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合肥市蜀山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抢抓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按照区委“121·105”工作路径,勠力同心,锐意进取,高质量推动全区发展,较好完成区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再次荣膺全国综合实力、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科技创新、新型城镇化质量5个“百强区”。 (一)着力抓项目、调结构,经济实力稳步增长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财政收入完成5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0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34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48亿元、进出口14亿美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0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410元,增长9%;招商引资总量增长7%,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9亿美元。截至11月底,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民间投资占比4项指标位居四城区之首。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项目推进量质并重。高规格举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大气联防联控协商会,环境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揭牌。成功举办合杭一体化重点项目签约暨天鹅湖中央商务区发展峰会、2019年海外企业合肥交流会,重点推介天鹅湖中央商务区。积极参展世界制造业大会、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安徽首个文化出口产业促进协会成立,50家文化企业“抱团”谋发展。招商引资落地见效,喜马拉雅、瑞幸咖啡、中明环保等20多个项目先后落户,天瑞金科技园、合安高铁总部等63个项目成功签约。认真落实省、市、区“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和“四督四保”工作制度,强化项目推进,全国第八大规模的邮政快处中心投入使用,网达软件园项目开工建设。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示范带动。天鹅湖中央商务区集聚效应凸显,入驻企业达1.1万家,世界500强企业增至32家,戴德梁行、德勤会计事务所正式进驻,君悦酒店开业运营。区商务楼宇地图上线运行,全区商务楼宇155栋,9栋楼宇税收超亿元。跨境电商产业链、生态圈日趋完善,邮政小包转9610申报首次清关。本土企业老乡鸡荣登中式快餐全国连锁榜首。战新产业显著集聚。做大做强环境产业,全区拥有环境产业上下游规模以上企业65家,截至10月,环保产业规模达25亿元,基本形成“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环境治理—环保服务”环境绿色产业链。获批市级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市级认定大数据企业达54家,居四城区之首。南岗科技园长安汽车二期、惠而浦智能物流园、大陆马牌轮胎三期等大项目建成投产。寿蜀产业园在合作共建、产业带动上成效明显,省委主要领导批示予以肯定。蜀山经济开发区荣获国家级“绿色生态园区”“数字智慧园区”称号。井岗镇、南岗镇再次入选“综合实力全国百强镇”。 (二)着力抓改革、促创新,发展活力有效释放 深化行政领域改革。着力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合理划分事权,理顺权责关系。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动态调整区街两级政府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清单体系。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工程,国家政务服务平台蜀山分厅8303项服务上线使用,“最多跑一次”线上继续保持100%,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蜀山区中小(民营)企业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各级各部门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共走访服务辖区重点企业1800余家(次)。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负累计超7亿元。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车改革。8个街道、30万平方米国有资产全部划转区城投公司集中规范管理,金鼎担保等3家类金融公司连续三年获市政府表彰。 深化经济领域改革。出台培育新动能扶持政策、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政策,为辖区企业争取各类政策奖补2.5亿元,设立金创天使投资基金和大数据天使投资基金,通过“政银担”“科创贷”“税融通”帮助企业融资10亿多元。有效发明专利3314项,专利授权量增长20.2%,截至10月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7%,两项增速均位列四城区第一;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2家,省、市级众创空间各达到7家,创新平台数量居四城区第一。全省首个区域城市大脑“蜀山融·数字中心”上线运行,入选长三角数字经济优秀应用场景案例。 深化社会领域改革。落实合肥市委“1+8”文件精神,推进街道体制改革,完善基层治理工作,服务规范化、智慧化、网格化、精细化。继续推行安置房毛坯交付,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投入使用20部,加装量全市第一,创新做法在全省推广。创新“人房分离,分类处置”方式,有效推进锻压厂等2处C/D级危房改造工作。推动物业管理拓面提质,全区住宅小区实现物业服务全覆盖。笔架山街道“红色物业”试点、南七街道房屋租赁备案试点工作成效明显。24家中央和省属国有企业的59个小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有序推进。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面向全省选调50名事业编制紧缺专业人员。创新“五社联动”服务新模式,社区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着力抓建设、强管理,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高效推进片区建设。坚持把城市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平台,高起点编制运河新城、高铁西站、十五里河、大铺头等片区规划。以国际化视野谋划建设运河新城,已上升为市级战略。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档升级,35条市政道路陆续开建,220KV小庙变电站建成使用,6公里专用光缆迁改完毕,5万吨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新校区破土动工。加大大建设、旧城改造力度,强力攻坚兴业大道、安大龙河校区、高铁西站片区等项目征迁,累计完成面积93万平方米。4宗311亩居住用地收储上市。顺利完成畅园、前新庄、动力东村等4600套安置房分配,交付面积53万平方米。加快北亚小区、新庄家园等27个安置房项目建设。实施植物园南路等6条城区支路建设。关停并复绿马岗、旺兴2座轮窑厂,完成12条46公里乡村旅游道路拓宽工程。加快推进蜀山·将军岭项目建设,小岭南4座院落建成运营。 精细推进城市管理。圆满完成省级文明城区测评工作,开展清障、清理、清洁、清爽、绿化等“9+3”专项整治。拆除楼顶楼体违规广告29处,打造无户外广告街区5条,新建公厕6座。攻坚整治共享单车乱象,“两治三改”治理违法建设1.6万平方米。在2.4万户居民、155个公共机构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全省率先推出“支付宝+垃圾分类”智能回收平台。完成翠竹园等23个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黄怀交口等6处交通拥堵治理改造工程竣工。蜀山经济开发区开通首条公交微循环线路。新增停车场9个、停车位1864个,建成全市首个智能共享停车场。完成6个示范性菜市场改造提升。天鹅湖周边景观进一步优化,央视东方时空栏目现场报道。评选第三届“十大诚信企业和诚信个人”,持续推进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选树工作,3人荣膺中国好人、1人当选安徽好人,中国好人数连续六年全市第一,全省首个区级好人馆建成并投入使用。 优化提升环境品质。深入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问题整改。开展大气治理专项行动,严控工地扬尘、餐饮油烟、水土流失,全面实施渣土密闭智能运输,辖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截至12月20日,PM2.5、PM10平均浓度分别下降2.2%和3.7%,实现连续六年双下降。全面落实河长(警长)制、排长制,区域范围内河流水质稳定。南淝河、十五里河流域雨污分流、入河排口等整改工程加紧施工,11处农村大棚房全面整改,合理调整畜禽规模养殖区域划分,实施人人福豆业整体搬迁。启动小庙镇区雨污水分流改造,完成农村936座厕所建设,完成153个自然村“五清一改”。认真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新增造林600亩,乡村道路绿化20.5公里,28处花境多彩展现。完成铁路沿线绿化补植和长江西路两侧绿化70万平方米,高标准完成天鹅湖绿轴公园提升工程。 (四)着力抓保障、保平安,民生福祉稳步增进 社会保障更加健全。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大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5.2%。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3%,新增实名制就业4.6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590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900人。向低保户等困难群体发放各类救助资金5008万元,发放高龄津贴969万元。医疗救助困难群众3163人次、1353万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55个,46家社区养老助餐点投入运营。切实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政策性安置和专项岗位就业120名,发放优抚、优待、慰问金3840万元。扎实做好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和光荣牌悬挂工作。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分配保障性安居房1012套,发放城镇住房保障租赁补贴398户。加强与寿县多层次对接、多项目合作,全面完成年度对口帮扶任务。中侨中心寿县农副产品展销中心开业,合肥市五十中东校新桥分校秋季招生。 社会事业更优发展。建成西城一小,新建肥西路小学等4所中小学,续建望江路幼儿园等11所公办幼儿园,其中合作化路幼儿园等7所投入使用。新招考中小学教师360名,补充幼教人员166名。通过场地置换方式缓解政务区教育资源不足难题。整治规范校外培训机构352家。素质教育结出硕果,稻香村小学成为全国唯一入选2019年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小学。完成荷叶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探索“院区合作”新模式,引入安徽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全面托管笔架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国健康促进区创建省级验收顺利通过,五里墩街道荣获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开展大型文化惠民活动20余场,精心组织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龙潭书馆、雨花书轩等5家城市阅读空间开放运营。建成儿童之家示范点7个、残疾人之家(工作站)36个、全民健身场所24处,全区46所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成功举办“领航蜀山”龙舟赛、“登高蜀山”登山赛等系列活动,蜀山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成功纳入中国田协A类认证赛事。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外事侨务、老龄、物价、科协、地方志、档案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社会治理更加完善。实现区、街、社区三级访调对接工作网络全覆盖,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开展23个智慧平安小区建设试点,新增雪亮工程监控454处。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拳打击涉黑涉恶等违法犯罪行为,抓实禁毒反恐工作,深化平安蜀山建设。打好防范和化解社会领域重大风险攻坚战,实现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2个市级挂牌重大消防隐患整改完毕。加大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抽检频次,在全省率先推行电梯安全技术服务外包。开展区领导下基层大接访,共接访群众163批376人次。对涉教、涉房、涉企等矛盾纠纷和遗留问题积极应对、妥善处置,博澳丽苑项目采取“公私剥离、府院联动”创新模式取得突破,办理不动产权登记证173户。全面开展“践行新使命、忠诚保大庆”专项行动,确保国庆期间全区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 (五)着力树形象、强素质,自身建设纵深推进 工作作风不断改进。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工作。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理论武装和阵地建设。紧盯群众需求,扎实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练兵,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共受理办结领导信箱信件393件、12345热线事项31707件。坚持问题导向,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国务院大督查、省委巡视等指出的问题,狠抓整改落实。鼓励干部担当作为,实行责任化、项目化、节点化管理,促进目标任务落实到位。严格落实“基层减负年”要求,政府系统会议、文件压缩25%以上。 依法行政不断推进。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区政协委员提案。落实宪法宣誓制度,组织新任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宪法宣誓。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出庭应诉率达100%。坚持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严格遵守议事规则,行政决策更加科学、规范、民主。加强依法行政和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实施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加强法治宣传。成功调解民间纠纷8296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920件,劳动争议仲裁案件1340件,劳动用工举报投诉案件654件。政府信息公开不断深化,主动公开信息11741条。 廉政建设不断加强。狠抓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充分发挥审计“经济卫士”职能,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现全区一、二级预算单位和村居审计全覆盖。增强政府采购透明度,政府采购行为更加规范。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规范招投标行为,加大对政府重点项目、重点领域的审计和监察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化监督检查、效能监察和执纪问责,进一步提高纪律规矩约束力。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坚定信心,主动作为,砥砺奋进,经受多重考验,克服多重困难,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在各行各业辛勤工作的全区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蜀山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不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待加强;随着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实和刚性支出的增加,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城市功能品质仍然存在短板,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供给与社会预期存在差距;面对大城大乡的格局,在乡村全面振兴、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发力不够均衡充分;少数干部改革意识、创新能力、法治思维、专业水平、行政效能仍需加强,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克服和改进,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二、2020年主要工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年度各项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要认清形势,增强信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合肥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首批5G城市,诸多国家战略的叠加效应明显,政策红利将不断释放。我们要抢抓机遇,厚植优势。我区作为省会主城区,科教人才资源富集,区位交通条件优越,同时居于合六同城化、合淮同城化战略支点位置,推进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特别是相关经济廊道建设,势必会促进各类发展要素向我区集聚,整合资源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为蜀山发展注入无限的活力。我们要对标对表,激发动能。我区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环境、大数据、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合肥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实验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环境产业示范园区、中国(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平台载体扎实推进。运河新城、天鹅湖中央商务区、高铁西站片区、合肥“西郊公园”高位推进,为蜀山发展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进一步融入长三角,对标沪宁杭,高起点、高标准启动编制“十四五”规划,努力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作出表率! 202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抓手,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持续推进“十心”工程、打造“五张名片”,全面深化“创新创业引领区、转型发展先行区、城乡统筹示范区、绿色和谐宜居区”建设,大力推进“魅力蜀山、首创之区”新发展,奋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城区。 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财政收入增长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及主要污染物减排量达到市控目标,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和长足发展。实现以上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要着重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在开放开发上攻坚突破,增强区域发展新优势 以大招商、大载体、大引才、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带动大发展。一是坚持招大引强。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规划纲要和省行动计划、市推进方案,深化与沪宁杭全方位对接,加快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积极实施省、市、区“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出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大行动方案。聚焦环境科技、跨境电商、数字经济、新兴金融、智能制造、文化创意、医疗健康等产业,大力开展专业招商、精准招商、委托招商、产业链招商,重点引进具有突破性、带动性的项目,着力引进一批总部型、基地型、龙头型项目。积极跟进唯品会、阿里巴巴、腾讯财付通、京东超级体验店、上海德必等重点项目,力促早日签约落地。完成招商引资增长8%,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9亿美元。二是加强项目带动。对上主动联系协调,争取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市级建设计划。强化项目要素保障,进一步优化调整项目建设工作架构和推进机制,健全完善项目全周期链条和闭环管理模式,以项目有效实施扩大投资、涵养税源、增强后劲。不断构建发展载体,重点实施蜀山经济开发区扩区升级,打造天鹅湖中央商务区,加快高铁西站片区开发,谋划运河新城产业布局和科学岛—蜀山经济开发区、环科大科创走廊建设,做好“筑巢”“腾笼”两篇文章,释放新空间,优化新业态,提高贡献率。推动天瑞金科技园、乐堂动漫、安徽路网、地平线设计院等一批供地项目尽快开工,加快市、区两级为民服务中心等一批重点公益项目建设。全年计划实施省重点项目127个,其中计划新开工项目25个、计划竣工项目12个,完成投资185.7亿元。三是注重招才引智。注重招商与招才、引资与引智相结合,形成产业聚集、企业汇聚、人才广聚良好格局。发挥辖区科教资源的优势,加强与驻地高校的互动式、常态化、多渠道沟通交流,让高校学子了解蜀山、热爱蜀山、扎根蜀山。加快推进区人才公寓项目和配套项目建设,建立一批“院士专家基层服务站”。发挥“蜀来职往”就业创业平台的品牌作用,根据企业需求继续实施青年人才引进行动。创新完善人才政策,在住房、子女入学、医疗保障和创业融资、科研配套、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全力做好服务保障。修订完善区人事制度改革配套文件,进一步规范人员招考选聘,健全人才激励考评机制。 (二)在创新驱动上攻坚突破,聚集跨越发展新动能 以新旧动能转换为总抓手,构建与城市定位相匹配、与区域功能相协调、与发展优势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巩固提升现有优势产业。围绕地铁2号、3号线运营,持续扩大五大商圈聚集效应,升级改造传统商贸业,夯实做实跨境电商平台,做大做强金融产业,实现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社消零总额有效增长。高水平打造大数据小镇、中国声谷蜀山产业园、建筑业总部基地,做大做强工业设计产业链,打造国内一流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支持老乡鸡企业上市和建设总部基地。大力发展夜市经济,提升怀宁路夜市商业街,支持1912东西街争创中国特色商业街。扩大文化出口基地产业规模,推进与38所等科研院所的产业合作,谋划洪岗路文化创意一条街、长潜交口34中文化节点等建设,形成多轮驱动、多点发力、特色集聚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紧扣汽车制造、家电制造等产业发展的供需链、协作链,加快南岗科技园大陆轮胎四期、惠而浦三期、优思天成等大项目建设。实施新材料、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工程,推进寿蜀产业园“新电汽”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二是积极打造天鹅湖中央商务区。以先发占先机,积极优化核心区城市设计,实施公共基础设施提档,提供专项政策引导,完善服务管理机制,加大宣传推介招商,促进行业同盟协会发展,升级总部经济集聚发展新模式。依托华润大厦、百利中心、蔚蓝商务港等一批重点楼宇,积极引进区域总部及研发中心、运营中心、结算中心,巩固提升银行、保险、证券等传统金融产业,大力发展基金、信托、保理等金融新模式以及第三方支付机构等新金融产业,着力培育一批“总部楼”“亿元楼”“垂直经济街”。全力打造全省一流、中部地区知名的合肥CBD。三是全力培育环境产业。依托“国字号”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发挥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蜀山区政府、合肥市产投集团三方合作共建的中科环境公司平台作用,强化招商引资、对外合作和政策资金引导,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高标准规划建设G60科创走廊环境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打造“三重一创”和战新产业发展新高地,打响“中国环境谷”品牌,争取未来三至五年打造百亿产业,形成我区产业发展新支柱、新支撑。 (三)在城乡建设上攻坚突破,展现大城大乡新气象 以重点片区开发、重大项目建设、城市更新为突破口,更加重视内涵提升,加快建设布局均衡、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中心城区。一是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加快长江西路快速通道节点工程、轨道6号线等征迁项目,全力支持保障大建设。坚持把旧城旧村改造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强力推进合肥新西站片区建设和大铺头片区改造等项目,适时启动政务区十五里河片区等征迁工作,征迁面积力争达到100万平方米。继续分类推进C/D级危房改造。加快推进经营性用地上市工作,推进小区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和集体土地租赁房试点项目规划建设。继续推行安置房装修方式改革和“先建后拆”试点,最大限度缩减征迁过渡期限。开工建设蜀山湖西段等15条支路(桥)项目。对名君家园等20个老旧小区、27万平方米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国有企业生活区“三供一业”接管工作。实施6个农贸市场提档升级改造。完成五里墩北上桥口等4个交通拥堵点治理。二是加快运河新城建设。完成运河新城城市设计,保持与滨湖科学城总体规划有效衔接。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南浦路、南岗路等21条道路建成,酒香泉路等28条道路开工建设。启动生活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心湖公园等项目建设,污水处理厂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实施8.2公里电力杆线和4公里输油管线迁改。完成西城兰苑46万平方米回迁安置,加快西城菊苑、西城紫薇苑等安置点项目建设,启动江淮运河135万平方米安置点项目建设。实施长江西路市政化改造。系统谋划运河新城产业布局,推进片区发展,全力打造蜀山发展新的增长极。三是扎实推动乡村振兴。从产业入手,让农业变强。系统编制小庙镇农村村庄规划和专项规划。发展乡村旅游,持续挖掘利用塘岗文化、三国文化、运河文化与江淮民俗、合肥之源的特色魅力和文化内涵,结合蜀马、毅行等赛事,举办系列旅游节会活动,加快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打响合肥“西郊公园”品牌。从环境入手,让农村变美。适度超前高质量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全面完成226个村民组的“五清一改”任务。完成102公里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实现村村通柏油路、组组通砂石路目标。实施饮水安全提升改造工程,不断加强水利设施、党群服务中心、文教卫等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建设。从集体经济入手,让农民变富。规范村居集体资产管理,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任务,有效激发村集体发展的内生动力。盘点梳理乡村优势资源,坚持项目带动,重点实施18平方公里乡村振兴示范区将军岭项目。 (四)在城市治理上攻坚突破,实现功能品质新提升 转变城市治理理念,健全城市治理体系,像“绣花”一样精细管理城市,美化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品位。一是全力整治城乡环境。深入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巩固省级文明城区创建成果。以治脏、治乱、治违、治堵为重点,继续实施交通秩序、经营秩序、农贸市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户外广告等提升行动和专项整治。扎实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突出解决农村地区“脏乱差”问题。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年度垃圾分类处置覆盖不低于7.2万户。高标准新建公厕5所。打造6处无户外广告街区。新增6个停车场1800个停车位。坚持“有违必治”“有违必拆”,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二是大力美化公共空间。实施“绿荫工程”,抓好洪岗路等道路苗木栽植工作,实施匡河、十五里河、政务区等片区主次干道沿岸绿化提升工程,打造最美蜀马赛道,让沿线更靓丽。加强天鹅湖周边景观的常态管理,有序推进芜湖西路、南一环、西一环景观整治工程。实施“覆绿工程”,突出文化、健身主题,高标准规划、建设庐州公园二期、石台路公园和2处口袋游园,继续实施100处垂直绿化工程,实现四季常绿、处处见景。三是聚力实现长效治理。进一步厘清部门与基层的权责关系,严格执行调整后的权责清单,落实基层事务准入制度。实现创建工作常态长效,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指挥平台建设,完善城管四级网格管理机制,对环卫作业、垃圾收运、渣土清运、占道经营治理等城市管理各个要素全面实行标准化管理,努力打造亲民为民、便民利民的城市治理品牌。推进城市执法人员下沉,建立基层综合执法队伍,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五)在环境打造上攻坚突破,彰显魅力蜀山新风貌 着眼一流标准,突出抓好生态环境、营商环境、社会环境建设,用环境的持续优化助力高质量发展。一是打造天蓝水清土净的生态环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铁腕手段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狠抓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突出问题整改。推深做实河长制(警长制)、排长制、林长制,不断完善网格化、信息化环境监管体系。围绕天更蓝,全面落实“气十条”,大力实施气代煤、电代煤改造工程,狠抓扬尘污染治理,推进餐饮业油烟再整治,完成12处大气标准化基站和15处大气微基站建设,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围绕水更清,全面落实“水十条”,实施十五里河上游水体整治等工程,小庙镇区雨污分流和“散乱污”企业整治,确保南淝河流域清一冲、二冲、三冲初期雨水调蓄工程按期竣工。围绕土更净,全面落实“土十条”,强化水土流失管理和土壤面源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加强畜禽养殖环境监管。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二是打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不断增强对营商环境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的理念。深入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坚持事项“一次办成”,开展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采集、一套资料、一档管理、一日办结的“六个一”服务,让政务服务更加精简高效。结合“智慧蜀山”建设,超前布局5G通信技术先行先试,启动“蜀山融·数字中心”二期项目建设,深化互联网在政务服务、社会管理、城市治理、民生保障等领域的应用。深化领导干部包联服务企业活动,既当好“店小二”,又当好“急郎中”,切实为企业纾难解困。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三是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继续推进平安蜀山建设,强化禁毒反恐措施,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做到黑恶必除、除恶务尽、依法严惩,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这场硬仗。加快推进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建立健全“五位一体”“四调联动”的体系和机制,努力把各类社会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属地。加强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监管,保障“三大安全”。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夯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牢牢守住风险防控底线,大力防范意识形态领域、经济领域、社会领域、网络领域风险,严厉打击涉金融类非法活动,扎实开展反恐禁毒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安定有序。 (六)在民生改善上攻坚突破,再创和谐幸福新局面 紧紧围绕群众需求和关切,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带着责任、带着使命、带着情怀持续改善民生,不断增进群众福祉。一是开展四项温暖行动。开展温暖安居行动,加快安置房建设,抓好回迁安置,努力让“漂”在外面的拆迁居民早日回家。建成交付临湖家园、南岗惠园等5个项目,安置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加快北亚小区等14个项目建设,启动南新庄等10个项目建设,安置房开工建设超过300万平方米。开展温暖养老行动,新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4处,开办社区养老助餐点57家,实现三级养老中心全覆盖。开展温暖就业行动,扎实做好军转干部、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开发推荐就业岗位,全年新增实名制就业2.2万人。开展温暖救助行动,完善落实长期救助、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和长效帮扶相衔接的困难群体救助体系,努力让更多的困难群众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二是不断夯实三项优势。教育、文体、卫生事业是我区发展的亮点和名片,但也面临供给不足、建设滞后的矛盾,更需要夯实基础,使优势更优。夯实教育优势。着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争创全国优质教育示范区,年内建成中小学2所、幼儿园2所,新开工建设中小学、幼儿园8所,实施小庙镇教育振兴计划,改扩建将军岭学校,成立蜀山区特殊教育学校,启动合肥安生学校二期建设。夯实文体优势。着力促进群众性文体活动开展,推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加紧对标对表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目标任务,新增城市阅读空间5处,加大场馆资源对外开放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和全民健身活动。夯实卫生优势。着力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效性,年内优化小庙镇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布局,笔架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完成五里墩、南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借助“两卡制”建设,逐步完成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扩大医疗联合体机制,拓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三是统筹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注重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扶技、扶业相结合,产业扶贫、社会扶贫、消费扶贫多管齐下,继续开展支农、支医、支教等人才支援,为寿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持。落实残疾人就业、医疗、医保等政策,新设立3所残疾人之家、20所残疾人工作站。逐步推进慈善综合体建设,加强助医、助学、助老服务。加强拥军优属,高质量完成部分退役士兵社保接续工作,提升军人职业尊崇感。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进一步抓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老龄、科普、史志、档案、物价等工作,努力让群众的幸福更有“质感”,让蜀山的发展更有“温度”。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坚决抓好党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建立健全完善政府治理的各项制度,不断提升制度执行能力,推进民主治理、科学治理、依法治理。大力弘扬实干精神、担当精神、创新精神,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全面强化改革创新。坚决破除制约发展的思想禁锢、行动制约、体制束缚,努力在深化改革上迈开步子、趟出路子。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研究新机制、优化新流程,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在放权上求实效、在监管上求创新、在服务上求提升。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政策向基层一线倾斜,资源向基层一线整合,关爱向基层一线集聚,全力支持保障基层一线工作。大力推进城投公司等国企改革,提高资产运营、融资服务、开发建设等能力。对标沪宁杭,有计划到先发地区举办专题培训班、选派干部跟班学习。 (二)全面强化依法行政。依法履行政府职能,提高依法行政本领,全面完成法治政府建设任务。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等决策机制,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坚决服从区委统一领导,贯彻区委决策部署,维护区委权威。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持续加大12345热线办理力度,不断提高群众对办理过程和结果的满意率。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不断加强政治建设,坚决抓好上级巡视、督查、督导等反馈问题整改。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 (三)全面强化务实作风。在作风提升上切实做到讲实话、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发现问题不遮掩,遇到问题不回避,解决问题不畏难,坚决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细”处着手,既善谋大事,又乐为小事,拿出“解剖麻雀”的精神,细化要求,分解任务,以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的韧劲抓好落实。“实”干为本,加强执行力建设,做到能力体现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决策落实在一线,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抓。“严”字当头,健全督查机制,用好考核“指挥棒”,“年初下清单,年末对账单”,全程跟踪督查,着力整治庸懒散,打通中梗阻,让“担当尽责、马上就办”的作风树起来,成为共识、成为习惯、成为自然。 (四)全面强化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紧盯问题不遮掩,整治顽疾不手软,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严禁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安全、廉洁、高效运行。健全完善重大政策和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防管理体系,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聚焦重要政策、重大项目、重要岗位和大额资金,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强化审计整改和成果运用,实现财政、民生、公共投资、经济责任等审计全覆盖。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毫不松懈推进反腐败斗争,让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成为政府工作人员的自觉行动,打造政治坚定、本领高强、作风务实、担当实干、廉洁奉公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实干成就梦想,奋斗创造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城区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121·105”工作路径:“121”,“1”即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2”即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引领乡村振兴;“1”即全面推行信息化打造智慧蜀山。“105”,“10”指建设“凝心” “畅心” “连心” “用心” “称心” “暖心” “舒心” “匠心” “安心” “清心”十大工程;“5”指打造“开放”“品质”“生态”“幸福”“清晏”五张名片。 2.G60科创走廊:沪昆高速公路在公路网编号为G60,始于上海松江区,途经浙江,止于云南昆明。如今,围绕在这条公路长三角段,涵盖了上海市松江区,浙江省嘉兴市、杭州市、金华市、湖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安徽省宣城市、芜湖市、合肥市的这块区域,正以聚集规划对接、战略协同、专题合作、市场统一、机制完善“五个着力点”,成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3.“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指实施创新发展行动、协调发展行动、绿色发展行动、开放发展行动、共享发展行动。 4.“四督四保”制度:督查推进新建项目,保证开工率;督查推进续建项目,保证竣工率;督查推进竣工项目,保证达产率;督查推进储备项目,保证转化率。 5.邮政小包转9610:9610是海关总署设定的对跨境电商B2C出口监管代码。邮包转9610申报后传统邮包的数据纳入海关数据统计监管。 6.“9+3”专项整治:指市民文明素质、道路交通秩序、集贸市场、居民小区等9项整治,共享单车等3项专项整治行动。 7.“两治三改”:即治理违法建设、违法用地和改造棚户区、“城中村”、老旧小区。 8.河长制: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9.警长制:在公安机关实施河道警长制,由公安机关相关负责人担任河道“警长”,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依法严肃查处河流保护工作过程中妨碍执行公务等违法行为,服务保障河流管护工作。 10.排长制:即入河排污口治理长(简称“排长”)制度。 11.“放管服”: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 12.“1+8”文件:指今年初合肥市委出台的“1+8”政策文件,以“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完善基层治理”为着力点,全面加强和深化街区体制改革、小区综合治理、智慧社区建设等八个方面工作。 13.“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是指国企(含企业和科研院所)将家属区供水、供电、供暖和物业管理职能从国企剥离,转由社会专业单位实施管理的一项工作。 14.“五社联动”:指以社区组织为服务依托、以社会义工(志愿者)为服务力量、以专业社工为服务主体、以社会资金引入为服务支持、以社会机构评估监督为服务管理的社区服务新格局。 15.“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即“以案示警、以案为戒、以案促改”警示教育。 16.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即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17.“三达标一美丽”:指在2021年前通过工程措施实现圩口、灌区和水库达标,建设美丽河流。 18.“三重一创”:即重大新兴产业专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19.农村“三大革命”: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专项整治“三大革命”。 20.“五清一改”:即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清理废旧广告牌,清理无功能建筑,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 21.“四送一服”:指送发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创新项目、送生产要素,服务实体经济。 22.“三变”改革:指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 23.“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指长江生态环境“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专项攻坚行动。 24.“气十条”:指《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耗能,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调整能源结构等十条措施。 25.“水十条”:指《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核心是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强化科技支撑等十条举措。 26.“散乱污”企业:“散”是指不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的工业企业;“乱”是指违法违规建设、违规生产经营的,以及使用闲置设施农业用房、教育、农房等非工业用房进行非法生产的工业企业;“污”是指违法违规排放、超标排放废水、废气、废渣的工业企业。 27.“土十条”:指《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核心是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等十条措施。 28.“五位一体”:即法院、检察院、公安分局、司法局、信访局“五位一体”。 29.“四调联动”:即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群众信访疏导调解“四调联动”。 30.“三大安全”:即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和工业产品质量安全。 31.“两卡制”:即电子健康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