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宁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以“五大革新突破年”为引领,砥砺奋进,实干争先,全县经济持续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45位。
综 合 地区生产总值。经初步核算,202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1.17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7.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5.68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84.16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61.33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之比为5.5:48.4:46.1。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11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2万美元),增长7.6%。
表1 2023年宁海县分行业增加值情况
图1 2019—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 财政收支。全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109.4亿元,增长12.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34亿元,增长9.4%。全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4.15亿元,增长1.6%,其中城乡社区事务、节能环保、公共安全和科学技术支出分别同比增长76.9%、32.5%、25.1%和20.1%。 就业创业。全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13万人,3301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困难人员771人。新增创业实体1.69万个,创业带动就业人数6.77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712万元,惠及179人,创业担保贷款贴息135万元,惠及241人。全年新设各类市场主体18796户,净增市场主体9301户,年末累计拥有各类市场主体107148户。
农业、乡村建设 农业。全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7.89亿元,增长5.4%;粮食产量10.44万吨,增长10.5%;禽肉产量0.13万吨,增长14.8%;水产品产量18.89万吨,增长5.8%,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7.59万吨,增长6.0%。新增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累计获批9个。认定市级数字农场2家,市级数字化种养基地6家,年末累计拥有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33家。 和美乡村建设。全年全县新增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街道)1个、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7个、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示范村46个,累计分别达到10个、40个和66个。有序推进河洪村、下渔村等4个省级未来乡村建设,新增省级和美乡村达标村67个。新改建农村公路8.7公里,新增集市驿站60个,累计121个。 工业、建筑业、用电、投资 工业经济。全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430.54亿元,增长6.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5.16亿元,增长9.0%。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438.6亿元,增长11.8%,销售产值1393.78亿元,增长13.0%,营业收入1529.49亿元,增长8.9%,利润总额81.31亿元,增长42.2%。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长4.3%。 工业转型升级。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17.9%,新产品产值率达41%。“光伏+储能”“文体+办公”“模具+新能源汽配”三大主导产业蹄疾步稳,合计实现产值815.46亿元,拉动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12.2个百分点。年末累计拥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省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2家,累计获评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家、优秀场景9个。 图2 2023年宁海县规模以上重点产业增加值增速(单位:%) 建筑业。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64.49亿元,增长19.2%,从业人员平均人数4.48万人,增长21.4%。年末全县共有资质建筑业企业135家,其中一级11家,二级26家,三级及以下98家。 用电量。全年全社会用电量63.04亿千瓦时,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0.79亿千瓦时,增长23.7%;第二产业用电量44.0亿千瓦时,增长6.0%,其中工业用电量43.7亿千瓦时,增长6.2%;第三产业用电量7.12亿千瓦时,增长7.4%;城乡居民用电量11.11亿千瓦时,增长2.7%。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其中民间投资占比60.8%,项目民间投资、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高新技术工业投资和水利设施投资等指标增速均居全市前列,省“千项万亿”、市重点工程投资完成率分别达178%和136.9%。全年房地产投资下降32.9%,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6%。 表2 2023年宁海县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领域增速
贸易、交通、旅游、会展 贸易业。全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43.61亿元,增长7.2%,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3.5亿元,增长1.3%。实现网络零售额295亿元。实现跨境电商出口额93.66亿元,增长25.7%。全年累计发放消费券金额4450万元,核销率97.4%。 表3 2023年宁海县限额以上单位主要商品增速 交通运输。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653.93公里,公路密度89.7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19.7万人次,增长25.6%,旅客周转量0.54亿人公里,增长57.4%;货物运输量1293.86万吨,下降5.0%,货物周转量76.29亿吨公里,增长13.5%。年末全县拥有各类营运车辆2801辆、船舶36艘,其中公交运营车辆639辆,运营线路186条,全年完成客运量2489.16万人次,下降4.9%。年末全县共有互联网租赁自行车0.67万辆,全年累计租车438万辆次。年末全县汽车保有量25.18万辆,其中九座以下私家车18.46万辆,出租车278辆。 旅游业。全年全县实现旅游总收入76.32亿元,增长40.6%,接待游客619.59万人次,增长85.2%。全县景区镇覆盖率达100%,全年新增省级驿站2个,累计4个;省A级景区村庄创建工程圆满结束,共创建222个,占全县行政村比例达66%,其中,省3A级景区村庄45个。创成全市首个省5A级景区城,前童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南与舍民宿获评全国乙级民宿。 会展业。全年举办各类展会16个,参展企业1156家,展览总面积7.2万平方米,人流量24.5万,成交额10.6亿元。成功举办第二十一届徐霞客开游节。
对外经济 货物贸易。全年全县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367.99亿元,增长0.6%。其中,出口总额350.74亿元,增长3.8%;进口总额17.26亿元,下降38.2%。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2667.42亿元,增长2.3%。全年全县完成对“一带一路”沿线64国合计进出口额94.86亿元,增长13.9%,其中出口94.11亿元,增长23.0%。 图3 2019—2023年货物进出口情况 招商引资。全年全县共新批外资企业7个,增资项目2个,实际利用外资0.78亿美元,下降40.0%。浙商回归资金128.8亿元,市外内资148.3亿元,分别增长28.8%和13.1%。
银行、证券、保险 银行业。年末全县拥有银行业金融机构27家,其中政策性银行1家,大型国有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1家,城市商业银行7家,村镇银行1家,农商银行1家。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0.21%,较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 表4 2023年末宁海县金融机构存贷款情况 证券业。全县共有上市企业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新增甬股交挂牌企业54家,累计231家。年末拥有上市梯队培育企业32家。 保险业。年末全县共有保险机构35家,其中产险机构20家,寿险机构15家。全年保费收入25.07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28亿元,增长12.1%;人身险保费收入14.79亿元,增长4.1%。全年累计赔付支出9.47亿元,增长20.3%。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6.31亿元,增长8.8%;人身险赔付支出3.16亿元,增长52.3%。
科技、教育、人才 科技创新。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37.6亿元,比上年增长0.1%。全年完成专利授权5369件,其中发明专利316件,年末累计有效专利拥有量26802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1866件。新增有效高新技术企业82家,累计拥有有效高新技术企业428家。创新主体研发能力持续增强,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2家,市级企业研究院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82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01家。宁波中乌材料科学研究中心获评国家科技部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入选国家引才工程火炬计划1名,13名外国专家获评市级海外工程师。全年实现技术交易额37.7亿元,增长70.6%。 教育事业。年末全县共有中小学82所,在校学生总数10.79万人。其中,普通高中8所,在校学生1.13万人;职业中学4所,在校学生0.82万人;初中24所,在校学生2.26万人;小学50所,在校学生4.47万人;幼儿园78所,在校学生2.09万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9.7%,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为99.9%,适龄“三残”儿童学前段、义务段入学率达100%。新设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共同体实现义务全覆盖。公办学校接纳外来民工子女1.83万人,全年发放各类助学奖金4500万元。 人才开发。年末全县人才总量17.3万人,其中硕士博士263人。新增大学生就业人数1.29万人。新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和省级博士后工作站3家。全年累计培训技能人才2.7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7970人,新增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企业17家。
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建设。全年新增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个,年末全县累计拥有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54项、代表性传承人74人、传承基地62个。累计拥有城市书房10家、文化驿站4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35个。创成全省首届最美公共文化空间3家,全市首批“一人一艺新空间”和“天一书房”5家。黄墩文苑获评全国“书香社区”,建成潘天寿艺术中心、文化中心,“来in南”互联网文创园开业。 卫生健康事业。年末全县共有医疗机构514家,床位数3243张,卫生技术人员615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641人,注册护士数2917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3.72人,每千人拥有护士数4.11人。县域就诊率为90.3%,基层就诊率72.4%。县第一医院晋升“三乙”,5家互联网医院上线运行,医保异地直接结算实现定点医药机构全覆盖。 体育事业。新建体育公园1个、全民健身广场2个、多功能运动场2个、百姓健身房7个,累计分别达5个、16个、10个和31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0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3平方米。圆满举办UTMB宁海越野挑战赛、全国青少年橄榄球系列积分赛等赛事。我县运动员在杭州亚残运会夺得4金2银1铜,勇破两项亚洲记录。
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年末建成区面积达44.83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0.72平方公里。全年完成市政项目投资15亿元,中大街、桃源南路等11个市政项目顺利完工,兴宁南路改造等33个项目有序推进。城市绿地率、绿地覆盖率分别达40.3%和43.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3平方米。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78个,塔山未来社区被评为浙江省第三批未来社区。新建改建口袋公园13个、绿道18公里,新增“绿波带”10公里、公共智能充电桩2771个。 生态建设。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5.6%,PM2.5浓度均值为21微克/立方米。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和功能区达标率保持10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7%,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率100%。“两山”发展百强县稳居第二,再获省“无废城市”清源杯,三夺省治水“大禹鼎”银鼎,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保持全市第一,成功列入美丽中国县域发展百强县第一方阵。
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年末全县拥有户籍人口627620人,其中男性人口322573人,占比51.4%,男女性别比为106:100。全年出生人口3195人,出生率为5.09‰;死亡人口5078人,死亡率为8.0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0‰。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71万人,比上年增加0.1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城镇化率)为64.7%,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357元,增长4.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559元,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800元,增长6.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为1.69,比上年缩小0.03。全县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4018元,增长5.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9860元,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134元,增长8.1%。 社会保险。年末县内本地户籍人员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9.96万人,参保率为99.6%。医保户籍参保率达99.7%。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4.71万人、16.37万人。符合条件贫困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 民生保障。全年全县共有低保对象8340人,特困对象653人,低保标准从每月1181元提高至1255元。全年共发放低保金1亿元,特困供养金2001.4万元,临时救助金506.7万元。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244元,增长12.0%。全县拥有养老机构20家,总床位数5664张,每万老年人持证养老护理人员33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实现全覆盖。全年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2685套。 “平安宁海”建设。全年全县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0起,与上年持平,死亡人数8人,增长14.3%,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1.1万元,增长290.0%。其中道路交通事故起数2起,下降66.7%,无死亡人数。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总量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单位。 4.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 5.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 6.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 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 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7.固定资产项目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