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709|回复: 0

[福建] 2023年厦门市集美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4 天前
  • 签到天数: 814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6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5237
    发表于 2023-6-15 20: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厦门市集美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2月20日在集美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长  倪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集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关键之年。站在历史与未来的重要交汇点,新一届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帮助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强大动力,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全力做好“两稳一保一防”工作,不断巩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2022年也是集美区承压奋进、破局突围的一年。这一年,我们遭遇了最为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挑战,遭遇了压力重重的宏观经济形势,遭遇了全区发展的动力转换窗口期,困难比预想的更多、更大。但是,我们坚持改革创新、团结奋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取得了较好成绩。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到142.3亿元和46.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和8.1%。

      (一)经济运行稳中求进

      创新活力加速迸发。新增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比增长52.9%,总数达26家。打造全市首个知识产权标准化在线庭审场所,辖区国内专利授权量8202件,位居全市第一。签约落地厦门市金砖未来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项目。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策划生成首批12个区级PPP项目,总投资74亿元。进一步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发布高校产业技术联盟“四个一百”行动方案,开通全市首个先锋人才服务热线,引进高层次人才477名,年度新增市“双百”人才落户数连续八年位居全市第一。

      主导产业全线发力。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区”,规上工业总产值1354.7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337.3亿元。软件信息业保持高速增长,规上软件信息和互联网服务企业营收150.4亿元,同比增长25%;软件园三期新增注册企业3703家,同比增长121.9%,落地注册资本金156.1亿元,入驻员工超8万人,西片区52万平方米研发楼交付使用。商贸业新增纳统企业161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增速稳居全市第一。

      金融实力持续提升。杏林湾基金聚集区新增注册基金418 亿元,管理总规模突破1600亿元,居全省各区(县)首位,占全市总量四成;区产业引导基金连续两年跻身“中国政府引导基金50强”榜单,成为全省唯一上榜的区(县)级政府引导基金。升级TOP金融赋能研究院,成立“两岸金融服务中心”,对台资金清算额超180亿元。在国内率先实现以数字人民币奖励台企上市。成立全国首个台企上市服务联盟、全省首个台商增信基金。

      经济循环更加畅通。集美新城商气人气加速集聚,新城核心区获评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市场主体创业兴业热情不减,新增各类商事主体2.6万户,同比增长10.4%。集兆嘉全球结算总部、全球第三座红点设计博物馆、普盛食品南方总部等一批优质项目相继落地。举办2022“集美欢乐购”、二手车购车补贴等多场促销活动。外商在集投资意愿进一步增强,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3万美元,东方花木兰、祥峰QFLP等亿元以上外资大项目陆续到资。橙联跨境电商产业园竣工投产。

      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入围全国“数字乡村百强县”、首批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县。灌口镇获评省级乡村振兴重点特色镇、全域生态旅游小镇,双岭村、田头村分别获评省级美丽休闲乡村和省级金牌旅游村,文源山现代农业示范园获评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建成500亩高标准农田,成功培育2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开工建设西亭人才公寓和兑山综合楼,签约招商杏林村地铁上盖项目,全省首创“1+N+1”灌口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超计划完成集体经济收入薄弱村增收任务。创新开展组团式结对帮扶,助力彭阳县打造5个闽宁乡村振兴示范村,投入3200万元用于清流县、新罗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连续两年营商环境评估总指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排名全市第一。“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事项占比达99.4%。建成50个24小时e政务便民服务站,以及全省首个“优化营商环境执行工作室”。强化府院税联动,积极实施企业全域服务试点工作,打造“海丝法务税务普法服务中心”。率先全市开展直播政策宣讲,累计投入各类扶持资金13.6亿元,办理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29.5亿元。深入推动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建设,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成立全国首个两岸青年创业创新行政赋能导师团。省级两岸融合县域集成改革试点工作成效显著,为台胞解难事办实事案例获国台办新闻发言人点赞。

      (二)民生事业强优补短

      教育发展更有质量。新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12个,新增小学建设学位8820个、幼儿园建设学位2430个,幼儿园公办率同比提高6.3个百分点。率先全市落成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实现全区中小学教室空调和LED护眼灯全覆盖。集美中学入选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杏南中学通过省一级达标高中复评,英村(兑山)幼儿园通过省示范性幼儿园评估验收。新招聘编内教师342名,新确认市级骨干教师及以上称号328人,组建名师发展工作室27个。新增17项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项抽检学科在全省义务教育艺术质量监测中分列第一和第二,在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中获13项大奖。扎实推进“双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87.5%,课后服务覆盖率达100%。华侨大学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5‰,集美大学首次以第一单位和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

      健康集美更加深入。川大华西厦门医院启动试运营,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集美院区投入使用,灌口中心卫生院通过二级医院评审,区妇幼保健院成为市妇幼保健院医联体合作医院,杏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市儿童医院签约共建区儿科医联体。集美街道和杏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全市综合激励考核中分列第一和第二。32家村(社区)卫生所规范化率达到100%。不断提升“一老一小”幸福指数,在3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完成45户困难老年人家庭的适老化改造;新建普惠托育机构6家、普惠托位555个,普惠率同比提升18.8个百分点,普惠性托育镇(街)覆盖率达83.3%,全市首家民营企业全资投建托育机构开园。

      社会保障更显温度。就业形势更加稳定,全区登记用工企业3.8万家,同比增长25.2%;新增就业2.7万人,现有在职人数40万人,同比增长9.2%。打造全市首个区级“青年友好城区线上校招平台”,创新开展“远鹭回歌”“城市定向探索赛”等引才宣传活动,2022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突破97%。做实做细社会救助,低保扩面率15.6%,暂列全市第一。率先全省将台胞纳入救助范畴。发放残疾人“两补”2311.2万元,为5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实施新一轮幸福安康险项目,惠及老年人5万余人。

      人文集美更具内涵。海峡两岸赛龙舟系列活动、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等大型文化活动成功举办,闽台关系档案文献展获中央领导肯定。全国首个区级两岸研学旅行专项奖励政策正式出台,31家研学单元获评省、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维纳数字艺术园开园,闽南戏曲艺术中心正式启用,改造20片群众身边全民健身场地。规范提升“十里长堤”,“集美之眼”影响力不断扩大。“全国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在陈嘉庚纪念馆揭牌,全省首个“5G+VR”公安英模会客厅上线。传统纸扎技艺、后溪霞城城隍庙庙会习俗列入第七批省“非遗”名录。9处历史风貌建筑实现挂牌保护,38处不可移动文物三年集中保护修缮工作顺利收官。

      (三)城乡发展精雕细琢

      城乡建设打造精品。扎实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生成50个城乡建设品质提升项目,已完工30个。完成征地2818.2亩、房屋征收35.2万平方米、交地4255.7亩,圆满完成陈井、西滨整村征收。福厦高铁厦门北站主体封顶。基本打通集源路、西莲路2条“断头路”,完成20条主次干道及商业大街提升改造,杏锦路跨高速段、灌口中路竣工,马銮湾环湾大道建成通车。新开通公交线路6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4条。新增3295个停车泊位,超5000个道路泊位实现智慧化改造。投用西亭A1-3地块安置房,加快推进蔡林、官任等17个在建安置房建设进度。完成55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惠及3967户居民。基本完成存量裸房整治。

      城乡环境迈向精致。高标准打造精细化示范街区1个、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精品路段6条。新增、改造提升园林绿地95.2公顷、公园绿地75.6公顷、绿道10.2公里、口袋公园7个,开工建设集美新城大学城带状公园,凤凰花公园、杏东公园建成开放。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较去年改善3.6%,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新能源公交车占比突破94%。后溪工业组团获评二星级低碳工业园区。全区水环境11个监测点水质100%达标,劣Ⅴ类断面实现清零,6处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和78个农村污水提升治理全部完成。整治后的杏林大桥-新阳大桥岸线段焕然一新。垃圾夜间错峰直运量持续保持全市前列,岛外最大大件垃圾处理厂建成投用。

      城乡治理谋求精细。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成立社会治理工作委员会,完善“一网统管”,建设“智慧集美”平台,高质量推进城乡管理向城乡治理升级。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科学划分743个网格,新招录988名网格员,打造39个小区服务阵地、83个小区议事协商平台、145支小区服务队。制定小区治理小额“以奖代补”、居民公约等配套措施,率先全省成立小区业主服务中心。坚持党建引领城市治理,积极探索“三破三立”工作机制。成立全市首个物业行业党委,物业行业党组织数增长73.7%。苔芯志愿服务队获批全省首个台胞志愿服务队。铁腕整治“两违”,全区乱占耕地行为零新增。推进文明养犬,率先在岛外建立养犬管理信息系统。后溪镇及崎沟村、后溪村分别上榜第二批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示范村。

      (四)社会运行安全有序

      疫情防控体系精准高效。面对今年复杂多变的疫情防控形势,坚持“快、准、严、实、细”,持续优化三公(工)融合流调机制,坚持社区网格群防群控、入集关口联防联控、行业部门严防严控,坚决快速有效处置4轮本土疫情及外省市持续漫入病例,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安全生产底板持续加固。全区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三年实现“双下降”,火灾起数同比下降10.4%,防汛和森林防灭火形势持续稳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高层建筑、城中村、经营性自建房等重点领域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危化品、城镇燃气、电动自行车等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五项行动正式启动。率先全市开展安全生产基础数据摸排,形成20个行业领域监管服务对象清单。

      公共安全防线持续筑牢。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5个,刑事警情同比下降8.7%,每万人发生起数全市最低,八类案件破案率100%。连续三年反恐综治考评全市第一,“三级巡防”工作机制经验在全市推广。全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健康”,全省首创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团体标准,粮食安全首长责任制考核连续两年排名全市前列。

      社会稳定大局持续向好。信访总量和信访人次分别同比下降16.5%和16.8%,群众对信访件办理满意率突破96.3%。劳动关系更加和谐,首创“党建+无欠薪标杆项目”,劳动纠纷结案率、劳动争议调解率位居全市第一。国防动员、双拥共建、优抚安置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巩固,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区“八连冠”。

      (五)政府建设笃行不怠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不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着力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59件、政协委员提案135件,办复率均为100%。法治政府建设纵深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全覆盖。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之以恒树新风立正气。开源节流过“紧日子”,率先全市出台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考核办法,实施支出“负面清单”管理,持续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在全市率先实现区直部门、镇(街)政府保障清单全覆盖。

      审计、统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台、人防、保密、档案、地方志、工青妇、红十字等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回顾这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砥砺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老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新阶层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各驻区单位、驻集部队、公安干警、在集高校院所,向关心支持集美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及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发生变化,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产业转型升级速度跟不上传统工业、房地产动力弱化趋势,财政收支平衡形势空前严峻;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成效仍需提高,城乡“颜值”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安全运行依然任重道远;城乡协调发展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优质公共服务和市场消费供给有待进一步加强;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区政府系统干部的视野和能力短板愈加凸显。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直面挑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主要工作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自奋蹄。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深刻认识肩负的使命与时代的机遇,准确把握自身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全力推动集美奋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加快将我们的集美建成为一个本地居民人人自豪、外地群众赞叹向往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区。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财政总收入、区级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3.7%和6.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按照省委、市委、区委全会精神统领全年工作,聚焦六个“矢志不渝”,扎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矢志不渝践行创新发展战略,为加速推动实现现代化筑牢引擎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我们要把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创新成为引领集美发展的最鲜亮底色,让创新成为推动集美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强大动力!

      坚持科技驱动。把产业创新放在创新发展的中心位置,进一步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培育“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力争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加大对企业研发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自建或与高校院所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推动重点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强化标准引领,支持优势企业将核心技术转化为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推出集美创新券,鼓励企业积极使用各类高水平服务,有效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运营水平。

      坚持人才引领。以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为抓手,着力构筑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的青年服务体系。建设国际人才服务基地和海外工作站,鼓励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引进高水平第三方人力资源机构,精准梳理行业需求,加快补齐腰部人才队伍短板。深入推进“聚贤集美”人才计划修订工作,打造集美人才城市展厅。力争开工建设集美区高新学校,加强高层次人才公寓建设,构筑产业人才新高地。

      坚持教育支撑。深化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建6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建10230个学位,投用华大附校莲花校区、厦门十中后溪校区、厦门二中集美校区等学校。深化市内外优质资源高位嫁接,大力提升农村校、薄弱校办学水平。完善入职五年新教师培养考核机制。深化培育14所省级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有序推进63所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学校建设。深入开展“双减”工作,规范引入第三方机构,拓宽课后服务渠道。稳步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打造一批紧密对接本区重点产业链群的专业。拓展校地合作共建,支持在集高校发展,搭建各类产学研交流平台,加速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二)矢志不渝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在推动实现产业现代化上积势蓄能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区域竞争的“胜负手”,是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调优产业结构,为集美经济未来强劲而可持续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布局战略前沿领域。紧扣“6+N”现代产业体系,深耕四大细分行业。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以及新能源商用车和特种车辆,力促捷讯、劲博汇等项目建成投产。做强做优新能源电力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光伏、储能、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推动钙钛矿电池和太阳能组件制造基地等项目落地。加快推动中骏智能电气上市,助推立林电控做大做强。大力发展新型半导体产业。依托中科院计算所、稀土所、清华工研院、嘉庚高新技术研究院等高水平科研院所,大力发展材料、设备、芯片设计、应用创新等领域。重点推动吉顺芯增资扩产、工研院存算一体芯片商用,吸引一批IC设计企业集聚。积极抢占工业数字化先机。围绕闽南地区的石材、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打造若干产业互联网示范集群,加快金砖国家石材数字经济产业园、纺织互联网产业园项目落地。更大力度发展智能制造技术与设备。

      提速优质项目建设。实施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工作机制改革,力促项目生成更加多元、项目设计更高水平、项目资金更有保障、项目推进更为高效。加快推进虹鹭钨丝、美科科技等40个技改项目,美科安防、扬森数控等7个用地项目,革新塑胶改扩建、国际铝业扩建等4个“工改工”项目竣工投产。扎实推进尚满科技、稻兴光学等44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完成征地1500亩、拆迁30万平方米。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招商引资新机制、新队伍落地见效,力争全年招商项目落地数同比实现翻番,实际利用外资达20亿元以上。推动西亭片区产业用地挂牌出让,旅享生活全国总部等现代服务项目落地。一以贯之大力支持基金业发展,推动基金管理规模突破2000亿元,强化基金招商,建设基金科创园。充分运用侨联和校友资源,大力发展校友经济,出台校友招商奖励措施,策划集美学校校友创新产业园。

      推进专业园区建设。在软件园三期,重点打造“金砖+”产业、高科技成果转化、智能网联、智能制造赋能四大产业集群,助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3个工信部部属单位厦门分支机构落地。在机械工业集中区,深化与海翼集团的招商合作,加快推进三圈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项目建成投产,推动机械工业集中区三期330亩工业用地成片开发。依托海翼、安仁、模具等现有园区,以及村集体发展用地、低效工业用地等空间,打造一批专业化产业园,成立产业服务公司,聘请专业团队,为园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专业的公共服务。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白皮书》。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搭建线上金融服务平台。进一步强化政策追踪和绩效评估考核机制,全面复盘评估现行各项惠企纾困政策施行实效,紧紧围绕企业呼声较高、需求较急的行业领域及时出台新办法,确保政策红利精准滴灌。深化“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改革,完善帮代办服务机制。

      (三)矢志不渝提升宜居宜业品质,在推动实现城乡现代化上奋楫前行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城市要发展,乡村也要振兴,我们要坚持城乡一体化,协同推动城市和乡村现代化发展,全力以赴打造高颜值、高品质、高智能化、高舒适度的美丽家园。

      全力提升城市品质。完善交通路网结构,加快推动仙灵旗隧道建设和厦门跨东海域通道工程前期工作,打通金龙东路等一批“断头路”,提速海翔大道、新324国道提升改造、沈海高速杏林互通及接线工程等重大重点项目进度。建设高铁和动车线路区间生态绿地。持续发力集美新城、马銮湾新城两大新城片区,建成投用市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推进西滨片区、新阳大桥西侧住宅用地开发。大力推进停车设施建设,新增停车位1400个,规划建设陈嘉庚纪念馆地下停车场。完成14个老旧小区改造。推进集美学村历史文化街区提升改造,加快集美学村申遗前期工作。高标准启动杏林老工业区以PPP模式实施改造前期工作,推进老台商投资区更新,按高于岛内标准启动东部新城片区规划。

      全速推进乡村振兴。积极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促进一二三产有效融合。加快双岭村、二农社区精品村建设,高水平建设生态旅游动线,打造泛双龙潭生态运动组团。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完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工程,推进一批设施农业升级改造,策划实施15个农业水利项目,推进哺农项目建设。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探索规模化运营。面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村(社区)开展增收攻坚行动,推广国企与村(社区)合作开发村集体发展项目模式。

      全心守护美丽家园。建设后溪工业组团三星级低碳工业园区,布局全市最大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狠抓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加强城市扬尘综合整治。扎实推进水环境长效常态治理,实施杏林湾生态环境整治提升一期工程和九天湖试验区水环境治理项目。建成马銮湾双溪湿地公园。加速推进污水泵站扩容和小型污水处理站纳管改造。完成厦门大桥-集美大桥段集美侧海岸带保护修复一期工程建设。建成运营垃圾分类科普宣教基地。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全面打造城市活力引领区。围绕辖区青年人口集聚特质,打造西起龙湖天街、东至万科云城、北至中交商业体、南至园博苑,涵盖办公、商业、旅游、文化、艺术、体育、研学等多元业态的集美中央活力区(CAZ)。成立片区平台运营公司、商业联盟,一体推动品牌和视觉体系建设、公共基础设施改造、交通配套服务提升,体现青年元素、照顾青年需求、友好青年发展,实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特色、周周有活动,构筑“朝气蓬勃、流光溢彩、多元共融”的跨岛消费集聚新高地和活力时尚新地标。加力发展“夜经济”,培育集“夜游、夜购、夜食、夜读、夜宿”等多业态为一体的集美新城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抢抓福厦高铁通车契机,将厦门北站片区建设成汽车市场聚集区。

      全方位推动两岸融合和对外开放。持续推进两岸融合发展集成服务示范区建设,全面落实同等待遇保障,推动海峡论坛等重大涉台活动提质增效,办好研学体验营、特色庙会等品牌活动,讲好两岸融合故事。充分发挥嘉庚优势、侨胞优势,将东南亚作为我区推进国际化战略和深化对外开放的最主要区域,探索在新加坡设立服务中心,构建“集美-新加坡”合作交流通道,并将其打造为我国与东南亚合作交流的重要桥梁枢纽。进一步做强做实金砖未来创新园、金砖未来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继续办好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创新大赛。依托第三方机构大力拓展与金砖国家的联系,积极开展培训、交流活动,谋划一批金砖合作标志性项目,推动铁建重工海外总部落地。

      (四)矢志不渝打造安全韧性城区,在推动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守正创新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领域,我们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逐步实现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努力推进平安集美建设迈上更高台阶。

      以信息化提升智慧治理效能。着力推动“智慧集美”平台和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全面运行,支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掌通办”,公共服务“一码通行、一脸通行”,城市治理“一屏通览、一网通管”。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区级应急指挥能力建设,有效提高城市安全防范能力。升级“智慧集美”平台2.0版本,丰富基层党建、文明创建、营商环境等端口应用,形成更加丰富多元、整体联动的智慧平台。

      以网格化汇聚多元共治合力。适时进行社区网格调整,推动执法力量下沉,以网格员为主力军,完善区-镇(街)-村(社区)三级网格化治理体系。动员辖区高校、企业、专业志愿者等社会资源,打造“集美热心人”品牌。引入社工机构、行业协会等专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织密“网格全覆盖、力量全到位、工作零缝隙”的管理和服务网络,实现信息无遗漏、管理无盲点、民情底数清、服务零距离。

      以协同化拓展共建共享成果。鼓励高校结对乡村,指导服务乡村治理,培育工作品牌。针对无物业、自建房小区,探索社区与国有企业合作开展“大物业”管理模式。全力推进城中村治理,整合非公企业、医院等资源共同参与城中村日常管理。

      (五)矢志不渝锚定民生幸福目标,在推动实现人的现代化上凝心聚力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一体推进,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保持就业形势稳定。坚持就业优先,新增3个劳务输转基地,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项目。落实企业自主招工招才奖励、社会保险补贴、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政策。健全就业援助机制,对重点群体和就业困难人员实行精准就业帮扶。深化双拥共建,探索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帮扶新模式,筹划年度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和专场招聘会。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保,落实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市级政策衔接。

      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加快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进城发心厝、正荣中梁等新拍地块尽快入市。大力推进安置房项目建设,力促蔡林、三社等安置房项目建成交付,加快保障性住房洪茂居住区一期、西亭人才公寓等在建项目进度。盘活英村、兑山等存量安置房源。持续完善安置房小区配套设施及管理,对上塘花园、铁山公租房等7个小区地下车库及地面停车实行综合提升改造。

      倾力守护“一老一小”。着力破解0~3岁婴幼儿入托难问题,新增托位1000个,实现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镇(街)全覆盖。推动公办性质幼儿园开展托幼一体化试点。深化医养融合发展,开展老年人营养改善行动,继续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和健康评估。投用太保家园高端康养社区,运营好慷致乐(集美)康养示范中心,加大崎沟养老机构项目招商力度。优化居家养老“六助”服务,新建一批养老服务场所和养老服务设施。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做好国家、省、市政策贯彻衔接,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守护全区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正式投用川大华西厦门医院、杏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加快建设市妇幼保健院集美院区、北站综合服务中心,启动杏林医院改扩建及灌口中心卫生院发热门诊建设,加快灌口医院新址、区妇幼保健院业务综合楼及杏林、侨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建立全区中学生电子心理档案,构建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大数据治理体系。

      繁荣发展文体事业。以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110周年和集美学村命名100周年为契机,大力弘扬嘉庚先生爱国爱乡精神,凝聚侨心侨智,打造最美侨乡。启动南薰楼群和东西岑楼、颍川世泽堂(陈嘉庚出生地)等文物修缮工作。建成40片群众身边全民健身场地,启动建设灌南文体中心,推动学校向社会开放运动场地,投用集美儿童乐园。办好“全球华人杯羽毛球赛”、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东盟文化艺术季等一系列文化品牌活动。

      (六)矢志不渝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在推动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上担当作为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党的二十大为我们绘就了伟大蓝图,其景可赞,其程也艰。我们将以刀刃向内的勇气,重点围绕机制创新和能力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有能力、重实干、有情怀,敢拼会赢、与“三新一高”相适应的政府干部队伍,以鞠躬尽瘁的百倍努力,致力于实现集美的高质量发展和集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负全区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坚持讲政治,打造绝对忠诚政府。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不懈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体现在政府工作中,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全力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区委工作要求落地见效,让集美的高质量发展成果有效惠及全区人民。

      坚持提能力,打造创新有为政府。大力推动招商引资、项目工作、资产盘活、金融体系、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社会综治、小区管理等八大改革落地生效,组建区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心等一批专门机构,凝聚多方合力,不断提升区政府在统筹谋划、产业转型、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能力。

      坚持重实干,打造务实高效政府。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加强督查结果考核运用,坚决遏制干部“躺平”风气,浓厚“扛红旗、争第一”氛围,努力在征地拆迁、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工作实践中锤炼干部的优良作风和过硬本领。健全完善干部改革创新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为想创新、敢干事的干部撑腰鼓劲。

      坚持守法纪,打造依法行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智囊团”作用,严格执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合法性审查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动接受监察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司法监督、统计监督。坚持依法科学统计,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坚持做表率,打造清正廉洁政府。坚决扛起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履行“一岗双责”。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健全落实过“紧日子”长效机制,大力压减行政成本。完善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监督制度建设,营造风清气正、崇廉尚实的发展氛围。

      各位代表!过往可鉴,当下可为,未来可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咬定青山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让集美在全市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走前头、作示范,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奋力创造属于集美的新辉煌!

      附件:

      政府工作报告相关注解

      (按名词在《报告》中出现先后为序)

      1.两稳一保一防: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防风险。

      2.专精特新“小巨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3.“四个一百”行动方案:指“百名青年教师进百企”“百家名企建百站”“百批学子访百企”“百名专家解百题”四个行动方案。

      4.“双百”人才:厦门市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领军型创业人才“双百计划”,计划用5-10年引进1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和300名领军型创业人才。

      5.一村一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

      6.“1+N+1”灌口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由政府牵头,联合多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一家国企,实现政企村三方携手发展,打造党建引领、村(社区)聚势、国企赋能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7.“远鹭回歌”:“远鹭回歌-闽籍学生2022新春厦门行”是利用大学生春节返乡契机,组织国内外高校的闽籍优秀学子通过区情介绍、人才政策宣讲、企业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感受集美发展变化,激发学生回报家乡、建设家乡的一项招才引智活动。

      8.城市定向探索赛:“魅力集美”城市定向探索发现赛是面向省内高校在校大学生,以户外团建类拓展活动形式,学生完成指定任务解锁打卡,将集美主要文化宣传点、重点标杆企业等通过城市越野赛进行串联,通过实地体验和新媒体直播,让更多青年学生感受集美人文魅力和经济发展活力,吸引青年学生留集发展。

      9.残疾人“两补”: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10.小区治理小额“以奖代补”:小区范围内改善提升居住环境、保障民生基本用途的项目,符合条件的给予一定奖励金,最高奖励金额不超过10万。

      11.“三破三立”工作机制:打破“任务牵引”局面,确立党建引领主动作为;打破“单一执法”局面,确立党员在“小网格大综合”中的担当;打破“多头考评”局面,确立统考机制人人参与。

      12.一网统管:以网格化管理、社会服务为方向,运用信息化手段辅助社会治理,整合各方信息资源,搭建标准统一、组织规范、互联互通、高效运转的平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全区“一网统管”体系。

      13.八类案件:我国社会治安工作中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总称。

      14.三级巡防:由巡特警反恐大队专业巡逻力量、派出所巡逻力量、群防群治巡防力量构成的三级复合型巡防体系。

      15.党建+无欠薪标杆项目:在工程建设领域建立“党建+”机制,通过与建设单位开展支部共建活动,认领共建党组织提出的规范用工问题需求清单,帮助指导解决劳动用工管理问题,打造“无欠薪项目部”标杆项目。

      16.单项冠军: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某些特定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的企业。

      17.集美创新券:为鼓励和支持集美区企业加强研发、勇于创新而推出的一种电子化支付凭证。企业通过“集美i企宝”申领创新券,可在创新券服务机构使用。

      18.“6+N”现代产业体系:“6”指的是机械装备、电子信息、商贸物流、文化旅游、新材料、都市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链群,“N”包括新一代人工智能、5G应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增材制造等未来产业。

      19.工改工: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对现状的工业、仓储、物流用地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后继续保留为工业、仓储、物流用地。

      20.“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改革:以最大程度利企便民为主线,将多个政务服务事项及配套公共服务事项集成为企业群众视角的“一件事”,实施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系统重构部门内部操作流程、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同办事流程。

      21.帮代办服务机制:为更好服务投资项目建设,加快投资速度,提高投资效益,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帮代办窗口为重点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相关审批手续进行全程指导、协调、跟踪、督办的行为所制定的相关制度。

      22.泛双龙潭生态运动组团:涵盖坑内水库、双龙潭、大岭、越尾山区域,涉及坑内、田头、双岭村,以生态运动、身心修复、乡村旅游项目和活动促进乡村振兴的区域价值模式。

      23.“大物业”管理模式:探索将住宅小区及周边街区、片区合并规整形成“大物业”管理区域,鼓励物业企业通过物业“肥瘦搭配”模式、城市运营管理模式或EPC+0模式等,接管无物业管理小区,实现小区围墙内和围墙外物业管理全覆盖。

      24.企业新型学徒制项目: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由企业与技工院校、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等教育培训机构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方式,共同承担员工职业技能培训任务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25.居家养老“六助”服务:助洁、助浴、助行、助急、助医、助餐。

      26.三新一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世情国情党情,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具体是指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