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佛山市南海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31日在佛山市南海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南海区人民政府区长 王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促发展,全力以赴拼经济,勇于担当克难关,奋勇争先作贡献。 (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为全市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打造智造强区为目标,坚持城产人文融合发展,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30亿元,增量约占全市35%。多项经济指标位列全市五区第一:工业投资超450亿元,基础设施投资超3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超12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5亿元,批发业销售额占全市47.4%;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约200亿元;高企总数超415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4家;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超2200亿元,基金规模2165亿元。南海为佛山体现经济大市担当挑了大梁。 (二)坚持民生无小事,公共服务供给有效改善。高质量办好10件民生实事,如期兑现政府对市民的公开承诺。以学校建设为主阵地,以教师素质为着力点,以人民满意为指挥棒,持续提高教育质量水平,新增公办学位1.9万个,高考中考成绩再创新高,产教融合不断走向深入。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三级公立医院增至7家,公立医院新增床位805张,社区卫生机构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养老托育体系更加健全,新增医养结合床位737张,建成公办托育机构9家,高分通过国家养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专项试点验收。援企稳岗拓岗精准有力,新增就业超3.3万人。高分获评全市首个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农贸市场升级工程全面完成。实施39个交通综合治理项目,新增停车泊位2.7万个,停车难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交通出行效率有效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继续提高,基本民生底线兜得更牢。 (三)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有所缓解。以“头号力度”统筹推进“百千万工程”和省实验区建设,“千亿镇街”、美丽乡镇、中心镇创建扎实有力,1镇12村入选全省首批典型镇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获国务院大督查奖励用地指标1000亩,“三券”[1]等措施取得实效,全年整备连片产业用地9500亩,新建产业保障房111万方,复垦复绿超5200亩,新增耕地近3500亩。全面落实农村集体收入“分六留四”[2]政策,集体“三资”交易实现网上竞投全覆盖,农村集体经济市场化改革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加快实施“种业+”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扎实有力,广东农业龙头企业总部经济基地落户桂城。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全面启动,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50个,机场大道、禅西大道北延线立交工程等28个道路交通项目完工通车,建成投产9个电网主网项目,新建城市公园15个。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建成秀丽湖库9个,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去年增加35天,臭氧达标率五区最高,水环境综合污染指数下降4.6%,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实施“水上南海”城产人文高质量发展战略,大地艺术节、醒狮、龙舟、武术、粤剧、电竞等文化IP火爆“出圈”,入选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获批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圆满完成对黔东南、茂名、云浮帮扶支援合作和南海三水紧密协作各项任务。 (四)坚持推动新型工业化,“两高四新”[3]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强化。统筹抓好招商引资的存量增资扩产和增量引进培育,全年产业投资项目签约总额超1100亿元,供应产业用地6200亩以上,星源材质等百亿项目签约落地,粤港澳大湾区最大储能站建成投运,荣获“中国氢能产业之都”称号,“两高四新”投资项目多、企业实力强、产业集群迅速壮大。实施“数字领航”计划,工业技改投资增幅超35%,累计超2400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两化”转型[4],玉器、纺织等传统行业税收大幅增长。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整合科创平台33个,建成企业创新联合体10个、专业精细研发站预计850个,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有望突破3%。持续擦亮“南海鲲鹏人才”工作品牌,启动“百万技工引育计划”“数字经济工匠种子计划”,技能人才增至29.7万人,各类人才总量达62万。中国银行集约运营中心、广州银行后台数据中心相继投运,依托广东金融高新区搭建“1133”金融服务网络[5],用好南海区支持企业融资专项资金,累计服务市场主体1464家,提供转贷资金213亿元。 (五)坚持自己家园自己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加速完善。以财政投入引领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改造提升桥下空间59个,累计建成“名企百园”[6]123个。发动社会力量、市场资源参与文化项目、文体设施建设,累计建成智慧图书馆286个、社区体育公园360个,基本实现村居全覆盖。让群众在美丽家园建设中当主角,深入实施新乡贤选树计划,大力开展“百队千社万人行”志愿服务[7],新建“四小园”[8]5017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领跑全市。平安创建、警民共建、群防群治取得新成效,“社区110”近邻警务体系全面落地,西樵派出所成功创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基层警务工作质效持续提升。发动各类主体共同参与保安全、防风险,诉前和解成效显著,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蝉联“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区)”,“创熟”工作入选2023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空天地”一体化社会治理体系加快构建。获评2023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县(市、区)十强、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百强县第一名。 (六)坚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便民利企服务扩容提质。坚决落实市委“一号改革工程”,全面构建“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超九成市场主体许可登记业务通过网上办理完成,新增“拿地即开工”项目11个,19个项目纳入全市审批代办服务。积极落实惠企政策,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约50亿元。建立重点产业链常态化服务机制,开展产业链供需对接服务活动超160场,覆盖企业超1.1万家次。大力实施“五外联动”[9],构建“1+4+4”跨境出海综合服务体系[10],帮助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争取订单。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企业知识产权融资超80亿元。深化法治政府建设,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提质增效,包容审慎执法监管机制全面落实,丹灶、里水率先建成全国首批“五星市场监管所”,企业和群众合法权益得到更好保护。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南海区委、区政府高质量推进主题教育,构建“1114”工作体系[11],抓改革、促转型,大力弘扬雄师精神,凝聚起全区上下奋勇争先、逐梦前行的磅礴力量。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政企同心克难攻坚,上下联动携手并进,各方面积极性广泛调动,各领域潜能充分激发,共同创造了南海经济社会发展大好局面。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驻区各单位和部队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居安必须思危,知忧才能克难。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对经济增长的信心不强。国内外经济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部分企业订单不足,再加上南海近年城乡基础建设和民生事业投入仍有短板,影响未来发展预期和投资信心。二是现代服务业支撑不够。高端创新要素集聚融合不足,科技转化、“两化”转型、融资上市、人力资源、营销出口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充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不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稳定性有待增强。三是产业人才供给不足。觅才成本高,企业难以招到合适人才;育才路径窄,以赛带训等新形式还不够普及;留才竞争力弱,人才发展环境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差距,人才红利仍未充分释放。四是城乡建管水平不高。水环境污染仍较严重,管网本底差、历史欠账多,河涌、湖库消劣任务繁重;城乡面貌参差不齐,“城不城、乡不乡”现象仍然突出;统筹共建机制有待完善,权责不清、各自为政等问题依然存在。对于这些问题,区政府将深入研究分析,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区委“1114”工作体系,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百千万工程”引领城产人文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工业投资增长2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力争增长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以进促稳,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增长信心 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要从成绩总结、发展大势、宏观政策中增强信心和底气。 组织大学习,提振发展信心。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看到中国优于世界的优势和潜力,广东强于全国的基础和活力。大力提振发展信心,做好稳就业、促消费;切实增强企业信心,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实施系列纾困惠企政策,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开展大讨论,凝聚发展共识。事实胜于雄辩:南海雄师干事创业激情高昂,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气神没有变;南海综合实力持续位居全国同级前列,县域经济“领头羊”的地位没有变;南海市场主体总量庞大,创新型企业活力迸发的格局没有变。南海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起点高,招商引资屡创新高、各类人才加速集聚的势头好。南海风景独好,有基础、有条件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继续走在前列、力争上游。 形成大气势,激发干事热情。打造智造强区、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是长期战略、历史使命。要坚持大抓经济的鲜明导向,主动扛起高质量发展的大旗,挑起新型工业化的大梁,迈开金科产融合的大步。各镇街是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要主动担当、竞标争先,形成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桂城要围绕挺进“千亿镇街”目标,建设总部经济集聚区和中央活力区,打造城市客厅典范。九江要做好水文章,集聚临港产业,建设乐善宜居的儒林乡,打造“水上南海”示范镇。西樵要加快樵山康谷建设,大力开发桑基鱼塘生态文旅健康产业,打造产业出新、文旅出圈、城乡出彩的活力新西樵。丹灶要迅速补齐现代城市服务业短板,打造新兴产业科创核心、崇文宜居绿色村镇。狮山要加快“双中心”[12]建设,推动佛山西站、博爱湖、南国桃园等重点片区联动发展,以强大智造能力打造无可撼动的“中国第一镇”。大沥要提速推进千灯湖中轴北延线、广佛湾建设,加快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打造广佛都市圈商贸极点。里水要大力建设广佛青创城,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广佛经济社会融通先行镇。 二、先立后破,统筹固本培新提升新质生产力 要认真落实《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打造创新型年轻态现代化制造业体系。 立战新产业发展之柱。在“两高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基础上,高质量发展高技术制造业、高品质服务业、高水平农业,确立“三高四新”[13]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导向。大力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双十园区”[14],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新型生物医药产业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协同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承接高端产业项目,主动嵌入广深战新产业链。 破传统产业转型之困。继续推进产业提质增效,打造湾区一流的智造强区。以培育链主企业为关键抓手、以产业链服务为常态工作,加快12个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数字领航”计划、数改智转工程,加快建设南海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打造5个以上国家级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推动7个以上产业集群链式转型,确保规上工业企业开展“两化”转型的比例达到60%以上。推进质量强区战略,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各类行业标准制定。 蓄特色产业集聚之势。坚持因地制宜、长短结合,着力培育6大特色产业集群:依托季华实验室打造信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依托仙湖实验室打造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借力中国安全应急产业大会,依托国家级智能安全产业园,打造智能安全应急产业集群;依托广东金融高新区、千灯湖创投特色小镇,做大做强现代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大力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商贸优势,壮大文旅商贸产业集群;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促进高水平农业“接二连三”发展,打造食品康养产业集群。 三、适度加力,增加资源要素投入提升产城融合 要实现大发展,既需要财政、土地资源的大投入,更有赖于市场、社会资源的大开放。 更高站位推进“百千万工程”。大力开展城乡风貌提升,年内完成“四沿”区域及其他重点地区、重要节点的农房风貌提升任务,2025年前每个镇街建成不少于1个示范片或示范带、2个以上示范村。以工业化思维发展高水平农业,深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抢抓预制菜产业风口,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大力盘活“沉睡”资产,积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推广公司化发展、股权投资等创新举措,探索“分润模式”[15],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社会化多元稳健投资,力争到2027年亿元村达到65个。坚决扛起帮扶协作、支援合作的政治责任,深化南三紧密协作。 更大决心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积极争取上级对国土空间调整腾挪的政策支持,细化利益平衡机制,优化“三券”政策,“调出”“挤出”“腾出”更多发展空间。充分发挥政府资金撬动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村集体资金参与,强化与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最大限度汇聚各领域资金用于土地整理项目。加大“工改工”“集转国”、工业园连片改造和农用地集约力度。强化土地整理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有机联动,力争全年供应产业用地保持在6000亩左右。 更实导向优化政府扶持政策。想方设法推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打造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构建企业自主决策+财政资金竞争激励的产业投资和科技创新工作格局。持续完善重点产业链常态化服务机制,不断优化财政奖补方式,创新资金直达机制,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竞相成长。强化招商资源统筹,充实驻外招商联络处力量,持续开展大招商、招大商,力争全年招商引资项目签约总额超1100亿元。 更广渠道筹措城市建设资金。坚持系统谋划、精准发力,重点推动开放外联湾区、融通区内路网和新型智慧城市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充盈城市建设资金“大盘子”,鼓励、吸引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使其投得进、有得赚、拿得走,积极争取专项债、政策贷资金支持,大力申报国家和省、市级资金,不断探索新型融资渠道。撬动社会力量全面参与城市家具建设,紧扣人行天桥、间隔栅栏、公共亭榭三个重点,按照“拆一批、改一批、建一批”的基本思路,探索企业捐建、政府筹建、市场配建模式。深化国资企业改革,提升国企融资能力、竞争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发挥在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社会民生等领域投资建设的引领支撑作用。 更快步伐实现广佛都市圈硬联通。要融入佛山“北向”战略、“西进”计划。抢抓广州都市圈建设机遇,全面提升开放水平,加快南海“入圈进湾”步伐。加大广佛重大交通项目谋划建设力度。加快有轨电车里水示范段、广佛大桥建设,争取地铁3号线南海段年内开通,配合推进地铁4号线、11号线和广佛环线等项目,以更大力度解决通行难、停车难问题。 四、育才增岗,做强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必须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使人才成群结队成为南海核心竞争力。 提升科技创新转化实效。构建全过程创新链,形成“科学家研发、工程师验证、经纪人转化、投资者参与、技术员操作”的生态系统。用好33个高端科创平台,探索“政府牵线搭桥、企业出题出钱、机构揭榜答卷”成果转化模式,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项目率先落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3.1%,高企数量突破4350家。壮大技术经纪人队伍,加强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加快国家知识产权强县示范县建设,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能。 依托技能培训扩大就业。以“职业院校、龙头企业、公共实训基地”为载体,构建“培训就业一体化”服务体系。引导职业院校按需调整专业布局、培养技能人才。全面推行“以赛带训”理念,持续举办“数字南海工匠摇篮”系列赛事,引导劳动者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力争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1万人。提升“南海鲲鹏人才”工作品牌,探索新型柔性引智模式,织密人才配套服务网络。 推动金融服务精准下沉。支持广东金融高新区创建“数字金融+高端制造创新示范基地”,推动千灯湖创投特色小镇扩容提质,用好用足各类扶持政策,吸引法人金融企业、机构和基金加速集聚,打造金融人才集聚新高地。常态化开展投融资对接活动,擦亮“千灯湖投融汇”路演品牌,推广“投贷联动”,引导金融机构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落实领导挂钩服务上市后备企业制度,创新路径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全面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守牢金融安全底线。 五、扩需引投,发挥产业优势提升城市消费 扩大需求,才能稳固增长大盘。要持续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带动有效益的投资。 打造内需消费品牌。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大宗消费,加大餐饮、文旅等促消费力度,办好“新春文旅乐购季”“微度假·到南海”等系列活动。围绕泛家居、玉器、汽车、食品、中药、文创等优势领域,拓展“产业+旅游”“产业+展览”“产业+赛事”等消费新场景,挖掘更多具有识别度的南海元素,打造“南海特产”系列品牌。加快培育新型消费,积极发展首店经济、共享经济、会展经济、直播经济等新增长点。 畅通出口电商渠道。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加快“1+4+4”跨境出海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拓展外经贸渠道。大力举办供应链供需对接会、南海全球招商、恳亲大会、海外招商推介等系列活动,组织企业抱团参加境外国际展会和开展经贸活动。打造创新型本土服务外包平台,重点发展咨询设计、文化创意等高附加值服务外包产业,培育国际贸易新增长点。推动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发展。 促进城市商贸流通。要提升制造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降低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加快建设国家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发挥国际陆港作用,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提速推进南鲲码头项目。支持西樵利用大型文体设施发展会展经济。支持大沥加快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化商贸流通运作体系。 六、做强扶弱,统筹民生事业提升均衡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有实打实的举措和投入,也要有一体化的布局和创新。 推动教育卫生开放合作。对外加强同高端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对接合作;区内促进各学校、医院协同联动发展;同时,与本土产业同频共振、同向转型,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做强健康产业和医卫服务联盟。深化集团化办学、办医等新模式,培育省级优质教育集团4个、市级7个,新增中小学优质学位8830个、普惠学前教育学位2520个、优质医疗床位400张。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高标准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卫生镇复审工作。 促进民生事业均衡发展。更大力度推动民生资源的全区协同、城乡统筹。抓细抓实抓好“一老一小”工作,新增医养结合床位300张、优质托育服务机构7家。鼓励养老事业的市场化运作、智能化服务。支持慈善事业。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稳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标准。巩固双拥创建成果,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 切实加强师德医风建设。大力组织名师、名医评选活动,褒奖和选树一批师德楷模、精诚大医,提高教育、医疗工作者职业使命感、荣誉感。创新教育、医疗机构规范管理、质量监管,积极维护教师、医师合法权益。 保障社会发展平安稳定。统筹智慧城市建设,强化全域“创熟”与社区服务、网格治理、出租屋管理联动,加强对建筑、交通、燃气、消防、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领域的隐患排查治理。落实四方责任,切实抓好安全生产、三防、森林防火工作。深入推进法治信访改革,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用好用实群防群治力量,加强对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网络传销等新型犯罪的打击力度,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各位代表!为回应群众诉求、破解急难愁盼,今年我们继续广泛征集遴选了12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形成了书面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票选确定今年区政府10件民生实事。我们将认真抓好落实,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答好“民生答卷”。 七、以绿为美,加大环境保育提升生态文明 绿美南海生态建设,既是政治责任,也是历史担当;既要提升“含绿量”“减碳量”,也要提升生态的“含金量”“附加值”。 实施“水上南海”战略。持续推进全流域强统筹大兵团分层次水环境治理,坚持水质改善和厂网效能提升双向引领,强化“三个一体化”改革。推动36个湖库水质消劣,77个主干河涌断面中至少48个达到Ⅴ类及以上,大力整治32条农村黑臭水体。加快工业园“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扎实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产业融合发展EOD项目。围绕生态堤岸、沿江湿地、桑园围文脉等重点,加快13个水经济创新示范区建设。 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实施空气质量协同治理,加快推进大气污染物减排、工地扬尘治理、环卫车辆新能源化等工作。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持续加大土壤污染风险源头防控和修复力度。加快“无废城市”建设,落实固废、危废、生活垃圾等全周期闭环管理,高标准创建100个“无废城市细胞”,打造35个以上“无废工厂”。 推动绿美资源扩容。加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推动复垦复绿,大力建设一批精品“四小园”和乡村“美丽庭院”。建设碧道51公里、秀丽湖库8个,修复美化“江心岛”20个。继续盘活城乡闲置空间,共建更多彰显城市品位、体现产业优势、弘扬实业精神的“名企百园”。因地制宜实施屋顶、桥体、墙体等立体绿化,构建见林、显绿、露水的城市生态景观。 倡导绿色生产生活。大力发展新型储能等绿色低碳产业,拓展氢能应用场景。推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积极推进现有建筑绿色化、节能化改造,鼓励开展光伏加装,打造一批“绿色农房”“海绵小区”,建设提升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100公里,让绿色出行、节水节电、垃圾分类成为市民自觉。 八、崇文赋能,增进共识共建提升社会善治 建设文化强区、激活十大传统文化,既是满足群众需求的传承,也是打造精神家园的引领。 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统筹各方力量,保护和活化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村落遗产和历史文化街区。开展文艺家驻村计划,实施“一村一史一志”工程。激活醒狮、龙舟、武术、粤剧等文化遗产,大力举办特色民俗活动。加快文化中心、艺术中心建设,持续举办“艺术四季”“快乐运动”等品牌活动,推动文化进社区、进小区、进商圈,构建高品质、均等化公共文体服务体系。 壮大文化产业实力。加快构建“三带三区”[16]文化发展新格局,大力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抓好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做好宋城佛山项目开业运营服务保障,办好大地艺术节。开辟演艺、影视、电竞等文化产业发展新赛道,加快虎牙总部、欢聚总部等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南狮足球发展壮大,推动健身休闲、竞技表演、场馆服务等体育产业集群化发展。 深化文明城市建设。严格落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活动常态化、服务制度化。深入实施文化涵养、科学素养、美学修养提升行动。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大力建设志愿之城,扎实开展“百队千社万人行”活动。 凝聚时代奋进力量。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新乡贤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大力创作一批弘扬正能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艺精品,讲好新时代的南海故事。持续塑造“红马甲”文化,激发南海雄师精神,在大格局中勇挑大梁,在大事业中勇于作为,在大战斗中勇往直前。 为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我们将持续推进有为政府建设。始终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系统总结主题教育经验做法,形成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全面接受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确保政府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建设有为政府,关键要抓落实,要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抓落实。深入落实市委“一号改革工程”,完善“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大力推广“拿地即开工”和项目“代办制”,持续提升工程审批效率,延伸智能办服务范围,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南海闪耀的“金字招牌”。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理念,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再压减三公经费5%、展会论坛支出一半以上,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以坚如磐石的决心正风肃纪,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各位代表!已取得的新成绩,真的不简单;要实现新突破,也是不容易;将踏上新征程,注定不平淡。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铆足干劲抓落实、全力以赴谋突破,坚定信心、奋勇前进,推动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再上新台阶。 注释: [1] 三券:即地券、房券、绿券。
[2] 分六留四: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年度收益分配政策,是指在扣除行政运作经费和公共服务经费后的余额,原则上按不低于40%来提取公积公益金和福利费,提留后的余额方可向农户(股东)分配。
[3] 两高四新:“两高”指高技术制造业、高品质服务业,“四新”指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新型生物医药产业。
[4] “两化”转型:即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5] “1133”金融服务网络:指1个千灯湖创投特色小镇,1个“数字金融+高端制造创新示范基地”,科技金融投资服务平台、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千灯湖投融汇”路演活动3大平台,“投贷联动”“转贷资金”“双创基金”3个工具。
[6] 名企百园:为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切实用工业文化装点城市,利用闲置场地、畸零地等建设公园,为制造业名企提供产品展示空间,打造成区域产业品牌宣传和致敬南海名企的最佳载体。
[7] “百队千社万人行”志愿服务:发动机关、学校、医院、国企、“两新”组织等多元力量的百支以上志愿服务队,结对到全区222个涉农村(社区)并覆盖千个以上经济社,集结万名志愿者,带动村(居)民共同开展基层治理志愿服务。
[8] 四小园:小公园、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 [9]“五外联动”:推动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联动发展。
[10] “1+4+4”跨境出海综合服务体系:“1”指建设企业跨境出海综合服务平台;第一个“4”指打造4个产业跨境供需对接基地;第二个“4”指探索4个企业实现高质量出海的有效路径。
[11] “1114”工作体系:即“一目标一平台一主线四领域”工作体系,“一目标”是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一平台”是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一主线”是“抓改革、促转型”工作主线,“四领域”是城、产、人、文四个领域,是支撑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的“四梁八柱”。
[12] 双中心:佛山战新产业中心、佛北城市中心。
[13] 三高四新:“三高”指高技术制造业、高品质服务业、高水平农业;“四新”指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新型生物医药产业。
[14] 双十园区:市委市政府布局建设“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和“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涉及南海的各有4个:佛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佛山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佛山三山显示制造装备产业园、佛山九龙高端装备及新材料制造产业园,以及佛山千灯湖金融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佛山西樵岭南文化产业集聚区、佛山东部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佛山西站枢纽新城科技商务集聚区。
[15] 分润模式:村集体物业不再单纯收取固定租金,而是与引入企业按比例共同分取经营利润,以利润分成代替租金收入,推动村集体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村企联手改善园区环境、规范生产经营、压实安全责任,带动整体发展环境改善。
[16]三带三区:郁水官驿文化带、桑园围文化带、省佛通衢文化带和千灯湖中央活力区、大桃园产城活力区、环樵山水乡活力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