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信阳市浉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洪涝灾害和新冠疫情叠加对全区经济发展带来的严重冲击,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深入信阳革命老区重要讲话精神,扎实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市委、区委工作要求,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走深走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奋力推动现代化幸福美好浉河建设。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3551391万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7898万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1008883万元,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2084609万元,增长6.6%。三次产业结构为12.9:28.4:58.7。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5761元,比上年增长7.4%。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63.3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0.32%,比上年提高0.7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0.5万人,人口出生率7.12‰;死亡人口0.5万人,死亡率8.1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1‰。 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39158万元,同比增长18.5%,其中:税收收入107720万元,增长14.3%,税收收入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7.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43211万元,同比增长7.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0%,其中:衣着类价格上涨0.3%,居住类价格上涨0.7%,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1%,交通和通信上涨1.9%,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4.4%,医疗保健类上涨4.1%,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0.9%,其他用品和服务下降0.2%。
表1 202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以上年为100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79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5%。
二、农业 全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89395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6%,其中:农业产值737260万元,增长7.7%;林业产值22165万元,增长6.1%;畜牧业产值44285万元,增长3.4%;渔业产值24895万元,增长7.8%;农林牧渔服务业65350万元,增长10.2%。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4.93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7%。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68千公顷,增长0.37%;水稻种植面积11.32千公顷,增长5.5%。茶叶种植面积41.44千公顷,增长1.42%。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7.93千公顷,下降6.7%。 全年粮食总产量114037吨,比上年增长0.2%。夏粮总产量9340吨,增长0.6%,其中:小麦产量9340吨,增长0.6%;秋粮总产量104697吨,增长0.2%,其中:水稻产量99454吨,增长2.4%。茶叶产量36517.6吨,增长8.5%。板栗产量27582吨,增长1.0%。蔬菜及食用菌产量549575.9吨,下降6.0%。水产品产量11410吨,增长2.8%。猪牛羊禽肉产量3600吨,下降10.0%。禽蛋产量11200吨,下降3.4%。
表2 202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速 单位:吨 农村用电量10267.9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4%;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1712.5吨,比上年下降2.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0.3%,企业产品销售率98.2%。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8.8%,重工业增长8.5%。分所有制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5.3%,股份制企业增长18.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0.2%。分公有制看,公有制企业增加值增长6.1%,非公有制企业增长18.3%。分重点产业看,五大主导产业增长24.5%,传统支柱产业增长7.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26.6%,高技术产业增长33.7%,高成长性制造业增长19.2%,高载能产业增长7.0%。 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8.4%,利润总额下降78.8%。
表3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速
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25%。区属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2.68万吨标准煤,增长5.8%。 全年区属建筑业总产值95.78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年末全区在库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个数达到108个,较上年增长8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0%。按类型分: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2.3%;民间投资下降5.3%。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9.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3.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4%。
全年区属房地产开发投资456363万元,比上年下降23.1%。房屋施工面积3696569平方米,增长14.7%;房屋竣工面积48376平方米,下降67.9%。商品房销售面积1046557平方米,增长8.2%,其中:住宅981019平方米,增长4.7%;商品房销售总额659197万元,增长19.3%,其中:住宅609555万元,增长17.6%。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9044万元,比上年增长6.8%。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84694万元,增长6.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4350万元,增长5%。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145015万元,增长6.1%;零售业1359012万元,增长8.2%;住宿业41180万元,增长1.4%;餐饮业573837万元,增长4.1%。
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0.3%,饮料类增长2.8%,烟酒类下降19.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1.7%,日用品类增长24.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0.3%,中西药品类增长6.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56.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0.9%,汽车类下降25.7%。 六、旅游和对外经济 年末全区共有旅行社35家,星级宾馆1家。全年共接待游客84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5亿元。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4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2处。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50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6%。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全区共有高中6所,招生6126人;在校学生16700人,其中:高中在校生16229人,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初中在校生270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小学在校生201人;毕业学生5688人。初中25所,招生10354人;在校学生33272人,其中:初中在校生27225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在校生6047人;毕业学生8518人。小学70所,招生8996人,在校学生54982人,毕业学生9981人。幼儿园188所,全年在园幼儿22678人。 年末全区有4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计划立项2项;科技成果转化2项;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50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共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剧场1个,电影院4个。建成232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8个乡镇文化站,8个街道文化站,157家农家书屋。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为15.1万册。 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02个,其中:医院2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3个,乡镇卫生院10个,村卫生室214个,门诊部(所)17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妇幼保健院1个,急救中心(站)1个,采供血机构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2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1个,其他机构1个;病床床位6527张,其中:医院5326张,基层卫生机构1171张;卫生技术人员761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857人,注册护士3479人。全年总诊疗人次(不包含核酸检测人次数)480.2万人次。其中医院诊疗人次270.4万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204.0万人次。核酸检测人次38.9万人次。 ※全年全区运动员参加市全运会共获奖牌117枚,其中:金牌75枚,银牌28枚,铜牌14枚。 九、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79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168元,增长8.6%;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29元,增长10.3%。 ※年末全区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67728人,其中:企业19892人,灵活就业47836人。 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536416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8768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87648人。 ※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53万人,全年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数1927人。 ※截止12月底,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733户9065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322.93万元;特困185户188人,发放资金290万元。截止12月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185户14430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969.19万元;特困2213户2240人,发放资金1275.61万元。 十、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年初全区耕地总资源为21440.44公顷。 年末已发现的矿种为11种,其中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为3种。 全年全区完成造林37300亩,其中人工新造林完成14900亩,封山育林完成7400亩,特色经济林15000亩;完成中幼林抚育15000亩。年末共有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湿地公园1个。 ※全年全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平方公里。 空气环境监测结果显示,全区PM2.5平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为64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为311天。地表水国控断面长台关甘岸桥断面和南湾水库取水口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南湾入库河流五道河入南湾水库站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谭家河入南湾水库站、飞沙河入南湾水库站、席家河入南湾水库站、小浉河入南湾水库站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董家河入南湾水库站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 ※全年全区农作物受灾面积2830.73公顷。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起,死亡5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15人/亿元,直接财产损失704万元。
注: 1.本公报2021年数据为初步统计结果。经最终核实,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为3255227万元,比上年增长1.5%,三次产业结构为12.5:28.4:59.1。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浉河区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人均生产总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文中加※的段落数据均不含南湾、鸡公山。 4.三次产业分类依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剔除国际组织)。 5.工业五大主导产业包括装备制造、食品制造、新型材料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传统支柱产业包括冶金、建材、化工、轻纺、能源等。高耗能工业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 6.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确定。高技术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7)》确定。 7.高技术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 8.年末浉河区医疗部分数据包括市级机构。 9.本公报所涉及部门数据由浉河区财政局、人社局、文广旅局、商务局、教体局、科工局、宣传部、卫健委、企业养老保险中心、医疗保障局、民政局、自然资源局、矿管办、林茶局、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直属一分局、应急管理局等部门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