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594|回复: 0

[贵州] 2024年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22:21
  • 签到天数: 847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2459
    发表于 2024-7-19 16: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2月28日在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紫云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黄朝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国发〔2022〕2号文件,认真执行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县委十四届历次全会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定不移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5.87亿元、增长1.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8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8%、8.1%。经济运行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一年来,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四新”主目标、“四化”主抓手逐一深入调研、理清思路、作出部署,迎难而上、奋力前行,啃下了不少硬骨头,办成了不少大事难事,高质量发展在破解多重约束中迈出坚实步伐,初步构建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一)全力抓四化强支撑,发展步伐更加坚实。坚定不移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业发展动能更足。新增招商引资产业到位资金23.05亿元,引进优强企业12家。马鬃岭风电场、德联纺织园、广通农业有机肥、圆嘉农业果汁加工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9.12亿元的中核紫云储能电站建成并网,成为全省首个集中式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储能规模400兆瓦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02亿元,完成工业投资16.12亿元,同比增长52.8%;在库工业投资项目11个,总投资33.18亿元。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城镇化发展品质更高。围绕“精致精彩漫生活,宜居宜业新紫云”主定位,全力推动城市更新。完成棚户区改造1276户、老旧小区改造2148户、背街小巷整治6条、城市燃气管网建成2.61公里,城市综合承载力不断提高。打造提升印山城市综合体、鑫都二期等一批城市商圈,新增公共停车位227个,并同步实施停车位智慧化管理,城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持续推进“和美乡村”工程,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完成卫生厕所改造3447个,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4.23%。全年累计创建宜居乡村示范村4个。农业产业质量更优。持续推进“七彩粮仓”工程,全县粮食种植面积达38.03万亩,产量11.59万吨;油菜种植面积达20.2万亩,产量2.26万吨,牢牢守住了粮食安全底线。持续推进“共富地标”工程,红芯红薯、茶叶种植面积分别达4万亩、5.58万亩;生猪、生态鸡养殖规模分别达30.62万头、800万羽。持续推进“甜蜜紫云”工程,蓝莓扩植面积至1.6万亩,产值达2.5亿元;精品水果种植面积16.5万亩,产值达11.04亿元,其中火花镇核心区蜂糖李种植面积达6.5万亩,甜蜜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纵深推进农业SPV项目,进一步加强与圆圆科技合作,引进现代渔业、科苑饲料等一批优质龙头企业,建成全省最大的大棚式陆基循环水养殖二关渔业基地和全省最大的工程化循环水槽养殖噜嘎渔业基地,农业产业链条进一步拓展延伸。旅游产业活力更强。黄鹤营温泉度假村、月牙湾民宿、墨云酒店等一批优质项目投入运营,形成了县域“漂翠河、沐温泉、逛印山、游格凸”的北、中、南有效联动大旅游格局。格凸河景区旅游活动接二连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活动精彩纷呈,山地越野摩托车邀请赛、“五峰杯”系列体育赛事吸引来自10余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5000余人参赛,浏览量超200万次。成功创建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县。全年累计接待游客394.27万人次,同比增长37.07%;游客人均花费991.03元,同比增长11%;过夜游客数73.67万人次,同比增长81.7%;实现旅游收入38.94亿元,同比增长51.63%。

    (二)全力抓项目强投资,增长根基更加稳固。坚持把项目投资作为经济发展主引擎,实施“项目攻坚年”行动,全力向上争、向外引、向内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项目建设高效。猴场农业光伏电站、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物流园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刺梨及红芯红薯加工等一批重大项目入规入统。年度共谋划推进45个省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0.79亿元。争资争项有力。紧盯上级资金投向,按照“项目跟着资金走”的原则,高标准推动项目谋划储备工作,共争取中央和省级预算内资金、国债等各类资金5.02亿元,获支持项目26个。其中,获中央、省预算内资金项目12个、专项债项目6个、国债项目8个。消费市场向好。积极发展节会经济,举办“第二届布依族秋桥文化节”“印山玺街汉唐非遗民族秀”“梦幻海洋节”等活动,民俗和城市夜经济成为消费新热点。依托电商直播平台,完成网络零售4307.69万元,同比增长71.1%;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55.95万元,同比增长99.78%。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5.46亿元,新建商品房交易总面积9.71万平方米。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业5家。

    (三)全力抓巩固强提升,乡村振兴基础更加夯实。筑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底线,乡村振兴步伐加快。脱贫攻坚成果有效巩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全年稳定消除32户119人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统筹发放到户奖补资金3835万元,脱贫群众人均收入增幅13.32%。兑现教育资助4746.2万元,覆盖8.08万人次;落实大病专项救治911人;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资金2115万元;动态排查巩固安全住房14户,切实巩固“3+1”基础保障。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顺利通过省对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验收。对口帮扶不断深入。全年共获得广州南沙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资金6136万元、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帮扶资金739.82万元,实施猫营镇生态鸡集约化养殖、猴场镇蓝靛农资储藏室等帮扶项目57个,进一步推进多地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劳务对接和人才交流。乡风文明更加和谐。持续推广“决策共商、家园共建、文明共治、成果共享”模式,大力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经验做法,打造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9个,硐口村、黄鹤营村等示范点建设全部按照省市目录完成评价命名。深化精神文明教育和文明风尚行动,农村酒席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现象得到遏制,有效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切实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落实落细、见行见效,移风易俗成果不断夯实。

    (四)全力抓改革强活力,发展动能更加充沛。坚持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聚活力、以创新提动力,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加力。“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持续推进行政审批“三减一降”“一窗通办‘2+2’模式”和“跨省通办”,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清单管理和分类改革,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全面实现多个事项“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办理”。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用好贵州营商环境数据反馈分析平台、好差评系统等媒介,不断拓宽监督和诉求反馈渠道,全年收集化解企业诉求49个。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保姆式”全程代办服务,全年代办办结率达100%。企业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贵人服务·紫为您办”品牌知名度持续打响。重点改革多点突破。政府平台公司实体化、市场化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完成“1+1+2”国企改革架构设置。在县产业园区推行“党工委(管委会)+公司”运行体制,充分释放园区发展活力。围绕“1134”工作思路,扎实推进新市民安居工程试点工作,实现新市民安居工程商品房交易面积1.5万平方米4600余万元。

    (五)全力抓民生强保障,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社会保障持续提升。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27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充分发挥“安心干”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作用,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16.31万人,其中脱贫户劳动力实现就业5.66万人,就业规模保持总体稳定。依托“头雁”引领模式,统筹发放跨省务工交通补助38751人2152.45万元,务工组织化程度达72.31%。合理调整社会救助标准,全面做好鳏寡孤独、老弱病残、低保户、困难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服务保障和关爱保护,实现“按标施保,应保尽保”,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49亿元、特困供养金938.69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15.99万元。严格执行“三重”医疗保障,全年累计参保人数34.4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着力实施“教育十大行动”,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县级财政统筹2000万元,为全县5.7万余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提供一瓶免费牛奶。建成投用教育项目单体36个,教育资源布局调整有力推进。全县普通高考一本上线111人,增长率达272%;二本上线567人,增长率达45%。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完善以县医院为龙头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县级急救体系、妇幼健康体系建设,完成县疾控中心整体搬迁,全年完成卫生健康重大项目投资0.55亿元,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稳步提高。2023年成功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技术合同成交额2.2亿元,科技创新实力不断提升。县各级组织组团参加市运会取得金牌9枚、银牌12枚、铜牌11枚的优异成绩,文体事业蓬勃发展。生态环境优化改善。持续打好污染防治“五场战役”,城市声环境功能区噪声监测点均达到相应的噪声限值要求,全年未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完成县城一、二期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工程,县城三期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新建污水管网44公里,污水收集率增长10%,城镇污水治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认真贯彻“河长制”“林长制”,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22.24平方公里,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99.5%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居全市第一。

    (六)全力抓安全强稳定,风险防范更加有效。坚持把安全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全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安全生产稳定有序。严格落实“1234”工作法,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和常态化“打非治违”工作,紧盯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燃气、特种设备、文化旅游、工贸等重点行业领域,强化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严格精准执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全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较同期分别下降20%和25%,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牢牢守住了不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底线。社会治理全面加强。纵深推进初信初访、信访积案、涉众型信访、信访队伍建设四个攻坚战,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对重点涉稳事项和重点稳控人员进行动态调度,分级分类做好短期稳控和长期化解工作,重点时期涉访形势平稳向好。保持对“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违法行为的严打高压态势,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县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平安和谐的安全防线更加牢固!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学思践悟中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我们深入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年行动,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严格依法依规决策,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59件、政协委员提案54件,办理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视察意见13件,满意率均为100%。坚持“过紧日子”,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分别压减2887万元、894万元。强化行政监督、统计监督和审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法治紫云、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政府系统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办事效率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奋斗伴随艰辛,耕耘收获硕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关心厚爱的结果,是县委统揽全局、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倾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紫部队全体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和所有关心支持紫云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仍显不足,调控能力较弱,工业经济支撑弱,挖掘增量不够有力;二是个别指标与预期差距较大,财政收支压力较为突出;三是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薄弱,教育医疗、用水用电、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等等。对此,我们一定强化问题导向,发扬斗争精神,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深入落实国发〔2022〕2号文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聚焦“两城三基地”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大改善和产业招商大提升,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紫云新篇章打牢坚实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6%左右、10%左右、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左右和9%左右;城镇新增就业2900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单位地区生产能耗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省、市调控范围内。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集中力量大抓产业,增强经济增长动能。把产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举全县之力推动产业大突破,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

    全力抓好农业提质增效。坚持以工业思维发展现代农业,持续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压实“占补平衡”“进出平衡”责任,大力开展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处置工作,牢牢守好耕地保护“责任田”,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少于60.8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39.19万亩。持续实施“七彩粮仓”工程,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2.9万亩,对坝羊红院、火花等示范坝区进行升级打造,辐射带动循环发展稻油、稻菜轮作5万亩,确保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8万亩、油菜播种面积21万亩。持续围绕“双园化”模式,深入实施“共富地标”工程,深化茶叶产业产销一体化平台打造,完成茶园管护提质1.3万亩以上,稳定种植红芯红薯4万亩以上;持续加强紫云花猪品种资源保护,确保生猪年出栏34万头以上;做优做强生态家禽产业,实现年存栏280万羽,出栏830万羽以上;依托政策优势,扩建养殖肉牛5200头。持续实施“甜蜜紫云”工程,加快培育区域品牌,精品水果种植面积达16.8万亩以上,蓝莓管护提质面积0.6万亩以上,五倍子蜜、百花蜜品牌逐步形成。深入推进SPV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好财政涉农资金的协同效益,撬动更多资本“集中起来办大事”。扩大格凸河种兔养殖规模达1.2万只以上,提升四大寨乡噜嘎、格凸河镇二关养鱼项目管护能力和市场化运营水平,实现年产量200万斤以上。

    全力抓好工业经济提速扩能。围绕“一园三核两提升”工作思路,聚焦建材及化工传统主导产业,积极帮助西南水泥、国资建材、浩翔混凝土等企业拓展市场,鼓励和扶持忠顺石材、淋金灿、月华新材料等企业发展壮大,推动宏泰化工加快复产、稳产。力争全年建材及化工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速4%以上。积极帮助圆圆科技、广通农业、德联纺织等企业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帮助企业不断做大规模、做优产品、做响品牌,提高企业竞争力,不断培育壮大区域特色产业。大力推进现代能源产业开发,依托中核储能电站等建成项目,发挥比较优势,推动乌江水电马寨农业光伏、中水4个风电场等新能源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全年现代能源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速45%以上。

    全力抓好投资和消费提档升级。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全力扩大有效投资。以黄百铁路建设为契机,通过加大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全年策划项目300个以上,争取中央补助资金2000万元以上、上级竞争性资金补助2000万元以上。全年完成重大工程项目30个以上,总投资179.62亿元以上,完成年度计划投资27.2亿元以上。同时,严格落实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坚持“投资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坚决杜绝低效无效投资。推动旅游业加快复苏。抢抓安顺打造一流旅游城市、“黄龙屯格”一体化发展的大好机遇,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持续优化“漂翠河、沐温泉、逛印山、游格凸”特色旅游线路,提升紫云旅游整体吸引力,力争实现接待游客4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0亿元以上。积极培植康旅融合新兴业态。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提升服务质量,力争年内培育精品酒店、等级民宿2家以上。围绕温泉康养产业,充分挖掘翠河自然风光、黄鹤营乡村度假休闲潜力,完善漂流服务设施,倾力打造轻度假、慢生活的生态康养旅游聚集区;以“纳福迎春、缤纷怡夏、户外趣秋、健康燃冬”为主题,持续开展“四月八”“六月六”“秋桥文化节”“五峰杯”等系列赛事活动,进一步抓好文旅、体旅、农旅深度融合,让更多游客来紫旅游有得看、玩得好、吃得爽、留得下,游客人均花费增长10%以上。千方百计促进消费增长。认真落实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精神,抓好县域内大型商场商圈、特色商业步行街的提质改造和有效管理,提升城区和景区“吃住行游购娱”供给水平,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持续深入推进新市民安居工程改革,进一步畅通农村群众进城购房通道,促进房地产市场和建筑业平稳发展。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内在活力和动力,挖掘投资潜力和消费潜能,力争全年新增限上商贸企业6家以上,规上服务业企业2家以上,网络零售额4500万元以上。

    (二)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全面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五大行动”,毫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充分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持续抓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开展集中排查,及时识别纳入,精准落实帮扶措施。持续巩固“3+1”保障成果,着力解决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方面民生保障问题。严格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确保应保尽保、应助尽助。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搬迁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全力促进农民增收。着力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强化就业和产业帮扶,加大劳务输出、“以工代赈”等力度,抓好特色农业产业奖补项目,持续拓宽脱贫群众增收渠道。进一步加强农村项目资产后续管理,运用好六条盘活路径加大农村闲置资产盘活力度,确保持续发挥效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重点村10个以上,开发帮扶车间2个以上,开发公益性岗位1.3万个以上,销售脱贫户产品突破2000万元。持续抓好劳动力培训,培训技能农民400名以上,实施“以工代赈”项目2个以上,“以工代赈”专项投资项目劳务报酬发放比例30%以上。

    稳步推进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全力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宜居环境。接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年改造户厕2900个以上,不断提高农村厕所普及率。持续深入实施“和美乡村”工程,全面推广“四共”模式,集中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特色村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三)全力做好城市更新,持续提升城市品质。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深化城市设计,加强整体规划,提升城市形象,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设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强化刚性约束,注重规划功能布局,严格执行中心城区设计方案,加强城市天际线、轮廓线与建筑风貌管控,坚决做到“一张蓝图管到底”,严厉打击县城区自建房违建行为。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消化处置力度,加强对已征未用土地的规范管理,全面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科学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挖掘结构性潜能,力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35%以上。

    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持续锚定“精致精彩漫生活,宜居宜业新紫云”定位,坚持合理布局、精准补充、补齐短板,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幸福感。以“四改”为抓手,按照“1+4”模式,加快印山城市综合体2期项目和鑫都城市商圈建设,围绕塔山、堰塘等“紫云老八景”打造一批独具特色、高端宜居的新型住宅小区;启动紫云公园的提升改造,完成气象公园的规划设计建设;加快推进大灯脚片区棚户区改造安置房、五峰全民体育场项目建设和大礼堂至五峰山片区棚户区改造进度;加强城市设计和民俗保护,逐渐恢复梅花书院等文化建筑,重塑老城精神文化标识。规范打造一批夜间消费、旅游消费聚集示范区,培育壮大县城“夜经济”,完善城市1小时慢行生活圈,努力让城市“烟火气”更加温暖浓郁。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创建全省文明城市为契机,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加快“智慧城管”平台建设,统筹推进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新增智慧停车位200个、完成城区道路雨污分流改造10公里,确保城市治理协同共进。探索“城区联动、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整合资源、提升效能”的城市管理体制,加快城市管理由分散型向集中型、突击型向长效型、公益型向经营型、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加强社区、街区、小区物业管理力度,规范整治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行为,常态化开展背街小巷、老旧小区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四)蹄疾步稳深化改革,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通过更深层次改革优化机制体制,破除发展瓶颈,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加快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国企改革。围绕“1+1+2”国企改革方案,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考核激励机制,纵深推进国企改革市场化实体化,发挥国企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排头兵作用。以“生存看市场、机制看市场、发展看市场”为理念,引导国企聚焦主责主业,全力做好项目谋划工作,培育壮大核心产业和自身实力。纵深推进园区体制改革。通过园区平台公司实体化运营,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招商引资和服务企业上,做好园区内企业生产要素保障,帮助协调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围绕工业产值中心轴,不断做大园区经济总量,力争园区总产值占总收入的55%以上,亩均税收增长10%以上。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的理念,持续减程序、优服务,全力解决企业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对涉及企业开办和项目落地的有关审批事项逐个进行梳理,优化审批流程、办理时限,采取每周排进度、按月抓调度等方式,压紧压实项目牵头部门帮办责任,以制度落实推进工作落实。把市场评价作为第一评价、把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大改善,积极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政商关系,引导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同投资者和企业家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加快打造更有吸引力、更具竞争力、更加富有活力的营商环境。

    积极开展产业大招商。充分借力青岛即墨友好合作纽带,用好广州南沙协作平台,围绕全县主导产业,梳理编制全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清单,做好广州、青岛、上海等地招商推介会筹备,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在全县上下掀起全员招商的浓厚氛围。健全沟通协调工作机制,以流程最少、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环境最优的一流营商环境,让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全年新增产业到位资金22亿元以上,其中工业到位资金12亿元以上。

    (五)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共进。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抓好自然保护地生态监管与保护,有序推动“林长制”“河长制”走深走实。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对违法侵占生态保护红线“零容忍”。强化大气区域协同联防联控,确保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8.5%以上。深入开展美丽幸福河湖创建行动,加大饮用水水源地的监管力度和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保护和治理,持续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确保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

    抓好生态环境治理。全力抓好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强化建筑工地、露天矿山等重点区域扬尘和噪音管控。抓好矿山边开采边治理和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工程。深入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加大土壤污染监管力度,防止发生土壤污染事件。加快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激发国土绿化新动能,实施乌蒙山石漠化治理5万亩,国家珍稀树种培育1万亩,义务植树55万株。

    (六)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依托“安心干”平台,加强就业岗位数字化、精准化、平台化推广,稳定农村务工群体收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促进充分就业,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9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0万人左右。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快推进法定人员参保全覆盖,不断完善特殊困难群体关心关爱服务,实现“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病有所医”。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做好兜底保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边缘人口、监测人口等纳入保障范围。扎实推进2024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征缴工作,多方宣传、多点发力,确保特殊困难群体参保率100%,总体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扎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纵深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提升学校师资力量,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幼小初高一体化”发展取得实效。按照“一集中两腾换”的思路,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全年拟撤并学校6所,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启动南沙中学项目建设,加快完善六幼、七幼配套设施并投入使用;开办印山书院,增加小学学位1500个;扩大红岩学校初中部规模,增加初中学位600个;持续办好民中“粤黔育才班”,逐步缓解县城公办学位供需矛盾;持续优化高中办学条件,提高高中办学质量,力争2024年高考一本上线160人以上;强化中高职贯通工作,优化专业设置,推动县职中提质扩容,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就读率达72%以上;持续推进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扩优提质,创建市级以上示范园1所。

    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大力实施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七大专项行动”,持续巩固国家卫生乡镇创建成果,统筹抓好国家卫生县和省级健康县创建各项工作。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谋划推进“家长学校,养育未来”公益二期项目,巩固农村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成效。做好重点人群健康调查、分类分级诊疗服务和季节性、周期性流行病对症药品采购储备,充分发挥村卫生室“前哨”作用,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更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丰富红色资源和亚鲁文化宣传载体,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传承。持续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开展好“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体惠民系列活动。更加注重青年人才培养服务,抓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推进青年友好型成长型城市建设,更好发挥人才作用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实体企业,打造科技示范点企业6个以上。

    (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守住安全稳定底线。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防控能力,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常态化开展“打非治违”,抓好矿山安全“双全日”工作,突出抓好道路交通、煤矿和非煤矿山、消防、危化品、自建房、校园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加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灾害防范处置能力。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充分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守牢政府债务和金融风险底线。从资源、资产、资金入手,稳妥有效缓释化解存量债务,逐步推动债务和财政管理进入良性循环。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各级政府机关从源头拧紧总开关,强化绩效评价和预算评审,切实把非必要的、使用效益低的资金压减,进一步压紧落实“三保”底线。2024年县级公用经费压减24%以上用于“三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教育补助和债务付息等重点支出。

    守牢社会稳定底线。强化矛盾纠纷化解,充分发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和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作用,努力把各类风险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密切关注“两拖欠”等重点群体,切实推进信访积案化解。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加快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健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响应机制,把群众和企业的每一件事当成要事来办、急事来做,坚决做到民有所呼、必有所应。

    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国防动员、双拥双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史志档案、气象水文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文联、红十字会、残联、计生协会、关工委、慈善等事业发展,推动各行各业创先争优。

    我们将继续统筹财力,集中力量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1)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开展农业技能技术(高素质农民)培训400人以上。(2)新建(改扩建)中小学3所,新增学位1410个,维修改造中小学校(幼儿园)8所;继续实施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提升工程,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天免费发放一瓶牛奶。(3)免费为在岗环卫工人体检一次;免费为全县65岁及以上老年人体检一次;免费为初中及以上年龄学生进行一次结核筛查;开展1次宫颈癌筛查和乳腺癌筛查。(4)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00户;完成乡镇敬老院标准化改造1个。(5)完成全县食品抽检240批次以上。(6)打通断头路1条。(7)全面推行城乡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实现县、乡、村、组垃圾收运处置全覆盖。(8)实施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50公里;实施危桥改造一座。(9)新建全民体育场1个。(10)新建5G基站100个,推进5G网络覆盖向乡镇重点区域延伸。

    各位代表!群众的民生小事就是我们的执政大事,我们将尽心尽力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让群众生活更安心、更舒心、更暖心。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和自身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将始终坚持党对政府工作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项目建设年、作风建设年、质量提升年”的年度目标,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坚持忠诚执政。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把对党的忠诚体现在实际行动上,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大政方针,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县委的工作要求,用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诠释忠诚。

    (二)坚持为民施政。我们要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站稳人民立场,深入践行“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为民情怀,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政府系统各级干部要走进群众中去,做到在一线掌握实情、在基层督促落实、在现场解决问题,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用我们的负重前行,换来千家万户的岁月静好。

    (三)坚持依法行政。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全过程,严格遵守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完善重大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制度,坚持依法决策,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深化政务公开,自觉接受各方监督,让阳光透视权力、让权力服务人民。

    (四)坚持务实勤政。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不断增强政府系统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树立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的鲜明导向,及时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高效统筹抓好主题教育、巡视反馈、环保督察等问题整改。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加大力度为基层减负增效赋能,以政府的“效率指数”提升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数”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五)坚持廉洁从政。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之以恒推动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锲而不舍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久久为功纠治“四风”,一体化推进“三不腐”,常态化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着力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让廉洁用权、干净干事在政府系统蔚然成风。

    各位代表!星光不问赶路人,成事创业须笃行。使命如磐,唯有实践作答;重任在肩,当用实干开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起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笃行实干、善作善成,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紫云实践新篇章!


    名 词 解 释

    四新: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四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

    厕所革命:对农村厕所进行改造,着力解决农村“脏、乱、差、少、偏”的旧面貌,建立整洁卫生、美丽独特、科技环保的厕所新样态,革除长期以来人们养成的如厕陋习,培育形成一种与现代化相适应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文明理念,更好地提升人民群众生活的健康水平。

    “四个不摘”: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3+1”基础保障:义务教育、安全住房、基本医疗、农村饮水安全有保障。

    行政审批“三减一降”:“三减”是指“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一降”是指“降成本”。

    “一窗通办‘2+2’模式”:是指政务大厅按照部门主体业务设置“自然人+法人(含非法人组织)”两个区域,整合“咨询+投诉”两个岗的形式,通过职业化辅助团队收件,达成“咨询、辅导、审批、评价”的闭环管理的新模式。

    照后减证:是指在市场准入环节,对已经发放的营业执照的企业进行简化处理,以便企业在获得营业执照后能更快地从事一般性的生产经营活动。推行“照后减证”进一步降低企业的准入和经营门槛,同时要求政府进一步提高监管水平,注重事中事后的监管。

    “1+1+2”国企改革架构:1家国资运营管理公司(紫云自治县资本资产营运管理有限责任公司)+1家担保公司(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利源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2家整合“四化”的产业公司(紫云自治县农业旅游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紫云自治县城市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134”工作思路:即在开展紫云自治县新市民安居工程工作中,出台一个实施意见、搭建一个交易平台、打通三个流通通道,制定四套匹配方案的工作思路。“1”指研究制定紫云自治县新市民安居工程实施细则,为总体推进全县房地产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1”指以国有企业为主体,搭建交易平台,为全县房地产交易行为提供运行服务载体;“3”指建立“商品房、二手房、租赁房”三个流通通道,打通新市民进城购房“最后一公里”;“4”指制定“农村宅基地资源补贴方案、农村购房家庭适龄儿童就学方案、农村购房家庭劳动力就业方案、企业融资和资金平衡方案”四套匹配方案,为推进全县房地产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新市民安居工程:围绕“改变农村群众居住环境,提高农村群众住房品质,实现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标,着力解决“农村群众无钱购房、进城难,农村建房体量大、价值低,房地产销售疲软、投资弱”等问题,由国有企业牵头搭建平台,建立“三个流通通道”,畅通“商品房、二手房、租赁房”城乡“双向”流通渠道,千方百计“引人入城”,促进农村群众进城就业、就学、投资和发展,加快农村群众市民化进程,助推顺向城镇化。

    “三重”医疗保障:即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

    教育十大行动:全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新市民入学基础配套保障行动、义务教育育苗行动、中高考学生护苗行动、学生假期培苗行动、乡村教师安心行动、全县教师暖心行动、全县教师舒心行动、全县教师悦心行动。

    污染防治“五场战役”:蓝天、碧水、净土、固废治理、乡村环境整治五场生态环境保护战役。

    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指依靠河长制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

    “1234”工作法:即“解决一个根本问题、扎实推进两个行动、全面细化三张清单、落实四项责任包保机制”。一个根本问题:思想问题;两个行动:“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跟踪督导行动;三张清单:问题隐患清单,整改措施清单,整改责任清单。四个责任:属地、行业、企业、综合监管责任。

    “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四区”是指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一高地”是指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耕地“占补平衡”: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要按照“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建设占用多少耕地。

    耕地“进出平衡”:即对一般耕地转为园地、林地等其他农用地及乡村道路、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的,要通过统筹园地、林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恢复为耕地的方式,补足同等数量、质量的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

    “双园化”模式:打造一个农业产业园区、得到一个旅游产业景区。

    “一园三核两提升”工作思路:打造一个园区,围绕生态食品、现代能源、新型建材三个核心,推进存量产能和服务效能两个提升。

    “黄龙屯格”一体化发展:即黄果树、龙宫、天龙屯堡、格凸河四个景区由属地政府委托安顺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一体化管理运营、一体化宣传营销、一体化服务提升。

    乡村振兴“五大行动”: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乡村产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进乡风文明和加强乡村治理行动。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即“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基层党建体系。

    “一集中两腾换”:即初中集中到县城办学,乡镇中学腾换出来办乡镇中心寄宿制小学、乡村教学点腾换出来办幼小一体化学校。

    “四改”: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和以燃气、给排水管网为主的城市地下管网改造。

    “1+4”模式:在推动棚户区改造中坚持“1个原则”,即“政府让利、企业微利、群众受利”的“三利原则”;制定“4个方案”,即一个项目策划方案、一个城市规划方案、一个资金平衡方案、一个风险评估方案。

    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七大专项行动”:即医疗救治能力提升专项行动、重大疾病防控专项行动、妇幼健康提质专项行动、老年健康服务专项行动、居民健康素养提高专项行动、卫生健康人才培优专项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项行动。

    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法治政府建设“一规划两纲要”:法治建设的“一规划”是指《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两纲要”是指《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和《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