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18516993771 于 2021-1-4 09:17 编辑
2020年湖州市吴兴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5月28日在湖州市吴兴区 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潘永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吴兴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主要工作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一年来,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等各方面的监督和支持下,紧紧围绕市委“一四六十”工作体系和区委“打造增长极、提高首位度、争当排头兵”总体定位,聚焦重大改革、重大项目,坚定不移推进“八大行动”,克难奋进、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区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4.6亿元,增长7.7%;财政总收入128.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7亿元,分别增长10.2%和9.9%;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0768元和35742元,增长8.5%和9.3%。由区人大代表票决产生的十方面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这一年,我们奋力推进高质量赶超发展,11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实现“保二争一”,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全市第一,连续六年获得市对区县综合考核一等奖,连续两年实现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绿色发展百强区、投资潜力百强区、科技创新百强区、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大满贯”。这一年,我们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铁湖州东站正式获批,世界乡村旅游大会永久会址落户推进,德马科技科创板上市取得突破,成功列入全省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协作区。这一年,我们扎实开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走访服务企业2045家、村社218个,排摸解决问题1.4万个,其中民生痛点问题5318个,“三服务”工作年度综合考核全市第一。这一年,我们全力争当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先行地排头兵,“平安大姐”“老兵驿站”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平安指数始终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平安吴兴建设实现“八连冠”,“中国治理的世界意义”国际论坛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之治”的“吴兴样板”。这一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两位代表人物被授予国家级荣誉,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全区人民在礼赞祖国、拼搏奋斗中彰显了不同凡响的吴兴风采、吴兴力量。 (一)经济发展质效持续向好 项目攻坚成果丰硕。千方百计抓项目,引进安力电子、浙江中控等项目185个,计划总投资780.9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50亿元以上项目3个;新认定市“大好高”项目48个,其中工业“大好高”项目35个。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18个,连续三年居全省各县(区)第一;入围省服务业重大项目9个,连续两年居全省各县(区)第一。实施投资新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6%,列全市第一,8个省市区(县)长项目全部开工,万邦德、新凤鸣2个百亿级项目顺利推进,列全省扩大有效投资第五名,获省政府督查激励。独立选址工业项目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备案发证面积均领跑全市。高新区和吴兴经济开发区“双万亩大平台”加快推进,带动全区拓展提升平台8069亩,大项目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转型升级步伐坚定。大力推进产业质效提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列全市第一。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国家级绿色园区和绿色工厂数量均列全市第一,童装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列入省级创建名单,获评省腾笼换鸟先进县(区),成为全省18个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两化融合发展指数和信息化发展水平连续三年全市第一,上云标杆企业9家、居全省第一,列入省产业数字化转型20强县(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长三角乡村文旅创客大会成功举办,世界乡村旅游小镇入选省级创建名单,丝绸小镇通过4A级景区验收,妙西镇获评省旅游风情小镇,全区旅游总收入达253亿元、增长19.7%。高质量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核增经济规模121.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9667元,稳居全市第一,获评国家级先进集体。 民营经济稳健增长。坚持用心用情服务企业,创新部门与民营企业面对面交流机制,有效化解土地、金融、环保等各类问题,全面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惠及企业32万户次,为企业减轻各类负担22.3亿元。坚定不移培大育强,“金象金牛”企业达到4家,新增股份制企业30家、挂牌23家,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连续三年全市第一。推进质量标准品牌建设,参与制订国家标准15项,新增“浙江制造”标准9项,顺利通过省“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试点区验收。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全区企业公共信用评价优良率持续提升。 创新创业形成热潮。以“千金买马骨”的诚意,大力度集聚创新要素,引进顶尖人才8名、领军人才39名,自主培育国家特聘专家6名、省特聘专家5名,列入“南太湖精英计划”项目50个。全市入选的2个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均在吴兴,居全省前列。新招引大学生及各类人才2.58万人,创历史新高。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11家。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310件,增长10.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企业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新认定市级众创空间数量均列全市第一,获评全市唯一省创造力十强县(区)。织里童装产业园成为国家级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政产学研合作、地校合作不断深化,创新动力持续增强。 (二)改革开放红利加速释放 “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深化。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加快推进“网上办、掌上办、一证办、自助办”,“跑零次”可办事项比例达到99%,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工业、商业服务业“标准地”改革顺利推进,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实现竣工验收前审批“最多90天”,部门间90%以上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制定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和“一件事”66项行动细则,在全市率先实现企业常态化开办“4小时办结”,工程项目建设、用水用电用气等便利度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园“标准房”制度改革走在前列,获评全省“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工作优秀区。 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显著提升。坚持“亩均论英雄”改革,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较上一年增幅达到35.8%。深化“五未”土地处置,累计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0384亩、“供而未用”土地1529亩,盘活低效工业用地5062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216亩,保障了162个项目落地。积极推进东林镇、高新区、道场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全年完成复垦建设用地2382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0620亩,土地开发新增耕地3181亩。全力推进融资畅通工程,创新“绿色园区贷”“产业供应链金融”等模式,民营企业贷款余额261.8亿元、增长31.2%,新增直接融资198亿元;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投资项目17个,总投资6.63亿元。 开放融入持续扩大。切实加强对内对外开放,设立上海、深圳、北京招商中心,高新区成为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务实推进重点领域合作和重大项目落地,全方位承接各类高端要素转移。全力稳外贸、稳外资,加快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完成外贸出口总额94.7亿元,增长9.2%,实现合同外资8.39亿美元、实到外资3.62亿美元。服务贸易总额达24亿元,增长38.8%。 (三)三大攻坚战成效明显 重大风险有效防控。加快处置企业资金链、担保链和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着力化解部分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创新应用“天罗地网”监测防控系统,坚决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银行不良贷款率降至0.76%。有效遏制政府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化解存量,政府债务率处于95%以下的绿色安全区内。 污染防治有力推进。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战役”,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获评美丽浙江建设工作考核优秀区。PM2.5平均浓度每立方米32微克,下降8.6%;空气优良率77.2%,提高5.6个百分点。大力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完成渔业养殖尾水全域治理任务,14个区控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三类水质。污染地块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92%以上。列入省“三年行动计划”的6家废弃矿山全部完成复绿治理,6家在产矿山均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库。 精准脱贫主动有为。坚持把就业作为脱贫增收的关键举措,城镇新增就业5.06万人,帮扶1953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扎实做好支出型贫困人员帮扶工作。全面消除年集体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欠发达村,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1%。高质量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和对口合作等工作,协助青川县实现整县脱贫,两地协作连续两年获得四川省考核第一等次。 (四)城乡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城市品质有新进步。东部新城城市形态日趋完善,出让经营性土地625亩,销售房屋115.5万平方米,丝绸小镇产业园等42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织里镇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保持全省领先,连续7年获省小城市培育试点考核优秀等次,连续6年入围全国百强镇。八里店镇首次入围全国百强镇。16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点全部通过省级验收,6个获评省级样板。中心城区提质增效,实施城中村改造拆迁71.6万平方米,友谊西区、朝阳新村、环城南路、环城北路4个区块老旧小区征收改造全部完成,培育龙鼎、泰合2幢税收“亿元楼”。网格化、路长制、门前“三包”、志愿者服务等组合拳进一步形成,停车难整治、餐饮油烟治理和犬类规范管理等工作有力有效,城市精细化和“美丽城镇”长效管理水平保持前列,文明城市考核排名全市第一。 乡村振兴有新面貌。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行动,新引进市级农业“大好高”项目6个,启动农业“标准地”项目22个。“吴上兴鲜”区域公用品牌影响进一步扩大,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数居全省第十一位。市级美丽乡村宜创村实现全覆盖,建成省级示范乡镇1个、特色精品村4个。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卓有成效,全面完成“大棚房”、违建别墅整治,拆违总面积达216.7万平方米,获评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优秀县(区)。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基本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织里镇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盘活利用全面加强。 基础建设有新进展。加快枢纽门户城市建设,90个交通项目完成投资39.8亿元。湖杭高铁开工建设,沪苏湖高铁审批加速,申嘉湖高速公路西延实现通车,商合杭高铁、杭宁高速拓宽、104国道改线等工程稳步推进。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37.8公里,创成省美丽经济交通走廊达标县(区)。高速公路ETC发展应用工作扎实推进。在全市率先启动5G基站建设。 (五)民生社会福祉切实改善 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小学生校内托管服务全覆盖,中心城区中小学新生报名实现“跑零次”,成功创建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城市医共体建设加快推进,区人民医院投入使用,获评健康浙江考核、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优秀县(区)和省无偿献血先进县(区)。文化体育服务不断加强,新建城市书房2家、农村文化礼堂10个,建成基层便民体育设施29个。成功举办首届全国SUP桨板锦标赛,太湖溇港文化展示馆入选国家水情教育基地,中国童装学院加快建设,吴兴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退役军人服务有序开展,助力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国防动员、外事侨务、档案史志、人民防空、民族宗教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区法定户籍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6.5%和99.6%。新建幸福邻里中心15个,创新“中央食堂+微孝餐吧”模式,进一步打造老年人“5分钟就餐圈”。老年人意外伤害险实现政府购买全覆盖,织里镇列入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乡镇。妇女、儿童、红十字、慈善和残疾人等事业加快发展。 社会治理体系日益完善。全国首创“防诈热线”,成立南太湖社会治理研究院,织南和妙西入选全省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摧毁涉黑涉恶犯罪团伙42个。开展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交通等专项治理,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生产安全、火灾事故起数分别下降21.7%和14%。成功防御超强台风“利奇马”。创成省食品安全区和省“无欠薪区”,获评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集体。 (六)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政治建设更加强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州、吴兴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坚决落实省委巡视问题整改,全力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开展工作,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落实国有资产情况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规范政府性项目投资,强化重点领域审计,资金使用绩效进一步增强。完善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度,严厉打击围标串标等违法行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水平全面提升。 法治建设更加深化。加强综合执法、行政复议和执法监督体制机制改革,执法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连续四年获评省创建法治县(区)工作示范单位。建立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与合法性审核制度,主动接受人大代表问政、电视问政,注重听取咨询委员、法律顾问等各方面意见建议,真正做到依法决策、开门决策。政务公开工作连续两年排名全省前四位。办结区人大代表建议86件、政协委员提案85件。 行政效能更加优化。全面完成区级机关和乡镇街道机构改革,机关效能有效提升。推进“三服务”攻坚比拼,14个案例入选省市担当破难典型,“365指数”连续3次排名全市第一。完善重大改革重大项目例会机制,全力倒逼政府系统大抓落实、争先进位。“无证明城市”创建初显成效,基层减负政策有效落实。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但我们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奋力攻坚克难,高质量赶超发展态势强劲、走在前列。所有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级部门、南太湖新区合力推进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同心同德、携手拼搏的结果,是历届班子厚植优势、打牢基础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包括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在内的全区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吴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吴兴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受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企业发展困难增多,外贸出口面临挑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新旧动能转换不快,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入库率、投产达产率不够高,工业亩均水平还偏低,发展中的空间、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日益突出,政府性债务存在一定风险;城市能级和功能品质还需提升,城市经济活力还显不足;生态环境和民生领域短板仍然不少,空气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优质的教育、养老等服务供给还有不足,公共卫生体系还不健全,部分食品价格涨幅过大;安全隐患还有不少,防灾减灾体系存在薄弱环节,与“基层治理先行地排头兵”的奋进目标还存在一定距离;少数政府干部服务意识、担当精神不够,违纪违法违规案件仍有发生。对此,我们一定会以对事业和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谋划之年。进入新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带来巨大冲击。疫情面前,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全域“洗楼”、精密智控,确诊病例超前清零,境外输入防控有力,无症状感染者得到有效管控。我们因时因势、精准推进复工复产,大力开展“深化‘三服务’、助企开复工”专项行动,在全省率先建立企业“白名单”和无审批复工制度,创新推出“云招商、云签约”模式,出台稳企业稳经济“十六条”“吴九条”等一揽子政策意见,稳步推进复学复课、复市复业,以最快速度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两手硬、两战赢”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中,广大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和志愿者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各级干部职工闻令而动、英勇奋战,广大企业家和群众主动配合、自觉行动,海内外吴兴人守望相助、万里驰援,全区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铸就了一道抵御疫情、护佑生命的铜墙铁壁,涌现了一批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凡人善举和先进典型,奏响了一曲同舟共济、勠力同心的时代赞歌!在此,我们向各条战线的“请战者”“逆行者”“参与者”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今年3月29日到4月1日,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在“两山”理念提出1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浙江、亲临湖州,发表系列重要讲话,作出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特别是,他对湖州发展后劲潜力很看好,希望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作为中心城区、首位区,我们一定要以更高的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变化变局中抢抓机遇,在成绩成效中增强信心,在逆境逆势中砥砺奋进,持续稳企业、增动能、补短板、保平安,确保交出“两战赢”的高分答卷,努力为湖州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示范样本作出吴兴贡献。 根据区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湖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市、区委全会精神,积极践行省委“‘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决策部署,深入落实市委“一四六十”工作体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开展“八大行动”,全方位推进“生态吴兴、经济强区、科技新城、幸福家园”建设,持之以恒“打造增长极、提高首位度、争当排头兵”,全力争当全市乃至全省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先行地排头兵,加快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赶超发展。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8%左右;节能减排降耗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当前,境外疫情扩散蔓延态势仍在持续,国内防止疫情反弹的复杂性也在增加,面临的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要确保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在今年政府工作中,我们要强化“四个导向”: 一是以变应变、化危为机的导向。始终坚持底线思维、辩证思维,充分认识到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坚决稳住基本盘、打好主动仗,抢抓政策窗口期、战略叠加期、产业转型期等机遇,用好逆周期调节机制,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的不确定性,以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二是“两山”指引、生态优先的导向。始终坚持“生态本身就是一种经济”的意识,以“五区联创”工作为统领,不断升级生态文明新政、科技新政、人才新政,努力把生态、绿色的观念落实到谋思路、作决策中去,落实到抓项目、引人才中去,全力推进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赶超发展。 三是以人为本、民生第一的导向。始终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民生所需、群众所盼,聚力补齐社会民生短板,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实打实化解一批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提升全面小康的成色,让老百姓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四是唯实惟先、担当有为的导向。始终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责任担当,咬定主要指标,全力“保二争一拼特色”,谋大招、出实招,奋勇争先、敢为人先,勇当最佳实践者、争做发展领跑者,全力夺取经济社会高分报表。 重点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稳企业增动能,全力夯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基础 持续推进企业健康发展。深入开展“问难帮困稳增长”专项行动,精准落实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的政策意见,大力减税、减费、减租、减息,全年减轻企业各类负担20亿元以上。认真落实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全力保障合法权益,全方位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支持企业迈向更高质量,力争培育“金象金牛”企业4家、省市级“隐形冠军”企业5家以上。大力推进企业股改上市和兼并重组“五年倍增行动”,新增上市申报企业2家、股份制企业20家、挂牌企业8家。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推进省级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区属18家银行新增各类贷款100亿元以上,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全面落实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加速国企市场化转型,做大做强国有经济。精准施策推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扎实推进项目“双进双产”。大力开展项目双进双产提效行动,用好招商引才新政“湖九条”和“吴九条”,严格把握项目准入标准,确保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2个,百亿级项目1个。抢抓国家和省市政策机遇,聚焦“2+6”项目清单,加快落地一批重大项目,确保全年供应工业用地3000亩以上,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50个、竣工投产50个、达产上规50个。深入实施省市区(县)长项目工程,力争省重大产业项目数量继续走在全省前列。整合提升高新区、吴兴经济开发区,加快创建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以丝绸小镇、美妆小镇为重点,力争省级特色小镇验收命名有突破。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增效。深化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绿色智造发展,推动星级以上绿色工厂全覆盖,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物流装备等产业,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着力培育一批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5G应用产业集群,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80亿元。实施智能制造重点项目计划,确保新增上云标杆企业5家、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开展“质量强区”全面升级行动,参与制订国家标准10个,新增“品字标”企业5家、“浙江制造”标准5项以上。 深入推进科技新政人才新政。加快构建“一核多园”的吴兴科创走廊。出台新一轮科技新政,培育省级以上研发机构6家,新建众创空间8家以上。深入实施“双倍增”计划,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家,“瞪羚”企业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家。升级人才新政,引进顶尖人才、领军人才100名以上,引育国家和省特聘专家7名以上,入选“南太湖精英计划”项目20个以上,新引进大学生及各类人才2.55万人。大力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确保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1.3件,全面擦亮“智汇吴兴”品牌。推动军民融合、地校合作深度发展。 (二)决胜三大攻坚战,全力补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契机,统筹推进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全力降低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推动PM2.5浓度持续下降、空气优良率不断上升。加大蓝藻防控力度,推进太湖沿线2公里范围内入河排污口整治,力争乡镇“污水零直排区”全覆盖,奋力再夺“大禹鼎”。启动创建“无废城市”,全面推进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确保危险废物无害化率达到100%。推进国土绿化美化,确保净增森林面积800亩,完成茶园生态修复4700亩。深入开展“垃圾革命”,建成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14个、精准分类示范村70个,农村精准分类覆盖率达85%以上。全力争创省级“无违建区”。 打赢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强化上下协同、政企银联动,持续加大不良贷款处置核销力度,确保不良贷款率控制在合理水平。深入推进互联网金融、企业债务违约等风险整治,坚决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严格执行政府投资项目联审制度,完善PPP、政府产业基金、专项债等运作模式,确保政府债务率始终保持在绿色安全区内。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启动新一轮村集体经济强村计划,全面消除年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下行政村,确保全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增长10%以上、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建立健全多元化社会救助体系,及时做好因病致贫和返贫人员监测帮扶,努力做到脱贫路上一个不掉队。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和对口合作,争创吴兴—青川东西部扶贫协作示范县(区)。 (三)着力强改革促开放,全力激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活力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着眼企业和群众办事体验,完成政务大厅标准化改造,加快推进政务服务2.0建设,实现无差别受理、“好差评”闭环。健全“标准地+承诺制+一窗代办”机制,完善投资项目审批平台功能,确保一般企业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前审批“最多80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证照分离”全覆盖,实现企业开办一站式、注销便利化。全面推进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深化“无证明城市”建设,推动审批服务告知承诺制向全领域拓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和信用体系建设深度融合,不断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构建“亲”而又“清”的新型政商关系。 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为带动,推动集约高效用地。完善以土地要素为核心的全过程、全周期项目管理推进机制,通过并联农转报批、竞争性要素分配、一体化联测联验,推动要素配给更精准、更高效。深化“五未”土地处置,全域推进低效工业企业整治提升,淘汰整治“低散乱”企业330家,收储低效工业用地2000亩,力争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增长20%以上。完善小微企业园“标准房”制度,开展服务业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深化商业服务业“标准地”改革,力争招引重大商业服务业项目5个。加快4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建设,全年完成土地开发2800亩、建设用地复垦1000亩。深化矿地综合开发利用,探索推进“低丘缓坡”区域文旅项目规范化落地改革,全力拓展发展空间。 以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为核心,加快扩大内外开放。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市行动方案,积极承办好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主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湖嘉一体化建设,高质量落地一批标志性项目。积极对接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加快推进交通路网提级行动,确保高铁湖州东站顺利开工,加速湖杭高铁、沪苏湖高铁组团开发,力争湖山大道年内通车、湖杭高速落地开工,进一步打造互联互通的枢纽之城。大力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促进境内与境外、线上与线下市场协同发展。全面实施稳外贸新政,力争外贸出口增幅走在全市前列。用好“外资六条”,扎实推进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建设,完成实到外资2亿美元,引进市定外资“大好高”项目6个。 (四)聚力抓统筹优布局,全力提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能级水平 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龙头,推进“多规合一”。深化东部新城提标行动,加快高新区、织里镇、环渚街道、湖东街道全域城市化进程,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推动东部一体化发展。加快织里镇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建设,全力打造“社会治理先行地、美好生活试验区”。扎实推进海亮康养等13个项目建设运营,为创建西塞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奠定坚实基础。开展埭溪镇、东林镇集中连片整治,逐步拓展形成新的“万亩大平台”。全力推进美丽城区提升行动,以“绣花”功夫破解停车难、老旧小区治理难等问题,着力构建社区党组织引领的“红色物业”治理体系,推动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向乡镇延伸,确保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评。加快中心城区C级、D级危旧房处置工作,高标准建成智慧小区试点10个。启动4个美丽城镇建设,全力打造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升级版。 大力发展新经济新消费。坚持以经营城市的理念,做优城市经济文章,出台促进创意经济、共享经济、流量经济的培育方案,大力集聚电子商务、信息服务、新零售等新业态,力争培育税收“千万楼”13幢以上。加快实施消费新政,开展数字生活新服务,推进传统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打响“放心消费在吴兴”品牌。着力完善中心城区、东部新城、西部组团多元化商贸发展布局,不断繁荣夜间经济。深入开展全域旅游提档行动,加快世界乡村旅游小镇建设,高质量筹备第四届世界乡村旅游大会,推动城乡旅游融合发展。 打造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大力开展“两山”转化提速行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完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验收。加大农业主体培育力度,加快发展农村电商、民宿经济,新引进农业“大好高”项目10个,创建农业精品园5个,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个。加强生猪增产保供,持续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建设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45个,集中资源打造滨湖、潞村、菰城、妙山4个“两山”示范点,创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区)和“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加快创建东苕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加强乡村治理,创建省级善治村15个,培育乡村振兴经营示范村10个、数字乡村试点3个。加快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推进科技、资金、人才向农村集聚。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多形式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推进“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组建区供销集团。 (五)坚持惠民生保平安,全力交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幸福答卷 在就业增收上提升获得感。全面克服疫情影响,针对性开展援企、稳岗、扩就业工作,努力创造更多优质就业岗位。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确保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200人。加强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力争高技能人才占比30%以上。健全“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打造一批高质量就业村和社区。全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力打造更高质量的省“无欠薪区”。 在公共服务上提升幸福感。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深入实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全力争当健康中国先行示范区排头兵。扎实推进全国城市医联体试点建设,努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障,不断健全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效能。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新建中小学2所,新增普惠性幼儿园5所,全力争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加快推进空调进教室工程。积极引入长三角地区高端医疗和养老资源,推进示范型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新建幸福邻里中心10家。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力争区图书馆、区文化馆投入使用。推动档案、红十字、慈善和残疾人等事业加快发展。 在创新治理上提升安全感。深化社会治理提优行动,高标准建设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全力打造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升级版,着力形成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吴兴经验”。强化“基层治理四平台”运行管理,推进全国街道服务管理创新试验区成功验收。打好“林新法工作室”、沈家本法治文化品牌,加快形成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格局。强化应急管理和消防综合救援力量建设,大力开展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排查“两个见底”行动,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依法惩治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攻坚战。全力创建“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对台等工作。高质量推进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各位代表!解决民生问题、办好民生实事是政府最大的政绩。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为民办实事工作,经过前期广泛征集、深入论证、反复征求意见,梳理形成十二方面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请本次大会票决。项目确定后,我们将狠抓推进落实,严格督查问效,确保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三、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越是重任在肩,越要自身过硬。我们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永恒课题、终身课题,全面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打造“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现代政府,打造对党忠诚、人民满意的有为政府。 (一)加快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集成优化浙里办、浙政钉功能,全力打造“掌上办事之城”“掌上办公之城”。深化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行政府系统无纸化办公,着力提升运行效能。加快建设数字吴兴智慧管理中心,大力推进场景化多业务协同应用,以数字赋能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全年推出重点应用项目6个以上,不断完善城市大脑“驾驶舱”。建立吴兴云数据中心,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和安全管理,确保全区数字化转型安全、高效。 (二)强化执行力提升。始终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要求,着力强谋划、强执行,提高行政质量、行政效率和政府公信力。围绕“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怎样才算做好”,科学设计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考核体系,推动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只需讲一次”。扎实开展“争先创优”行动,借力“一图一表一指数”赛马机制,构建“及时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问题—适时出台政策—快速解决问题”的工作闭环。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三服务”的非常之功,及时高效帮助企业、群众和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三)深化法治化建设。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司法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审计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质量。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不断健全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衔接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提升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效率。全面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工程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监管,以制度建设筑牢廉政底线。全领域推进政府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将行政行为晒在阳光之下。 今年要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我们将紧紧围绕事关吴兴全局、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充分发扬民主,凝聚各方智慧,高质量编制一个符合实际、引领发展、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五年规划。 各位代表!追逐梦想,我们奋力奔跑;牢记使命,我们砥砺前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中共吴兴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不畏艰险,顺势而为、乘胜前进,为加快高质量赶超发展、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年目标”而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