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盈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过去五年,是盈江发展史上极不平凡、值得铭记的五年,也是应对严峻挑战、经受多重考验的五年。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德宏现场办公会精神和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成就梦想,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全面小康如期实现,“十三五”规划顺利收官,“十四五”规划扬帆起航,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社会环境安全稳定。 一、综合 2021年实现生产总值120056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63121万元,同比增长5.5%,拉动生产总值增长1.6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47846万元,同比下降10.5%,影响生产总值下降3.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89593万元,同比增长9.8%,拉动生产总值增长3.6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0.2:29.0:40.8。分行业看,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68493万元,同比增长5.4%;工业增加值262692万元,同比下降0.2%;建筑业增加值85222万元,同比下降31.8%;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00924万元,同比增长16.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4630万元,同比下降8.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2252万元,下降7.2%;金融业增加值40014万元,同比增长3.8%;房地产业增加值68672万元,同比增长23.0%;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17661万元,同比增长9.7%。人均生产总值40267元,同比增长0.6%。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增加值613233万元,同比增长0.6%,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为51.1%,比上年提升0.3个百分点。 2021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02874万元,同比下降6.6%。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043万元,同比下降20.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增值税13831万元,同比增长2.5%;企业所得税1797万元,同比增长36.5%。公共财政预算总支出达319541万元,同比增长0.0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817万元,同比下降23.5%;公共安全支出21548万元,同比增长57.4%;教育支出57639万元,同比下降22.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1873万元,同比增长1.7%;卫生健康支出32874万元,同比增长6.3%;城乡社区支出13829万元,同比下降19.2%;节能环保支出4378万元,同比增长1312.3%。 物价总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5%。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下降1.2%。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下降1.0%,鲜菜上涨3.6%,畜肉下降11.2%,水产品上涨8.6%,蛋类上涨2.9,鲜果下降6.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单位:% 二、农业 2021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265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其中:农业产值424729万元,同比增长6.9%;林业产值79618万元,同比增长7.2%;牧业产值63252万元,同比增长7.3%;渔业产值10380万元,同比增长3.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680万元,同比增长4.3%。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242848亩,比上年下降2.5%。其中:粮食播种面积704670亩,同比持平;油料种植面积14921亩,同比下降19.8%;甘蔗种植面积149717亩,同比下降15.5%;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98219亩,同比增长0.7%;烟叶种植面积22700亩,同比下降8.8%;瓜类(果用瓜)种植面积52431亩,同比增长1.9%;药材类种植面积159596亩,同比增长5.0%,其中,石斛2807亩,同比增长24.1%;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40540亩,同比下降15.3%。 全年粮食总产量233452吨,比上年增长2.9%。油料产量1282吨,同比下降19.9%;甘蔗产量706666吨,同比下降17.4%;蔬菜及食用菌产量75799吨,同比增长0.5%;烟叶产量4200吨,同比下降8.3%;瓜类(果用瓜)产量78779吨,同比增长9.5%;药材类产量12399吨,同比增长42.9%,其中,石斛产量1523吨,增长132.6%;其他农作物产量33388吨,下降12.9%。 茶园年末面积65648亩,同比下降37.2%(注明:同期数包含野生茶);核桃年末实有面积108141亩,同比下降11.7%;橡胶年末实有面积13286亩,同比下降6.6%;咖啡年末实有面积21110亩,同比下降13.8%;澳洲坚果年末实有面积225523亩,同比下降3.4%;竹子年末实有面积8197亩,同比下降85.1%。 茶叶产量3335吨,同比下降27.6%;核桃产量8583吨,同比增长7.3%;橡胶(干胶片)产量120吨,同比增长57.9%;咖啡(干咖啡豆)产量2551吨,同比下降26.7%;澳洲坚果产量29116吨,同比增长189%;竹子产量179万根,同比下降67.6%。 2021年主要农作物面积和产量(粮食部分,国调返法定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全年肉类总产量14811吨,比上年增3.4%;禽蛋产量689吨,下降16.0%;牛奶产量67吨,下降90.7%;水产品产量5780吨,下降38.8%。年末生猪存栏101594头,下降0.5%;牛存栏40515头,增长0.5%;羊存栏30472只,增长0.4%;家禽存栏751272只,增长6.4%;生猪出栏120939头,增长1.2%;牛出栏20091头,增长2.7%;羊出栏22256只,下降7.8%;家禽出栏1246916只,增长1.1%。 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0.33万千瓦特,同比增长3.8%。拥有农用大中型拖拉机4507台,同比增长1.4%;农用小型拖拉机11526台,同比下降3.7%;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635台,同比增长11.6%;联合收割机823台,同比下降11.6%;机动脱粒机174台,持平。全年农机化作业机耕面积72.38万亩,同比增长3.5%。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22241万元,比上年增长11.5%(按现价计算)。全部工业增加值26269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降0.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0082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降0.5%,其中:制糖业实现增加值7656万元,同比下降33.8%;有色金属冶炼业实现增加值27413万元,同比增长70.3%;水泥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1876万元,同比下降4.0%;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122620万元,同比下降6.3%。主要的6种产品产量中,仅硅产量增长,其余呈现均下降。 2021全县具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0户,实现建筑业产值(含分劈产值)共计150800万元,同比下降7.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9.16万平方米,增长75.1%。 四、固定资产及房地产投资 202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07267万元,比上年下降41.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43775万元,同比增长14.9%;项目投资完成363492万元,同比下降51.3%。按构成分,建筑安装工程454827万元,同比下降34.2%;设备工具购置18593万元,同比下降64.3%;其他费用33847万元,同比下降38.1%。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3603万元,同比增长24.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2674万元,同比下降68.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20990万元,下降39.4%。 202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43775万元,同比增长14.9%。房屋施工面积1305272平方米,同比增长30.2%;商品房销售面积17416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39.6%;商品房待售面积28143平方米,较上年相比增加3274.5%。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7784万元,同比下降10.7%。按销售地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03647.6万元,同比下降11.4%;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4136.4万元,同比下降8.2%。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56103.3万元,同比下降23.2%;商品零售341680.7万元,同比下降8.2%。 2021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4.52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进口总额4.17亿元,同比增长10.9%;出口总额0.35亿元,同比下降3.2%。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2021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完成34630万元,同比下降8.4%。2021年年末公路通车里程2340公里,同比增长1.6%,其中:等级公路2092公里,同比增长2.1%,等外公路248公里,同比下降2.2% 。 2021年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增长31.6%,固定电话9901户,移动电话用户33.61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9.9万户。 2021年全县共接待国内旅游者215.51万人次,同比下降38.9%;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1.31亿元,同比下降39.9%。 七、金融 2021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031331万元,比年初增加96384万元,增长10.3%。其中:住户存款790778万元,比年初增加66443万元,增长9.2%;非金融企业存款96482万元,比年初增加19379万元,增长25.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65136万元,比年初增加99826万元,增长11.5%。其中:住户贷款571051万元,比年初增加89999万元,增长18.7%;企(事)业单位贷款394085万元,比年初增加9828万元,增长2.6%。从贷款期限看:短期贷款421140万元,比年初增加68289万元,增长19.4%;中长期贷款539119万元,比年初增加31640万元,增长6.2%;票据融资4877万元,比年初减少104万元,下降2.1%。 八、教育和科技 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00所,其中:幼儿园62所,小学学校98所,初中学校18所,普通高中学校3所,普通中学学校18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有教职工4889人。在校(园)学生77123人,其中:幼儿园11081人,小学30703人,初中13849人,普通中学校19111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379人。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为99.82%;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08.4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0.2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预计为96.06%。 全年专利授权数16件。 九、文化、广播和卫生 2021年末全县共有民族文化工作队1个;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16个(含盈江农场文化站1个);县图书馆1个,藏纸质图书8.7万册。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 2021年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25个,床位数1510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641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452人,注册护士675人;卫生机构诊疗人数2158794人次,其中:门诊2137995人次;入院人数38059人,出院人数37962人。 十、环境保护 全县森林面积33597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77.83%。2021年建成区绿地面积达 342.34公顷,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44平方米,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37.37平方米,城市建成绿化覆盖率达到40.96%。 2021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达98%,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4%,有污水处理厂1个,垃圾处理站 2个。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1年末总人口302756人,其中:男性157594人,女性145162人;城镇人口117700人,农村人口185056人。城镇化率38.88%,人口密度70.13人/平方公里。共有少数民族人口170226人,其中:傣族99638人、景颇族43184人、阿昌族1498人、傈僳族21713人、德昂族427人。 2021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94元,同比增长0.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68元,同比增长0.7%。 2021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6150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58871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05636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467人。 2021年末全县共有188975人次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城镇居民8824人次,农村居民180151人次;全年共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5100.68万元,其中:城镇居民411.89万元,农村居民4688.79万元。 说明: 1.本公报数据均为快报数。GDP、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其他指标增长速度按现价计算。 2.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系有关部门(行业)提供。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是一个生产概念,可以按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种方法计算。 国内生产总值能够全面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一指标。 2.现价 现价,即现行价格,也称当年价格,是指报告期的实际价格。使用这种价格计算的数字,是为了使国民经济各项指标互相衔接,便于考查当年社会经济效益,便于对生产与流通、生产与消费、生产与分配进行经济核算和综合平衡。 3.可比价 可比价是指在不同时期的价值指标对比时,扣除了价格变动的因素,以确切反映实物量的变化。按可比价格计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用产品产量乘某一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另一种是用价格指数换算。 4.不变价格 不变价格是指同类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价格,来计算各年产品价值。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产品价值消除了价格变动因素,不同时期对比可以反映生产的发展速度。 5.国民经济类型划分 是指以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和国家有关法规为依据划分经济类型的规定。是为科学统一地划分国民经济中的各种经济类型,规范统计口径,以便正确反映和研究所有制结构及经济类型的变化情况,为宏观决策、管理和业务管理提供依据。根据《关于经济类型划分的暂行规定》,目前,经济类型可划分为以下几种: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其它经济。 6.三次产业 第一、第二、第三次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它大体反映了人类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活动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它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勘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咨询服务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水利服务业和水利,公路、内河(湖)航道养护业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7.企业一套表 企业一套表是以统计调查对象为核心,通过整合现行统计报表制度,规范统计标准和业务流程,实现调查单位通过互联网在同一系统下报送电子报表到国家统计平台,各级统计部门在线验收并汇总统计数据的一种新型统计调查制度,是一项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通过统一数据处理平台采集基层数据的重大统计改革,能有效减轻企业和基层统计机构负担,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统计数据质量,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更加及时、准确、全面的数据。 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的全部产品总量和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的价值。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林牧渔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是观察农林牧渔业生产水平和发展速度,研究农林牧渔业内部比例关系、农林牧渔业与工业、农林牧渔业与国家建设、人民生活比例关系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计算农林牧渔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基础资料。 9.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工业增加值是宏观经济核算指标,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般用于反映某区域或某行业的工业生产总量。 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实物工作量(形象工程进度)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两部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城镇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及个体户进行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5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农村非农户投资和农户投资。 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企业(单位、个体户)通过交易直接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个人包括城乡居民和入境人员,社会集团包括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等。 1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通过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取得的,调查户在调查期内获得的、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调查户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除以家庭常住人口得到的人均收入。可支配收入既包括现金,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按常住地分,得到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计算公式为: 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 其中: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 财产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支出 转移净收入=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支出 1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年、季、月)内城乡居民所购买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该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 14.“倍”和“番” 增加一倍,就是增加100%,翻一番,也是增加100%, 除了一倍与一番相当外,两倍与两番以上的数字含义就不同了。而且数字越大,差距越大。如增加两倍,就是增加200%;翻两番,是400%、就是增加了300%,(一番是二,二翻是四,三番是八),翻三番就是增加700%。“倍”是按算术级数计算的,“番”是按几何级数计算的。 15.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现阶段,我国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一批新兴产业集群,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