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贵阳市乌当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2月25日在乌当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区长 艾 疆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房地产业持续低迷、有效需求收缩加剧、企业发展尚处于“疤痕期”、债务风险压力较大等复杂的发展环境和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定不移落实“五美五活”工作思路,全力抓投资、强工业、稳“三农”、促消费、保安全,以超常规举措应对和克服多重挑战,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进、回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4.05亿元、同比增长6.6%,绝对值在全市排名前移一位,增速在全市排名第四、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一、二、三产分别同比增长3.4%、5.4%、9.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0.8亿元、同比增长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87亿元、同比增长10.42%;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7193元、25595元,同比增长4.7%、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在全市排名第三。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工业产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狠抓“一主一特”产业发展,健康医药主导产业快速增长、电子信息制造特色产业发展质量向好,产值分别完成68.68亿元、55.58亿元,在全市占比分别达42%、19%。振华群英、新天药业等3家企业获全省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先进企业表彰。新增省级创新型及专精特新企业17户。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82.4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80.86%。区中成药研发生产产业集群获批“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称号,工业发展动能增强。工业项目有序推进。紧盯产业发展抓项目,国药西部医疗产业园生产基地一期、新天电子元器件产业园一期等一批项目基本建成交付,千秋实业、宜大鲜生等一批标准厂房建成投用,高穴装备制造产业园、惠诚食品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建成标准厂房26.53万平方米。完成工业投资14.27亿元,同比增长21%。园区承载能力更强。围绕“一园一带两融合”规划布局,科学规划工业集聚区总面积26.68平方公里,工业用地7.36平方公里。完成云锦排水主干线建设,振华路、火石坡二号路建设步伐加快。深化贵州乌当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33项行政审批事项在贵州政务服务网“园区事园区办”专区上线,园区管理机制进一步理顺。 (二)聚焦宜居宜业,提高城市面貌品质。空间布局更优。紧扣贵阳贵安东部中心功能定位,完成《乌当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年—2035年)》和14个专题规划编制,持续推进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快形成产城互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础设施更全。全力攻坚“一圈两场三改”,完成3个生活圈要素建设;增加1251个公共停车位;完成棚户区改造317户,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2074户、完工1790户。启动60公里城乡水务一体化供水干管项目建设。完成大坡路、云锦路2条“断头路”建设。改造地下管网24.91公里。新建5G基站410个。地铁3号线开通运营,乌当正式加入贵阳地铁“线网圈”。城市治理更好。区市场监管局新天分局获评首批国家“五星市场监督管理所”称号。扎实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高雁生活垃圾分类分拣中心与95间“两间房”建成投运。地铁沿线环境整治完成,城运中心基本建成并上线运行,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考核评价获全市第一好成绩,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三)聚焦旅游消费,推动文旅产业升级。旅游配套持续优化。持续打造25条旅游精品路线。新增觅野森系营地、王岗村宿林栖地旅游体验园等项目17个。培育规上酒店2家,新增1家四星级民宿,限上住宿业同比增长26.9%。香纸沟、相思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获批,有效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3个。旅游品牌深入人心。荣获“美丽中国·避暑养生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和“美丽中国·文旅最具开发(投资)价值区”称号,偏坡下院被评选为贵州省第五批乡村旅游重点村,保利温泉入选省级金汤级温泉度假地。贵州国际卡丁车超级联赛、贵州体育舞蹈大赛、乡村休闲徒步赛等体旅赛事持续升温,“路边音乐会”“露天电影”形成特色爆点。全年接待游客712.05万人次,游客人均花费达1105.39元,过夜游客达108.3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7.59亿元,“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字招牌更加闪亮。商贸消费提质增效。以地铁3号线开通运营为契机,按照“多点布局、接点成线、连线成片”思路,挖掘乌当传统特色文化、“老字号”品牌,在地铁沿线升级打造功能各异、特色突出、融合互动、协同增效的精品商业街区。新天地铁商业街签约119户、新庄凤煌天街签约30户商家。培育比亚迪、博克赛菲等19家企业上规入统。全年零售、餐饮行业营业额分别增长8.4%、9.7%。 (四)聚焦“三农”事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创新“三心”工作法,持续巩固提升“3+1”保障水平,100%完成脱贫人口和易地扶贫搬迁有劳动力家庭稳岗就业,脱贫户和易地扶贫搬迁户人均收入分别增长15.08%和16.26%。粮食生产保障有力。严守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红线,建成高标准农田5000亩,完成4328亩流出和疑似流出耕地处置任务。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创建党政示范田49个2.65万亩。全年粮食产量达3.17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实现“双提升”。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稳步推进“5+1”产业,下坝谷坝、新堡马头、水田瓮蓬等13个村被认定为“一村一品”示范村。引进贵州国创、友禾种业等企业发展种苗产业,新建1400亩玉米制种示范基地。探索创新“一户一院一地”生产经营模式,新增种养业大户94户、家庭农场20户、专业合作社5家,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提升。乡村治理成效明显。扎实推进农村“五治”,完成236户厕所整改提升、600户宜居农房改造等13项任务,数字乡村建设全面启动,“建管运维”长效机制基本建立。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新堡王岗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乡村振兴成色更足。 (五)聚焦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共建”取得新进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格落实“河湖林”长制。建立55.6万亩环城林带林地分级管理机制。完成绿化造林1.5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9.91%。成功创建30家“无废机关”和1家“无废社区”,逐步形成全民参与、齐抓共管工作格局。生态“共治”迈出新步伐。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有力有效。区自然资源局入选国家级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行动先进单位,区森林病虫检疫防治站入选先进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扎实开展污染防治,空气优良率及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率均排名全市第一,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优势“共享”实现新突破。加快探索绿色发展路径,入选2023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经开区获批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中航力源液压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广毅科技节能关键技术被列入“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林下经济全产业链产值达16.87亿元,“绿色福利”惠及群众企业路径越来越广。 (六)聚焦发展活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重点改革扎实有力。国企国资、“四房”联动、农村“四块地”、农业水价等改革稳步推进。获批全省唯一“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31家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家企业获得科技项目扶持奖补资金1080万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政务服务“五个一办”,政务服务事项实现100%“一窗办”,政务网“好差评”满意率达99.99%。以推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为契机,扎实开展服务企业“三送三员”活动,用好“贵商易”平台,全力助企纾困,减免各项税费7606万元,新增市场主体5569户,“贵人服务”品牌更加深入人心。区工商联荣获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认定。招商引资活力迸发。严格落实“产业大招商突破年”“项目建设年”要求,扎实开展领导带头招商、产业链招商、以房招商、驻企招商,引进湖南众创医疗、深圳鑫钰顺安、湖南茂熵等优强企业26家。引进海沁光电医疗器械产业基地、贵州再生资源智慧产业园、贵州连锁餐饮中央厨房等产业项目93个,到位资金46.05亿元。 (七)聚焦百姓关切,全力补齐短板弱项。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大力实施“教育强区”,改造学校9所。启动中央民大附中贵阳小学建设。新天九年制学校东风分校顺利开学招生、扩充学位2640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新九学校入选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28名教师获评省、市骨干教师称号,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公共医疗普惠便捷。完善区乡村三级医疗体系建设,区医院北衙院区、羊昌县域医疗次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增设床位180张。77个村卫生室标准化提质改造全面完成。建成智慧卫生急救站5个。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达5.15人,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1.17%。率先在全市县域医共体内实现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与市级平台互通互享,县域就诊率达90%以上,群众医疗服务质量实现新提升。文化传承丰富多彩。建成“乌当区城市主题书房”,基本完成19条健身路径和配套设施安装,提升改造42个基层综合服务中心。“全国老年太极拳之乡”名片持续擦亮。区文化馆实现开馆运营,区图书馆荣获“国家一级馆”称号。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607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78人。养老保险覆盖13.42万人、医疗保险覆盖20.58万人。发放社会救助金2450万元、高龄补贴420万元。12个养老机构启动运营,保障床位1144张。每千人口拥有婴幼儿托位数达4.5个,乌当被评为“全省基层关工委工作样板区”,社会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八)聚焦安全稳定,全力防范重大风险。债务化解积极推进。成功推动一批存量债务展期降息,偿债结构不断优化。争取再融资债券资金支持,成功清偿两个批次企业欠款。全面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推动增收节支双向发力,政府债务成功“守橙”。安全生产形势向好。聚焦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城镇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常态化开展“打非治违”,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率达100%,事故死亡人数下降25%,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社会秩序平稳有序。扎实推进社会治安“1+5+1”重点工作,治安案件保持低位,刑事案件下降19.49%。区综治中心荣获全省第一批新时代“枫桥式综治中心”称号。深入落实“四下基层”要求,妥善处置一批“问题楼盘”、拆迁安置、“两拖欠”以及非法集资、社员股金清退等不稳定风险,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做到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认真开展审计监督及问题整改。坚持为民施政,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复率、满意率均达100%。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持之以恒推进廉洁政府建设。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整治政府系统作风问题。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付出的努力超乎寻常、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和区政协有力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广泛参与、辛勤付出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不畏艰难、奋发有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各级干部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区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人员,向关心支持乌当发展的老领导、老同志及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市场信心依然不足,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群众消费降级,离稳投资、稳预期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可持续性不高,用于推动发展的资金十分有限,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还有短板。风险防范压力较大,债务约束发展的问题还未根本解决,生产安全、生态环保等领域风险不容忽视,拆迁安置、“问题楼盘”、金融涉众等领域不稳定形势加剧。干事精神有待加强,改革攻坚、服务群众、狠抓落实的主观能动性不强,能力作风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等等。我们将正视差距,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和改进。 二、2024年主要工作目标任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更是推进“强省会”行动的奋进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至关重要。 202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国发〔2022〕2号文件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持规划为先、产业为要、民生为本,坚定不移落实“五美五活”工作思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稳定,为高质量建设“美丽乌当·活力新城”而努力奋斗。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农业、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12%、6%左右;建筑业总产值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控制在2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以“一主一特”为重点,全力实现工业大突破。坚持大抓工业,用好“六抓”方法论,持续推动实体经济壮大发展。 狠抓重点产业。大力发展健康医药产业。鼓励支持健兴药业、新天药业、天安药业、远程药业、威门药业等企业技改扩能、产品转型、培育“大单品”,推动新天药业配方颗粒、千叶药用包装材料生产线等项目加快投产达产。全力推进国药西部医疗产业园建设,确保国药器械贵州总部搬迁入驻。加快上海绿谷、福建奥言、深圳可茗等企业签约落地。持续抢抓医药产业布局在乌当的政策机遇,争取更多“两药一械”企业落户。支持企业更多产品纳入基药和医保目录,加快二类医疗器械审批跟踪服务,积极争取委托代加工等政策支持。全年健康医药产值达到73亿元。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产业。积极引进半导体分立器件和功率器件、移动电源、穿戴设备等产品生产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及振华电子集团外协加工等基础产业集聚,加快构建振华生态圈企业群。全力推进振华永光半导体功率器件芯片线、振华群英智能制造示范线以及精一科技年产755吨高纯半导体材料生产线等26个项目尽快投产达产,新天电子元器件产业园二期项目整体建成投用。全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同比增长10%以上。大力发展生态特色食品产业。紧盯生态特色食品产业提质升级,建设特色食品烘焙中心服务平台。支持惠诚食品、黔五福、贵州龙等14家规上企业创新产品、开拓市场,推动千秋实业、宜大鲜生、贵乐食品等企业尽快投产,加快惠诚食品产业园、东风冷链物流园、贵州连锁餐饮中央厨房等项目建设,力争生态特色食品产业产值达到6亿元以上。 狠抓园区建设。坚持规划先行。严格执行“一园一带两融合”规划布局,加快园区产业规划、“9+1”区域评估报告等编制工作,推动与修文扎佐工业园、综保区融合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优化体制机制。持续推动贵州乌当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全力争创省级重点开发区。不断深化“园区事园区办”,建立新型工业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五库一清单”推进机制,优化完善园区班子牵头抓重点产业发展、重大项目推进、招商引资落地、企业服务包保等工作机制,提高园区服务能力和水平。夯实服务配套。加快振华路、火石坡二号路等园区道路建设以及云锦污水处理厂、振华污水处理厂、火石坡污水处理厂二期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新天电子元器件产业园供电保障项目建设,全面落实供水、燃气等要素保障。力争收储工业用地600亩。新开工建设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新增可用标准厂房80万平方米,确保使用率达到80%以上。 狠抓主体培育。提增量。坚持以产业集聚培育优质企业,以企业发展带动产业提升,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家。支持规上企业做大做强,培育龙头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省级创新型企业8家,推动捷盛钻具转板上市。强环境。全力推行“五个一办”,不断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抓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深入开展企业大走访行动,寓行政执法于服务企业,发挥“贵商易”平台功能,打通惠企政策兑现堵点,持续擦亮“贵人服务”乌当品牌。优机制。积极组建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继续安排800万元上规入统奖补资金,增强企业投资发展意愿。围绕“为谁服务、谁来服务、怎么服务、服务成效”,建立完善培育机制和服务考核机制,让服务企业常态长效。 (二)以投资消费为抓手,全力挖掘稳增长潜力。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关键性作用,加快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坚持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大力实施“主战略”,围绕工业发展提质、城市面貌提升、农文旅融合发展提速,加大产品供给、基础配套、管理服务等领域投资,确保“四化”项目投资占比在全市平均水平以上。加大民生领域投资,全力补齐群众生产生活、就医养老、就学就业短板。强化项目谋划。紧盯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三大工程”“4+2”基金,围绕立项、环评、能评等前期手续,对项目合规性、融资方案等严格把关,提高争资争项命中率。建立项目储备考核机制,启动分级分领域项目子库建设,确保储备项目保持在120个左右、投资规模在200亿元以上。严格项目管理。落实项目包保措施,全面做好“地证电房人钱”要素保障。力争粮油智慧仓储及应急保障中心、五福路地块城市更新改造等一批项目启动建设,推动狮岩路、稻香村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完成省疾控中心扩建,推动云锦水厂至新场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等一批项目建成投用。 扎实推进商贸消费。突出重要节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抓好避暑消费季、金秋购物节、暖冬消费季等重要消费节点,鼓励正德家邦、仁恒步行街、泉城首府、宾隆超市等商场、商街、商超开展促消费活动,带动零售、餐饮等行业持续复苏。完成批零餐企业上规19家。丰富重点业态。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积极引入游园会、“后备箱”集市、城市营地等新业态,激发消费市场活力。组织乌当比亚迪、九成汽车等车企参加优质资源带动汽车消费活动,柏恒喜天酒店、保利温泉酒店等企业参加黔酒黔菜等活动,不断壮大汽车、家电、住房等大宗消费。打造精品街区。持续抢抓地铁3号线开通运营机遇,构建“一轴两区多点”商业格局。围绕新天大道城市主干线,优化地铁沿线商业布局,打造城市商业主轴。依托新天地铁商业街,推动锦嘉悦汇广场、泉城首府、仁恒步行街等商业综合体联动发展,打造核心商业集聚区;依托新庄凤煌天街,推动东风镇、经开区、贵州师范学院等联动发展,打造文创产业孵化区。在6个地铁口周边布局建设功能完备、业态先进、错位发展的多点商业体系,加快形成消费新业态。 持续擦亮“全域旅游”金字招牌。用活资源增魅力。紧盯“一心三区”旅游发展格局,丰富城郊游憩、乡村度假、徒步骑行、特色餐饮等旅游业态,升级打造偏坡原味小镇、羊昌花画小镇,推动农文商旅深度融合、转型升级。改造闲置农房并建成精品民宿30栋,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3个。持续开展相思河、香纸沟等旅游资源宣传推介,引进有实力的专业团队加快开发利用。拓展客源添活力。紧盯贵阳市民近郊游、重庆广东等地游客避暑游、中老年群体康养游等需求,积极开展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泡泉的四季宣传推介活动,确保游客人均消费增长5%以上,过夜游客人数增长10%,让游客从“过客”变成“常客”。优化服务再发力。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加强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培训和旅游设施管理,狠抓旅游服务质量监管,依法处置哄抬物价等市场乱象,确保游客满意率为100%。持续整治贵阳东站周边环境,优化交通组织,提升快进快出能力。 (三)以城乡融合为纽带,全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让城市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 优化完善城乡规划。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主动融入贵阳贵安“一核三心多组团”空间布局,持续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启动中心城区详细规划、重要节点城市设计,推动乌当与南明、云岩、观山湖、双龙、综保等区域联动发展,实现产业、人才、交通、资本、服务等要素深度融合,不断增强人口集聚、互联互通、产业集群、绿色生态、公共服务、要素配套“六大功能”,加快构建“一城两心三轴多点”发展格局。加快镇级规划编制。统筹耕地保护和乡村全面发展,突出城乡发展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加快编制7个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水田、新场、下坝、羊昌、百宜重点围绕构建农业现代化体系,新堡、偏坡重点围绕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科学系统编制规划,为乡村振兴留足发展空间。严格执行规划设计。统筹各类空间开发保护,加强城乡设计和风貌管控,强化规划审查和实施监管,加大力度处置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推进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推动房地产健康发展。加快土地挂牌出让。充分发挥避暑康养优势,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摘牌五福路、花都路等地块,力争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0%以上。全力推进“保交楼”。聚焦中天·吾乡、乐湾国际等项目,坚持“一楼一策”,严格落实“债权债务新老划断”“后进先出”等支持房地产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确保完成3715套“保交楼”任务并努力盘活项目。有效化解拆迁安置问题。扎实开展安置房建设及超期过渡费三年攻坚行动,积极推行存量商品房安置、调整安置等方式,严格控增量、化存量,对3239套逾期的安置房项目实施清零行动,加快化解拆迁安置问题。 提升城乡品质品位。深化“一圈两场三改”。围绕“教业文卫体、老幼食住行”,完善10个“15分钟生活圈”功能配套;提升改造新泉社区、新都社区等10个体育设施项目,完成金江苑社区常青养老服务站建设。新增850个公共停车位。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289户,城中村改造1534户,背街小巷改造2条,有效改善城市面貌。夯实城乡基础设施。积极融入黔中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助推乌长高速、贵平高速、贵黄延伸段加快建设,确保马东路、滨河路东风段建成投用。扎实推进水网建设三年行动,加快洛湾三江供水管网工程、农村饮水维修养护工程等项目进度。启动实施新天城区排水防涝项目,新建改造地下综合管网11.27公里,持续抓好5G基站布点建设,增强城市运行能力。提高城市治理效能。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开展交通堵点、门头牌匾等治理,提升整治新天大道窨井盖、路牙石等设施。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强化设施配置和工作普及,改造垃圾收集收运点10个,实现群众知晓率100%、参与率90%以上。 (四)以“农综改”为契机,全力抓好“三农”高质量发展。发挥“农综改”带动作用,围绕“富、学、乐、美”标准体系,积极申报打造示范引领型“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爽爽贵阳·旅居生活”示范带,推动“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 牢牢守住两条底线。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巩固提升“3+1”保障成效,推进闲置低效扶贫项目资产盘活利用,稳步提升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新建高标准农田10000亩,提质改建5000亩,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落实区、乡两级领导包保责任,推动新场、下坝等7个灌区工程建设。提高群众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产量在2.3万吨以上。轮换储备原粮1000吨、原油105吨,新增成品粮311吨、成品油30吨。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聚焦农村产业“五个一”工程,持续打造“五零吾当”生态品牌,建成农产品供应链项目1个,新增种养业大户60户、家庭农场20户、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家,规范提升专业合作社10家。积极探索“1+1”发展模式,打造5个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在招商局集团创新中心成立乌当区乡村振兴产业运营中心,带动5个以上特色农产品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打造“黔货出山”新通道。大力扶持老干爹、丁家脆哨等食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升至66%。 深入推进农村“五治”。突出抓好治房、治水,因地制宜改造宜居农房550户;完成1个覆盖1.37万以上农村人口的供水保障工程,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率达7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0%,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持续巩固治垃圾、治厕、治风成果,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正常运行率保持100%,整改问题厕所681户,新建和提质改造一批农村公益性生态公墓,积极申报红白理事会示范点,引领形成农村新风尚。 (五)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全力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大力实施“六个生态”建设,积极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深入推进生态治理。持续打好“五大攻坚战”,一体推进生态系统、自然生态屏障、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安全保护,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9.2%以上,保持环境治理和环境监管“7个100%”。举一反三抓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2023年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确保责任落实、常态长效。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深入推进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着力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工业、绿色旅游、绿色城镇、绿色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林产品加工以及花卉苗木产业,推动生态优势加快转化为经济优势,绿色经济占比在50%以上。 全面优化生态制度。突出共建、共治、共享,严格落实“河湖林”长制,强化“三线一单”管控,健全自然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持续完善绿色文明践行机制,更好推动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生活,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指标,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和参与度分别达85%、82%以上。 (六)以改革创新为引擎,全力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坚持创新驱动、改革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依法平等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完善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推动国有平台公司实体化转型。全面完成政府系统机构改革任务。持续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农村“四块地”改革;探索先租后让、长期租赁等弹性出让方式,加快标准地出让和混合用地改革。全力打造贵州省村级基础数据“一张表”系统试点。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扎实开展招商行动。坚持以项目论英雄、凭招商比能力、从落地看作风,用好“一图三清单”,深入开展产业大招商行动,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以房招商、以商招商、协会招商,加快企业、产业向乌当汇集,产业到位资金达47亿元,工业占比55%以上。扎实抓好招商“后半篇”文章,为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服务,确保快签约、快落地、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 推动人才科技发展。深入实施人才“引、育、用、留”四大工程,落实好“人才兴区”十二条措施,大力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新增各类人才6000人以上。贯彻落实青年中长期发展规划,持续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在2.1%以上,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换,推动产业向高效益发展转型升级。 (七)以群众向往为目标,全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量力而行办成一批群众认可度高的民生实事,真正做到惠民生、顺民意。 着力稳就业促增收。扎实推进“1131”公共就业服务,保障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00人左右,保持城乡“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紧盯居民“四项收入”,深入实施居民增收三年行动,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定在全省第一梯队。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公办强校”和县域高中振兴行动,深化乌当中学与贵阳一中联盟办学,全力打造全市一流高中。加快中央民大附中贵阳小学建设。确保乌当五中全面建成投用。扎实推进学前教育“双普”工作,学龄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5%以上、公办率达60%。继续落实营养改善计划及学生资助政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就学环境。 着力建设健康乌当。加快省疾控中心、贵阳精康脑科医院等项目建设。确保区中医医院、羊昌急救分站投入使用,新增床位80张。加快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持续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着力提升医疗队伍综合素质,推动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达5.3人。大力推广医保电子凭证应用,基本实现“一码就医、一码购药”。每千人口拥有婴幼儿托位数保持在4.5个以上。 (八)以平安乌当为主线,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确保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抓实金融安全。严格落实政府债务管理要求,坚决遏制违法违规新增隐性债务,妥善化解存量隐性债务。用好金融系统“三个不低于”等政策机遇,积极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强化财会监督与绩效管理,兜牢“三保”底线。持续抓好社员股金清退、非法集资防范和处置,守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抓严生产安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常态化开展“打非治违”,坚决防范遏制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开展消防工作服务中心(所)规范化建设创建达标,加强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建设。统筹做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地质灾害防治以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推动武扒箐河、中间河等5个山洪沟治理工程建设,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抓好社会安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好城运中心平台,有效化解征地拆迁、“两拖欠”等突出矛盾。紧盯社会公共安全,全力排查整治各领域风险隐患,坚决守牢“六个零发生”底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巩固禁毒人民战争成果,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盗窃等违法犯罪活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乌当。 我们将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力做好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双拥工作。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大力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法学会、慈善、红十字等事业,扎实做好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档案、史志、气象等工作。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区政府系统将坚持加强自身建设,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保障高质量发展的稳步前行。我们要筑牢政治忠诚。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推动中央、省、市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我们要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把政府行为置于全方位监督之下,始终坚持运用法治思维抓工作,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倡导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确保政府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我们要强化廉政建设。经常性“红脸出汗”动真格、警示约谈带“辣味”,真正防患于未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公仆本色。 责重若山,行胜于言。我们要持续提升履职能力和治理效能,建设高效有为、人民满意政府。要一抓到底“履职”。始终牢记政府抓执行、抓落实的基本定位,坚持区委有部署、政府有落实,群众有期盼、政府抓紧办,企业遇难题、政府来解题,精细建账、精准交账、精确销账,确保抓出成效。要一往无前“担当”。坚持“新官要理旧账”,勇于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真正做到立足当下、兼顾长远、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决不能对新问题简单“说不”,决不能为了政绩蛮干乱干,确保各项工作说了就要干、干就要干好。要一马当先“创新”。坚持以创新思维想问题抓工作,把包容创新作为抢新机的关键竞争优势,主动帮助新业态新模式想办法、闯新路,努力让更多企业扎根乌当、让更多人才汇集乌当。要一腔热情“为民”。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把更多财力向民生倾斜,全力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推动发展成果共享、干部群众共情,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发展的力度、幸福的温度。 各位代表,鞍马犹未歇,战鼓又催征!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勇毅前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乌当实践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