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11|回复: 0

[贵州] 2023年遵义市播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4 天前
  • 签到天数: 86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6467
    发表于 2024-11-27 22: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遵义市播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遵义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部署,面对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全区围绕“四新”主攻“四化”,顶压前行、攻坚克难,经过不懈努力,稳住了经济大盘,经济发展保持了多重压力下的恢复态势。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GDP)382.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以下简称同比)增长2.8%,比上年同期增速提高2个百分点,呈持续回升向好态势。其中,其中,第一产业65.05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149.7亿元,同比下降2.4%;第三产业167.67亿元,同比增长7.4%。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7.0%、39.1%、43.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50403元。

    全区年末公安户籍户数286897户,户籍人口890304人。其中:乡村人口431526人,城镇人口458778人,户籍城镇化率51.5%,与上年持平。按性别分:男性464248人,女性426056人,男女人口性别比(女性=100)109:100。全区常住人口75.6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4.85%。

    全区全年人口出生率9.51‰,自然增长率2.59‰,死亡率6.91‰,出生人口男女比例(以女性为100)115.74:100。

    二、农林牧渔业

    2023年,紧紧围绕确保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在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方面持续发力,有效推动了全区农业现代化及农业生产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区卓豪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卓豪食品有限公司入选全国第一批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平正仡佬族乡红心村入选2023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鸭溪镇金钟村党总支书记获“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表彰。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7.61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农业产值90.43亿元,林业产值1.82亿元,畜牧业产值28.18亿元,渔业产值5.41亿元;另外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77亿元,同比增长5.3%。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1.9亿元,同比增长3.7%。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1万公顷,同比增长1.6%。油料作物面积2.52万公顷,同比增长4.7%;油菜籽面积2.46万公顷,同比增长5.4%;蔬菜面积3.88万公顷,同比下降7.4%;烤烟面积3335.73公顷,同比增长19.8%;药材类面积1204.53公顷,同比下降23.3%;水稻面积1.38万公顷,同比增长1.1%;玉米面积1.09万公顷,同比增长14.5%;小麦面积245.6公顷,同比下降45.1%;薯类面积2.01万公顷,同比下降9.9%;豆类面积6186.07公顷,同比增长28.3%。

    表1 主要农产品产量

    指 标

    2022年

    2023年

    比上年(±%)

    粮食产量(吨)

    247898

    253376

    2.2

    其中:水稻(吨)

    94854

    96117

    1.3

    玉米(吨)

    45090

    49904

    10.7

    小麦(吨)

    1402

    808

    -42.4

    薯类(吨)

    69008

    64772

    -6.1

    豆类(吨)

    6153

    9005

    46.4

    油菜籽(吨)

    52086

    54538

    4.7

    烤烟(吨)

    5551

    6640

    16.5

    药材(吨)

    17457

    21660

    24.1

    水果(吨)

    195391

    177482

    -9.2

    蔬菜(吨)

    1106768

    1105279

    -0.1


    全年实现肉类总产量9.58万吨,同比增长0.3%;年末出栏生猪96.66万头,同比增长1.0%;牛3.27万头,同比增长1.3%;羊6.36万只,同比下降5.6%;家禽293.26万只,同比增长9.2%。全年全区水产品产量1.56万吨,同比增长2.4%。

    表2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存栏情况

    指标名称

    2022年

    2023年

    比上年(±%)

    一、肉类总产量(吨)

    95522

    95793

    0.3

    其中:猪肉(吨)

    84986

    87300

    2.7

    牛肉(吨)

    4276

    4409

    3.1

    羊肉(吨)

    1246

    1242

    -0.4

    禽蛋产量(吨)

    3443

    4062

    18.0

    二、牲畜存栏




    猪年末存栏(头)

    710800

    732100

    3.0

    牛年末存栏(头)

    90806

    95874

    5.6

    羊年末存栏(只)

    80225

    77109

    -3.9

    家禽存栏(只)

    2423488

    2541580

    4.9

    三、牲畜出栏




    猪年末出栏(头)

    957014

    966566

    1.0

    牛年末出栏(头)

    32316

    32736

    1.3

    羊年末出栏(只)

    66831

    63577

    -5.6

    家禽出栏(只)

    2685181

    2932644

    9.2


    三、工业、能源、科技

    全区年末2000万元以上在库规模工业企业128家。受资源环境政策及个别重大企业停产等因素叠加影响,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9.4%,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1%。从工业重点行业增加值增长情况看,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同比下降22.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下降17.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41.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同比下降30.9%。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2.5%,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9.9%。

    全区1+2”主导产业集聚规模增大。以铝及铝加工为引领的基础材料产业。依托“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型材加工”全产业链优势,实施“外引内育”延链强链补链。共集聚规模工业企业31家,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48.95亿元,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8.86亿元。以酒及酒配套为重点的绿色食品产业。依托“两酒”及椒源食品、卓豪食品等骨干企业示范带动,推动构建鸭溪(枫香)白酒生产、平正酒旅融合、龙坪(苟江)印刷包装、龙泉食品工业园和石板辣椒产业园食品加工联动发展的绿色食品发展格局。集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家,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4.97亿元,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7.8亿元。以电及电循环为支撑的基础能源产业。做强做优“煤、火电、新型建材”联动发展的基础上,围绕实现“双碳”目标大力发展以水电、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加快构建“水火风光一体、煤电热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综合能源发展格局。全区集聚规模工业企业30家,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42.13亿元,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5.22亿元。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30.54亿千瓦时,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1.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01%;产业用电1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2%,其中,第一产业使用1.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3%;第二产业使用12.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2%;第三产业使用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1%。

    表3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2023年

    发电量(亿千瓦时)

    90.27

    水泥(万吨)

    161.53

    白酒(折65度)(万千升)

    1.94

    铝材(万吨)

    6.41

    原铝(电解铝)(万吨)

    35.14

    钢材(万吨)

    49.22

    氧化铝(万吨)

    106.07


    科技创新持续加强,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45家,获得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后补助资金105万元,组织企业申报并成功入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25家。组织73家企业填报的研发经费5.28亿元,获得省、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扶持计划奖补资金923万元。引导区内企事业单位申报各级科技项目44个,其中:获得国家级科技项目1个、资金2000万元,省市科技项目7个、资金466万元。到期29个科技项目全部通过验收。组织辖区58家企业开展技术合同认定工作,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1.07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

    全区纳入年度计划的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113个,项目总投资717.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4.6亿元。其中:省、市级重大工程项目54个,总投资310.2亿元,计划完成投资29.1亿元。全区积极申报2023年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8个,总投资2.22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33亿元。积极贯彻落实国发〔2022〕2号文件精神,按月调度131个重点项目。全区积极推进停缓建项目盘活处置工作,首批处置盘活项目44个,盘活处置比例93.62%,计划总投资76.60亿元,剩余投资39.56亿元。

    全区积极对标省、市文件要求,印发实施《遵义市播州区推进招商引资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3—2025年)》,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现状,梳理形成8条产业链(铝及铝加工、酒及酒配套、电及电循环、康养旅游、城市综合体、商贸物流、装备制造及新材料、绿色农产品),共谋划编制重点招商项目71个,计划投资229.29亿元,梳理目标企业71家。开展招商活动48次,邀请企业赴播考察101次。

    全年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31个,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从产业投资增长情况看,第一产业同比下降64.6%;第二产业同比增长23.9%;第三产业同比下降25.1%。按重点领域分,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3.9%,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同比增长6.3%。

    全年房地产企业商品房销售面积40.48万平方米,其中,现房销售8.71万平方米,期房销售31.77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20.19亿元,其中:现房销售额6.08亿元,期房销售额14.11亿元。

    年末资质以上建筑业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78家,比上年末增加18家,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4%。

    全区累计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到位资金47.9亿元,全面完成优强企业项目引进21家。

    五、商贸、市场主体

    深入贯彻各级一揽子政策大力开展促消费活动促进经济恢复提振,通过不断开展消费促进活动,刺激消费者消费力释放,激发区域经济活力,促进区域经济流通。全年举办大型促消费活动10场,其中汽车展销会4场、年货展销会2场、特色产品展销会系列活动4场。积极在南白、桂花桥、龙坑街道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推动娱乐休闲、餐饮连锁、生鲜百货等消费业态,象山菜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桂花桥老街菜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龙坑街道乔龙财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已全部建设完毕。

    全区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1.63亿元,同比增长9.0%。从消费类型看,批发业同比增长11.1%,零售业同比增长14%,住宿业同比增长23.1%,餐饮业同比增长12%。从重点商品零售看,粮油、食品类销售13.51亿元,同比增长0.4%;烟酒类销售9.09亿元,同比增长348.4%;汽车类销售43.28亿元,同比增长5.7%。

    2023年末,全区在册市场主体100993家,其中法人企业16170家,占市场主体的16.0%。全区全年新增登记市场主体16376家,注销14462家,净增1914家。

    六、交通、邮电业务

    2023年,全区道路运输完成客运量1171万人,客运周转量40901万人公里,货运量915.7万吨,货运周转量82413万吨公里。水路运输完成客运量2.36万人,客运周转量45.66万人;货运量13.48万吨,货运周转量743.36万吨公里。码头吞吐量52.04万吨。

    全区共有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共16家,寄递业总业务量 13256万元,同比增长18.5%,上行件约为1775余万件、日均4.9万余件,下行件10481万件、日均28.7万余件。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收入7.19元,同比增长33.4%;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3.01万户,与上年持平;移动电话用户84.34万户,同比增长4.8%;网络宽带用户28.67万户,同比增长8.6%。

    七、文化、旅游

    2023年,新增涉旅市场主体71家,全区现有A级旅游景区8家,其中:4A级旅游景区2家、3A级旅游景区6家。有餐饮业1121家,经营性住宿单位892家,旅游客运车队3个,旅游航运公司3家,旅行社8家,旅行社网点80个,旅游商品生产企业54家,旅游特色商品300余种。有水上乐园、剧本杀、洞穴、剧本杀、民俗风情园、酒吧、夜间商业街区等游乐业态,积极打造精品旅游路线。2023年,全区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7.67亿元,同比增长53.7%;旅游接待国内外人次1249.34万人次,同比增长46.2%,人均花费1262.06元,同比增长5.2%。其中:接待省外游客330.83 万人次,占接待总量的26.5%,同比增长58.8%;省外游客实现旅游收入83.11亿元,占总体旅游综合收入的52.7%,同比增长111.0%。

    持续推进旅游标准化创建,乌江寨获评“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夜间经济消费集聚区”、入选“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夜间经济消费集聚区”;枫香苑获评全省示范性民宿、金山级民宿。强化队伍建设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水平,组织开展全区旅游讲解员专题培训和全区旅游产业化专题培训2期。

    举办“璀璨乌江寨•非遗嘉年华”活动、“大地唱欢歌•万物映山红”文化艺术活动、承办第十七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遵义招商考察座谈会、全区民宿产业招商大会等活动6场。围绕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贵州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整体规划布局全区民宿产业。结合全区红绿资源优势,以苟坝、花茂、乌江寨民宿为突破点,谋划布局民族风情民宿、乌江生态民宿、乡愁田园民宿、红色精品民宿、乌江寨周边民宿等中高端特色民宿项目7个,其中纳入省级重点招商项目1个、市级民宿产业规划项目2个。

    区图书馆开馆时长每周78小时,全年接待读者40余万人次,区文化馆全年免费开放,节假日按国家规定开放,入馆群众13万余人次。镇村综合分馆文化站(中心),每周免费开放48小时以上。区图书馆在全省首届“多彩贵州•书香高原”最美图书馆评选中获“最美图书馆”荣誉称号,在省图书馆学会主办的“阅读最致远•书香誉黔城”第二届贵州省诵读大赛中,图书馆选送作品获三等奖,被选评为全省公共文化实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首批示范单位,荣获”贵图杯—寻迹家乡" 全省讲书人大赛“优秀组织奖”。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艺七进”“4.23世界读书日”等系列活动。区图书馆举办线上活动89场次,线下活动70场次;文化馆举办线上活动131场次,线下活动79场次。

    区少年儿童图书馆对外开放。4月6日,区少儿馆揭牌并全面对外开放,形成示范性的标准化少儿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全省首家区县馆实现动静分区独立分布、现代化管理的少儿图书馆。自开放以来,联合县城10余家幼儿园开展了绘本故事会、活字印刷与VR互动体验、阅读展示、参观实践活动等30余场次,接待读者11.5万人次。

    持续推进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全区非遗传承和保护业务培训1期,挖掘并整理了王氏古法秘制天锅酒、糖画传统制作技艺、团溪杨家茶技、黔北刺梨制作技艺、播州面塑制作、红苗服饰制作技艺、古法植物染制作技艺等13项非遗项目技艺;策划开展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在文化馆开展了非遗培训、非遗体验、非遗展览、线上非遗知识普及活动。文艺创作和艺术普及有成效。区文化馆辅导情境朗诵剧《红岩魂》在2023年第五届中华经典诵写奖大赛“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中获全国一等获;区文化馆参演的《大山里的舞步》获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颁发优秀广场舞团队荣誉表彰;在遵义市“大地欢歌•醉美遵义”第三届民族器乐大赛中独奏类比赛中,区文化馆选送的二胡独奏《汉宫秋月》荣获三等奖,选送的唢呐独奏《山村来了售货员》获一等奖,选送的《拥军秧歌变奏曲》荣获成人组合奏类二等奖;在遵义市第二届“群文杯”舞蹈大赛中,区文化馆编排舞蹈《合》获得二等奖,舞蹈《大渠云中穿》获优秀奖,播州区文化馆获组织奖;7月23日参加第三届中国丹寨非遗周2023年贵州原生民歌擂台赛,荣获三等奖。遵义市2023年“大地欢歌・醉美遵义”歌唱大赛暨多彩贵州歌唱大赛遵义赛区选拔赛,《雨越下越大》获美声唱法一等奖、《水巷子的姑娘》获民族通俗唱法二等奖,9月组队参加2023年遵义市职工吉他大赛荣获二等奖及优秀乐手奖等系列殊荣。面向群众开展了免费公益文艺培训63期,惠及5682人次。开展了暑期免费未成年培训开展声乐、舞蹈、古筝、钢琴、书法 4000 余人次。

    八、财政税收

    2023年,全区全面贯彻落实减税降费及留抵退税等相关政策,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4.54亿元,同比增长5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65亿元,同比增长22.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9.07亿元,同比增长21.3%。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99亿元,同比增长10.1%。从九项民生支出看,公共安全支出1.95亿元,同比增长18.6%;教育支出16.49亿元,同比增长6%;科学技术支出0.05亿元,同比增长79.4%;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0.44亿元,同比增长33.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1亿元,同比增长17.8%;卫生健康支出4.77亿元,同比增长5.2%;节能环保支出0.83亿元,同比下降16.8%;农林水支出6.66亿元,同比增长12.9%;住房保障支出2.17亿元,同比增长20%。

    九、教育、体育

    全区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投入资金完成尚嵇镇古井龙泉幼儿园改造和平正乡礼村幼儿园建设,增加学位240个。开工区一小、区二小、区十二小和尚嵇镇蓝天希望小学扩建工程,稳步推进遵义现代交通运输学校、区八小(马桥小学)和龙坑6号小区幼儿园建设。完成芶江镇桥村小学、石板镇大村小学危房改造加固工程,盘活南山艺术学校、马蹄小学迁建工程。

    全区现有学校425所,其中,幼儿园232所(公办151所,民办81所)、完全小学110所、教学点44所、初级中学2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完全中学6所、高级中学3所(民办2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专门学校1所、特教学校1所、中职学校1所。

    全区有在校学生164358人,其中学前教育31160人、小学73584人、初中36296人、高中16852人、特殊教育338人、专门学校113人、中等职业学校6015人。全区有教职工13857人,其中幼儿园4808人、小学4288人、初中2710人、高中1652人、特殊教育57人、专门学校15人、区职校327人。有专任教师10499人,其中城区6201人、镇乡3154人、乡村1144人。

    学前教育深入实施集团化办园,认定民办普惠园70所,新增市级示范幼儿园2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2.26%,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3.56%,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1.01%,“双普”工作顺利接受市级初核。

    义务教育大力实施公办强校计划和初中“壮腰行动”计划,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覆盖率98.68%,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均为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18.08%。

    高中教育积极探索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遵义市南白中学通过省级一类示范高中复核评估,遵义市二十二中通过省级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复核评估,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3.31%。

    职业教育注重产教融合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办学,健全“3+2”“3+3”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完成区职校实训楼建设,主干专业核心课程实训开出率达100%,毕业学生双证书率达85%以上。

    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补充新教师85名,从区外引进优秀教师12名,区内公开选调64名教师到城区学校任教。注重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提升,开展各类学科培训10000余人次,教师参加区级及以上各类教学竞赛获奖300余人次。按照应助尽助要求,发放教育资助资金4594.78万元,惠及学生6.62万人次。

    教育质量稳中有进。中考700分以上学生131人,升入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673人。高考600分以上358人,一本上线1990人,二本上线5290人,10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健全完善“五育”并举育人机制,学生参加区级及以上竞赛获奖500余人次,区实验学校陈祚庥获“贵州省新时代好少年”称号,区保利小学、区九小荣获“贵州省劳动教育示范学校”称号。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广泛开展校园体育赛事,高标准承办2023年贵州省高中排球比赛暨贵州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高中组)排球比赛、2022—2023年遵义市校园足球三级联赛总决赛、遵义市中小学生排球(气排球)锦标赛等体育赛事活动;深入推进“游泳进课堂”试点,新增学生800余人。精心组织2023年贵州省篮球公开赛、贵州省第二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播州区预选赛、贵州省首届“多彩贵州”(县域)男子足球联赛播州区预选赛、播州区职工篮球足球比赛等赛事活动,指导镇(乡、街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全区各级各类活动参与人次约80万人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3.31%,区公共体育场馆接待人次40余万。

    十、卫生和社会保障

    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673个,其中区级医疗保健机构4个(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和区疾控中心),镇(乡)卫生院19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村卫生室485个,民营医疗机构159个(二级专科医院4个,一级综合医院21个、门诊部1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1个、卫生所1个、诊所78个),市直属公立三级精神专科医院1个(遵义市精神病院)。

    全区编制床位数3381张,实际开放床位数5988张,其中遵义市精神病院开放630张,区直机构开放2139张、乡镇卫生院1610张、民营医院开放1609张。每千人占有床位数7.88张。

    全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42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449人,执业注册护士3935人,其他卫生从业人员470人,乡村医师570人。千人占有执业(助理)医师数3.2人,千人占有执业护士数5.17人,千人占有卫生技术人员数9.4人。

    全区共有两定医药机构952家,其中定点医疗机构539家(区级公立医院4家、镇级公立卫生院19家、一级公立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民营医院24家、民营社区卫生服务站36家、门诊部8家、诊所18家、村卫生室425家),定点零售药店413家。

    2023年集中征缴期内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共计745687人,参保率98.7%。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3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5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6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6.05万人。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企业职工养老金“19连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8连涨”,城乡居民养老金“6连涨”,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从98元调整到151元。

    全区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60.60万人,享受待遇18.02万人(次)。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34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在职参保人数6.74万人、享受待遇人数2.30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在职参保人数1.67万人、享受待遇人数0.63万人(含职业年金享受待遇人数0.24万人);职业年金参保人数1.6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5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64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6.05万人;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2.45万人(其中低保、特困对象1.74万人,重度残疾对象0.71万人);城乡养老保险享受被征地农民加发养老金人数2.13万人。

    全区农村低保对象10047户22517人,城市低保对象2254户5080人,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8605.58万元。特困供养对象2149户2173人,发放保障金1868.87万元。实施临时救助1020人,发放临时救助金362.59万元。失能特困对象450人,其中全失能87人、半失能363人,发放照料护理费188.66万元。发放各镇(乡、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66万元。落实残疾人护理补贴,全区现有重度残疾人对象6944人,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523.27万元。发放高龄补贴823.07万元(80-89岁15910人、90-99岁1356人、100岁及以上15人),发放省级百岁老人生活补贴3.2万元。

    城市低保月人均保障标准由原来的705元元/人/月提高到762元/人/月,增幅8%;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由原来的5316元/人/月提高到6120元/人/月,增幅15.1%;特困供养救助基本生活费从917元/人/月提高到991元/人/月,增幅8%;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从一级90元/人/月提高110元/人/月,二级从70元/人/月提高到90元/人/月,平均增幅25%。

    十一、人民生活和劳动就业

    2023年,全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099元,同比增长4.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30元,同比增长7.9%。

    2023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4015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339人,职业技能培训4133人,其中中长期项目制培训1154人、短平快培训1735人、创业培训546人、证书直补698人;审核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0户2565万元;争取省市专项资金8641.36万元,较上年增加19.9%。

    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537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73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三类人员”4973人。为3188名高校毕业开展就业跟踪服务,开展专场招聘会10场,共360家企业提供2305个就业岗位,达成就业意愿200余人。实施青年就业见习计划364个,到岗见习人员183名,发放就业见习补贴140万元。实施“三支一扶”计划15人,累计在岗26人。实施“人社+村居”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在全区建设1个播州区人社便民服务指挥中心,提档升级1个人力资源市场,建设24个人社便民服务站,建设36个就业便民服务站。

    持续健全完善“7+N”劳务就业服务机制,助推就业服务能力提升。举办微型招聘会227场,提供就业岗位3.5万余个。全区务工返乡人员35274人,外出务工36029人(含新增917人),其中有组织化输出24932人,采取“两免一送”通过包机、包客车、包专列等方式点对点输出1977人,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达72.68%。

    兑现跨省务工一次性交通补助14617人835.55万元,审核发放脱贫户创业担保贷款7户130万元。引导和鼓励帮扶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全区共有就业帮扶车间(基地)39个,吸纳就业3206人,其中脱贫劳动力529人、搬迁劳动力91人。有效助力脱贫劳动力(含监测户)就业37413人,其中省外务工14078人,省内区外务工8011人,区内务工15324人。全区搬迁劳动力7881人,已实现就业创业7672人,劳动力就业率97.35%。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保持脱贫人口就业规模总体稳定。

    十二、生态建设和环境

    2023年,全区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和环境风险防控攻坚,推动饮用水源保护。全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推进枫香镇花茂村创建国家级“两山基地”。

    坚持高压态势,从严抓好生态环境监管。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和环境安全风险隐患从严排查整治专项行动。2023年,排查污染源338家,完成行政处罚31家,移送行政拘留5件,移送环境犯罪案件线索1家。排查白酒小作坊38家,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38份,行政处罚6家。开展畜禽粪污专项整治,发现问题62个并全部整改完成。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开展大气污染管控巡查50余次,书面交办8个问题并督促整改完成。开展3次非道路移动机械、柴油货车尾气排放抽检,抽检非道路移动机械17台,柴油货车50辆。开展大气污染应急管控11次。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7.0%,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02。

    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开展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日常巡查监管,完成省级下达乌江流域重要支流入河排污口疑似清单的排查、监测、溯源,按季开展全区33条河流断面水质监测。全区国控、省控、市控地表水水质断面及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

    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建设项目、房开项目、已停产“6+1”地块、重点监管企业等土壤环境排查检查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开展“两公一住”项目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工作9个,开展污染风险地块调查管控修复现场核实5家,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深入打好农村环境整治战。推动10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和14套非正常运行污水治理设施提升改造任务;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未发现我区存在农村黑臭水体。

    深入打好固体废物治理战。强化全区铅酸蓄电池、废机油等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转移和处置管理,审核涉危废企业基本信息662家

    十三、乡村振兴

    2023年,全区积极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始终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作为政治任务摆在重要位置。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强化区、镇、村三级书记责任落实。组建70支驻村工作队,选派70名年富力强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138名干部任驻村队员,真蹲实驻开展工作。

    扎实抓好防贫监测。围绕“早、准、实、真”四字要求,做到风险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杜绝漏认定、体外循环等问题。2023年,全区防贫监测对象1595户5709人,已消除风险753户2728人;新增防贫监测对象312户1210人,未发生返贫致贫问题。

    持续巩固“3+1”保障。教育保障方面,完善“双线”责任制和“七长”负责制的长效机制,强化控辍保学。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6.62万人次4594.78万元,其中脱贫家庭学生3.39万人次,边缘易致贫学生98人次,突发严重困难户学生75人次。医疗保障方面,推进脱贫、监测人口动态参保率100%。全区脱贫人口与监测人员住院35101人次,实际报销比例达78.91%。住房保障方面,全区纳入农村危改71户(其中D级55户,C级16户)。安全饮水方面,全区自来水普及率达92.86%,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6.43%,农村规模化供水率达44.62%。全区群众饮水水量、水质均得到保障。

    围绕政策强化落实。2023年,全区“雨露计划”资助学生2416人,资金413.43万元。全区脱贫(监测)家庭“雨露计划”毕业学生760人,其中升学212人,就业537人,未就业11人,就业率97.99%。

    扎实推进环境治理。2023年,全区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农村厕所建设任务5500户,实际已完成5534户,纳入2023年整改的问题厕所270个,已整改270个;应兑付厕所革命资金1301万元,全部兑现补助资金(其中脱贫户655户)。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区公安局;就业、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局、医保局;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教育、体育数据来自于区教体局;科技数据来自区工业能源和科学技术局;招商引资数据来自区投资促进局;交通、物流数据来自区交通局;通信数据来自区电信、联通、移动公司;文化、旅游数据来自区文化旅游局;卫生计生数据来自区卫生健康局;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数据来自区民政局;脱贫攻坚相关数据来自区农业农村局;环保数据来自市环保局播州分局;其他数据来自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播州区调查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