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598|回复: 0

[甘肃] 2023年会宁县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前天 10:00
  • 签到天数: 80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6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3993
    发表于 2023-9-24 21: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会宁县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2月5日在会宁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会宁县县长  郝 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会宁发展历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疫情反复冲击等多重风险挑战,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精神,按照省第十四次、市第九次、县第十六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聚焦“一带五色·多彩会宁”建设,积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经济企稳回升,社会和谐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本届政府良好开局。

    一年来,我们坚持在逆势困境中稳增长,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经济运行保持向好发展。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我们知重负重、承压前行,坚决贯彻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全力以赴稳预期、促提升、保运行。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4.72亿元、增长5%,其中一产增加值37亿元、增长6.1%,二产增加值7.8亿元、增长1.7%,三产增加值39.87亿元、增长4.7%,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个、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4亿元、增长0.2%,实现了由负转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6.7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368.45元、10502.92元,增长4.6%、7.1%。项目建设后劲增强。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47个,完成投资59.52亿元。1个省列重大项目完成投资6.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170%,24个市列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1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94.48%。争取中央和省级预算内投资项目26个4.12亿元、中央专项债券项目12个5亿元,其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45.3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0.62亿元、3亿元、2.58亿元。兰洽会签约招商引资项目8个31.73亿元,到位资金29.59亿元、增长50.36%。“会师之城”会宁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津甘共建现代农业循环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加速推进,会师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南什小学等一批民生工程建成投用。稳经济政策精准落实。扎实推进国家和省市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落地见效,累计落实财政直达资金21.71亿元。不断深化政银企对接,先后召开政银企对接会5次,新增市场主体贷款14.2亿元,办理续贷展期15.3亿元,为120户企业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4643万元,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全年新增市场主体3387家,增长8%。持续加大稳岗支持力度。举办“应对疫情促进消费增长”“乐购会宁·助商惠农”等系列活动,消费市场加快复苏。

    一年来,我们坚持在补齐短板中夯基础,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坚决守牢防止返贫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深入开展“十聚焦十到位”专项行动,投入各级各类资金10.52亿元,精准安排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等项目184个。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体系,稳定消除风险对象2177户9616人,风险消除率73.7%。定额资助脱贫户和易返贫致贫对象17.5万人,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破万元,增速位居全省第3位。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累计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62万人,实施教育改薄与能力提升项目52个,全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无一人失学辍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落实,医疗救助5.43万人次2819.45万元。白塬、韩集2家乡镇卫生院业务楼建成投用。实施抗震农房改造498户。建设农村供水管网669.17公里。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功能,收入总额达到2260.97万元。不断强化产业支撑作用。深入推进现代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推行产业链链长制,建成种养产业园139个,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8家、家庭农场87家。制定出台“6+1”产业升级版奖补政策,兑付奖补资金9052户2732.18万元,奖补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户。新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7970户3.38亿元,发放“富民贷”169户1694万元。全县“牛、羊、菜、果、薯、药”和小杂粮分别达到23.82万头、254万只、17.51万亩、5.22万亩、89.14万亩、4.34万亩、22.02万亩。持续加大协作帮扶力度。安排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资金1.4亿元,实施小杂粮产业园、“慧育中国”等项目46个。年内受理赔付“防返贫综合险”1903起470.25万元,创新实施肉牛饲料、生猪等农产品“保险+期货”项目,有效保障了脱贫群众产业收益。拓展消费帮扶渠道,安排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资金467万元,推动销售农特产品1.18亿元。不断畅通就业渠道,东西部劳务协作实现转移就业2625人,28家就业帮扶车间吸纳本地劳动力822人,乡村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1856人。

    一年来,我们坚持在赶超晋位中提质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粮食生产能力有效提升。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完成“两个百万”全膜种植任务,整治撂荒地32.84万亩,落实粮播面积233.3万亩,大豆套玉米和小麦单县种植面积分别位列全省第一、第三,粮食产量突破50万吨。坚持走“坡改梯”“旱变水”“小变大”的路子,实施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15万亩。启动河畔镇任半岔村“坡变梯”水肥一体化高标准梯田、新庄塬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地整治粮食高产示范基地建设现场会、引洮供水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现场推进会在我县成功举办。文旅融合发展稳步推进。全力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会宁示范园建设,与省公交建集团合作建设的会宁红色驿站顺利建成投用,“红色会宁·会师之城”项目顺利实施。会师旧址入选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会宁干部学院入列全国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目录,成功举办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圣火火种汇集仪式,红色旅游品牌影响力日益彰显。坚持把农业优势与旅游观光有机结合,开展“红色会宁·与你乡遇”全省网络达人踩线宣传活动,状元红新农庄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谢埂村、杨集村创建为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南川·红军村”“谷仓·田家坪”“紫香·童家湾”“侯川·齐靳湿地”等乡村旅游景点串珠成链,影响力日益提升。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25亿元,增长11.84%,累计接待游客369.23万人,增长11.04%。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创新驱动能力明显增强。完成工业集中区产业规划,培育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2家,全年技术交易额达8048万元,同比增长38.6%。推进产学研融合创新体系建设,省农科院、天津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与5家本土企业签订技术研发合作协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成功培育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5家,现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9件、专利24件,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加速显现。实施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项目,提升改造“八馆三中心”,建设电子商务大数据服务平台,培训电商人才9584人,网络交易平台达到2003家,全年电商交易额达到7.19亿元,增长11%。

    一年来,我们坚持在统筹发展中促融合,城乡建设一体推进。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改造老旧小区9个4.88万平方米,受益群众385户。投资5.9亿元启动西岩路、北站路等4个棚户区改造安置小区项目。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新建改造文化路东段、会师北路、枝阳街等城区道路。实施钟鼓楼林荫公园提升改造等3个园林绿化项目,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高到13.1平方米。持续加强违建管控,开展自建房专项整治,立案查处各类违法建设66起,整治居民自建房45栋。化解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房屋6283套。推进“一难两乱”专项整治,建设盘活各类停车位17501个,城市建管更加精细。持续推动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荣登“全国第五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榜单。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实施。编制发展类村庄规划149个。围绕祖厉河沿岸和国省干线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成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6个、市级4个、县级16个。改新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2万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硬化自然村组道路323公里,实施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80公里,成功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开展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146户563名群众入住新家园。“五治”融合深化基层治理,移风易俗乡风文明行动深入开展,创建市县议事协商示范村66个。成功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G309线汉岔至祁家南山段公路、X503会宁至八里三级公路开工建设。立足群众出行需求,开通会宁至定西、中川、丁沟新能源公交运营线路。深化教育管理和教学研究体制机制改革,组建城乡教学共同体21个。建立紧密型医疗共同体3个,城乡医疗服务新格局基本形成。持续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建成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1家、电子商务仓储中心1家,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1个,乡村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站点达到91个。实施省级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项目,建设县乡村三级商业体系,完善村级末端配送服务网点。

    一年来,我们坚持在源头治理中抓整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祖厉河生态长廊加快建设。推动祖厉河城区段综合治理三期等3个河道治理续建项目,治理河道6.1公里,形成绿地2.8万平方米、营造水面73.25万平方米。争取全国第二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项目资金6000万元,启动实施柴门小学至河西坡段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全年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4009公顷,新建淤地坝5座,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6平方公里。祖厉河区域内70%坡耕地梯田化、60%荒坡林草化,多年平均输沙量降至4539万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70%以上。扎实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大力推动祖厉河生态廊道和华家岭水源涵养区建设,推进面山绿化、河道绿化、通道绿化,统筹开展退化草原修复,共完成营造林6.5万亩、种草1.9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覆盖度分别达到7.65%、56.7%。积极发展“双碳”经济,引进湖南森海碳汇集团签订40万亩林业碳汇资源开发协议。集中整治生态突出问题。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工建设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容项目,加快实施城区和郭城、头寨3个污水处理厂(站)尾水生态处理系统工程。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排查整改祖厉河、关川河、苦水河河道“四乱”等问题94个,拆除取缔砂厂44家,清理砂石料12万立方米。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5.3%,5个饮用水源和祖厉河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两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得到有效整改。

    一年来,我们坚持在破解难题中防风险,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筑牢抗疫战线。坚持以快制快,举全县之力连续打赢多轮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年接种新冠病毒疫苗94.33万剂次。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县医务工作者、基层干部、志愿者付出了最大努力,广大群众识大体、顾大局,给予了我们最大支持。筑牢安全底线。严格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十五条”硬措施,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排查整治道路交通、危化品等重点领域问题隐患2620条,全县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33.3%、63.6%、75%、33.3%。积极应对处置极端天气和洪灾风险,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落实冬春救助资金3475万元。筑牢治理防线。“八五”普法深入推进,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实行“四级网格”化管理,“码上反映·马上办理”民情直通平台共受理各类诉求3441条,办结率96%。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强化违法犯罪打击治理力度,治安刑事案件数量分别下降9.4%、21%。全面落实“四个最严”要求,食品药品实现安全“零事故”。全力化解金融风险,累计清收化解不良资产7.3亿元。扎实开展民族宗教工作,荣获“第八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称号。

    一年来,我们坚持在多元保障中惠民生,群众福祉日益增进。就业政策优先落实。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21名,考录机关事业单位高校毕业生193名。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04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6%。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10.5万人,创劳务收入27.35亿元,4.99万有输转意愿的脱贫劳动力、边缘易致贫户劳动力实现应转尽转。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078万元,完成职业技能培训6340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积极克服财政压力,坚决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累计安排十大民生支出44.16亿元,保持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减。年内办理省市县列民生实事25件。落实教育建设资金1.42亿元,建成校舍12.7万平方米、运动场1.22万平方米。高考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本科一批上线率达到30.21%、录取1399人,教育高质量发展能力持续提升。加大医疗基础建设,新建县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楼、县中医院康复理疗楼,累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43.07万份。不断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新建城区居民小区健身路径9条,完成“一村一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个。县文化馆获评国家一级馆。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精准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养老保险、医保等社保政策,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6亿元、养老金5.73亿元,报销医药费用2.65亿元。扎实推进城乡居民个人参保缴费工作,参保率达到95.71%,稳定脱贫人口和易致贫返贫户实现应保尽保。加强对“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建成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11个。有序实施“阳光家园计划”等助残惠残项目,为50名城镇重度残疾人实施“日间照料”服务。对2100名农村和城镇低收入妇女开展“两癌”免费检查,妇女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推动政府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有力提振了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服务型政府建设持续加强。我们坚持在简政放权中促改革,加强政府隐性债务动态监测,规范政府融资行为,组建成立县级融资平台公司,化解政府隐性债务1.17亿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编制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33项,最大限度便企利民。我们坚持依法行政,坚决落实县委决策部署,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和常务会议议事规则,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8件、政协委员提案73件,办复率100%。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办理人民网、国务院“互联网+”督查留言518条(件),接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4896件,网民留言办结率100%。我们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严肃财经纪律,带头过紧日子,合理压缩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下降5%,清理盘活存量资金1231万元。持续加强审计监督,共完成各类审计项目41项,政府系统廉政建设不断加强。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人民武装、双拥共建、工青妇、红十字、慈善、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取得新成效,地震、气象、地方志、档案、外事、社科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各驻会单位视会宁为家乡、以发展为己任,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2022年的工作稳中求进、难中求成,遇到的困难远比年初预想的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殊为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关键在于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凝聚着全县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向驻会单位和驻会官兵、公安民警,向天津和平区、中投公司和各级帮扶单位,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会宁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一年来,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始终,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把高质量发展贯穿始终,加快补齐产业结构、项目建设、居民收入等领域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把改革创新贯穿始终,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举措、市场的办法,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必须把统筹协调贯穿始终,坚持系统观念,遵循经济规律,把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应对经济下行的措施不够有力,部分经济指标、建设项目和重点工作没有实现预期目标;县域经济总量偏小,三次产业结构不优,农业大而不强,工业“小、散、弱”,红色文化旅游对三产带动不强等问题仍然突出;部分行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市场回稳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城乡住房、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距较大;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金融、房地产等领域仍有不少风险隐患。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更好适应时代和人民群众的要求。

    2023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各位代表!时节如流,击鼓催征;志行万里,奋斗以成。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当前,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一轮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推动全面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交汇叠加效应不断显现,释放出来的一系列政策红利、改革红利和发展红利,为我们破解制约瓶颈、增强内生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提供了新机遇。特别是在新春伊始,省委胡昌升书记深入我县调研指导,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把脉定向,让我们倍感振奋、深受鼓舞。与此同时,历经多年发展,会宁后发优势持续释放,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已进入拔节孕穗、蓄力起跳、后发赶超的新阶段。我们坚信,有全县上下担当作为、创新实干的精气神,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乘势而上,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按照县委十六届五次全会总体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市委九届六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积极融入全省“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坚定实施省委“四强”行动和市委“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纵深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立足“农业优先、文旅赋能、生态立县”定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聚力推动“一带五色·多彩会宁”现代化建设。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3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环境质量和节能减排指标均控制在省市下达目标以内。

    上述目标,综合考虑了宏观环境影响,衔接了“十四五”规划和去年发展情况,充分估计了各方面机遇条件和有利因素。7%以上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符合国家和省市要求,体现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体现了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扛起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责任的政治担当;符合会宁自身发展实际,与全县经济潜在增长率相适应,与去年以来逐季回升的复苏态势相衔接,与全县发展支撑相匹配,有利于稳定预期、提振信心,有利于激发发展势能、保持区域竞争优势;符合人民群众期待,承载着党中央推动革命老区发展的殷切期望,承载着解决就业、保障民生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多重困难挑战叠加、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形势下,实现以上目标难度不小。我们将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科学分析形势,找准自身优势,运用贯彻好“六个更好统筹”重要方法论,坚定信心决心,拿出钉钉子的精神,咬定目标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在赶超晋位上迈出更大步伐。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守住两条底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守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以“三农”主动助力全局主动。拓展脱贫攻坚新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精准识别监测对象,全面落实帮扶措施,全年输转脱贫劳动力4.9万人以上。完善落实控辍保学、分类资助参保、住房动态监测、供水乡村管护等机制,改造延伸农村供水管网400公里,实施农房抗震改造124户。坚持衔接资金向产业发展倾斜,占比达到60%以上。做大做强“就业帮扶车间”,带动更多群众就近就业。持续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扎实做好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持续巩固“光彩会宁行”成果,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会宁行动,切实把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拓展好。提升粮食安全新成效。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守327.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继续实施百万亩全膜玉米、百万亩黑膜马铃薯两个“百万工程”,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4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50万吨以上。实施农业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持续加大撂荒地整治力度。接续打造河畔镇任半岔村“坡变梯”水肥一体化高标准梯田3万亩,新庄塬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6.5万亩。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65.1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2.5%。培育特色农业新链条。坚持以工业思维抓农业,大力培育发展“牛、羊、菜、果、薯、药”和小杂粮“6+1”优势特色产业链,做好“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文章。加快培育壮大66家链主企业,新引进基础母牛2万头、基础母羊4.6万只,种植小杂粮45万亩、中药材4.3万亩、瓜菜18万亩,推进东方希望生猪养殖循环产业基地、扎子塬土高砂田西瓜产业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开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示范创建,打造产业发展特色村17个,创建产业带动型乡镇4个。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规范提升合作社500家,发展种养大户1000户。充分发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会宁科技特派团作用,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乡村建设新标杆。深入开展“五整五创”“一推进四提升”乡村振兴建设行动,重点打造示范乡镇10个、示范村31个。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改造提升X302线红堡子至土高、X508线甘沟至韩集、X516河畔至四房等3条县道,实施农村公路养护维修100公里。完成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和农村卫生厕所新改建任务。深化拓展会宁籍在外优秀人才归根工程,实施“一年一村一创客”引进培育计划,鼓励能工巧匠、“田秀才”“土专家”等乡村能人在乡创业。

    (二)突出项目牵引,持续增强县域发展动能。牢固树立“发展为要,项目为王”理念,集中精力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以项目建设扩投资促增长。抢抓机遇谋划项目。深入研究国家重大战略和投资导向,瞄准农林水利、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重点领域,用好中央预算内资金、政府专项债券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快补齐产业发展、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方面的短板欠账。完善“三个清单”管理制度,做好重大项目策划包装,形成滚动接续的项目准备机制,确保投资力度只增不减。大干快上建设项目。完善重点项目清单管理、领导包抓和专班推进机制,全力提速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一季度项目建设“开门红”,努力实现全年旺。紧盯1个省列重大项目和23个市列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力争完成投资43亿元以上。加快推进会宁通用机场、S35景泰至礼县高速公路(会宁段)等项目前期,开工建设引洮二期农业灌溉水源配套、祖厉河生态长廊河畔至清凉山段生态综合治理等项目,力争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强化要素保障项目。紧盯项目“用地、环保、审批、融资”等关键重点,推动资源要素向重点项目集聚。落实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等改革措施,打通项目落地“快车道”。积极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盘活土地资源,全力保障项目建设用地。努力破解资金难题,力争各类专项资金增长8%以上,有效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推动洽谈项目尽快落地、前期项目早日开工、在建项目加快推进、竣工项目全面达产。主动对接招引项目。坚持以招商引资论英雄,转变传统招商思维,实施招商引资大突破行动,立体化、综合式开展招商引资,列出投资机会清单和产业链招商图谱,加快引进一批高科技、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重点项目,争取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22%以上。坚持以商引商、资本招商、中介招商、以情招商,发挥好会宁籍优秀人才作用,发挥好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桥梁纽带作用,围绕现代农业、红色文旅、农产品加工、新能源等领域,打好“线上+线下”招商组合拳,加快形成大招商招大商、大引资引大资的生动局面。

    (三)紧扣转型升级,努力实现工业强基赋能。按照省委省政府强县域行动关于“工业强县、产业兴县”要求,树立大抓工业、大干工业、大兴工业的发展导向,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全力打造县域经济增长“新引擎”。抓平台,做大做强工业园区。坚持要素向园区集约、项目向园区集聚、产业向园区集群,完善会宁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加快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争取年内升级为省级开发区,努力把工业园区打造成“强工业”的主战场。抓特色,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立足会宁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开展特色产业园创建行动,加快实施马铃薯加工产业园及种植基地、津甘共建现代农业循环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成农产品加工产业园7个、标准化种养产业园57个。以朝阳农产品交易中心、河畔肉羊交易市场、北部瓜果蔬菜物流中心、依禾物流园等为节点,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借助京东、阿里巴巴、供销e家等线上平台,持续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争取全县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增加到80个,“甘味”区域品牌增加到4个、企业商标品牌增加到10个。抓培育,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对接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导向,通过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引进一批大企业好企业,采取多种方式打造一批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优质企业,推进加工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强工业引领县域经济总量持续增加。

    (四)注重深度融合,着力推动三产提质增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健全完善商贸流通体系,积极发展新型消费业态,努力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持续放大红色文化效应。传承发扬好红色文化和长征精神,抢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加快会师旧址5A级景区创建步伐,推动“红色会宁·会师之城”、红军烈士陵园等项目建设,提升改造长征胜利景园基础设施及景区风貌,实施会师大道、会师南路风貌提升、博物馆新馆展览陈列布展等工程。依托会宁干部学院、红军小学、红军村,做大做强红色培训产业,努力实现旅游富民。充分发挥会师旧址和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力争全年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增长20%以上。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巩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成果,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为依托,推进乡村旅游点基础设施提升,立足乡村旅游特色资源,植入本土文化元素,实施一批农家乐、民宿项目,推动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建设,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品牌和旅游服务质量。加快乡村旅游人才引进和培训,培育发展一批乡村旅游带头人。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围绕建设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加快推进会宁县综合商贸服务(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和农村传统商业网点改造等项目建设。依托会宁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项目,建设会宁汉唐街“1+N”电商产业集聚区,形成电商、物流、培训、金融、创意等结合的电商产业洼地,打造成网商创业地、网货集散地、网销交易地。有序实现消费扩容升级。充分发挥消费基础作用,重点围绕汽车、家电、家居、餐饮等行业,持续办好民俗文化旅游节、乡村旅游节、全域旅游线路踩线宣传活动,发展新型消费场景,着力构建以城带乡的县域消费新格局。结合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和东西部协作帮扶,继续开展线上线下消费帮扶,对接特色农产品采购活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年内培育限上企业4家以上。

    (五)坚持建管并重,全面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坚持以会师之城建设引领城市转型发展,增强县城载体功能,高水平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效能管理,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美丽家园。加快城市建设。加大城市道路新建改造力度,重点打通城市断头路,有序推进旧城区主次干道改造、城市慢行步道建设,启动实施文昌路延伸段、南关什字人行天桥、水岸桥等道路桥梁项目。有效缓解城镇户籍住房和收入“双困”家庭等住房需求,改造提升城区老旧小区,启动实施瑞金路南侧棚户区改造及避险搬迁安置小区建设项目。积极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实施鸭掌沟林荫公园、会师竹林等6个园林绿化项目,新增绿地面积330公顷。保障城市运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快实施文星街、通宁街、长征胜利景园西侧道路等市政管网提升改造工程。争取启动定西至会宁天然气输气管道建设项目,有效降低群众用气成本。深入开展供水、供气、供热、供电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城市安全运行。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医疗教育、交通运输、政务服务等领域“5G+大数据”垂直应用,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强化城市治理。纵深推进全域无垃圾治理行动,落实“门前五包”等管理机制,加大市容环境、占道经营、物业管理等专项整治力度。扎实开展城区道路交通秩序整治“百日会战”、非标电动车整治,着力营造平安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加强城市规划区管控,严格规划审批,强化批后监管,严厉打击各类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行为。严查严管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持续提升管理精细化、智能化和科学化水平,让城市环境变得更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

    (六)厚植绿色理念,稳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坚持将绿色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遵循和基本原则,积极融入黄河战略,着力构建生态宜居会宁。加强生态修复保护。统筹抓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修复治理,实施祖厉河生态长廊建设、陇中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有效改善流域生态环境。着力构建祖厉河沿线生态廊道和华家岭流域山水乡村示范带,依托“双重”项目和整合资金,实施退化林修复、人工种草、城区大环境绿化、湿地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完成造林17.8万亩、退化林修复14.3万亩、种草8万亩。实施好2万亩“双千”道路绿化工程,加快建设一批淤地坝、坡改梯和小流域治理项目,不断扩大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全力争创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加大环境监测治理。加强专项执法检查,常态化开展河湖巡查,狠抓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源执法监管。完成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容、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处理系统工程,巩固好各级各类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成果。持续开展“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实施会宁县生活垃圾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推进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施绿色赋能行动,积极创建华家岭流域“一乡四镇”“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推进29.5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以及40万亩林业碳汇、100万亩农田碳汇开发,探索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林业工程碳汇收益分红模式。加强与国家能源集团甘肃电力有限公司合作,实施10万千瓦山地光伏项目,探索推进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建设,加快补齐新能源发展短板。

    (七)保障改善民生,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聚焦群众关切,加大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努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群众增收渠道更加多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11万人以上,确保劳务输转组织化程度不低于80%。机关事业单位招录高校毕业生不少于200人。开展重大项目用工服务保障活动,本地用工人数不低于用工总量的30%。强化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实现转移就业1500人。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000万元以上。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做到抓培训、促就业、保增收相结合。让教育发展更加优质均衡。落实各类教育惠民资金2亿元,提升教育惠民服务能力。加快扩充和优化城镇教育资源,实施教育项目35个,全面建成县八幼、县十一幼、东方小学、北城中学,启动党家岘乡中心幼儿园、郭城驿镇第二幼儿园、会师中学运动场、会宁职专实训楼等建设项目。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引进补充教师200人。持续加大“双减”政策落实力度,以城乡一体化办学和教育共同体建设推动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让健康会宁惠及更多群众。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继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重点人群健康管理为重点,推进慢病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强化对口帮扶协作,做好兰大一院、县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工作,加快一流科室建设。推动县中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实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医适宜技术“全覆盖”。积极争取2023年度“一村一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多功能运动场、钟鼓楼综合体育场等项目,开展科学健身进社区和体育下乡活动。让社会保障更加健全有力。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群应保尽保、应缴尽缴,确保城乡居民参保率达到95%以上,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参保全覆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率达到100%,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建立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新增养老床位200张。持续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深化“资金+物资+服务”社会救助模式,提升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质量。让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兴盛。加强公共文化供给能力建设,组织开展好送文化下乡活动。实施县博物馆整体搬迁工程,积极争取县美术馆建设项目,实现“三馆”升级进位。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引导自媒体规范有序发展。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利用,做好会宁剪纸、会宁皮影、会宁民歌等国家和省级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举办甘肃·会宁文化旅游节暨西北文化旅游发展论坛、会宁县第一届全民运动会,激活文旅市场、刺激旅游消费,力争全年文化产业增加值、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0%以上。

    (八)守牢安全底线,健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把安全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树牢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全力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落实科学防疫新举措。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准确把握当前新冠病毒感染防控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稳妥有序实施“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完整准确全面执行优化防控措施,科学精准高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千方百计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抓实60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工作,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防控,全力以赴保健康、防重症。用心用情回应解决群众关切诉求,尽最大努力做好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保障,以实际行动暖人心、聚民心、强信心,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构筑安全生产新防线。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15条硬措施,深入开展重点时段、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实施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全面提升工程,深入开展“双安双创”活动,全面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包保责任制,切实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编制省级自然灾害防治区划。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物资保障、广播体系建设,完善应对突发事件、极端天气等应急联动机制,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着力防范化解新风险。完善政府隐性债务常态化监测与化解机制,依法规范政府举债行为。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深入推进“陇剑系列”专项行动,全力防范经济金融风险。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推进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快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完善“军警民”联防联控,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全力守护安定有序的幸福家园。

    (九)致力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发展内生动力。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突破口和主抓手,集中精力疏通堵点、解决痛点、攻克难点,以政府服务“软环境”催化高质量发展“硬实力”。全面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推进政府履职和政务运行数字化转型,规范“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全面运行大数据管理中心,着力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应用能力和服务水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件事一次办”“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实现行政许可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化管理。健全完善“帮办代办”“一网通办”机制,全面落实“好差评”制度,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便利。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健全完善县级平台公司运行机制,增强自身造血发展能力,加大对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融资支持力度。持续推动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创新发展社会化服务,农业生产托管服务4万亩以上。盘活用好集体资产资源,力争行政村集体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开展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新建村级综合服务社40个。全面实行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从源头上杜绝“登记难”问题。支持发展民营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活动,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六必访”,做到无事不扰、有事上门,大力营造重商、亲商、安商的良好环境。开展助企纾困系列政策“敲门行动”,健全涉企政策精准推送、企业困难问题征集交办机制,加强政银企对接,完善投融资担保体系,强化供地、税收等要素保障,千方百计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让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全年实现“个转企”80户以上,培育“小升规”工业企业5家以上。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将继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倾心竭力办好10件惠民实事:①新建幼儿园1所,新增学位450个。②实施老旧初中信息化建设项目。③实施会宁县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④实施2023年农网巩固提升工程。⑤新建高标准农田7.2万亩。⑥实施会宁县中南部农村饮水安全提升改造项目。⑦新建城区南关什字人行天桥1处。⑧搬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农户895户。⑨接续实施“防返贫综合险”项目。⑩实施低收入“两癌”患病妇女一次性一万元救助项目。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的第一准则,让人民幸福是政府的努力方向。全县政府系统将始终牢记“三个务必”,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快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体现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际行动上。

    ——凝心聚力抓落实。紧紧围绕党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按照县委工作安排,不折不扣抓好落实,百折不挠推动落实。坚持岗位就是责任、职位就是责任,坚决杜绝不落实、落不实的现象。工作举措要更严、更细、更实,让一线工作成为常态、闭环落实形成长效,持续为基层减负,坚决反对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搞花架子、盲目铺摊子,定下的事要紧抓快办、见效果、有结果。

    ——用情用力办实事。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的小事当大事,把群众的急事难事当要事,常态化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接访机制,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实打实解决群众问题。全面加强司法、审计、统计监督,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三公”经费保持只减不增,一般性支出压减5%,把财政资金更多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上。

    ——清正廉洁干事业。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开展“三抓三促”、“铸魂强基 扛旗争先”干部作风整顿提升行动,使严的主基调在政府系统一贯到底。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都能看到风清气正、从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各位代表!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会宁新征程上取得更好成绩!

    政府工作报告附件

    术 语 解 释

    1.“四个不摘”:即贫困县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2.“十聚焦十到位”:“十聚焦”即聚焦监测帮扶确保不发生返贫和新的致贫、“两个高于”促进脱贫群众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保障水平、脱贫地区发展提高联农带农实效、稳岗就业做到外出务工数量和收入稳中有增、重点帮扶县和搬迁安置区补短板强弱项、乡村建设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乡村治理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社会帮扶深化提升工作实效、资金绩效确保规范安全高效使用;“十到位”即思想认识、组织领导、政策落实、资金管理、督查督导、风险排查、干部培训、问题整改、作风建设、典型宣传到位。

    3.“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4.“三年倍增行动”:通过项目化、园区化、设施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现代化发展,调结构优布局促聚集,提品质扩规模增效益,做大做强做优做精以“牛、羊、菜、果、薯、药”和小杂粮为重点的优势特色产业,全力抓好品牌体系、标准体系、质量体系建设,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产业规模扩大、集群发展、产值倍增。

    5.“八馆三中心”:“八馆”即呈宁堂农特产品馆、建伟亚麻油文化艺术馆、香百鲜调味品文化艺术馆、天一土特产文化艺术馆、陇原特产馆、泽中电子商务特色文化艺术馆、太和堂中药养生文化艺术馆、会师源杏仁露文化艺术馆;“三中心”即会宁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会宁县电子商务物流仓储中心、会宁县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

    6.“一难两乱”:停车难、收费乱、管理乱。

    7.“四好农村路”:即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8.“五治”融合: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治理有效为目标,着力构建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育、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9.“双碳”经济:“碳达峰”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碳中和”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人为活动直接或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10.“河湖长制”: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的制度。

    11.“八五”普法:1986年,党中央宣布全国普法开始,每五年为一个制定周期;八五普法是指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12.“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13.“阳光家园计划”:通过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着力改善我县处于就业年龄段(年满16周岁至未满60周岁)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及其家庭面临的迫切困难和问题,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托养服务,帮助残疾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提高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14.“两癌”免费检查:对全县33-64岁农村和城镇低收入妇女(包括:低保、特困供养、下岗、无业、公益性岗位、打零工、单位无法提供体检等)进行“两癌”(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检查。

    15.“放管服”: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

    16.“四强”行动: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行动。

    17.“六个更好统筹”: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并提出的观点。即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

    18.“一乡一业”:即一个乡镇,打造出一个适合当地的产业。

    19.“一村一品”: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

    20.“五整五创”:整户治理,争创乡村振兴五美户;整社打造,争创乡村振兴五特社;整村提升,争创乡村振兴五星村;整乡推进,争创乡村振兴样板镇;整县发展,争创乡村振兴先进县。

    21.“一推进四提升”:全面推进农村村庄规划编制,全面提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全面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

    22.“一年一村一创客”:每年每村培育一批从事乡村创新创业项目或实践活动的大学生、返乡农民工、专业技术人才、艺术人才、青年创业团队。

    23.“三个清单”:即2023年省市重大前期项目清单、2023年市列重点项目清单、会宁县2023年计划项目清单。

    24.“标准地”:土地出让时已经达到和满足建设开工基本条件的工业项目用地。

    25.“智慧城市”: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或创新概念,将城市的系统和服务打通、集成,以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以及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26.“双千”道路绿化工程:指通过实施储备林项目建设,完成国道、省道及乡村公路绿化2000公里。

    27.“三清一改”: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

    28.“一乡四镇”:指党家岘乡、侯川镇、中川镇、杨崖集镇、丁家沟镇。

    29.“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以具有较好基础的乡镇、村、小流域等为基本单元,创新探索“两山”转化的制度实践和行动实践,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模式。

    30.“三医联动”:医保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联动。

    31.“双安双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

    32.“两个毫不动摇”: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3.“六必访”:创新孵化时必访、经营困难时必访、登记纳统时必访、战略调整时必访、增资扩产时必访、筹备上市时必访。

    34.“三抓三促”:即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