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盘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根据年快报统计,现将2023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 202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在顶住压力、克难攻坚中全县经济逐步企稳向好,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进步。 初步核算,地区生产总值151489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8311万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511756万元,下降17.8%;第三产业增加值514827万元,下降1.2%;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2:33.8:34.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8547元。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53967.9公顷,比上年增长0.26%。其中:水稻播种面积42666.82公顷,比上年增长0.01%;玉米播种面积10085.06公顷,比上年增长0.72%。全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681.59公顷,同比下降8.82%。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549.9公顷,下降55.15%;年末果园面积394.07公顷,比上年下降8.19%;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3674.46公顷,同比增长4.51%。 全年粮食总产量489337.52吨,比上年增长6.16%。其中:水稻产量403018.06吨,比上年增长0.26%;玉米产量82090.11吨,比上年增长47.53%。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18845.91吨,比上年下降3.30%;园林水果产量9195.16吨,比上年增长6.63%。 全年育种育苗面积258.47公顷,比上年下降55.25%,零星植树14800株。 全年猪肉产量15349.37吨,比上年增长4.67%;牛羊肉1938.88吨,比上年增长6.12%; 禽肉产量81346.85吨,比上年增长10.49%。全年禽蛋17624.28吨,比上年下降21.73%。全年家禽饲养量4826.5772万只,比上年增长4.89%。全年牛奶产量1291.28吨,比上年下降28.86%。全年生猪饲养量284380头,比上年下降0.22%。年末猪出栏180377头,比上年增长7.05%;猪存栏104003头,比上年下降10.73%。 全年水产品产量43248吨,比上年增长2.82%。其中:海产品产量3476吨,同比下降29.51%;淡水产品产量39772吨,比上年增长7.11%。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39227万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4.0%;其中:工业用电量88002万千瓦时,比上年下降23.5%。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5894吨,比上年下降2.42%。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26.47万千瓦。 全年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18.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22.0%。分行业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7.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6%;医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5%;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2%;汽车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3.6%;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5.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中,原油加工量395.7万吨,同比下降30.9%;汽油产量39.1万吨,同比下降74.8%;柴油产量156.6万吨,同比下降40.7%;燃料油产量105.1万吨,同比增长397.7%;石油沥青产量10.5万吨,同比下降65.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104256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实现4231763万元,比上年下降28.3%;利润总额实现-450767万元,比上年下降78%。 建筑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4.6%。其中:施工企业单位46个,比上年增长7.0%。新签工程合同额111957万元,比上年增长34.4%。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比上年下降9.6%。其中:建设项目投资下降4.9%;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81.6%。三次产业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86.5%;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6.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8%。固定资产投资三次产业构成为0.6:27.4:72.0。 全年房屋施工面积590185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0 %,其中住宅451207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6%。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6987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0.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653平方米,下降43.7%。商品房销售额2744万元,同比下降57.5%,其中住宅销售额2505万元,比上年下降38.8%。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32.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4%。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8226万元,同比增长4.0%,其中,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62894万元,同比增长5.2%。从消费形态上看,批发业销售额完成566613.6万元,同比下降82.0%;零售业销售额完成49976.2万元,同比下降4.1%;住宿业营业额完成962.8万元,同比下降11.8%;餐饮业营业额完成1672.6万元,同比增长5.8%。 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6197万元,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增值税收入36258万元,增长43.7%;企业所得税收入10759万元,增长44.2%;个人所得税收入2516万元,下降16.3%;印花税收入3629万元,下降16.3%。 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66180万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8060万元,增长18.8%;教育支出38886万元,增长3.5%;农、林、水支出66382万元,增长7.3%;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0142万元,增长2%;节能环保支出5490万元,下降52.3%;城乡社区支出25043万元,增长61.2%。 全年完成各项税收185221万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增值税72515万元,增长37.7%;消费税35925万元,下降41.5%;企业所得税26899万元,增长44.2%;土地使用税17123万元,增长24.2%。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2225338万元,其中:住户存款1862482万元;金融机构年末各项贷款992608万元,其中:住户贷款265028万元。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全年公路里程累计1818公里,其中:国家级公路54公里,省级公路176公里,县级公路46公里,乡级公路560公里,村级公路982公里。 2023全年创建省级特色旅游村2家。创建省级文明旅游景区1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家,县域内有4星级宾馆1家,国家AAAA级景区1个,国家AAA级景区2个。 全县有普通高、中、小学校共19所,其中:小学3所,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高中2所。在校学生数15004人,其中:小学7009人,初中3689人,高中4306人。幼儿园48所,在园人数3421人。 年末全县专业技术人员3844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1256人,中级科技人员1779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个,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个。 年末全县共有图书馆1个,藏书8.1万册,图书交流2.1万册。文化站13个,电影公司1个,融媒体发展中心1座,广播电台、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共14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16个。 年末有医疗卫生机构21个。其中,各类医院8个,卫生院13个。年末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347张,卫生技术人员123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01人。 全年承办市级赛区体育赛事1项,组织县级体育赛事4项。为镇街文化广场配套体育健身器材21套,乒乓球案子12个。 全县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起,为工矿商贸领域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19人。 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67元,比上年增长8.1%。 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269479人,比上年末减少2246人;年末全县出生人口1400人,出生率5.20‰,全县死亡人口3376人,死亡率12.53‰,人口自然增长率-7.33‰。全县户籍人口中,0-17岁人口34782人,占12.9%;18-34岁人口52569人,占19.5%;35-59岁人口107968人,占40.1%;60岁及以上人口74160人,占27.5%。 全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161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38723人。 年末农村基本养老参保113850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参保7153人。 年末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机构16个,其中:救助管理站1个;敬老院共15个,其中公立6个,民营9个。提供收养服务床位1504张,收养各类人员479人。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部分指标数据在年报时可能还有调整。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4.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统计范围为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法人单位以及个体经营进行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项目,不包括农户投资、军工和国防项目。 5.限额以上批发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限额以上零售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执行数,非决算数。 资料来源: 林业数据来自县林业和湿地保护服务中心;粮食产量、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自国家统计局盘山调查队;畜牧业、渔业、农业机械总动力数据来自县农业农村局;全社会用电量来自县供电局;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税收数据来自县税务局;交通数据来自县交通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盘山县支行;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养老保险、机关养老保险等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科技数据来自县工业和信息化局;文化、体育、旅游数据来自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卫生数据等来自县卫生健康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县应急管理局;社会福利数据来自县民政局;全县户籍人口数据、出生、出生率、死亡、死亡率及来自公安局户籍科;其它数据均来自县统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