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853|回复: 0

[四川] 2023年西昌市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3 天前
  • 签到天数: 80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6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3993
    发表于 2023-8-31 2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西昌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4月7日在西昌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西昌市人民政府市长  宋 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党和国家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西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新局、谱新篇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多轮疫情冲击,我们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围绕打造“国际生态田园历史文化名城”战略目标,大力实施“产业招商、项目建设、社会治理”三大主题行动,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新一届政府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这一年,我们锐意进取抓机遇,高质量发展初见成效。省委、省政府首次定位西昌为安宁河流域中心城市,州委、州政府赋予极核引领、首位带动的时代使命,我们积极承接《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30年)》《安宁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梳理项目168个,总投资2001.9亿元,加快推动绿色崛起创建中国现代农业硅谷,启动建设“农科芯城”,引领带动“西德冕喜”同城化“七同”融合发展。

    ——这一年,我们攻坚克难打硬仗,经济大盘保持稳定。顶住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持续叠加三重压力,排除万难拼经济、搞建设、促发展,各项经济指标逆势上扬、均达历史新高,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672.14亿元、增长5%,在全州占比近三分之一,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增长分别达4.3%、7.9%、2.6%,工业产值首次达到5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工业投资规模增长65.7%,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400亿元、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42亿元、增长3.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82亿元、增长6.7%,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7648元和25057元、增长4.88%和6.52%,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排名进位争先,位列第92位,居全省榜首。

    ——这一年,我们凝心聚力迎州庆,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州庆重点项目如期精美呈现,建昌古城盛大开街,盛世唐园隆重开园,高山堡陈家大院、航天主题公园、大石板社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二期引人入胜,邛海岸线景观全域提升。成昆复线全线贯通,西昌西站建成投用,“动车时代”如期而至,10.22平方公里高铁新城初现轮廓,西昌正式从“邛海时代”迈向“安宁河时代”。

    ——这一年,我们砥砺奋进迎挑战,社会环境安宁祥和。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科学施策、同心抗疫,以西昌速度建成方舱医院,创新区域静态管理、居家限时区域核酸筛查、“七步工作法”“军警民”联合巡逻等精准之策,打赢了“8.28”“11.15”疫情防控阻击战;“保健康、防重症、强救治、优服务”,平稳有序渡过感染高峰。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先,打赢森林草原防灭火主动防御战、防灾减灾保卫战,成功应对10轮强降雨,全年 “零火情、零火灾”,安全度汛“零伤亡”,最大程度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回顾过去一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极核引领起势发力,经济发展拼出新高度。“夯基础”释放农业潜力。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强化防返贫监测,投入衔接资金2.8亿元,完成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项目193个。优化“2+3”产业结构,葡萄园区成功创建为四川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建成州级园区11个,创建“三品一标”农产品29个,获得国家级制种大县称号。先行先试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启动“引水上山,向水要地”试点工程6处,建成高标准农田2万亩,探索实施粮经复合种植1.75万亩,粮食产量达到24.3万吨。攀西农特产品智慧运营中心成功申报省大型区域商品分拨配送中心,依托运营中心的“甬凉‘两地仓’”建设作为“全球优秀减贫案例”之一向全世界推荐。“稳增长”激发市场活力。大抓工业,成立市经信科局,出台稳增长30条措施、工业经济扶持政策,兑现奖补1400余万元,增值税留抵退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缓费等45亿元,其中新增退税减税降费24亿元,举办产销对接活动4场,争取留存电量6.12亿千瓦时,惠及1.28万市场主体,推动40户企业复工复产,新增规上企业17户,新增市场主体10448户。狠抓服务业,聚焦“转企升规”强地推,兑现奖补3900万元,新增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个体)336户,12个企业实现产销分离、主辅分离,形成新增量10亿元以上,创新医疗零售业连销并账管理,形成新增量3亿元以上。凉山·西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量质齐升,实现营业收入增速25.69%、净服务收入增速41.52%。5期“味美四川·惠购西昌”活动发放消费券4500万元,刺激拉动消费4亿元。唐园、建昌古城等重大文旅项目投入运营,促进文旅业复苏,全年接待游客219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2.83亿元、增长13.56%。“攻项目”点燃发展引擎。大力实施“项目建设突破年”行动,发挥西昌“四干精神”,建立“领导挂帅、部门联动、专班跟进”责任体系,落实“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督查机制,实行“日暗访、周调度、月曝光、季拉练”,有力有序推进重点项目209个,新开工项目133个,好医生数字化智能工厂、攀西智慧物流园、西昌钒钛产业园区创新研发孵化中心等建成投用。“强招商”深度集蓄动能。大力实施“产业招商突破年”行动,成立市投资促进中心,签约项目13个、资金118.61亿元,北京华腾航材钛合金材料生产线、四川路桥新基建、成都建国汽车产业园等11个项目履约落地,落地资金80.88亿元、完成率153%,签约、落地资金总量全州第一,跻身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县81位,居四川之首。

    二、聚力发展空间拓展,城乡面貌绽放新颜值。夯基筑底呈现新城轮廓。围绕“一年成势、两年成型、三年成城”,启动高铁新城道路交通、市政设施、公共服务等15个项目,建川电影博物馆聚落获评天府文化年度十大文创项目,游客中心、双创中心人才中心建成投用,14个展馆陆续开工,孙水路、站前路、宁远大道西延线等建成通车,安宁河东西岸景观绿化示范段如期完工,高铁西站枢纽站前综合体项目加快推进。多措并举推动城乡建设。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编制《西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及6个乡镇级片区规划编制。中心城区承载力不断增强,优化建昌古城保护规划,保护修缮历史建筑13处,改造老旧小区106个,实施棚改项目21个,开展“花满月城”行动绿化提升城市干道9条,亮化打造重点区域8个,建成口袋公园22个。启动城镇补短三年行动项目113个。成功入列省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县市,建成四川省海绵城市达标面积最大县级城市。“内循环”“微循环”持续畅通,迎宾大道北段、川焦路、望月大道等通车运行,纵深推进疏堵保畅三年行动,改造交通拥堵点10个,实施乡村客运“金通工程”,建设完成乡村组道路193公里、农村生命安防工程波形护栏144公里。农村面貌较大改观,启动农村土坯房大砖房改造,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整村推进项目,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饮水安全全面保障,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率100%,生活污水处理率90%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87.77%,行政村光纤通达率、4G网络覆盖率均达100%。文旅品牌增添城市魅力。用好“春天栖息的城市”名片,持续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深入推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月城之夜”休闲街区纳入国家文旅部夜经济聚集区培育名单,市文化馆获评国家一级文化馆,邛泸景区获评首批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邛海湿地研学旅行基地入选省级研学旅行基地创建名单,大石板社区、长板桥村分别入列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天府旅游名村,裕隆羊儿坡遗址、礼州大石磅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铜、陶、石质文物1800余件。

    三、推进改革开放创新,高质量发展激活新动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并联审批、容缺审批、告知承诺制改革,项目审批时限压缩70%。“一网通办”全程网办率达77%、时限缩短78%。组织“银政企”座谈,促成71家企业融资,累计融资50.95亿元。重点改革亮点纷呈。深入开展林长制、田长制、河长制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两项试点”,腾退复垦闲置宅基地241亩,房地一体确权颁证3000余本。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荣获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先进、省农村改革先进县市。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市国资公司取得AA+级主体信用等级资质。开放通道畅达便利。成昆复线通车运营,融入成都3小时经济圈,开通达州、南充、广元新航线,通航城市达35个,西昭、西香、西宁高速及4条国省干线道路加快建设,新基建加速推进,建成5G基站1109座,实施“千兆”宽带73.26万线,城市陆空网外联更加通畅,促进人流、物流和资金流迅速接驳,对外贸易活力不断增强,外贸进出口9.78亿元,完成率143.6%。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钒钛产业园区成功创建全省民族地区首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农高新区入选全省第三批院士(专家)产业园区,“攀西钒资源绿色高效利用”等3项技术获国家级科技创新重大奖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3家,成功申报省州科技项目42项,完成专利授权543件。

    四、坚定守护绿水青山,绿色发展谱写新篇章。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邛海入选为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西昌市小箐河小流域入选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完善河湖公园体系,全面推动邛海流域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加快推进东西海三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开展“十年禁渔”。纵深推进“绿化西昌”行动,新增营造林1.2万亩、种草1.1万亩,林草覆盖率达56.7%。污染防治攻坚有力有效。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积极成效,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良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国考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土壤环境总体保持稳定。第二轮“央督”移交问题整改率98%,省级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率100%。河湖“清四乱”整治河道500公里。新改建城镇配套排水管网30余公里,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绿色低碳发展有序推进。落实“双碳”战略,创建公共机构节约型机关14家,建设能耗在线监测点20个,完成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技改项目5个,西昌钒制品公司积极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钒钛产业园区成功创建省级近零碳排放试点园区,积极创建省级绿色低碳示范园区。

    五、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幸福生活展现新图景。完成省州市民生实事45项,累计投入资金11.2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50.76亿元,占比超65%。社会保障坚实有力。城镇新增就业3600人,登记失业率2.2%、控制在4%以内。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0.47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20.78亿元。推进7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建成市农村中心敬老院二期,养老床位达1324个。建立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设儿童之家32个。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26.4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1.7万人、重点人群参保率100%。大幅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人员、孤儿、残疾人等各类社会救助保障标准。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制定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1+8+N”系列方案,实施学区制改革,开展集团化办学。新建怀远学校、月城幼儿园、高枧幼儿园,新增学位2340个,改扩建三小、樟木箐镇九年一贯制、普诗村小等学校。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深入推进控辍保学,辍学率控制在0.2%以内。15年免费教育惠及幼儿、中小学生19.68万人。引进、聘任专兼职教研员104名,开展教研活动1000余场,入选首批省级教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区和教师教育实践基地。中高考录取率分别达到87.6%、88%,本科录取率42.8%、增长1.9%。“健康西昌”建设深入推进。川投西昌医院开门接诊,州市重大疾病防治指挥中心、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建)建成投用,市妇幼保健院主体完工,阿七镇卫生院竣工,州妇女儿童医院新区等4个州级项目建设充分保障。引进名医专家13人,8个名医工作室现有成员82人。深入推进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攻坚。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四川省一星级智慧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千个中医专家团队”定点帮扶26家基层医疗机构。

    六、加强风险防范化解,平安西昌建设取得新成效。森林草原防灭火常态化治理。投入资金2.19亿元,扎实开展“三化”建设,全面提升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和水平,建成防火通道2211公里,布设水池水罐8999口,常态化储水11.2万立方米,实现责任包保、网格严防、重点管控、末端发力、边界联防“五个到位”,牢牢守住“两个确保”底线。探索“绿色防火”模式,试点林下中草药种植1084亩。安全形势整体可控。坚决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收官战,出台安全生产54条措施,突出燃气、建筑施工、自建房、城乡消防等重点领域整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受伤人数分别下降14.3%、22.2%、51.56%、80%,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社会氛围和谐稳定。实施“社会治理突破年”行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质效持续提升,涉黑涉恶发案数、刑事发案率分别下降33.33%、12.15%,打掉电信网络涉诈团伙35个,精准预警劝阻19.12万人次,电诈案件减少40.4%。复吸人员、新发现吸毒人数、外流贩毒人数均下降50%以上,成功入列全省第一批禁毒示范创建县(市)。有效治理高价彩礼、丧葬陋俗等问题,试点建设全国乡村治理体系示范点,“参与式清单化”基层治理新模式上榜四川省十大改革典型案例。大力实施保交楼、稳民生行动,处置化解问题楼盘5个。政府债务率保持在120%以内,未突破红线。

    同时,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退役军人事务和双拥工作扎实开展,科普事业、文学艺术蓬勃发展。编制、宗教、审计、统计、机关事务、人防、档案、防震减灾、供销社、语言文字、地方志、工会、共青团、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会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文明城市创建持续推进。

    奋斗充满艰辛,成绩令人鼓舞。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西昌落地生根的结果,是州委、州政府正确领导、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共同努力、拼搏奋进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西昌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产业转型升级成效不够明显,潜力释放、动力转换、制度创新不够充分;极核引领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城乡发展不均衡不平衡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房地产领域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亟须加快解决;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短板有待加快补齐;市场主体发展存在隐性壁垒,营商环境需驰而不息优化;城市治理、基层减负等与新形势新要求仍有差距,政府部门创先争优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等。对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2023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全力打造国际生态田园历史文化名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西昌的重要之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州委九届六次全会、市委十届四次全会和省委王晓晖书记到凉山调研指示精神,围绕州委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州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为总牵引,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创新驱动”为总抓手,按照“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总思路,优化“一核一区一流域”布局,强化西昌极核引领带动作用,聚焦聚力市委确定的“产业发展攻坚年、新区建设突破年、文化旅游提升年”三大主题年行动,“县域经济百强县进位争先、高铁新城建设基本成型、农村土坯房(大砖房)改造攻坚、安宁河流域同城化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五件年度大事履职尽责,确保西昌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力争9.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5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2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3亿元、增长8.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00亿元、力争5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节能减排降碳控制在省州下达目标内,确保粮食产量只增不减,力争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排名挺进前90,西昌“极核引领”发展跃步上坎、提型成势。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奋力推进“产业发展攻坚”,集成“极核引领发展”强劲动能

    深入推进“四化同步”,上承《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30年)》《安宁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以20个主攻重大项目、266个联审内项目、185个新开工项目重构性优化产业布局,以工业为主导,做强实体经济、叫响“产业强市”。以“1+3”体系打造千亿级现代工业航母。指数级扩展“资源能源”优势,构建钒钛新材料及装备制造首位产业,支持钒钛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申报化工园区,打造世界级钒钛资源创新开发基地,壮大食品药品、清洁能源、数字经济支柱产业,打造千亿级工业支柱产业集群,钒钛钢铁和装备制造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360亿元、增长30%以上,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产业均实现工业总产值25亿元以上。开展“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积极推动“飞地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北京华腾航材钛合金材料生产线、西昌钢钒钒钛资源低碳综合利用、重钢西昌矿业钒钛磁铁矿采选扩建、华润三九制药厂、预制菜产业园、牦牛山风电等项目。加大“升规”力度,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户以上。实施“建筑强企”培育行动,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5%以上。以“2+3”体系夯筑中国现代农业硅谷。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把中央、省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分别提高到60%、50%以上,引领乡村振兴迸发活力,力争创建乡村振兴先进乡镇1个、示范村4个。高水平建设安宁河现代农业硅谷核心区“农科芯城”,实施种业振兴五大行动,推进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攀西种质资源圃、西昌生物技术转化中心等项目,建设玉米、蚕桑、油橄榄种业现代农业园区和花卉、蔬菜良种繁育基地,打造百亿级优势种业集群。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和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蔬菜供应基地,推进西昌市葡萄(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打造万亩花卉基地,新创建省级农业园区1个、州级1个、市级2个。推动10万头生猪产业园区建设,标准化改造奶牛养殖场2个,打造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天府第二粮仓”,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安宁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持续推进“田长制”改革、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动态监测,建成高标准农田2万亩,完成粮经复合种植16.7万亩,粮食面积稳定在62.82万亩以上、产量24.7万吨以上。建设现代农业“生力军”,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力争培育经营主体300个。以“五驱并进”构建服务业发展新体系。规模化、高端化推进现代物流、商业贸易、泛科技、大餐饮、泛服务产业,新增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个体)145户,完成服务业企业入统30户。发展生鲜冷链物流和工业物流,建立多功能大型生物医药物流园区和攀西地区最大建材、机电、木材物流园区,实施物流项目8个以上、竣工投产5个,实现产值25亿元、增长15%。大力培育十亿级商业综合体、本土品牌企业集团及外贸产业园,力争产值增长15%以上。推动农高新区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争创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省级创新载体2家以上,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4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家以上。打造“西昌不夜城”体验商圈、美食街,发展夜间经济、首店经济、网红经济,推动消费提质增效,引进知名餐饮企业20家以上,餐饮业产值增长20%以上。推动凉山·西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创建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培育龙头会展企业,完善攀西农产品智慧营运中心、星月湖公园等会展场馆基础设施,大力提升会展服务质量。以信息化推动产业发展提档升级。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市),加快建设数字西昌,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园、智慧城市综合智慧平台、“双千兆”建设,推动5G网络向城镇社区、交通枢纽、景区商圈等热点区域覆盖,新建5G基站417个,5G网络城乡覆盖率分别达100%、30%,千兆宽带覆盖率80%。以“一揽子改革”提升产业发展势能。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开好“银政企”座谈会、产销对接会,争取留存电量10亿千瓦时以上,新增用地报件4500亩,新增市场主体10500户以上。加快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依托主业做大实体经济,做好下属二三级国企改革。完成新政务服务大厅高标准建设,所有政务事项应驻尽驻,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深入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推动“多规合一”“多测合一”“联合验收”落实见效。抓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持续提升统计数据质量,真实反映经济发展全貌。以“产业链招商”多元延展产业链条。创新招商模式,提升招商精准性和有效性,突出专业招商,推进以商招商,推行中介招商,鼓励全民招商,围绕高端制造服务、现代物流、会展金融、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主导优势产业延链强链补链。安排资金5000万元,全额保障项目包装前期经费。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参加西博会、东盟博览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招商季等活动,推进区域性定向招商,有的放矢、有效对接办好招商引资推介会,全面落实招引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力争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实现签约项目14个、落地资金 60亿元。

    二、奋力推进“新区建设突破”,构建“极核引领发展”全新格局

    有序推进“城乡融合”,推动高铁新城“站产城一体”立体呈现,联动“西德冕喜”同城化发展,带动城乡全域建设,塑造“动车时代”安宁河流域中心城市新形态。高品位拉升新城大建设。夯实规划、资金、土地、人员保障,加快塑造“两轴一带、一心四区”标志性项目实景,实施基础设施、社会公益、产业等重大项目42个,完成双创中心及创新孵化中心建设,博物馆聚落14个商业展馆分期建成布展,加快推进州“一馆一团两厅”、泸峰中学、高铁沿线新型城镇化项目道路路网建设。立足新城功能完善提升和“人城产园景文”融合发展,精心策划博物馆聚落商业街区、创新创业中心、高铁西站枢纽站前综合体开发运营,吸引电子商务、文化旅游、休闲娱乐、餐饮快消等产业入驻,招引会务服务、企业孵化、创新创业培育、人才培训等优质企业,促进商业地产开发,加快新经济和高端业态集聚。开展投融资模式创新和政策创设,运用新型财税政策工具,解决好大体量开发和重大资金投入问题。高质量牵动城镇化大提升。完成《西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3—2035年)》,加快编制10个村级片区规划,完成“一张图”信息平台建设。逐步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全面推进城镇补短三年行动,有序实施2个批次113个项目,加快建设一批博物馆、图书馆、便民市场、城市公园、体育运动健身场所、停车场、充电桩等公共服务载体。大力推进143个老旧小区改造,深入推进棚改工作,建成15466套、新开工1095套。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推进示范项目24个。力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试点包容性城市管理,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推动城乡互补、协调发展,促进各类要素顺畅流动,深化“三变”改革,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两项试点”工作,完成农村土坯房大砖房改造提升2万户以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完善城乡交通、物流、供排水一体化,承接好“缅气入昌”,提速建设望海大道北延线、胜利北路北延线、合盐路东延线等,争创“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省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新改建农村公路80公里。加强礼州镇省级百强中心镇建设,培育佑君镇成为州级百强中心镇、礼州镇成为县域副中心。高层次推动同城化大发展。优化县市区域功能划分、项目整体布局,加快安宁漫游绿道、礼喜路等3个批次27个项目建设,加速四县市资源、资本、市场、基础建设等互通、融合、交汇、集成,推动“西德冕喜”同城化发展取得新进展。高速度构建立体大交通。推进青山机场创建航空开放口岸机场,积极协调成昆铁路复线提速,配合省、州推进宜西攀高铁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铁路中长期规划。全力保障乐西、西昭、西香、西宁高速公路建设,继续加快绕城公路(G108、G248、G348西昌过境段)二期建设,推进S218、S219等国省干线提档升级。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实现公、铁、空互联互通,提升立体交通能力,加快建设四川南向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滇双向开放枢纽。

    三、奋力推进“文化旅游提升”,厚植“极核引领发展”坚实底蕴

    深刻把握“整体复兴”,以助力建设四川省文艺副中心为牵引,推进“1+5”培育创建,推动天府旅游名县排名进位,进入全省前十强,为承办全省文旅发展大会打好基础,积极申报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力争实现旅游收入300亿元以上、增长15%。全力推进文旅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更新二期建设,加快打造西昌国际阳光体育公园、汉晋遗址公园,提档升级邛泸景区、海河天街,改扩建知青博物馆,提升改造丁佑君烈士陵园,打造礼州长征文化带,积极推进高山堡陈家大院、安哈油橄榄庄园等A级景区建设,培育邛海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唐园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大石板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全面推进文旅主打品牌提升。深度挖掘邛海渔家文化、古城文化、红色文化、知青文化、航天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资源,提升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赛、邛海国际帆船赛、国际火把节、邛海阳光湿地音乐节、古城文化节、龙舟赛、大凉山戏剧节、《阿惹妞》实景演艺等文旅品牌,策划推出西昌国际电影周、民族音乐盛典等全新文旅活动,推动观光游转向度假、商务、演艺、节庆、会展、赛事多元产业,实现业态升级。积极发展大康养产业,打造邛海康养度假、历史文化名城、和美乡村田园等文旅IP,打造“博物馆+”新型文旅体验、“民族美学+旅游休闲”文创体验、“文化+生态”文旅夜游、“西昌美宿”特色文旅四个消费场景和“川派餐饮创新发展先行区”,丰富文化旅游、康养旅游、运动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等旅游产品供给。全域推进文旅精品线路打造。依托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苦荞博览园、礼州知青博物馆、田坝红军村、黄联土林、鸟类博物馆等,打造研学旅行精品线路;依托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赛事等,打造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围绕古城、湿地、阳光、航天高科技等特色资源推出梦回千年古城、拥抱山水阳光、体验民族风情、逐梦航天科技等精品旅游线路。全要素推进文旅保障体系构建。丰富数字文化旅游产品,扩容升级西昌智慧旅游平台,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旅游标识、电子讲解、信息化导游等智慧功能,打造一批智慧旅游景区、镇村、酒店、民宿及“一键游西昌”综合服务平台。加强旅游厕所、景区道路、服务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市场监管力度,切实优化旅游服务体验。积极构建全媒体宣传营销矩阵,推动“西昌元素”市场覆盖面和影响力全面提升。

    四、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擦亮“极核引领发展”绿色本底

    综合治理加快生态环境修复提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力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持续扩绿、提质、增效,稳步推动泸山中央城市森林公园、凉山植物园建设,开展城乡周边绿化美化及“补天窗”行动,完成营造林、草原生态修复1.2万亩。用好“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严格邛海岸线及周边陆域空间用途管制。推动全域美丽河湖建设,推进邛海流域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实施湖滨湿地生态功能提升等六大工程,加快东西海三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拖琅河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示范建设项目。扎实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系统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源头治理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突出秋冬季细颗粒物污染防治,强化重污染天气管控,优良天数率实现98.6%。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实现水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国考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比例100%。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试点建设西昌市长江黄河上游土壤风险管控区,保持土壤环境质量稳定。全面完成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年度整改任务。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力争打造示范点6个,完成3个“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全市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80%及以上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实现有效治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建设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新建西部新区大型垃圾中转中心。标本兼治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落实“碳达峰十大行动”,推动钒钛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绿色转型,培育绿色采选产业,推动排污总量指标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碳环保产业倾斜。推进钢铁、焦化、水泥、砖瓦等重点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和深度治理,尽快完成西昌钢钒3个超低排放技改项目建设,推进钒钛产业园区绿色低碳试点建设、争创绿色低碳示范园区。全民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提倡绿色出行,争创国家公交都市。

    五、奋力推进人民生活改善,呈现“极核引领发展”美好愿景

    坚定不移优先发展教育。加快实施“1+8+N”方案,启动优质均衡三年补短、开展高中教育提质增效、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深化教育督导全面改革,打造安宁河流域教育新中心。加强学位供给,逐步消除中小学“大班额”“超大班额”问题。落实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怀远学校初中部、第一小学改扩建等项目竣工投用,启动五小、高铁新城学校、礼州镇安宁宁乐学校迁建、香城学校(三期)等项目建设,加快袁家山幼儿园等5所配套幼儿园标准打造,优化设置村级幼教点。推进智慧教育项目建设,强化“人才强教”战略支撑,深入实施“三名”工程和优质校提升工程,建立北师大培训基地和西昌博士工作站。开展第二轮“市管校聘”,促进教师均衡配置。巩固拓展“学前学普2.0”行动成效,扩大普惠性幼儿园入园率,持续做好“控辍保学”“双减”工作。坚持不懈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健康西昌建设步伐,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着力打造安宁河流域医疗中心。坚决贯彻落实 “乙类乙管”政策,切实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持续保健康、防重症。完成市人民医院外科大楼项目,启动市二医院整体搬迁,协调推进市中医医院项目,优先建设礼州、佑君两个医疗次中心。继续服务好州妇女儿童医院新区等4个州级项目建设。大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机制,深化“1+M+N”精准防控体系建设,持续推进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攻坚第二阶段行动。柔性引进医疗卫生专家,积极培育医学领军人物、杰出医学人才、凉山名医等,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开展智慧医院创建。落实生育支持政策,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质量,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用情用力织密社会保障网络。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拓展新就业形态发展空间,促进中等收入群体递增,促进高校毕业生、返乡留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多渠道创业就业,确保城镇新增就业3000人以上,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0万人以上,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推动全民参保精准扩面、应保尽保。持续完善城乡低保制度,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发挥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作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扎实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建好用好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持续规范日间照料中心,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多样化、多层次。践行宜居安居发展理念,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加大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力度,做好住房采购,发放租赁补贴1500户。

    六、奋力推进社会和谐稳定,筑牢“极核引领发展”安全屏障

    慎终如始抓森林防火。持续巩固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成果,强化“十户联保”,深化森防工作队伍“三化”建设,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多方法运用,建强预防、保障、扑救“三体系”,做到力量、物资、措施“三到位”,做好极端气象条件下应对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准备,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人为火灾和重大人员伤亡两条底线。推进绿色防火试点示范项目,发展林药、林菌、林苗、林禽(畜)等林下经济产业,科学减少林下可燃物载量,构建绿色防火与林下绿色经济共赢发展新格局。牢守底线抓安全生产。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紧盯项目施工、企业生产、城乡消防、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坚守底线思维,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切实贯彻防汛防地灾“五长两员”“三单四图”工作机制,落实“三个避让”“三个紧急撤离”,加强地质灾害点工程治理力度,确保不发生亡人灾害。以增强预警能力和农村房屋抗震加固为重点,切实提升防震减灾应对能力。加强食品、药品、重点工业产品和特种设备安全风险排查管控,强化安全责任落实。依法科学抓社会治理。大力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领导包案化解信访积案制度,科学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施新一轮禁毒防艾攻坚三年行动,深入开展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常态化抓牢扫黑除恶,保持对电信诈骗和养老诈骗高压态势,建好“一村一辅警”队伍,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保持零容忍、严打击,推动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打造“全省最平安稳定城市”。制定实施进一步强化已自发搬迁农民规范管理若干措施,积极稳妥推动解决自发搬迁农民问题。写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深化“参与式清单化”基层治理,推动基层扩权赋能,大力实施移风易俗,持续整治高价彩礼等陋习,倡导现代文明新风。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持续开展房地产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和“问题楼盘”处置。

    七、奋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提升“极核引领发展”能力水平

    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州委九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扎实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持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依法行政提效能。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纵深推进“八五”普法,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坚决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化行政执法改革,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接受纪检监察、司法、社会和舆论监督,进一步强化审计、统计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作风建设抓提升。紧扣“作风建设深化年”主题,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做到定必干、干必成、成必优。落实“指挥部+清单制”“一线工作法”,建好用好“三张清单”,把责任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推动各项工作终端见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解民忧惠民生,主动理旧账解难题。善于抢抓机遇,敢闯敢试、先行先试,担起省、州赋予西昌重任,着力“六大攻坚战”,事不避难、善作善成,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实景图”。清正廉明守底线。坚决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清廉凉山”建设,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整治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紧盯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土地出让、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强化监管、规范用权,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让有限的资源和财力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民生效益。

    各位代表,拼搏创造奇迹,奋斗书写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州委、州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定前行,为全力打造国际生态田园历史文化名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西昌作出贡献!

    名词解释

    1.“七同”融合发展:“西德冕喜”一体推进建设中,围绕协同融合发展的理念,实现交通同网、产业同构、环境同治、服务同享、旅游同线、市场同体、城镇同建。

    2.“七步工作法”:为筑牢疫情防控屏障,统筹调配卫健、安保、公安、交通、乡镇(街道)等力量组建工作组,在15个卡点实行24小时值班制,对所有入昌车辆实行“一引二测三查四扫五登记六检测七分流”七步工作法。

    3.“军警民”联合巡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高速公路沿线、国省县道涉及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组建由乡镇(街道)分管负责人带队的“军警民”巡逻队。民(辅)警同民兵、群众下沉到高速公路沿线,开展24小时全时段全覆盖巡逻管控,发现的线索第一时间报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依法严厉进行打击,坚决杜绝黑车非法载客下客现象发生。

    4.“2+3”产业结构:“2”即优质粮油和优质畜禽两大主导产业,“3”即蔬菜、葡萄、花卉三大特色产业。

    5.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6.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整体开展农用地、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等,对闲置、利用低效、生态退化及环境破坏的区域实施国土空间综合治理。

    7.“引水上山,向水要地”:通过水资源开发及优化配置,把二半山区靠天吃饭的旱地变为水浇地,把二半山区以下有条件的水浇地变成水田,全面提高好田好土的数量和比例,全面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8.转企升规:即“个转企、小升规”。“个转企”指已办理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不含港澳台居民申办的个体工商户)以现有生产经营条件为基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转型升级为公司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小升规”指鼓励小微企业规范升级为规模(限额)以上企业。

    9.地推:部门、乡镇(街道)按照行业管理和属地管理原则对所有企业(个体户)进行拉网式梳理,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培育企业(个体户)发展壮大,并将达到规模以上的企业(个体户)纳入统计。

    10.产销分离:鼓励第一产业农业企业实行生产和销售分离,生产部分归属第一产业,销售部分归属第三产业。

    11.主辅分离:鼓励第二产业工业企业实行主业和辅业分离,主业生产归属第二产业,辅业销售归属第三产业。

    12.“四干精神”:晴天拼命干、小雨正常干、大雨不停干、白天黑夜一样干。

    13.“三区三线”:“三区”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三线”分别对应“三区”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14.口袋公园: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包括小游园、小微绿地等。

    15.海绵城市: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16.“金通工程”:全国首批乡村运输类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项目,以车身外观、驾驶员工牌工装、客运标识、监管投诉平台“四个统一”为切入点,系统解决乡村客运、邮政快递、物流和旅游运输,并不断拓展政策宣传、基层治理、商业开发等功能的综合性运输项目。

    17.“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18.并联审批:改变以前行政审批单位按序逐家进行行政审批的模式,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共同审批办理的事项,实行由一个中心(部门或窗口)协调、组织各责任部门同步审批办理的行政审批模式,做到“一窗受理、并联审批、统一收费、限时办结”。

    19.容缺审批:允许某些审核材料在规定时间内暂时缺少,实行非主审要件缺项受理和审批。

    20.告知承诺制:行政机关在办理有关行政审批事项时,以书面形式将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或者条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由申请人书面进行承诺,已经符合相关条件、标准和要求,并愿意承担承诺不实的法律责任,行政机关不再索要相关材料,直接予以办理。

    21.“一网通办”:以四川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为枢纽,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全面打通各地各部门(单位)政务服务办理系统,实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切实实现政务事项便民化服务。

    22.林长制:按照“分级负责”原则,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体系,各级林长负责督促指导本责任区内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协调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重大问题,依法查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23.田长制: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格耕地保护的决策部署,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田长制的意见》,明确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田长制责任体系。省级设立总田长、副总田长和田长,市、县、乡三级设立田长、副田长,村级设立田长。

    24.河长制: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25.农村宅基地“两项试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住宅类房屋专项整治两项试点。

    26.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是省委在全省“前半篇”文章撤乡并镇、调村优组取得阶段性改革成果后,接续推动的一项重大工作,着力推动镇村资源优化配置、发展质量持续提升、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治理效能持续提高,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夯实底部支撑。

    27.“专精特新”企业: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优势的企业。

    28.河湖“清四乱”:对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湖管理保护突出问题开展清理整治。

    29.“双碳”战略:我国提出的两个阶段碳减排奋斗目标,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30.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枢纽和平台,包含或依托养老机构、日间照护机构、长者照护之家、护理站、老年食堂等功能性养老服务设施开展养老服务,满足社区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31.“1+8+N”系列方案:“1”即一个总方案《关于推进西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8”即8个子方案,即《西昌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综合考核方案》《西昌市教师综合评价实施方案》《西昌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奖励办法》《西昌市教研员管理办法》《西昌市中小学校(园)“三名”工作室建设实施方案》《西昌市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西昌市中小学校(园)长综合评价方案》《西昌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N”即在系列方案实施过程中,围绕推进西昌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结合实际补充完善的配套实施细则。

    32.“双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33.15年免费教育:学前教育3年、义务教育9年(小学6年、初中3年)和普通高中3年免费教育。

    34.“三化”建设: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建设。

    35.“两个确保”:确保不发生重大火灾、确保不发生重大人员伤亡。

    36.“绿色防火”模式:利用绿色植物(主要包括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通过造林、更新、抚育、补植等森林培育措施来减少林内可燃物的积累,增强林分自身的难燃性和抗火性,使其不容易发生森林火灾,能够阻隔或抑制林火蔓延的防火模式。

    37.“参与式清单化”基层治理新模式:以“党建引领为主线、群众参与为灵魂、清单化管理为方法、项目推进为抓手”将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和自下而上的群众自主管理有机结合的基层治理模式,旨在推动建立资源共享、利益共联、矛盾共商、实事共办的治理格局。

    38.四化同步: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要坚持新型工业化主导、信息化引领、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固本,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39.城乡融合: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要进一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优化配置,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基础设施一体布局、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40.“一核一区一流域”:强化西昌极核引领带动,建设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推动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41.“1+3”体系:“1”即以钒钛新材料及装备制造为战略产业,“3”即食品药品、清洁能源、数字经济为支柱的产业体系。

    42.“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立足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的提升改造,通过创新引领、转型升级补齐园区发展短板,提升园区要素保障能力,围绕园区主特产业发展推动产业、企业向园区聚集,走特色化、集约化高效发展之路,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

    43.飞地园区:依托钒钛产业园区,整合脱贫县扶持资金、土地指标等,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成、产值共享等合作机制,与其他县市园区共同招引项目落地,实现优势互补、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44.种业振兴五大行动:聚焦优势特色物种,以种质资源保护为基础,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种业企业为主体,以供种安全为底线,以净化市场为保障,汇聚全市种业创新优势资源,开展种业“卡脖子”技术联合攻关,加快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供种保障能力,切实增强种业监管服务能力,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有力支撑。

    45.“非农化”:在耕地上从事非农业活动。

    46.“非粮化”:将耕地用于非粮作物种植。

    47.“一件事一次办”:“一件事”是指企业、群众需办理的一个事项,既可以是单独的“一件事情”,也可以是需到多个部门办理或多件相关的“事”“一揽子事”,经过梳理整合、流程再造后,变成企业、群众眼中或窗口统一办理的“一件事”;“一次办”是指一次告知、一次表单、一次联办、一次办好,线上一次登录、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48.“双千兆”:5G移动网络千兆和光纤宽带网络千兆。

    49.“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50.“多规合一”:涉及城市空间利用的多部门规划统一为共同遵守的空间规划体系,推动各部门空间信息共享,依托业务协同平台,优化建设项目前期生成流程及后续审批流程,进一步清理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规范审批行为。

    51.“多测合一”:同一个工程建设项目在办理规划用地、房产、绿化、人防、道路、消防等行政审批过程中,所涉及的工程测量、不动产测绘等多项测绘业务,由工程建设项目业主选择一家具备相应测绘资质的中介服务机构承担,并在行政审批中按要求分别向审批部门推送并运用测绘成果。

    52.“联合验收”:建设工程达到联合验收条件后,由建设单位申请,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牵头按照“一窗受理、一张表单、一个标准、联合验收、限时办结、信息共享、统一回复”的原则,组织自然资源、人防、档案等主管部门精简优化并协同推进工程竣工验收相关行政事项,推动工程项目及时投入使用的工作模式。

    53.“两轴一带、一心四区”:以高铁大道西延线和宁远大道西延线形成的两条发展轴、安宁河阳光休憩生态带,日月湖绿心和产教研区、行政文化区、文旅体康区、高铁站前区。

    54.州“一馆一团两厅”:凉山州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包括州图书馆、州歌舞团、凉山交响乐团音乐厅和州广播电视台演播厅。

    55.“一张图”信息平台:以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最终目标,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基础,整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所需的各类空间关联数据(遥感、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遥感监测、土地变更调查以及基础地理等),叠加批准的国土空间规划,形成坐标一致、边界吻合、上下贯通的一张图,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构建完善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以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的监督和实施。

    56.“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

    57.“缅气入昌”:中缅天然气管道“楚—攀—凉(西昌)支线”工程。

    58.“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59.“1+5”培育创建:“1”即积极推动邛海景区加入国家培育世界级旅游度假区计划,“5”即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唐园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大石板社区创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60.“补天窗”行动:通过人工造林等方式将原先的宜林地改造成有林地,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覆盖率。

    61.“碳达峰十大行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

    62.“两个只增不减”: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

    63.“三名”工程:名校、名校长、名老师培养工程。以“师德师风作标杆、教育教学有实绩、立足岗位讲奉献”为标准,通过5年的时间,打造一支“品德优良、能力突出、学生喜爱、社会赞许”,在全市、全州、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名校长队伍。坚持“内生外引,全域优质”,以“落实五育并举、突出一校一品、师生幸福成长”为标准,建成一批“质量上乘、品牌鲜明、师生满意、群众认可”,在州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名校名园。

    64.“市管校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由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编制内统筹管理,由学校根据需要按期聘用、动态调整、合理流动,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

    65.“学前学普2.0”行动: “一村一幼”计划和凉山州、乐山市“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的升级版,旨在以学前学普为引领,全面提升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质量。

    66.“乙类乙管”:将乙类传染病采取乙级的管理措施。

    67.“1+M+N”精准防控体系:“1”即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政府(办事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艾防专职副书记等,“M”即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艾防专职人员,“N”包括村医、艾防员、母婴员、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等,乡镇(街道)统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组、社区艾防力量落实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进一步明确“1+M+N”工作职责,准确掌握本乡镇(街道)艾滋病感染者、感染育龄妇女、单阳家庭、感染儿童、外流感染者、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儿童,以及辖区结核、丙肝、梅毒感染者等情况。

    68.“十户联保”:按照相邻相近、便于管理原则,将10户左右的农户划分为1个“联保体”,明确1名联保组长,以村规民约明确共同履行森林草原防火义务、管控责任,以及联保户个体违规野外用火,甚至引发火灾后联保户该共同承担的责任,促进群众之间相互监督提醒。

    69.“三管三必须”: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70.“五长两员”“三单四图”:“五长两员”即点长(联系市领导)、常务副点长(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副点长(乡镇、街道包村领导)、村点长(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组点长(组长),督查员(市级包村单位主要领导)、监测员(危险区或隐患点监测人员),“三单四图”即防汛防地灾工作责任清单、工作任务清单和督导清单、西昌市防汛防地灾24小时蓝色黄色预警响应清单流程图、24小时橙色红色预警响应清单流程图、3小时紧急预警响应清单流程图、极端情况处置预案流程图。

    71.“三个避让”:提前避让、主动避让和预防避让。

    72.“三个紧急撤离”:在危险隐患点发生强降雨时,紧急撤离;隐患点发生异常险情时紧急撤离;对隐患点险情不能准确判断时紧急撤离。

    73.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领导下,运用自治、法治、德治等方式,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74.“八五”普法:中宣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75.“三张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督查清单。

    76.“六大攻坚战”:项目建设攻坚战、招商引资攻坚战、统计基础攻坚战、助企强企攻坚战、安全生产攻坚战、政治生态攻坚战。

    77.“清廉凉山”:为深入贯彻党中央、中央纪委,省委、省纪委有关要求和州第九次党代会部署,持续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和良好发展环境,全面推动凉山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凉山州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清廉凉山建设的意见》,提出全面建设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社会清朗、文化清新的清廉凉山,同步推进清廉机关、清廉国企、清廉学校、清廉医院、清廉村居建设和廉洁文化建设,构建“1+5+1”布局以点带面全方位全领域深化清廉凉山建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