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900|回复: 0

[安徽] 2020年蚌埠市蚌山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3-1 17:41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966

    主题

    2975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874
    发表于 2021-1-5 14: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蚌埠市蚌山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12月25日在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长任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紧盯目标不动摇,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较好完成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连续七年获全市综合目标考核优秀等次。区领导班子连续七年获评“好班子”,蚌山区被市委、市政府记集体三等功。
    前三季度,全市通报的14项分县区考核指标中,蚌山区8项指标位列前三,其中4项第一,领跑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8%,财政收入增长7.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1%,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7%,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8.3%,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85.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3%。预计,全年继续保持“总量进位、增速领先”的良好态势。冲刺综合目标考核“八连优”。
    ——百日攻坚,迈出铿锵有力的步伐。实施项目百日攻坚行动,“十大计划新开工项目”“十大计划竣工项目”全部完成预期任务。重点项目建设考核居全省前列,获省政府通报表扬。成功对接世界百强企业德国西门子、全国民营百强企业上海复星集团,西门子低压电器智能制造项目开工建设,复星云谷蜂巢城市项目正式签约。
    ——百家夜市,亮出敢为人先的风采。在全省率先出台夜间经济发展方案。开发“夜蚌山?乐生活”平台,上线商户突破400家。举办夏季夜市主题活动7场,引入互联网直播,推出微雕、糖画等非遗项目及歌舞戏曲节目150余个。开通夜游巴士专线,2条线路、10个景点串珠成链。
    ——百姓安置,拿出雷厉风行的姿态。全面统筹人力、物力、财力,坚决迅速推动安置房各项工作,实现征收2010户、开工628套、竣工1054套、回迁2180套,分别完成目标任务105%、136%、132%、121%。
    ——百年树人,给出温暖人心的回答。继蚌山小学百年庆典后,回民小学步入百年殿堂。全区摘获国家级素质教育成果奖246项,全市领先;4名学子入围全市中考前十。一实校育出中考状元,平均成绩全市考评第一;蚌山小学、一实校获评全国基础教育网络学习优秀校。
    今年,我们有任务必干、有要求必行,蚌山创新力、执行力、影响力不断提升,蚌山名片不断擦亮。
    一类工作获得国家充分肯定。中央政法委、国家民政部领导分别视察我区综治中心建设、社区民主协商。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获司法部表彰“矛盾不上交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喻义巷社区获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全市唯一。
    一个试点引起省级高度关注。南山郦都社区获批省级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全市唯一。全面提前完成建设任务。省委常委带队调研,全省民政系统两次培训班、450余人现场交流,淮北市、安庆市组团观摩。
    一组数据远超全市整体进度。新增“四上”企业59家,历年最多,占全市增量34%;总量301家,市辖区第一。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6家,占全市80%;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业15家,占全市88%;新增有资质建筑业企业25家,全市第一。
    一批经验得到各方广泛认可。基层治理、民生建设等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成效渐显。江苏省、湖北省、陕西省,省财政厅、民政厅、商务厅、司法厅、卫生健康委、数据资源管理局、人防办、工商联,以及合肥、淮南、滁州、六安等省内外各级领导,先后莅临蚌山指导交流,为我们决胜“十三五”、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来更多信心、更多力量。
    一年来,我们抓先抓早、抓在日常,项目建设有条不紊
    1.工作机制持续完善。开展“项目质量提升年”行动,创新设立重点项目“首席服务官”,建立工作台账,“一对一”精准帮扶。连续11年制定项目包保服务册,60个在建项目全部挂出横道图,实现人人有压力、事事有回音。“马上办”项目督办模式获市主要领导充分肯定,今年新增督办任务43个,按时办结率95.3%。
    2.关键要素精准投放。市规委会通过31项目次,组卷报批土地2430亩,涉及项目17个。新增国家开发银行贷款4.6亿元、农业发展银行贷款9200万元,用款率分别达95.9%、83.5%,均居全市前列。争取省土地储备专项债11亿元,占全市总量85%。争取棚改专项债近4.7亿元,定向输血二马路、南山宾馆及周边棚改安置房等重大项目。
    3.重点项目全力提速。成立征迁拆违组、重点项目推进组,集中精力啃掉项目“硬骨头”。完成征迁14万平方米,整治违法用地17宗。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22个,省级重点项目新开工17个,开工率100%,全市第一。新二中西侧地块、宏业路两侧G地块等项目开工建设,珠海泰坦新能源产业园主体建成,鑫众玻璃深加工研发中心全面竣工。
    4.发展潜能加快储备。举办“昆山智能终端产业对接恳谈会”,成立5个驻外招商组,储备意向企业100余家。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4个,省外亿元以上到位资金增长20%。新增投资5000万元以上入库项目16个,计划总投资117亿元。新增谋划项目46个,计划总投资近500亿元。科技创新园、智慧产业园实现满仓运行,大健康产业园新进企业10家,税收总量突破6000万元,增长近50%。
    一年来,我们把牢方向、重点突破,产业转型久久为功
    1.实体经济有效帮扶。全市创新探索营业执照“就近办”、便民服务“上门办”。政务服务上线事项4469项,申请材料再压缩40%、办结时效再压缩30%。企业设立实现一日办结、全程电子化登记。蚌山区小微企业众多,占辖区企业总量近90%,我们扛住财政压力,减征小微企业税收3.6亿元。“四送一服”实现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企业走访全覆盖,解决问题200余个。为各类企业争取奖补资金超亿元。高美福电子、零度新能源等18家企业成功挂牌省科创板。
    2.现代服务不断扩容。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5亿元,全市第一,自“十三五”以来,占市区比重始终超过45%,呈上升趋势。争取省级服务业引导资金550万元,占全市总量近40%,全市第一。百大易商通物流园竣工投用,新城吾悦广场盛装开业。跨境电商产业园引入阿里巴巴本地化运营中心,建成跨境电商市级孵化中心;现有企业217家,网络零售额超15亿元,效益稳居皖北同类型园区首位。
    3.智能制造续力深耕。签约中航电子科技、苏州基融富高分子材料等高科技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28.6亿元。蚌山半导体科技园主体封顶,未来重点集聚光电通讯、网络元器件等产业。天成活性新材料研发中心、江苏德泰新材料一期等项目竣工投产,深圳海勤科技一期设备进场。高美福电子丁林冬团队、凌坤智能科技年四成团队,获评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数量全市三占其二,各获省级支持600万元。年四成入选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
    4.近郊农业平稳发展。强化农业科技注入,联合省农科院成功研发水稻、草莓新品种,现代农业园区实现物联网全覆盖;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1.6%、84%,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六次产业”加速推进,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3%,花卉苗木、设施蔬菜等特色农业增种1660亩,福淋乳业牛奶深加工项目全面完成。拨付政策资金380余万元,提质增效海上明珠、蓝莓庄园等龙头企业。农村“三变”改革盘活农房2000余平方米,筹集股金69万元,农户参与改革项目收入11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
    一年来,我们优化功能、内外兼修,城乡品质精益求精
    1.基础设施逐步更新。投入760万元,完成纬二路、华盛街等5条道路白改黑及下水管网改造。红旗五路排水防涝工程全面结束,虎山东路南段(燕山路-黄山大道)开工建设,水蚌线外迁工程蚌山段进度全市最快。“四好农村路”拓宽、延伸19公里。农业沟渠清淤7.5公里,完成目标任务125%。王巷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投用。
    2.绿色生态加速改善。PM2.5年平均浓度降至49.7微克/立方米,降幅全市最大。持续巩固省级森林城区建设成果,林长制、河长制深入推进。新增绿地29万平方米,植树造林944亩,分别完成目标任务102%、118%。春季抚育森林5000亩,义务植树10万株,房前屋后零星植树10万株。建设养护绿道20公里、游园21个。
    3.环境治理多点发力。“街长制”试点效果良好,收集问题7800余件,处置率100%。数字城管按期结案率99.9%。大棚房专项整治通过国家验收。困扰多年的虎山脏乱差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在全市率先完成全部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农村垃圾实现城乡一体化治理,无害化处理率达90%。投入320万元,农户改厕1100户。秸秆禁烧连续7年实现零火点。仲集村获评省级卫生村、首批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4.文化内涵日趋丰富。区图书馆启动建设,区文化馆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乡街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实施升级改造。坚持好人月度评选,新增中国好人3人、安徽好人4人。“新时代文明实践小喇叭”在省级专刊作经验交流。举办全区首届、全市首个农民文化节,全省创新推出农民大篷车巡演“9+N”模式,38场演出全部由本地村民当导演、当主角,演绎土生土长文化味,共嗨邻里乡亲大联欢。
    一年来,我们统筹兼顾、务实笃行,民生工作守土尽责
    1.民生工程优先投入。民生保障支出约10.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90%。7000万元民生工程配套资金提前足额拨付。城镇新增就业10200余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793万元,完成目标任务120%。全力做好困难群众帮扶,发放城乡低保金1885万元,残疾人、特困人员、计生家庭及养老补贴841万元。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36万元,救助群众2701人。
    2.住房保障全力供给。在全市试点实行公租房运营管理政府购买服务,房屋环境、管理效率明显提升;实物配租36户,租金补贴191户,确保应保尽保。老旧小区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改造任务后,全面完成回头看。沈圩A地块、宏业路两侧老铁路宿舍F地块、圈堤路1号楼及周边棚户区征收扫尾,宏业路G地块、朝阳南路东侧、南山宾馆及周边棚改安置房开工建设,升平街东侧安置房主体竣工,公栈路北侧、雪华路两侧、马场湖路西侧、沈圩C、D地块安置房交付安置。
    3.社会治理纵深拓展。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推进“一案一整治”“一治三重”任务落实。刑事案件数量下降18%,群众安全感省级调查得分率达99%以上,稳居全市第一。区防线办荣获全省首批国家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全市首创共维基金支持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模式,消除隐患2000余处。“雪亮工程”新增点位视频4700余路,社会视频基本实现互联互通。办理信访件1508件,办结率99.9%,中央、省交办案件化解率100%。处置各类欠薪案件181起,为1876名劳动者追回薪资2038万元。办理法律援助512件,挽回群众经济损失280万元。完成社区协商议题105个。类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4.各类事业蓬勃向上。南山学校开工建设,雪华小学主体竣工,一实校西校区(红旗一小)、二十六中老校区、铁三小完成改造,泷湖湾幼儿园纳入龙湖幼儿园教育集团。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81.3%,数据库近期向市民开放,实现自助查询。建成运营全市最大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基本完成,采集人数6263人,悬挂光荣牌6135户;发放退役军人优抚金460余万元;1名退役军人代表蚌埠市,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投入128万元,持续提升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外围环境。学校食堂、养老机构实现“阳光餐饮”全覆盖。连续5届成功举办“全国青少年乒乓球百团大战”。戏剧《寸草心》获“华东六省一市现代地方小戏大赛”银奖。试点推出“全科社工”,一口受理便民事务,让群众“找到一个人、办成所有事”。国防、双拥、人防、科普、外事侨务、残疾人等事业均取得新进展。
    一年来,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身建设持之以恒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领导班子带头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强烈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高质高效完成政府机构改革,设置区政府机构23个。坚持审计监督全覆盖,做好政府自身“体检”,完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9个。开展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26件。办理市、区两级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147件。区级权责清单压缩至709项,较去年减少81项。区领导开门接访群众195批、477人次。
    各位代表,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回眸2019,蚌山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关心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更是广大干部群众不畏艰难、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以及所有关心、支持蚌山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蚌埠市解放70周年、中心城区人民政府设立70周年。
    70年披荆斩棘,蚌山人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意志,勇闯发展新路。新中国成立以来,20位区委书记、17届区人大常委会、17届区人民政府、9届区人民政协常委会带领中心城区接力探索、不断实践。在全国率先开放小商品市场;在全省率先开展集体土地征迁货币化安置;在全市率先探索道路保洁、市容管理市场化,启动帮办服务体系改革。当年“古渡渔村”的“采珠地”,正朝着“追求卓越”的“皖北首善之区”不断升级。
    70年朝气蓬勃,蚌山人以“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活力,勇立市场潮头。1952年组建社区、完善区划以来,个体工商户数量增长6.9倍,企业数量增长116倍,涌现出全省第一栋大型商业楼、第一个饮食群、第一个玉器市场,全市第一家公社企业、第一个产值超亿元乡镇、第一条步行街。往日荣光映衬今日央企、世界500强、全国500强企业相继落地,当年“津浦兴埠”的“华尔街”,正朝着“融合通达”的“皖北首善之区”不断迈进。
    70年栉风沐雨,蚌山人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勇攀时代高峰。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以来,总人口增长4.6倍。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以来,工业总产值增长6363倍。1985年建立区级财政以来,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分别增长502倍、576倍。淮河路、南山公园陪伴历史成长,东海大道、城南新区铸造新的辉煌。当年“两条马路”的“蚌埠集”,正朝着“一主两翼”的“皖北首善之区”不断扩张。
    70年同舟共济,蚌山人以“热风吹雨洒江天”的情怀,勇担民生大任。今天的蚌山区,载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市首家省级文明城区、省级森林城区。老旧饮食群、老旧菜场、老旧街巷、老旧小区改造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当年“南山至高”的“中市区”,正朝着“人民至上”的“皖北首善之区”不断蝶变。
    各位代表,70年弹指一挥间,70年沧海变桑田。70年,一直在变的是建置区划、是城市形象、是经济规模,始终不变的是中心城区、老城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因这向往,蚌山一往无前,蚌山无往不胜。
    各位代表,我们的事业早已开始,我们的事业远未结束。我们自豪但不自满、昂扬但不张扬,前进路上,还有许多沟沟坎坎、困难与挑战:一是发展空间受限制。蚌山区是安徽省面积较小的行政县区,老城建筑密度大,新城规划面积小,虽然我们精打细算,不断“腾笼换鸟”,但一些体量大的产业项目仍然难以落地,产业集聚、产业质变还有较长路要走。二是历史欠账待解决。作为老城区,我们面临更多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些问题伴随城市快速发展必然会出现,也必然会解决。但受限于区级财力,全部消化还需要时间。三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当前城南新区公共服务配套在逐步完善,但一些偏远地区还没有补齐,优质的教育、医疗等资源还存在城乡不平衡、区域不平衡问题。对这些困难与挑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用实干实效回报群众信任,不负人民重托。
    二、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各位代表,历史是无情的,却是公正的。它鞭挞尸位素餐,更留芳鞠躬尽瘁;它批判蝇营狗苟,更镌刻功业千秋。我们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舞台,唯有不忘初心,方能勇于担当;唯有牢记使命,方能勇创未来。
    要砥砺奋进,做矢志不渝的追梦人。明年,我们将同全国人民一道,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未来,我们还要同全国人民一道,合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想不止,奔跑不息。必须牢牢坚持首善标准不动摇,在工作全领域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向着皖北首善之区不断前进,向着更高境界的首善之区不断前进,向着建功新时代的首善之区不断前进。
    要与时俱进,做乘风破浪的弄潮儿。世界日新月异,形势千变万化。过去的功劳簿不是“睡觉”的温床,昔日的功勋章也不是发展的护身符。必须时刻充满危机感、紧迫感,让思想更加开放、机制更加创新,模式不断迭代、产业不断升级,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开拓精神,在更多的“无人区”,闯出更多蚌山路径,留下更多蚌山足迹。
    要急流勇进,做不负韶华的实干家。区域经济你追我赶,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虽然我们已经实现综合目标考核“七连优”,但对标发达城区,还相差甚远。事难不是退缩的理由,事多更是懒惰的借口。必须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一马当先的无畏气魄,竭力开创蚌山美好未来。
    各位代表,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明年政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为决胜“十三五”、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出优异的蚌山答卷。
    各位代表,我们即将迎来新的历史任务,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机制、要素、市场面临新一轮整合,我们将围绕长三角一体化,竭力做好融入、配套、服务、协同文章,争取更多资源,储备更多能量;精心组织“十四五”规划编制,确保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抢占更多先机,赢得更多胜利。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2%,财政收入增长8%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进出口增长12%以上,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保持正增长。
    上述目标的制定,考虑了高质量发展要求,也考虑了跨越赶超的需要。综合认识国情、省情、市情,蚌山发展面临的环境将更加复杂,不确定性也将更大。但困难永远和希望同在,挑战永远和机遇并存。宏观形势,我们必须接受;微观操作,我们可以有所作为。在经济上行期,比别人发展快一点;经济下行期,比别人发展稳一点。永远保持先人一步、快人一拍,永远保持高昂士气、激昂斗志,蚌山,就能在经济上下波动的客观规律中,找到首善的节奏,开辟首善的道路,创造首善的辉煌。
    三、2020年政府工作任务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加强统筹协调,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项目引领,掀起热火朝天的建设高潮
    1.积蓄经济发展后劲。围绕主导产业、民生事业、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等领域,新谋划项目50个,总规模不低于500亿元。积极开展项目推介,至少举办省外招商引资推介会2次。至少签约国内500强企业1家、总部经济项目30个、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20个、10亿元以上2个,省外到位资金90亿元以上,政府部门各引进主管行业龙头企业1家。上半年完成老城区净地全部出让、城南新区至少出让土地600亩。全面开展招商引资回头看,看速度、看投资、看效益、看影响,让更好的项目拥有更多的资源。建立闲置资产动态数据库,通过腾笼换鸟、合作经营、增资扩股等方式,进行二次招商。
    2.加快项目建设速度。认真贯彻“三个一切”理念,坚持工地就是阵地、现场就是考场、进度就是尺度,建立健全重点项目推进组、征迁拆违组、驻外招商组“三大冲锋队”奖励约束机制,提高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和建设速度等指标考核权重,确保月月有签约、有开工、有投产。严格实行“横道图”管理机制,在建项目全部实现挂图作战,做到重大项目周调度、月观摩、季评比。全年计划亿元以上项目开工26个、竣工12个、达产6个。开工建设国际足球小镇一期、珍宝岛奥林商业广场、复星云谷蜂巢城市等项目,主体建成丰原医药研发生产基地、和平乳业二期,竣工投用风瑞超洁净设备研发中心。
    3.迭代园区经济模式。集约节约利用园区资源,整理、优化主导产业,延伸、拓宽产业链条,实现园区“瘦身”“增高”。着力推进园区软环境建设,科技创新园、智慧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各建公共服务平台1个,聚焦政策适配、业务代办、技术交易、人才服务等,打造系统服务集成商。智能制造产业园实现厂房利用率100%,大健康产业园新增税收2000万元。创新融资模式,推动园区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探索引入社会资本、专业团队参与园区运作,初步建立与中关村、张江高科等知名园区合作关系,打造园区“飞地”,实现品牌赋能。
    (二)聚焦民营经济,奏响提质增效的发展旋律
    1.健全政务服务体系。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机制,让市场安心、企业省心、群众舒心。深入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逐步实现个人事项办理“零原件、不见面”。开设“一网通办”线上专栏、线下专窗,提升异地办理能力,助推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继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有序推进“照后减证”。全面实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持续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强化失信联合惩戒和守信联合激励。
    2.构建融资服务生态。完善政府性融资服务平台功能,探索向保理、典当、融资租赁等领域延伸,为企业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全链条融资服务。蚌埠卓越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至少完成合作银行授信10亿元、放款2亿元,担保50户以上。巩固拓展政银企沟通渠道,举办银企集中对接会不少于4场。有效打造供应链金融,利用应收账款、动产质押、预付款等模式,保障供应链企业资金宽裕、风险可控。完成供应链融资2亿元以上。推动实施中小企业信用贷,探索建立区级风险补偿基金,支持企业发行集合债券、集合票据、私募债券等。鼓励企业直接融资,至少新增科创板储备企业10家。
    3.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施企业大提升行动,经济部门各组建行业发展集团1个,打造企业“联合舰队”,共同抗风险、上规模、提质量。申报市政府质量奖企业2家。立足“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有效开展“四送一服”,乡街走访企业完成全覆盖,各净增“四上”企业4家。实施企业家培育工程,梯次分类培训至少4次、200人以上。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为社会资本提供更多可口“下饭菜”。确保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全年保持80%以上。建立健全公正监管机制,推行信用监管、联合监管、“互联网+监管”,坚决治理多头检查、重复检查,让企业安心生产、安心发展,做到“不喊不到、一喊就到、服务周到”。
    (三)聚焦消费升级,激发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1.整合商圈功能模块。统筹布局商业集群,变消费“孤岛”为“群岛”。推动实施淮河路提升改造,优化周边街巷经营业态,主体竣工二马路改造项目、汇金商业二期,建设蚌埠“外滩”,打造淮河路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提升光彩大市场内部环境,整合物流、安装、供应链等服务,培育花木、玉器等特色模块,逐步完成线上线下、跨界融合、深度体验的场景构建,建设“城市智能泛家居公园”;主体建成鹏欣水游城商业街区,优化南翔城市广场、万达珍珠坊经营业态,打造东海大道高端商贸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围绕新城吾悦广场、WM众创智慧谷,叠加商业、“双创”优势,彰显时尚艺术特色,打造文创产业集聚区。围绕体育中心、花鼓灯嘉年华,打造体育康养、文旅产业集聚区。
    2.推动商业模式变革。实施“商业+”计划,融合文化、农业、工业等资源,促进联动营销、综合消费。加快消费服务化转型,引导商业企业由提供商品向提供需求解决方案转变,鼓励打造巧新美的商品陈列和声光色独特的商场环境。积极培育本土电商,鼓励发展连锁实体,推动形成以“移动终端+网上商店+实体店配送”为核心的网络零售格局。引进电商“独角兽”企业区域性总部2家,电商交易额增长30%;跨境电商产业园新增B2B企业20家、限上电商企业10家,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50%,实现“买全国”“卖全国”,再造一个网上“二马路”。
    3.催生蚌山商业品牌。纵深发展夜间经济,推出一批夜游、夜娱、夜购等本土特色化产品,形成2个专业化、市场化品牌项目,建设3个夜间经济示范区,引进夜经济论坛、峰会等区域性、全国性系列活动,“夜蚌山?乐生活”平台上线企业不低于600家。举办首届淮河美食文化节。持续打造楼宇品牌,引导雪华大厦、中琦大厦、聚云互联网科技园等楼宇特色运营。5个街道商业楼宇税收各增长20%以上。鼓励引导商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不断积聚国内外先进理念、时尚品牌,提高“蚌山消费”“蚌山购物”影响力。至少开展大型品牌时尚活动2次。
    (四)聚焦智能制造,凝聚争先进位的关键力量
    1.提升智能制造能级。推动制造业与大数据、物联网、工业设计融合,培育智能工厂2家,支持凌坤智能科技等企业申报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扩大智能装备、机器人、新型显示等产业规模,至少签约智能制造产业类项目12个、“双基”产业关键配套项目10个,培育引进行业“单项冠军”2个。开工建设德泰新材料二期、安源应急装备等项目,竣工投产西门子低压电器智能制造、基融富高分子材料等项目,投入使用蚌山半导体科技园。
    2.强化科技创新驱动。鼓励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型化发展道路,支持高美福电子、汇精智能、华特科技等企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强化产学研合作,着力围绕在蚌大院大所,建立产业链共生共荣关系;鼓励通过合资、参股等方式,与科研院校共建研发机构。新增省级以上高层次科研团队2个,培育引进“瞪羚”企业2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鼓励发展众包、众扶、众筹等“双创”新模式,争创国家级、省级企业孵化器各1个。
    3.优化产业发展配套。抢抓皖北承接产业转移机遇,绘制招商地图,分析产业链、价值链、技术链关联图谱,精准实施建链、补链、延链、强链行动。围绕“两个中心”定位,引进人力资源、检测认证、管理咨询、法律服务、会计审计等专业服务业企业总部10家,加快形成皖北科技、高端产业、现代服务业集聚地。针对性调整部分地块用地性质,完善水电气等功能配套。统筹做好能源保障,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鼓励绿色生产,严控污染物排放。
    (五)聚焦乡村振兴,贡献协调共进的近郊样本
    1.兴旺乡村特色产业。积极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促进产业化、集约化发展,新增适度规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家。大力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申报“三品一标”农产品2种。提升电商进农村效能,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体系,逐步实现生产、处理、流通全周期信息标识,让农产品带上“身份证”,打造“城市厨房”,端出纯粹的乡土风情、乡愁味道。加快推进奶业振兴,支持本土企业优化工艺、扩大产能,紧盯长三角市场,打造省内一流的乳产品制造基地和乳业强区。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谋划打造近郊农业“彩虹项链”,串联蚌官路、蚌刘路,培育发展更多特色项目。
    2.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拿出创城的劲头,复制创城的经验,全面改善农村环境。谋划实施整村治理,置换发展空间,选址2个区域建设农民安置房,变“人等房”为“房等人”。加强美丽乡村建设,争创省级森林村庄1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个、市级美丽乡村中心村1个。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完成全部农村道路扩面延伸,在全市率先实现自来水“村村通”、天然气“村村通”。
    3.聚力乡风文明建设。健全村民自治制度,修订村民自治章程、村务公开目录,规范村务公开程序,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提升乡村法治水平,逐步实现乡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村法律顾问全覆盖。推进乡村德治建设,发挥新乡贤带动作用,广泛开展“净、美、孝、礼”等主题的文明家庭评选,促进革陋习、树新风。鼓励引导志愿者、社会团体、社会组织更多走进农村,为农村“洗脸净面”“传经送宝”。
    (六)聚焦功能完善,塑造安居乐业的城市环境
    1.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城南新区筹建若干商业楼宇,保障老城区重点企业迁移需求。力争竣工通车虎山东路南段(燕山路-黄山大道),完成水蚌线外迁工程蚌山段建设,继续推进姜桥路东段、涂山路东段、航华路南段等“断头路”贯通工程。提升蚌官路、蚌刘路等乡村干道品质,做好生命安全防护,保护村民出行安全。持续推进“两治三改”专项行动,确保全区无违建;实施中山街西侧、南山公园南侧、盐业公司周边区域征收,完成小王庄征收扫尾,全年征收2290亩、722户。
    2.提高精细治理水平。制定背街小巷风貌保护、改造规划,注重文化赋能、历史代入、艺术设计、标识构建,实施街头转角、建筑面貌、路面设施等“微更新”,打造可漫步的风貌街巷。乡街各推出首批“网红”商业类风貌街巷1条。全面推广“街长制”,打造城市智慧管理系统,构建集监督、管理、预警于一体的街长调度平台。稳步推进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建立社区、物业、业主权责清单,完善不良行为曝光及执法机制。上线淮河路中央商务区智慧停车系统,建设太平街立体停车库。
    3.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全力抓好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河长制、林长制。启动“三山两廊”建设,串联虎山、陶山、燕山生态资源,打造燕山路生态长廊。建设胜利路与工农路交叉口、解放路与中环线交叉口等重要节点街头绿化。全年植树造林300亩,新增绿地8万平方米、提升改造10万平方米,新建街头游园2个。严把项目环保准入关、工地扬尘巡查关,确保PM2.5年平均浓度达到市考核要求。秸秆禁烧实现零火点。
    (七)聚焦文化品味,涵养醇厚绵香的老城气质
    1.丰富文化惠民体验。完善公共文化“菜单式”服务,建立蚌山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库。互联互通三级公共文化资源,实现公共图书全区“通借通还”。依托区图书馆,探索建立专业信息采集平台,让图书馆成为企业发展、产业转型的“千里眼、顺风耳”。推广“阅读+茶吧+文艺”等多业态综合书店,让馥郁书香涵养老城气质。农民大篷车“9+N”巡演50场以上。
    2.彰显历史文化魅力。积极吸收淮河全流域文化元素,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逐步打造淮河文化之都。大力发展非遗经济,振兴传统工艺,数字化抢救、记录非遗项目。强化历史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加快建设3号码头、宝兴面粉厂特色街区,打造历史记忆长廊;评选“蚌山十大历史街巷”。鼓励民营博物馆发展。实施“珠城艺人回家”计划和专题招商引资,培育引进实力雄厚的“文化航母”企业1家。探索建设音乐之城,鼓励打造音乐主题街区、社区“音乐角”,举办首届淮河民谣音乐节,让音乐成为老城的时尚韵律。
    3.塑造现代旅游格局。坚持全域旅游理念,促进观光、会展、赛事、文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吃住行、游购娱”向“商养学、闲情奇”转变,构建大旅游产业生态圈。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完善旅游导览体系,推进管理服务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创新开发旅游商品。打造文化旅游示范点6个,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争创国家3A级景区。着力推进VR线上旅游,提取蚌山景,景动游人心。
    (八)聚焦民生福祉,建设美美与共的幸福蚌山
    1.织牢社会保障网络。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过好日子,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压减8%以上。保障就业岗位供需畅通,做好大学生、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服务,开展大型集中招聘活动20场以上,提供就业岗位万余个,确保调查失业率低于5%。申报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上级资金7亿元。开工建设燕山路北侧、雅郢城中村、宏业路B地块安置房,主体建成无线电总厂A、C地块安置房,交付安置二马路、淮河路烟厂宿舍、小新庄B、D地块安置房,南山宾馆及周边棚改安置房具备交付条件。全年开工建设安置房900套、竣工1300套、回迁2070套。全市迄今为止关注度最高、难度最大的旧城改造项目——二马路改造项目安置1600套。
    2.增强社会治理效能。持续健全社会治理机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争创省级社会治理(平安建设)示范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丰富综治“9+X”平台功能,将服务资源向网格、楼栋、家庭广泛延伸。加快布局“视联网+”,实现社会视频资源互联互通,乡村主干道、进村路口做到视频监控全覆盖。复制推广智慧社区经验,打造蚌山品牌新亮点。建立健全信访应急处置机制,全力化解信访积案。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隐患。推动社区协商工作常态化、品牌化。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搭建“益暖蚌山”线上志愿服务平台,完善文明创建体制机制,推动实现全域文明。
    3.做好社会事业统筹。优质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加快智慧校园建设,严格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确保学前教育公办率、普惠率分别达50%、80%;组建铁三小教育集团,改造完成龙湖幼儿园,建成投用雪华小学,开工建设黄山学校,城南新区再规划建设2所学校。加快建设健康蚌山,推进全民健身和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创新智慧医疗模式,实现“智医助理”医疗机构全覆盖;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打造市五院+宏业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雪华乡卫生院)医联体;推动中医药人才培养,加强村医队伍建设,提高家庭医生签约率、履约率。建成17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实现养老服务站社区全覆盖。加强小餐饮、农贸市场整治,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启动第七次人口普查。推动国防、双拥、人防、外事侨务、机关事务、残疾人等事业全面发展。
    各位代表,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新征程、奋进新时代,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为民勤政,牢记党的宗旨。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体现人民意愿,维护人民利益。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坚持依法行政,维护法的尊严。持续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做好政府决策合法性审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执法过程考核机制,提升基层依法行政能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高度重视社会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意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做到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
    坚持廉洁从政,锤炼严的作风。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及省、市、区相关要求,严打严查“为官不为”“为官乱为”。加大审计力度,坚持做到公共资金、国有资产资源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强化廉政警示教育,让广大公职人员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全面加强机关文化建设,打造干部职工“心灵家园”。
    坚持高效施政,弘扬干的精神。这经验那经验,深入一线是关键。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精简各类检查、报表、会议。继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一线汲取智慧、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全面推行“全科社工”模式,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群众在一起。深化政府机构内部改革,优化职能配置。强化创新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合作意识,各项工作在全国争露脸、全省争试点、皖北争先进、全市争一流。
    各位代表,千里风云渡淮河,万家灯火暖蚌山。守望这片土地,奋斗,是我们对34万蚌山人最长情的告白。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继续扛起“蚌山有我”的责任,激发“我有蚌山”的豪情,在波澜壮阔的时代大潮中,向着首善的彼岸,劈波斩浪、自信前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