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铜陵市铜官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成效。 一、综合 全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9.7亿元,同比增长6.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1:34.1:65.8。一产增加值0.7亿元,同比增长4.9%;二产增加值132.8亿元,同比增长3.2%;三产增加值256.3亿元,同比增长7.4%。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45.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98.24%。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1386.5公顷,同比增长7.6%,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63.2公顷,同比增长2.3%;油料种植面积130.5公顷,同比增长69.0%;蔬菜种植面积482.1公顷,同比增长5.7%。全年粮食总产量3653.5吨,同比增长3.1%;油料产量271.3吨,同比增长53.2%。全区主要肉类总产量439.8吨,同比增长2.0%,其中,猪肉产量366.3吨;禽蛋产量494.2吨。全区生猪存栏2107头,生猪出栏3748头。渔业产量1775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3.0%,占GDP比重为27.7%,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4%,占GDP比重为22.4%。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0.4%,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17.1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54.2万平方米。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8亿元,增长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1.7亿元,增长6.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6.3亿元,增长14.8%;金融业增加值15.5亿元,增长9.1%;房地产业增加值24.8亿元,下降0.7%。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下降0.6%,其中以互联网信息技术、商务服务等新兴行业为代表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71%。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0.5%。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2.4%,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8.4%。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2.5%。 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2%,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3.6%。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194亿元,同比增长6.9%。限上批零住餐零售额累计完成52亿元,累计同比增长8.1%。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18.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0.9%,烟酒类下降3.1%,化妆品类增长73.0%,汽车类增长27.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8%。 七、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38.6亿美元,同比下降2.98%。其中出口2.9亿美元,同比下降1.15%;进口35.7亿美元,同比下降3.12%。 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50万美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30.2亿元,上升8.4%。 八、财政 全年全区实现全部一般预算收入17.6亿元,同比增长13%。全区财政支出26.1亿元,同比增长7.3%。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908元,同比增长5.1%,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9926元,同比增长7.1%。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567人,开展就业技能、岗前新录用、高级工以上技能提升等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7844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100个,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开发岗位477个。城乡居民养老基本保险参保登记总人数17678人,其中待遇领取人员11209人,当年缴费人数为4166人;受理灵活就业人员退休申报手续1918人,办理参(续、停)保手续8193人/次。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区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5所,其中小学34所、初中11所;在校学生39715人,其中小学28682人、初中11033人;教职工2483余人,其中小学1418人、初中1065人;全区共有各类幼儿园67所,其中:公办园24所,公建民营及民办园43所,在园幼儿11900余人。全区各类幼儿园教职工总数1823人,其中:公办园968人,民办园855人。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2023年铜官区全年共安排义务教育段学校补助资金50.42万元,免除学杂费和作业本费,直接惠及45所学校,其中义保公用经费3455.26万元,受益学生39234人次;免教科书费用493.34万元,受益学生39234人次;免除作业本费用5.1万元,受益学生1880人次。义务教育非寄宿生补助50.42万元,受益学生1840人次。 年末全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6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不含中科铜都粉体),省级院士工作站2家。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建有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1家,省级备案的众创空间1家,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拥有区级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个,42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2个农家书屋,全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32141.68平方米,全年两馆总进馆人次达28万人(次)。全年组织开展铜官乐大舞台群文活动40余场次,成功举办群众文化活动500余场次。开放维护17个行政村文化信息村基层服务点,开展“送戏进万村”演出12场,放映公益电影144场。共受理各类审批事项138件,接受行政审批咨询约1750余人次,办结率达100%。 全年完成5个镇办社区及5所学校的碘缺乏病监测项目,完成查螺410万平方米;药物灭螺50万平方米;血检查病2379人;粪检52人。全区免费婚检人数1894人,婚姻登记人数1934人,婚检率达97.93%;孕妇产前(唐氏)筛查2085人;新生儿串联质谱筛查病种2386人,新生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筛查2386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筛查2124人,儿童先天性心脏病B超筛查2176人,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筛查2188人,新生儿眼病筛查1982人,新生儿两种遗传代谢病筛查3576人,新生儿听力筛查3556人;孕前优生检查611对,生殖健康检查5813人。2023年全区共出生1439人,出生人口性别比108.24,自然增长率-3.46‰。 全年全区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累计参与人次近3万人次,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及科学健身指导1500人,培训1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8次,举办各类健身培训20次,参加培训人数达5000多人。实施暖民心快乐健身行动,新建67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健身步道7公里。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空气PM2.5平均浓度为32.8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0.3%。空气PM10平均浓度为56.7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0.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9.4%,较去年同期增长6.2%。 全年区管范围内发生8起生产安全事故,死亡9人(含胜利路道口铁路运输事故1起)。非煤矿山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定检率100%、重大安全隐患整改销案率100%。 注: [1]本公报中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和行业实行相对分离的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