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492|回复: 0

[贵州] 2024年铜仁市万山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22:21
  • 签到天数: 847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2459
    发表于 2024-7-19 16: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铜仁市万山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3月5日在铜仁市万山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铜仁市万山区人民政府区长刘浩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万山现代化建设史上具有标志性、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万山朱砂矿系列文化遗产申遗作出重要批示,这是继2008年到万山实地指导抗凝救灾、2013年作出重要批示、2014年和2017年两次询问关怀之后,总书记再次对万山的特别关心和特殊厚爱,这在全国是少有的,在贵州区县中更是唯一的,全区上下倍感温暖、备受鼓舞、倍加振奋!
    一年来,面对外部形势复杂严峻、债务风险压力大、不稳定因素多、守底线任务重、结构性矛盾突出等多重考验,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对铜仁对万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推动“千年丹都·转型之城”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呈现出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政治生态风清气正、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的良好态势,较好完成区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政策优势更加凸显。省委、省政府再次出台支持万山高质量转型发展政策措施,30家省直部门(单位)相继出台配套文件,市委、市政府出台实施意见并召开推进大会,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同比增长5.6%,其中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补助资金是2017年退坡以来实现首次增长,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成效越来越好。
    ——经济运行更加稳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2%,较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4.4%、2%、3.5%;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扭负为正,分别增长7.6%、3.6%;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6.3%、14.1%,贷款余额连续七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产业定位更加清晰。积极主动服务、融入全省“六大产业基地”等发展战略,发挥比较优势,聚焦以新型功能材料(现代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定位,规模以上新型功能材料企业达17家,完成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3%。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市第八中学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申创工作顺利通过第一轮评估。贵州铜仁数据职业学院成功获省人民政府批复办学,实现万山高职院校“零”的突破。区人民医院与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建立对口帮扶机制,胸痛中心成功加入贵州省急诊创伤联盟。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保持民生支出强度,以前年度教育、医疗等民生资金历史欠账问题加快解决,投入九项民生资金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1.6%,用心用情守护“民生温度”。
    各位代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一年来,我们承前启后、接续奋斗,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紧盯目标任务,改进工作作风,狠抓执行落实,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产业转型发展步履坚实。坚定不移主攻工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08亿元。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1.78%、同比上升12.58个百分点,产业发展“主阵地”作用更加凸显。全国含汞危险废物区域处置中心项目已推送至国家部委审核。其他产业协同并进,大数据企业达76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39.8%,培育万顺、彩丰物流等亿级平台经济企业;新建香柚基地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7.77万亩,出栏生猪22.5万头,完成油茶新(改)造2.2万亩,发展山桐子产业示范基地500亩,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达23.31万亩,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9亿元;旅游产业全面复苏,全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107.65%、114.3%。
    二是消费投资活力加速释放。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有序推进鱼塘乡风电场、瓮岩坝水库等重大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3.96亿元。完成木杉河步道提升改造、旺家花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扶持、王下公路、深冲至敖寨公路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体育馆、市第四小学2座人行天桥建成投用,中洞、下溪、梅子溪水库成功下闸蓄水。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建成棕颐国际城、富洋贵府、桃源泊岸一期等高品质楼盘。完成“保交楼”交付任务,位居全市第三。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位居全市第二。万山被列入全省2023年县域商业体系实施县。“那个年代怀旧文化街”被列为省级商业步行街。探索“优质酱酒带朱砂”活动,朱砂工艺品总产值突破8.5亿元。在东莞设立梵净山珍(粤港澳大湾区)万山区消费协作馆。
    三是改革发展动能有效激发。改革政府项目投资管理,完善项目投资管理机制,成立财政投资评审服务中心,制定政府性投资项目成本控制、项目评审等管理办法。《万山区积极探索政府“债转投”试点》《万山区“四个狠抓”推进强村富民》《万山区“四化”推进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显成效》等改革经验做法在省级层面推广。《黄桃“绣”出和美乡村》荣获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典型案例。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8亿元。引进辉腾达能源等优强企业14家,产业项目到位资金20亿元。新增市场主体3893户,总量达24347户。备案汞、锰、铁合金企业技术改造项目6个,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7家、“专精特新”企业4家,和诚锰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银河化工成功开发超低汞触媒、荣获全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四是生态环境优势更加巩固。认真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完成耕地恢复5000亩。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完成《万山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探索松材线虫病防治新模式,实现疫木无害化加工利用。实施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程,完成生态保护修复376平方公里。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3%,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新增省级森林村寨1个、森林人家2个,森林覆盖率67.7%,万山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五是重大风险防范有力有效。狠抓耕地保护问题整改,消除“一票否决”风险,建成高标准农田2.5万亩,耕地保有量稳定在21.98万亩以上,粮食播种面积15.24万亩,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全口径摸清债务底数,用好用活支持政策,实现了“一笔钱解多个扣”,守住了债务风险底线。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事故起数与去年持平、死亡人数下降20%,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守住了安全生产底线。深入开展社会治安“1+5+1”重点工作、“亮剑2023”等专项行动,成功破获“9·26”专案,获公安部贺电表扬及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用好信访联席会、领导接访等工作机制,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六是社会民生事业加快发展。深入实施城乡居民增收行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8%和8%。改扩建学校项目18个,新增学位1470个。30所幼儿园通过省级“园园达标”工程验收,创建市级示范性幼儿园2所。整合优化义务教育学校12所,成功组建市第二十八中学。市交通学校通过办学达标验收和中职强基工程学校省级评估。建成万山镇县域医疗次中心和丹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完成敖寨乡敬老院提质改造,建成万山镇犀牛井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床位总数达409个,全区人均期望寿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铜仁市龙堂殡仪馆暨小龙山公墓建成投用。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正在加快解决。
    一年来,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市委有关规定,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政治生态持续向好。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狠抓巡视、审计等发现问题整改。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43件,办复率100%。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区委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万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向所有关心支持万山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客观认识到万山高质量转型发展与总书记关心仍不匹配,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差距,还存在很多短板弱项。主要是:经济总量小,缺少龙头企业引领、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不足,尚未形成带动性强、辐射面广、有一定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教育医疗起步晚,交通水利、污水垃圾处理等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多;土地资源相对匮乏,人才支撑能力弱,民生和社会保障支出压力较大;政府系统一些干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仍需转变,能力本领、工作方法仍需提升,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和改进。

    二、2024年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对铜仁对万山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区委三届七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深入落实国发〔2022〕2号和黔党发〔2023〕8号、铜党发〔2023〕5号文件,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全力推进万山朱砂矿系列文化遗产申遗工作,加快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深入推进产业招商大提升和营商环境大改善,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力创建国家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为奋力开创“千年丹都·转型之城”现代化建设新未来打牢坚实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10.5%、4.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左右;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2%、14%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9%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580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省调控目标范围内。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发挥比较优势,在发展生态工业上攻坚突破。坚定“工业强区”的发展思路,主动服务、主动融入全省“六大产业基地”、全市“六大主导产业”等发展战略,按照市委“八个必须”的要求,聚焦“双千双百”目标,扎实开展“推进生态工业十大突破行动”,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丰富产业链条、做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新型工业化迈上新台阶。
    锚定产业发展定位。做大做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围绕全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一核两区”发展格局和全市“一核五区”布局,聚焦新型功能材料首位产业,发挥新建化工园区载体作用,强化与大龙开发区联动发展、优势互补,引进一批上游延链补链项目,开工建设湖南恒光新能源电池材料补链项目,推进贵州凯森高氯酸钾项目投产运营。实现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产值12亿元以上,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0%以上。转型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坚持新老并举,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以全国含汞危险废物区域处置中心落地为契机,着力提升含汞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带动发展朱砂工艺品加工等下游企业,大力发展一批新型建材、汞触媒、活性炭、环保监测等后端产业。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推进浙江运达风电项目签约落地,建成鱼塘乡风电场,风能发电量达1.8亿千瓦时以上。加快推动龙和能源等项目投产运营。做优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抢抓“电动贵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引进新能源汽车知名品牌企业、战略投资者,盘活存量资产、企业。培优育强大数据产业。提质改造大数据产业园,新培育大数据企业20家,培育亿级平台经济企业2家以上,完成软件和技术服务收入6亿元以上。实施蛋链大数据平台、建筑产业供应链数字化服务平台等项目,打造示范应用场景5个,培育建设省级融合示范项目10个以上。
    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坚持规划引领。聚焦新型功能材料(现代化工)产业定位,合理划定开发区(园区)边界和用地规模,完成化工园区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绿色智慧园区。积极培育绿色低碳产业链条,加快推进工业余热余压、废水废气、废旧资源等综合利用项目,推动废旧机油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深化管理制度改革。剥离园区社会事务管理职能,让开发区“甩掉包袱、轻装上阵”,真正把主责主业聚焦到产业发展、开放创新、双招双引、服务企业上来,提升开发区运营管理能力。深化“管委会+运营公司”模式改革,加快推进运营公司实体化运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实施化工园区智慧园区、消防综合应急救援中心、燃气供应及配套设施、危化品运输车辆停车场、污水处理厂及管网等项目,加快推动化工园区认定和评级。提高投入产出效益。坚持“以亩产论英雄”,探索建立开发区低效企业退出机制,最大限度为优质项目和企业腾挪空间,提高亩均产值效益。强化要素保障。土地指标、用电、用能、资金、人才等要素重点保障开发区项目建设。
    第二,坚持城乡融合,在建设生态城镇上攻坚突破。用好省、市支持政策,以“强中心城区”行动为契机,深入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城镇化率提升到50%以上。
    深入推进“强中心城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守信中路工程,推动与碧江区联动发展,加快武陵山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开工建设G242谢桥至老山口段公路改扩建工程,推动万山经济开发区、茶店开天片区、谢桥新区联动发展。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加大招引知名品牌入驻九宜城·方圆荟等商贸综合体,丰富中高端消费业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稳妥处置房企风险和问题楼盘,完成剩余“保交楼”725套。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研究出台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引进一批优质建筑企业总部入驻,打造铜仁市建筑产业总部经济。研究出台支持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引进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在万设立区域性总部或分支机构2家以上,稳步推进贵阳银行铜仁分行等金融机构搬迁,打造铜仁金融中心。引进一批税务师、会计师、律师等事务所落户,探索打造财税专业服务业集聚区。引导和鼓励房地产企业通过降租、甚至免租等方式,加快商业商务用房去化,招引一批中高端商贸企业和轻工业、微型企业入驻,快速聚拢人气、商气、财气。2024年,城镇常住人口达11.3万人以上。
    全力创建文明城市。围绕创建文明城市目标,持续开展“四整治”“四提升”,引导广大市民自觉践行文明,将文明城市创建融入在日常工作中、体现在行为习惯中,真正让文明在万山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风尚、一种氛围。开展城中村改造行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点攻坚改造城区内脏乱差的城市危房,加快谢桥新区田坝、唐家寨等征拆迁。开展老旧小区改造行动。整合周边用地、房屋资源,连片整体改造,推动片区服务设施、公共空间实现共建共享,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个2448户。开展宜居城市改造行动。统筹各类资金资源,加快推进丹都公园建设。依法拆违控违,建设一批小微公园、城市绿道,城区新增公园绿地2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46.84%。开展基础设施改造行动。实施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工程,改造城市地下管网15公里,启动九宜城大沟片区雨污分流治理工程、彩虹海片区雨污分流治理工程等海绵城市项目。建成桂花大道人行天桥,打通雅信路。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推动“龙生安置区+微企园安置区+廖家安置区+龙生统建房”组团联动发展,实施一批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公共服务、生活品质提升项目,引进一批资源精深加工、绿色食品、电子信息、轻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更好融入城市生活。推动建设特色小寨。加快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建设宜居农房项目1个,探索实施农村住房“代建”试点,建设“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特色小寨10个。深入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争取创建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力争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第三,聚焦乡村振兴,在发展生态农业上攻坚突破。抓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三件大事”,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聚焦“两强两富”目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多渠道促进脱贫群众增收,建成“强村富民工坊”20个,实现30%以上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收入45万元以上或集体经济收益达25万元以上,人均收入万元以下脱贫人口稳定实现动态清零。强化动态监测帮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完善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持续完善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巩固提升“3+1”保障和精准帮扶,动态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化东西部协作。持续推进“4+”协作模式,提高劳务协作、产业协作、产销协作水平,开展劳动力就业培训400人次以上,举办东西部协作专场招聘会5场以上,带动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10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达70%以上,引进落地项目4个、到位资金1亿元,完成农特产品销售3.2亿元以上。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优农业特色产业。持续推进香柚高产示范园建设,水果种植面积达5万亩以上。提升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6%以上。稳步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建成“菜篮子”保供基地5个、1万亩。推动2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建成投产、100万羽蛋鸡项目达产,出栏生猪24.5万头以上,家禽190万羽、禽蛋产量2600吨。用好金融政策,培育壮大肉牛养殖和屠宰加工产业,发展供港冰鲜牛肉产业。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开工建设敖寨至干寨公路,完成大坪至鱼塘、鱼塘至茶店等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前期手续,实施谢桥至龙门坳等农村公路修复养护工程。开工建设吊井中型灌区节水配套与节水改造、龙升水库除险加固、羊寨河重点山洪沟治理等项目,完成瓮岩坝水库下闸蓄水和高楼坪乡集镇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建设。加强乡村建设治理。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开工建设农村垃圾收运系统提级改造项目,新(改)建农村户厕1600个以上,探索实施“厕污共治”示范村4个。稳步提升村干部、村集体经济、村办公经费“三项收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大力整治滥办酒席、高价彩礼、低俗婚闹、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弘扬敦亲睦邻、守望相助、诚信重礼的乡风民风,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坚决抓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守牢耕地保护红线。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探索开展坡耕地保耕试点,巩固耕地恢复成果,新增恢复耕地5000亩以上,耕地保有量稳定在21.98万亩以上。守牢粮食安全底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粮油单产提升工程,建成高标准农田2万亩,粮油单产提升2%左右,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24万亩以上、产量5.18万吨以上。建成万山区粮油仓储及物资储备项目。
    第四,以申遗为统领,在推进生态旅游上攻坚突破。聚焦“资源、客源、服务”,推进旅游“四大行动”,落实市委、市政府《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三十条措施》,加快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万山工业旅游示范区。
    全力抓好申遗工作。按照“发掘好文化价值,申请过程要科学,不搞大拆大建”申遗工作要求,积极争取上级文物保护修缮资金,把保护放在第一位,绝不搞大拆大建,确保申遗过程经得起历史、实践、人民的检验。加强万山朱砂矿系列文化遗产考古调查、专题研究,办好第四届工业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向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提交预审文本,年内进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加强万山汞矿近现代工业建筑保护和环境整治,加大对万山镇三角岩小区、麻音塘片区、解放街片区改造修缮力度。
    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推介一批旅游美食。培育包装万山羊脚火锅等具有万山特色的饮食菜谱,多形式推介万山美食。建成一批旅游酒店。加快推进全季酒店、异国印象·W酒店、希尔顿酒店开业运营,推动民宿产业发展。完善一批旅游设施。加快景区旅游服务设施,开工建设铜仁朱砂古镇客运综合枢纽项目,完善旅游交通接驳服务体系。规范一批旅游制度。建立和完善旅游景区预警制度、游客满意度调查和反馈制度,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开发一批旅游产品。加快发展朱砂古镇红色游、研学游,牙溪、挞扒洞乡村游、生态游等新业态,开发一批休闲旅游产品。承办一批文旅赛事。因地制宜开展一批文娱活动、体育赛事,承办省级、市级文体活动赛事10场以上。策划一批旅游线路。加快推进朱砂古镇与梵净山-中南门-凤凰古城等景区景点联动发展,策划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新增一批文旅主体。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文旅融合示范点1个以上,新增旅游市场主体55家以上。实现游客接待5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7亿元以上。
    打造精品旅游商品。全力申报“万山朱砂”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加快推进朱砂产业补链标准化厂房项目,建设朱砂文化研究院及朱砂检测中心、研发中心、物流中心等,打造全国最大的朱砂集散及交易中心。探索搭建朱砂工艺品集采平台,推动矿产资源开采、精深加工、营销贸易等一体化发展,规范企业运营管理,鼓励龙头企业带动朱砂小微企业发展。用好全省旅游商品名录库、“一码游贵州”等线上线下平台,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朱砂雕塑、朱砂配件、朱砂绘画等旅游商品及“伴手礼”,推动朱砂产品进入黄果树瀑布、西江千户苗寨、梵净山等周边景区和“一场三站”、高速服务区旅游商品购物店。
    第五,扩大有效需求,在经济提质增效上攻坚突破。坚持项目为王,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激发消费潜力,推动消费和投资良性循环。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做好项目谋划储备。紧盯国家政策投向,抢抓省、市支持万山高质量转型发展政策机遇,滚动谋划储备项目260个、总投资200亿元以上。全年争取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产业基金等各类资金21.5亿元以上。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工业“一图三清单”,开工年加工8万吨硫磺粉颗粒工业硫磺、研学及公共职业培训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万和星城E区、兰德花园、保障性租赁住房,加快九宜学府、万和星城D区、骏龙府等房开项目建设,完成房地产投资6.2亿元以上。着力扩大产业投资。开工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建设等一批产业项目,实施下溪乡瓦田村刺葡萄、黄道乡长坳村香柚等产业配套项目,产业投资占比达45%以上。
    全面提振市场消费。丰富消费业态。大力发展康养、餐饮、住宿、购物、商超娱乐等消费业态,支持九宜城、居然之家、西南商贸城大型商业综合体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以周家夜市为基础,打造一批重点商圈和特色街区、“夜经济”集聚区,提升城市“烟火气”。创新消费场景。扎实开展“游铜仁·促消费·惠民生”万山系列活动,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推动餐饮、文旅、房开、汽车、家装等企业合作促销,拉动大宗商品消费。建强消费载体。抓好金鳞大道、梵净山大道等城市主次干道沿线地标商圈建设,加快构建供应链下沉、农产品上行双向流通渠道,完成乡镇及村供应链下沉末端服务网点改造升级20家、新建城市农产品上行末端服务网点5家、改造乡镇集采集配中心1个。实施电子商务“十百千万”工程,积极申报“示范企业”、“直播示范基地”,实现网络零售额增长10%以上。稳定汽车消费。扎实开展“酒车联动”活动,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合作,通过分期免手续费、赠送抵扣券、降低首付比例、补贴置换等方式,促进汽车消费。支持特种车辆和公务用车同等条件下在辖区内采购。推进成品油“打非治违”,规范二手车交易市场。
    全力抓好招商营商。坚持招商、安商、稳商并重,扎实开展营商环境大改善和产业大招商行动,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拓展“企业之家”增值服务向经开区延伸,建立健全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常态化开展企业包保,推动招商营商实现“五个转变”,做到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让企业家在万山更有归属感、获得感、成就感。深入开展产业大招商。用好工业“一图三清单”,加快制定农业、旅游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重点产业“一图三清单”,紧盯拟招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引进一批补链延链强链项目。抢抓东部产业转移机遇,深化东西部协作机制,积极创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引进优强企业12家,新增产业到位资金19亿元以上,签约落地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个以上。
    第六,聚力改革创新,在激发发展活力上攻坚突破。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持续推进对外开放,切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明晰区属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和发展主业,优化资源配置,出台区管国有企业实体化转型改革发展方案、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薪酬改革方案等,推动“五个转型”,实现“五个转变”,逐步压缩公司层级,压降区属国有企业数量,持续推进区属国有企业实体化转型,提升自身造血能力。推进土地领域改革。实施危房改造过程中同步拆除老旧危房,就地恢复为耕地。在大坪乡、鱼塘乡探索集中连片土地开发利用,结合农业结构调整,探索将灾毁地、低效园地、实际无人居住的宅基地、坡度小于25度的灌木林地、有耕地承包经营权证的林地逐步恢复为耕地,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深化“放管服”改革。抓好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提供“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服务,探索审批服务新模式。持续推进财税、项目评审、农村撂荒地经营权流转、公职律师、集体林权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依托中国(铜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平台,发展壮大开放型经济,支持东奇电气、广益服饰等重点外贸企业发展,挖掘培育新能源材料、石材、香柚、食用菌等产品出口潜力。利用好东莞东城组团等对口帮扶资源,加强与苏州高新区友好城市交流合作,推动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发展,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
    培育壮大民营经济。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全力扩大民间投资。实施县级领导领衔推动民间投资项目专项行动,建立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和推进计划,实行动态更新,定期对外发布,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让民间投资成为投资的主力军,民间投资占比达40%以上。优化民间投资项目管理流程,简化项目核准备案、规划、取水、施工许可流程。优化发展环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破除市场准入壁垒。规范涉企案件执法行为,全面推行柔性执法,健全并落实“首违不罚”清单制度。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实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行动,建立“临规”企业培育库,分类制定培育计划,新增市场主体1500户,培育工业、文体、建筑、房地产、服务等重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2户以上、限上批零住餐企业4户以上,让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
    第七,坚持绿色低碳,在改善生态环境上攻坚突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施生态环保“九大攻坚行动”,统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五场战役”,确保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以上,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比例达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100%。狠抓中央、省、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确保年度整改任务依限依规高质量整改到位。推动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种养循环。
    统筹生态保护和修复。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工程后续管护,巩固提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强化危险废物、尾矿库、锰渣库等风险隐患治理。实施黄连溪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开展国土造林绿化行动,提升森林质量,新增国家储备林0.3万亩、营造林1.5万亩,完成84万株植树任务。强化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按时拔除疫区,维护森林安全。
    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四化”各领域,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生产工艺,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林下经济,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23万亩以上,完成油茶新造和低产林改造1万亩,实现林业产值4.35亿元以上。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第八,筑牢安全基础,在建设平安万山上攻坚突破。树牢底线思维,全力防范化解各领域重大风险,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拧紧安全生产的责任链条,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常态化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强化消防、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危化品、燃气、自建房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整治,持续加强监管执法,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着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
    守牢债务风险底线。正确处理化债和发展的关系,加强政府投资管理,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分类分级处置债务。用好用活支持政策,持续实施债转投“五个一批”,优化债务结构,培植财源增加可用财力,严禁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坚持“投资必问效、无效必问责”,规范投资决策评估程序,严格执行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和监督机制,强化事前评审、事中监督、事后审计,严控债务增量。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严防金融风险。
    守牢社会稳定底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化解和重点信访事项会商研判制度,开展领导接访信访问题“回头看”行动,用穿透债务的方式穿透因项目形成的信访,确保溯源性解决信访问题。持续推进“民工工资”三清行动,密切关注征地拆迁、房地产、涉法涉诉等重点领域和问题,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化解在萌芽状态。深化“平安万山”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云剑”行动,巩固提升禁毒“大扫除”成果,完善突出违法犯罪打击整治长效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九,顺应群众期盼,在发展民生事业上攻坚突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民生实事,让人民过上更高品质的生活。
    做好就业服务保障。落实省“六六就业稳岗计划”和《铜仁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十条措施》,开展促进居民增收行动,支持发展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全力做好全区6.43万外出务工农民工和搬迁群众、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稳岗工作。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达70%以上。在区内常住人口3000人以上的村(社区)建设“零工服务驿站”,为零工从业者提供“一条龙”、“一站式”便捷服务。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新改建城区幼儿园2所,新增学位900个。新增培育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实现区第一幼儿园省级示范园升类创建,确保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达标验收。加快启动宏雅小学工程建设。推动市第八中学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支持铜仁天立学校和铜仁雅礼学校建成一流品牌学校,支持贵州铜仁数据职业学院特色化办学,打造优质数据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启动实施教育系统深化改革,探索“县管校聘”模式,推进校长、教师队伍管理改革。配齐配足教研员队伍,提升教研水平。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让最优秀的人从事教育事业。
    办好人民放心医疗。启动区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综合医院,持续推进区人民医院“五大中心”建设,加强市级重点学科建设,实现重点专科品牌化。完善健康素养监测体系,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推进区疾控系统体制改革,争取区疾控中心疫苗临床科研项目投入使用。完成区妇幼保健院搬迁,逐步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服务水平。持续引进高层次人才,强化医疗技术人才培训,逐步提升区、乡、村三级医疗保障能力,实现基层医疗优质化。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社会救助、抚恤优待等标准,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提高6%、12%。在谢桥街道、敖寨乡开展全省高龄补贴“非申即享”试点。开工建设大坪乡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等项目,建成投运特困人员供养机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等项目。及时足额发放民政兜底保障资金,坚决杜绝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发生。
    同时,我们将加强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国防动员和国防教育、双拥共建、退役军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法律服务、史志档案、气象地震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工商联、妇联、文联、残联、科协、红十字会、计生协会、慈善等事业发展。
    我们将继续统筹财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办好“民生实事”。一是推动龙生安置区群众就业扶贫示范项目建设。二是推动区中医院与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共建医院开诊运营。三是建成义乌城至仁山公园道路。四是实施下溪至深冲公路改扩建工程、黄道乡和平危桥改造工程、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完成谢桥至岩屋坪公路维修工程。五是完成三角岩老旧小区改造316户。六是建成大坪乡、高楼坪乡集镇污水处理设施。七是完成第六幼儿园室外改造;建成谢桥街道石竹小学综合楼并投用。八是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400户以上;完成黄道乡敬老院提质改造项目,改造床位60张。九是建成县级示范托育机构1家;为全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一次。十是乡级就业公共服务机构覆盖率达100%,村级就业公共服务覆盖率达80%;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育150人。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即使任务再重、财力再紧、挑战再大,我们也要努力把“民生实事”一项一项办好,坚决做到涉及民生的工作一天也不拖、关乎百姓的支出一分也不少、对于群众的承诺一点折扣也不打!
    各位代表,面对新的历史使命,全区政府系统要更加坚定自觉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围绕区委三届七次全会“树立‘实’的正确政绩、坚持‘责’的担当精神、营造‘干’的浓厚氛围、优化‘廉’的政治生态”的要求,加快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我们要始终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决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防止“穷折腾”、搞“花架子”。我们要始终把依法行政作为第一准则,切实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将依法行政、依法用权贯穿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严格执行政府议事决策规则,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推进建议提案由“答复满意”向“效果满意”转变。我们要始终把狠抓落实作为履职之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定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我们要始终把清正廉洁作为底线要求,重拳整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靶向施治伤害群众感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用政府的“廉洁指数”、“勤政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满意指数”、“幸福指数”。我们要始终坚持为基层减负,进一步厘清“应尽之责”与“应减之负”,坚决取消不必要的督查考核,不解决问题的会议不开,没有实质性内容的文件不发,让乡镇干部从文山会海、表格材料中解脱出来。我们要真正习惯“过紧日子”,牢记财政的钱是人民的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最大程度压减不必要的支出,把有限资金用来干好发展的事、老百姓的事,让大家的“好日子”更有奔头。
    各位代表,奋斗成就梦想,实干赢得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强的毅力攻坚克难,以更大的勇气革故鼎新,以更实的作风干事创业,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齐心协力干成一番新事业、干出一片新天地,为奋力开创“千年丹都·转型之城”现代化建设新未来作出新的贡献!

    名词解释

    1.全省“六大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资源精深加工基地、新型综合能源基地、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和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关键设备等产业备份基地。
    2.全市“六大主导产业”:新型功能材料、大数据、现代能源、生态食品饮品药品、林业、文化旅游。
    3.“双千双百”目标:建设新型功能材料千亿级产业集群、现代能源千万千瓦装机容量,培育百户规模以上新型功能材料企业,打造百亿级生态食品饮品及健康医药产业集群。
    4.“推进生态工业十大突破行动”。实施产业集群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富矿精开”、项目建设攻坚、产业大招商、 开发区提质增效、科技赋能、要素保障、人才队伍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十大突破行动”。
    5.全省“一核两区”发展格局。“一核”即以贵阳贵安和“开阳—息烽”、“瓮安—福泉”两大磷化工产业基地为核心,“两区”即铜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聚集区和“黔西南—六盘水”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聚集区。
    6.全市“一核五区”。以大龙开发区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核心承载区,以铜仁高新区为新能源电池应用设备产业集聚区,以主城区为新型功能材料企业总部经济集聚区,以松桃县为锰产业高质量发展园区,以万山经开区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以玉屏经开区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延伸拓展区。
    7.“两强两富”目标:强基层组织、强集体经济,富农民“口袋”、富农民“脑袋”。
    8.“四整治”、“四提升”:大力实施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交通秩序整治行动、户外广告整治行动、占道经营整治行动;大力实施城市绿化提升行动、污水处理提升行动、农贸市场提升行动、公共服务设施提升行动。
    9.“4+”协作模式:“广东企业+铜仁资源”、“广东市场+铜仁产品”、“广东研发+铜仁制造”、“广东总部+铜仁基地”等“4+”协作模式。
    10.旅游“四大行动”:市场主体培育行动、业态升级行动、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盘活闲置低效项目攻坚行动。
    11.一圈两带三区:梵净山生态旅游经济圈,锦江体旅融合示范带、乌江流域生态旅游带,中南门文旅融合消费区、万山工业旅游示范区、石阡温泉康养旅游度假区。
    12.工业“一图三清单”:产业链图谱和在建项目、在谈项目、拟招企业清单。
    13.招商营商“五个转变”:招商理念从“等上门”到“找上门”转变、招引对象从“满场跑”到“精准招”转变、政务服务从“找局长”到“找厂长”转变、来万客商从“坐后排”到“座上宾”转变、招商责任从“专人招”到“全民招”转变。
    14.国企改革“五个转型”:平台向实体转型、融资向盈利转型、做项目向置优质资产转型、多元经营向主业经营转型、借款向“借用还”一体化转型。
    15.国企改革“五个转变”:政府任务转变为国企业务、政府投入转变为国企收入、政府资源转变为国企资产、政府出资转变为国企投资、政府资信转变为国企资金。
    16.生态环保“九大攻坚行动”:锰污染治理、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城乡生活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垃圾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矿山修复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生态环保项目建设。
    17.污染防治攻坚“五场战役”:打好蓝天保卫、碧水保卫、净土保卫、固废治理和乡村环境整治五大战役。
    18.省“六六就业稳岗计划”:确保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600万省外务工劳动力稳定就业。
    19:四下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