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瑞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聚力打造“两地五区”,着力扩内需、优结构、提信心、防风险,全市经济发展总体呈现回升向好的态势。10大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位全部进入赣州前10,全部较上年同期实现进位赶超,全部实现预期目标,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个指标排位赣州前3,4个指标排位进入赣州第一方阵,取得近10年来最好成绩。 一、综合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207.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较上年加快0.4个百分点,高于赣州市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增速在赣州排名第9,同比前移4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1亿元,同比增长5.1%,较上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82亿元,增长9.6%,较上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70.5亿元,增长10.9%,较上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95.2亿元,增长2.2%,较上年降低2.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占比14.5:39.6:45.9,三产增长贡献率为14.2%、66.5%、19.3%,其中工业贡献率超63%,直接拉动GDP增长3.4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33783元。 二、农业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782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2%,增速在赣州排名第10。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23605亩、同比增长0.01%,产量194501吨、增长2.2%;油料播种面积73910亩、增长21.5%,产量14184吨、增长21.4%;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61130亩、增长1.2%,产量262768吨、增长6.3%;烟叶种植面积13600亩、增长6.3%,产量1750吨、增长5.7%;水果产量166423吨、增长16.2%,其中脐橙152022吨、增长16.9%。年末全市耕地面积22647公顷(约34万亩)。 全市育种育苗300公顷,造林面积2000公顷,幼林、成林抚育管理4343公顷。主要林产品产量中原木26296立方米,竹材15.26万根,油茶籽6967吨。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主要畜牧、水产品产量如下: 三、工业、能源和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2户,实现总产值250.3亿元,同比增长16.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8%、增速在赣州排名第6,较上年前移了9位;实现营业收入271.6亿元,增长15.1%;利润总额17.9亿元,增长31.7%;实现税金10.4亿元,增长6.3%。分行业看,25个行业大类中,有15个行业总产值同比正增长,增长面达6成,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 、纺织服装业增长最快,分别增长75.6%、63.4%、62.3%,但主要行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30.2%;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企业34家,其中10亿元的企业9家;纳税超千万的企业9家,其中超亿元的企业3家。 规上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一区五园”(瑞金经开区,石城、兴国、于都、宁都)平台作用和集聚效应凸显。园区投产工业企业691户,实现营业收入679亿元、增长8%,利润总额46亿元、增长20%;实现工业增加值168.4亿元、增长13.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9亿元、增长17.1%,其中工业固投31.3亿元、增长6.6%,基础设施投资31.7亿元、增长30.1%;项目签约资金668.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931万美元,吸纳就业人员78513人。2022年瑞金经开区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排名第172位,同比前移10位。 全市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95.73万吨,其中工业能源消费60.16万吨,占总能源消耗的62.8%。单位GDP能耗0.4599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0.78%。全社会用电15.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其中工业用电7.63亿千瓦时、增长9.8%。2023年全年发电合计3.66亿千瓦时,其中水力发电1.42亿千瓦时,光伏发电2.08亿千瓦时,垃圾发电0.16亿千瓦时。 全市统计库内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80家,签订合同333162万元,同比增长9.4%,其中新签订合同 235156 万元、增长4.7%;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48145元、增长5.8%、增速在赣州排名第15。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2%,增速高于赣州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在赣州排名第3,较上年前移了9位,其中工业投资由负转正,全年增长1%,高于赣州平均水平18.5个百分点,增速在赣州排名第4。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压舱石作用显著,同比增长69.1%,占全部投资的34.5%,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242.2%。 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业投资同比增长31%,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3个百分点,主要由机场等项目带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增长96.7%,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7.5个百分点,主要由城市防洪及生态治理工程等项目带动。重大项目推动有力,今年我市新增投资项目入库140个,新增个数在赣州排名第1。 全年房地产市场趋稳回暖。从供应端看,房地产开发投资、施工面积、竣工面积稳步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9.4亿元、同比增长9%,施工面积98.8万㎡、同比增长10%,竣工面积49.3万㎡、同比增长8.2%,其中新开工面积29.1万㎡、增长17.6%,四项指标较上年分别提高21.7个、23.2个、57.8个、73.1个百分点。从销售端看,商品房销售市场降幅明显收窄,全年销售商品房总面积32.85万㎡,同比下降15.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0.08万㎡、下降13.8%,销售金额18.4亿元、下降12.8%。商品房销售总面积、住宅销售面积、销售金额三项指标较上年同期收窄了20.2个、24.8个、32个百分点。全年二手房交易26.16万㎡,同比增长40.6%,较上年同期多成交了7.55万㎡,二手房交易占销售商品房总面积的79.6%。全市住房均价同比略涨,商品住房销售均价6118元/㎡,同比增长1.2%。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招商引资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5亿元,同比增长7.8%,高于赣州市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增速在赣州市排名第3。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7.4亿元,同比增长13.2%,在赣州市排名第4。分地域看,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85.3亿元、增长7.5%;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28.2亿元,增长8.8%。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6.4亿元、下降4.3%;零售业实现零售额85.5亿元、增长6.5%;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3亿元、增长1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0.4亿元,增长18.2%。 全年实现出口50.3亿元、同比下降15.9%(从2023年1-8月份出现负增长),但仍高于赣州市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增速在赣州排名第6,增速排位较上年前移8位。实际利用外资1274万美元、同比增长4.8%,高于赣州市48个百分点,增速在赣州排名第7,增速排位较上年前移9位。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81.96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在赣州排名第9,较上年前移6位。 六、交通和物流 全市公路通车里程3448公里,公交车路数12路,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101辆,实有出租汽车65辆。拥有物流企业83家,其中仓储企业4家。 七、财税、金融 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7亿元、增长7%,高于赣州市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增速在赣州排名第8,排位较上年前移9位。其中税收收入10.86亿元,同比增长9.9%,非税收入6.42亿元,增长2.4%,税占比62.9%,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财政支出61.78亿元、增长8.3%,其中民生支出52.48亿元,增长8.6%,占总支出的84.9%。民生支出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7.6%、公共卫生支出增长23.4%、农业农村支出增长16.7%。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08.6亿元,增长9.9%,余额总量、增速分别在赣州排名第8、第9;各项贷款余额436.6亿元,增长11.4%,余额总量、增速分别在赣州赣州第5、第12。 八、科技、教体、文旅、卫健 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45家、国家众创空间企业1家、星创天地企业1家,省级科技孵化器3家;省级研发中心17家,赣州市级研发中心12家。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67649万元,增长3.7%,总量、增速分别在赣州排名第12名、16名,占全市GDP的比重3.3%;专利授权量394件,其中发明专利47件,有效发明拥有193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16件。 全市基础教育校园数275所,其中幼儿园138所,义务教育131所(小学103所、初中28所),高中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17678人,其中:学前教育招生 5578人,在校学生19967人;小学招生8214人,在校学生49976人;初中招生9346人,在校学生29385人;高中招生6041人,在校学生18196人。全市参加高考7297人,其中二本以上录取321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高中(职业教育)毛入学率94.8%。 全市共有专业表演团体1个,全年开展公共文化活动2677余场。文化馆文化站22个,藏书36.8万册。剧院(影院)7个,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89%。全年旅游人次达2221.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0.1亿元,分别增长10.8%、14.2%;三星级及以上宾馆19家,星级旅游饭店床位4453张。 全市共有卫生机构572家,拥有病床4106张,每千人拥有病床6.68张;卫生技术人员290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371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23人;乡村医生438人。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全市年末户籍人口702370人,其中城镇人口256672人,乡村人口445698人;常住人口612575人,其中城镇人口324790人,乡村人口287785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02%,比上年提高1.22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5.93‰、死亡率2.73‰,自然增长率为3.2‰。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33元,增长8.8%,低于赣州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总量列赣州第3,增速列赣州第10,增速高于GDP增速3.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013元、增长4.8%,高于赣州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总量列赣州第4,增速列赣州排名第8。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市 107089人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95654人参加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23680名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599900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其中577327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困难群众生活补助全面提标,本级创办养老机构23个、收养和救助人数922人;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26个、床位数3918张。全市共有27041人被确定为农村低保对象,有3273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自然保护区面积5359.3公顷。全年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5.76%。空气优良率达98.9%,PM2.5平均浓度17微克每立方米。地表水环境和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6.3%,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有效巩固。 附注: 1、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绝对值为现价,增长速度为可比价。 2、商品房销售、外贸出口、实际利用外资、交通、旅游、财政、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户籍人口、人民生活、环保、乡村振兴等数据来自相关主管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