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3 天前 |
---|
签到天数: 84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版主
- 积分
- 172323
|
2023年辽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年是迎接后疫情时代挑战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全面振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开展“三抓一服务”,抓经济、促发展,市场需求稳步恢复,全市经济运行在逆势中平稳回升,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16.88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5.7%。其中,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54.80 亿元,增长 5.2%;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 157.29 亿元,增长 3.3%;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 304.79 亿元,增长 7.0%。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11.1%、17.2%和71.7%,分别拉动经济增长 0.6、1.0 和 4.1 个百分点。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4345 元。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 113.14 万人,按户口所在地划分,全市城镇人口为 55.49 万人,乡村人口为 57.65 万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 94.38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1.46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 56.46 万人,乡村人口为 37.92 万人。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 0.3%,构成 CPI 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六涨二降”。其中,其他用品及服务、衣着、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生活用品及服务和食品烟酒价格分别上涨 2.8%、1.8%、1.7%、1.0%、0.6%、0.3%;交通通信和居住价格分别下降 2.5%和 0.1%。二、农业全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4]总产值 103.66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5.1%。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55.77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5.2%。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 23.14 万公顷,比上年减少 0.2 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 22.72 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02 万公顷。粮食总产量 165.50 万吨,比上年增产 4.15 万吨,比上年增长 2.6%。其中,玉米产量 147.82 万吨,增长2.9%;水稻产量 14.72 万吨,增长 0.7%。大豆产量 2.15 万吨,增长 5.4%。全市肉类总产量 11.36 万吨,比上年增长 2.3%;禽蛋类产量 12.34 万吨,比上年增长 0.7%。生猪存栏 26.72 万头,比上年下降 12.5%;生猪出栏 50.48 万头,比上年增长 4.0%;奶类产量 0.24 万吨,比上年下降 1.5%;水产品产量 0.31 万吨,比上年增长 1.9%;水产品养殖面积 3678 公顷,比上年增长0.3%。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 157.69 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4%。农用拖拉机 5.08 万台,与上年持平。谷物联合收割机0.45 万台,与上年持平。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 94.2%。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9.95 万吨,比上年下降 0.9%。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 全市规 模以上 工业 总产值 比上年 增长 2.8% 。分“2115555”七大产业看,“钢铁+冶金建材”产值增长 7.9%,“梅花鹿+医药健康”产值增长 6.6%,“蛋品+农产品加工”产值下降26.9%,“轨道列车型材+高精铝”产值增长 15.5%,“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产值增长 14.2%,“矿山机械+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 8.9%,“袜业+纺织”产值下降 7.2%。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4.8%。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 5.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下降 4.3%,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 2.1%。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 10.1%,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6.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 2.6%。全年全市完成全社会用电量 29.5 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7%。其中完成工业用电量 17.41 亿千瓦时,增长 5.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 0.55 亿千瓦时,下降 1.7%;第二产业用电量 17.64 亿千瓦时,增长 5.5%;第三产业用电量 5.29 亿千瓦时,增长 14.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 6.02 亿千瓦时,增长0.5%。全年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 44.24 亿元,比上年增长 9.7%。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 8.1%。从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 15.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8.7%,其中工业投资增长 18.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 1.9%。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 4.1%。房屋施工面积比上年增长 14.7%,其中新开工面积增长 74.1%。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上年增长 9.1%。全年累计资金到位额比上年增长 59.9%。
五、国内贸易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28.05 亿元,比上年增长8.0%。按区域分,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 107.40 亿元,增长8.2%;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 20.65 亿元,增长 7.3%。按规模分,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 33.15 亿元,增长 9.0%;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 94.90 亿元,增长 8.3%。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的比重为 25.9%,比上年下降 0.2 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全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 15.7 亿元,比上年提高4.0%。其中,出口 13.5 亿元,增长 5.4%;进口 2.2 亿元,下降3.5%。全年全市来辽源旅游人数 1217.74 万人,比上年增长154.1%,旅游收入 200 亿元,比上年增长 209.9%。
七、交通和邮电业年 末 全市 公 路 总里 程 5311.044 公 里 。其 中: 高 速 公 路246.873 公里,一级公路 194.56 公里,二级公路 499 公里,三级公路 68.826 公里,四级公路 4301.785 公里。2023 年新建公路56.659 公里。全年全市公路货物运输量 1379.7 万吨,比上年下降 0.3%,货物周转量 473080.15 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 5.6%;公路旅客运输量 558.29 万人,比上年增长 68.5%,旅客周转量 47358.91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 102.8%。年末市区内共有公交车 417 标台,万人拥有 9.6 标台;出租车 1312 台,万人拥有 30.2 台。全 年 全 市 完 成 邮 政 业 务 总 量 8.32 亿 元 , 比 上 年 增 长19.1%。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4.96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2%。其中,快递业务收入 2.58亿元,比上年增长 10.1%;邮政寄递服务业务收入 0.24 亿元,下降 5.6%。全年发送信函 6.07 万件,比上年增长 9.2%。全年全市完成电信业务总量 8.06 亿元,比上年增长 18.9%。全市固定电话 14.0 万部,比上年下降 2.8%;移动电话 119.83万部,比上年增长 22.4%。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全年全市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 33.15 亿元,比上年增长22.8% 。 从征 收 部门 看 ,税 务 部 门完 成 25.03 亿 元, 增长25.3%;财政部门完成 8.12 亿元,增长 15.8%。全市完成地方级10财政收入 19.4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2%。其中税收收入 10.04亿元,增长 9.3%。地方级财政收入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8.6%,比上年减少 5.0 个百分点。全市完成财政支出 135.19 亿元,比上年增长 9.6%。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23.30 亿元,增长 8.8%;教育支出 17.52亿元,增长 3.0%;科学技术支出 0.51 亿元,增长 28.6%;卫生健康支出 15.74 亿元,增长 18.7%;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64 亿 元 , 增 长 24.5% ; 节 能 环 保 支 出 4.55 亿 元 , 下 降13.8%;城乡社区支出 13.88 亿元,增长 55.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 1046.9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7%。其中,住户存款 919.18 亿元,增长 15.0%;非金融企业存款 41.65 亿元,增长 27.9%。各项贷款余额 576.86亿元,比上年增长 6.9%。其中,住户贷款 155.07 亿元,增长14.5%;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 421.79 亿元,增长 4.3%。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市级保险经营主体 20 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 10 家,寿险公司 10 家。实现保费收入 22.19 亿元,比上年增长 4.1%。其中,财险保费收入 5.92 亿元,比上年增长5.7%;寿险保费收入 16.27 亿元,比上年增长 3.5%。累计赔款和给付金额 4.99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3%。其中,财险赔款3.7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4%;寿险给付 1.2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8.1%。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11年末全市共有 53 个项目列入 2023 年省级及以上科技计划,到位资金 1091.7 万元。全市获省科学技术奖技术进步三等奖 1 项。全市共有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 3 个,国家级众创空间2 个,省级众创空间 3 个,市级众创空间 13 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 个,省级科技创新中心 8 个,市级科技创新中心 37个。全年全市专利授权量 406 件,比上年下降 14.3%。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 78 件,增长 151.6%;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 301件,增长 40.0%。全市获吉林省专利银奖 1 项,获吉林省专利优秀奖 1 项。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院校 278 所。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学校 1 所,招生 4405 人,在校生 10808 人,毕业生 2875 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院校 10 所,招生 760 人,在校生 4694 人,毕业生 561 人;普通高中 11 所,在校生 18373 人,毕业生4164 人;初中 54 所,在校生 22353 人,毕业生 6875 人;小学60 所,在校生 43911 人,毕业生 6897 人;幼儿园 138 个,幼儿 15123 人;特殊教育学校 3 所,在校生 304 人,毕业生 62人;全市工读学校 1 所。全市初中入学率 100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95.3 %,学前毛入学率 97%。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健康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 5 个,公共图书馆 3 个,博物馆 7个。年末全市共有广播电视台 3 座,广播覆盖率 100%,电视覆12盖率 100%。全年全市在各级各类体育竞技比赛中共获得奖牌 224 枚。其中,国家级比赛金牌 7 枚、银牌 5 枚、铜牌 2 枚;省级比赛金牌 71 枚、银牌 60 枚、铜牌 79 枚。全市医疗卫生机构 1041 个,其中,医院 34 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988 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13 个,其他卫生机构 6个。医疗卫生技术人员 9213 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349 人,比上年增长 6.3%;注册护士人数 4425 人,比上年增长 10.5%;药师(士)331 人,比上年增长 4.1%;技师(士)617 人,比上年增长 24.7%;卫生监督员 68 人;其他 423 人,比上年下降 11.9%。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 8194 张,比上年增长 1.2%。万元以上医疗设备 8392 台,比上年增长 5.9%;全年医疗总收入 18.6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3%。总支出 27.10亿元,比上年增长 8.0%。全年诊疗 396.25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1%。
十一、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全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3421 元,比上年增长 4.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102 元,比上年增长 7.4%。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 85 个,收养 3493 人。其中,公办养老机构 30 个,收养 905 人;注册备案民办养老机构 55个,收养 2588 人。全市共有公办儿童福利机构 1 个,收养 24人。13年末市本级共有城市低保对象 16372 人,发放城市低保资金 9757 万元,比上年下降 11.4%。共有农村低保对象 2137人,支出农村低保资金 748 万元,比去年下降 7.9%。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5]参保人数 43.0 万人,比上年增长 0.2%。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35.72 万人,比上年增长 0.5%。年末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7.49 万人,比上年增长5.3%。全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19.63 万人,比上年增长 0.6%;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73.41 万人,比上年下降2.6%。工伤保险参保人数 13.81 万人,比上年增长 1.4%。生育保险参保人数 10.30 万人,比上年下降 0.7%。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11707 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 4422 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3614 人。登记失业人员期末实有人数 13254 人。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2.48 万人次。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全年市区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浓度年均值分别为 48 微克/立方米、30 微克/立方米和 11 微克/立方米,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323 天。全市地表水 6 个国控断面中,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断面 5 个,优良水体比例 83.3%。县级及以上城市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 100%。全年全市累计发生各类事故 650 起,比上年下降 34.9%,死亡 12 人,比上年下降 33.3%。其中:发生工矿商贸事故 1 起、14死亡 1 人,比上年均下降 50.0%;发生道路运输事故 49 起,比上年下降 29.0%,死亡 11 人,比上年下降 15.4%;发生火灾事故600 起,比上年下降 35.3%,死亡 0 人
注释:[1]本公报中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或分项未全部列明等原因,存在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3]2023 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使用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4]农、林、牧、渔业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5]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包括新农合参保人数。资料来源:本公报中户籍数据来自市公安局;价格指数、粮食、城乡居民收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辽源调查队;水产品产量、养殖面积、机械总动力、农用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公路里程、公路运输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外贸进出口数据来自市商务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数来自中国移动、联通、电信有限公司辽源分公司汇总;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货币金融类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辽源中心支行;保险业数据来自市保险行业协会;社会福利院、城乡低保等数据来自市民政局;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来自市就业服务局;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社16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医疗保障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机构、科研成果等数据来自市科技局;发明专利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广播电视、旅游、体育数据来自市文化和旅游局;用电量数据来自市电力公司;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救灾、火灾、应急管理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