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661|回复: 0

[云南] 2024年通海县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4 天前
  • 签到天数: 84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2323
    发表于 2024-7-22 18: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qiaomen 于 2024-7-22 18:44 编辑

    2024年通海县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5日在通海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  长  詹道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推动通海经济高质量转型的破局之年。一年来,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围绕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奋力攻坚、夯本筑基,全力应对经济持续下行、杞麓湖保护治理、债务化解、治理、高温干旱等重重困难压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难中趋稳、难中有进。全县预计(下同)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2.08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4.2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5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0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19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8162元、24563元。
    这一年,我们主要做了7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以产业促发展,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工业发展基础更加夯实。聚焦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3+3”现代工业体系,钢铁、食品加工、五金机电三个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步伐加快,稀贵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趁势兴起。突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辐射带动,累计净增工业企业361户,升规纳规7户。省级金属表处理基地建设成效初显,年加工能力达200万吨。通变电器、云海新能源产品与光伏、风能等主导产业实现配套,台顺机床、通衍机床实现光机组装生产。弘盛铂业产业品类突破300余个,成功进入贵研铂业主流供应链,二期工程快速推进。振飞公司产能得以确定,飞标工贸年产20万吨高频焊管生产线等项目稳步推进,24个项目竣工投产。方圆工贸、穆光工贸、通变电器连续三年被评为云南省100强非公企业。通海烟丝厂恢复生产。园区引领聚集效应加强。加快园区优化提升,完成云南通海产业园区总规修编和区域环评,盘活闲置厂房1.3万平方米、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38亩,10个项目开工建设、7个项目竣工投产,实现营业收入75.94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达15.24亿元、占全县58.48%,工业主阵地作用凸显。农业提质增效步伐加快。以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打造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化设施农业,创建市级农业产业示范基地16个(含省级基地3个),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5万亩。实施“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项目5个,佳海花卉、麟凤设施基质蔬菜栽培2个现代农业项目建成投运,云秀、锦海花卉种植实现“无土栽培+水肥循环利用”和尾水“零排放”,蔬菜、花卉等优势产业量效齐增,产值分别达26亿元、4.5亿元。农产品质量快速检测合格率继续保持在99%以上,初加工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12.16亿元,农产品加产比达2.21:1。种植烤烟5.35万亩,产量775.81万公斤,收益实现恢复性增长,取得生产规模、质量双突破。外向型经济平稳发展。借力中老铁路、中越铁路发展外向型经济,昆茂食品年产10万吨果蔬精深加工项目开工建设,天方食品直接出口项目用地问题得到解决。奋力守住对外贸易阵地,完成进出口额1.58亿美元。文旅消费持续复苏。聚焦商旅文、吃住行、游购娱深度融合,稳步推进沉浸式旅游示范区建设,努力促进消费回升和潜力释放。着力激活夜间消费,御城历史文化街区获评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六一夜市持续火热。斯贝佳食品工坊被认定为第一批省级非遗工坊,新增市级非遗项目3个、非遗工坊3个。举办花灯节、泼水节、盆景节、那达慕等各类文旅活动113场次,活化利用古民居和历史建筑100余处。全年接待游客2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9亿元。
    (二)坚持创新驱动和深化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化简政放权,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编制公布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39项、乡镇(街道)赋权事项131项,核准完善网办事项基本要素12项,实现网上可办率、“最多跑一次”率、全程网办率、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率4个100%,承诺时限平均压缩率94.27%,即办件率达97.61%。推进行政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程审批时限压缩到44个工作日内。简化退税申报手续,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5841万元。净增经营主体4341户,新增“四上企业”13户,“个转企”30户。大抓招商引资。坚持招大引强,同大唐香电、深圳瑞力恒、力方集团、云菜集团等一批实力企业成功签约,金埔园林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全年引进项目7个,协议投资42.9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投资项目5个。民营经济贡献突出。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小微企业特色信贷产品10余种,新增民营企业4001户、增长10.69%,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67.1亿元,对GDP贡献率达78.8%。创新能力持续加强。新增国家和省市级科技项目8项,实施企业技改升级项目15个,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户、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5户,国家创新型县创建成果持续巩固提升,R&D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0.66%,专利授权、商标注册申请件数、有效注册商标总量均居全市前列。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全年审批备案项目287个,在库项目145个,筛选出重点项目96个。积极申报中央和省市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获批资金3.2亿元。收储土地83.5亩,供应土地1493.67亩。城市供排水一体化改造、杞麓湖水生态修复与治理、集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等7个项目列为省级重大项目,户用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金山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园、飞标工贸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高频焊管生产线建设等10个项目纳入省级一二三季度开工重大产业项目。国储林项目通过省级评审,弥玉高速(通海段)、城乡供水一体化、滇中引水二期等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峨山富泉至通海高大公路(通海段)改扩建项目竣工通车,13条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全面完工,中石化(金山加油站)充电站、億丰电动汽车充电站项目顺利推进。木格水库建成投运,鸡脖子提水工程建设完成,琉璃河水库扩建工程主体完工。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36亿元。新建5G基站146座,实现县域内重点区域及行政村所在地5G信号全覆盖。
    (三)坚持一体保护,奋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杞麓湖水质持续向好。制定年度脱劣攻坚方案和任务清单,建立落实生态补水、藻水分离站日常运行监管、汛期雨水现场巡查调度、调蓄带水资源调度、湖心断面脱劣水质监测5项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三治一改善”各项措施,《云南省杞麓湖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整改各级各类巡视巡察、督察反馈问题57个,杞麓湖湖心主要污染指标化学需氧量降到38.8毫克每升,达V类水质。全流域自然村截污治污工程完工128个。完成第一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高大集镇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建设,启动第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种植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作物11.27万亩,累计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1.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29.89万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17.52万亩、绿色防控68.21万亩,在2020年基础上累计调减蔬菜种植面积6.06万亩,分别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7.5%、4%。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江川—通海—华宁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开工建设。完成中河、窑沟、白渔河、万家大沟4条主要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打通调蓄带14个断点,实现片区化联通。深入开展“河长清河清漂”等专项行动,清理河道、湿地、调蓄带等淤泥16.6万立方米、垃圾3.21万吨。精准调度初期汛期雨水934.48万立方米,生态补水791.75万立方米。藻水分离累计处理水量8827.41万立方米,分离藻泥3.88万吨,清理打捞漂浮蓝藻64吨。实施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综合性工程,建成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点2个片区2790亩;新建水质自动监测站20个。完成14座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1%。芭蕉村省级能源零碳村示范项目通过验收。抓好水资源保护。开展乡镇级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建立《通海县乡镇级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名单》。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用水审批、倡导节约用水。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完成33家企业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排查,加大工业固废、重金属、废弃菜叶等污染整治力度,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完成封山育林5万亩、公益林补偿37.37万亩、天然商品林停伐保护12.94万亩、异地造林100亩,森林蓄积总量达377.3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9.49%。
    (四)坚持规划引领,稳步推进城乡建设。古城保护更加规范。强化系统思维,确定规划制度编制、历史建筑改造提升、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规范城区管理、加快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拓展宣传渠道“引流”6项重点工作。《通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加快,《通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制定实施。加大文物古建保护力度,规范管理古城传统民居、店面商户外观风貌,实现古城特色协调统一。着力打造“通江达海百匠地,文彰武显千年城”城市品牌,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平台引流效果初步显现。城市形象逐步提升。编制完成《通海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杞麓湖流域国土空间保护和科学利用专项规划》。坚持系统思维和问题导向,通过用脚步丈量城市,全面梳理存在问题,针对宣传推介不到位、交通体系不畅、绿化亮化美化差距大、基础设施短板多、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小区建设管理不到位、城市风貌凌乱7个方面问题,明确工作思路和措施,实行清单化推进。秀麓融城南园、拾光合著建成交房。启动“三路一园”景观提升改造项目,增绿面积4万平方米。完成秀山路改造,礼乐路滇中引水和城市供排水一体化等项目取得实质进展并加快推进。智慧停车、通海商城、金山蔬菜批发市场改造提升等项目稳步推进。增划非机动车停车线4161米,车辆乱停乱放问题得到缓解。持续实施“绿美行动”,开展植树活动2次,建成绿美示范点9个,累计增植苗木7.5万株,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35.56%。乡村振兴扎实有效。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完成59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审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各级财政衔接资金项目59个,总投资3654.81万元,持续监测113户脱贫对象,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13.68%,有劳动能力脱贫群众转移就业率达69.02%,易地扶贫搬迁点有劳动能力脱贫群众就业率达90%以上。支持集体经济发展壮大,71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7234万元,增长2516万元,实现10万元以上全覆盖。打造乡村振兴省市级精品示范村4个、美丽村庄29个,认定三星、四星级美丽乡村3个,实施农村危房闲房及临违建筑整治204宗、3.22万平方米,改造建设农村卫生户厕713座,完成农村饮水工程10件,农村人居环境和居住体验不断提升。启动253户农村危房抗震改造工程,完成农村自建房专项整治,整改销号率100%,农村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高大乡克呆村、里山乡大黑冲村完成民族地区农房功能提升省级试点打造。
    (五)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全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财政债务风险有效化解。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难日子”、让百姓过“好日子”的为民财政理念,做好增收节支管理,全力保障“三保”支出。加强收入组织和财源培植,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共治,深化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加强重点行业、重点收入来源管控。盘活闲置、低效资产资源,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积极开展市场化交易。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4.8亿元,成功发行专项债券2亿元。切实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缩非刚性支出,人均公用经费压减6%。争取再融资债券资金43154万元,清偿历年拖欠企业账款56281万元、偿还平台公司债务69269.92万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生产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排查整改重大安全隐患31项,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预防和遏制,同比下降42.9%。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开展“名邦食安,你点我查”行动9期,多措并举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及时有效处置森林火情2起和过境森林火情5起,处置风雹、洪涝、干旱、地质等各类自然灾害16起,实现地震预警终端学校、乡镇全覆盖,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房地产领域风险可控。清缴历年欠缴人防费用600余万元,保交楼项目交付率达85.14%。粮食安全保障持续加强。着力化解违法占耕、违规建设问题,完成耕地流出整改4009.21亩,有效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千方百计增进民生福祉。民生投入和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全面落实各项减负纾困和惠民政策,民生支出达2.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6.8%,比重较去年上升4.6个百分点。发放城乡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高龄津贴等救助保障资金4685万元,惠及23万余人次。强化稳就业促增收,举办各类招聘活动37场次,提供岗位9747个,发放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创业担保贷款3187.5万元,城镇新增就业240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1万人。实施龚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及六一社区、七街社区老年幸福食堂等7个养老服务项目。推进“百千万文化工程”,县图书馆完成分馆建设,晋级全国公共图书馆二级馆。追讨发放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848.8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95.68%。教育质量稳中有升。深化“县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改革,选优配强校级领导,调整校级领导42人,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145人。探索推进集团化办学,着力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成立2个小学教育集团,构建学前教育4个园区集团,撤并3所小学、1个校点。实施校园基础设施修缮项目25个,新区小学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100.16%、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高考本科上线率28.62%、中考总分平均分位居全市第三。职业教育特色办学成效显著,通海职中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中职院校中式烹饪比赛荣获三等奖。特殊教育办学条件优化提升,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98.68%。医疗卫生体系更加健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总医院建设完成并实体化运作。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项目通过验收,华康医院完成升级改造,李文安骨科医院、宁瑞精神病院、县医院急诊楼、智慧停车楼等项目顺利推进。乡镇卫生院10项中医适宜技术实现全覆盖,省级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建设通过复审验收,疾病防控及基层卫生能力进一步加强。纵深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接续开展“健康县城”创建,里山乡通过市级卫生乡镇验收。
    (七)坚持依法行政,系统加强社会综合治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扎实开展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推动民族宗教工作向好发展,宗教治理全面有序推进。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重大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率100%。扎实开展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深入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持续提高乡村法治建设水平。持续开展“八五”普法,将普法宣传贯穿矛盾化解和社会稳控等工作中一体化推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排查受理矛盾纠纷5087件,化解5082件,化解率99.9%。持续巩固“平安通海”建设成果,严格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深化“多网合一”“一网共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实现接报警数和刑事、治安警情三下降,社会和谐稳定局面更加巩固。
    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慈善、关心下一代、审计、供销、应急救援、防灾减灾、退役军人、国防动员等一系列工作取得新进展。
    历经坎坷艰辛,终得云开雾散。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齐心合力、同频共振,在克难奋进中积极应对重大挑战、全力抵御重大风险,困扰通海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逐步破解,通海人民追赶超越的信心得以重振,全县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得到提升。这些成绩和变化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的结果,是县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鼎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更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和关心支持通海发展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各界人士、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当下的通海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期、历史遗留问题累积爆发的攻坚期、县域社会治理的迭代期、基础设施建设的补课期、政府形象和干群关系重塑的破冰期。我们面临着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稍有不慎,通海的高质量发展就会受阻,甚至倒退。一是经济发展质效不高,产业结构不优、转型升级缓慢,多项主要经济指标与预期差距较大。二是市场主体培育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重点行业和企业供需矛盾持续增大,部分企业经营模式粗放,外贸、零售下滑严重,房地产恢复乏力。三是项目落地难、推进慢,土地、环境承载力等要素保障严重不足,投资支撑严重匮乏,高质量发展基础不牢。四是城乡功能布局不优、基础设施短板较多,城市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不够,城市风貌导则未出台,城市控详规缺项较多。特别是路网建设完善工作滞后,部分县域道路破损严重,在建施工项目进度缓慢,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群众意见大。五是收支矛盾突出,优质税源培植不够,争取上级转移支付缺口较大,“三保”保障及债务化解压力巨大,民生支出占比较低,财政运行举步维艰。六是杞麓湖保护治理形势依然严峻,相关工程建设项目“投融建管营”资金保障长效机制尚未形成,pH值成为影响脱劣的关键性指标。
    这些问题,从客观上来看,一些是受市场环境影响而产生的,一些是后疫情延迟传导引发的,一些是历史问题累积而成的。从主观上来看,是我们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前瞻性思考、系统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不足,干部的作风、素质、能力与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主动担当、群策群力、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不足,回应市场需要、回应群众关切不够造成的!
    各位代表,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虽然面临重重困难挑战,但是我们也坚信,困难与希望共生、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通海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的基础和趋势没有变,我们产业基础好、区位优势明显、历史文化深厚,民营企业活力和韧性足、民间资金充裕、投资消费能力强,一些长期制约改革发展稳定的难题得到破解,一些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特别是我们在困境中锤炼了作风、磨砺了意志、凝聚了共识,广大干部想干敢干、广大企业思变求变、广大人民群众盼稳盼好的意愿更加强烈,奠定了我们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基础、产业基础、干部基础和群众基础。加之中央支持云南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增发1万亿元国债、实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省委省政府政策叠加等红利将进一步释放,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撑。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通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省、市、县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三大经济”工作部署,围绕农业、开放型经济、园区经济、文旅消费四方面破局,守底线、稳支撑、增动力、上台阶,尽最大努力,争更好结果,统筹推进通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贸易总额,批发业、零售业销售额实现恢复性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8%,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7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链式发展,大抓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化提升
    锚定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基地、金属制品第一县创建和现代服务业优化提升目标,着力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努力推动“四个方面破局”,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园区提质增效为重点,促进工业集群发展。坚持“大抓产业、主抓工业、狠抓制造业”鲜明导向,聚焦绿色转型和链式发展,加快园区赋权事项承接和社会事务剥离,在优化提升基础上推动园区提质增效。实施梅子园二期391亩土地收储,加快推进振飞钢铁产能置换、瑞力恒低碳产业园、弘盛铂业二期、双创产业园等项目建设,鼓励工业基础好的本地企业迁建入园,通过项目扩园、企业满园、集群强园,发挥园区经济“主引擎”作用,力争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引导纳古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与园区共同构建钢铁产业生态园,夯实型材、管材及其他金属制品产业聚集区基础。着力提升绿色钢铁、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培育打造链主企业,示范带动上下游企业成长,优化产业结构。深入实施工业倍增3年行动计划,推动经营主体数量质量双提升,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户以上,力争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工业投资增长30%以上。积极申报省级五金机电制造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整合布局杨广镇及河西曲陀关片区食品加工基地。支持绿色食品制造业链式发展,推进“科研+种养+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发展,以“园中园”的方式打造农产品研发、加工集聚区,鼓励发展精品小包装、预制菜、永生花等,确保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5%以上。
    以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助推农业转型升级。聚焦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破局,力争农林牧渔业可比价总产值增长5.5%以上。以优化布局、提质改造、引育新建、扩大规模为重点,强化技术装备升级和现代科技支撑,加快高端大棚、水肥一体化、喷滴灌等现代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争创省级基地3个以上、市级基地15个以上,围绕九龙、河西片区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以上,示范引领农业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推动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年产鲜切花突破5亿枝、产值4.6亿元以上,扶持培育干花龙头企业1户以上、种苗繁育基地2个以上。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规范提升,发挥好联农带农富农作用,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以上,培育家庭农场10个以上,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户以上。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自主高端品牌,新认证“两品一标”9个以上,推动通海农产品由卖“原产品”向卖“品牌货”转变。规范畜禽养殖,推进畜禽标准化生产。积极推进高标准烟区示范点建设,新建电烤房240座,保持种植烤烟5.35万亩以上,完成烟叶收购775万公斤以上。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推广林下天麻、魔芋、黄精种植1700亩,实现林下经济产值6000万元以上。
    以区位优势为依托,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及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贯彻实施中老铁路沿线开发三年行动计划,以通道能力提升、物流枢纽建设、产业开发为重点,发展外向型经济。努力推动乡村振兴冷链物流园项目招商引资,加快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园项目建设,夯实现代物流业发展基础。加快推进九龙公铁联运中心建设,力争完成火车站货运场站及进站道路、弥玉高速(通海段)等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中老铁路、中越铁路经济带重要节点优势,抢抓RCEP发展机遇,鼓励外贸企业探索双向贸易,以玉溪被列入《云南省农产品出口业务指引(试行)》试点为契机,培育一批规范高效贸易企业,重塑行业竞争力,力争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
    以扩大消费为核心,加快文旅产业回暖复苏。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谋划城市文脉轴线更新提升项目,加快沉浸式旅游示范区建设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推动文旅消费持续增长。立足“山城田湖”核心主题,支持秀山公园、斯贝佳滇式食品艺术生活场等A级旅游景区提质增效。发展一批农文旅融合项目,有效拓展农业功能。聚焦游客消费需求,深入挖掘通海银器、铜器、石雕、木雕、工艺刀具、盆景、刺绣等特色文化产业潜力,不断丰富特色美食、名优特产、非遗文创、盆景文化等特色产品供给。理清文化脉络,讲好通海故事,打造引得来、留得住的旅游场景和消费业态,继续举办“迎春花街”一县一节庆活动,鼓励举办那达慕、火把节、泼水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力争旅游收入增长5%以上。
    (二)聚焦改革创新,持续释放发展动能和新质生产力
    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鼓励支持科技创新。充分发挥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逐步完善县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持续巩固“国家创新型县”创建成果,加快数字赋能,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力争全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8户、高新技术企业4户。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规范有序的公平竞争环境。加快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实施“交地即开工”。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构建“1+5+N”的国企架构,选优配强国企领导班子,完善合理的薪酬制度,拓展业务领域,提升市场化程度,增强国有资本服务全县重点领域产业发展能力。健全县乡理财治税工作和激励机制,持续推进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引导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统筹抓好供销社、行政综合执法、城乡水价、检验检测机构等改革。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决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和省、市各项惠企政策,让县域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与招商引资企业享受同等待遇。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引导鼓励民营企业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加强技术创新和标准化建设,大胆应用前沿技术,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建立企业白名单制度,健全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制度,积极主动帮助企业纾困解难,鼓励民营企业升规纳统,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6%以上。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构建重大项目、产业项目、特许经营项目三张清单和推送机制,强化民间投资项目融资和要素保障,力争民间投资占比保持在55%以上。
    (三)聚焦项目建设,推动投资活力提升和质效双增
    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项目”鲜明导向,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稳定经济的重要抓手,全周期加快项目谋划建设,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全面激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积极主动向上争取。认真研究吃透政策红利,紧紧围绕上级重点支出领域和支持方向,最大限度争取项目、资金支持,谋划申报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资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不少于40个、投资不少于28亿元。
    汇聚合力抓招商引资。精准开展以商招商、委托招商、以链招商、园区招商,积极参加各类大型会展活动推介通海,新签约项目不少于8个,其中1亿元以上项目不低于5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主动服务、积极对接,加快新城核心区地块开发、专项固废处理、乡镇集贸市场提升改造等在谈项目转化签约。积极引导企业利用外资,鼓励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加快推动昆茂公司、冠宏公司果蔬精深加工等项目,争取实际利用外资取得新突破。
    真抓实干加快项目建设。用好用活重大项目推进协调工作机制,着力破解投资增长瓶颈,严格按照“五个一”工作要求,压实责任倒逼项目推进,保持续建、新建重点项目100个以上,力争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3亿元以上,其中产业投资占50%以上。紧盯已签约项目落地开工,全力推进瑞力恒低碳产业园、火车站片区开发、云菜集团年产10万吨净菜加工、“礼乐花都”文旅升级、盆景花木产业开发等项目建设。依托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规划建设低碳循环经济产业园。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持续打好“编规划、保用地、推项目”组合拳,健全要素保障部门联动机制,全力整合资源优势,预算安排项目前期工作经费1000万元,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腾出重大项目落地空间。
    (四)聚焦美丽通海建设,守护“绿水青山”和“蓝天净土”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以杞麓湖保护治理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科学精准抓实湖泊治理。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认真抓好《云南省杞麓湖保护条例》宣传学习培训和贯彻实施。按照远近结合、治标治本的思路,强化源头治理、精准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持续抓好“三治一改善”工作。系统推进全流域截污治污工程,加快补齐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短板,力争完成错接漏接混接问题整改、沿湖沿河119个自然村截污治污系统建设和第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全面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引领农业绿色转型;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化肥农药施用量同比分别减少1%、0.5%以上;持续优化种植结构,推广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作物11.5万亩以上;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严防反弹回潮,实现粪污全收集。完善垃圾收处体系,力争年内完成江川—通海—华宁垃圾焚烧发电、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50吨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巩固流域餐饮经营单位泔水收处全覆盖成果,最大限度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持续改善湖泊水生态,继续落实5项工作机制,实施河道水质全提升行动,完成红旗河、者湾河、大新河3条主要河道综合治理项目主体工程,深化河(湖)长责任制落实,全面加强河道分类管控、综合整治和水质水量监测预警,推动清污分流、清水入湖,逐步消除劣Ⅴ类河道;全面总结推广红旗河“三分一调”河道治理模式和戴文村高效节水灌溉经验,着力构建湖外水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体系;科学开展库塘湿地恢复、增殖放流、精准捕捞、水生植被恢复、外来物种防控、水资源管控调度等工作;搭建开放式研究平台,统筹推进水质水量、水文和水生态监测体系建设,加强化学需氧量和pH值变化趋势、蓝藻水华防治等基础研究和数据分析应用。
    齐抓共管做好污染防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把好建设项目审批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节能技术改造力度,单位GDP能耗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范围内。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积极谋划包装EOD项目,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提升重污染天气防范应对能力,力争空气质量优良率回升至100%。坚持先立后破,稳妥推进“双碳”工作,深化减污降碳、节能降耗,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导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五垴山风力发电、党政机关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项目建设。强化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加强节约用水知识技能宣传普及。加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对工业固废、重金属等污染开展专项整治。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坚决纠正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
    增绿护绿建美森林通海。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持续修复生态环境,巩固提升历年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果,继续实施封山育林5万亩、天然商品林停伐保护建设12.94万亩、公益林补偿37.37万亩,新增异地造林400亩。抓实“绿美三年行动”,新建绿美示范点7个,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40%,村庄绿化率达31%。以秀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文化融合质感整体提升为重点,统筹抓好自然保护地的保护管理。启动国储林项目建设,探索推进碳汇交易。持续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确保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90%以上、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内、种苗产地检疫率100%。
    (五)聚焦补短强弱,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和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系统思维和问题导向,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为核心,协调推进城乡规划建设,持续改善城乡面貌。
    加强古城保护利用。突出保护与利用两条主线,完成《通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加大古城区风貌管控力度,持续对电线电缆、广告招牌、临街雨棚等进行规范管理,凸显古城特色,实现保护利用良性循环。坚持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并重,鼓励利用古建筑发展特色民宿、文化研学等,积极引入与保护利用协调发展的新兴业态,增添古城活力。实施太和街、财神街片区全面改造提升,推进古城风貌和功能优化。
    加速城市更新改造。启动城镇开发边界内全覆盖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积极引进融合城市更新的商业地产项目,加快原农商行地块开发。聚焦便民舒适,盘活现有空间和城区闲置低效存量空间,打造7个多功能休闲公园。改造提升老旧小区50个,探索老旧小区改造通海实践。推进城郊六组商住楼项目建设,加快通海商城、金山农贸市场提升改造。畅通东湖路、黄龙路、牛湖路等5条南北向通道,打通杞麓湖南岸7个社区东西向道路(东金路),完成主城区滇中引水和城市供排水一体化等项目建设,有效缓解保通压力。加大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5G基站建设维护,逐步实现自然村5G全覆盖。完善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强引摊入市管理,引导商贩依法有序经营,推进城郊建材市场和五金门市划行规市,规范夜市管理。健全完善多元化停车体系,新增智慧停车位1400个。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确保六一社区、大梨社区等5个省级示范村创建达标。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整治残垣断壁。抓好村庄规划建设,严格执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行政村全覆盖。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实现卫生公厕自然村全覆盖、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95%以上。
    (六)聚焦群众关切,着力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服务
    坚守为民初心,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协调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升现代化社会治理能力水平。
    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办好惠民实事,逐步构建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加大民生投入,确保民生支出占比不低于15%。持续抓实基本社会保险扩面增效行动,城乡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支持发展助餐、助洁、助浴等“养老十助”社区养老服务,探索建立“15分钟养老服务圈”,打造智慧养老服务试点。把稳定和扩大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努力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增加就业收入,持续发放各类创业补贴,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扶持重点群体创业和灵活就业,新增城镇就业0.18万人,期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8万人。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着力破解普通高中扩容提质问题。启动通海一中新建学生宿舍、食堂及西校区改造提升项目,确保新区小学建设完成并实现秋季招生。坚持集团化办学,继续推动县域内教育资源整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管理培训机构。做强职业中学“一校一品”烹饪专业建设,全面完成中小学、幼儿园“平安校园”创建,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水平。持续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深度整合三家县级医院资源要素,实现医疗资源均衡合理配置,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加快李文安骨科医院、宁瑞精神病院建设,完成县医院急诊楼及智慧停车楼建设,推动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优势互补、有序竞争。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巩固国家卫生县创建和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成果,扎实推进“健康县城”建设。
    (七)聚焦安全稳定,做好风险预警监测和防范化解
    坚持底线思维,全力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确保社会安定有序。
    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严格税收征管,盘活资产资源,积极向上争取专项债券1亿元以上、特别国债3亿元以上,力争财力性转移支付同比增幅不低于5%。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优化支出结构,压减编外人员支出10%。落实好新PPP机制,规范实施EPC、BOT等项目。全域排查和整治金融乱象,切实维护全县金融秩序。杜绝新增政府性债务和隐性债务,“一债一策”妥善化解存量债务20301.6万元以上,确保不“爆雷”。全面落实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各项政策,实现“保交楼”100%交房,支持重点房地产项目脱困续建。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常态化开展“大棚房”清理整治,扛实粮食安全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85万吨以上。树牢安全生产理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做好全行业全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抓好防灾减灾工作,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完成通海县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
    全面深化社会治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创建法治政府示范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强化信访源头治理,学习运用“浦江经验”,推动领导干部主动接访下访,及时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依法依规处理各类信访问题。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巩固“平安通海”建设成果,进一步深化“多网合一”“一网共治”,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扎实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和国防动员、拥军优属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红十字、关工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
    各位代表,随着许多躲不开、绕不过深层次矛盾逐渐凸显,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明显增多,我们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复杂。破解发展难题、走出“通海之困”、实现“通海之变”,需要我们牢记初心使命,保持昂扬斗志,持续深化自我革命、加强自身建设,全力打造敢为政府、效能政府。一是筑牢绝对政治忠诚。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执行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决策部署。二是不断提高能力本领。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熟练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破解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执政本领,深入贯彻“四下基层”工作法,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三是纵深推进效能革命。扎实开展政府“瘦身健体”活动,减少不必要的财政供养岗位,压实在职在编干部职工工作责任,打造精简高效“健康政府”。强化督查问责,严厉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重拳整治“躺平式”干部。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广大干部职工大胆干事创业。四是加快建强法治政府。始终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确保政府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法律轨道正确运行。五是持续涵养新风正气。聚焦重点领域,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引向深入,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力整饬各种不正之风,弘扬求真务实和清正廉洁,确保政治生态海晏河清。
    各位代表!重任在肩、使命如磐,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坚强领导下,彻底克服松劲歇脚、疲劳厌战情绪,在新征程上奋楫扬帆、劈波斩浪,勇毅笃行、再克时艰,推动新时代通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名 词 解 释
    1.四上企业: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和房地产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2.个转企:即具备一定条件的个体工商户,自愿转型登记为公司制企业或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3.R&D经费:即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
    4.三治一改善:即治污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垃圾、改善湖泊水生态。
    5.三路一园:即秀山路、八一路、挹秀路和十字街公园。
    6.“千万工程”经验:即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实施20年来,“千万工程”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社会共同富裕、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成效显著,影响非凡。“千万工程”历久弥新,其中蕴含的战略思维、创新理念、科学方法、务实作风与原则立场,正发展成为新时代加强农业强国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科学指引与重要遵循。
    7.多规合一:即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
    8.三保:即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
    9.百千万文化工程:即2022年至2024年在全市提升完善100个以上乡级文化站,建设提升1000个以上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命名10000个以上“文化家庭示范户”。
    10.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即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11.多网合一、一网共治:即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平安建设、社区警务、宗教治理、爱国卫生运动等网格融入网格,构建以全覆盖的党建网为基础,其他网格经批准融入网格开展工作,形成一网共治的领导体制和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统筹党内建设、社会治理、公共事务等工作,实现多网合一。
    12.“3815”战略:即3年上台阶、8年大发展、15年大跨越。(省委提出紧扣2023至2025年,通过实施系列3年行动计划,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上新台阶;聚焦2023至2030年,到“十五五”末,使云南与全国发展的差距明显缩小;锚定2021至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经过三个五年规划的接续奋斗,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3.三大经济:即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
    14.园中园:即在产业园区内,再以某种优势产业为主集中打造微型专业园。是一种以互利合作为核心,实现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共享,能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提升产业集聚度,促进企业抱团发展、链式发展的新模式。
    15.“土特产”:即最能体现地域特点和风土人情,品种品质俱佳,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能建成产业、形成集群的乡土优势资源物产。
    16.两品一标:即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17.RCEP: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是2012年由东盟发起,历时八年,由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成员制定的协定。自2023年6月2日起,已对15方全部生效。
    18.放管服: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19.1+5+N:即1个一级平台公司、5个二级公司、N个二级公司下属公司。
    20.“五个一”工作要求:即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计划、一抓到底。
    21.三分一调:即结合红旗河治理的实际采取的“分段拦截、分级调蓄、分质利用、全程调控”新模式。
    22.“两高”项目:即高耗能、高排放项目。
    23.EOD项目:即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是一种创新性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
    24.双碳:即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碳达峰:即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
    25.碳汇交易:即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各国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创设出来的一种虚拟交易。因为发展工业而制造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的发达国家,在无法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该国家规定的碳排放标准的时候,可以采用在发展中国家投资造林,以增加碳汇,抵消碳排放,从而降低发达国家本身总的碳排量的目标。
    26.养老十助:即助聊、助乐、助学、助急、助医、助洁、助浴、助购、助餐、助行。
    27.EPC:即承包方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总承包。并对其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费用和进度负责。
    28.BOT:即政府部门就某个基础设施项目与私人企业(项目公司)签订特许权协议,授予签约方的私人企业(包括外国企业)来承担该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和维护,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限内,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政府对这一基础设施有监督权,调控权,特许期满,签约方的私人企业将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部门。
    29.浦江经验:即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带头下访接访群众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是改善干群关系、加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