特别是“景观亮化工程”过度化等“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问题。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依纪依法履行职权,加强权力监督制约,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强化公共资源交易、民生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监管,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坚守节用裕民正道,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从严从紧管理财政开支,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严控“三公”经费支出。

    各位代表,决胜阶段最为关键,冲锋时刻愈显奋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永不懈怠,坚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幸福美丽田家庵而不懈奋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