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18516993771 于 2021-1-4 10:55 编辑
2020年济南市市中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14日在济南市市中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区长 翟立波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区政府团结依靠全区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1+456”工作体系要求,深入开展“攻坚突破年”“作风提升年”活动,创新实干、砥砺奋进,较好完成了区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聚力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坚持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双轮驱动,投资促进、项目推进、服务改进三管齐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实际到账外资增长10%。一是主导产业更加稳固。金融业平稳运行,银行、保险和证券期货区域总部达70家,实现税收17.7亿元。建筑业发展迅猛,完成增加值增长25%。服务业提速提效,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63家,规上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274.8亿元,增长9.2%。信息通讯业做大做强,实现税收4.46亿元,增长28.4%。二是新兴产业扩规提效。新金融产业势头强劲,中美绿色(山东)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现代金融产业母基金等30家新金融、类金融机构落户山东新金融产业园,园区管理基金规模超1600亿元。现代物流产业持续向好,新增规模以上物流企业4家,规上物流企业完成营业收入26.5亿元。数字经济产业腾飞崛起,山东数字产业大厦投入使用,互联网出海产业园揭牌运营,赤子城成为山东首家港股主板上市互联网企业;猪八戒网主导的“互联网+”创新创业综合示范园投入运营,入驻“线上+线下”企业100余家;第一家省级区块链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山东安可区块链产业发展研究院注册成立;山东智能产业大厦着力建设国内首个BIM①软件产业园,打造全国建设工程数字化发展高地。创新设计产业活力迸发,国家级济南工业设计研究院加快筹建;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二期投入使用,园区载体规模达6.4万平方米,注册企业185家,实现营业收入11亿元。新兴产业正成为全区动能转换加速器。三是创新创业蹄疾步稳。二环南路科技创新产业带上升为市级战略,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纳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山东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落户我区。全区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家,省级院士工作站2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3家、孵化器1家、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机构6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90%。科技创新激发的澎湃动能加速释放。四是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组织企业参加上海第二届中国进口博览会,山东电力设备公司、超意兴餐饮有限公司等企业达成交易额超1亿美元。全年完成进出口41.89亿元,增长12.5%,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夜间经济日益繁荣,老商埠、万达广场、绿地普利中心等特色街区、商业中心夜间消费持续升温,“越夜越美”成为品质市中新名片。 (二)聚力项目攻坚,高标准建设拓展新空间。坚持规划引领、项目为王,全力以赴推项目、拓空间、建载体、兴城市,区域发展承载力、竞争力持续增强。一是科学谋划产城融合“新蓝图”。开展二环南路科技创新产业带规划编制,明确了“前沿科技引领带、跨界融合示范城”远景定位;规划绿色智造产业园发展布局,致力打造市中先进制造业新亮点;大涧沟片区逐步破题解扣,南部发展未来可期;农村污水处理专项规划及民生设施、市政设施三年规划同步推进,为统筹产城一体、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遵循。二是合力下好棚改旧改“先手棋”。加快推进42个征收拆迁项目,累计签订房屋征迁协议1654份,征迁面积40.84万平方米;完成供地1579亩,其中出让土地835亩、划拨土地744亩。始终把回迁安置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实施“温暖安居工程”,文庄、魏家等9200套安置房正式交付,1.7万名群众分得新房,实现我区安置房建设工作重大突破。三是统筹完善基础设施“硬保障”。围绕构建外通、内畅、互联的现代交通体系,开工建设顺河高架南延、党杨路等交通大动脉,实现刘长山路东西贯通,打通白马山东路、玉兴路南段瓶颈路,完成民生大街和纬四路道路提升,对12条农村公路进行了改造升级。马鞍山路特色街区改造项目稳步推进,存在30年的英雄山早市有序迁入室内经营;郎茂山小区等8个老旧小区、152万平方米整治项目顺利竣工;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02部,超额完成任务,居民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四是着力构筑产业发展“新高地”。举全区之力加快推进12个市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3.5亿元。山东智能产业大厦、山东科创大厦等商务楼宇建成使用,新增高端楼宇载体20.56万平方米。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26座楼体拔地而起,中日高科技产业园等一批项目签约落户;总体量55万平方米的济南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园投入使用,已引入德国SAP②、英国MF③等业内领军企业;新城工业基地华丽转型为“5G+泛在物联网产业园”,仅用3个月时间建成标准厂房4.2万平方米,并引进大唐网络、日立集团、日本8K团队超高精细印刷等优质项目,创造了产业园区建设与项目落地的“市中速度”,致力打造“集聚创新平台的平台”实现多点突破。 (三)聚力招大引强,高起点双招积蓄新动能。坚持以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为导向,立足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精心策划项目,精准落实政策,双招双引更加务实高效。一是招商引资有声有势。累计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1134个,认缴资金933亿元、增长28%;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74个,认缴资金748亿元、增长38%。阿里巴巴、中国交建、上海宝气等世界500强企业区域总部成功落户,规模100亿元的济南工银新动能基金、资本金45.7亿元的山东省投融资担保集团注册成立,形成了引进一个大企业、引爆一批大项目、引发一轮大投资、引领一域大发展的良好态势。二是招才引智有招有为。深入实施“品质市中·经纬人才”计划,引进国内外知名院士6名、国家领军人才2名、省级领军人才8名,申报入选2019年泉城“5150”引才倍增计划20人、泉城产业领军人才支持计划3人,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生命科学研究院等11家创新平台。落地第二届“中国·济南新动能国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项目20个,成绩位列全市第一。三是双招举措有力有效。紧紧围绕数字经济、科技金融、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高端优质产业,千方百计引项目、聚人才、兴产业,赴上海、深圳及日韩开展招商推介7次,在京举办了“牵手济南·选择市中”专题招商活动,精心举办了BIM软件产业高峰论坛、2019“泉城杯”国际创新设计大赛、第十二届(济南)国际信息技术博览会等活动,绘就了市中高质量推进双招双引的鲜亮版图。 (四)聚力美丽宜居,高品质环境展示新面貌。坚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市民更向往”,深耕细作城市管理,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一是围绕“两山理念”优化生态环境。始终把绿色生态作为城市最持久的竞争力和最公平的民生福祉,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严格落实锅炉改造、秸秆禁烧、扬尘治理及气代煤、电代煤等举措,空气质量排名位居全市前列。坚持产业转型、源头治污、生态修复,万元GDP能耗持续下降。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大涧沟、九曲沟等6个黑臭水体治理项目按期完成,腊山河、玉符河等4个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大力实施绿化工程,新增、提升绿地面积45.9万平方米;完成小龟山等6座山体公园和36处口袋公园建设,九曲东山、老虎洞山等破损山体排险治理工程有序推进,提前完成18座山体绿化提升任务,全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均居全市首位。二是围绕“规范精致”改善城乡环境。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为契机,对全区2.2万处垃圾死角“销号清零”;以大件垃圾、有害垃圾处置为突破口,初步建立起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实施“以洗代扫、深度保洁”,城区主次道路保洁覆盖率、机扫率、洒水冲刷率均达100%。大力实施“厕所革命”,新建、改造城市公厕15座,完成1.3万户农厕提升任务。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拆除违建1566处、200万平方米,金鸡岭片区“大小白宫”的拆除赢得了群众“点赞”,陡沟鸡耳屯17座违建别墅的拆除在全市率先实现清单清零。开展“三高”沿线④整治,清运垃圾3.8万立方米,绿化10.1万平方米。完成9.8万米架空线缆入地整治,剪除废缆341万米。对辖区9条重点路段和60栋楼体进行了亮化提升,城市夜景更加靓丽。三是围绕“常态长效”提升管理水平。坚持用管理的精度提升城市的温度,成立了江北地区首家“智慧城管”实验基地,出台了大城管“1+3”综合配套方案⑤,城市管理更加精准高效。进一步完善河长制、路长制及城管三级网格管理机制,开展全市城管系统首个省级标准化试点,编写城管标准186项,为健全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标准体系提供了市中经验、树立了市中标杆。 (五)聚力民生改善,高水平保障得到新巩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落实“12100”民生工程,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一是社会保障更加健全。新安置城镇就业2.2万人,发放创业就业补贴3318万元、创业担保贷款1.2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城市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685元/月和5480元/年;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3000余万元。建成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处、农村幸福院3处,养老机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二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设施三年建设计划,新开工建设学校、幼儿园12所,完成40所学校品质提升,创新打造十大科学实验室,举办了2019年基础教育发展国际研讨会,承办了中国教育学会第32次学术年会分论坛,市中教育国际化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建成图书馆、文化馆分馆及农家书屋30个,更新安装健身路径40条,建成生态健身节点4处,为市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文体服务。全面启动“健康医护进千村·连万家”活动,成功创建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区。实施14处社区综合服务用房达标工程,为民服务环境不断改善。建立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圆满完成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和光荣牌发放工作,营造了浓厚的“双拥”氛围。三是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全面推进“七五”普法、“六五”依法治区及“法治六进”工作,在17个街道设立诉调对接工作室,各类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8%。毫不放松抓好信访维稳工作,扎实做好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省级10年以上信访积案全部化解,整体综合化解率超过90%。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快“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着力在科学、依法、协同治安上下功夫,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全力抗击超强台风“利奇马”,指挥科学、应对得力、重建迅速。着力实施“市中云眼”工程,全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实现全覆盖。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累计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团伙1个、恶势力犯罪集团3个、恶势力团伙19个、“保护伞”5起9人。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打赢了全国“两会”“国庆70周年”等重要时期安保维稳攻坚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四是乡村振兴高效推进。完成了宅科、相家等5个齐鲁样板村年度达标创建任务,对小庄、仁里等14个村进行了综合治理,美丽乡村建设质量进一步提高。打造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3家、农业示范园区15家,农村发展短板正逐步补齐。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大排查、大整改”,持续加强“两不愁、三保障”⑥,不断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着力实施产业扶贫、文化扶贫、医疗扶贫,脱贫成果进一步巩固。与商河县、费县及湖南省龙山县的扶贫协作深入推进,各项扶贫举措取得良好成效。 (六)聚力便民利企,高效能服务实现新优化。坚持迎着需求去服务、奔着问题去创新、向着困难去攻坚,全力营造最优服务环境。一是围绕便民利企优化审批流程。突出“一次办成”“一步到家”,开展“五个一”服务⑦,实施“一窗受理”改革试点,加快推进“指尖办”,打造市中政务“至简好办事”品牌,获评全国20强优秀政务服务大厅和全国政务大厅优秀案例智能决策奖,全区营商环境加快向2.0版跃升。积极应对产业园区、商务楼宇发展需要,主动上门服务、集中审批;在全省首推“企业开办大礼包”活动,让企业实现“拎包经营”。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营商环境正加速构建。二是围绕企业发展推进政策落地。深入落实全市优化营商环境35条措施和全区促进市场主体发展100条措施,以优质服务助力市场主体提质增效。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实现减税12.82亿元;安排贷款贴息资金1600万元,有效激发了小微企业发展活力;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05万户,总数达到10.35万户。全面落实“企业上云”行动计划,完成企业上云2772家。务实的举措让企业家投资放心、创业安心、发展舒心。三是围绕作风建设强化责任担当。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力弘扬“市中铁军”精神⑧,不断增强政府系统执行力。政府机构改革圆满完成,园区管理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在全市率先推出17项基层“微改革微创新”项目,制定关于明晰区街职责规范“属地管理”的实施方案,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持续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政府行为更加规范,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狠抓党风廉政建设,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政风行风持续好转。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8件、政协委员提案118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到100%。扎实做好12345热线办理,共受理22.1万件,综合满意率94.3%,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卫生健康、民族宗教、台港澳侨、统计物价、史志档案、慈善老龄、妇女儿童、国防教育、双拥共建和民兵预备役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绩。我区被列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山东省城乡社区治理实验区”,并先后荣获“中国创新百强区”“山东省科普示范区”“山东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各位代表,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区委确立的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品质之区的奋斗目标和“1+456”工作体系,激发了干事活力,振奋了创业激情,引领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一年来,发展品质积蓄新能级,服务品质演绎新追求,环境品质展现新魅力,民生品质迈上新高度,品质市中建设高歌猛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向驻区部队、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向全区人民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市中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最严峻的挑战在于,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如何进一步推动市中经济既稳又好的发展。传统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新兴产业支撑不够有力、安商稳商压力不断加大,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产业大提升时不我待。最突出的矛盾在于,面对日趋紧迫的环境资源约束,如何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在中疏、北跨、南控背景下,发展空间持续收紧、拆迁成本持续增加、投资增速持续放缓,加大攻坚突破力度,加快释放发展空间,实现建设大提速时不我待。最紧迫的压力在于,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进一步强化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环境质量有待提高,城市秩序还需规范,安置房建设亟待提速,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还有不少短板,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实现民生大改善时不我待。最现实的考验在于,面对历史遗留问题、当前发展瓶颈和未来潜在风险,如何进一步担当作为、开拓创新、破难奋进。个别单位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个别干部担当意识不够、斗争精神不足、宗旨意识不强、工作能力不高,转变干部作风,提高政府效能,实现作风大改进时不我待。我们必须直面问题不回避,敢于担当克顽疾,聚焦提升创佳绩,奋力书写更为优异的时代答卷。 二、2020年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我区加快高质量发展、实现跨越赶超的关键之年,也将是对我区未来发展影响最大的一年。从全市发展来看,“四个中心”建设更加稳固有力,新的动能加速形成,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国际化步伐日益加快,发展前景广阔壮丽,为我们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集聚优质资源,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空间、新机遇。从我区发展来看,全域发展更加充分,产城融合快速推进,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创新创业更为活跃,打造“集聚创新平台的平台”其势已成,有能力、有条件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区委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作出了“五个时期”⑨的科学判断,“时”“势”有利,“机大于危”,我们必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把握新形势、应对新变化,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担当作为、奋力争先,全力打造品质市中升级版,努力实现进位赶超、复兴崛起。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市委“1+495”工作体系⑩要求,把2020年作为“聚焦提升年”,以“1+467”工作体系统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围绕打造“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品质之区这一总体目标,突出党建、战略、平台、制度“四个引领”,强化改革创新力、产城融合力、项目支撑力、底线约束力、社会动员力、干部担当力“六大动力”,聚焦产业提质、双招提高、项目提势、乡村提振、治理提效、环境提标、民生提档“七项重点”,在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进程中展现市中担当、贡献市中力量! 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2020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实际到账外资增长7.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确保完成市下达的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2020年将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产业升级,狠抓动能转换,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提升。进一步强化“产业强区”理念,坚持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与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一起抓,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筑牢区域核心竞争力。一是推进传统产业现代化。立足自身优势和发展基础,着力做大做强传统金融、信息通讯、商务商贸等既有主导产业。特色发展金融产业,强力推进山东新金融产业园二期建设及三期策划,大力发展产业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重点引入私募基金、信托、保理、融资租赁等金融、类金融发展业态,打造全省特色金融集聚发展高地。高端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全力推进绿色智造产业园建设,培育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5G智能装备等产业,依托大唐网络物联网产业全国总部,建设智能安防、智慧养老等八大智能应用场景,加快布局智能制造生产线,十年形成千亿产值,着力构建具有绿色发展特质、细分领域优势、持续发展后劲、高端优质品牌的市中工业升级版。二是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创新发展数字产业,着力推进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依托山东数字产业大厦、山东智能产业大厦、“互联网+”创新创业综合示范园,搭建信息互联共享管理平台,布局发展5G通信技术,集聚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国际领军企业以及“独角兽”“瞪羚”企业,构建“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发展格局,打造国家级大数据产业集聚区。优先发展科创产业,推动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提速,高水平谋划建设济南大学科技园、泰山大学科技园、“山水家园”科创产业园,发挥好两大“国字号”创新创业基地⑪作用,依托中日高科技产业园,加快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平台(iTOT)建设,打造“总部孵化、资本注入、跨区生产、包装上市”的链条体系。集聚发展创新设计产业,着力推进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三期建设,以工业设计为主导,兼顾多种设计行业,集聚国内外顶尖设计企业创业发展,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竞争力的创新设计引领区。三是推进总部经济高端化。大力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总部和区域总部,积极引进财务公司、资管公司、科研中心、营销中心等总部型机构,尽快形成总部企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以壮大楼宇经济为突破,进一步抓好商务楼宇建设与改造提升,坚持一栋楼宇一个特色、一个楼层一个主题,通过“引名企”“筑名楼”“聚名家”,新增一批亿元楼、电商楼、数据楼、科创楼,不断提升发展能级。将老商埠、万达广场、绿地中心连点成线,突出夜间经济特色,激发夜间消费潜力,进一步提升经四路“金街”现代化、国际化水平,高标打造“城市客厅”。 (二)聚焦高端精准,狠抓双招双引,在厚植发展优势上实现新提升。坚持把高质量双招双引牢牢抓在手上,深入开展“精准双招突破年”活动,按照“搭平台、建体系、聚生态”思路,全力招引一批含金量高、竞争力强的优质项目,助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一是精准务实强机制。优化调整考核体系,建立实行重要线索直报制度,充分调动全区上下大招商、招大商的积极性。严格项目准入,强化“税收有贡献、发展有前景、品牌有影响、带动有能力”衡量标准,健全“专家评审”“七人小组会审”等审核落地机制,确保双招质量。更加重视重大项目、关键人才的一企一策、一事一议,让政策的叠加效应、聚焦效应、导向效应充分显现。加强与驻济商会、协会以及德勤、戴德梁行等专业机构合作,不断扩大招商网络、提高招商实效。二是精准高效招项目。加强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绿色智造产业园、山东科创大厦等招商载体的包装策划,聚焦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科技创新、现代金融、文化创意等优势产业,着力引进大而强的项目、新而特的产业、小而美的企业。围绕做好承接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和服务雄安新区两篇文章,瞄准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着力引进总部型、基地型、龙头型项目。坚持建招并举、招商先行,切实抓好新建楼宇招商,打造楼宇经济新优势,展示高质量发展新风采。三是精准精诚引人才。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深入推进“品质市中·经纬人才”计划,聚焦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产业领域紧缺人才和国内外优秀创业团队,完善引才政策、构建引才网络,广开进贤之路、广聚天下英才。进一步健全人才精准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好落户、住房、就医、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为英才汇聚、创业发展提供充足的阳光雨露。 (三)聚焦载体平台,狠抓项目建设,在拓展发展空间上实现新提升。坚持“产城一体、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兴业”,树牢“精明增长”“精致城市”理念,紧紧抓住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这一重大机遇,加快项目建设,持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再造一个“新市中”。一是以更优品质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举全区之力推进“一带一城”建设,“一带”,即以二环南路为轴线,构筑集科创平台打造、科创企业培育、科创人才合作、科创项目扶持、科创成果转化于一体的“二环南路科创产业带”。“一城”,即以生态优先为前提,以绿色发展为指引,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一体推进大涧沟—复兴区域、绿色智造产业集聚区、凤凰山片区在内的“南部科创新城”。二是以更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强化“项目为王”理念,进一步完善项目决策和推进机制,算好时间账、任务账、责任账,强化资金统筹、督查督导、服务保障,将兴隆、十六里河、党家、白马山四大片区作为项目建设主阵地,强力推进8大类127个区级重点项目,尤其要加快推进南北康片区商务综合体等总投资305亿元的11个市级重点项目,以项目大建设助推市中大发展。三是以更强举措推进拆迁安置。加快推进公立街、岔路街等4个零散棚户区改造项目,强力推进后魏华庄、马家庄等剩余112户、6万平方米拆迁清零,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任务。策划实施三箭东北地块、白马山铁路宿舍等规划片区房屋征收工作,有序推进双龙经营性用地等13个供地项目,完成马家庄、南北康等地块出让工作,为开发建设奠定基础。把群众安置作为民生第一要务,完成经四纬一、岳而等9个项目共计1.11万套、2.45万人的回迁安置,开工建设双龙、后魏华庄等共计约2400套安置房,尽全力让“漂”在外面的拆迁居民早日回家,感受到家的温暖。四是以更高标准完善基础设施。加快顺河高架南延、二环西路南延四期、党杨路等交通大动脉建设,启动实施南北康片区东一路南延、兴隆片区6条市政道路建设工程,配合完成大涧沟路、小岭路等6条市级投资道路及郑济高铁省级重点工程的实施,持续提升基础设施联通连接水平。 (四)聚焦提质增效,狠抓乡村振兴,在加快城乡融合上实现新提升。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进一步凝练升华乡村振兴的市中样板,奋力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一是着力实现农民更富。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深入推进“两不愁、三保障”,确保全区440户、80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不返贫,2020年脱贫攻坚顺利达标验收。继续加强与商河县、费县及湖南省龙山县的扶贫协作,为三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持。实施新型农民培育工程,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持续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注重农村人才培养,为“土专家”“田秀才”搭建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全面落实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二是着力实现农业更强。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区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保持在45%以上;进一步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切实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县)创建工作,确保通过省级验收。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市场作用,引入专业品牌和团队,重点围绕兴隆9村及绕城高速以南十六里河5村、党家11村,因地制宜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比城市更温暖、比乡村更文明”的新型小镇。集中连片打造宅科、寨而头、相家、土屋、西渴马东等5个乡村振兴样板村,形成串联在玉符河景观风貌带两侧的“乡村明珠”。三是着力实现农村更美。深入开展乡村文明行动,确保区级及以上文明村覆盖率达到80%。持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成16个村清洁取暖改造及13个村公厕改造任务,将40个村的户厕排污纳入污水管网,有效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红符路提档升级,对11条乡村道路进行大中修,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持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质量,全面提高城乡环卫一体化水平,重点打造瓦峪、小白等4个美丽乡村示范村。进一步规范村居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加快形成家风正、村风淳、乡风美的良好社会风尚。 (五)聚焦共治共享,狠抓社会治理,在促进和谐稳定上实现新提升。坚持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完善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时时关注社情民意不走神。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社区村居下移,不断深化社区“六位一体”治理模式⑫,充分发挥市民巡访团及各类社会组织桥梁作用,加快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持续优化访民意、知民情、解民忧渠道路径,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完善舆情应对机制,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二是牢牢坚守安全红线不懈怠。健全完善城市运行安全管理机制,全面压实监管责任。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物资、装备、经费、人员、技术等全要素保障,抓实抓好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和安全生产培训,强化危化品、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监督管理,时刻绷紧安全之弦。完善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管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三是紧紧抓实治安防控不松劲。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聚焦重点问题和关键领域,完善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风险评估机制,落实重大涉稳问题项目化监管,严厉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面筑牢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市中。 (六)聚焦宜居宜业,狠抓环境优化,在擦亮市中品牌上实现新提升。坚持软硬环境一起抓、服务管理同推进,全面打造市中创新创业、宜居宜业、安居乐业品牌。一是打造整洁规范的城乡环境。坚持有违必治、有违必拆,扎实开展“无违建”街办、社区创建活动,强力推进金鸡岭片区综合整治,打好拆违拆临“攻坚战”。改造提升一批环卫基础设施,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加强装修垃圾统管统运;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整治,对七一社区等13个、105万平方米老旧小区进行整治改造;对二环南路、二环西路和顺河高架桥两侧环境进行整治提升;抓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打好环境整治“组合拳”。以打造城乡融合、总量适宜、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的“公园城区”为抓手,大力推进绿化美化,对经四路、经八路等5条道路进行绿化提升,着力打造顺河西街、经一路等6条花漾街区和共青团路、卧龙路等12条花卉大道,新建12处口袋公园,完成省道103线一期绿化工程,实现“绿城”“花城”“泉城”共建,弹好空间美化“协奏曲”。巩固创城、创卫成果,落实“街呼区应、上下联动”工作运行机制,压实河长制、路长制管理责任,啃下长效管理“硬骨头”。二是打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格落实“气十条”,狠抓工地扬尘、渣土运输、尾气排放、油品管理等重点环节、重点领域的大气污染防治,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提升;严格落实“水十条”,强化饮用水水源地巡查,加强水污染防治,推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严格落实“土十条”,加快污染土壤治理修复,聚焦发力山体治理,动员全社会力量实施道路布绿、拆违建绿、景区增绿、山体补绿、拆墙透绿,推动生态环境品质持续好转。三是打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牢固树立“支持企业就是支持发展,服务企业家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加快流程再造,深化“一窗办”“网上办”“就近办”,推进服务窗口、服务平台、审批标准、网络数据“四集成”,让更多事项实现“一证通办”“指尖办理”,擦亮“店小二”式服务金字招牌。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遍访民企”活动,切实解决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全面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努力形成互惠共赢、共谋发展的生动局面。四是打造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充分发挥区融媒体中心作用,加大对“出彩型”干部、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以及各领域先模人物的宣传力度,以典型人物的示范带动,集聚社会发展正能量。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让文化成为市中发展最深层、最持久的动力之源。 (七)聚焦民企民盼,狠抓民生工程,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实现新提升。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自觉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是实施民生工程,让共建共享更实在。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提高民生支出比例,继续推进“12100”民生工程,将其打造成为市中民生事业特色品牌。进一步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快西部、西南部片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二是繁荣社会事业,让共建共享更丰富。坚持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大力实施“突破西部”工程,改扩建陡沟学校,加快推进山凹、融汇城、机床一厂等片区学校建设;积极推进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基地二期工程,开工建设17所学校、幼儿园,升级十大科学实验室,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更多有知识、体能好,身心两健、气质独特的市中学子,致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品质教育示范区。加快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建设,提升图书馆分馆10家、社区(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10个,建设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示范点10处,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着力完善各类体育场地和健身设施,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构建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全面推进中医药健康文化行动,不断加强社区村居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持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健康市中。三是增强保障能力,让共建共享更充分。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扎实做好军转干部、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持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切实解决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全力推进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非营利性养老服务组织,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扎实做好卫生健康、民族宗教、台港澳侨、统计物价、史志档案、慈善老龄、妇女儿童、国防教育、双拥共建和民兵预备役等工作,积极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努力让更多的群众在家门口、于细微处感受到品质市中的温度。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重任在肩,惟有实干。作为人民政府,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以自身的勇担当、善作为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持之以恒加强政治建设。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自觉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委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毫不动摇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加强审计监督,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始终保持廉洁本色,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持之以恒深化法治建设。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强化法治思维,依法依规办事,把政府各项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健全决策机制,进一步加强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和风险评估,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努力把政府决策过程变成汇聚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的过程。扎实做好“七五”普法和“六五”依法治区工作,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坚决用法治维护稳定、保障发展、促进公平。 (三)持之以恒改进工作作风。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气神、干事创业的正能量,提升“六气”⑬,强化担当,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工作的奋斗目标。坚持依法行政与改革创新相统一,持续推进历史遗留问题“去库存”。不断提高12345市民服务热线办理过程和办理结果满意率,筑牢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推进“六稳”落地落实。坚持严字当头、效率为先,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机制,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严厉查处[url=]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url]典型问题,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扎实开展“聚焦提升年”活动,充分发扬“市中铁军”精神,勠力同心、合力齐心、竭力用心,不断开创勇于担当、敢于攻坚、善于突破的良好工作局面。 (四)持之以恒推进改革创新。坚持以改革创新的思想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实施制度创新、流程再造,以重点领域突破带动全局发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整体政府”意识,建立权责明晰、执行有力、协同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汇聚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优化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全力发挥园区管委会作用,持续激发园区发展活力。加快推进“智慧市中”建设,不断强化大数据辅助政府决策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政府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把高质量发展的步子走得更稳更实更好。 各位代表!实干创造未来,奋斗成就梦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担当作为,为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品质之区而努力奋斗! 注释: ①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建筑学、工程学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 ②SAP:德国思爱普公司,是全球知名的业务软件公司,致力于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被誉为财富500强背后的管理大师。 ③MF:英国Micro Focus公司,是全球知名的基础设施软件公司,为企业产品开发、销售提供软件支持和解决方案。 ④“三高”沿线:高铁、高速、高架路沿线。 ⑤大城管“1+3”综合配套方案:“1”是《济南市市中区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3”是《济南市市中区城市治理路长制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济南市市中区网格员、路长队伍建设方案(试行)》《济南市市中区城市管理综合考核办法》。 ⑥“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⑦“五个一”服务:一诺受理办、一网全程办、一端简化办、一站就近办、一厅集合办。 ⑧“市中铁军”精神:忠诚担当、真抓实干、雷厉风行、抓铁有痕、群策群力、敢闯敢试。 ⑨“五个时期”:负重登山但必将登顶远眺的关键期、凤凰浴火但必将涅槃新生的机遇期、努力破茧但必将化茧成蝶的蓄势期、背水一战但必将胜利所至的冲锋期、风险叠聚但必将转危为机的决胜期。 ⑩“1+495”工作体系:“1”即咬定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个目标不动摇;“4”即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建设,就是推进区域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科创中心建设;“9”即全力开展“九大提升行动”,就是开展动能转换、双招双引、产业能级、对外开放、城市治理、交通支撑、生态保护、乡村振兴、营商环境九大提升行动;“5”即强化“五大保障”,就是强化党的建设、深化改革、安全稳定、风险防控、民生改善五大保障。 ⑪两大“国字号”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济南)基地、济南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⑫“六位一体”治理模式:社区党建、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社区教育、社会治安“六位一体”社区治理模式。 ⑬“六气”:一飞冲天的志气、一往无前的锐气、一马当先的豪气、一鸣惊人的胆气、一抓到底的硬气、一事见境的浩气。
12类100项民生实事 [td] 类别 | | | | | | 完成经四纬一、岳而等9个项目共计1.11万套、2.45万人的回迁安置。 | | | | | | | | | 对七一社区等13个、105万平方米老旧小区进行整治改造。 | | | | | | | | | | | | | | | | | 实施“突破西部”工程,改扩建陡沟学校,加快推进山凹片区初中、融汇城第二小学、机床一厂小学建设。 | | | | | | | | | | | | | | | 提升泉景中学等19所学校实验室、微机室、录播室等专用室品质。 | | | | | | | | | | | | | | | 在部分学校开展近视防控工作试点,切实降低近视增长率。 | | | 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市中区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 | | | 在陡沟学校建设乡村教师周转公寓20套、1500平方米。 | | | 将教师健康体检标准由600元/人提高至800元/人。 | | | 为偏远地区教师和支教交流教师提供补助,为偏远地区学校提供教师班车。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施老年人、青少年眼病防治工程,完善医院、社区、学校初级眼保健网络立体防治体系。 | | | | | | 建设11人制足球场2处、5人制或7人制足球场4处。 | | | | | | 为典型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环境教育基地配备实时环境监测仪。 | | | | | | | | | | | | | | | | | | | | 开展消费维权服务活动,举办各类消费维权主题讲座5场次。 | | | 举办大型主题消费教育活动2次,年内社区消费教育覆盖率达到50%以上。 | | | | | 为80周岁以上符合条件的老年人以及9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长寿生活补贴。 | | | | | | 新建、提升6处城市社区综合服务用房,每处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 | | | 对2020年1月1日以后身故的市中区居民给予基本殡仪服务费用减免补助。 | | | 对符合条件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根据实际情况,每月提供20/30/40小时的居家照护服务。 | | | | | 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及时给予社会救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进行大病救助。 | | | | | | 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将居民大病保险最低档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 | | | 扩大职工医保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将社区医院普通门诊报销比例提高到80%,将普通门诊诊疗项目报销范围扩大到1800余项,将职工医保住院(含门诊规定病种)报销封顶线提高至60万元。 | | | 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和重度残疾人医保参保率达到100%。 | | | 为伤残军人、“三属”(烈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在乡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等优抚对象发放生活补助。 | | | | | | | | | | | 提升区人力资源市场服务水平,实现应聘、招聘日常化、市场化、规范化。 | | | 组织就业、创业培训3000人次,安置就业再就业18000人。 | | | | | | | | | 在创业学院成立创业专家指导团队,助力在孵企业成长,保证园区在孵企业成活率达到30%以上,带动就业500人以上。 | | | 对具有本区户籍,离校2年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初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并自工商登记之日起正常运营1年以上的,分别给予最高一次性创业补贴2.4万元(小微企业)、0.3万元(个体工商户)。 | | | 对具有本区户籍,在毕业年度有创业意愿并积极创业的低保家庭、贫困残疾人家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和特困人员中的初次创业高校毕业生,给予最高一次性创业补贴2.4万元。 | | | 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300人次,新增残疾人就业(创业)200人次。 | | | | | | | | 实施英雄山路政务中心对面、二环南路济南大学南门东侧、经四路与顺河西街交叉口、腊山路等道路积水改造工程。 | | | | | | | | | | | | | | 对八里洼南路、阳光舜城商业街进行市容环境综合整治。 | | | 对白马山谷庄社区铁路桥东侧进行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 | | | | | | | | | 建设保洁员歇脚点6处,配置桌椅及饮水、取暖等设备。 | | | 加快有害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购置有害垃圾专业投放箱,实行定时定点收集。 | | | | | | 打造顺河西街、经一路、经十路、纬一路、刘长山路、历阳大街等6条花漾街区。 | | | 打造共青团路、卧龙路、二七南路、玉函小区南路等12条花卉大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历阳湖周边环境进行提升改造,满足市民休闲、亲水需求。 | | | | | 推进十六里河、党家、陡沟街道13个非贫困村的饮水安全工程。 | | | | | | | | | | | | | | | 重点打造小庄、仁里、瓦峪、小白4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