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999|回复: 0

[黑龙江] 2022年哈尔滨市道外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15:40
  • 签到天数: 83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6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9446
    发表于 2023-2-8 09: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哈尔滨市道外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2月28日在哈尔滨市道外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道外区人民政府代理区长  李晗龙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道外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龙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持续实施“老城更新、新区崛起、乡村振兴”战略,“四个道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经济社会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十三五”胜利收官和“十四五”顺利开局,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外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稳步增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疫情冲击等不利因素,扎实开展“六稳六保”,稳住了经济社会基本盘。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年均增长4.4%,增速由2016年的全市九区第六位晋升至第四位;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年均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年均增长1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年均增长9.6%;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加到38905元和23691元,年均分别增长4%和10%。农业总产值预计实现25.7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较2016年末增长28.4%,寒地产业园启动建设,工业园区实现从无到有;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升17.6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
    深化改革多点突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发展动能更加充足。管理体制改革纵深推进。深化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在全市率先实施综合执法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代表全市迎接国家验收。市场主体活力空前释放。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338项审批事项进驻行政服务大厅,全区政务服务事项网办比率达96.5%,办事不求人日益成为常态,最多跑一次基本实现全覆盖。市场主体突破10万户大关,较2016年末增长81%。民生领域改革蹄疾步稳。社保、住房、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区管校聘”改革成为全市试点,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通过验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全部取消。
    发展动能有效积蓄。始终将抓产业、上项目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举措,围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发展基础更加坚实。招商引资持续扩大。成功对接洽谈上海春竹、融创等企业,累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74个。实际和间接利用外资累计达5.2亿美元,引进内资年均增长9%以上,2021年利用内资增速位列全市主城区首位。产业项目提质增效。累计推进省市重点项目40个,完成投资107.5亿元。宜康养老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中顺汽车展厅综合体等强力拉动项目竣工达产。申报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2个,投资总额108亿元。科技创新取得突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32户,新增科技孵化器5家,在孵企业总数达119户。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中石油哈尔滨石化分公司气体分馏装置增容等2个科技改造项目建成投产,爱科德环保节能技术成为前沿品牌。

    园区建设跨越发展。道外区获批全省唯一商贸物流试点区,物流产业园区建设从试点先行进入示范引领阶段,成为全市产业布局“东物流”核心板块。产业集聚效应彰显。以传化智能公路港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以HBP哈东企业总部为代表的新型经济蓬勃发展,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园区重点产业五年实现总投资62.5亿元,创造产值近50亿元。承载配套更趋完备。累计投入资金12.6亿元,实施团结东西10路等11条道路和城区水系治理、东部地区供水工程等17个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内“三横三纵”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基础设施配套显著增强。供给保障强劲有力。累计征收土地443.6万平方米,完成24宗193万平方米土地出让。投入资金2.5亿元,实施电力、燃气管线等迁移项目10个。原新宏基等4个项目区居民顺利安置,供给房屋2538套,为重点产业项目腾出发展空间。

    城区品质显著提升。实施更新改造和精细管理“双轮驱动”,大力改善城区环境面貌,获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突出贡献奖。老城改造更加有力。累计改造连片棚户区16片、城市疮疤项目12个,征收面积和户数均居全市首位,东棵街棚改征收速度创造全市纪录。抢险拆除危房5处,完成79个634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松花江南岸道外段综合改造竣工,城区建筑风貌明显改观。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完成194千米供热老旧管网和34个小区供水改造,居民供热吃水难题有效解决。维修改造道路1355条段、137万平方米,交通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公共卫生间总量较2016年末提高46%,无障碍改造率达95%。启动三沟慢行绿道工程,新建综合公园和街心游园16个,绿地总面积达952.4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23.7%。日常管理更加精细。一二类街路机扫水洗率达100%,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全覆盖。清理外挂线3万余米,“空中蛛网”问题有效解决。拆除违建2.6万处、113.6万平方米,拆违完成率居全市前列。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全力落实“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目标,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有效释放。综合产能显著增强。农业机械保有量突破5000台套,综合机械化率稳居全市主城区首位。新仁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工程投入使用,农业水利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47.3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3.7万亩,粮食产量达26.2万吨,实现十八连丰。绿色食品认证面积发展到2.7万亩,建成大果榛子等3个经济作物示范基地。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注射率达100%,生猪存栏量达7.8万头,预计2021年出栏15.3万头。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率达97.1%,新型经营主体数量较2016年末增长163%。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分别达10.8万亩和11.3万亩,较2016年末分别增加26%和49.7%。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到3.7万人次,较2016年末提升1.7个百分点。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力推进厕所革命和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维修养护农村公路5万平方米,新建维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9处,通乡通村公路硬化率、自来水普及率均达100%。

    生态环境加速改善。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全部整改,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行动成效显著。大气污染防治扎实推进。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严格落实错峰减排,建成区内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清零。深入开展秸秆替代散煤行动,秸秆综合利用率和还田率分别达95%和65%以上,全域未出现认证火点。水体污染防治卓有成效。坚决扛起河湖“清四乱”政治任务,110处违建点位全部按期销号。严格落实河湖长制,道外流域河湖系统保护和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阿什河消除劣五类水体,东风沟黑臭水体整治工程成为省级示范项目,永源“小黄河”完成镇域内治理。土壤污染防治全面加强。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农药废弃物无害化处置率达80%,居全市主城区首位。圆满完成“大棚房”专项清理整治,依法整改拆除违建棚舍196处。扎实推进林草湿保护修复,整改销号湿地保护区内违法建筑101处、1.6万平方米,还林面积930亩,栽植树木15万余株,恢复湿地植被5000亩。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比重超过90%,为民办实事350余件,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提高。民生保障更加坚实。实现新增就业6.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5%以内。居民医疗保险规模达年均18万人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7.3万,养老金发放率100%。落实保障性住房补贴7900余万元,惠及居民7000余户。养老事业加快发展,新增床位4000张。残疾人保障不断加强,提供康复托养服务7957人。连续五年获得省级双拥模范区称号。公共服务日益完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逐年提升,新建维修改造校舍19个,高考总进段率提高17个百分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哈一职成为全省唯一的智能财税证书试点学校。医疗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220个,建成标准化卫生院4个。文体旅事业均衡发展。新建开放式多功能运动场所15个,新增全民健身路径器材246套713件,区文化馆、图书馆等场所免费向社会开放。获得省市青少年比赛奖牌490块,成为全省花样滑冰项目后备人才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发展到31个,哈东沿江湿地成功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社会治理成效凸显。围绕源头治理、维系平安稳定、防范重大风险,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疑难问题有效破解。桦树二期等6个逾期棚改项目全部竣工回迁,8500余户居民喜迁新居。79个历史遗留棚改项目产权证问题全部解决,办理产权证2.9万本。实施玛克威商圈等5个综合整治项目,消除存续多年的安全隐患和交通堵点。社会环境安全稳定。实施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行动,整改哈尔滨港务局三棵树港区等一批火灾隐患,全区火灾和安全生产事故数较2016年末分别下降34.3%和68.6%。启动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战胜洪水、台风和冻雨等重大自然灾害。扫黑除恶取得重大成果,连续11年命案全破。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成效显著,新时代“东莱精神”成为全国公安战线的一面旗帜。持续加大包保化解和依法处置力度,累计化解重点信访积案340余件,成功处置“1.2”火灾、淮南加油站等群体性事件,确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敏感节点安全稳定。疫情防控缜密高效。坚决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民动员、全员参战,成功应对多轮疫情考验。在全市率先成立疫情防控专班,流调溯源全面细致,疫情防控迅速有效。累计投入资金3.6亿元,在全省率先建立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建成标准化核酸检测实验室2个,累计完成核酸检测856万人次,打造大东莱地区智慧社区技防改造试点。全区居民和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面对疫情防控带来的生活不便和经营困难,积极响应号召,遵守防控规定,舍小家、顾大家,同心抗疫、共渡难关。“红房子”集中接种模式在央视新闻联播宣传报道,“收豆子”疫苗接种经验被国务院联防联控办公室推广。
    政府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党史学习教育,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法治建设深入开展。全面推进依法治区,依法行政体系日益健全。严格履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均达100%。效能建设有序实施。严格落实基层减负要求,文会数量缩减15%以上。创新街道行政运行机制,基层治理更加坚强有力。实施“岗位大练兵”,公职人员履职尽责能力显著增强。廉洁建设不断深化。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控“三公”经费,严管公务用车和办公用房。实施各类审计73项,有效规范权力运行和资金管理。强化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区级和部门财政预决算公布率达100%。国防动员、妇女儿童、统计、地方志、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各位代表,五年来特别是2021年,我们统筹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稳定大局,全区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爬坡过坎,打赢了一个又一个攻坚战役,解决了一系列长期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领航掌舵,关键在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亲切关怀、坚强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依法监督、广泛支持,得益于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拼搏奋斗、励志笃行。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驻区各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道外发展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疫情防控对经济发展影响持续加大,稳增长促发展任务艰巨;二是财税减收和支出增加矛盾不断加剧,保运转保民生压力激增;三是产业基础和加快发展要求差距较大,抓产业上项目需求迫切;四是民生保障与群众期待相比相对滞后,解民忧惠民生亟待加强;五是作风能力与责任使命要求尚不匹配,转作风提效能迫在眉睫。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未来五年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道外区振兴发展的关键阶段。道外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深入分析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科学谋划了今后五年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外进行了安排部署,是指导全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基本遵循。我们将深入贯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谱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崭新篇章。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龙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执行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老城更新、新区崛起、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不断巩固提升“四个道外”建设,擦亮两水绕一山的生态底色,推进三区带多园的产城融合,创造宜居更宜业的美好生活,全力建设特色产业集中区、历史文化传承区、社会治理示范区、美好生活共享区、生态宜居品质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外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建设特色产业集中区,经济发展质量实现新跃升。打造现代商贸物流、新型加工、汽车销售服务、特色旅游、传统工商业五大产业集群。道外物流产业园区投资规模突破100亿元,成为覆盖全省、辐射东北亚的现代物流中心;寒地产业园区投资规模超过50亿元,成为拉动工业经济的重要承载板块;力争全区三分之一以上的批发市场在道外区建设生产线,微型工业园区实现规模发展,成为全省生活物资生产销售集散地;先锋路汽车专业街形成品牌,成为全省最大的汽车全链条服务基地;实施哈东沿江湿地等核心景区提档升级,打造三大特色旅游精品线路,道外都市风情游、山水生态游、农业休闲游成为全省闻名的全域全季旅游品牌。

    ——建设历史文化传承区,文化品牌实力实现新跃升。大力挖掘、发展提炼红色文化、开埠文化、闯商文化、民俗文化,形成1-2个在全省有重要影响的特色文化产业,促进软实力与硬实力同步提升。大力发展基础文化事业,打造“10分钟公共文化圈”。坚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瞄准“穿越时空的记忆街巷、闻名遐迩的美食家乡、融汇中西的时尚秀场、老少皆宜的乐活天堂”定位,接续开发建设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综合考量文化传承、建筑修缮、院落改造、交通组织、业态布局、项目导入和生活体验等因素,谋划打造文化旅游区和中心商务区两个组团,加快构建“南北街区历史文化融合,东西街区商业业态互动”格局,创建5A级旅游景区和全市新的商业地标。
    ——建设社会治理示范区,社会治理效能实现新跃升。围绕建设安全、安定、安心和谐城区,加快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严格依法治区,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强化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深化社区网格治理,把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保障、重点人员管控等统筹融合,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大东莱”模式全面推广。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群防群治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作用。推动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基层治理,建设集社情、警情、案情、舆情等于一体的信息共享平台。普及全民国防教育,推进新时代国防动员工作提质增效。

    ——建设美好生活共享区,群众幸福指数实现新跃升。实施青年人才引进计划,加快提升城区发展活力。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大力推动富民增收,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加快构建覆盖全民、城乡统筹、公平统一、更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救助保障体系,让更多人民群众享受发展成果,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应享尽享。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大财政资金向公共服务领域的倾斜力度。积极落实“双减”政策,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强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终身教育体系初步建立。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整合建设2-3所区域性中心医院,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养老体系更加均衡,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90%以上。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每个街道至少建成1个具备综合功能的老年友好型社区。

    ——建设生态宜居品质区,城乡功能形象实现新跃升。坚决落实碳中和、碳达峰任务目标,构建降碳减污协调制度体系,大气质量综合指数大幅改观;全力实施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力争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达到或好于三类水体占地表水比例不低于80%。扎实做好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农业三减实现全覆盖。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不断拓展,城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加快推动老城和新区功能互补,建立城乡一体化管理机制,交通、供热、排水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向东部延伸,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保护好道外区独特山水资源,实施天恒山生物多样性建设和阿什河全域综合修复改造。推行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努力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高品质宜居城区。

    2022年政府工作安排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履新和“五区”建设开局之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要求,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
    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重点抓好七大行动。

    (一)实施产业平台提档建设行动。加快建设“一山两水三区”特色产业平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是“一山”建设完善生态。围绕打造集“生物世界、科普研学、四季运动、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近郊核心景区目标,编制完成天恒山风景区控详规划。启动花径源、松香游园2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百亩花海”面积增加到150亩。全力招商引资,尽快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启动生态修复。

    二是“两水”建设拉开骨架。围绕建设松花江滨水产业带、阿什河沿岸经济带和江湾新区目标,以亚泰水泥厂为“原点”,以松花江道外段为“水平坐标轴”,以阿什河道外段为“垂直坐标轴”,高质量做好产业布局规划。依托松花江沿线,水泥厂东侧重点布局康养、旅游+湿地+农业,启动滨江汽车营地微度假小镇、温泉康养小镇项目,确保宜康养老中心建成投入使用,白渔泡老年医疗护理院项目三期工程竣工;水泥厂西侧重点布局商业、总部、高品质滨水社区,统一谋划、分步推进新一地区开发改造,启动投资3亿元集展示、销售、加工制作于一体的田地金属材料市场迁建项目。依托阿什河沿线,西侧城区重点布局商贸和工商混搭产业,规划建设先锋路汽车文化产业园区,启动控详规划编制和招商引资;东侧新区重点布局现代物流和传统工商产业,持续推进啤酒文化旅游小镇建设,启动实施广正汽车产业园和哈东企业总部基地二期项目建设。

    三是“三区”建设初具规模。围绕建设三区带多园发展目标,全力推动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接续实施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回应社会各界及百姓关切,以“聚人气、兴业态、强功能”为目标,宜居则居、宜商则商、宜业则业、宜游则游,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街区建设。以靖宇街为中轴,引导“老鼎丰”“裕昌食品” “商委红肠”等道外老字号建设旗舰店,打造现场展示、制作体验、参观游览等新型经营模式,加快恢复步行街原始风貌。研究制定《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完善一二期业态布局,启动三期基础设施建设和历史建筑修缮。以打造松光电影基地、大罗新潮文化IP为重点,规划建设古玩旧物、餐饮美食、萌宠乐园、外埠商会、演艺文化主题街区,博物馆群、艺术家村、非遗传承人工作室星罗棋布,全力推动消失的老品牌活化,现存的老字号复兴,传承的老手艺创新,努力将中华巴洛克打造成为解锁历史的时光密码,中心城区的兴业宝地,沉浸中西的奇幻旅程,商市文化的精神家园。接续实施哈东商贸物流产业园区建设。按照打造国家级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中心定位,完善调整园区总体规划,合理释放土地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完成传化智能公路港周边高压走廊迁改工程,启动建设二期项目、配套社区和团结东西9路、团结南北14路等工程。支持导入更多集中核算业务,积极培育“大数据+”智慧型物流、冷链物流、专业物流。引导华南城产城融合发展,实施华南城物流园二期项目,推动乾龙智慧物流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商贸和工业“大个体”入统,力争拉动GDP两个百分点。接续实施寒地产业园区建设。按照打造特色突出、产业集聚、规模发展的目标,启动50万平方米核心起步区建设,加快办理用地规划手续,积极申报政府债券资金。实施园区道路、污水泵站、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项目。大力引进智慧供暖、冰雪装备、耐寒材料制造等项目,首批4户工业企业入园。

    (二)实施特色产业集群攻坚行动。围绕建设五大特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重点产业。

    一是开展产业项目攻坚战。计划实施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1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实际利用内资增速继续领跑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持续增长。按照“依托物流招结算、依托商贸招生产加工、依托文化招开发运营、依托山水招生态旅游”思路,精准对接招商。引导大新鞋城等企业投资建设加工基地或“代工厂”,推动禧龙国际家居建材博览中心、玛克威商厦试行集中统一结算模式。

    二是开展营商环境攻坚战。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高网办比率。加强重点领域政府诚信建设,依法依规开展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工作。搭建政企交流平台,定期举办“道外区企业家发展论坛”,建立常态化走访制度和重点企业包保服务专班,营造亲清政商关系。坚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携手度过后疫情时代险关隘口,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三是开展改革创新攻坚战。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整合盘活国企资源。谋划建设民主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启动规划编制和专项债券资金申请,与哈工大、哈工程、黑工程建立校地企联合技术攻关中心,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解决企业生产难题。实施投资8亿元的双创科研基地和人才公寓项目,打造产教融合型企业集群,推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雨润南极市场试点建设政府主导、市场投入、业户参与的大型电商平台,创新商贸企业经营模式。

    (三)实施城市品质优化改善行动。强化整体规划引领,全力推进老城改造、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快老城更新改造。有序启动韩家洼子等剩余4片棚户区改造,确保二十道街地段等4个棚改项目征收净地。积极推进金帆明居、艺华大厦烂尾楼处置,接续做好17个老旧小区100万平方米改造,因地制宜实施绿化、道路等配套建设。

    二是强化城市综合管理。加大行政综合执法力度,保持拆违高压态势,坚决遏制新增违建。深入推进垃圾分类,谋划建设东部垃圾转运站和建筑垃圾消纳场,解决城乡垃圾运能低、成本高难题。继续提高环卫作业标准,不断扩大机扫水洗覆盖面,高质量做好清冰雪工作,全面提升城区环境卫生质量。

    三是提升服务承载功能。加快推进道路维修、公厕管护、绿化彩化等建设,争取将北十四道街等15条严重破损道路纳入全市维修计划,零修碎补宏伟路、太平大街等120条区管道路。升级改造古梨园、太平公园,打造2条特色景观道路,继续推进三沟慢行绿道工程建设,完善文体、休憩等配套设施。接续实施松花江南岸道外段综合改造,打造亲水玩水赏水平台。

    (四)实施乡村振兴提质增效行动。把农村产业振兴和乡村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一是突出抓好产业建设。以大庄园、合浦食品等企业为依托,谋划实施农副产品加工、冷链物流配送等产业,打造城市服务需要的中央厨房和后备箱经济。引进战略投资者,整合民主镇光明村1万亩土地,分期建设稻田小龙虾、仓储加工厂和乡村旅游康养项目,带动农村产业发展提档升级。

    二是突出抓好环境整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风貌改造,将内河沿岸、镇域道路和村屯环境纳入城区一体化管理。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污水治理,每个镇打造美丽示范乡村2个。持续改造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大力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

    三是突出抓好增产增收。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新型经营主体达1588家。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力争粮食产量达27.5万吨。鼓励农民种植春夏蔬菜,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达2.5万亩。引导松花江奶牛场、水陆稻良种场等养殖企业增加畜牧产能,生猪存栏量达8.3万头,确保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五)实施生态环境治理保护行动。以更高标准、更严举措保护好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这一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擦亮道外区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一是严格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健全完善条块结合、各司其职、权责明确、保障有力的常态化机制,让生态环境问题真正有人管、管得好。强化部门协调联动负责,全力推动问题整改落实和日常巡查管控,切实履行好环保主体责任,坚决避免回流反弹,努力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二是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坚决落实低碳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高质量完成“三重一改”任务,提高清洁能源及洁净燃料使用率,继续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开展蜚克图河、永源“小黄河”综合治理,推动黑臭水体治理常态长效。严格保护管理森林资源,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控,力争农业三减面积达47.3万亩。

    三是全力解决群众身边环境问题。大力开展“城市病” 专项治理,全力解决占道经营、市场外溢等违规现象以及噪音扰民、私卸乱倒、乱贴乱画等突出问题;大力开展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深入整治“垃圾围城”和农村粪污处置利用问题,持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质量。

    (六)实施社会治理创新突破行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模式,确保社会安定有序,群众安居乐业。

    一是持续稳定安全生产形势。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应急指挥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不断提高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能力。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建立风险隐患网格化治理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开展房屋、消防、交通、食药等专项整治,让群众生活更加安全。

    二是不断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实施“八五”普法,开展基层法治示范创建和法治乡村建设。强化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东原街道沿江社区成为市级基层治理试点。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信访案件多元调解和个性化化解,切实解决好群众合理合法利益诉求。

    三是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建立完善反应迅速、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疫情常态化管控体系,保持疫情防控精准有序。加强重点场所日常监管,落实境外和中高风险地区来哈人员排查管控,严密防控进口冷链食品,定期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培训、演练活动,建立全区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库,按照最优配置和数量储备隔离宾馆、核酸检测等物资,始终保持疫情防控备战状态。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加快构建全民免疫屏障。

    (七)实施民生福祉保障升级行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好20项民生实事。

    一是提供更高质量就业。(1)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实现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以上。(2)依托“道外职介”等平台,打造线上春风行动,加强劳务输出。(3)加大农民工欠薪治理力度,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谋划“美丽乡村·魅力农家”乡村旅游节,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二是增强社会保障能力。(5)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成居家养老服务驿站20个。(6)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切实做到应救尽救。(7)落实保障性住房政策,发放补贴1700余万元。(8)积极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推动5个历史遗留不动产登记项目进入颁证阶段。(9)扎实做好残疾人服务,提供康复、救助、维权等服务5000人次以上。(10)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新建电梯应急救援服务站16处。(11)新行政服务大厦建成投入使用,为企业、群众提供一站式优质服务。

    三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12)合理调配师资力量,优化教育布局,打造区级特色学校及区域名校5所。(13)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完成生产性服务业“首板智造”试点筹备启动。(14)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联体建设率达100%。(15)强化医疗资源整合,启动道外区人民医院搬迁新址项目。(16)加快建设八区智慧型全民体育健康产业大厦,打造集“科技研发、体质监测、产业孵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17)完善体育基础设施,新增全民健身路径器材10套。(18)启动哈一职直播电商人才孵化基地建设,打造文化创意电商街区。(19)协调推进周恩来故居保护利用。(20)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不少于100场。



    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不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坚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干部的“担当指数”提升富民兴区的“发展指数”,以政府的“辛劳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持续打造政治过硬政府。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中央、省市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二)持续打造人民至上政府。始终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将人民满意作为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坚定发展信心,保持干事恒心,永葆为民真心,秉持服务精心。丰富拓展联系群众方式方法,更好地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实行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公开述职,开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监督评议,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群众既体会到政府推进工作的力度和态度,又感受到政府务实为民的温度和厚度。

    (三)持续打造实干担当政府。大力弘扬敢啃硬骨头、敢打攻坚战的斗争精神,让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成为政府鲜明底色。严格落实“五细”要求,以“三个好把式”为标准,充分发扬“孺子牛、拓荒牛和老黄牛”精神,贯彻好落实好各项改革发展任务。坚决整治懒政怠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

    (四)持续打造民主法治政府。严格履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坚决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三重一大”问题集体研究讨论,集中科学决策,不断提升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监察监督和人民监督,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

    (五)持续打造廉政高效政府。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政府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持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深化精文简会成果,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强化审计监督,做好财政资金使用等领域监管。坚持向加快发展要财力,向优化结构要财力,向勤俭节约要财力,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
    各位代表,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外,以高质量发展的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