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菏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实施,全市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经济总量实现突破。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四千亿大关、达到4205.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3.06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736.64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2055.64亿元,增长3.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8:41.3:48.9。 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常住人口868.3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57.87万人,农村常住人口410.45万人。全市常住城镇化率达到52.7%,比上年提高0.86个百分点。 价格水平涨势温和。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1%。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2.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7%。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1.7%。 表1: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 指标名称 | 指标值(以上年为100) | 食品烟酒 | 102.7 | 其中:粮食 | 104.1 | 鲜菜 | 99.6 | 畜肉 | 96.7 | 衣着 | 99.1 | 居住 | 98.1 | 生活用品及服务 | 100.4 | 交通和通讯 | 103.9 | 教育文化和娱乐 | 101.5 | 医疗保健 | 100.2 | 其他用品及服务 | 101.9 |
二、农业 农业经济持续向好。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734.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3%,其中农业产值451.70亿元,增长4.9%。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84.32万亩,比上年增加0.71万亩,粮食总产794.93万吨,粮食平均亩产891.02斤。 表2:主要农产品产量 农产品名称 | 总产量(万吨) | 比上年±% | 粮食 | 794.93 | | 0.92 | | 其中:夏粮 | 407.57 | | 0.13 | | 秋粮 | 387.36 | | 1.76 | | 棉花 | 4.22 | | 1.1 | | 油料 | 22.72 | | -0.2 | | 蔬菜、瓜类 | 1319.84 | | 3.5 | | 水果 | 53.30 | | 2.8 | |
林牧渔业平稳发展。林业产值14.46亿元,可比增长19.0%,造林面积0.74万亩,林地面积120.32万亩。牧业产值220.09亿元,可比增长5.0%,猪牛羊禽肉产量73.32万吨,禽蛋产量(不含小品种)47.90万吨,牛奶产量21.57万吨。渔业产值18.24亿元,可比增长2.7%,水产养殖面积22.39万亩,水产品总产量8.74万吨。 现代化农业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共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9个,其中已认定4个,创建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3个,省级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达到37个。农民合作社达到32382个、家庭农场达到9279个。农用机械总动力1156.5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7%。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1.4%,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发展。全部工业增加值1471.44亿元,可比增长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从重点行业看,医药制造业同比增长17.7%、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增长26.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同比增长11.3%、木材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231”产业中生物医药、高端化工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29.2亿元、1041.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8.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8%。 表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工业品名称 | 单位 | 产品产量 | 比上年±% | 小麦粉 | 吨 | 5338096 | 10.1 | 饲料 | 吨 | 3741184 | 10.7 | 精制食用植物油 | 吨 | 322943 | 24.9 | 鲜、冷藏肉 | 吨 | 477216 | 55.0 | 饮料酒 | 千升 | 248625 | 24.6 | 纱 | 吨 | 856336 | -5.4 | 布 | 万米 | 25225 | -25.9 | 服装 | 万件 | 13332 | -4.1 | 人造板 | 立方米 | 14015888 | 11.4 | 家具 | 件 | 4057966 | -5.6 | 机制纸及纸板 | 吨 | 71152 | 25.6 | 化学药品原药 | 吨 | 70208 | 6.0 | 化学纤维 | 吨 | 18496 | 26.0 | 橡胶轮胎外胎 | 条 | 25644998 | 17.2 | 塑料制品 | 吨 | 93463 | 41.4 | 水泥 | 吨 | 5372729 | -14.2 | 变压器 | 千伏安 | 11684179 | -15.1 |
建筑业增势稳定。建筑业总产值359.29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具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有工作量建筑业企业582家,比上年增加131家。 四、服务业 服务业实现恢复性增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055.64亿元,可比增长3.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0.0%,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270.22亿元,增长8.5%。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29.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37.2%,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 邮电业务持续向好。邮政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35.35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6.87亿元,同比增长3.6%;电信业务总量71.2亿元,比上年增长29.6%。 旅游业持续承压。接待国内外游客1522.05万人次,同比下降20.7%;旅游总收入129.61亿元,同比下降26.7%。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8.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33.0%,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1.3%,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9%,三次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比重为1.2:45.1:53.7。重点领域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1.3%,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9.9%,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2.5%,高端化工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7.3%。 房地产投资稳定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9.6%。从房屋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同比增长13.2%,办公楼投资同比增长1.0%,商业营业用房同比投资增长4.1%。商品房施工面积5106.5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5%;房屋竣工面积307.13万平方米,下降7.8%。 六、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缓慢复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9.56亿元,比上年下降1.4%。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零售额1551.50亿元,下降1.5%;乡村零售额338.06亿元,下降1.2%。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1742.51亿元,下降1.8%;餐饮收入147.05亿元,增长3.2%。 外贸外资量稳质升。货物进出口总额65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出口312.98亿元,增长11.0%;进口341.31亿元,增长19.2%。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92家,比上年增加31家;实际使用外资6.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支平稳运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0.61亿元,同口径增长10.8%。其中,税收收入198.40亿元,同口径下降2.1%,占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6.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92.25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 金融市场总体平稳。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413.90亿元,比年初增加794.2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5131.06亿元,比年初增加680.08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943.54亿元,比年初增加486.27亿元。其中住户贷款1953.79亿元,比年初增加220.22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989.74亿元,比年初增加266.55亿元。 保险业务增势良好。年末共有48家保险公司在我市开展业务。保险业保费收入169.05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6.72亿元,增长16.1%;人身险保费收入112.32亿元,增长1.1%。保险业赔款支出49.99亿元,增长12.1%。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35.72亿元,增长14.5%;人身险赔款支出14.27亿元,增长6.4%。 八、社会事业 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共有高等院校4所,在校生8.25万人,比上年增加0.4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46所,增加5所,在校生8.46万人,增加0.9万人;普通高级中学74所,增加5所,在校生20.96万人,增加2.29万人;普通初级中学375所,在校生50.89万人,增加1.14万人;小学1374所,在校生94.12万人,减少4.23万人。小学毕业升学率99%,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医疗卫生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年末拥有各类卫生机构583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04所,医院、卫生院共有病床56941张。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62272人,增长2.3%,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25082人,增长1.7%;注册护士25832人,增长3.6%。 文化事业平稳发展。年末拥有博物馆25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2处,文化馆10处,公共图书馆10处,藏书总量703.69万册。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乡镇文化站168处,无线广播电台10座,电视台10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0座,调频发射和转播台10座。广播覆盖率达到98.2%,电视覆盖率达到99.0%。 体育事业稳步推进。拥有体校10所,其中业余体校9所,共有在校生(含业余体校)3536人。在省级以上重大比赛中共获金牌121枚、银牌71枚、铜牌122枚。 九、科技、知识产权 科技领域收获颇丰。全年组织科技计划(含补助类项目)482项,其中省级以上434项。取得重要科技成果345项。 知识产权拥有量逐步增加。全年发明专利有效量3173件,受理PCT国际专利申请4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508件,增加139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3.61件,增加0.28件。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的专利权质押融资合同登记件数为120件,质押金11.85亿元。申请商标2.10万件,减少0.28万件,商标有效注册10.77万件,增加1.61万件。地理标志商标有效注册54件。认定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件。 十、居民生活 居民收支持续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90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34元,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40元,增长6.9%。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574元,比上年下降0.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600元,下降3.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918元,增长2.7%。 社会保障支撑有力。城镇新增就业6.9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924.71万人,其中,城乡居民847.64万人,城镇职工77.07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624.77万人,其中,城乡居民486.14万人,机关事业单位35.98万人,企业102.63万人。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0.01万人、80.19万人和52.65万人。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人数29.91万人。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3119元/月。失业保险金1530元/月。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增强。社会福利事业单位178家,共有床位35895张,同比增长4.6%。救济灾民18583人。享受城市低保0.59万人,农村低保18.49万人。 十一、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81,同比改善1.4%。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47μg/m3;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为87μg/m3,同比改善6.5%;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为9μg/m3,同比改善10.0%;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为26μg/m3,同比改善3.7%。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19天。 注:(1)本文所列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文所列部分数据为年度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请以《菏泽统计年鉴2023》为准。 (3)规模以上工业指标数据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数据统计口径为计划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不含农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