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滨州市沾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落实“1126”工作思路,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全区发展态势持续回升向好。 一、综 合 经济运行稳步增长。初步核算,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为207.8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9.08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66.67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92.11亿元,增长6.7%。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3.6:32.1:44.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升0.4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平稳健康发展。年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33505户,注册资本(金)912.13亿元,分别增长4.0%和14.4%。其中,内资(非私营)企业426户,注册资本(金)92.38亿元,分别增长4.4%和47.8%;私营企业8970户,注册资金719.17亿元,分别增长6.5%和15.8%;个体工商户22278户,同比增长3.3%,资金数额54.02亿元,同比下降16.4%;农民专业合作社1831户,出资总额46.56亿元,分别下降10.9%和5.2%。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2023年累计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起,共造成2人死亡,均为道路交通事故;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下降33.3%。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96%,连续8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二、农林牧渔业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2.46亿元,可比价增速6.2%,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20亿元,同比增长7.7%。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2.11亿元,增长5.4%,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03亿元,可比价增速8.4%。
主要农产品产量小幅增长。粮食播种面积106.83万亩,增长0.3%,总产量42.26万吨,增长2.4%;棉花种植面积3.74万亩,下降37.7%,总产量0.30万吨(皮棉),下降38%,单产79.33公斤/亩,下降1.1%;蔬菜瓜类种植面积4.78万亩,下降31.7%,总产量16.47万吨,下降24.5%;水果总产量34.12万吨,增长2.8%。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2023年全区完成人工造林18公顷,森林抚育9500公顷,木材采伐1450立方米,育种育苗120公顷,零星植树100万株,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19500亩,发展林下经济1650亩。 畜牧业平稳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7.95万吨,同比增长7.4%,禽蛋产量1.07万吨,减少7.7%,奶类产量0.55万吨,减少8.3%;全年出栏猪34.99万头,出栏牛3.65万头,出栏羊30.26万只。
渔业生产保持健康平稳发展势头。全区渔业总产量20.26万吨,同比增长4.1%;其中海洋捕捞产量3.04万吨,海水养殖产量15.72万吨,淡水养殖产量1.49万吨。 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截至年末,县(区)级以上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8家,其中省级以上9家;农民合作社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社30家,市级示范社37家,区级示范社150家;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9家,市级家庭农场示范场34家,区级家庭农场示范场122家。2023年“三品一标”绿色农产品8个,基地面积1600亩;冬枣地理标志1个,基底面积30万亩;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7家。 农村生产条件日益改善。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年末农机总动力达到69.07万千瓦,增长8.0%,其中大型拖拉机857台,中型拖拉机2732台;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35289公顷、76080.94公顷和69000.47公顷;耕地灌溉面积48830公顷;当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3万亩。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企业规模有所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129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4家。 工业生产稳步回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同比下降12.2%,制造业同比增长15.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4.8%;产销衔接较好,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3.9%,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工业经营效益持续恢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0.03亿元,同比增长5.6%;实现利润总额19.90亿元,同比增长39.1%。工业企业亏损面为35%。 建筑业保持稳定增长。资质以内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37家,比上年增加13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9.28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建筑工程产值8.12亿元,同比增长5.9%,安装工程产值1.01,同比增长40.5%。 四、服务业 服务业稳步发展。全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2.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占全区生产总值(GDP)比重为44%;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7.2亿元,同比下降23.4%,营业利润实现6646万元,同比下降30%。其中教育营业收入1735万元,同比增长16.53%,贡献率为1.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302.7万元,同比增长28.69%,贡献率为1.32%;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625.6万元,该企业仅有1家,为年度新增企业增速较大,贡献率为2.84%。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平稳。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79个,其中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23个;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7%;民间投资占比提升幅度增长4.9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79.5%;高技术投资同比增长42.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8.4%;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3.7%;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3.1%。 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3.2%,商品房施工面积143.8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4%,其中,住宅131.2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1%;商品房竣工面积14.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1.7%;商品房销售面积24.7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3%,其中,住宅23.4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恢复稳定增长。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56亿元,同比增长12.3%。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20亿元,同比增长12.2%;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35亿元,增长12.9%;从消费形态看,全区餐饮收入7.04亿元,同比增长28.5%,商品零售74.51亿元,增长11.0%。全年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7.38亿元,同比增长32.1%。 七、对外经济 外贸经济快速发展。全区完成进出口总额48.9亿元,同比增长42.0%;其中,出口总额36.4亿元,同比增长30.3%;进口总额12.4亿元,同比增长92.8%。 八、交通和旅游 运输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2023年末沾化区境内国省干线公路通车总里程243.32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92.68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150.64公里。全年完成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500万元,新改建农村公路60公里,区乡村公路通车里程2353.9公里。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217.43万人,客运周转量16230.86万人公里;全区共有各类货运车辆7004台,公路货运量1083.41万吨,货运周转量299964.81万吨公里。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为1560万吨,增速5%。全区拥有客运班线3条,座位数90座;拥有内河营运船舶4艘,总载重约6000吨;年末公交车线路10条,座位数2510座;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129辆,新增8辆,增幅6%;年末实有出租汽车81辆。 旅游业大力发展。全区5处村庄成功入选省级景区化村庄,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其中国保单位1处、省保单位5处、市保单位12处、区保单位6处)。举办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活动——滨海镇河东村夏季村晚暨“庆丰收赋能乡村振兴、跟党走共享发展成果”渔盐丰收季文化活动、2023山东省秋季村晚暨农民文化艺术季活动启动仪式等大型活动。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结构优化。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65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税收收入12.28亿元,同比增长27.6%,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9.6%。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民生、保重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43亿元,比上年下降1.9%,其中教育支出6.77亿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0.31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58亿元,卫生健康支出2.69亿元,农林水支出5.14亿元,住房保障支出0.91亿元,粮油物资储备事务支出722万元,科学技术支出0.17亿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0.19亿元。 金融市场运行稳健。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51.01亿元,较年初增长8.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98.38亿元,较年初增长16.7%;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30.10亿元,较年初下降20.9%。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96.36亿元,较年初增长12.3%。其中住户贷款余额62.68亿元,较年初增长10.7%;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33.68亿元,较年初增长13.1%。 保险业低位运行。2023年末共有财险公司13家,寿险公司8家。全年保费收入81300万元,同比下降20.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3100万元,同比下降20.58%;寿险保费收入38200万元,同比下降20.48%。 十、科学技术 高新技术产业、科技事业稳步发展。27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新认定16家,复审认定7家),新增数量同比增长92.9%,全区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48家,同比增长50%;全年落实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项,无偿拨款额50万元。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取得成效。产品质量检验机构3家,监督抽查产品17类;共监督检查企业205家,产品批次699个,产品合格率98.6%;完成产品认证企业10家;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家;检定计量器具23500台件;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受检率100%;特种设备报检率100%,2家企业获得“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称号。 气象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年保有各型气象观测站14个,其中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个,区域气象观测站13个。气象预报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重大天气过程预报提前量151分钟,常规气象要素可用预报时长7天。全年发布各类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177期。全年共组织实施地面防雹增雨作业26次、196点次,其中防雹作业10次、45点次,增雨作业16次、151点次。 十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稳定发展。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126所。完全小学28所(不含教学点1所),招生5869人,相比去年增加2551人;在校生23367人,相比去年增加2454人,增长11.7%。普通初中18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初中招生3057人,相比去年增加164人;在校生8580人,相比去年增加357人,增长4.3%。普通高中4所,招生共1416人相比去年减少110人;在校生共4496人,相比去年减少620人,下降12.1%。中等职业教育步入健康发展轨道,中等职业学校1所(不含附设班1所),招生622人,相比去年增加192人;在校生1696人,相比去年增加150人,增长9.7%。小学学龄儿童、初中学生的入学率和在校生巩固率均为100%,初中学校升学率52.7%。特殊教育、学前教育也有较大发展。特殊教育学校1处,招生5人,在校生28人;幼儿园74所(不含中小学附设园16所),招生1891人,在园8380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2023年,各级各类学校共有教职工4825人,其中普通高中634人,中等职业学校84人,初中328人,小学1194人,九年一贯制学校1577人,特殊教育学校9人,幼儿园999人。各级各类学校共有专任教师4162人,其中普通高中590人,中等职业学校81人,初中阶段955人,小学阶段1754人,特殊教育学校8人,幼儿园774人。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9.5%,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7.4%,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9.8%。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繁荣发展。拥有艺术表演团体27个,区级公共文化馆1个,剧场1个,电影放映单位2个,博物馆1处;区级公共图书馆1个,乡镇(办)图书馆分馆11个,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图书总藏量66.72万册。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区乡两级公立医院卫生机构数18家,其中区级医院2家、卫生院10家、卫生防疫防治机构(卫生健康综合执法大队)1家、妇幼卫生机构1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家。民营医疗机构6家,个体诊所78家,农村社区中心(村卫生室)163家。 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2008人,其中区级医院1023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卫生健康综合执法大队)11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1人,妇幼卫生机构28人、乡镇卫生院413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5人,私立医院127人、私立诊所177人,农村社区中心(村卫生室)123人;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0人。全区共有执业医师605人、执业助理医师225人、注册护士850人。 各类医疗机构开放床位1950张,其中区级医院1019张、妇幼卫生机构床位5张;乡镇卫生院536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0张、私立医院330张、万人拥有床位58张。各级医院机构完成诊疗2767748人次,收治住院41103人次。各乡镇(街道、办)卫生机构(包括村卫生室)176家、医疗卫生机构床位596张、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60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25人。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41‰;婴儿死亡率0.94‰;产妇住院分娩比例100%。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与就业 人口总量稳中略降。年末户籍总人口387259人,其中城镇人口174694人,乡村人口212565人;男性人口198347人,女性人口188912人。全年出生落户2161人,出生率5.55‰,比去年减少355人;全年死亡注销3271人,死亡率8.40‰,比去年减少1049人;全年人口净减少305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85‰。年末常住人口33.1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8.1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4.79%,比上年末提高0.72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698元,同比增长5.6%,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47元,增长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371元,增长4.8%。城乡居民收入比1.87,比上年降低0.0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66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1.58万人,职工医疗保险参保4.08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97亿元(含个人账户收入),基金支出1.92亿元,其中住院支出9496万元,门诊支出942万元,慢性病门诊支出1950万元,个人账户支出6771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3.23亿元(含基金追回及利息收入),基金支出3.70亿元,其中参保居民住院支出30752.16万元,门诊支出1668.28万元,慢性病门诊支出4619.38万元。 失业保险的作用有所增强,就业形势保持平稳。全区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数326人,失业保险累计参保2.57万人;失业保险基金收入1812万元,增长率11.5%;失业保险基金支出759万元,全区城镇实现新增就业4300人,再就业1514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12人,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502人,2023年新开发公益性岗位3515个,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6320个;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6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4.20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2.3%。 社会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区纳入城市低保196户、212人,发放低保金154.23万元;农村低保7150户、11187人,发放低保金6448.82万元;城乡特困人员1254户、1292人,发放特困供养金2007.63万元;发放孤困儿童救助金额404.83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875.56万元;发放临时救助金65.48万元;城乡低保覆盖率3.4%。民办非企业数69家,从业人员698人。 十三、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年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09亿元。完成道路附属绿地建设3.1万平方米,治理裸露土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完成“口袋公园”建设5处,公园绿地面积增长1.25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化面积4.35万平方米;建设城市绿道6.3公里。新建城市道路1500米,改造人行道3.5万平方米。开展城区市容市貌集中整治4次,专项整治12次;清理流动商贩1200余人次,清理店外经营900余家;检查渣土运输车辆100余辆,清理机动车140余辆、非机动车200余辆;清理乱贴乱画1200余张;拆除违规户外广告450平方米。城区道路(路段)2022年通过省级深度保洁验收(2023年未新增),深度保洁比例100%。全区共有生活垃圾中转站20座,建设垃圾分类亭208座、垃圾分类房22座,宣传栏230处。城区共有路灯9295盏,专用供电变压器,控制柜58台,供电线路211千米,景观灯设施5处,路灯设施完好率达到96%,亮灯率99%。 环境保护工作成绩显著。沾化区共有环境监测站21个,其中水环境自动监测站7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14个;噪声达标区共122个,其中功能区6个,道路交通路段14个以及102个区域声环境,达标率100%,实现城区建成区全覆盖。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227天,达标率62.2%,全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蓝天白云”优良天数227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52;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38mg/m3,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73μg/m3;二氧化硫(SO2)平均浓度为73μg/m3;二氧化氮(NO2)平均浓度为30μg/m3;臭氧(O3)平均浓度185μg/m3;一氧化碳(CO)平均浓度1.2mg/m3。严格环境执法,出动执法人员850人次,完成双随机执法检查任务127项,检查企业280家次,责令整改96起。 注:1.本公报使用数据为初步统计核算数。 2. 全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