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太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太白县统计局 (2019年4月)
2018年,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五个扎实”要求和“五新”战略任务,围绕推进“四县”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的总目标,攻坚克难,创新实干,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步增长、质效同升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6957万元,同比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66393万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132378万元,同比增长14.3%;第三产业78186万元,同比增长10.5%;三次产业比为24:47.8:28.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3364元,增长23.5%。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24105万元,占全县经济总量44.8%。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全县共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全年实现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4573万元,同比增长4.2%,其中:农业产值89306万元,同比增长3.4%;林业产值13039万元,同比增长8.8%;牧业产值6820万元,同比增长2.4%。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9602亩,同比减少4%。粮食产量达到6721吨,同比减少5%,其中,夏粮1184吨,同比减少8%;秋粮5537吨,同比减少4%。种植油料3511亩,实现油料产量454吨,同比增长6.3%。全年蔬菜面积107360亩,产量394371吨,实现产值56987万元。种植中药材达到27031亩,产量18070吨,同比增长10%。年末园林水果实有面积2153亩,当年采摘面积2134亩,园林水果产量1814吨,同比增长4.3%;食用坚果2919吨,同比增长1.1%;完成造林面积3500亩,育苗面积3200亩,零星植树13万株;养殖大鲵、细鳞鲑3.7万尾;生猪出栏14610头,猪肉产量1140吨,出栏数及猪肉产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均略有增长;牛出栏1050头,同比增长2%,牛肉产量189吨;羊出栏17105只,同比增长1%,羊肉产量190吨;家禽出栏7.45万只,禽肉产量110吨,同比增长10%;养殖土蜂75290箱,同比增长10.91%,蜂蜜产量289510公斤。表一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6%,三大骨干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贡献率90.76%,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完成产值12.77亿元,同比增长11.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64.8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0.77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业完成产值5.39亿元,同比增长17.69%,贡献率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48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完成产值7.26亿元,同比增长19%,贡献率17.9%,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97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4.55亿元,同比增长18.3%,利润总额1.8亿元,同比下降12.2%。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27亿元,同比增长15.3%;资质内建筑业完成总产值6.71亿元,同比增长29.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0695万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5295万元,同比增长16.8%;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9737万元,同比增长166.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7071万元,同比增长60.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78487万元,同比增长1.2%;民间投资213835万元,同比增长15.1%。 五、交通邮电 县境内公路总里程达922.46公里,公交线路3条,公交车辆6辆,年末实有营运公共汽车58辆、出租汽车21辆,全年输送旅客140万人次,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3810万人公里。全年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收入4799万元,同比下降2.1%,其中:电信业务总量3937万元,同比下降4.2%;邮政业务总量862万元,同比增长8.8%。全县固定电话5011部,移动电话用户60843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16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络宽带用户5939户。 六、商业贸易和旅游业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383万元,同比增长12.2%,其中:批发业15960万元,同比增长13%;零售业28850万元,同比增长12%;住宿业3989万元,同比增长14%;餐饮业12584万元,同比增长11%。 全年累计接待游客328.5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3.37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3.35%和4.73%。全县共有“农家乐”232户,乡村旅游累计接待游客214.2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4.06亿元。2018年先后荣获2018中国最美县域、中国天然氧吧等多项殊荣。 七、金融和财政 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70842万元,同比增长5.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9820万元,同比增长9.0%。各项贷款余额137298万元,同比增长20.8%,其中:涉农贷款97889万元,同比增长3.5%;企业贷款88157万元,同比增长29.2%。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0824万元,同比增长7.9%;总税收收入12244万元,同比增长8.7%。财政支出113563万元,同比增长18.3%,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25615万元,同比增长20.9%;科学技术支出1856万元,同比增长34.8%;医疗卫生支出4907万元,同比下降13.3%;教育支出15649万元,同比增长3.4%。 八、教育和卫生 截止2018年底,全县共有学校24所,其中:幼儿园10所、小学9所、初中3所、高中1所、职业学校1所。专职教师613人,其中:小学276人、初中174人、高中60人、职中25人、幼儿园78人。在校学生5332人,其中:小学2315人、初中1029人、高中650人、职中143人、幼儿园1195人。截止2018年底,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8个,实有病床185张;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79人,其中:医师122人,卫生防疫人员15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所普及率39.3%。 九、文化和体育事业 2018年,全县共开展大型文艺活动12场次,开展全民阅读推广、各类展览活动20场次,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00场次,完成送戏下乡130场次,公益电影放映820场。共举办文艺团队负责人、农家书屋管理员、扇舞、声乐等各类培训40场次,受益群众3000人次。共播放各类新闻1500余条,制作专题节目120余期。全年在宝鸡电视台播放《县区报道》52期, 全民健身运动丰富多彩,全年共举办“2018年陕西省首届冰雪旅游季暨太白县首届冰雪大会”等国家、省、市体育比赛8次,同时组织开展了2018年县级春节文体活动、行业趣味运动会、中小学生运动会等20余项地方性赛事活动。我县培育输送的竞走运动员王朝朝荣获2018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团体冠军、个人亚军。参加宝鸡市第十二届运动会2018年青少年田径、国际跤、举重、跆拳道年度赛,共获得金牌9枚、银牌13枚、铜牌19枚。 十、精准扶贫 全年实现1166户3122人脱贫、28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各项指标全面达标。大力推行“嵌入式”产业扶贫模式,探索实施“八带”路径,持续推行“优菜、扩莓、壮蜂、培葡”四项增收计划,不断健全利益联结和带贫益贫机制,全县1978户贫困户(含已脱贫户)实现了中长期产业全覆盖。全县种植蔬菜10.7万亩,莓类3200亩,新增中药材4015亩,发展农家乐232户,养殖土蜂累计存栏7.5万箱,引进冰葡萄产业,建成冰葡萄生产加工基地500亩。全年整合资金12154.95万元,实施91个产业扶贫项目,带动1141户贫困群众增收。全年137户危房改造对象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并实际入住,兑付补助资金338.3万元。整合财政涉农资金7303.92万元,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92个。全县累计报销救助贫困人口16238人次1155.52万元,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为贫困人口减轻医疗负担479.01万元。落实教育扶贫资助资金1529.5747万元,受助学生33127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6431人次,受助资金328.28万元;开发贫困劳动力公益性岗位508个,从贫困群众中选聘护林员334名、保洁员425名,全面落实低保、五保、社会救助等兜底保障政策,兑现各类补助资金1955.5万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8年,全县常住人口5.18万人,户籍人口48445人,常住人口出生率9.77‰,死亡率6.18‰,人口自增率3.59‰,城镇化率44.23%。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957元,同比增长9.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87元,同比增长8.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681元,同比下降19.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38元,同比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220元,同比下降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5平方米。 全县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9498人,在岗职工9432人;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55797万元,同比增长2.2%;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5477万元,同比增长1.8%;在岗职工年均工资57824元,同比增长2.3%。 2018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1021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0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2%;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603个,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298.4万元。组织开展免费就业培训1020人次,创业培训174人次;劳动力转移就业15163人,劳务输出10013人,劳务经济收入2.27亿元;免费职业介绍1346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770万元。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732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参保3231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9637人,工伤保险参保8510人,生育保险参保4222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综合参保24676人,参保率99.8%,失业保险参保4300人,为32名符合条件的人员申领社保补贴17.5万元。 备注:1.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指标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常住人口数据为统计局抽样调查数,户籍人口数依据公安报表数,各系统资料数字由各部门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