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833|回复: 0

[青海] 2023年海东市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前天 10:00
  • 签到天数: 80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6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3993
    发表于 2023-9-28 20: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qiaomen 于 2023-10-4 10:31 编辑

    2023年海东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3 年 2 月 15 日在海东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海东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华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 年工作回顾
    2022 年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疫情、灾
    情、汛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
    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按照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
    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
    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勠力同心、众志成城,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功应对了五轮疫情冲击,
    稳住了经济大盘,守住了安全底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562.8 亿元,同比增长 0.1%;规上工业增长 0.5%;地方一般
    公共预算收入 20.28 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18.1
    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2971 元,同比增长 5.3%;
    城镇登记失业率 2.25%;乐都、平安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分别
    控制在 1.9%和 2.3%。空气优良天数比例 92.6%,“三河”
    出境断面达标率均超省定目标。
    这一年,我们科学施策、沉着应对,防控应急有力有效。
    面对三年来最严峻、最复杂、最艰难的疫情考验,市县(区)
    两级一体化指挥、扁平化管理、协同化运转,数千名医务工
    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数万名党员干部舍身忘我、冲锋
    在前,数十万基层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坚守岗位、向险而行,
    173 万河湟儿女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用最短时间、最小代
    价迅速果断处置疫情,兜牢了不外溢底线,守住了青海东大
    门,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全市上下的大力支持、各
    族群众的普遍好评。面对百年不遇的极端天气,市县乡村四
    级闻汛而动,健全“叫醒”“叫应”联动机制,“吹哨人”
    “鸣锣行动”等应急亮点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表扬。提前转
    移安置涉险区域群众 13 万人次,3 名干部职工因公殉职,我
    们用担当书写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把危
    害降到了力所能及的最大限度。
    这一年,我们接续奋斗、狠抓落实,经济大盘难中保稳。
    — 2 —
    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守好粮食安全底线、耕地保
    护红线。完成耕地“非粮化”整治 4.7 万亩,复耕复种撂荒
    地 5.7 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 9.9 万亩。播种各类农作物 317.6
    万亩,粮、油、菜产量分别达 51.2 万吨、12.1 万吨、72.4 万
    吨,均占全省一半左右。一产增长 4.5%。实现农畜产品销售
    收入 64.6 亿元,农业对全省贡献度持续提升。循化县成为全
    省唯一的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海东工业园区顶压前
    行,落户落地企业取得实质性进展。弗迪实业等 26 个重点
    项目建成投产,中钛青锻等 23 项技改项目进展顺利。完成
    一般性工业投资 21 亿元,培育规上企业 9 户。出台 161 条
    稳住经济“政策包”,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为 516 户企业留
    抵退税 13.02 亿元,减免“六税两费”0.37 亿元。出台“暖
    民心、惠企业”工作措施 97 项,让利惠民 4.9 亿元。对疫情
    影响的 2295 户困难企业展期、续贷 11.3 亿元。建成国家级
    科技创新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各 1 家。新认定国家
    级高新技术企业 4 家、省级科技成果 22 项,引进实验新品
    种 158 项。乐都区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区。扎实推
    进全域旅游,实现旅游收入 37.2 亿元。物流、金融、信息服
    务业持续增长,乡村快递服务覆盖率 80.9%,我市成为全省
    第二座千兆城市。
    这一年,我们稳扎稳打、协同推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心怀“国之大者”,践行“两山”理念,主动融入青藏高原
    — 3 —
    生态文明高地和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不断筑牢青海东部生
    态安全屏障。制定出台黄河海东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规划。扎实开展国土绿化巩固提升三年行动,大力实施“333”
    全域生态振兴工程,完成国土绿化 80.2 万亩,营造林贡献率
    连续 7 年全省最高,全市森林覆盖率达 36%。24 项水土保持
    综合治理、6 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开工建设。成功引进生活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6.9%。蓝天、
    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 23
    项反馈问题整治全部通过省级销号,祁连山南麓海东片区
    262 个问题图斑整治成果巩固提升。平安区荣获国家“两山”
    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这一年,我们铆足干劲、奋力前行,“四地”建设蹄疾
    步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面对标对表,在特色产业、
    清洁能源、生态增汇、体制机制等方面挖潜创新,大力推动
    绿色低碳发展。全省最大的供港菜薹基地扩容近 7000 亩,
    输出供港蔬菜 2.1 万吨。10 万头(只)牦牛藏羊“西繁东育”
    基地有序推进,养殖基地达 184 家。新建脱毒马铃薯、杂交
    油菜制繁种基地 10 万亩,各类制繁种基地累计 30 万亩,占
    全省总量的一半,全市良种覆盖率 95%以上。双低油菜种植、
    高原露地冷凉蔬菜绿色生产项目获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
    范区项目。青海新发地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将于 3 月试营
    业。“西部优选”网络交易额突破 5 亿元。全力推动青海零
    — 4 —
    碳产业园区建设,110 千伏“绿电”工程投运,污水处理厂、
    西营站 110 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氢装上阵(海东)
    碳中和物联产业园加快建设。全省首笔国际碳指标期权、跨
    境碳资产现货业务在我市完成交易。建成全国首个 100%清
    洁能源可溯源绿色大数据中心,化隆县 250 兆瓦牧光互补复
    合型光伏发电项目完成主体工程。举办青海丝路花儿艺术节
    暨河湟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省级河湟文化(海东)生态
    保护实验区正式获批,平安区被授予“中国诗歌之乡”称号。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海东“回顾千年历史民俗文化体验之旅”
    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互助县成为全省唯一全国休闲
    农业重点县,化隆阿河滩成为全省首个全国三星级地质文化
    村,互助南门峡镇、乐都李家壕村、平安石碑村、民和峡口
    村跻身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民和喇家村入选中国美
    丽休闲乡村。积极融入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承接盐湖
    下游产业的能力不断提升。
    这一年,我们建管并重、内外兼修,城乡面貌日益改善。
    坚持城乡融合,推动协调发展,实施市政项目 103 项,完成
    投资 7.3 亿元。建成区新增绿地 3736 亩,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4.7 平方米,高出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2.7 平方米,高于全省
    平均水平 1.7 平方米。河湟文化博物馆、城市规划馆、市文
    化馆新馆建成开馆,市传媒中心、城市轴线文化品质提升工
    程等交付使用,唐道、上亿等商业综合体加快建设。G109 — 5 —
    区际改扩建、西互一级、乐化高速乐都至瞿昙段建成通车,
    G341 加西高速、大清高速、G109 小峡口改建工程、G6 京藏
    高速互通工程、民小公路核心区段连接线工程加快实施。新
    改建农村“四好”公路 310.3 公里,乐都区被命名为全国城
    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区。完成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 1.1
    万户、棚户区改造 1119 套、老旧小区改造 3450 套。主城区、
    民和县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有序推进,化隆、循化省级卫生县
    城创建进展顺利。出台《海东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条
    例》,提升停车等市政服务水平,城市管理向精细化持续迈
    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八大行动”,推进 6 个美丽城镇建
    设,建成 128 个美丽乡村和 19799 座农村户用卫生厕所。互
    助县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循化县成为全
    省唯一的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这一年,我们勇于创新、主动作为,改革开放纵深拓展。
    84 项重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累计取消
    下放行政审批事项 293 项,承接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 97
    项,政务服务网办率达 93.6%。扎实推进营商环境“集中攻
    坚”行动,营商环境便利度全省第二。各类市场主体达 10.9
    万户,净增 1374 户。创新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招商引
    资项目 158 项,到位资金 106 亿元,成功引进红狮硅基新材
    料、阿特斯新能源全产业链等 31 个项目,招商引资取得历
    史性突破。大胆创新项目前期工作,及时跟进服务保障,创
    — 6 —
    — 7 —
    造了项目审批备案 90 天的“海东速度”。厘清市区管理职
    责,22 项市政道路、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移交区级管理。持
    续深化与无锡市对口合作,在乐都区、平安区建立无锡帮扶
    教师组团化使用机制。2.7 亿元 113 个东西部协作项目顺利实
    施,无锡助引企业 12 家、产业项目 12 个。创新推动西宁海
    东都市圈人才一体化,互派 18 名干部挂职交流,协作路径
    不断拓展。主动融入兰西城市群建设,加强与兰州、西宁、
    临夏的交流合作。累计开行国际班列 27 班次,总出口货值
    达 2.4 亿元。
    这一年,我们用心用情、利民惠民,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 85.7%用于民生改善。城镇新增就业
    9091 人,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 71858 人,高校毕业生总体就
    业率 9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49.2 万人次,超额完成省定
    任务。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6.5%。持续做优“青
    稞酒、拉面、青绣、家政”等特色优势品牌,土族盘绣劳务
    品牌入选全国劳务品牌推介重点项目。兜牢困难群众生活保
    障,累计为 18.2 万人次发放救助金 7.3 亿元。23 个教育强国
    项目开工建设,撤并教学点 150 个,市四中扩建项目基本完
    工,市二中、三中扩建项目开工建设。五大保险超额完成省
    定任务。持续深化综合医改,市疾控中心项目主体封顶,市
    第一人民医院提档升级配套工程加快建设。民和县人民医院
    入选国家县级综合医院能力提升“千县工程”,乐都、平安、
    互助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区)。国家级、
    省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
    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完成。互助获评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成
    效明显激励县。
    这一年,我们共建共治、守牢底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出台《海东市基层社会治理促进条例》。深入推进民族团结
    进步新高地建设,民和县官亭镇、互助县中医院入选第十批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创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
    我市连续两届获得“省级文明城市”称号。5 个街道办事处
    挂牌成立。大力推行移风易俗,创新实施婚俗改革试点,循
    化移风易俗经验入选 2022 年全国市域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食品监测
    合格率 97%以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创建工作深
    入开展。民和县马场垣乡团结村入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平安海东建设见行见效。认真贯彻信访工作条例,全年来信
    来访同比下降 5%。循化县荣获全国首批信访工作示范县称
    号。56 个小区 2.2 万户房产证“办证难”历史遗留问题得到
    彻底化解。强化政府债务、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坚决
    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债务风险底线。安全生产“三项指数”
    连续两年“三下降”。去年 3 月份,省安委会通报 2021 年
    度全省安全生产目标考核海东第一。
    这一年,我们实字当头、担当作为,政府效能持续提高。
    — 8 —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坚决落实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始终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
    行动同步。自觉接受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高
    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 50 件、委员提案 109 件,办结率、
    满意率均为 100%。坚持将“转作风、勇争先”贯穿于政府
    各项工作,为群众办理各类服务事项 10.3 万件,好评率 100%。
    深入推进“八五”普法,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
    2 部,制定政府规章 1 部,创新出台《海东市政府系统领导
    班子及其成员履行反馈问题整改“一岗双责”方案》,政府
    工作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受到国务院 2022
    年度免督查激励。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
    神,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扎实推进。带头过紧日子,“三
    公”经费下降 10%。全力支持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妇女儿
    童、群团工作、广播电视、能源保障、通信邮政实现新发展,
    供销服务、气象预报、史志档案取得新进展,驻市单位服务
    地方作出新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困难大于预判,结果好于预期。
    取得以上成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
    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
    引;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委统揽全局、协调
    各方,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
    — 9 —
    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结果。成绩殊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人大代表、政协委
    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
    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市军警部队和消防救援指
    战员,向东西部协作江苏省无锡市,以及关心支持参与海东
    发展的驻市单位,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思危方可居安,知忧才能克难。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
    清醒地认识到,海东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龙头企业
    偏少、实体经济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基
    础尚不牢固,生态环保压力依然较大;居民就业渠道有限,增收
    难度大,“一老一小”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待仍有差距;财政
    收支压力较大,用地、资金等要素约束趋紧,金融扶持、人才引
    进、要素保障难度大,优化营商环境依然任重道远;个别干部服
    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解决复杂矛盾问题的担当不够、能
    力不足、办法不多。我们将直面问题,迎难而上,持续用力,克
    服解决。
    二、2023 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海东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
    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之年,做好各项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
    荣。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
    — 10 —
    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
    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
    “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全面对标中央经济工作
    会议、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和市委三届
    六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
    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
    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打造生态文
    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为牵引,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
    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力以赴推进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
    长,全力推进“五个新海东”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贡献海东力量。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5%左右,力争更
    好;规模以上工业增长 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0%
    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8%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
    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城镇新增就业 9000 人以上,农村劳动
    力转移就业 49 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5%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 3%以内;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比例保持在 92%以上,黄河、大通河水质保持在 II 类以上,
    湟水河出省断面水质达到Ⅲ类,节能降碳减排控制在国家规
    定目标以内;粮食总产量保持在 50 万吨以上。
    — 11 —
    围绕上述目标要求,重点抓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是全力以赴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夯实高质量发
    展基础。落实落细青海省抢抓机遇促发展“1+9”活动方案
    要求,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和竞争
    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做大一产。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快高标
    准农田建设,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和耕地保护红线。各类
    农作物播种面积保持在 314 万亩以上,特色优势作物播种面
    积保持在 85%以上。持续发展现代农业园区,重点培育农牧
    业龙头企业和带动性强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健全种养殖生
    产、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内外销售产业链条,持续擦亮高
    原、绿色、有机、富硒品牌,确保一产增长 4.8%左右,进一
    步提升海东农业对全省的贡献度。
    做强二产。全面落实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六大工
    程”要求,实施工业扩规增产行动,持续推动助企纾困政策
    措施落地见效。推动铁合金、硅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
    大“个转企、小升规”扶持力度,确保二产增长 8.3%左右,
    建筑业保持增长。加快整合全市数据资源资产,建设海东智
    慧城市大脑数据中台,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努力加大
    “东数西算”承接力度。围绕高新轻优产业发展格局,进一
    步明确 1 大 5 小园区的目标定位、责任任务,发挥“1+5>6”
    的协同效应。
    — 12 —
    做活三产。有效落实消费服务保障,开展消费恢复提振
    行动,着力稳定住房消费、刺激文旅消费、发展服务消费,
    扶持假日、夜间和商圈经济,确保服务业增长 5%左右。加快
    推进全域旅游、文旅融合发展,持续盘活文旅资源,不断推
    动文旅资源转化为优势产业。健全金融服务小微企业长效机
    制。发展物流、信息和外向型经济。
    二是全力以赴扩大有效投资,不断强化高质量发展支
    撑。抢抓国家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机遇,贯彻落实全省招
    商引资“六大行动”,充分发挥项目投资的关键作用,全力
    抓项目稳投资增动能,用大项目、好项目支撑大产业,带动
    大发展。
    千方百计争取项目。紧盯国家和省上战略方向、政策导
    向和投资走向,抢抓“产业”四地建设、双碳双减、新能源、
    东数西算工程等重大机遇,聚焦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生
    态环保、社会治理等领域,谋划一批高质量项目。按照“行
    业争取资金项目量与城市规模、人口占比相匹配”的原则,
    常态化开展跑厅对接工作,争取更多转移支付和国家投资项
    目落地建设。
    主动出击引进项目。瞄准对口省市、长三角、珠三角、
    京津冀等地,强化全产业链招商,精准定向招大引强。抢抓
    加快零碳产业园区发展历史机遇,注重市县、园区一体化联
    动,定向招引战略国企、实力民企、行业头部企业,切实把
    — 13 —
    能源和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加足马力建设项目。继续落实市级领导包联项目责任
    制,建立项目建设责任清单,实行重大项目批次开工,确保
    一季度续建项目复工率 85%以上,上半年全部开工,务必实
    现开门红、全年红。紧盯项目谋划、招引、落地、建设、投
    产全流程,用心用情做好要素保障,高质量高效率做好服务。
    计划实施投资 500 万元以上项目 642 项,完成投资 255 亿元
    以上。重点加快推进市委党校、民小公路核心区段连接线等
    39 项基础设施项目。
    三是全力以赴加快产业“四地”建设,不断提升高质量
    发展效益。锚定产业“四地”建设目标,发展壮大优势产业,
    提升产业绿色、低碳、循环水平,精准延链补链强链,在稳
    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聚力打造全省支柱。加快脱毒马铃薯杂交油菜制繁种基
    地、牦牛藏羊“西繁东育”基地、供港菜薹生产和高原冷凉
    蔬菜基地建设,不断提升农业在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
    地建设中的海东份量。加快运营青海新发地、百德、万牧等
    龙头企业,支持冷水鱼、食用菌、蛋禽、青稞酒、富硒产业
    发展。
    主动承接全省布局。扎实推进青海零碳产业园区基础设
    施配套建设,开工建设红狮、阿特斯等项目。加快高耗能高
    排放项目产能置换,推进海东氢油电超级能源中心等示范应
    — 14 —
    用项目,争取景能新能源及光伏装备制造基地等一批签约项
    目早日落地。用足用好全省“飞地经济”政策,招引承接各
    州招商引资项目和盐湖下游产业项目。
    积极融入全省环线。在深度挖掘旅游资源上下功夫、寻
    合作、拓思路,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造旅游拳头产品。差异
    化打造黄河上游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争取纳
    入“大美青海”旅游大环线。实施乡村旅游品牌提升工程,
    不断丰富班彦、卯寨、卓扎滩、七里寺、大红岭等乡村旅游
    内涵。强化旅游服务保障,做精做优乡村旅游、民宿体验,
    打造高水平美丽乡村。
    四是全力以赴协同推进大保护大治理,不断厚植高质量
    发展底色。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融入国家
    公园示范省建设,协同推进区域内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持续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坚决守牢青海东部生态安全屏障。
    推进绿色发展。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草长制,统筹推
    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深化固定源、移动源、面源
    治理,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实施新一轮国土绿化,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巩固提升城
    市园林绿化成效。实施湟水河水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生活
    垃圾焚烧发电等重点项目。持续巩固中央、省级生态环保督
    察反馈问题整治成效。
    推进低碳发展。深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加快推进
    — 15 —
    零碳排放、空气质量达标与碳排放达峰“双达”试点示范。
    大力推行碳汇指标开发试点,支持碳汇交易平台建设,努力
    将零碳经济服务中心打造成全省乃至更高层面的碳汇交易
    中心。落实节能减排降碳政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推进节能
    低碳环保技术应用,引导企业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推进循环发展。大力发展风、光、水等可再生可循环能
    源。加快推广清洁能源车辆,积极布局建设充电桩。推动乐
    都、平安“无废城市”建设。拓展生态价值转换路径,鼓励
    企业参与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弘扬生态文化,实施好《海
    东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动员全社会形成践行绿
    色低碳生活方式的社会风尚。
    五是全力以赴实施科教创新发展战略,不断积蓄高质量
    发展动能。着眼长远,更加重视教育、崇尚创新、引才育才,
    坚持教育、科技、人才协同驱动,培育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坚持大格局抓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
    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实施教育质量提升行动,优化各级
    各类学校布局,巩固提升“双减”成效,稳妥推进高考综合
    改革。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
    源,推动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全覆盖。开工建设市第五中学,
    实施中小学“一校一品”特色工程,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质
    量。
    坚持大视野抓科技工作。优化科技创新保障体系,继续
    — 16 —
    加大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的培育
    力度,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用好“科技特派员”“三区”科
    技人才平台,开展好技术培训、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努
    力争取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西部中心项目落地。
    坚持大情怀抓人才工作。用活用好东西部协作资源,“组
    团式”引进无锡市教育医疗、项目管理、园区运营、文旅策
    划等方面紧缺人才。落实人才兴市相关政策,聚焦教育、卫
    生等领域,在省域内有计划、有针对性招录人才。充分发挥
    实训基地项目规模优势,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加快构建
    多元化人才培育体系,让各类引进人才顺心工作、安心创业。
    六是全力以赴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活
    力。坚持以改革破难题、增动力,以开放聚资源、拓空间,
    以服务优环境、聚人气,持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医疗卫生、文化教育、财
    政金融等领域改革,严格落实市场准入“全国一张清单”管
    理模式。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
    完成 44 家医疗机构 DIP 付费方式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
    改革,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
    增强市本级财政统筹能力。稳步推进市属企业改革,全力提升
    市场竞争力。
    推动更高水平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推动中国
    (海东)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青海曹家堡保税物流中
    — 17 —
    心等外向型经济平台发挥更大作用。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中
    欧班列等外向型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大
    幅增长。积极融入兰西城市群建设,加快西宁海东一体化发
    展,建设好民和——红古创新发展先行区。深化与无锡对口
    合作,借助东西部协作机遇做好招商工作。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认真贯彻《青海省营商环境条例》
    和全省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健全完善招商引资“链长制”,
    确保营商环境全方位达到西部一流水平。坚持“两个毫不动
    摇”,国企、民企同等优质服务,本土、域外企业同样高效
    扶持,营造国企敢干、民企敢投、创业者敢闯的良好环境。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切实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落实国
    家和青海省助企纾困系列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强信心、稳生
    产、拓市场、促销售。
    七是全力以赴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优化高质量
    发展空间。坚持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最大力度
    发挥海东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彰显海东区域特色,构建优势
    互补、县区差异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让城市更加精美。推进乐都北门等重点片区的城市更
    新,加快城市老旧小区和燃气、污水等地下管网改造,不断
    补齐公共设施短板。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 2040 套、棚户
    区 200 套,全力抓好 80 项续建、11 项新建房地产项目。持
    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城市管理向信息化、网格
    — 18 —
    化、人性化迈进,让群众共享更多的优质公共服务。
    让乡村更加和美。优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牢牢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八大行
    动”,确保乡村振兴产业保值增值、提质增效。稳妥推进厕
    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新建 8000 户农牧民居住条
    件改善工程。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再
    建 100 个高原美丽乡村和 1 个美丽城镇。加快官哈公路官燕
    段等交通建设项目,新改建“四好农村路”300 公里,积极
    推进民和县“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工作。加强乡村
    治理体系建设,深入落实《海东市移风易俗促进条例》,持
    续培育具有海东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
    让城乡更加融合。贯彻落实《青海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
    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立足县城功能定位、资源环
    境承载能力和产业发展基础,持续提升核心城区承载力,把
    民和县建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青海东部绿色生态宜居县城和
    兰西城市群合作共建样板城市,把互助县建成三次产业融合
    发展的先导区、土族风情城和青稞酒基地,把化隆县打造成
    滨河休闲度假旅游、拉面经济提档升级的黄河明珠精品城,
    把循化县打造成黄河上游生态环境优美、民族特色浓郁的现
    代商贸和休闲度假旅游名城。发挥县城辐射带动作用,加快
    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有条件地区燃气入乡、乡镇寄宿制学
    校改造等项目建设,实现公共服务向乡村不断延伸。
    — 19 —
    八是全力以赴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共享高质量发展成
    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
    生,为群众办实事只增不减,让群众生活品位更高、成色更
    足、质量更好。
    推动高质量就业。坚持就业优先,落实好援企稳岗扩大
    就业一揽子政策,稳市场主体,稳就业渠道。统筹抓好高校
    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
    创业,确保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 87%以上。大力实
    施河湟特色工匠培育工程,支持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推
    动拉面产业提档升级,培育壮大青绣、家政服务、高原电建
    等劳务品牌。
    推进健康海东建设。着力保健康、防重症,最大程度保护
    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深化综合医改,完善分级诊疗制度
    建设,做实做优县域医共体。推动市第一、第二人民医院创建
    三级医院,实施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中藏医药传
    承创新发展、吴天一院士工作室挂牌等工作。加快市县乡三级
    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通共享平台建设。出台《海东市爱国卫生
    条例》,全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长城文
    化公园、县区全民健身中心等 89 个文体项目。加强黄河文化
    保护传承弘扬,持续挖掘河湟文化,策划推出一批河湟文化文
    艺精品,不断提升青海年·醉海东、农展会、黄河极限挑战赛
    — 20 —
    等活动影响力。加快提升城乡健身设施水平,积极谋划河湟大
    剧院、市体育公园、沿湟水河健身步道等项目,不断满足群众
    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
    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健全全民健身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家
    庭养老床位”建设,努力构建“十五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
    深入开展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和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扎
    实推进全民参保扩面,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加快互
    助“9·01”山体滑坡自然灾害恢复重建。
    九是全力以赴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坚决守牢高质量发
    展底线。立足“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坚定不移贯彻总体
    国家安全观,努力完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国家验
    收,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守好民族团结生命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
    线,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着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
    +”建设,深化“十进”活动和社区“石榴籽家园”建设,巩
    固提升青藏高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成果,让“三个离不开”
    “五个认同”更加深入人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依法
    管理宗教事务,不断巩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大
    好局面。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面贯彻国家安全生产“十五条”硬
    措施,健全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坚决防范
    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加快国家食品安全示范
    — 21 —
    城市创建步伐,守护好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扎实做好保交
    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严
    格预算绩效管理,持续压减非刚性支出。加强债务监管,积极
    化解债务风险,坚决防止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债务风险。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开展城乡社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深入推动“枫桥经验”海东化,进一
    步巩固信访工作“三无”县区成果。持续完善领导干部联点包
    案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深化“八五”普法,
    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惩违法
    犯罪,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感更强。
    各位代表,我们将一如既往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红
    十字会等群团工作,推动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广播电视、通
    信邮政、供销服务、气象预报、史志档案工作再展新风采。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全市政府系
    统将始终保持高的站位、严的标准、实的作风、廉的底色,为
    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以赶考的清醒当好“三
    个务必”答卷人。
    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把讲政治放到第一位,全面加强政
    府系统党的建设,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明
    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
    — 22 —
    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部署,做到市委有安排、政府有行
    动、落实有力度。
    依法行政重规范。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法行
    政,深化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履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强化公
    正文明执法,实现行政执法力度和温度双提升。严格执行民主
    集中制,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自觉接受人大
    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政务公
    开,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政府诚信
    体系建设,以政府的守法诚信赢得群众和市场主体信任。
    担当实干抓落实。加强政府系统各级干部思想淬炼、政治
    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真本事,
    增强“想为”勇气,强化“敢为”担当,提升“善为”素质,
    不提超越阶段的亮丽口号,不定脱离现实的高大指标,不上没
    有发展后劲的面子工程,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
    高质量、高效率,把难办的事办成,把能办的事办好,把该办
    的事办对。
    清正廉洁干事业。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
    深化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锲而不舍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
    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防止“四
    风”反弹,集中开展破除特权思想、狠刹吃喝歪风、反对“圈
    子文化”专项整治行动。强化重点领域监管,加强审计监督和
    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带头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和
    — 23 —
    一般性支出。
    各位代表!领袖指引航向,实干成就梦想。让我们更加紧
    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脚踏实地、勇毅前
    行,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海东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