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西宁市城东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2月27日在西宁市城东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长 薛翔青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东区发展爬坡过坎、殊为不易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全部工作的鲜明主题和贯穿始终的突出主线,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持续整治作风突出问题,坚决落实“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和“走在前作表率”工作要求,抢抓机遇、承压前行、砥砺奋进,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在近五年中增速最快,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为五年来最高,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最多,圆满完成了区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踔厉奋发,努力驾驭困难局面拼出来的;是万众一心、团结奋斗,脚踏实地干出来的;是披荆斩棘、拼搏进取,迎难而上闯出来的,充分彰显了区政府在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补短板强弱项方面的坚定决心和充分信心!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走在前、作表率”为牵引,在主动服务大局上彰显了勇于进位的“发展品质”。积极融入产业四地建设和五个中心城市建设,全力推进商贸物流、城市更新、文化旅游、医疗康养产业发展,谋划储备重点项目74项,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于全市5.2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四区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5%,高于全市2.9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市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2%,高于市定目标13.1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市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区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41.3%,增速高于全市18.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增速位列全市第一;“跨境电商综试区”项目交易额超过1300万元,位列全省县区第一;争取省级各类专项资金9.07亿元。以走在前作表率的姿态迈出了坚实步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了东区贡献。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顺民意、解民忧”为关键,在解决遗留问题上扛起了实干作为的“历史担当”。落实1.3亿元“保交楼”资金,撬动丰景佳园等5个项目3.65亿元工程量,成功交付房屋957套。推动解决小寨新村、联合新村等遗留问题化解,962户群众喜迁新居。为华庭仁和、荣府第一城等10个小区4141户群众打通不动产办证路径,让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面落实“1+4+4”一揽子化债措施,化解政府债务1.24亿元,偿还疫情欠款1.95亿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新千国际、虎恒花苑、瑞福公馆等一批信访“骨头案”“钉子案”取得实质性进展,相关化解机制在全省得到推广。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保民生、兜底线”为抓手,在增进民生福祉上描绘了温暖可亲的“幸福画卷”。全面完成养老示范基地项目建设,运营全市首家区级老年大学;加速优化托育布局,每千人托位数达6.2个,位列全市第一。拓宽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渠道,纳保量较往年同比增长35%,连续11年被评为社会救助工作全省优秀地区。与省五医院进行医联体签约并完成挂牌,区计生协会被确定为全省首个“2023年新市民健康行动”项目点。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94%,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8.51%,教育发展持续优化。在全省率先推出军人退役高频事项线上“一站式”办理服务,推动全区双拥工作迈上新台阶。我们用更多实实在在的举措,让辖区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抓治理、促和谐”为根本,在促进社会稳定上凝聚了同题共答的“东区共识”。高位推动党建引领“有诉必应马上办”工作机制,受理“12345”市民服务热线转办件1.9万件,办结率100%。成立“五心合一”平安建设服务中心,健全矛盾排查、受理接待、调处化解、回访评估等“一站式”服务机制;探索创新“党建+网格”治理模式,完善“四级巡防”工作机制,着力夯实治理基础。开放全市首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展馆,新增2个省级和3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累计打造14个“石榴籽家园”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回顾过去的一年,各项成绩的取得殊为不易。我们转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卷轴,一幅乘风破浪、奋楫前行的时代新画卷跃然眼前,这里既有务实笃行、行稳致远的工笔画,也有凝聚民心、团结奋进的写意画,还有共绘同心圆、逐梦新征程的水墨画,共同构成了东区一年来高质量发展的磅礴画卷! 这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生态优先、夯实本底,绿色发展底色鲜明。高标准办理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116件信访转办件,完成销号113件,销号率97.41%。大中水电站和站西桥排口污水溢流典型案例整改正在全力推进,省委湟水河专项巡视、市委河湖长制专项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已全面进入收尾阶段。深入推进林(草)长制工作,完成1.46万亩低效林改造项目。开展供暖季城中村原煤散烧整治行动,改造低氮锅炉190.42蒸吨。高质量实施湟水河支流曹家沟(城东段)生态修复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推动南小街片区、德令哈路片区等雨污水管网改造,如期完成33处雨污混接错接点、77个排口规范化整治工作和瓦窑沟截污纳管工程。推进原青海东胜谦信化工铬污染地块及青藏铁路公司西宁机务段石油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工作,建成垃圾分类示范小区16个,厨余垃圾就地无害化处理设备投入运营。全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3.6%,湟水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Ⅲ类。东区上下处处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成为东区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二)坚持抢抓机遇、助企暖企,发展后劲更加有力。以助企暖企“春风行动”开局,对95家重点企业和20个重点项目实行县级领导联点包保,协调解决各类企业反馈问题300余项。全年免税退税缓税5.17亿元、争取各类补助资金5172万元,惠及40余家企业;推动银企合作,帮助企业落实贷款2000余万元;落实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平均办结时限压缩至10分钟以内,全年新增市场主体6086户,同比增长61%。工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成为我区经济增长主动力,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8.9%,第三产业比重较2022年提高1个百分点。消费市场呈现良好恢复态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分别增长0.5%、15.9%、18.5%、22.3%。全区经济在风浪中不断强体魄、壮筋骨、提活力,发展韧性和后劲显著增强。 (三)坚持产业升级、狠抓招商,消费活力持续释放。组建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4个专项工作组。建成青海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配送中心,年内输出有机农畜产品价值220余万元。投资600万元在新千丝路风情街、中惠万达等区域打造8条夜经济街区和3条精品旅游线路,城东区上榜中国传统美食百强县区,朱家庄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地道河湟·寻味城东”文化旅游活动品牌深入人心,全年旅游总人数、总收入分别增长92.13%、60.39%,超额完成市定目标任务。投入使用全省首家“眼健康驿站”,率先成立全市首个张席珍流派小儿推拿名医工作室,进一步优化了医疗康养产业发展格局。挂牌成立城东区驻西安招商引资联络处,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招商活动11次,跟踪落实润德气体、义煤集团区域总部签约落户,有力盘活闲置资产10万平方米。承办全市“一口价汽车嗨购节”等促消费活动,拉动消费2.3亿元。具有东区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经济活力持续释放。 (四)坚持精准施策、系统谋划,城区品质显著提升。区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并网投入使用,全面推进“四个一”城市运行治理模式,数字赋能城市管理更加有效。聚焦道路施工围而不建、围而缓建的问题,科学调整共享作业面,德令哈路、建国路等6条道路如期通车。在东盛路、八一路等区域新增公共临时停车泊位423个,新增9处199台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群众出行更加便捷。投资2.44亿元,完成14个小区83栋住宅楼本体改造、35个小区150栋住宅楼配套基础设施改造,惠及家庭8558户。投资270万元,清理“飞线”2.8万米,9处17台“5G智能换电柜”投入使用。在火车站广场、新千国际广场等区域实施灯饰美观亮化工程,开敞一批生态休闲游憩场地,补植补栽花草灌木绿篱70余万株,让群众在家门口乐享城市“美丽空间”。 (五)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群众福祉日益增进。在财力吃紧情况下持续兜牢“三保”底线,民生领域支出18.03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7.47%。举办具有东区特色的“人才夜市”和“家门口招聘会”,实施“直播带岗”等具体措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新增城镇就业676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309人(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791人,超额完成市定目标。启动实施晓泉小学改扩建项目,完成曹家寨学校改扩建及第三幼儿园建设项目;完善校长考核机制,成立区级优秀教师工作坊,评选优秀教育人才99人,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养老、失业、工伤等参保覆盖面逐步扩大,较2022年覆盖率分别上涨8.86%、2.93%、26.9%;为6.2万人(次)各类保障对象发放救助资金4500余万元,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 我们始终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区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庄严承诺的20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 (六)坚持多元共治、防范风险,和谐大局持续巩固。深入实施自建房百日攻坚行动,地毯式排查自建房3447栋,对鉴定为C、D级的115栋自建房采取有效管控措施,确保“危房不住人,人不住危房”。实施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集中攻坚”行动,全覆盖排查辖区餐饮企业、燃气供应站等重点单位1868家,全力推动768条隐患问题整改,整改率达99.87%。推进国务院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考核巡察问题整改,受理举报件7件,办结5件,2件正在全力整改中,市级挂牌督办的义乌商贸城重大火灾隐患销案摘牌,全年未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稳妥处置下南关防空洞溢水应急事件,对121条道路进行汛期雷达探测,整治站东巷南辅路等4处内涝点,城市治理应急处突能力不断提升。全力开展反诈集中攻坚战及“防除降保”、防范打击“两抢一盗”等专项行动,破获全省首例涉毒“洗钱”案件,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东区大地处处绽放平安之花! 过去的一年,我们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统筹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等重点任务,有效破解了一批制约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堵点。不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会同法检两院建立健全打击拒执犯罪联动机制和“府检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全区依法行政与公正司法相互促进,法治政府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认真落实政务公开,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建设、环保、教育等领域,主动公开信息382条,发布各级各类新闻信息2248条。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建议办复率达100%,不断形成汇民智、聚民意、集民心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对标对表“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的要求,始终践行“走在前作表率”,在应对挑战中主动作为,在爬坡过坎中砥砺奋进,一仗接着一仗打、一关接着一关闯,付出了艰辛努力,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全区干部群众信心更加坚定、精神更加昂扬、动力更加强劲。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新时代新征程上东区发展取得的每一项成绩、发生的每一个变化,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亲自擘画,关键在于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核心在于区委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接续奋斗、奋力拼搏,也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东区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东区作为老城区,城市治理基础薄弱与民生福祉保障、财力不足与化解债务、财政短收与稳定投资等方面依然存在比较突出的“两难、多难”困境。我们将时刻保持坚定清醒,增强解难题抓稳定的紧迫感和主动性,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踏平坎坷成大道”的闯劲,以干为先、笃行不怠,决不辜负全区各族人民的期望与重托! 二、2024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是贯彻“四个抓落实”要求的实践之年。做好政府工作,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认真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省委历次全会精神和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市委历次全会精神,按照区第十五次党代会和区委历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要求,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扛牢责任、真抓实干,不断推动美丽繁荣新东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奋力在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 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与上年度持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市定目标内;湟水河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在Ⅲ类、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不低于92.9%,主要污染物减排控制在市定目标内。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倾尽最大努力,争取更好结果。 实现上述目标,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必须始终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战略部署,围绕省市区委全会和省市“两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聚焦“走在前作表率”主题主线,牢牢把握“全省全市都处于历史上最好发展时期”的时代机遇,主动立足东区处在西宁—海东都市圈一体化、河湟古道关键位置的区位优势,准确认识东区在全市发展大局中承上启下、承东向西的关键作用,始终保持坚定清醒,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发挥全市中心城市建设人口聚集功能上作出东区贡献。 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始终在生态环保上坚定清醒抓落实。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大政治责任,牢记“三个最大”省情定位,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努力在创建美丽中国先行区中增添东区亮丽色彩。 综合施策强化保障。深化“宁静城区”建设,紧盯噪音、餐饮油烟等群众反映突出的领域,探索建立群众举报激励机制,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维护和保障群众合法环境权益。加快推进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信访转办件和大中水电站、站西桥排口污水溢流2个典型案例整改销号工作,认真完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全方位“体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问题的整改任务,以高水平生态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深入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围绕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扬尘污染控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综合运用“抑尘、控车、治企、禁燃”等有效方式,扎实开展臭氧污染管控、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非道路移动机械等专项检查,完成101蒸吨低氮锅炉改造,严格落实“10个100%”扬尘防控措施,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向纵深推进。 强化水生态治理。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常态化开展“清四乱”,支持鼓励民间河湖长、社会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参与河湖管护,营造全社会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的浓厚氛围。积极融入全市“一城两环四网”生态水系格局建设,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谋划傅家寨村五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高质量完成全区127个雨污错接混接点整治,强化河道及排口巡查力度,确保湟水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 加强土壤风险管控。如期完成原青海东胜谦信化工地块地下污染修复工作,加快落实垃圾废品收购站的规范管理,聚焦汽修等行业开展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加快推进“无废学校”“无废商超”等领域50个“无废细胞”建设,做细做实各领域固体废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管理,综合施策切实杜绝土壤污染隐患。 各位代表,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我们将一如既往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好生态保护的重大要求,让绿水青山充盈在东区的每一寸土地! (二)聚焦产业结构提档升级,始终在抢抓机遇上坚定清醒抓落实。坚持补短板强弱项,积极融入产业“四地”建设,突出东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在抢抓区域内外各类发展机遇上主动作为,持续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 积极融入区域发展战略。依托一带一路、兰西城市群建设等国家级规划,把握西宁—海东都市圈一体化建设等区域发展战略,立足“东大门”区位优势,围绕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资源优化配置、交通互联互通等领域先行先试,挖掘城东区与海东市循化、化隆等县区在民族文化、餐饮文化、风土人情方面的共同历史积淀,围绕商贸物流、生态旅游、宜居康养等资源场景深度合作,推动产业分工、生态保护、公共服务、城乡融合一体化协调联动,着力破除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为构建功能分工明确、城际合作紧密、协同发展有力的现代都市圈贡献东区力量。 着力构建区域特色产业体系。大力推动“食在东区”,积极招引老字号优质餐饮企业落户,在杨家巷、建国路等区域搭建美食集群,打造中下南关街、北关街等一批夜经济特色街区,探索发展家庭美食路边夜经济,吸引本地特色美食在东区集聚。大力推动“文在东区”,举办花儿会、贤孝等传统文艺演出;依托辖区虫草市场富集优势,举办“鲜草节”;打造旅游观光精品路线,加大网红导游培养力度,努力形成文化旅游新地标。大力推动“医在东区”,积极融入高原康养之都建设,依托全区医疗资源富集优势,招引高质量康养项目落地东区,着力构建患者满意、企业支持、社会认可的现代医疗康养产业体系。大力推动“购在东区”,整合传统批发市场的优质资源,持续巩固和扩大批发业覆盖面,谋划都市楼宇轻工业项目,打造具有东区特色的“伴手礼”产业,着力建成有亮点、有卖点、有热点的消费目的地。 聚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品质。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拓展助企暖企成效,深化“放管服”改革,有效打破市场领域隐性壁垒。细化完善各领域市场梯次培育服务计划,抓实抓细银企、用工、产销等对接工作,及时将民营经济的“急难愁盼”转化为政策举措,不断完善惠企政策体系“支撑度”和落地践行“匹配度”,有效破除民营企业融资难、招工难等发展梗阻,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氛围,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更好向外界释放东区奋力推动经济增长的强烈信号。 各位代表,产业发展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起到关键性和支柱性的作用,我们将牢牢扭住产业这个“牛鼻子”,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塑造新优势、赢得主动权、跑出加速度! (三)全力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始终在扩大需求上坚定清醒抓落实。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奋力夺取全区经济首季开门红,实现全年满堂彩。 聚焦项目建设抓投资。聚焦政策资金支持领域和国债投向,落实“四个一批”和过“紧日子”要求,紧盯全市投资领域“六抓一控”行动,严控政府性投资,持续在提高非政府投资增长率上下功夫。梳理谋划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泮子山片区生态综合整治等70项建设项目,计划完成投资11亿元以上,非政府性投资占比25%,不断优化全区投资结构。 聚焦闲置资产抓盘活。坚持“规划引领、市场导向、分类处置、依法依规”的原则,把资产盘活与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化解债务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摸清区内机关、国企及社会领域各类闲置资产底数,通过项目合作、公开租赁、处置变现等方式,分类施策促进“闲置”变“优质”,力争盘活华宁广场、火车站南岸广场、文旅大厦等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有效降低政府债务风险,切实增强企业生机活力,奋力在全市走在前作表率。 聚焦内外需求促消费。积极融入区域性特色型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以顺应群众消费需求为导向,针对性实施提振消费行动计划,统筹发放各类消费券,细化落实汽车、家电、家居、住房等消费促进政策,开展汽车展销会、家电以旧换新、美食节等多批次促消费活动,有效激发群众消费潜力。充分发挥我区跨境电商先发优势,用好用活外贸政策,积极参加各类展会,深化与优质外贸企业的各层次合作,围绕民族用品、手工艺品、生活用品等,深耕培育具有东区特色、适宜长远发展、符合国际标准的贸易路线、交易模式和商品种类,努力成为全省跨境电商开放枢纽。 各位代表,人以城为“家”,城以人为“本”。我们将把提振城市活力、增加烟火气息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一招,持续打造高水平、有品质的消费环境,让经济要素流动起来、区内人气聚集起来、发展氛围热闹起来! (四)紧盯融合联动共享,始终在协调发展上坚定清醒抓落实。夯实城区基础性支撑内涵,增强区域发展均衡性协调性,持续在系统化整体性谋划城市治理等方面主动探索,不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新突破。 以人为本推进城市更新。积极争取省市支持,系统推进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实施29个老旧小区4765套住宅本体及配套基础设施改造,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管护保养力度,全力推进磨南一巷等自建房片区旧城改造工作。抓好城市公共空间治理,实施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立体增绿、拆违建绿及城区亮化等项目,提升城市绿化美化水平。开展城市“家具”大清洗行动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提升行动,落实垃圾分类覆盖率50%以上,持续打造群众满意的宜居城区。 用心用情推进城区治理。树立“首违不罚、屡违重罚”执法导向,完善城区治理执法体系。聚焦群众停车难、停车贵、供暖不热、小区卫生差等事项,开展物业管理专项提升行动,及时在“三无”小区引入群众口碑好的红色物业、品牌物业,不断推进物业服务品质提质增效。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深入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全面开展“你点我检”食品安全专项抽检,奋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快推进质量强区建设,推动全区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晋位升级。 扎实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面完成储备粮轮转工作。加大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依法整治力度,推动撂荒地全面复耕。加快推进褚家营、王家庄等新村项目建设,不断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开展“和美村社”“和美人家”评选,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运用“千万工程”成功经验,提高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能力,进一步盘活韵家口村、曹家寨村等闲置资产,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有力推动青年城区建设。以“老城区、新青年、强发展”为牵引,大力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开展“引凤还巢”青年人才回乡创业服务,采取发展服务与鼓励建功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广大青年积极融入全区发展大局,发挥青年在东区经济建设、基层治理等方面的主力军作用,不断提升青年在东区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参与感、推动力和贡献度,让东区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东区更有为。 各位代表,区域协调发展是推进城市治理的有效方式,我们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融合发展路径补短板锻长板,持续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品质之城! (五)关注群众所需所盼,始终在民生福祉上坚定清醒抓落实。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各族群众。 突出就业优先导向。认真落实就业扶持资金,开展各类公共就业服务专项行动,持续开展万名青年见习募集计划,年内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00人(次),高校毕业生登记就业率87%以上。实施就业技能提升行动,强化在岗就业培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100人(次)。聚焦低收入群体增收,引导辖区低收入群体利用碎片时间实现灵活就业,试点搭建东关大街街道办事处“共富工坊”,积极推动城东区数字化零工市场服务平台建设,创新就业帮扶工作体系,推动低收入群体从“好就业”向“就好业”提档升级。 注重优质教育发展。依托校际联盟引进名校长、名师,通过师带徒、老带新等措施,大力推动全区名校长、名师队伍建设,经常性开展教学研学综合评比,推动全区教学质量晋位升级。持续扩大教育资源供给,完成晓泉小学改扩建项目,投入使用曹家寨学校和第三幼儿园,新增各类学位1950个。采取家庭教育讲座、培训等措施,以小手拉大手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不断推动教育优质均衡。 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加大全区三级综合性文化阵地设施建设布局和资源配置力度,健全完善智慧图书馆、文化馆运营体系,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民俗文化活动,切实在区域文化共建共享上出实招。加大医共体建设力度,强化省五院、省藏医院、康乐医院区域医联体建设与专科联盟建设。积极探索慢性病“防、治、管、康”全过程管理,推进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让群众享受更便利、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兜牢护好民生底线。加快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开展最低生活保障扩围增效工作,有机融合政府兜底和慈善救助,织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网。运营城东区养老示范基地,实施社区(村)养老服务设施提升改造项目,探索开展幸福养老管家试点工作,满足辖区老年人多元养老服务需求。做好流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开展公办托育服务能力建设和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推进“一刻钟”托育服务圈建设,不断满足群众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强化民生商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监测,确保价格总体平稳,努力让全区各族群众拥有更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协调解决各族群众就业落户、社会保障、就医就学等方面困难和问题,着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在建立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等有形有效有感的机制上下功夫。培育壮大民族特色产业品牌,在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共同富裕上推动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全面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和睦和顺、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群众所思所盼的事就是政府全力推进的事。我们将继续实施民生实事项目,并提请大会进行票决,将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办成群众心头的“温暖大事”,让“民生答卷”更具厚度、更显温度! (六)坚持强保障防风险,始终在护航安全上坚定清醒抓落实。把安全作为经济稳定发展、群众安居乐业的底线和红线,树牢风险闭环管控的大安全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坚持过“紧日子”思想,认真做好清理欠款和化解债务工作,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聚焦房地产领域,开展保交楼、防风险、稳市场行动,促进房地产平稳发展。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聚焦群体信访事项,持续推动信访积案化解。严格落实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重拳整治恶意欠薪行为。聚焦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力争年内清零。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聚焦务实为民强作风,深入推进党建引领“有诉必应马上办”工作机制,紧盯“一比三率”核心指标,把“事有人管、事要解决”作为结果导向,健全镇办和部门同题共答的工作机制,紧盯物业服务、应急管理等重点领域民生诉求,推动实现“未诉先办”、主动治理,让群众诉求办理的速度更快、过程更暖、效果更好。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健全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保障机制,加大对西宁火车站、客运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巡逻防控力度,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持续推进平安建设工作走深走实。 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压紧压实安全生产“四方责任”,紧盯自建房、交通运输、建筑工贸等重点行业领域和“九小场所”、学校、培训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常态化监测城市基础设施运行安全,真正把隐患问题发现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八大行动”,强化风险隐患源头管控、动态管控、超前治理,加快实施一批“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措施,持续加大安全生产事前问责力度,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完善森林火灾等领域防御体系,优化“叫醒”“叫应”机制,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各位代表,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是我们的重大政治责任。我们将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全力防范各类风险挑战,筑牢平安基石,守护好“万家灯火”! 我们将一如既往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扎实做好全民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优待抚恤、双拥共建等工作,推动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一如既往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对外交往、地方志档案等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始终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做好新时代政府工作,必须把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作为核心任务,始终把“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和“走在前作表率”的要求一贯到底,矢志不渝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推动从严治党、从严治吏走深走实,全力抓落实、保落实、促落实,以坚定清醒的政治自觉当好贯彻党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 (一)聚力政治建设抓落实。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完善传达学习、研究部署、督促检查、结果报告的闭环机制,始终把群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重要政治标准,更好地推动解决关乎群众利益的难点堵点,不断满足辖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聚力法治建设抓落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依法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建立健全行政争议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确保每一项工作虑必及法、言必合法、行必循法。加强审计、统计监督力度,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完善社会和舆论监督体系建设,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持续深化政务公开,不断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三)聚力担当作为抓落实。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一线工作法”,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蹲点调研,精准掌握群众所思所需所盼,切实畅通联系渠道,打通从“纸面”到“地面”的最后一公里。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始终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维解决发展问题,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好事,持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和破解历史遗留问题能力,以目标倒逼责任、以时间倒逼进度、以考核倒逼成效,定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提质创优。 (四)聚力改进作风抓落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区若干措施,持续深化以案促改专项教育整治和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斩断由风及腐链条,切实将纠治“四风”进行到底。带头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严把预算支出、政府采购等关口,真正把有限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和民生急需上。对标对表锻造西宁铁军要求,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正确政绩观,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知难而克难,知微而防微,推动干部队伍思想作风、能力素质、观念意识持续转变,让担当实干成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 (五)聚力廉政建设抓落实。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从严从细落实“一岗双责”,坚决支持区纪委监委工作,探索建立“财审纪统”联动机制,聚焦政府投资、民生福祉、生态环保、工程领域招投标等重点方面,紧盯全区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重要岗位,推动信息互通、联合监督、问题互送全面贯通,一体推进“三不腐”。认真开展警示教育,注重干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统筹打造清廉机关、清廉窗口等重点“清廉单元”,推动清廉东区全域共建,不断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东区人民勤劳勇敢,处处挥洒着汗水与精彩;东区大地生机盎然,处处洋溢着热情与活力;东区干部知重负重,处处彰显着实干与担当,我们正处在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从春天出发、向未来迈进,团结奋斗、干字当头,以走在前作表率的实际行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更加精彩的东区新篇章! 名词解释 1.四地建设:将青海省建设成为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2.五个中心城市建设:西宁是生态文明高地上的中心城市,是产业“四地”上的中心城市,是稳疆固藏战略要地上的中心城市,是承载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中心城市,是青藏高原上最宜居的中心城市。 3.“1+4+4”一揽子化债措施:指成立了1个由区政府区长任组长的地方债务防范化解领导小组;组建了政府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专项组、金融风险防范化解专项组、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范化解专项组和工程欠款化解专项组4个专项组;成立了国有企业债务化解攻坚组、债务核减核销攻坚组、盘活存量资产攻坚组、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盘活攻坚组4个攻坚组。 4.“五心合一”平安建设服务中心:在“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的基础上,整合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等资源力量,成立“五心合一”的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 5.四级巡防:即以辖区基层派出所为主导,实现公安专业化巡防和社会化巡防联勤联动,建立由公安派出所为主防,镇(办事处)、村(社区)网格员、小区物业保安、治安积极分子等组成的“四级巡防”力量。 6.“四个一”城市运行治理模式:指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协同,一图呈现。 7.“三保”底线: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8.“防除降保”:全省公安机关开展的防风险、除隐患、降发案、保平安专项行动。 9.“两抢一盗”:即抢劫、抢夺、盗窃。 10.“四个抓落实”: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 11.“三个最大”省情: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时,首次明确了“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即:“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12.美丽中国先行区:美丽中国先行区是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核心要义在于“美丽”,关键特征是“先行”。该先行区的目标是在全域范围内打造美丽中国的示范样本,通过探索和实践,总结出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它涉及系统推进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山川等建设,旨在实现集成创新和综合示范,以此来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前景。 13.“无废细胞”:指为贯彻落实“无废城市”建设相关理念,采取有效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培育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社会生活单位,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饭店、商场、社区、村镇、家庭等各类生产生活单元。 14.新质生产力:由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指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15.“四个一批”:在项目工作中,“正常推进一批”“优化压减一批”“暂缓实施一批”“停止实施一批”。 16.“六抓一控”:“六抓”指抓非政府投资增量、抓谋划和前期、抓争取资金、抓系统、抓统筹、抓重点领域;“一控”指严控政府投资。 17.“三无”小区:指无物管、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的院落、楼栋。 18.“非农化”“非粮化”:非农化指耕地被用于农业生产以外的生产经营活动。非粮化指耕地被用于非粮食作物种植。 19.“千万工程”: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 20.柔性引才:指在不改变引进人才的人事、档案、户籍、社保等关系的前提下,鼓励通过顾问指导、兼职服务、联合攻关、技术合作、平台签约等方式柔性引进创新型、技能型产业高层次人才。 21.“一刻钟”托育服务圈建设: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在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肉,满足居民的托育需求。 22.党建引领“有诉必应马上办”:把党建引领作为把方向、保大事、建机制、促服务的实际举措,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压紧压实“书记抓、抓书记”责任,推动群众诉求及时感知、快速响应、高效办理。“有诉”是群众最迫切的期盼与需求有受理渠道;“必应”是区委区政府依法依规办事的态度和决心;“马上办”是政府部门闻令而动的作为与担当。 23.“一比三率”:“一比”指万人诉求比;“三率”指响应率、解决率、办结率。 24.安全生产“四方责任”: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对安全生产承担不同职责的四类责任主体。具体来说:企业主体责任、地方政府属地责任、主管部门行业监管责任、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综合监管责任。 25.“九小场所”:指小学校或幼儿园、小医院、小商店、小餐饮场所、小旅馆、小歌舞娱乐场所、小网吧、小美容洗浴场所、小生产加工企业的总称。 26.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八大行动”:指开展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教育培训行动、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体系提升行动、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行动、开展安全科技支撑和工程治理行动、开展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能力提升行动、开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行动、开展安全生产精准执法和帮扶行动、开展全民安全素质提升行动等“八大行动”。 27.“叫醒”“叫应”机制:“叫醒”即在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预警的基础上,依托“预警平台”,通过手机短信、媒体新闻等措施发布预警信息,及时提醒人民群众避险转移安置及撤离人员闭环管理工作;“叫应”即在接到预警信息后各区县防灾防汛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组织建立直达乡镇、村等基层以及“最后一公里”群众的临灾预警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