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攸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63.49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55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31.79亿元,下降5.5%;第三产业增加值253.16亿元,增长5%。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1:34.7:49.2调整为16.9:28.4:54.6。与去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上升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6.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5.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9.6%、-158.6%和208.9%。 二、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8.94亿元,增长3.7%。其中:农业总产值70.63亿元,增长4.7%;林业总产值9.89亿元,增长9.6%;牧业总产值35.87亿元,与上年持平;渔业总产值5.51亿元,增长7.0%;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7.04亿元,增长8.7%。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2.25万亩,增长0.2%。油料种植面积29.48万亩,增长5.6%。蔬菜种植面积38.12万亩,增长2.5%。 全年粮食产量43.67万吨,增长2.75%。油料产量3.41万吨,增产6.4%。其中油菜籽产量3.03万吨,增产7.2%。茶叶产量337吨,减产0.6%。水果产量10.62万吨,增产1.6%。蔬菜产量124.16万吨,增产1.4%。猪、牛、羊肉总产量6.60万吨,下降0.8%。禽蛋产量1.74万吨,增长0.6%。全年存栏生猪48.38万头,下降6.5%;出栏生猪85.84万头,下降0.9%;出栏牛1.59万头,下降1.9%;出栏羊7.62万只,下降7.1%。 全年实施中小河流(铁水网岭段)综合治理11公里、城南防洪保护圈堤防2km、治理水土流失15.63平方公里,完成小型病险水库加固13座。 年末全县共有国家级及省级龙头农产品加工企业13家。全年休闲农业营业收入1.61亿元,增长3.5%。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18.98万千瓦,增长0.4%。农用运输车辆3264台、农用排灌电动机8835台。全年机耕面积8.16万公顷。 三、工业与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09.94亿元,增长2.1%。年末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0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74亿元,增长0.2%。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8.5亿元,增长70.9%;制造业增加值45.71亿元,下降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11.52亿元,下降5.9%。 全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42亿元,下降2.9%,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0.8%,比上年下降13.8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原煤127.36万吨,增长4761.2%;饲料21.33万吨,增长38.3%;中成药306.74吨,下降62.7%;火电50.37亿千瓦时,增长17.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76.88亿元,下降8%;利润总额7.58亿元,增长22.5%;研发(R&D)经费投入3.65亿元,增长68.2%。 年末全县资质等级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共41家,实现总产值31.5亿元,同比下降38.1%,增加值21.8亿元,同比下降35.6%。 四、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76.09亿元,同比下降35.2%。其中:民间投资57.99亿元,增长15.1%,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6.2%,比上年提高33.3个百分点。产业投资57.91亿元,下降4.1%,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6.1%,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92亿元,下降66.9%;第二产业投资51.79亿元,下降1.4%;第三产业投资22.38亿元,下降62.2%。从投资主体看,国有投资12.37亿元,下降70.1%;非国有投资63.71亿元,下降16.3%。 从投资方向看,工业投资51.79亿元,下降4.1%,其中制造业投资28.34亿元,下降15.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5.72亿元,增长54.9%。民生工程投资8.47亿元,下降64.2%。生态环境投资2.59亿元,下降71.7%。基础设施投资6.16亿元,下降75.6%。 全县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92个,投资额下降47.4%;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下降78.5%。 全县房地产开发企业29家,完成房地产投资4.6亿元,下降7.6%;本年房屋新开工面积5.52万平方米,增长374.8%;商品房销售面积20.15万平方米,下降5.8%;商品房销售额8.21亿元,下降8.6%。 五、贸 易 全年全县批发业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87.04亿元,增长0.2%,其中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25.95亿元,下降23.7%;全县零售业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18.04亿元,增加0.9%,其中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8.05亿元,下降23.3%;全县住宿业企业实现营业额4.24亿元,增长3.2%,其中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实现营业额1.39亿元,增长0.2%;餐饮业企业实现营业额14.97亿元,增长16.4%,其中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实现营业额1.54亿元,增长51.4%。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97亿元,增长0.1%。其中:批发业23.09亿元,下降1.8%;零售业127.69亿元,增长0.1%;住宿业7.02亿元,增长0.1%;餐饮业18.18亿元,增长2.9%。分经营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63.57亿元,增长7.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4亿元,下降47.8%。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额163.38亿元,增长1.7%,餐饮消费额12.59亿元,下降17.2%。分限额类别看,限额以上24.79亿元,下降10.8%,限额以下151.18亿元,增长31.4%。 全年实际利用内资141.73亿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货运量为2135万吨,增长7.3%;货运周转量为2017488万吨公里,增长7.2%;客运量达到2960万人,增长7.5%;客运周转量为241194万人公里,增长7.4%。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1.11亿元,增长13.7%。固定电话用户116027户,移动电话用户587928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28300户。 全县AAAA级景区1个,AAA级景区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国家地质公园1处,国家湿地公园1处,拥有星级宾馆1家,旅行社4家。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48亿元,增长5.9%。按性质分,税收收入17.22亿元,增长6.5%,占比80.2%;非税收入4.26亿元,增长3.6%。按级次分,上划中央收入6.21亿元,增长4.5%;上划省级收入1.51亿元,增长103%;地方收入(县级收入)13.75亿元,增长1.3%。地方收入中:税收收入9.49亿元,增长0.3%,占比69%;非税收入4.26亿元,增长3.6%,占比31%。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19亿元,增长2.6%。其中民生支出36.13亿元,下降8.2%。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52.81亿元,增长12.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98.46亿元,增长13.7%;非金融企业存款23.56亿元,增长8.1%。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90.45亿元,增长23.6%。其中:住户贷款137.75亿元,增长8.7%;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52.7亿元,增长41.1%。年末金融机构余额存贷比为64.1%。 全县共有保险机构20家,各项保险保费收入7.28亿元,增长0.6%。其中:财产险保费3.4亿元,增长3%;寿险保费3.87亿元,下降1.3%。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3.57亿元,增长18.1%。其中:财产险赔款2.18亿元,增长13.9%;寿险给付1.39亿元,增长25.4%。 八、教育与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0所(含小学教学点)。教职工5806人,其中专任教师5333人。在校中小学生84471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4144人、初中在校学生26242人、小学在校学生44085人。职高在校学生数4136人。幼儿园共126所。 地方财政的科学技术支出66366万元。专利授权数205件,其中发明授权数19个。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共有公共文化场馆9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7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97个,农家书屋304个,乡村大舞台103个,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84.37万平方米,人均公共文体设施面积3.054平方米。全县共有单项体育协会18个,体育指导站(点)58个,体育健身会所有公共体育实施面积达162.92万平方米。 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22个,实有床位4642张,卫生技术人员3942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县户籍总人口784776人。其中:女性388551人,男性396225人。人口出生率4.88‰,死亡率6.42‰,自然增长率下降1.54‰。常住人口61.7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6.11万人,农村人口25.66万人,城镇化率58.46%。 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984元,增长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361元,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25元,增长5.9%。全县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886元,增长4.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910元,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858元,增长5.9%。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4.4%。 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4304人,已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564906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78%(以户籍人口为基数)。 全年共发放城镇低保资金1356万元;救助农村低保对象7348户、16480人,全年共发放农村低保资金4953万元。2023年截至12月份全县共有特困供养3356户、3370人。其中:集中供养对象560户、561人,发放生活费732万元。分散供养对象2796户、2809人,发放生活费1889万元;共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临时物价补贴34073户、136万元。 全县城镇新增就业5206人,失业再就业395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3504人。 十一、环境保护、社会综合治理 全年县城区空气优良天数为350天,优良率为95.9%,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36%,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918.34公顷,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1.55%。完成造林面积1万亩,其中迹地更新0.3万亩,乔木造林0.7万亩。 全县电力消费量12.98亿千瓦时,下降0.7%。其中:工业用电量4.95亿千瓦时,下降1.4%。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耗量增长7.4%。 全年审结各类刑事案件419件、民商事案件7122件;受理各类案件14907件(含旧存670件),审执结13297件,结案率89.2%。全年道路交通事故报警数10258起,死亡47人;全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2起;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12人。 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攸县统计年鉴2023》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造林面积数据来自林业局;水利建设数据来自水利局,农业机械数据来自农机事务中心;农业数据来自农业局;进出口数据来自商务局;交通运输数据来自交通运输局;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攸县支行;保险业数据来自保险协会;邮政数据来自邮政公司;医疗卫生数据来自卫健局;科技、通讯数据来自科工信局;教育数据来自教育局;旅游数据、文化和体育数据来自文旅广体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公安局;审结案件数据来自攸县人民法院;居民生活数据来自调查队;福利救济、(村)居委会数据来自民政局;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生态环境局;城镇建成区数据来自城管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应急局;其他数据来自统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