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934|回复: 0

[安徽] 2020年合肥市庐阳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3-1 17:41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966

    主题

    2975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874
    发表于 2021-1-5 13: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合肥市庐阳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12月26日在合肥市庐阳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区长 陈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1341”发展思路,聚焦老城保护更新、园区升级、乡村振兴三大战略,加快三大功能区建设,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城市发展转型取得新的进展。

    一年来,我们主动适应合肥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的趋势,自觉践行城市更新理论,坚持“四态融合”的老城保护更新迈出坚实步伐。

    ——不断提升城市形象。按照《合肥市老城区城市更新规划》和年度项目库,老城区全年实施各类更新改造项目138个。长江中路品质提升工程全面竣工、沿路六大节点项目加快推进,红星路、拱辰街、老报馆、豆蔻年华、九狮桥街、北油坊巷等24个街区街巷改造项目和省建设厅大院、安徽日报宿舍区等58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稳步实施。逍遥广场、天都大厦等社会停车场加快建设,三孝口建工集团地块完成征迁。

    ——不断提升商圈能级。老城区全年新增高端楼宇面积近40万平米,银泰二期、东怡C座加快建设,招商大厦、三荣大厦启动改造,联合大厦、花园宾馆即将投入运营,引进圣罗兰、喜茶等一线品牌和安徽首店35个。四牌楼大商圈提升规划的有序实施和淮河路国家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的正式确定,开启了合肥在消费驱动层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征程。

    ——不断提升文化内涵。深入挖掘老城历史文化资源,启动首届庐阳文旅季活动,开展“十大网红打卡地”评选,发布老城逍遥游等4条精品游路线。首届“庐阳老字号”评选吸引超过200万市民投票关注,全区各类老字号品牌已达61个。

    ——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出台《老城区精细化管理提标行动实施方案》,制定“1+4”综合管理标准体系,努力提升城市管理标准化精细化水平。功能整合、多方联动的智慧社区平台完成街道试点。推动行政审批事项下沉,“三管合一”的管理体制促进了大街区实现规划、建设、运营一体化。

    一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合肥市土地储备实施办法》的政策机遇,结合区域发展规划,不断推进庐阳经开区和大杨产业园转型升级。

    ——大力清理闲置低效用地。通过下沉执法力量、强化综合监管、合理兑现搬迁政策等一系列举措,已有99家低效企业主动腾退土地1100余亩,为区域发展拓展了宝贵空间。

    ——大力引进优质产业项目。坚定先进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高站位编制园区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持续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形成以大数据、跨境物流、智能制造等为主导的园区产业布局。大恒能源、中外运、中环环保项目先后落地,5G标准的大数据产业园建成运营,已落户建筑港、怡亚通等国内行业龙头企业超过30家。中欧班列年度发车近400列,合肥国际内陆港跻身全国内陆港第一方阵。

    ——大力完善综合配套设施。全力保障轨道5号线建设和8号线布点,加快推进谢集路、淮北路等园区道路建设,积极承接合肥六中新址落地,新建464套人才公寓,菱湖公园阅读空间对外开放,为城市副中心建设增添了有力支撑。

    一年来,我们充分依托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建设机遇和水源保护地生态优势,融合生态、科技和文化元素,积极推动乡村区域特色发展。

    ——进一步涵养生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抓好“大棚房”和违建别墅清理工作,高标准规划并启动董铺国家湿地公园、三十岗郊野公园建设,推动三国城路等环境整治工程,实施王小郢等7个村庄整治,全年清退“散乱污”企业23家,植树造林900余亩。

    ——持续打造文化旅游热点。连续举办三国围棋赛和桃花节活动,“蚂蚁在路上”音乐节、乡村马拉松等赛事活动持续升温,桃蹊、崔岗等乡村示范项目形成品牌,三国遗址公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全年乡村游客量达200万人次,同比增长10%以上。

    ——加快最美科研圣地建设。累计搬迁村民2010户、整理土地640亩,新建科学院北路和幸福路,全力保障大科学中心建设,已形成横跨滁河干渠、联动区域发展的大科学装置布局。

    这一年,我们坚持以三大战略为具体抓手,推进三大功能区建设,区域发展呈现出经济稳中有进、社会稳定有序、民生稳步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预计全年完成GDP950亿元,增长8%。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7%。社消零总额648亿元,增长8.2%,全省商贸第一区地位稳固。规上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营收分别增长15%和18%以上,再创历史新高。固定资产投资210亿元,增长5%。财政总收入完成5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继续跑赢GDP。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除财政收入因政策性减税因素(全年全口径减税降费超过20亿元)未达预期外,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今年我区继续蝉联全国综合实力、投资潜力、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和新型城镇化质量等5个百强区称号,其中综合实力上升至86位,进位速度全省最快。庐阳经开区获评全国创新力百强园区,大杨镇在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中上升至150位。

    (二)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不断提升优势产业能级,加快培植经济新动能,构建与城市转型发展相适应的产业结构。

    ——持续做强做优金融商贸业。金融商贸是我区的经济基础与特色优势。目前全区各类金融机构已增加至376家、金融业从业人员近3万人,金融业增加值和金融业税收均占全市近40%。持续推进优质金融载体建设,市区两级国企通力合作,以国际标准规划建设的合肥金融广场正式开工。新引进国联人寿、华泰证券等6家省级金融总部。通过在竞争中抢得先机,成功引进资产管理规模可达万亿的徽银理财公司落户庐阳。正奇金融、建信信托顺利完成增资计划,安徽交建成功登陆A股市场。庐阳的金融首位度不断巩固。

    等待多年的宜家家居项目正式落户,临泉路迎来商业核心节点。万科广场、华润万象汇先后开业,北部新商圈框架形成。汽车新零售头部企业花生好车,经过一年的反复谈判,其全国总部最终迁址庐阳。苏宁广场、世纪中心、庐州意库等项目稳步推进,商贸业继续领跑全省。“金十条”“商八条”两大产业政策运行良好,全年兑现扶持资金近5000万元。

    ——加快发展创新产业。根据区域特点和行业规律,聚焦数字经济等领域精准发力。与国家一流院所和社会专业机构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工信部信息通信研究院、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纷纷进驻园区。充分发挥华为城市云和软件开发云服务功能,推动31个政府业务系统全面上云,补贴近百家大数据企业免费使用最先进的云技术服务。设立1000万元风险补偿资金池,组建数据贷专项财政金融产品,支持我区大数据企业发展。全年发明专利1025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37家,同比分别增长39.9%和17%。

    ——全方位提升区域招商能力。构建区投促中心牵头,6个重点行业主管部门、11个招商小分队和区属国企平台为主力,华为、亿达、戴德梁行等招商代理机构和招商顾问为补充,专项绩效考核体系为激励的“1+N”招商工作推进机制,并组建多支招商专项基金。全年招商引资总量达153亿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9亿美元,顺利签约重点项目50个,协议投资总额达9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三)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作为促“六稳”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举措,优化营商环境成为贯穿全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纵深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高标准落实营商环境再提升专项行动,实施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全区6711个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最多跑一次”目标,平均申请材料减至2.6件,各类事项审批时限压缩63%。坚持以互联网思维推进政企互动,推动全程代办服务融入楼宇服务平台与产创业服务平台,商务楼宇和园区企业享受到“零距离”的政府服务。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2万户,同比增长10%以上。在全省民营经济考核中我区位列全市第一。

    ——精准制定和兑现产业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完善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加大政府订单扶持和基金招商力度,推广政策云平台和政策在线申报系统,全年兑现各类政策奖补资金超2亿元。

    ——扎实开展安商稳商行动。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大调研”“八个一”等活动,常态化举办融创资本对接会,融资金额逐年攀升。积极组织院企科技成果与技术需求对接会。解决企业各类问题492件,以排忧解难的实际成效将安商稳商落到实处。

    (四)城市功能品质进一步提升。以城市双修、有机更新为方向,不断优化和完善城市功能品质。

    ——城市交通加速完善。全力保障畅通二环和轨道3号线、5号线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大创路等13条道路建设,推动建安路等6条道路竣工通车。实施白一巷等20条小街巷提升工程,完成25条道路慢行系统改造,启动杏花公园等23个停车场规划建设,新增停车位2677个,市民出行体验得到有效改善。

    ——征迁安置力度加大。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下大力气,加速推进一批征迁安置项目,解决了一些老大难问题。合钢三厂、电厂城中村启动搬迁,四河、梅小店等征迁项目启动分房。湖畔新城等13个回迁安置小区加快建设,荣城南苑二期等6个小区建成交付,畅和家园等3个小区安置分房平稳推进,超3000户居民乔迁新居。实施老五里等9个地块征迁,完成景湾片区等3个项目扫尾,全年累计征收房屋153万平米,总量位居四城区第一。舒大郢、一里井等4个地块供应上市。

    ——公园绿地体系不断完善。努力为市民打造一个公园里的城市,大房郢公园、四里渠东路公园开工建设,环城路、凤淮路等7处街头游园完成改造,全年新增绿化面积67万平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提高至50%以上。全面实施高铁沿线环境整治和绿化提升,城市“窗口”形象不断改善。

    ——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有序。对老城区105条道路街巷实施分类管理,环卫保洁、园林绿化、街面秩序和市政设施全面设置量化标准。重点路段施行立体保洁,稳步推进垃圾分类,412座社会公厕对外开放,架空电线整治完成近12公里。通过“多杆合一”,一环内34条主次干道取消杆件近700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村容村貌持续改善。

    (五)环保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年是环保攻坚任务非常艰巨的一年。我们坚持以最强力度、最实举措保护好生态环境。

    ——注重标本兼治,根除源头问题。结合生态补水和水体达标工程,强力启动近60万平米的涉河城中村搬迁,全面完成1万多处雨污混接点改造,实施四里河、板桥河底泥清淤,落实17处入河排口整治任务,从根本上解决污染源头。南淝河流域年度水体达标任务基本完成。

    ——注重信息化手段,提升环保监管水平。加快补齐环保信息化建设短板,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启动建设10个大气监测标准站,深度运行河长制管理平台,基本建成建筑工地实时监控系统,全面推行园区环保管家服务,智慧环保体系初步建成。

    ——注重责任落实,以严格的工作机制确保环保监管实效。持续开展餐饮油烟、城市裸土、秸秆禁烧等专项整治,首次联合公安和纪检监察部门参与执法,全年查处环保违法案件72件,问责7人,办理群众举报投诉7251件。PM2.5、PM10均值浓度持续下降,辖区水质达到市控目标。在全市生态文明公众满意度测评中,我区位居四城区第一。

    (六)民生福祉进一步增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断巩固民生基础。高标准实施18项民生工程,在财政收支压力加大的宏观环境下,全年民生投入30.4亿元,同比增长13%,占财政支出达85.2%。新增就业2.15万人,百帮创业园入选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完善精准救助信息平台,深化全国“救急难”试点工作,全年发放各类救助金超3500万元。实施旧楼加装电梯项目20个,新建和提升菜市场11个,新开办社区助餐点54家,老旧小区改造率近60%。

    ——不断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持续做强庐阳教育。新建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3所,年内新增学位3780个,幼儿园公办率达51.6%,老城区公办园实现全覆盖。推深做实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用18个教育集团保障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区均衡分布,真正实现“庐阳皆名校”目标。排查整治校园安全隐患,70所公办校园均达到安全“三个100%”目标,63个幼儿看护点全部实现食品安全可视化监管。

    持续做优庐阳医疗。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与7家三级医院建立医联体,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向基层流动。全面推广智医助理、公共卫生“两卡制”和电子健康卡。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和全省社区医院试点区建设,完成大杨镇卫生中心、三孝口卫生中心、区牙防所异地重建,双岗卫生中心医改经验入选国家案例,亳州路卫生中心成为全省首批家庭医生示范点,我区蝉联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创新发展庐阳文化。三馆三中心结构封顶,全民健身中心开工建设,6处小型体育场所完成改造,市民文体活动即将增添新去处。持续打造最有书香气的城区,10处城市阅读空间建成运营,全年接待读者超过150万人次。

    ——不断加强基层治理。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加快智慧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市政府智慧社区三年建设规划,坚持整合、实用原则,高质量完成智慧社区试点和第一阶段平台推广,努力提升基层治理信息化水平。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攻坚信访积案,积极化解安置房办证等历史遗留问题,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事故率同比下降33%,公众安全感满意度实现双提升。助力临泉县脱贫攻坚,临庐产业园在全省援建考评中名列第一。三孝口街道获评全省首个国际安全社区,三十岗东瞿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七)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定期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及时向区政协通报政务,全年办结各级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提案247件,满意率100%。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和街道体制改革,率先推动市场监管等执法力量下沉街道,机构设置更加优化。不断完善目标管理机制,强化过程性考核和线上线下联动督办,重点事项按期办结率达到91%,公文平均办理时间进一步缩短20%,发文、办会量同比分别下降34%和41%。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定期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扎实开展警示教育。深化“四风”整治,“三公”经费同比下降18%。持续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后续整改,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此外,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工会、老龄、全民科普等工作不断进步,食品药品安全、防震减灾、军民共建、机关事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一年,面对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宏观形势,我们始终坚定信心、主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依法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勇挑重担、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庐阳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纲要正式出台,庐阳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更为激烈的区域竞争压力。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对标沪宁杭中心城区发展水平,对标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差距和短板。主要表现在:金融、商贸等优质资源的稳固压力依然存在,征迁改造扫尾难、项目落地周期长等问题还未得到很好解决,三大功能区建设任务依然艰巨。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有待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还不健全,大气和水环境治理成果还需要不断巩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还不平衡不充分。一些部门转职能、转作风还不到位,少数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和执行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回避、不畏难,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应对、有效解决。

    二、2020年主要工作

    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是合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面发力的一年,也是深入落实区委关于三大功能区建设新定位新要求的关键一年。庐阳作为合肥主城区,必须进一步全面对标沪宁杭中心城区,充分利用多重政策利好,贯彻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城市发展规律,紧扣三大功能区的全新定位,落实三大战略,加快城市发展,推动产业创新,促进城乡融合,着力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高品质核心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跨越。

    新的一年,要高质量推进老城保护更新,在城市发展层面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个充满活力、产业繁荣、独具历史人文魅力的老城区,是庐阳最大的竞争优势和区域特色。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加强城市更新”的总体要求,根据城市发展的阶段特点,在产业布局、规划建设、管理标准等方面全方位对标沪宁杭中心城区,紧抓淮河路国家级步行街创建机遇,巩固全省金融、商贸第一区和文化中心地位,大力增强总部经济、商务办公、创新创意和旅游休闲等功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升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化程度,努力打造国家级中央商务区。

    新的一年,要大力度推进园区升级,在产业创新层面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个承担着城市副中心功能和提供产业发展新动能的北部片区,是庐阳长远发展的战略空间和强力引擎。要坚持综合施策,加快完成低效用地清理和土地收储再开发等阶段性任务,聚焦大数据、跨境物流、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推进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腾笼换鸟”和“筑巢引凤”,依托大科学中心的科研资源,力争将北部片区打造成为在长三角具有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聚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

    新的一年,要精准化推进乡村振兴,在城乡融合层面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个坐拥大科学装置中心、生态优势明显的西部片区,是庐阳最独特的战略支点和合肥创新发展的重要策源地。必须打好大科学中心这张王牌,提前谋划,高位对接,坚持“生态+科技+文化”融合发展,进一步构建以董铺国家湿地公园、三十岗郊野公园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充分释放大科学装置集中区的战略价值,将西部片区打造成为在长三角独具魅力的滨水生态科技区。

    明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区委四届十次全会的总体部署,坚持“1341”发展思路,强化长三角中心城市高品质核心区定位,紧扣区委关于老城区、北部片区和西部片区三大功能区建设的新定位新要求,深入实施老城保护更新、园区升级、乡村振兴三大战略,冲刺“千亿城区”,圆满收官“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更高层次上建设引领时尚的国际化首善之区。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GDP突破1000亿元,增长7.5%,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和2%;社消零总额超700亿元,增长8%;规上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营收分别增长10%和10.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新增就业人数增长10.5%;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增长10%;万元GDP能耗、PM2.5和PM10均值浓度达到市控目标。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金融、商贸、文化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不断培育经济新动能,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强化金融主引擎作用。坚持将金融业作为引领区域发展的第一产业,建立健全适应实体经济需求和金融发展趋势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依托全省金融总部集聚区建设,形成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为龙头,与杭州、南京金融集聚区联动发展的长三角金融副中心。高标准建成合肥金融广场一期、东怡金融广场C座等优质金融载体,重点引进建信租赁、美的消费金融等金融总部机构。推动国家金融发展实验室、国联人寿、省科技担保等重点项目落户,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融资担保、科技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培育信用评级、资产评估、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金融中介机构,打造泛金融发展高地。继续实施“金十条”,不断释放政策利好。组建区属政策性担保机构,加大各类财政金融产品投放力度,常态化开展融创资本对接会,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确保庐阳金融首位度进一步提升。实施金融风险在线监控,严厉打击违规互联网金融活动和非法集资案件。

    ——进一步提升消费驱动能级。依托淮河路国家级步行街创建,结合国内领先的智慧街区建设内容,狠抓七大方面74项创建任务的落实,着力彰显“百年淮河路、江淮第一街”的风采,带动四牌楼大商圈整体升级,全面焕发老城区人文魅力、消费潜力和商业活力,实现商旅文深度融合发展,打造长三角一线消费中心。深化“商八条”政策引导,推动百大系、商之都等重点百货转型升级,吸引国际一线品牌和知名首店入驻,加快发展“首店经济”。围绕逍遥十八巷、拱辰街等特色街巷,深入开展风貌改造和业态提升,复兴一批传统老字号,打造最具合肥特色的街巷商业群落,加快发展“后街经济”。积极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发挥淮河路步行街作为合肥核心夜间经济集聚区的主阵地作用,辐射联动老报馆、新天地、四里河商圈节点,培育一批人气旺盛的高品质夜市,加快发展“夜间经济”。推进苏宁广场建设,与万科美好荟、万科广场联动,打造北部一站式购物中心。加快宜家家居项目建设,与红星美凯龙、蚂蚁乐居形成临泉路家居特色轴线。发挥花生好车全国总部带动作用,加快恒信德龙二期项目建设和高端汽车品牌引进,打造全省第一、长三角领先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汽车消费特色区域。继续办好桃花节、三国围棋赛等各类文旅活动,推进庐州意库、岗上桃蹊、藕塘芙蓉苑等重点项目,推广庐阳精品游路线,与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形成要素互补、业态互动。

    ——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发展。依托大科学中心建设,以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融合发展为方向,加快推动低效用地清理和传统产业升级,打造长三角新兴产业高地。全力保障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建设,结合大科学中心总体布局和园区土地盘活,瞄准重大平台和科技前沿,对接大院大所和名校名企资源,深化产学研合作,引入一批战略性创新平台和科技服务机构,探索建立科技飞地和孵化中心。立足大数据产业园、工投创智等现有载体,强化招商运营与产业协同,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大力引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稳步推进内陆港、中外运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申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出入境指定监管场所。全力支持本地优质企业发展,启动实施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吸引一批独角兽和瞪羚企业在庐阳创业创新、做大做强。

    (二)提高城市建设品质。按照城市更新与发展规律,扎实推进“城市双修”,让城市发展更具活力、更有内涵。

    ——强化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引领,主动对接合肥市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区域空间、产业业态和基础设施布局,优化三大功能区规划体系,提高规划的前瞻性、协调性和操作性。围绕国家级中央商务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合肥市老城区城市更新规划》,统筹推进风貌保护、业态提升、文化传承和基础配套等重点任务落实,因地制宜开展老城区微更新微改造。立足城市副中心定位,高起点谋划庐阳经开区和大杨产业园土地利用规划,深化“多规合一”,推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的全面升级。对标最美科研圣地的愿景,综合考虑功能布局和管控要求,高标准编制滨水生态科技区控规和产业规划,为未来发展预留潜力。

    ——优化空间结构。加快完成神马小桥湾、合钢三厂和韩小店、山林岗等项目征迁扫尾,启动松竹、后湾等6个棚户区搬迁,确保“十三五”末全面消灭城中村。加快园区低效用地盘活,推动园区盘活土地以及科研所、东五里井、老五里等地块上市。保障合安高铁、轨道5号线、畅通二环等省市重点工程建设,启动大杨南路、草塘路等13条道路建设,实施临泉路改造提升和寿春路、宿州路等精品道路项目,建成灵璧路、科学院北路等14条道路,推动清源路、固镇路、五河路等道路贯通和颍上路等22条道路慢行系统改造。加快推进杏花公园、逍遥津公园西门等停车场建设,新增停车位不低于3000个。

    ——美化城市环境。落实合肥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际湿地城市创建任务,结合水源地涵养,加快推进郊野公园、董铺国家湿地公园和芦溪生态园项目,构建四里渠东路、溢洪道绿化等绿色长廊,谋划景湾生态园、遗址公园和高压廊道公园建设,不断构建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系统。打造公园型城区,加快推进庐州公园二期建设,高标准实施逍遥津公园改造提升,见缝插针实施屋顶花园、街头游园、垂直绿化等微空间增绿工程。全年新增绿化面积60万平米以上,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实现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

    (三)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积极探索符合现代化大城市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坚持综合施策,强化信息手段,全心全意为市民管理好城市。

    ——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展精细化管理提标行动,实施主次干道和街巷一体化环卫管理,继续推广“多杆合一”,狠抓架空管线整治,加大交通堵点、车辆违停、店外经营和违规广告等城市顽疾的治理力度,始终保持对违法建设的高压态势,全面落实“九无一创”目标任务。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推行定时定点投放收运,建成150座集中投放点和8个餐厨垃圾就地处理点。进一步充实运营团队,深化大街区“三管合一”模式。将智慧城管作为智慧庐阳的重要模块,不断完善功能。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健全生态环保工作长效机制,持续保持环保执法高压态势。完成四里河水体达标系列工程,巩固南淝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成果,确保水质在稳定达标基础上不断向好。健全智慧河长监控体系,促进河长制工作推深做实,引入水纹识别溯源技术,实现水污染预警、溯源、取证一体化。推动智慧工地全覆盖,建成街镇大气监测标准站和园区环保自动监控系统,精准管控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挥发性有机物等重点污染源,确保PM2.5、PM10均值浓度及空气优良天数“两降一升”。

    ——持续创新社会治理。深入实施“四步走”群众工作法,同步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工作。始终坚持源头治理,加强网格员队伍力量,积极引导社会多元参与,持续夯实社区网格。全面推广智慧社区试点,完善“属地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加快基层信息化系统整合。依法化解进京访、集体访等信访矛盾,持续开展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实施高层住宅、出租房等区域消防专项整治,建立老楼危楼信息化监控平台和巡查排查机制,不断加强平安庐阳建设,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工商联、侨联、科协等人民团体作用,扎实做好民族宗教、防震减灾、未成年人保护、军民共建、县域结对帮扶、老龄、机关事务等各项工作。

    (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全面加强社会保障。落实民生投入持续增长机制,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加快美丽景湾、童大郢等12个复建点建设,确保桃花片区等5个复建点全面建成,力争实现近4500户回迁安置。全面化解昆仑花园、草塘新村等16个住宅小区办证遗留问题。推进省团校大院等46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完成不少于20部旧楼加装电梯,确保3年内实现老旧小区改造全覆盖。大力推广就近网上求职服务模式。完善智慧养老综合信息平台,加快建设医养康养相结合、居家社区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优质均衡教育。将新六中建设作为城市副中心布局的年度核心任务,全力保障推进。加快临泉路等8所小学和凤凰山路等8所幼儿园建设,完成钢铁新村小学异地搬迁,确保清源路小学、庐阳实验小学和迎松路等3所幼儿园投入使用,全年新增班级138个、新增学位4950个,力争通过两到三年的时间基本解决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硬缺口。深入推进小区配套园和幼儿看护点专项治理,不断提高幼儿园公办率、普惠率和办园质量。深化教育集团化办学配套改革,推动教育理念、治理结构和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打造在长三角具有竞争力的优质教育集团,在全省率先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

    ——扎实推进健康庐阳建设。深化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加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考核机制,推动智医助理在基层卫生中心全覆盖。积极谋划亳州路、杏花卫生中心复建项目,促进杏林卫生中心和三十岗卫生院改造升级。加快全民健身中心和13个小型体育场所建设,拓展省级医体融合和慢病干预试点,完善慢性病用药保障机制,确保成功创建全省健康促进示范区。

    (五)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增强斗争本领,提升驾驭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不断开创政府各项工作新局面。

    ——建设忠诚担当的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政府工作规则和行政决策程序,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参与重大事项决策研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坚决纠正不作为、慢作为和落实不力等问题,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建设务实高效的政府。更大力度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深化“全程代办”和“不见面审批”,推进营商环境再提升。

    借助华为云的基础数据库技术,依托智慧社区平台的深化与整合,统筹政务、环保、城管、养老等子功能模块,加快升级为智慧庐阳(Smart Luyang)系统,按照上海“城市大脑”的标准,打造智慧城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坚持清单式交办、项目化推进、过程性考核,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进一步落实“四督四保”要求,完善重大项目智能管理平台,强化线上线下融合精准调度,保障项目推进质量。推深做实“1+N”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和产业政策体系,优化产业招商地图,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投资落户。

    ——建设清正廉洁的政府。扎实开展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切实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工程和重要岗位的廉政风险防控,深入推进监察巡察和审计监督全覆盖。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严格执行财经管理制度,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深化标本兼治,进一步从源头上规范权力运行。始终保持廉洁本色,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合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的新角色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城市发展所处的新阶段交给了我们新的课题,三大功能区的新定位明确了我们新的任务。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不负使命担当,全面完成“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不断开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为首善庐阳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附件:

    名词解释

    1.四态融合:在老城保护更新战略实施过程中,注重建筑形态、产业业态、历史文态和区域生态四态融合。

    2.十大网红打卡地:向市民和游客征集评选的具有庐阳文旅特色的代表地,分别是逍遥津公园、新华书店三孝口店、合肥银泰中心、老报馆、刘鸿盛、李鸿章故居、天仙配茶戏楼、崔岗艺术村、杏花书苑和庐州烤鸭店。

    3.庐阳老字号:为进一步推进全区老字号振兴发展,2019年我区组织开展了“庐阳老字号”评选工作,评选出17个“庐阳老字号”品牌,分别是庐州烤鸭店、庐州太太、和煦园大酒店、风波庄、徽黄臭桂鱼、周贵妃、007牛肉面、合肥百货大楼、商之都、润宜家超市、蝶恋(崔万志旗袍)、解放电影院、江淮大戏院、开明宫灯、白厦美业、刘鸿盛、陶永祥。

    4.智慧社区: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社区进行数据采集、监测、预警、分析,全面提升社区运行治理智能化水平。2019年,我区启动智慧社区三孝口试点项目,通过整合城管勤控、河长制、重大项目智能管理系统等10个重点区级平台,实现15类事件联动办理,促进社区管理精细化智慧化。

    5.三管合一:在淮河路步行街区范围内统一管理机构,并试点实行城市管理、商业管理、物业管理统管的工作模式。

    6.数据贷:指由区财政与合作银行按照1:10的放大倍数设立的一款财政金融产品,主要扶持庐阳区范围内的大数据产业等高新技术企业,重点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具有高新技术、创新型、知识产权示范等称号类企业。

    7.一网一门一次改革:2018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国办发〔2018〕45号),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一网),线下“只进一扇门”(一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一次)。

    8.政策云平台:指覆盖全区中小企业的政策服务信息平台,包含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手机APP三个线上载体,同步设置包括政策搜索、政策匹配、政策发布、政策咨询等多项功能。平台通过收集数据化政策条款,分类智能匹配企业,使企业迅速获得政策服务,此外还设立了13名政策专员解答企业个性化问题。

    9.四送一服:为营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进一步优服务、稳增长、促转型,组织千名机关干部,深入千家企业,送发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创新项目、送生产要素、服务实体经济。

    10.八个一:即每位区级领导联系一户重点税源企业、一个重大在建项目、一个重大在谈项目、一个重点楼宇、一个重点信访积案、一个村(居)委会、一户困难群众、一名优秀人才的服务工作机制。

    11.救急难:指对遭受各种急难情形致使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居民实施救助和帮扶的工作机制。

    12.公共卫生“两卡制”:是居民身份认证编码、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编码的简称。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居民通过刷身份证对接受服务的真实性和满意度进行确认,医务人员则通过绩效卡留下工作痕迹,记录服务量。

    13.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指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按照500米的服务半径计算覆盖居住用地的百分比。

    14.校园安全“三个100%”:即中小学封闭化管理达到100%,一键式紧急报警、视频监控系统与属地公安机关联网率达到100%,城市中小学专职保安员配备率达到100%。

    15.金十条、商八条: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2019年区政府分别出台了10条支持金融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8条支持商贸零售业转型发展的扶持政策,简称“金十条”、“商八条”。

    16.后街经济:后街指与商业主街资源互导、功能互补、价值延续、利益循环的支巷和小街巷。后街经济是作为主街商业功能的延伸、拓展与互补的经济功能承载区,协助主街构建大型都市中心区的重要商业生态系统。

    17.首店经济:首店是指在行业里比较有代表性的品牌或者潮牌在某一区域开的第一家店。首店经济通过积极引入符合定位理念的“首店”,打造专属特色,打破“你有我有、千店一面”的传统商业格局,实现差异化经营,增强商业魅力,提升消费体验。

    18.城市双修: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修复城市中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用更新织补的理念,拆除违法建设,修复城市设施、空间环境、景观风貌,提升城市特色和活力。

    19.多规合一: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实现一个地区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20.九无一创:“九无”即卫生无死角、小区无失管、车辆无违停、道路无坑洼、沿街无出店、绿化无缺失、菜场无乱象、广告无违规、公共区域无牛皮癣,“一创”即创精品示范区。

    21.双随机、一公开: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中要求在全国全面推行的一种监管模式,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22.四督四保:为加快推进全省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健全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协调调度机制,安徽省政府出台了《安徽省“大新专”项目四督四保协调推进办法》(皖政办秘〔2015〕152号),即督查推进新建项目,保证开工率;督查推进续建项目,保证竣工率;督查推进竣工项目,保证达产率;督查推进储备项目,保证转化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