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阳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的工作要求,不断夯实“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力量,经济基本面稳中有进,活力不断增强,为奋进百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 202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县域口径)472.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65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215.86亿元,增长37.3%;第三产业增加值175.77亿元,增长7.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0.2:38.7:41.1调整为17.1:45.7:37.2,一产比重下降3.1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上升7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下降3.9个百分点。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本级)387.84亿元,比上年增长16.8%。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9.68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5%。分行业来看,农业产值67.87亿元,同比增长3.4%;林业产值4.51亿元,增长23.5%;牧业产值19.61亿元,增长5.9%;渔业产值39.67亿元,增长4.5 %;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00亿元,增长11.3%。行业占比由上年同期的45.5:4.7:14.3:30.4:5.1调整为48.6:3.2:14.1:28.4:5.7。 粮食产量29.35万吨,增产2.0%。油料产量6.95万吨,比上年增长6.5%;茶叶产量0.12万吨,增长8.0%;园林水果产量10.27万吨,增长4.7%;蔬菜产量54.91万吨,增长4.1%。 猪肉产量4.34万吨,增长5.7%。全年生猪出栏55.66万头,增长6.3%。年末生猪存栏33.31万头,增长1.7%;禽肉产量0.84万吨,增长0.4%,禽蛋产量3.22万吨,增长4.1%。家禽出栏595.48万只,增长0.4%。家禽存栏495.50万只,减少2.0%。 水产品产量15.20万吨,比上年增长3.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58.26亿元(不含新港),同比增长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比增长7.8%。高新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2%。城北工业园、滨江工业园和新港物流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1%、9.8%和175.3%。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11.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增长12.8%,医药制造业产值增长5.5%,非金属矿采选业产值下降8.2%,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产值增长6.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增长4.7%,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产值下降20.4%,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产值增长56.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产值下降25.0%,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下降12.6%,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下降12.6%。 全年建筑业总产值37.41亿元,增长22.6%。商品房销售面积67.31万平方米,增长9.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4%(不含新港)。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31.3%,制造业投资下降1.1%,工业投资增长23.8%,工业技改投资增长93.5%,民间投资增长20.1%,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91.0%,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下降12.7%。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103.5%、23.8%、9.2%。三次产业比由上年同期1.9:37.3:60.8调整为3.3:39.7:57.0,第一、二产业投资占比分别上升1.4、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下降3.8个百分点。 从投资构成看,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完成投资占比81.7%,同比增长22.9%;5000万元以下占比6.0%,增长282.6%;房地产投资占比12.3%,下降31.3%。 从入库情况看,新入库投资项目158个,增长12.1%,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84个,下降32.3%;500-5000万元项目74个,增长335.3%。房地项目入库8个,数量与上年同期持平。 五、国内外贸易 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66亿元,同比增长8.8%。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25亿元,同比增长20.0%。按所属行业分:限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累计销售额(营业额)分别增长15.3%、39.4%、-15.9%、45.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15亿元,同比增长18.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亿元,增长41.3%;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11.89亿元,同比增长16.4%;餐饮收入2.37亿元,增长42.0%。 外贸进出口总额184.9亿元,同比增长483.6%。 六、交通运输和旅游 全县普通公路总里程达4780公里(不含新港)。共有道路运输业企业910家,危险品货运业户3家,危货车辆68辆,车辆总吨位3.58万吨。开通农村客运班线195条,总营运里程6334公里,农村客运车辆356辆,座位数7426座。拥有公交企业1家,新能源公交车辆180台,公交运营线路12条,停靠站点405个,公交线路总长约187公里。拥有出租车公司三家,出租汽车400台,其中得福公司208台,安捷、安发公司各96台。 全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1.5%、22.8%。排市滴水涯旅游区入选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名单,王英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名单,三溪立中村等4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七、财政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53.10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04亿元,增长16.5%,在地方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9.63亿元,增长38.9%。公共预算支出88.50亿元,增长14.8%。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6.05亿元,占GDP比重为22.5%。入选“科创湖北”试点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43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家、“瞪羚”企业8家。远大生科荣获省级“绿色工厂”,恒驰电子荣获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可兴鞋业入选省级劳务品牌领军企业。 全县拥有幼儿园174所,在园幼儿30439人;小学221所,在校生98477人;初中45所,在校生51896人;高中7所,在校生21553人;中职1所,在校生4505人。县级财政用于教育事业经费18.76亿元,比上年增长9.2%。 九、文化、卫生 全年文化事业费支出10363万元,比上年增长21.8%。年末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年演出223场,观众135万人次。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37.66万册;博物馆1个;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5%,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5%。全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3.2亿元,比上年增长13.9%。 全县共有医院1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18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家;全县共有卫生计生人员总数 733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227人,注册护士2397人;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6022张,其中医院床位4438张,卫生院床位1584张。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年末常住人口89.79万人,城镇化率48.85%,较上年提高1.65个百分点。 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92元,比上年增长6.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35元,比上年增长8.0%。 十一、能源和环境 全社会用电量42.2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7.4%。其中工业用电量29.80亿千瓦时,增长64.1%;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16.69万吨标准煤(不含新港),其中原煤消费量78.77万吨,天然气消费量1148万立方米,焦炭消费量1.89万吨。 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4天,有效监测天数为362天,优良天数达标率为86.7%。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8μg/m3,较上年上升5.6%;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为59μg/m3,较上年上升3.5%;臭氧O3 日最大8小时第90百分位年均浓度为149μg/m3,较上年下降7.5%。 注: 1.本公报2023年数据为统计快报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资料来源:本公报中进出口总额数据来自商务局;公路总里程、营运里程等数据来自交通运输局;文化旅游等数据来自文旅局;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局;科技成果等数据来自科技局;教育数据来自教育局;卫生机构、床位等数据来自卫健局;生态环境、环境监测等数据来自生态环境局;粮食、畜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阳新调查队;其它数据来自统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