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兰州市安宁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17日在兰州市安宁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兰州市安宁区区长 曹宏亮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安宁发展历程中赓续奋进、勇毅前行的一年,也是安宁提速发展、收获颇丰的一年。面对政策调整、结构变化、债务化解等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和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区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兰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和“三抓三促”行动为契机,深入贯彻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和区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严格落实“强省会”行动和“1139”工作部署,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坚定统筹发展和安全,有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再上新台阶。 这一年,我们倾尽全力扩总量、促增长,综合经济向好的态势强劲。坚持以“强省会”行动为牵引,锚定目标不松劲,努力推动一、二、三产协同发展。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0.65亿元、增长8.3%。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82.94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226.61亿元、增长9.4%。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9亿元、增长10.9%,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亿元、增长55.3%。全市三季度亮牌考核获得5张蓝牌,排八县(区)第一。重点经济工作先后2次荣获全市“贡献奖”“进步奖”,被评为全省2022年度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 这一年,我们坚定不移保民生、兜底线,群众生活改善的力度不减。树牢“保民生就是保稳定,抓民生也是抓发展”的正确政绩观,用心用情用力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成运行9个街道(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4个村级互助幸福院,推行“普惠+特惠”助餐服务,创建“家门口”养老新模式。积极筹措资金,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将关山沟等6条洪道地质灾害涉及的278户群众搬迁上楼,让百姓“忧居”变“优居”。 这一年,我们蹄疾步稳向北走、谋新局,城乡融合发展的脉动初显。紧抓行政区划调整重大历史机遇,全力推进《兰州市城关安宁北拓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兰州市北拓片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方案》《兰州市安宁区北拓片区产业规划》形成初步成果。学习借鉴“千万工程”实践经验,从群众需要出发推进农村环境“八大问题”整治行动,拆除危房、危墙及乱搭乱建215处,治理提升乡村道路5条,绿化种植2000亩,整治垃圾乱堆、污水乱排等各类问题4650处、2700吨,“零容忍”遏制安高公路沿线非法占地、采砂等问题,乡村面貌由表及里得到深刻改变。 这一年,我们全员上阵抓招商、注活力,“引大引强”行动的信心十足。围绕“6+X”产业集群,出台《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优化方案》,成立装备制造等7个招商专班,选派6名优秀骨干力量参与全市驻点招商工作。紧盯世界500强和大型央企民企外企及行业隐形冠军,全面开展产业链招商、小团组招商、定向招商和以商招商,先后引进分子生物医学研发中心等一批好项目落地安宁,金珂藏药、中城幸福等30个在谈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第29届兰洽会签约项目18个、签约总额85.08亿元,引进省外到位资金100.1亿元、增长16.13%。 一年来,重点抓了六个方面工作。 (一)拼抢政策抓实见效,转型发展的新优势加快汇聚。项目建设有力有序。抢抓“万亿国债”、兰西城市群建设、“强省会”行动等重大机遇“跑市进厅”,争取到位中央及省市政策性资金8.7亿元,安高公路生态廊道暨农田水利灌溉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落地实施。谋划储备全循环无废城市智慧环境综合管理中心等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57个,黄河兰州安宁段北部面山地质灾害开发性综合治理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1个,深沟防洪治理等“万亿国债”项目23个。华润雪花智能制造、七一滩城市更新等47个新建项目全部开工,西北师范大学综合实训中心等12个省市列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达158.98%,兰州交通大学北校区体育馆等35个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达117.23%,项目投资完成率排全市第一。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持续推进传统产业升链,高科悦创金谷食品产业园(一期)建成并招商入驻,兰州铸石公司年产120万吨超微粉胶凝材料及200万立方米环保商砼生产线完工在即,兰州和福达汽车配件生产加工等10个在建项目稳步实施。加快推动新兴产业建链,兰州健顺生物细胞培养基研发及工业化生产等3个项目深入谋划实施。大力支持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发展,军民两用运输机襟缝翼动力驱动装置、激光搜索灯、数控卧式电解加工机床开发与制造等9个项目顺利结题并交付使用。梯度培育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户、省级和市级数字化车间13座。全面推进桃产业从“十里桃乡”到“千亩桃林”“万亩桃园”扩围提质、向北拓展,建成有机白凤桃种植基地760亩,白凤桃年产量达3万吨,成功入选“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消费投资良性互动。吾悦广场满铺开业,众邦国贸建成运营,喜来登等一批业界巨头酒店入驻试营业。安宁国际汽车城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大关,荣登西北地区汽车展销榜首。立达医药产业园营业收入达到68.52亿元。巨量引擎(抖音)等核心数字产业呈现倍速发展。兰州野生动物园成功创建国家级3A景区。全年接待旅游人数884.64万人次、增长111%,旅游收入44.23亿元、增长50.7%。 (二)深化改革创新赋能,服务品牌的新地标加速形成。改革进程逐步加快。“六个通办”及“拿地即开工”审批改革步步深入,审批材料同比减少50%、办理时间压减8.78%。创新活力竞相迸发。成功举办第七届“智在安宁·慧泽丝路”智库论坛,投入208万元奖补科技项目10个,校企共生融合发展创新港安宁分港高效运转。联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提升,打造甘肃省人工智能科普基地等创新平台3个,新增兰州倚能电力、甘肃建投土木工程等高新技术企业43户。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8.64亿元、增长27.09%,科技贡献率达61.5%。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坚决落实中央及省市助企纾困优惠政策,为5.66万户企业减税降费5.45亿元,全年新增各类经营主体7744户、增长51.99%,建成运行全省首个“5G”智慧办税服务厅,线下办税量减少36.2%。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开展“包抓联”“六必访”行动812次,协调投放各类贷款24.19亿元,帮助企业解决经营、融资等难题107个。制定《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管理办法》,提级办理群众诉求3.13万件,办结率达100%,满意度上升22%,“安宁事、安心办”服务品牌愈加响亮。 (三)突出生态保持修复,城市发展的新空间持续拓展。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主动扛起黄河流域“上游担当”,全力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各项工作,从严从快核查办理群众投诉件,信访量较上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下降24.6%、重点问题交办量下降58.82%。坚持铁腕治污,空气质量状况持续好转。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创建5个民间河长驿站,常态化开展286个入河排口巡查溯源,清理楼梯沟等重点洪道淤泥9.8公里、9.72万立方米。严格落实“节水优先”方针,被国家水利部评为“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稳步推进林长制工作,完成国储林项目(一期)500亩春季造林任务,培黎广场等5个城市小游园建成开放,沿路沿沟沿河沿山种植补栽桃树等各类苗木31万株,新增绿地面积29.58万平方米。城市发展能级加力提升。统筹中通道、中川国际机场等优势资源谋定而动,确定生态、农业、城镇控制边界,优先推动经开、盐池、庙儿岔片区在土地整理、城市设计、基础设施及产业布局方面形成初步方案,加快融合建设、组团发展。建成数字城管高空巡查系统,解决城市“六乱”问题3000处,依法拆除违建2.8万平方米。应急抢修李九公路等水毁路段6处,整治改造鑫源路等城市内涝点12处,疏通雨污水管网172公里,安宁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建成运行。打通万新南路等重点区域交通疏解路4处,建成B584#、行知路等城市道路8条,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076个。脱贫攻坚成果深化拓展。全力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国家、省市考核验收工作,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完成重点监测户档案复核复审,“一键报贫”机制实现全覆盖。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特产品品牌价值,打造兰沟村至中心村、头沟村至钱家窑村“千亩设施农业示范区”2个,建成“蔬、果、畜、禽”产区3.4万亩。向上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408万元,实施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三农”项目26个,完成农村清洁能源改造1100户。探索推广“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签约投资1.3亿元的九合钙果园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项目,培育形成亚成肠衣等千万级产业化龙头企业4户、甘肃盛凯种猪场等万头(只)以上规模畜禽养殖场2户,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45.34万元、增长305%,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44.03万元、增长338%。忠和镇崖川村成功创建省级“和美乡村”。 (四)兜牢底线提标扩面,民生保障的新高度稳步攀升。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深入实施“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解决600名关爱对象困难问题2405个、帮办实事2643件,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70%。扎实开展“一十百千万”就业创业活动,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努力解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城镇新增就业816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8%,就业、增收实现良性互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92万元、增长7%。民生福祉日益增进。28件省市区列民生实事如期完成。创新开展“社会救助服务+”行动,制定《兰州市安宁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补助实施办法(试行)》,落实救助资金2743万元,救助残障人士等困难群体1948人次。集中攻坚新建安置房2799套,分配8092套,惠及群众1.77万人。全域全时开展“登记难”化解工作,近2万户群众拿到不动产登记证,“登记难”化解任务完成率排主城四区第一。全力以赴支援临夏积石山灾区,累计捐赠资金及各类物资价值725.1万元。公共服务逐渐均衡。有序推进“扩容增校”行动,完成孔家崖第一、第二小学可研编制,移交使用中海广场、碧桂园等住宅小区配建的10所小学及幼儿园,改造完成银滩路小学等5所学校,新增学位2970个。建成运行市中医院北院区,新增床位800张,投入使用区医院重症医学救治中心。科教城等2个社区被国家卫健委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五)聚焦创稳标本兼治,安全稳定的新局面奋力打开。社会环境清朗有序。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成功侦破涉案金额10亿元的“7·19”特大跨境网络赌博案,电诈打防呈现“三升两降”良好态势,连续破获各类刑事案件760余起,刑事、治安警情“双下降”。开发区派出所、沙井驿司法所分别获评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和“枫桥式司法所”荣称。积极创建全省首批10个禁毒示范县(区),禁毒工作经验在全省全市交流推广。基层治理成效显著。扎实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政府领导班子带头处理矛盾纠纷、定期接待信访群众,解决和平社区国有土地争议等急难涉访问题31个。持续强化农民工工资拖欠治理,督促用人单位累计支付欠薪1350万元。建成全市首批高校退役军人服务站2个,第九次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县(区)”称号。安全形势稳定向好。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补划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2846亩。构建“线上+线下”有效联动的智慧应急广播体系,排查整改燃气、自建房、消防、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隐患4274个,应急物资储备库实现“零”突破,有效应对多轮次强降雨和强对流极端天气,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持续提升。积极争创“全省市场监管卫士”,成功入围第一批甘肃省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创建县(区)。 (六)坚持廉洁依法行政,自身建设的新形象更加彰显。认真开展主题教育,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引导政府系统干部扎实开展调查研究、现场办公,当好“施工队长”“店小二”。强力推进“三抓三促”行动,省市交办的126个问题按期推进、全部办结。深入开展“八五”普法,不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组建由法律顾问、公职律师为成员的专业法制审核队伍,对重大行政决策的权限、程序、内容进行专项审查,助力政府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结市、区人大代表建议107件、政协委员提案89件,满意率、办复率均为100%,被市人大常委会评为2023年度人大代表建议先进承办单位。纵深开展党风廉政建设,驰而不息纠治各类隐形变异“四风”问题。健全完善政府工作运行机制,实行“周例会、月盘点”工作模式,加强经济运行调度,推动工作落实。持续深化精文简会,启用电子公文传输系统。“三公”经费下降12.9%。 同时,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红十字、慈善、供销、外事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民族、宗教、统计、审计、档案、史志、文联、网络安全、媒体融合、机关事务、民兵预备役、新联会等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过去一年,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区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广大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向驻区部队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区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安宁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我们虽然如期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但也清醒认识到,前进的道路上还有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是:发展不够充分,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工业底子薄、二产总量小,支撑带动能力依然不强,新兴产业培育缓慢,加快发展的后劲不足。农村地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欠账仍然较大,新型城镇化进程较慢,生态脆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社会治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不强、人才支撑不足、融资手段单一,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的任务依然繁重。同时,一些干部的思维、能力、作风与追赶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这些问题,我们将系统研究,努力在今后工作中加以破解。 二、2024年工作总体部署 2024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期的关键阶段,也是推进“强省会”行动走向深入的关键一年。纵观全局大势、审视自身现实,今年我区面临的形势将比去年更加严峻,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预期转弱带来的影响依然较大,尤其是债务风险防范化解任务艰巨,政府投资收紧,民间投资信心不足,统筹发展与安全存在两难甚至多难问题。从战略机遇来看,随着“一带一路”等一系列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特别是“强省会”行动的落地实施,政策叠加、要素集聚、优势放大效应不断凸显,安宁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进入全面提速、整体提升新阶段。我们一定要紧跟区委步伐,保持“咬定青山”的定力和“攻坚拔寨”的魄力,坚定不移实施“强省会”行动,聚力打造“最美城市会客厅”,努力争当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现代化建设的“领头雁”。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兰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委“强省会”行动及市委“1139”工作部署,按照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区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及区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进促稳、重点突破、加快转型,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抓好经济运行、改革创新、生态保护、民生改善、风险化解、基层治理、平安稳定各项工作,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谱写安宁高标准高品质高颜值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崭新篇章。 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建筑业增加值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 预期目标是必须完成的底线任务,我们要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扎扎实实、踏踏实实、老老实实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构建产业五大体系,夯实“强省会”的基本功。坚持以产兴城不动摇,统筹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招引产业谋篇布局,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大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围绕现有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支持中车集团等数字工厂和兰州交通大学及国家绿色镀膜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集聚从机车修造到关键零部件生产、配套及回收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努力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积极发挥安宁科技孵化园国家级科技孵化器的作用,培育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2户、科技创新型企业8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26户,完成全社会研究与试验经费7.4亿元。发展壮大集地企、地校、校校为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支持各高校、科研院所主动融入创新港建设,推动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高校科技园发展,加快吸引、集聚各类人才。大力激发创新活力,高标准建成创新平台2个,促进甘肃长风电子科技公司机器人组网及协同控制等3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8.5亿元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8%。 大力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聚焦省委对安宁工业主导型和城市服务型发展定位,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建设,努力构建以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装备制造和先进材料四大主导产业集群为牵引的“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不断加大“改旧”和“育新”力度,实施传统工业“智改数转”,加快顶津食品新生产线、奇正健康产业园(二期)等5个项目建设进度,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扶持蓝科石化、亚华石油等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创新集群,认真落实“四转”工程三年行动方案,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户,“个转企”310户,“小升规”6户,“下转上”6户。有效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支持兰州万里机电公司、兰州飞行控制公司、甘肃长风电子科技公司实施5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突破一批重大标志性的产品、装备和技术,实现军民两用推广应用。 大力构建总部经济体系。“一楼一品”优化辖区楼宇平台经济功能,坚持向“空间”和“高度”要效益,制定配套奖励政策,对外“招新引大”,蓄势打造总部经济“高产田”。主动引导中海环宇城、鼎泰中汇广场等发展总部经济,推动中石油天然气甘肃公司、国家管网甘肃总部选址落户,力争年收入达到50亿元。重点依托抖音集团、唯品会等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筹备推进兰州元宇宙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挥数字技术为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积极支持长城紫晶海智信创产业园建设,吸引更多人工智能、物联网、量子计算等头部企业形成数字产业集群,推动数字经济成为重组安宁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改变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大力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全面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融合化、品质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开放。重点实施甘肃国荣仓储物流、九合商业服务中心等12个项目,打造现代物流服务科技示范中心。依托新联友冷链物流、久和汽配城、九合农贸城,聚集发展汽车配件、新型建材等优势产业,延伸商贸物流产业链条,构建集创新创业、电商孵化、体验展示、培训直播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中心。全力支持立达医药物流产业园(三期)改造升级、安宁国际汽车城转型跨越,形成医药、汽车两个百亿级产业园支撑体。充分发挥众邦国贸、吾悦广场、砂之船·奥特莱斯等大型消费综合体的虹吸作用,打造区域消费资源集聚地和目的地。不断提升文化体育、健康养生、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等消费品质和规模,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0亿元。 大力构建田园都市农业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发展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高效现代农业。加强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加大“撂荒地”整治力度,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400亩,粮食产量稳定在700吨。实施“两进两回”计划,创新发展田园养生、研学科普、文化休闲等农业新业态,产业带动劳动力就业比例达到50%。依托甘肃省农科院和甘肃农业大学,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以头沟村、三坪村等安高公路沿线五村为轴心,培育集高效生产、高附加值、高新技术展示为一体的白凤桃现代产业技术示范园200亩,打造优质旱砂西瓜、高原夏菜等生态林果蔬产业示范区3万亩。做优做足“土字号”“乡字号”文章,争创“甘味”农产品企业商标品牌1-3个,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个,全面提升白凤桃、高原夏菜品牌知名度。建立健全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壮大富民产业,培育省(市、区)级农业龙头企业2户,引进千万级农产品加工企业2户,建成标准化养殖场5户。 (二)聚力项目“双进”行动,打好“强省会”的攻坚战。紧盯国家政策导向和投资方向,牢牢抓住项目“双进”这个“牛鼻子”,从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优化环境三个方向发力,增强新发展动能,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打好“项目推进”攻坚战。聚焦能源、交通、工业、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谋深做实2024年度省市列重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重大前期项目“三个清单”,推动投资规模合理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全力做好各项要素保障,加快项目建设前期手续办理,推进总投资90.23亿元的刘家堡北区棚改、孔家崖南片区商住综合体等14个项目开工建设。常态化实行“周调度、月考核、季评比”模式,充分发挥投贷联动和政银企合作长效机制,推动总投资272.97亿元的九州通医药原址开发、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安宁校区房地产建设等44个项目加快实施。积极稳妥开展迎门滩商务集中区、马家庄商住用地等储备土地出让工作,严格贯彻《兰州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完善财税金融、产业等配套措施,合理安排供地规模、结构和时序,加快“三未项目”处置和新拿地项目开工,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打好“项目引进”攻坚战。围绕数字经济、总部经济、先进制造、现代服务、都市农业等重点产业,瞄准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华中等重点区域和“三个500强”、行业100强及上市企业“走出去”“请进来”精准招商,举办桃花会等招商推介活动4次、挖掘线索项目100个。紧盯兰洽会、进博会等知名展会,推行“点餐式”服务,积极争取深海海洋世界、南威甘青宁总部、零食有鸣区域总部、生命与健康科学园等一批“大好高”项目签约落地,新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4个、亿元以上项目15个,到位资金总额达到120亿元。 打好“优化环境”攻坚战。坚持以“三化”促“三能”,推进“六个通办”,实现9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推动“留抵退税”“增值税减免”政策落地,为企业减税降费2.6亿元以上,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鼓励发展绿色金融,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动搭建政银企沟通平台,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实体经济和普惠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三)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增大“强省会”的承载力。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管,以城带乡推动城乡协同发展、基础设施一体布局,重构城乡关系,促进要素流通,全面提升安宁“最美城市会客厅”辨识度。 强化城市空间统筹。按照“北上、东进、西固、南屏”的城市空间发展策略,有序推进“北拓”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内在融合产业规划成果,围绕生态修复、能源交通、医疗康养、文化旅游等领域重点项目,分期开展征拆和报批工作。创新市场化融资模式,因地制宜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北拓”片区未利用地生态综合治理和土地整理工作。编制完成九合西出口片区和忠和片区产业规划,尽快盘活土地资源、形成聚集优势,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高地。 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深入开展“综合交通大会战”,优化交通网络布局,启动S1506#等3条道路工程,助力实施轨道交通7号线,构建内畅外联的“六横八纵”路网骨架。全面提高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综合治理学府路、万新路、银滩路等重点区域交通拥堵问题,新增停车泊位500个,提升城市整体通行效率。加快棚户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推进华丽小区等危房改造,建设孔家崖街道西区等7个安置楼项目,建成安置房4036套、安置拆迁群众9000人。健全完善“马路办公”“田字型”管理机制,集中清理整治“身边垃圾点”,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智慧化、标准化水平。持续完善城市公园体系和绿道网络,新建小游园2个,提升改造绿地3500平方米,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精准做好监测帮扶和倾斜支持,健全“线上监测+线下走访”动态机制,防止“体外循环”和应纳未纳问题发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打造九合镇曹家湾村、兰沟村和忠和镇崖川村两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大力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加固,引导村民在房前屋后栽树绿化、创建最美庭院,建设牛谢路等一批补短板项目,争创市级“四好公路”示范区。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开展文明家庭、巾帼家美等评比活动,强化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努力成风化俗。全力推进兰沟村创建省级“和美乡村”、曹家湾村创建市级“和美乡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产业强村带动群众致富,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户,争创农民示范合作社及示范家庭农场5户,确保村均集体经济收入稳居在35万元以上,农民合作社联结小农户比重达到38%以上。 (四)实施生态优先战略,擦亮“强省会”的绿底色。坚定不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黄河国家重大战略,主动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以高品质生态环境绘就“强省会”行动的“青绿江山图”。 巩固改善环境质量。大力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联合中国电信成立安宁智算中心,建设数字城市动态监测平台,系统推进治气、治水、治土、治废、治山、治岸、治城、治乡。常态化开展散煤、面源、扬尘、尾气、“四烧”五大攻坚行动,力争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以上。深入落实河湖长制,依托5个民间河长驿站,实施河湖“清四乱”回头看及河湖管护攻坚行动,提升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全域开展“窗边污染”整治行动,重点解决风机噪声和烟道污染问题,让居民生活更加舒适、健康。有效管控土壤环境风险,高标准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安宁。 切实筑牢生态屏障。全面增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以水定绿、以水定地,实施北部面山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治理、北部区域生态廊道建设项目,打造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三北”防护林(六期)工程的示范创建样板,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赋能绿色空间拓增扩面。全面落实林长制,建设“一平台一中心一终端”智慧监管系统,提升林草资源智慧化管理水平。大力实施大青山造林工程,修复退化林3600亩,封育造林1.28万亩,全民义务植树50万株,城区绿化率达到44.3%以上。 深耕绿色发展沃土。锚定“六新产业”主攻方向,围绕“四新设施”建设重点,发展壮大绿色低碳产业,拓展裕润重科等龙头企业产业链,加快建设氢能源成套设备制造生产线,优先在装备制造等行业实施一批绿色制造示范项目。持续拓宽顶津食品、奇正药业等优质企业的传统产业渠道,推动绿色化转型。以创建“无废城市”为契机,谋划实施忠九两镇污水全收集、固体废物源头减量等一批补短板项目,确保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60%,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4%,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9%,农药化肥施用量保持“零”增长。加快密优化充电设施布局,积极倡导绿色生活。 (五)推进民生提标扩面,提升“强省会”的幸福感。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就业、教育、养老、医疗、住房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惠民有感”落地落实。 积极抓好就业增收。大力开展“万千青年就业促进”计划,举办“春风行动”、直播带岗等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促进高校毕业生、脱贫群众、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充分就业,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00人以上。顶格支持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发展,实施“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鼓励经营主体稳岗拓岗,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00万元以上,激励更多群众积极创业。持续强化欠薪隐患排查,加大欠薪案件查处力度,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高位推动教育攻坚。有序开展“教育资源五年规划两年攻坚”专项行动,加大孔家崖第一、第二小学还建项目推进力度,加快万科城配建学校及4所新配建幼儿园移交使用进程,新增学位7050个,从根本上解决“入学难”“大班额”问题。不断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培养和引进教师150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入落实“双减”政策,强化“五项管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持续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营养餐,食堂供餐率达到90%以上。 全面促进文旅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研究推进仁寿山温泉康养、天斧砂宫地质公园保护及综合利用开发等项目。充分发挥驻区高校资源优势,创新文旅创作模式,聚焦黄河风情线、兰州野生动物园、万亩桃园、百年枣树,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让文化资源在文旅融合中焕发新活力。持续优化城乡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打响“重阳登高”等活动品牌,精心谋划“集市+节会”“直播+品牌”“夜游及后街经济”等系列项目,助力桃花会、杏花会“火爆出圈”,力争全年接待旅游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60亿元。 蓄力打造健康安宁。纵深推进区域医共体建设,支持区人民医院评审二级甲等医院,加快建设检验等五大医学中心和胸痛等五大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实现检查化验结果互认。有序推进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新增托位500个以上。全面提升“社区养老、服务助餐”水平,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建成1个镇级养老服务中心、2个村级互助院、11个互助点,为老年人提供用餐服务,努力打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样板区。 真正办好民生实事。前期,我们面向全社会、区人大代表、各部门广泛征求意见,遴选了13件民生实事,提交本次会议审议,最终确定10件。我们将坚决兑现承诺,加力加速落实,真正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六)突出风险防范化解,守牢“强省会”的平安地。抓实经济和平安“两张报表”,把防风险、守底线、重法治、保安全、护稳定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一体推进平安法治建设。坚持将“平安安宁”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扎实推进法治安宁建设,打造“平安兰州”建设先行区。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全面依法治区,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化数智赋能法治化改革,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使政府各项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法治的雨露润泽安宁,让平安的阳光照耀万家。 坚决消除重大风险隐患。主动把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政府及平台公司债务风险管控,强化区级财力保障和运行监控,以“刀刃向内”的魄力从严控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化解存量。依法依规处置房地产、养老服务、第三方财富管理和地方金融等重点领域非法集资。加大对不良贷款风险的监测力度,推进网贷存量风险出清。 创新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完善多元联动化解纠纷机制,打造集“基层矛调中心、综治中心、接访中心”三位一体的综合调处平台,解决好群众合理合法利益诉求。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强化应急管理,推进落实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火、地质灾害防治等重点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入推进“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切实打通服务民生“最后一公里”。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活动,深化“六控一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区人民政府将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做贡献,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坚持党的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不打折扣。深入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切实把标兵的经验转化为自觉行动,把追兵的干劲融入自身工作,努力在比学赶超中提升能力。努力加强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培养专业素养、增强创新意识,把涵养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底气和勇气。 践行求真务实,规范权力运行。树牢造福人民的正确政绩观,坚持出实招求实效、打基础利长远,不做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急功近利、劳民伤财的表面文章、表面工作,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在田间地头察民情,从家长里短听民意,在深入把握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办好民生实事。坚持科学决策,持之以恒做到“身入”基层、“心到”基层,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 持续改进作风,主动担当作为。有序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优化职能配置,理顺职责关系,合理划分事权,提高行政效能。按照“可量化、可执行、可落地”要求,完善统筹协调、系统谋划、精准调度、责任落实、绩效考核等工作机制,确保制定的目标、出台的政策、部署的任务落到实处。注重实干、强化执行、狠抓落实,对上级确定的重大部署和重点工作,定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严守纪律规矩,建设廉洁政府。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紧盯不敬畏、不在乎、喊口号、装样子的问题,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控一般性支出,严管机关事务、政府采购和公共资源交易。强化审计监督,严明财经纪律,从严惩治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教育引导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守住从政为民的“压舱石”,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火墙”,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各位代表,打造“最美城市会客厅”、推动安宁走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是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也是新征程上我们肩负的重要职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委工作要求,守正创新、加压奋进,为加快谱写“强省会”行动安宁实践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有关词语解释 【“三抓三促”行动】即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提出的“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行动。 【“强省会”行动】即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的“把发展壮大兰州和兰州新区作为加快全省发展的战略抓手,依托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科教优势和人才优势,按照聚焦功能定位、优化空间布局、突出重点板块、强化域内联动的思路,着力建设要素聚集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产业发展中心、物流输转中心、区域消费中心,打造产业园区发展、营商环境改善、现代城市建设、乡村全面振兴、公共服务供给、基层社会治理、制度体制革新的样板,提升首位度、开放度、贡献度及城市影响力、综合竞争力,充分彰显省会担当、展示省会作为,不断增强在全省整体发展中的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 【“1139”工作部署】即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对兰州发展作出的部署,聚焦一个奋斗目标,就是推进“强省会”行动、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夯实一个根本政治保证,就是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激活“三大动力”,就是全面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着力推进“九个方面”重点任务,具体包括着力构建富有兰州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建设“创新兰州”、着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着力推进县域全面振兴、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着力建设文化强市、着力建设“幸福兰州”、着力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兰州。 【亮牌考核】即根据每季度各项数据增减、贡献率增幅、占比变化进行评价打分,并通过实地观摩、日常调研、群众评议、网络监测等多个维度,综合考量被考评单位工作实绩,实行排名领先亮蓝牌、排名靠后亮黄牌、排名倒数亮红牌及其余不亮牌的考核机制,促使得红牌的知耻后勇、迎头赶上,得黄牌的对标先进、加力赶超,未亮牌的加压奋进、勇于争先,确保完成年内各项目标任务。 【千万工程】即“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 【“6+X”产业集群】即打造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生物医药、新材料、装备制造、数据信息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做强新能源、航空航天、新型建材、食品加工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 【专精特新】即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 【“大好高”项目】即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项目。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六个通办】即一窗通办、一网通办、一证通办、一码通办、一次通办、一地通办。 【城市“六乱”问题】即在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乱堆放、乱泼倒、乱涂画、乱停放、乱摆放、乱悬挂等突出问题。 【“一键报贫”机制】即农村低收入人口认定与监测的一键化操作平台,旨在让困难群众“点对点”进入信息直通车,避免无效申报和重复申请。 【扩容增校】即以“扩大学位供给,满足学生就学需求”为突破口,通过实施普通高中外迁、挖潜扩容改扩建、资源稀缺区域布局新建、住宅小区配建项目移交等措施,有效满足群众“有学上、上好学、好上学”的优质教育需求。 【“登记难”化解工作】即化解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 【新时代“枫桥经验”】即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上世纪60年代初创造的“枫桥经验”不断创新发展,形成新时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经验,主要内容是在开展社会治理中实行“五个坚持”,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人民主体,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坚持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防并举”,坚持共建共享。 【浦江经验】即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带头到金华市浦江县下访接待群众,推动形成的“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为主要内容的“浦江经验”。 【总部经济】即一个区域利用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加工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形成合理价值链分工的经济活动统称。 【“四转”工程】即推动“个转企、小升规、下转上、分转子”市场主体培育工程。 【“两进两回”计划】即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这项举措是破解乡村要素制约、加速资源要素流向农村、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三未项目】即已注册未供地项目、已供地未开工项目、已开工未竣工项目。 【马路办公】即城市管理工作者将办公室设在马路上,以路为岗,采取排查、巡查、抽查等方式,及时发现解决城市管理问题、掌握城市管理现状、总结城市管理做法及经验、分析研究城市管理规律的一线工作法。 【“田字型”管理机制】即以“+党建”和“党建+”为统领,以实施“红色细胞工程”“平安细胞工程”为载体,以迭代升级“民情流水线”机制和“民情地图·小兰善治”平台为抓手,全面加强“镇(街)、村(社区)、组(小区)”三级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创新落实“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协同治理机制,全面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 【六新产业】即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新农业、新旅游、新电商。 【四新设施】即新基建、新环境、新生活、新消费。 【无废城市】即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 【五项管理】即开展手机管理、睡眠管理、课外读物、作业管理、体质健康管理。其是“双减”工作的一项具体抓手,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举措。 【“三北”防护林(六期)】即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六期)工程,建设期为2021年至203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