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金华市金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年,金义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和多重超预期困难挑战,全区上下坚持着眼全市大局、跳起摸高,直面难题、干在实处,抓好稳经济举措落实,锚定“打造增长极、建设新中心”战略,全区经济总体保持向好态势,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一、综合 地区生产总值。2023年金义新区实现GDP总额320.8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3.87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39.50亿元,增长7.2%,其中工业增加值105.68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167.51亿元,增长7.0%。三次产业比重为4.3:43.5:52.2,第三产业比重较2022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图1:2023年我区三次产业占比情况 图2:2023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财政收支。2023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44.81亿元,同口径增长15.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06亿元,同口径增长10.3%。从全区税收收入构成看,增值税21.93亿元,增长45.3%;企业所得税9.74亿元,增长5.1%;个人所得税3.00亿元,增长16.6%;主体税种以外的其他中小税种共实现收入7.03亿元,下降18.9%。全区财政总支出138.34亿元,增长12.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38亿元,同比增长2.9%。财政支出重点倾力于民生,剔除新增债券因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4%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公共安全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同比分别增长3.3%、16.2%、43.4%、20.5%、32%。 就业和再就业。2023年,全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0474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258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05人。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2023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30亿元,增长4.6%。 农业。2023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为4.21千公顷,与去年持平,总产量为2.20万吨,增长7.1%;油料播种面积为1.25千公顷,增长20.1%,产量为0.26万吨,增长18.3%;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为4.16千公顷,下降2.4%,产量为14.10万吨,下降3.4%;果用瓜种植面积1.23千公顷,下降3.0%,产量为2.96万吨,下降2.7%。 畜牧业。全区肉类总产量为1.46万吨,增长24.6%,其中猪肉1.13万吨,增长14.7%。全年生猪出栏13.69万头,增长13.6%;家禽出栏192.18万只,增长71.5%;全年牛奶产量2.09万吨,下降0.3%。 农村建设。获评2023年度全省新时代“千万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优胜县。成功创建省级和美乡村达标村72个、精品村5个、示范乡镇1个,省级星级公厕24座,其中示范性公厕2座。第九批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东孝街道雅芳埠村完成建设并通过省级验收。创建完成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33个,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精品村2个,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乡镇1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2023年,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05.68亿元,增长4.5%,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2.9%。全区517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03.1亿元,增长1.4%;规上工业增加值74.9亿元,增长5.6%;规上工业销售产值402.8亿元,增长1.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15.0亿元,下降11.3%,占销售产值的比重28.6%。全区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89家。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7.8亿元,下降2.8%,其中利润总额15.0亿元,下降4.9%。 图3:2013-2023年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及其增速 工业创新。2023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63.5亿元,增长0.6%,新产品产值率为40.6%。制造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8.5亿元,增长7.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4.8%;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13.9亿元,增长23.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8.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32.0亿元,增长7.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2.7%。 建筑业。2023年,全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2.5亿元,增长13.5%,其中省内建筑业总产值97.1亿元,增长8.1%。建筑业增加值33.85亿元,增长17.2%。房屋施工面积819.7万平方米,增长269.5%;房屋竣工面积185.1万平方米,增长1.2%。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0.8亿元,下降27.3%;利税总额3.2亿元,增长3.2%。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固定资产投资。2023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3.34亿元,增长25.8%。按产业分,第二产业投资55.50亿元,增长35.3%;第三产业投资217.84亿元,增长23.6%。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投资137.93亿元,增长103.5%;非国有投资135.41亿元,下降9.5%。全区共有重点项目141项,全年计划投资380.02亿元,完成投资322.39亿元,完成率84.84%。 图4:2013-2023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速 房地产业。2023年,全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8.19亿元,增长8.8%。全区房地产开发房屋施工面积351.62万平方米,增长44.7%。商品房新开工面积31.68万平方米,下降42.0%。商品房销售面积68.95万平方米,增长42.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7.92万平方米,增长46.8%。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贸易业。2023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66亿元,增长3.2%,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132.5亿元,增长3.5%。分行业看,限上批发业实现零售额6.5亿元,增长6.3%;限上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22.5亿元,增长2.6%;限上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5亿元,增长62.5%;限上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0亿元,增长44.3%。分商品类别看,饮料类、日用品类,汽车类分别增长40.1%、19.9%,8.5%,而粮油食品类、通讯器材类,服装鞋帽类分别下降4.2%,54.3%,21.3%。 图5:2013-2023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速 对外贸易。2023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515.72亿元,同比增长20.08%。其中出口总额184.82亿元,同比下降1.0%(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184.82亿元,同比增长20.1%);进口330.89亿元,同比增长36.3%。从主要出口产品看,贱金属及其制品出口39.4亿元,同比增长92.3%;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23.86亿元,同比下降13.36%;车辆、航空器、船舶及有关运输设备出口8.87亿元,同比下降34.1%。从出口市场看,对亚洲出口37.41亿元,同比减少33.6%;对欧洲出口45.34亿元,同比减少9.1%;对北美洲出口39.50亿元,同比减少11.4%。 招商引资。2023年签约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1个,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1个,50亿元-100亿元项目4个。 六、交通和旅游 交通设施。2023全区境内公路总里程1145.453公里,公路密度173.08公里/百平方公里,高等级公路密度44.32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区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县、乡道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2.87亿元。 旅游业。2023年度全区文旅项目计划投资46.33亿元,同比增长74.8%,完成投资65.33亿元,完成率141%。全域旅游1067.65万人次、旅游收入38.5亿元,分别增长27.2%和26.1%。 七、环境保护和水利建设 环境保护。2023年,全区PM25浓度为32μg/m3,同比上升14.3%;PM10浓度为50μg/m3,同比上升8.7%;臭氧第90百分位浓度为157μg/m3,同比下降1.9%;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0.4%,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1-12月,国控东阳江金东段、武义江金东段水质均达到III类,达到年度考核要求。 水利建设。2023年全区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6座,山塘整治工程111座。中小河流治理整治河道1公里,金华江治理6.1公里,完成6万方清淤量,13座美丽山塘创建。实施农村饮用水供水保障工程,新增受益人口1.3万人。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业。2023年,全区拥有省级教育强镇(乡、街道)11个,拥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42所,在校学生42506人。其中小学26所,在校学生30975人;初中16所,在校学生11531人。全区共有幼儿园69所,在园幼儿16358人,全区学龄儿童入园率99.92%。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巩固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99.62%。 科技创新。2022年度全社会R&D占比2.91%,全市(县、市、区)第二;2023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140.2%,全省第二,全市第一。研发费用合计支出16.01亿元,同比增长15.84%,全市第三;占营业收入比重3.91%,全市第一。新增省级研发中心1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家,市级研发中心84家,3家企业成功认定为2023年科技小巨人企业。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建设。44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3家城市书房,1家文化驿站,1家乡村博物馆,均已通过省级验收。中小学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督容缺审批65家、通过全国校外监管服务综合平台审核65家。 体育事业。2023年完成市政府民生实事-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任务19个,其中社区功能运动场5个、百姓健身房14个,超任务数8个。金东籍运动员全年收获省级以上运动会金牌10枚,银牌6枚,铜牌7枚。 卫生健康事业。截至2023年底,全区共设医疗卫生健康机构427家,全区核定床位数1373张,其中公立医疗机构501张,民营医疗机构872张,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607人。全区医疗机构门急诊227.7万人次,同比增长12.06%,业务收入3.16亿元,同比增长17.04%,基层就诊率71.8%。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72.58%;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65.40%;中小学生体检率为98.16%。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2023年末全区户籍总户数15.47万户,户籍总人口35.14万人、平均每户家庭人口2.27人。全区出生人口2265人,出生率6.46‰;死亡人口2666人,死亡率7.61‰;人口自然增长率-1.14‰。 居民收入。2023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613元,增长6.1%。从收入来源看,工资性收入为29117元,增长5.9%;经营净收入为11187元,增长6.9%;财产净收入为4275元,增长6.3%;转移净收入为5034元,增长5.3%。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121元,增长9.9%。 分城乡看,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247元,增长5.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736元,增长8.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125元,增长6.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268元,增长11.6%。 民生保障。全区拥有养老机构14家,区社会福利中心投入使用,特困人员提前实现县域“一院供养”,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从每人每月1578元调整提高至1660元,照料护理标准分档执行,年末在册特困人员192户197人,全年共下拨救助供养资金711.83万元。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1050元调整提高至1100元,年末低保对象2047户3077人,全年共发放救助金3.44亿元。 社会保障。2023年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27.8万人,净增基本养老保险参保6940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4.46万人,新增3250人,发放养老金2.47亿元;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9.4万人,新增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862人,为747名待遇领取人员发放被征地养老金和生活费532.8万元。 注释: (1) 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部分数据因为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 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 (3) 本公报所列户籍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年报数; (4) 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由相关主管部门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