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施甸县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2月5日在施甸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长 李芒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全力推进系列三年行动,大力发展“三大经济”,踔厉奋发,攻坚克难,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难中求进、稳中求进。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05.4亿元,增长0.7%,其中:一产增加值29.2亿元、增长4%,二产增加值25.7亿元、下降14.4%,三产增加值50.5亿元、增长7.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亿元、增长41.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9亿元、增长17%;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完成122.9亿元、119.8亿元,增长17.6%、7.2%;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6013元、15681元,增长3.9%、8.8%。 一年来,我们突出抓实七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调结构、挖潜力,产业发展更具活力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挖掘资源优势,强龙头、补链条,产业发展实现多元突破。农业稳步提质。始终将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严格落实耕地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完成2021—2022年耕地流出恢复整改1.7万亩,完成率107%。建成高标准农田5.5万亩,实施土地整治(提质改造)项目10个,预计新增水田规模指标7588.4亩,新增粮食产能指标124万公斤;粮食播种面积53.8万亩、产量17.4万吨,面积和总产再创历史新高。大力发展种业产业,水稻制种3576亩,科研育种材料3.6万份;玉米制种8000亩,繁育品种34个。抓实传统产业,种植蔬菜13万亩、产量16.2万吨,鲜食豆类产值突破5亿元,甘蔗种植面积达2.57万亩;收购烟叶25.27万担,均价连续三年保持全市第一,烟叶税突破1亿元;生猪出栏106万头,肉牛出栏5万头。新增省级龙头企业3户、市级龙头企业5户、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4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0个,完成绿色食品产品认定24个,新纳入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目录23个。完成农业总产值51.7亿元,增长4.1%。工业扩能增效。成功引进总投资10.88亿元的湖北隆轩资源循环再利用项目,农业产业冷链物流园、年产8000吨塑料颗粒生产线等项目稳步推进,聚壹纺织棉纱加工、旭昇电子电源适配器生产等项目建成投产,昆钢嘉华入选省级能效“领跑者”名单,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户。加快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施甸中光伏发电、风吹山风电、王家寨光伏发电等项目实现并网发电,新增装机容量34.2万千瓦。新改建5G基站400个。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亿元。服务业加快复苏。山之南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仁和镇被评为“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成功申报国家丙级民宿2家,打造官市街等一批新兴农文旅融合打卡点,锦鑫魔方水上乐园项目顺利完工,何元海林檎地质文化乡筹建工作稳步推进。举办“5·19中国旅游日”、“网上年货节”等系列活动,建成电子商务示范园区,新增电商企业6户,完成电商交易额12.6亿元,增长14.8%。新增出口企业1户,实现出口贸易额256万元,增长29%。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9户,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5亿元,增长9.8%。接待游客3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8亿元,均增长20%。 (二)突出谋发展、促投资,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坚持大抓项目,扩大有效投资,以项目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能支撑。项目储备更加充实。围绕县域基础设施短板弱项,着力于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多措并举抓实项目谋划,推进重点项目前期,建立“两库一清单”,策划项目205个,总投资464.8亿元;储备项目142个,总投资251.8亿元。要素保障不断强化。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完善项目建设联合踏勘机制,推动项目并联审批,受理投资项目377件,按时办结率100%;处置闲置土地355.65亩,供应土地3103.6亩,保障新能源项目用地3820亩,腾退、盘活园区厂房7.86万平方米;向上争取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一期)、旧城乡水系连通、芒埂水库、西防洪沟岔沟治理等项目资金26.3亿元,增长12.5%。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施勐高速施甸至姚关段建成通车。年产20万吨干混腻子砂浆石膏、旧城大山片区节能灌溉等12个重点产业项目,县城至何元通乡公路、30户以上自然村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老片山至卡斯河道路、杨家桥至太和通乡公路、城乡供水一体化、保山坝灌区(施甸片区)等项目稳步推进。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5个、农房抗震改造1411户,实施保障性租赁住房678套。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0.67亿元,其中产业投资43.43亿元,占比53.83%。 (三)突出稳政策、促增收,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中之重,切实抓好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监测帮扶扎实开展。严格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新识别“三类”监测对象92户357人,稳定消除风险1641户6062人;持续完善帮扶政策“工具箱”,全县“三类”监测对象3039户10315人全部落实帮扶措施,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促农增收有效落实。深入推进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63亿元,实施项目129个;完善联农带农机制,47户企业、12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与16890户脱贫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双绑”覆盖率98.17%;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2万人,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3412个,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129人次。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建立就业服务站8个,易地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1.38万人,实现有劳动力家庭户均至少1人就业。定点帮扶成效显著。沪滇协作以及西安交大、中国地大(武汉)、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云南局、审计署昆明特派办、云南中烟公司等定点帮扶共实施项目46个,投入资金7482万元,消费帮扶9140万元,开展技能培训50期5400人次。 (四)突出抓治理、聚合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进城乡综合治理,生态底色更加靓丽。生态环境治理有效。各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有力推进,实施12个老旧小区污水管网改造、4个片区雨污分流、东沟治理等项目,铺设污水管网12公里,完成清淤疏浚10.75公里,实现白龙河脱劣、东沟水质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有序推进,实施施甸河流域种植业结构调整,一体抓实沿河区域综合治理。深入开展秸秆“五化”利用,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8.9%,排名全市第一。集中式饮用水、地表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严格落实林长制、河(湖)长制,义务植树40万株,各级河长巡河2.2万人次,发现并整改问题677个。绿美建设初显成效。巩固拓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计划,城市公园面积达85.97公顷,新增绿地5.64公顷,城市绿地率39.32%。评选出羊蹄甲(白露花树)为“县树”、白玉兰花为“县花”。善洲林场荣获绿美景区标杆典型。成功创建省级绿美社区1个、绿美村庄3个。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入开展,全力整治“三堆三乱”,新建自然村公厕21座、卫生户厕3079座,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67.65%;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79%,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47.06%。启用国土空间规划和“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完成实用性村庄规划36个,严格执行农村宅基地联审联管机制,村庄建设风貌管控进一步加强。 (五)突出深改革、优服务,发展动能加速释放 坚持以改革增活力强动能、以开放拓空间聚资源,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重点改革稳步推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赋予乡镇行政职权101项,发布政务服务事项1403项。激发企业发展活力,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户;新一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走深走实,组建施甸产业园区管委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获市级批复。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实施经营主体倍增三年行动计划,净增经营主体3746户,每千人拥有经营主体90.54户。助企纾困各项政策措施有效落实,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26亿元。认定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4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户、中小企业服务平台1个。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完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专班服务机制,强化“一盘棋”统筹招商,谋划招商项目31个,新签约项目13个、落地6个,引进市外产业招商到位资金42亿元。 (六)突出解民忧、办实事,民生事业保障有力 坚定站稳人民立场,推动民生事业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年民生支出24.8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83.1%。教育事业巩固发展。深入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学校管理,选优配强校(园)长,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升。高考本科上线264人,较去年上升4.22%;6所学校获评第二届保山市文明校园。争取教育专项资金6989万元,县特殊教育学校实现搬迁入学,善洲思源实验学校全面复工,县一中附属工程、县三幼活动及辅助用房、酒房乡中心学校建设等项目有序推进。医疗卫生稳步提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入推进,县人民医院历经7年建设实现整体搬迁运营,县中医医院通过省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9个乡镇卫生院达到一级甲等卫生院评审标准,创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个、省级中医特色专科2个。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实施“技能云南”施甸行动,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1.44万人次。搭建“零工市场”平台,发布就业岗位13518个。发放失业保险资金362.6万元,办理创业贷款9773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有效控制在4.2%以内。实施社会保险扩面增效行动,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28万人,医疗保险参保31万人。聚焦“一老一小”,完善养老服务设施,敬老院公建民营取得初步成效;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全面构建,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持续巩固殡葬改革成果,新增投入使用骨灰堂15个。 (七)突出防风险、守底线,社会大局安定和谐 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社会风险总体可控。扛实地方政府债务化解责任,加强风险源头管控,盘活各类资产资源,积极与金融机构协商规范接续到期债务,推动国有企业实体化经营,风险得到有效缓释。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应急广播体系全面建成,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应急广播终端全覆盖。“1262”预警与叫应机制、重特大地震灾害“123”快速响应机制高效落实,防灾减灾救灾机制进一步健全。法治建设全面推进。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全面落实,摆榔乡大中村顺利通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家复核。完善基层现代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成1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3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39个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建设。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基层治理不断深化。持续强化网格化服务管理,139名综治维稳员纳入村(社区)七大员。接访下访和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有效落实,成功创建全省“如家信访窗口”示范县,万兴乡被评为全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示范点。重拳打击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常态化扫黑除恶、禁毒防艾工作有序推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工作,荣获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个。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有序开展。国防动员、双拥、人民防空全面加强,外事侨务、史志档案、退役军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不断强化抓落实的立场、品质、能力和意志,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等各方面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3件、政协委员提案123件,办复率、满意率均达100%。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面对改革发展稳定艰巨任务,我们主动作为、干中求进,经济发展质的积极变化明显增多。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生动实践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有力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勠力同心、拼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关心支持施甸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居安思危,方能行稳致远。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县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最吃劲的阶段,经济发展滞后的现状还没有根本改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税源培植不足,“三保”、发展、偿债压力巨大;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一产增长空间不大,二产支撑不足,三产拉动不强,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匮乏,教育教学质量、医疗服务水平亟待提升;极少数政府系统干部作风不实、能力不强、干劲不足。对此,我们将综合施策,有力应对和解决。 二、2024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实现“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的承上启下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从全局大势看,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一系列重大政策叠加发力;省、市聚焦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这些将给我们发展带来机遇和政策利好。从施甸发展看,我们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关期、政策叠加的机遇期、后发赶超的奋斗期,资源禀赋、绿色生态、交通区位等优势愈加凸显,与保山中心城市联动发展持续强化,发展动能更加强劲,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部署,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大力发展“三大经济”,纵深推进系列三年行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实施“3815”战略发展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9%、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结构更加优化,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GDP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市级下达目标任务范围内。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全力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挖潜提速提质,持续增强产业发展硬实力 紧盯种业、新能源、绿色建材、电商等产业,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上持久用力,构建多元化的产业体系。着力挖潜特色农业。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持续推进耕地流出恢复整改,坚决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违法用地等行为。延伸种业产业链,推动流转土地2万亩,实现水稻繁育3500亩,玉米制种2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3万亩、产量17万吨以上。加快高标准农田、土地提质增效项目建设,积极推广粮经协同、粮蔬结合模式,提高农田综合产出效益。巩固提升烤烟、蔬菜、甘蔗、生猪、肉牛等传统产业。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引培更多农业经营主体,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带动“中间”深加工,推出一批“施甸富硒”品牌农产品。培育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农业“小巨人”企业1户,新增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4户、示范家庭农场4个,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2个。实现农业总产值增长6%以上。着力提速工业经济。抢抓全省沿边产业园区建设、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等重大机遇,全力盘活“一园两片区”资产,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吸引力和承载力。依托约1.2亿吨石灰岩储量资源,着力延伸碳酸钙产业链,谋划和实施好一批碳酸钙粉体生产加工及下游碳酸钙塑料母粒、建筑干混砂浆等系列产品生产线及其配套设施项目。加快静脉产业园、昆钢嘉华绿色骨料、年产5000吨优质滇木瓜系列饮品项目建设。力争星光诚高清数据线、年产20万吨干混腻子砂浆石膏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推动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和系统集成生产线项目落地建设,搭建碳资产管理平台,打造“风光水储”多能互补基地,力争开工建设大秧田、阿罗佰2个光伏项目,新增装机容量37万千瓦。新纳规工业企业4户以上,力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着力提质现代服务业。聚力施甸坝、姚关坝田园综合体建设,布局田园体验、地质文化科普、农业制种研学、庭院经济等业态,打造一批集“农文旅、产学研”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点,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充分挖掘温泉、传统村落、民俗乡愁文化资源,盘活老一中、水墨古村等资产,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培育创建一批A级旅游景区和等级民宿,着力打造富含“施甸记忆”的乡村游。持续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加快电商发展,推进电商产业园校企合作项目建设,实现电商交易额增长14%以上,接待游客、旅游总收入均增长15%以上。 (二)聚焦抓实项目建设,持续增强有效投资牵引力 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以高质量项目吸引扩大社会投资,推动县域经济稳健增长。精准开展项目策划。紧盯国家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补短板等重点领域,谋划储备一批高质量的重大项目,滚动充实“两库一清单”,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支持。力争产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均增长15%以上。全力做好要素保障。紧盯项目建设各环节,强化落实专班推进、专人负责,统筹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新增耕地规模指标9000亩以上,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落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制度,提高亩均投资、亩均效益、亩均税收,深化银企合作,有效解决融资难题,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达产。高位推动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旧城水系连通、30户自然村通硬化路等项目,重点推进施勐高速公路姚关至链子桥段、三块石水库连通、城乡供水一体化、左岸星河等项目,确保姚关至善洲林场、杨家桥至太和、县城至何元公路建成通车。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3亿元以上。 (三)聚焦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增强脱贫成果拓展力 以“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为主线,聚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常态化监测帮扶。抓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严格落实定期分析研判和调度、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完善“一户一策”,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实现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动态清零。多渠道促农增收。围绕“产业增收、就业创收、联结拓收”的思路,推进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健全完善联农带农益农机制。加强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确保用于产业发展比例不低于65%,投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亿元以上。充分发挥县级人力资源国有公司和“红色劳务”载体作用,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提升就业组织化程度,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1.7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稳定在15万人以上,其中脱贫劳动力4万人以上。充分发挥扶贫项目资产效益,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自己干、村企合作一起干、直接租给龙头企业干等方式,有效盘活闲置资产,力争每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15万元以上,其中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18个。引领抓示范建设。深入推进“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精品示范村12个、美丽村庄32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3个。大力培养乡土人才,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深入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四)聚焦提升综合治理,持续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力 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优势。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扎实开展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三水共治”,抓实各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力度,加强尾矿库环境风险管控,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措施覆盖率、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膜科学使用回收,确保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8%以上。提升生态治理水平。以河(湖)长制为抓手,施甸河、姚关河河道专项治理为重点,推动清淤、截污、补水同向发力,实施“两污”综合整治、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改造、老城区排水管网改造等项目,新建污水管网20公里,确保年内白龙河水质提升、东沟水质脱劣。持续开展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强化林草湿地资源管理和保护,推动林业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加快美丽施甸建设。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计划,创成省级绿美城市,启动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加大县城、乡镇集镇市容秩序整治力度,提升城乡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809户、保障性租赁住房125套。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年内建成公厕20座、改建农村卫生户厕3000座,卫生户厕覆盖率达72%以上;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80%以上;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重点实施“小三格”、“大三格”建设和简易污水处理设备使用,坚持典型引路、建管并用,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2%以上。健全“县主导、乡主责、村主抓、户主体”四级联动工作机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形成“人居环境共治共管,美丽乡村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让优美的人居环境成为施甸第一印象。 (五)聚焦提速改革创新,持续增强转型升级驱动力 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推进改革创新。推进综合办事窗口改革,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指尖办”。落实户籍制度、综合水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等重点改革措施,纵深推进国企改革发展“八项行动”。加强校地交流,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成果转化应用。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培植创新型中小企业4户,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户、高新技术企业2户。持续做优营商环境。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惠企纾困系列政策落地见效,实行“一项目一专班”,全过程“店小二”服务,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坚持量质并举,持续推进经营主体倍增行动,每千人拥有经营主体98户以上,新增“四上”企业20户以上。持续强化招商引资。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分领域、分行业开展靶向式、清单式招商,提升项目落地率、投产率。围绕昆钢嘉华、光筑农业、保山能源、隆轩危废等重点企业,循链招引,拓展产业链。储备优质招商项目35个以上,新签约项目15个以上,省外产业到位资金增长20%以上。 (六)聚焦增进人民福祉,持续增强民生服务保障力 用心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加快补齐教育短板。全力支持好服务好教育发展,强化教育保障,用好“编外校长”,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强化学校规范管理,持续抓实师德师风、教研教改,重塑教育发展信心。坚持不懈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确保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2%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9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3.5%以上;提升高中教学质量和水平,力争高考本科上线率、一本上线率逐年提升;继续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善洲思源实验学校建成投用,完成县三幼活动及辅助用房、县幼儿园分园建设,新增学位630个。狠抓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县级全面提升、乡村网底牢固”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中医医院项目建设,县人民医院通过省级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验收。强化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县乡两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让群众就近就便看好病。建成县级信息平台,推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逐步实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积极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确保省级健康县城建设达标。做实做优民生事业。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93%以上、医疗保险参保完成率98%以上。持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推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有效衔接,聚焦“一老一小”,稳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加快县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落细落实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强化对残疾人、留守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关爱。 (七)聚焦树牢底线思维,持续增强社会治理综合力 全力防风险、保安全、促发展,把维护安全稳定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坚决守牢安全稳定底线。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全过程、立体化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债务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和平台公司债务风险,有效盘活资源资产,拓宽筹资渠道,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非煤矿山、地质灾害、城镇燃气、校园安全、“三品一特”、消防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实施县乡应急体系信息化建设项目,落实“1262”预警与叫应等防灾减灾机制,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进平安施甸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电信诈骗、黄赌毒和食药环等突出违法犯罪,统筹推进未成年人“六大保护”、命案防控,打好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推动“八五”普法有效落实,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积极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推进“智慧矫正中心”建设。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扎实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稳妥化解信访积案,争创“国家信访工作示范县”。继续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推动“双拥模范县”创建工作。同时,全面加强国防动员、意识形态、外事侨务、史志档案、气象、保密等工作,全力支持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艺、红十字会等其他社会事业发展。 三、唯实惟先,善作善成,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政府的一切职责是抓落实,我们必须脚踏实地,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按照守底线、稳支撑、增动力、上台阶的总体思路,坚持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 (一)以政治建设立根铸魂。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县委工作要求,确保执行上级决策部署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二)将依法行政推向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民主集中制,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提高政府议事决策质量和效率。加强调解、仲裁、行政复议等工作,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强化审计、统计监督。加大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三)让担当实干蔚然成风。深入推进“两个革命”,全面落实“三法三化”,当好“施工队长”,切实把树立“十种鲜明导向”落实到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上。坚持实干导向,不断提高抓落实解难题促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持续推进各级巡视巡察、审计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具体工作调度机制,严厉整治有令不行、办事拖沓等作风顽疾,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工作全面落地见效。 (四)用正风肃纪永葆本色。扛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强化政府系统干部管理,做到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严防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廉政风险,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监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四风”树新风。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充满新的机遇,面临新的挑战,孕育新的希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奋勇前进,以高质量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施甸实践新篇章!
名词解释
1.三大经济: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 2.两库一清单:策划项目储备库、前期项目储备库、年度重点推进项目清单。 3.“三类”监测对象: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 4.秸秆“五化”利用: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 5.三堆三乱:“三堆”指粪堆、土堆、垃圾堆,“三乱”指污水乱泼、垃圾乱扔、柴草乱垛。 6.三区三线:“三区”是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三线”分别对应在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7.零工市场: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为灵活就业人员与雇主方提供招聘信息发布、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政策咨询、劳动维权、便民服务等公益性综合服务的非营利性服务平台。 8.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严格落实地方党委安全生产责任,严格落实各级政府安全生产责任,严格落实部门安全生产责任,严肃追究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严格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责任,深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牢牢守住项目审批安全红线,严厉查处违法分包转包挂靠资质行为,切实加强劳务派遣和灵活用工安全管理,重拳出击开展打非治违,坚决整治执法检查宽松软问题,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队伍建设,重奖激励安全生产隐患举报,严肃查处瞒报谎报迟报漏报生产安全事故行为,统筹做好经济发展、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 9.如家信访窗口:全省信访系统打造如家庭一样的环境、如家人一样的接待、如家事一样办理的信访接待窗口,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 10.三品一特:食品、药品、重点工业产品,特种设备。 11.“1262”预警与叫应机制:气象部门对大于50毫米强降水提前12小时提供落区精细到县的预报,提前6小时和2小时提供落区精细到乡镇的预报。气象预报发布的同时,立即开展同级“叫应”,县、乡、村各级责任人接报后层层“叫应”、确保“叫醒”,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12.重特大地震灾害“123”快速响应机制:重特大地震发生后,第1小时各级应急指挥系统要全面运行,第2小时应急救援队伍要全面派出,第3小时救援工作要全面开展。 13.四下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14.国企改革发展“八项行动”:对标国际国内一流价值创造专项行动、省属企业公司治理示范专项行动、省属企业主责主业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压减法人户数和治理亏损子企业专项行动、全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项行动、提升国资监管能力专项行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整治专项行动、党建融入生产经营专项行动。 15.工业“标准地”:对新建工业项目用地先行完成区域评价、设定控制指标,并实现项目开工所必需的通水、通电、通路、土地平整等基本条件的可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 16.“小三格”、“大三格”:“小三格”即每家每户的三格式化粪池,“大三格”即村庄外的污水集中处理池。 17.“四上”企业:参与联网直报统计的企业,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等。 18.未成年人“六大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 19.三法三化: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 20.十种鲜明导向:对党忠诚老实、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静下心来学习思考、当好“施工队长”、扑下身子抓落实、经常下基层、坚持眼睛向外、敢啃硬骨头、敢为天下先、要干事更要干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