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497|回复: 0

[云南] 2024年大理市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 天前
  • 签到天数: 847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2463
    发表于 2024-7-24 11: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大理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回望2023年,我们勠力同心、承压笃行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极为不易的成绩

    2023年极不平凡、极为艰难。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一手抓经济恢复增长、一手抓风险防范化解,坚定不移围绕“双保护、双提升”任务目标,拼经济、破困局、开新篇,产业发展成效明显,民生福祉不断增加,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46亿元,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18.49亿元,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69亿元、支出58.79亿元,分别增长59.2%、26.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9.33亿元,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三次产业结构为5.6:28.4:66。

    一年来,我们坚持保护优先,生态优势在统筹推进、协同发力中持续巩固。洱海保护治理精准有力。“三治一改善”治湖部署落实有力有效。8个“三年精准提升行动”系列工作全面启动,10个洱海保护治理重点项目全面完成,山水项目有序推进。入湖污染负荷持续削减,27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优良率达100%,洱海水质保持优良水平,未发生规模化藻华,西洱河四级坝国控断面水质实现脱劣目标。全面宣传贯彻新修订的《洱海保护管理条例》,有力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治湖取得重大进展。设立洱海保护基金,持续提升“苍洱卫士”运行效能,探索出“一个平台监管、一支队伍执法、一个企业服务”苍洱保护治理新模式,全民护湖氛围更加浓厚。“洱海保护经验”成果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库案例。洱海晋升为国家级重要湿地,罗时江湿地认定为省级重要湿地,“国际湿地城市”完成国家提名考察评估。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稳定。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河长清河”“国土绿化”等专项行动常态化规范化开展。茫涌溪等7条河流被评为省级美丽河湖,建成区绿地率达39.81%,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实现全年零火灾。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4%,“透明薄皮溞”重现洱海,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苍山世界地质公园再评估顺利推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通过复核,大理市获评“中国天然氧吧”。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明显。上关污水处理厂(二期)、大理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挖潜增效(一期)通水试运行,日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5万m3。全市收集清运生活垃圾35.3万吨、收运处置率10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8.8%、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93%,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率均达100%。“顺丰洱海”作为创新典型模式在全国推广,入选全国整建制全要素全链条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试点县。各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有力有效,耕地流出问题整改和“大棚房”问题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年来,我们坚持稳字当头,经济内生动力在破困突围、靶向发力中不断增强。项目“攻坚战”全面打响。实施综合交通、水利、能源、住建、教育、卫生等行业重点项目376个,完成投资174.49亿元,其中民间投资完成82.31亿元。消费市场有效激发。实施消费提振年“暖心行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双廊艺术街区创建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双廊镇民族文化街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大理美好生活季”“有奖发票”全面开启,华纺1958文化创意园区等一批夜市持续点燃城市烟火气。市场主体“培育战”成效明显。“个转企”“企升规(限)”扎实推进,市场主体较2022年净增14057户,“四上”企业在库778户、增长28%,升规纳统工作成效全省第一。嘉士伯啤酒等3家企业上榜“2023云南省非公企业100强”,来思尔乳业入选“2023云南企业100强名单”。新签约希尔顿康莱德酒店等24个招商项目,引进到位资金52.72亿元。“五经普”工作被列入省贸易专项试点,实施的国家级县域商业建设行动项目被商务部作为优秀典型。

    一年来,我们聚焦动能转换,产业质效在建链强链、互融互通中稳步提升。高原特色农业质效齐增。水稻、豆类、油菜等生态环保型作物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新建新能源烤房272座,57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快速推进,种植业结构持续优化。培育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户,新增有机产品认证21个。粮食作物与设施化有机蔬菜轮作示范项目加快推进,2023全国“土特产”集中推介活动成功举办,喜洲入选部级农业产业强镇,品牌优势愈发彰显。全年粮食总产量10.45万吨、增长1.81%,农业总产值完成45.1亿元、增长3.65%。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明阳风电研发中心、米酒庄园、云凰威士忌、尊古扬茶厂入驻银桥绿色食品工业园,大理药业等4家企业荣获“2023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下关沱茶厂获评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新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9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家。柿坪里、弥勒山等光伏项目加快实施,新能源装机规模达46万千瓦。文体旅全面深度融合。“四季户外运动之城、全域旅游康养之地”“去有风的地方”等文旅IP引爆流量。成功承办澜湄合作大理爱情马拉松、七彩云南格兰芬多自行车节(大理站)等赛事活动,2023首届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落地大理,三月街民族节赛马会入选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大理市上榜全国“十大旅游向往之城”“全国避暑旅游目的地”“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百强县”,进入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单位名单,荣登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第三名。凤阳邑茶马古道传统乡村的旅游振兴之路入选2023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古生村、凤阳邑被认定为全省最美乡愁旅游地。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持续高压开展,全省旅游民宿规范管理试点高质推进,游客满意度和“回头率”不断提升。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197万人次、增长74.69%,实现旅游总收入1085.28亿元、增长123.77%。数字经济成为发展新引擎。市域社会治理、智慧停车等项目顺利实施,大理超级APP、理政通APP2.0上线运行,数字经济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65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四上”企业达30家,实现营业收入39.13亿元、增长40.19%。大理市成功申报省数字乡村试点市。

    一年来,我们统筹城乡融合,宜居和美家园在腾老退旧、固强补弱中加快建设。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新楚大高速全线通车,大南高速下关福星隧道双向贯通,关宾路华营至机场段建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14千米,实施道路安防工程71千米。完成宾川路等6条路段品质提升项目并通车,火车站东、西两侧人行天桥建成投用,市民活动中心启动建设。完成农村供水保障三年专项行动项目建设。累计建成5G站点1969个,基本覆盖重要公共场所。城市品质持续提升。稳步实施城镇综合管护提升项目,全面提升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公用设施管护质量。完成小花园等5个城改项目和57个老旧小区改造,苗圃山等8个棚改、城改项目平稳推进。依法拆除临建违建919栋(户)、54.5万㎡。新增停车泊位2157个,新建改造公厕83座。华纺1958文化创意园区入选省城市更新示范项目,老旧厂区改造推动城市更新工作经验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推广。大理市入选2023年城市体检省级样本城市,荣获“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奖”。城乡不断绿化美化。建成36个口袋公园,完成国家园林城市省级复检,古城文献楼广场改造提质等项目加快推进。海西村庄人居环境提升专项整治“百日攻坚”成效初显。创建州级绿美村庄95个,大理市入围2023年绿美城市省级试点。喜洲镇被评定为省级绿美乡镇,满江街道汉邑村等3个乡村被评定为省级绿美乡村。

    一年来,我们聚力全域协同,市区融合在齐心合力、互促发展中有效推动。坚持全市“一盘棋”,统筹规划管理、产城融合发展、资源优势互补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大理机场三期改扩建、大理火车站站房提升改造、大理经开总部经济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大攀铁路引入大理枢纽、滇西区域医疗中心等项目稳步推进,大理华晟(一期)等项目投产。全省第一条智能国标电动自行车生产线投产,第二批国家级消费品标准化和省级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圆满完成,国家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创建成效明显,园区承载力、吸引力、竞争力不断增强。有效统筹海东停建债务化解和信访维稳,上和物流产业园发展取得新突破,转型转移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一年来,我们深化改革攻坚,发展潜能在敢想、敢干中全面激发。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市1186项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在全省率先设立“旅游民宿”综合受理窗口,并在全州复制推广。太和街道三和社区国家级为民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中期检查结果为好。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减免1702件企业不动产登记费用39.33万元。持续开展“访企问需促发展”活动,落实减免退税费5.67亿元,全力为企业减压纾困、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更深层次改革。统筹推进九大领域180项具体改革任务,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等改革稳步推进。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市国投集团构建完善“1+7+N”管理格局,实现AA评级。全面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国资使用效益不断提高。大理市被列入全国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入选省知识产权推动高质量发展示范县。

    一年来,我们坚守为民初心,公共服务在兜牢风险底线、大办实事中有力保障。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81%。实施乡村振兴项目22个,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17313元、增长13.3%。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6.54万人,新增城镇就业7300人,为1100余名劳动者追回劳动报酬2029万元。累计完成35个养老服务设施和144个儿童之家建设,发放各类救助金4404万元,城乡低保、基本养老、失业保险等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新增义务教育学位900余个,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16%,高考本科率82.37%、一本率52.6%。新世纪中学晋升为省一级一等普通高中,大理二中、三中、五中晋升省一级三等普通高中,公办高中学校办学水平均达一级以上,西电幼儿园晋升为省一级一等幼儿园。下关三中整体搬迁,大理七中招生办学。市妇幼保健院新建院区建设稳步推进,市一院晋升三级乙等综合医院,3个乡镇卫生院通过国家标准复核,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新成效。爱国卫生、妇幼健康等工作扎实开展。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落地实施,“15分钟健身圈”基本构建,送文化进基层等活动常态化开展。社会大局安全稳定。统筹推进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和“三品一特”管理,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地震监测预警系统覆盖所有学校,圆满完成部省“应急使命·2023”联合救援大理分演习场保障和演习任务,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积极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成效初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有效防范处置舆情,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排查化解,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圆满完成各项安保维稳任务。

    老龄老干、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工会、科协、文联、红十字、慈善、志愿服务、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取得新成效,审计、统计、民宗、地震、气象、档案、供销、邮政、外事、侨务、地方志、机关事务、新闻宣传等工作实现新进展,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后备力量建设和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迈出新步伐。

    一年来,我们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各级各类巡视巡察、督察、审计反馈问题有力有效整改。持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制定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范围和标准,建立决策后评估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完成“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完成1526项乡镇(街道)事项赋权,精准编制2748项权责清单,“三公”经费缩减1.7%,市公安局“便民利企”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等各方监督,办复人大代表建议311件、政协提案243件,满意度100%。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过去一年任务艰巨繁重、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州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监督支持和理解的结果,凝聚着各位代表、各位代表的智慧和力量,是全市人民一道接续奋斗出来的!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各界人士和驻大理市部队官兵、消防救援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各位代表,当前,大理市仍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特别是洱海流域转型发展的阵痛期,仍面临生态约束与空间受限问题交织、企业债务与造血纾困问题交织、政府债务与“三保”问题交织的巨大挑战,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发展失速失衡,重大项目接续乏力,产业投资、民间投资支撑不足;产业结构不优,高原特色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精,传统工业转型升级迟缓,新兴产业缺乏,文旅产业特色未发挥、潜力未释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依然处于重点攻坚期。二是洱海保护治理任重道远。洱海水质稳定向好拐点尚未出现,生态功能依然脆弱,“两山”转化依然不顺畅。三是“城市病”依然突出。城市品质不高,临建违建屡禁不止,交通拥堵、基础配套设施不全等问题依然存在。四是防范化解风险任务依然艰巨。耕地保护形势严峻,洱海保护项目欠债多,海东停建、度假区撤并、房地产开发等历史遗留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五是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不强。干事慢半拍差一档,遇到问题只说“不能办”、不研究“怎么办”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回应民生关切不及时,海西农村建房难题尚未破解,建设路提升改造、泰安桥拆除重建等事关民生的重点项目推进迟缓。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项经济指标没有完成市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预期目标,10件惠民实事未全面完成。这其中有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原因,但主要还是我们主观上努力不够。对此,我们将作深入检视剖析、深刻反省反思,直面问题困难,以更加坚定的决心、精准务实的举措,认真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党和人民重托。

    奋进2024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创优提质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是落实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的关键之年,也是“大理之问”答题交卷之年,做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全力守底线、稳支撑、增动力、上台阶,全面落实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以洱海高水平保护和产业高质量转型统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持续推进“双保护、双提升”,不断增强经济活力、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防范化解风险、保持社会稳定,为实现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贡献大理力量。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支出分别增长3%,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将在生态、发展双增效,产业、项目双提质,城建、民生双改善,债务风险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双破困上重点发力,主要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发展实体经济,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

    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以“大理苍洱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为抓手,深入实施旅游高质量发展“六项行动”。积极打造“在大理爱上生活”新IP,持续放大“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四季户外运动之城、全域旅游康养之地”“去有风的地方”等IP效应,让大理成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首选地。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和新兴业态优化布局,推动大理全球知名婚礼目的地建设,加快打造“书香大理·咖啡之城”,办好“大理美好生活季”系列活动。拓展“文旅+”“+文旅”发展模式,深化文化旅游与体育、农业、乡村振兴、会展、节庆、研学、非遗、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一村一景”,打造1个省级金牌旅游村、1个省级最美乡愁旅游地。承办好2024年巴黎残奥会坐式排球资格赛,持续以赛事活动助力户外运动产业发展。高水准办好三月街民族节,持续推动各类民俗节庆活动火热全年。打造一批特色旅居康养产品,完善覆盖不同消费层次的康养服务体系。加快丽思卡尔顿、万豪艾迪逊、希尔顿康莱德等高端酒店建设和太和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古城保护基础设施等文旅项目建设。推动大理古城整体提升和业态转型升级,推进双廊艺术小镇5A级景区创建,实施“大、双、喜”一体化建设。持续开展涉旅行业秩序综合整治,在旅游民宿、旅拍婚拍、网约车、租赁车、网约房等行业规范管理上先行先试,进一步擦亮大理旅游金字招牌。完成旅游领域投资12亿元,旅游总收入突破1100亿元。

    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高质并进。抢抓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开辟新的产业赛道,坚持“专精特新”和“龙头引领”双轮驱动,加快培育形成以电池组件、光伏组件、储能产业为引领,农副产品加工、烟草、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为支撑的集群化发展格局。实施“百强”“百亿”扶持工程,支持下关沱茶厂等本土企业发展壮大,积极推进娃哈哈公司、三峰公司、卷烟厂等节水型企业创建,鼓励企业创建一批绿色智能工厂、绿色智能车间,全力扶持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和技术中心。年内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户。推动高原特色农业更强更优。落实“六个一”推进机制,壮大生态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和共享农业。做大做优海西片区“绿色水稻+”和海东片区高原特色水果产业,形成“一村一农户绿色种植示范”发展格局。推动香香嫂生态土特产加工等3个农产品加工项目落地,启动上关大把关魔芋产销一体建设项目,力争完成粮食作物与设施化有机蔬菜轮作示范项目,实施好增发国债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以上。完成农业领域投资1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2:1,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

    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数字大理”建设,坚持“1+2+N”思路,建立数据交易平台,打通数据壁垒,实现“一张图监测、一张网治理、一平台指挥、一终端决策”目标。深挖旅拍、餐饮、住宿等应用场景,加快景区、文化馆、图书馆等场所数字化改造,深化智慧城管、智慧停车场、智慧交通融合应用,提升沉浸式旅游服务体验。完成苍山洱海(湿地)一体化智能监管系统(一期)建设,自然资源动态智能监管平台(二期)交付使用,最大限度用数字赋能产业发展。完成数字经济领域投资10亿元。

    (二)全力以赴扩投资促消费,提升高质量发展质效

    强化产业投资。完善《大理市产业全景图》,制定以文旅、体育、康养、会展为重点的在建项目、在谈项目、拟招企业清单,强化要素保障,形成签约、落地、纳规、入统全闭环管理。加快实施大理喜洲梅酒庄园等115个重点产业项目。全年力争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达50%,产业投资增长12%,完成能源工业投资10亿元、能源以外工业投资35亿元。

    扩大民间投资。鼓励并依法保护民间资本参与交通、市政、环保、水利、能源、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建设,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定期发布重大项目、产业项目、特许经营项目清单。力争民间投资占总投资比重达50%。

    加快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精准对接政策导向,强化项目储备,新谋划包装项目不少于500个,争取上级资金支持30亿元以上。深化市领导挂钩重点项目机制,简化审批环节,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全年计划实施项目259个,年内完成投资226亿元以上。启动杭瑞高速关巍路口立交工程建设、大丽二级公路提升改造,加快大理火车站站房提升改造、大攀铁路引入大理枢纽、大理机场三期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力争G348国道外移项目年内开工。高标准实施西洱河大理段治理、洱海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西洱河节制闸除险加固等项目,积极推动滇中引水(大理段)建设,推进凤仪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开工重点水利项目6个以上。完成综合交通领域投资40亿元、水利领域投资10亿元。

    刺激消费需求。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持续开展“彩云消费券”“有奖发票”系列促消费活动。落实房地产融资、个人信贷、购房补贴等措施,制定出台去库存政策,提振房地产消费市场。打造“泰悦潮街”地下商业步行街,加快建立大理古城、双廊古镇等“跨境+保税+旅游”新型购物体验中心,培植大理消费新IP。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强化培育文娱旅游、体育赛事等消费增长点。扎实推进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二期)、农产品供应链冷链物流项目建设,深入推进连锁经营发展试点建设。加大“与理相伴”区域公共品牌推广宣传。力争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4亿元。

    (三)全力以赴保护生态环境,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筑牢苍山洱海生态安全屏障。紧扣“三治一改善”,抓实洱海保护精准治理,确保主要入湖河流及洱海水质保持优良水平,不发生规模化藻华。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持续抓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宣传贯彻工作,推进“两线”标识落地。高效推进山水项目建设,巩固提升西洱河四级坝国控断面脱劣成果。积极争取洱海保护治理专项转移支付。加快苍山应急防火通道建设。加强苍山洱海生物多样性保护,搭建林草湿资源监测和保护感知系统,推进苍山综合科考项目,摸清苍山资源底数。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确保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染资源化利用率均达90%以上。稳步推进环洱海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提升改造,天井、第一污水处理厂(一、二期)改造工程按期达产运行。深入开展无序开采地下水等专项整治。持续推进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建设,推进全国“无废城市”试点建设。策划包装西洱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与绿色融合发展EOD项目。全力做好“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工作,争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深入推进各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加快推进绿色动能转换。贯彻落实“双碳”“双控”要求,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快能源、城乡建设、农业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扩大拆墙透绿范围,持续开展国土绿化工作,构建“漫步苍洱”绿道体系。广泛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力争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65%、新能源网约车占比达93%。逐步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申报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四)全力以赴推动乡村振兴,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石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持续开展“大棚房”问题整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农田“非粮化”。深入开展全域土地整治,持续推进土地提质改造,强化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绿色农资集成推广,稳步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1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步增加。

    持续增加农村人口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过渡期政策延续,抓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确保帮扶措施落实见效,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实现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动态清零。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完善“三资”管理办法,全面盘活闲置资源、规范承包管理。引导村集体积极参与订单农业,力争50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以上。

    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健全落实农村建房联审联批和网格化管理机制,推广农村建房通用图集,强化乡村风貌管控,坚决遏制违建、乱建等农村无序建房行为。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培育行动,提高乡村善治水平。加快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全面清理“五堆十乱”,深入开展农村公厕管护提升行动,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5%。完成5个示范村建设、52个自然村整治提升,打造1万户美丽庭院。争创1个省级绿美乡镇、2个省级绿美乡村、95个州级绿美村庄。

    (五)全力以赴推动城乡融合,构建高质量发展空间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跟进完成乡镇总体规划编制报批、“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成果数据入库备案,确保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详细规划全覆盖,推动形成洱海西部保持乡村历史风貌、南部建成区突出现代风格的发展格局。坚持规划工作“一张蓝图绘到底”,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加快城市绿地、公园城市等专项规划编制,持续保护“银苍玉洱”特色山水格局。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深入实施城市品质提升“12346”行动,保持拆违拆临力度不减,坚决遏制“两违”新增,一体推进城市更新,加快“全市一个停车场”建设,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完成苍山路、吉昌路、关平路、建设路、兴盛路、泰安路市政道路智慧感知改造提升项目建设、城市主次干道“白改黑”工程、建设路地下空间项目、110千伏文献输变电线路项目建设,确保建设西路一季度通车、沙河埂和龙尾关片区安置房年内交付使用、智慧城管指挥中心和服务平台年内投入使用。启动大凤路和巍山路提质升级、文献片区防洪排涝项目建设和苍山饭店片区更新改造前期工作。实施泰安路泰安桥北到老大丽路口段综合整治项目。加快滨海大道智慧路灯、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示范工程、泰安桥拆除重建进度。探索批而未建等空白用地复绿使用,加快人民公园等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完成市政基础设施领域投资15亿元。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积极构建促进城乡要素配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抓好通讯网络、能源通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持续完善油气产供储销体系。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非大理户籍常住人口均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六)全力以赴加大改革创新,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

    优化政务服务。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简化审批流程,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一网通办”。完善“政府采购云平台”建设,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全程电子化。推进市镇村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加快推进“智慧政务”建设。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推动政府职能体系优化高效协同。推行工业“标准地”出让改革,逐步建立规范工业用地指标体系。争取大理古城维护费、洱海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等政策支持,稳步推进自来水价调整、污水处理费征收改革,建立能覆盖成本的水价机制。深化农村宅基地“两项”试点改革,推动农村宅基地分类处置,重点破解海西群众建房难题,盘活集体土地资源。深化税费征管改革,全面推行数字化电子发票。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升国企市场竞争力。加快云南省知识产权推动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创建,健全知识产权政策体系。

    培育壮大经营主体。高质量完成“五经普”正式登记工作,全面摸清产业结构。持续抓实市场主体培育,新增市场主体1万户以上,高标准推进“四上”企业培育工作。强化“一把手”带头招商和多措招商配合,每季度分两批次外出精准招商。积极参加国内外洽谈会、推介会等经贸交流活动。积极助力民营经济发展,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定期举办“政银企”交流活动、民营企业联系走访行动,解决好市场主体融资难题。全年招商引资州外到位资金增长20%,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0%以上。

    (七)全力以赴推动市区融合,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强化保障支持。加大对经开区园区发展要素保障力度,实现城市功能、公共基础设施和产业协调互补融合发展。推进大理经开总部经济产业园建设,助力经开区争创省级智慧园区、打造滇西北物流集散枢纽。支持云南信创(大理)产业园建设,实现数据整合分析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深化开放合作。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筹上和片区详细规划,支持上和片区转型发展。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主动承接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外溢产业。依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展会和大理州国际贸易商会平台资源,大力培育和引进对外贸易龙头企业,将大理打造成为生产资料集散中心和生活资料出口基地。外贸进出口总额翻两番以上。

    (八)全力以赴增进民生福祉,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科学整合优化学校布局,持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新增城区小学学位500个以上。全力推进大理一中新校区建设,加快大理五中、下关二小、大理幼儿园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争创省级一级一等幼儿园1所,一级三等幼儿园3所。强化“三支队伍”选育管理,抓好师德师风建设,重视师生心理健康管理,巩固深化“双减”成果,持续推进控辍保学、安全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工作。组建运营市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完成教育体育领域投资13亿元。

    提升医疗卫生水平。持续优化市域医疗资源布局,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解决好农村卫生室“缺医少药”等问题。推进市二院、市中医院迁建项目,完成市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新设下关、太和、满江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建立共享中药房,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落实人口生育支持政策,抓好“一老一小”健康服务。全面推进第五轮全国艾滋病防治示范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工作,全市达到血吸虫病消除国家标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确保卫生城市创建顺利通过国家评估。组建运营市医疗卫生投资有限公司。完成卫生健康领域投资11亿元。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全民健身中心提升改造和大理古城文体活动中心建设,年内市民活动中心投入使用。开展“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不少于50场。力争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以上。全面推进3个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将大理市中心敬老院打造为“公建民营”养老服务亮点示范院。组建大理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启动一批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建设项目。全面推进大理市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加快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组建运营市传媒文化有限公司。全力办好10件惠民实事。

    (九)全力以赴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守牢高质量发展底线

    坚决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科学有序推进海东停建等存量债务化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强化国有企业降杠杆、减负债,一企一策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加强金融监管统计与风险监测,打击非法融资,确保金融安全。抢抓特别国债发行等政策红利,争取更多资金支持。深入挖掘非税收入增收潜力,力促政府性基金发力,持续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做好土地挂牌出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住“三保”底线。

    突出抓好安全生产。推进基层消防“一队一站”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深入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大力整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持续推进农村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防住房安全事故。启动人防基本指挥所建设,推进中国地质科学试验场大理市项目建设,持续做好“三品一特”管理、森林草原防灭火、防汛抗旱、防震减灾等工作。

    全面加强社会治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持续推进“八五”普法,加大法律明白人培养力度,全面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支持“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坚持做好人民信访工作,提升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统筹做好国防动员、双拥共建、侨务外事、地震气象、禁毒及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全力做好各级各类巡视巡察、督察、审计反馈问题整改,开展突出问题整治攻坚行动,推动整体工作对标达标、主要指标争先进位、亮点工作创新立标。

    各位代表!发展为民是政府的立身之本,防风化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是政府的应有之责。我们这一届政府注定是筑石铺路的一届,要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与胸怀推动发展。一是忠诚为政。把政治坚定作为第一要求,把“两个维护”作为最大的大局、首要的“国之大者”,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以实际行动体现担当、展现作为、诠释忠诚,持续推动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大理落地见效。二是务实勤政。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抓落实”重要要求,持续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当好“施工队长”和“施工队员”,做到上级党委政府有决策、市委有部署,政府抓落实、见成效、有反馈。三是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履职,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主动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等各方监督,广泛听取意见。四是廉洁从政。坚持艰苦奋斗、廉洁用权,常态长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加强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更好发挥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职能作用。树牢过“紧日子”思想,持续压减“三公”经费预算,把宝贵的财力用在民生急需上、发展紧要处。

    各位代表!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山高攀则至,路远须疾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州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守正创新、主动担当、克难奋进、干在实处,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大理新篇章!


    名词解释

    双保护、双提升:洱海、历史文化根脉双保护,产业转型、城市品质双提升。

    三治一改善:治污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垃圾,改善湖泊水生态。

    8个“三年精准提升行动”:湖体水生态修护、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改善、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流域城镇截污治污体系、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流域湿地提质增效、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流域产业转型发展三年精准提升行动。

    山水项目: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

    透明薄皮溞:一种在洱海“消失”多年的浮游动物类群,在水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生态位,有利于维持水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个转企、企升规(限):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小微企业规范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

    五经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1+7+N管理格局:1个市级国有平台公司、7个下属二级子公司、多个三级子公司。

    AA评级:指AA级信用评级,代表企业在偿还债务和信用风险方面表现出的优良水平。

    三品一特:食品、药品、重点工业产品和特种设备。

    两山转化:绿水青山(生态优势)和金山银山(经济发展)双向转化。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

    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八年大发展、十五年大跨越。

    旅游高质量发展“六项行动”:促进旅游供给提质升级行动、推进文旅深入融合发展行动、加快培育壮大经营主体行动、旅游服务创优提质行动、构建旅游发展良好生态行动、推动旅游发展行稳致远行动。

    1+2+N:“1”为一个“城市大脑”,“2”为理政通APP和大理APP,“N”为N个智能应用场景。

    EOD项目: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co-environment-orientedDevelopment),它是一种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核心,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持,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

    双碳、双控: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和强度的控制,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而实施的重要政策之一。

    城市品质提升“12346”行动:“1”指一河,即西洱河;“2”指两岸,即西洱河两岸;“3”指三个场馆,即体育馆、城市规划馆、大理·市民活动中心;“4”指四个节点,即风车广场、凤仪、云浪、上登四个入城高速路口;“6”指六条城市干道,即建设路、苍山路、宾川路、人民路、泰安路、兴盛路。

    农村宅基地“两项试点”:大理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和大理市农村乱占耕地建住宅类房屋专项整治试点。

    三支队伍:校长队伍、班主任队伍、骨干教师队伍。

    四个“抓落实”: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


    大理市2024年10件惠民实事

    一、实施教育体育惠民工程。力争新增小学学位500个以上,资助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少于2万人次,为不少于1000名家庭贫困大学生办理助学贷款。每年两次,按学期为脱贫家庭(含监测对象家庭)中在校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正式学籍的新成长劳动力给予补助。

    二、实施医疗健康惠民工程。为不少于2000名中老年城乡居民提供免费脑卒中筛查;为不少于5000名中学生提供脊柱侧弯免费筛查;为不少于2000名育龄妇女免费发放叶酸;为不少于2000名适龄妇女免费开展乳腺癌、宫颈癌筛查;为不少于20000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

    三、实施就业和社会保障惠民工程。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拓宽就业渠道,兜牢困难群体就业民生底线,城镇新增就业不少于6000人,“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不低于4000万元,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不少于2000人。按时足额发放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达20万人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达22万人以上;工伤保险参保达10万人以上(含项目参保);失业保险参保达9万人以上。

    四、实施优老解困惠民工程。提高全市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对象保障供养标准。按月足额为全市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费,为全市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对象发放低保金,为全市高龄(长寿)老人发放高龄津贴。

    五、实施扶残助残惠民工程。为不少于100名0-12岁残疾

    儿童提供免费康复救助服务;为不少于100名精神残疾人提供免费住院服药康复救助;为不少于300名残疾人免费提供辅具适配服务。为全市残疾人按规定发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

    六、实施城乡住房惠民工程。发放城镇保障性住房租赁补贴不少于1700户,完成不少于500人次农村工匠培训。

    七、实施交通惠民工程。完成不少于20千米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不少于10千米农村公路建设。

    八、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在100个行政村每村每月放映一场公益数字电影,全年放映公益数字电影不少于1200场。实施100个村委会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及更新工程。完成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活动不少于100场。

    九、实施农村惠民工程。对稻谷、能繁母猪、奶牛等9个保险品种实施政策性保险,发放农机购置补贴机具100台(套)以上。

    十、实施法律援助惠民工程。做好军人及退役军人、农民工、未成年人、老年人、妇女、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法律援助工作,年内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不少于200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