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西宁市湟中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2月22日在西宁市湟中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 长 郭 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湟中发展极不寻常、极其艰难、极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全区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迎难而上、克难奋进,较好地完成了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宜居宜业宜游新湟中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回首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疫情防控在精准施策中平稳有序。坚持三个“坚定不移”,不断优化防控措施,抽调500余名干部,坚守西宁南大门、西大门。努力克服财力困难,投入资金2.3亿元,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全要素保障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各类物资5000吨,代售农产品4000余吨,降低经营损失1000万元。3家大型区属规上企业不停工不停产,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市第三。我们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生产生活正常化,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全面落实“乙类乙管”要求,设置发热门诊室19家,免费发放药品3万袋,随诊咨询2.3万人次,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乡村振兴在巩固拓展中扎实推进。消除风险监测户223户756人。落实贫困学生资助金8543万元。累计救助大病患者2427人。解决脱贫户就业2462人。39个高原美丽乡村加快建设,改善农牧民居住条件2600户。改造人畜饮水管网170公里,铺设污水管网47公里,建成农村户厕5303座。出台激发乡镇干事创业活力十条措施,整合2.7亿元谋划实施各类项目49个,李家山食用菌产业园销售菌菇40余万斤,西堡奶牛养殖基地投产运营,马铃薯精深加工、牛羊屠宰生产线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实施,上五庄小寺沟跻身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区“一乡一业”产业布局逐步展开。 (三)城乡面貌在内外兼修中不断改善。在全省率先以“城市合伙人”模式和“经营城市”理念深耕鲁沙尔中心城镇,水电十六局等4家合伙人正式签约,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安置区一期进入桩基施工阶段,青唐水城、滨湖小区基础开建,庄隆路提升改造项目完成管廊回填,环城北路山体景观绿化成效显现。建成田家寨美丽城镇,改造老旧小区14个。改建农村公路78公里。拦隆口等4座生活垃圾填埋场建成投运,启用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90座。扎实推进城管体制改革,在全市区县中率先出台《城乡垃圾管理办法》,全区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7%。投资2000万元开展清洁家园专项行动,区域人居环境整体跃升。 (四)经济基础在多措并举中保持稳定。制定重点项目推进管理措施,全力保障项目建设进度,88%的项目按时开工建设,完成区属固定资产投资14.4亿元。出台《湟中区促进招商引资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加快推进河湟文化西宁产业园物流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新引进税收企业8家,贡献税收2700万元。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又有新突破,河湟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成功签约,省外到位资金达13.38亿元。加强企业纾困解难,退、减、降、免各类费用4.24亿元。制定支持脱贫户稳增收措施,落实涉农补助967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049元、增长6.2%。 (五)产业质效在夯基布局中见势塑能。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收购苗木5580亩,改造提升温棚1100栋,全区粮食、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44.7万亩、11.8万亩。认定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3万亩,云谷川马铃薯基地进入全国“三品一标”基地名单。全区农业总产值增长7.8%。成功入选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录。河湟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稳步推进,鲁沙尔阳坡手工艺品加工作坊等文旅项目完成投资4.27亿元。印象云谷川成功跻身3A级旅游景区,A级景区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拦隆口镇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镇。交通电气化替代工程进展有序,分布式光伏开发项目试点推进。 (六)生态环境在系统治理中持续优化。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73.93万亩。绿化国土面积21.3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3%,土门关贾尔藏村被评为省级森林乡村。持续推进河湖长制,清淤河道21.5公里,修复险工险段6.7公里,整治入河排污口257个,省控断面水质稳定在Ш类标准。敷设天然气管网393公里,完成“煤改气”104蒸吨,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3.3%。恢复矿山面积10.96万平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47平方公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20万亩。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信访案件全部完成整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全方位“体检”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 (七)民生福祉在普惠共享中全面增进。城镇新增就业29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1%。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14.4万人次,实现劳务性收入8.5亿元。田家寨阳光幼儿园等4所学校建成投用,学前教育“双普”区创建正式启动,与成都天府信息职业学院达成联合办学协议。成立胸痛、脑卒中中心,实现心脑血管疾病治疗“零突破”,第一、第二人民医院通过省级二甲医院验收。投资1882万元开展“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改革,累计为4802名困难群体提供救助服务。建成农村老年之家32个,发放各类民生领域“真金白银”1.7亿元,在财政收入最困难的一年,全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八)治理效能在共建共治中稳步提升。6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一网通办”率达95%。16个乡镇信息平台建成投用,电子监控实现全覆盖。深入推行网格化管理,换装居民门牌号并全部入网。投资1418万元组建“铁骑”中队和无人机中队。“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挂牌成立,法律援助挽回经济损失322万元。积极化解信访积案,信访事项同比下降8.8%。根治欠薪108万元,清欠率达100%。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完成自建房排查整治104户,安全生产三年专项行动圆满收官,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下降14.3%,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一年的工作中,我们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实际行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44件,办复率达100%。开展政府系统“转作风、勇争先”系列作风建设活动,持续加强能力建设,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审计监督效能不断提升,巡察、审计反馈问题整改成效明显。坚持过紧日子,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持续压减。此外,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地震气象、妇女儿童、残疾救助、红十字、地方志、人防、统计等事业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过去一年很难,我们付出了万般艰辛,战疫情、抗洪涝、防火灾,守护了一方平安。我们作出了多方努力,强措施、激活力、守底线,稳住了经济基本盘。我们投入了大量心血,明思路、定方向、谋发展,城市更新、产业振兴等收获了丰硕成果!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全区发展的一点一滴,取决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源自于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区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受益于国家住建部、南京栖霞区鼎力相助和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归功于全区上下一道拼、一道干、一道奋斗,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中,各级领导干部靠前指挥,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尤其是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工作人员等一群“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一线坚守、默默付出,大家都作出了贡献,每个人都了不起!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区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应急救援队伍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向所有关心支持湟中改革发展稳定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有不少困难和制约:一是税源基础薄弱,缺乏新的增长点,“三保”刚性支出居高不下,财政承压运行。二是产业项目储备不足,消费外溢流失严重,投资消费拉动效应未能充分显现。三是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方面存在诸多短板弱项,短期内全面补齐任务艰巨。对此,我们将直面困难,正视差距,持续用力加以研究解决。 二、2023年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 各位代表,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今后五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接续奋斗、开创新局,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湟中的关键时期。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湟中作为新晋之区、传统农业大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市前列难度很大,更加需要我们勇于担当、敢为人先,团结奋斗、拼搏进取。我们必须在培育壮大县域经济上敢为人先,聚焦产业“四地”建设,发挥地缘优势,主动承接主城区产业梯度转移,统筹推动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激活城郊经济发展动能,深度谋划做好城乡融合文章。我们必须在践行“两山”理念上敢为人先,围绕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加快融入西宁生态文明布局,协同推进全面保护和系统治理,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本底,牢牢守住西宁南部生态安全屏障。我们必须在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上敢为人先,深度挖掘河湟文化潜力,不断丰富文旅产业品质内涵,着力把河湟文化打造成湟中金字招牌,在创建省级河湟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上做贡献。我们必须在构筑特色产业体系上敢为人先,全力以赴夯基础、抓产业、提能级,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殖、农畜产品加工、藏毯绒纺、乡村旅游等富民产业,努力把支柱产业做优,把优势产业做大。我们必须在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上敢为人先,统筹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完善延伸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努力走出具有湟中特色的现代农业之路。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更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湟中实践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重大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市委十五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区第二次党代会、区委二届二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打造“高地”、建设“四地”战略任务,紧盯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和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目标,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湟中。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和5.5%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1万吨以上,湟水河出境断面水质、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完成市定目标,主要污染物减排控制在市定目标内。 围绕上述目标,着力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巩固、促振兴,着力打牢高质量发展乡村基础。始终把农业农村发展摆在优先位置,深入实施“三乡工程”,狠抓“八大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切实运行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建立健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扶持长效机制,扩大脱贫户就业规模,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深化拓展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促进协同发展、共同发展。 不断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着眼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加强涉农资源整合、政策集成、资金统筹,依托乡镇农稷公司,加快乡村产业“龙头”布局,不断培育特色产业,继续做好“土特产”文章。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建设李家山、西堡两镇千亩食用菌种植基地。启动西堡生态奶牛养殖基地二期工程,加快拦隆口、海子沟马铃薯精深加工和上新庄牛羊屠宰加工、上五庄林麝养殖项目建设进度,谋划建设田家寨花卉和集中循环养殖、多巴高原种质资源开发科技产业园等项目,不断夯实“一乡一业”产业基础,打造省市“双一流”特色产业,让产业振兴之花在全域绽放。 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序推进12个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抓好12个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建设,再建高原美丽乡村39个,实施24个村、8509户清洁取暖节能改造,继续推进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加快西纳川流域污水主管网敷设工程进度,铺设污水管网172公里,新建农村户厕1000座,力争农村污水处理的村庄占比达到24%。投资2000万元实施海子沟大有山等4村人饮管网提升改造项目,埋设供水管网110公里,解决6800余人安全饮水问题。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全面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各位代表,推进湟中高质量发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我们将严格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集中精力抓好“五个振兴”,努力让农村“里子面子”好起来、群众日子甜起来! (二)抓城乡、补短板,着力提升高质量发展承载能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加快打造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新标杆。 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发展思路,坚持“经营城市”理念,深化“城市合伙人”合作,有序推动片区开发建设。加快鲁沙尔安置区一期建设,新建安置房24.97万平方米。完成鸽子麻巷征迁及项目土地年度出让任务,启动商业街区、综合体和安置区二期建设。完成庄隆路改造提升,实施香安大道—团结南路、通宁路—清泉路贯穿及拓宽工程。加快莲花湖片区开发,重点推进大型实景剧院、高端度假酒店等项目建设。加强上新庄产业园区“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500万元实施园区给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市政道路等基础建设,提升对甘河、南川工业园区配套产业和招商引资企业的承接能力。 加快补齐基础短板。编制拦隆口、田家寨等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加快共和、多巴美丽城镇建设,改造老旧小区8个。持续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田小公路和土门关等4个乡镇农村公路改建项目,改建公路39公里,改善沿线19个村、4.1万名群众出行条件。加快公共交通车辆低碳转型,建设充电桩245个,更新电动公交车245辆,按需投放电动出租车。坚持防御外洪与治理内涝并重,实施共和、鲁沙尔排水处理设施工程。全面推进老化燃气管道更新,改造鲁沙尔和平路片区1228户户内燃气设施。新建共和污水处理厂,再启用5座垃圾中转站。投资4223万元开发智慧城市应用平台,全力推进大数据中心建设。 强化城市精细管理。扎实开展高原“洁净”城市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推动城市管理向背街小巷延伸。推进门前六包履约星级评定,试点开展主城区垃圾分类。持续推进空间立面乱设广告牌匾监管,常态化开展城镇建成区市政设施“清洗”。实行城乡生活垃圾收费制度,引进第三方物业公司,试点推行多巴、鲁沙尔市政环卫市场化运行,进一步提升城乡垃圾收处精细化水平。 各位代表,“五年给湟中人民一个新湟中”是我们做出的庄严承诺,我们必将一张蓝图绘到底,奋力把打造“三宜”新城区的宏伟蓝图一笔一划描绘成“工笔画”! (三)抓生态、促转型,着力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基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 加强生态修复保护。坚持存量增量并重、数量质量统一,持续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绿化国土面积16.8万亩,创建李家山、多巴省级森林乡村,不断增强碳汇能力。落实“林(草)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加快建设区、乡、村三级监测预警体系,完成森林病虫害防治20.5万亩。加快推进黄河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平方公里。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和流域治理,修复矿山7万平方米。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全方位“体检”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巩固两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效。抓好大气污染治理,铺设天然气管网393公里,完成“煤改气”267蒸吨,实施“煤改电”3万户,确保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完成化肥农药减量增效22.3万亩。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完成西纳川水库下闸蓄水,启动建设小马鸡沟水库,实施盘道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项目,加快推进入河排污口集中整治,确保省控断面水质100%达标。 严格生态环境监管。用好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管制要求,将“三线一单”硬约束落实到环境管控单元,强化重点建设项目、重大产业布局、重大环境政策等社会影响评价。深入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宣传普及,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联合巡查,严厉打击乱倒垃圾、偷排偷放、偷采盗挖砂石等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各位代表,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们将牢记“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持续解决一批影响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努力让湟中的山山水水更加秀美! (四)抓产业、夯基础,着力培育高质量发展动力引擎。始终把产业作为区域发展的根本支撑,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能力,争当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力推现代农业建设。着眼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持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改建渠道20.31公里,改善2.88万亩耕地灌溉条件,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建成马铃薯、草莓脱毒育苗基地2.5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3万亩。扩大奶牛、牦牛养殖规模,建成现代化养殖基地1个。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改造温棚300栋,建成田家寨蔬菜保鲜库,建设拦隆口蔬菜专业包装生产线,积极创建全国农产品产地冷链保鲜试点县。 全域推进文旅产业。围绕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强与中恒山海等文旅集团深度沟通合作,推动塔尔寺、莲花湖连片开发,加快青唐水城、东山体育公园等建设进度,改造提升塔尔寺寺前广场,打造鸽子麻巷商业街区,着力将鲁沙尔建设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让湟中的好风光魅力无限。聚力发展复合型乡村旅游,投资8000万元建成“云上群加”太空舱营地项目,不断提升小南川、鲁沙尔等4条乡村旅游示范带品质,推动文旅产业全季全域发展。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着眼“双碳”长远目标,紧抓全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战略“窗口期”,推进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完成上新庄、共和等10个乡镇分布式光伏项目,谋划建设田家寨光伏电站。借助住建部定点帮扶优势,在上新庄规划建设建筑产业园,积极谋划建筑产业链,吸引更多建筑企业入驻园区。实施好土门关建筑防水材料、上新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大力培育绿色建筑产业。 (五)抓招商、稳投资,着力强化高质量发展硬核支撑。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提升消费能力,充分发挥投资消费拉动经济的关键作用和基础作用。 狠抓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断完善充实招商项目库,在城市更新、清洁能源、农畜产品、文化旅游、电子商务、建筑建材等领域谋划招商引资项目,制定产业链招商图谱。以政策优势置换招商引资优势,每年设立不少于2000万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快实施招商引资“六大行动”,深入开展“链长制”招商,突出头部企业作用,强化以商招商。利用好东西部协作、青洽会等平台,着力招引一批强基础、利长远的重大产业项目,力争到位资金12亿元,蓄势赋能高质量发展。 提升项目投资质量。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意识,精准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围绕“两新一重”、生态文明“高地”、产业“四地”建设,紧扣乡村振兴、防灾减灾、生态建设等投资方向,充实项目库,力争更多项目纳入省市盘子,确保全区项目储备库动态储备保持在200亿元以上。严格重点项目管理,制定项目评估制度,严肃招投标等建设程序,全流程服务、全周期考核保障重点项目。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强化用地、环评等要素保障,积极申报债券资金项目,发挥债券资金拉动作用,加快推进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文旅开发等“顶梁柱”项目建设,尽快形成实物投资量,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 加大内需培育力度。持续提升传统消费,开展新能源汽车、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促销活动。加强区域旅游品牌服务整合,打造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创设更多消费场景,争取投放各类消费券,推动零售、餐饮、住宿等消费全面复苏。支持家政、养老、托幼、物业等业态融合创新,推进家政服务进社区。围绕贵强物流园,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推动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发展“一点多能”的村级寄递物流。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由负转正。 (六)抓民生、增福祉,着力提升高质量发展共享水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全面落实减负稳岗等政策,积极开展“春风行动”等就业服务活动,加大公益岗位开发力度,支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就业困难人员创业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5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4万人次以上。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规格,力争培训规模达4500人次以上。挖掘以工代赈项目用工需求,创造更多就地就近就业机会,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大农村薄弱幼儿园改造力度,健全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投入长效机制,力争“双普”区创建通过验收。投资2.89亿元实施14个教育建设项目,加快推进鲁沙尔第二幼儿园、清源学校操场、多巴二高(三期)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建成并投入使用兴业城幼儿园和上新庄小学,新增学位400个。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职普融通”培养,深化与成都天府信息职业学院联合办学,着力将职教中心打造成全省最大的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及资格考录基地。 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继续落实“乙类乙管”要求,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完成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室建设,加强乡村卫生室建设和村医培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年内投入使用多巴医疗综合体。进一步提升公立医院专科能力建设,投资3700万元完善第一、第二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医疗设施。统筹全民健身全民健康,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引导群众做好个人健康第一责任人。 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结合地质灾害治理与城镇化建设,加强住房安全保障,分批实施34村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避让,逐步根治汛期群众来回转移问题。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申报建设农村老年之家20个,建成婴幼儿托育机构2个。实施共和、甘河滩2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项目,新增床位120张。持续关注妇女健康,完成“两癌”筛查2万人。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为3.26万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统筹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兜底保障,对1.1万名困难群众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为1900余名优抚对象发放抚恤金和生活补助。 各位代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今年,我们将继续集中力量办好一批民生实事项目,努力在件件实事中惠民生、在点点滴滴中增福祉,尽心竭力让老百姓的生活品质更高、成色更足! (七)抓改革、添动能,着力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始终把改革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一招,大力弘扬敢为、敢闯、敢干、首创精神,着力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持续推动“跨省通办”“一网通办”。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促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确保满意度调查在全省县区排名中争先进位。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发挥政策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支撑作用,扎实开展“助企暖企春风行动”,严格落实“外来企业必见面”制度,弘扬契约精神,当好金牌“店小二”,不断以湟中热情汇聚共谋发展的力量。深化政银企交流机制,与省农发行合力打造政银企合作示范区,撬动金融资本参与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力争年度融资10亿元以上。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建立公平信用综合评价体制机制,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减负纾困,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统筹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土地经营权入股、抵押、担保模式。建立健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收入。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成农业生产托管服务3万亩、政策性蔬菜价格指数保险2万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稳步实施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组建义务教育阶段紧密型教育集团,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实施DRG付费方式改革行动,推动“健共体”建设。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稳妥化解政府债务。 (八)抓治理、防风险,着力守牢高质量发展安全底线。始终坚定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底线思维、风险意识,不断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十进”活动,加大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推动社区“石榴籽家园”全覆盖,积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深化“八五”普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积极化解信访积案。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改造拦隆口等3个派出所业务用房,新建治安监控、人脸识别前端30路,提高治安技防能力。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扎实做好根治欠薪工作,确保年度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98%以上,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提高安全防范水平。进一步理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能力建设。严格落实全链条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推动国安委“15条硬措施”和省市区措施落实落地。完善应急管理硬件设施,推进综合物资储备库建设,建立健全“叫醒”“叫应”机制,严密防范森林草原火灾、洪涝干旱等灾害。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危化品、燃气管网、建筑工地、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安全监管,加大道路交通、地下管网、城乡自建房等风险排查,统筹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各位代表,我们将一如既往支持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服务、新闻广电、外侨事务、地震气象、地方志、人防、审计、统计等工作再展新风采,不断汇聚起湟中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和践行“三个务必”,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依法履职重规范。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善用法治手段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动发展。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完善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机制,提升决策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强化政务公开,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奋发有为强实干。加强理论学习,强化调查研究,克服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全面提高战略思维、工作能力,从讲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树牢无功就是过、平庸便是错的理念,发扬斗争精神,保持争先进位状态,凡事付出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坚持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说了的事必须办到、定了的事必须办成。 清正廉洁守底线。严守政治纪律规矩,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区若干措施,持续深入纠正“四风”。驰而不息严肃财经纪律,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惠企利民的“刀刃上”。 各位代表,新征程催人奋进,新使命重任在肩,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推动宜居宜业宜游新湟中建设取得新进展,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作出湟中贡献! 名 词 解 释 1. 三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 2. 乙类乙管:将乙类传染病采取乙类管理措施。 3. 城市合伙人: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由社会资本与地方政府共享资源、合作开发的一种商业模式。 4. 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 5. 三区三线:“三区”是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线”是指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 6. 教育“双普”:学前教育普及普惠。 7. “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改革:对现有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对象、孤困儿童等社会救助服务对象基本生活全面保障的同时,大力拓展社会救助服务内容,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分层分类大救助服务改革新模式。 8. 产业“四地”: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9. “两山”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0. 三乡工程: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 11. 乡村振兴“八大行动”:稳粮保供、脱贫攻坚巩固、产业增效、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主体培育、科技支持、改革创新八个方面行动。 12. 五个振兴: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 13. 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14. 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15. “三个最大”省情定位: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16. “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生态安全地位、国土安全地位、资源能源安全地位更加重要。 17. “双碳”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 18. 招商引资“六大行动”:工作体系完善行动、重点项目促进行动、平台载体提升行动、招商方式创新行动、招商能力强基行动、营商环境优化行动。 19. 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 20. 生态文明“高地”: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 21. 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22.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23. DRG付费方式:以病例组合为基本依据,通过大数据研究方法,综合考虑病例个体特征,将临床过程相近、费用消耗相似的病例分到同一个组中进行管理的体系,并以组为单位制定医药费用标准进行付费。 24. 健共体:高水平城市健康服务共同体。 25. 民族团结进步“十进”:民族团结理论政策学习宣传进机关、进家庭、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寺院、进军营、进医院、进市场。 26. “叫醒”“叫应”机制:“叫醒”即在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预警的基础上,依托“预警平台”,通过手机短信、媒体新闻等措施发布预警信息,及时提醒人民群众避险转移安置及撤离人员闭环管理工作;“叫应”即在接到预警信息后各区县防灾防汛指挥部、各防灾成员单位组织建立直达乡镇、村等基层以及“最后一公里”群众的临灾暴雨预警机制。 27. 三个务必: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