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烟台市统计局 (2022年3月26日)
2021年,全市上下按照市委构建“1+233”工作体系的要求,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实施“六稳”“六保”政策,狠抓经济运行和支持保障,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生产供给稳定恢复,新动能活力不断释放,经济形势总体平稳,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运行态势,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可持续发展韧性更强,发展预期目标较好完成,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8711.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6.14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3598.50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4487.11亿元,增长9.0%。三次产业构成为7.2:41.3:51.5。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85万人,其中城镇失业职工再就业3.6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4%。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1.3%,服务价格上涨1.5%。新建住宅销售价格上涨3.7%,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上涨2.5%。 表1 202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 二、重点工作 新旧动能加力转换。“四新”经济(即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3.7%,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7.0%,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8.3%,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市场主体规模进一步壮大。年末实有市场主体100.18万户,同比增长7.0%。其中,企业28.84万户,同比增长9.2%;个体工商户69.42万户,同比增长6.2%;农民专业合作社1.92万户,增长2.5%。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1个。建成粮油绿色高质高效核心区4.01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12.3万亩。年末,农字号上市企业达到15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7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978家。全市农产品网上销售41.8亿元。烟台苹果品牌价值145.05亿元。新认证“三品一标”种植业和畜牧业农产品100个。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培植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8个,完成农村公路改造工程2241公里。建成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个,镇街实践所164个,实现全覆盖;建成村居实践站6226个,覆盖率达到100%。 “双招双引”扎实有力。组织参加全省重点外商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深化山东与港澳台合作推进会、山东与世界500强系列活动等活动105场,实际使用外资26.5亿美元,居全省第3位。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先后两次升级人才政策,新增高层次人才8241人,引进高校毕业生5.6万人。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年财政性科技投入31.2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3.9%。年末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4家,其中国家级5家;年末省级以上企业重点实验室19家,其中国家级1家。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奖33项,其中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6项。全年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为2487件,通过专利合作条约途径提出的国际专利申请量(PCT专利)183件。年末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0591件,比上年增长23.7%,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4.91件,比上年提高2.89件。 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蹄疾步稳。深入实施海洋优势产业示范工程、海洋潜力产业突破工程、海洋科技创新强基工程、海洋生态保护固本工程“四大工程”。着力建设支撑有力、特色鲜明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提升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推动我市由传统海洋大市向现代海洋强市加速迈进。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取得新突破,预计全年全市海洋经济增长率13%,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43个,其中国家级18个,海洋牧场总面积130万亩。 三、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产值1176.90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农业产值512.58亿元,增长3.7%;林业产值23.57亿元,增长2.9%;牧业产值215.09亿元,增长27.2%;渔业产值342.21亿元,增长5.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3.46亿元,增长8.9%。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0.2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13万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2.15万公顷,增长0.79万公顷;玉米种植面积16.14万公顷,增长0.44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9.26万公顷,减少0.24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4.19万公顷,增加0.11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183.34万吨,比上年增长8.68万吨,增产5.0%,全年粮食单产达到403.7公斤/亩。其中,夏粮产量74.70万吨,增产11.4%;秋粮产量108.64万吨,增产1.0%。油料产量41.5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蔬菜产量245.13万吨,增产4.5%。水果(含瓜果类)产量771.14万吨,增产4.0%,其中苹果产量606.10万吨,增产2.9%。 全年水产品产量180.09万吨,比上年增长4.3%。其中,海水产品179.30万吨,增长4.3%;淡水产品0.79万吨,增长6.9%。全年高效渔业产量达到4.3万吨,比上年增长16.6%。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1.77%。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791.4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46%。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到23112台,增长1.5%。 四、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100.77亿元,比上年增长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43.1%,制造业增长14.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2.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1.9%,汽车制造业下降1.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2%,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3.7%,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9.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3%,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43.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5.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12.3%。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122.0%,制造业增长35.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59.8%。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518.74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48.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0%。竣工产值438.91亿元,比上年增长1.8%。 五、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539.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83.43亿元,增长10.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20.26亿元,增长13.7%;金融业增加值377.02亿元,增长4.2%;房地产业增加值426.07亿元,增长4.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66.49亿元,增长22.3%。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服务业中,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2.5%,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长40.8%,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0.1%,商务服务业增长16.4%,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增长64.8%。 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19749.3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68.05公里。年末全市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44个,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10个,其中30万吨级及以上2个,20万吨级及以上5个、10万吨级及以上29个、5万吨级及以上58个。 全年货物运输量26132.67万吨,比上年增长7.1%;旅客运输量3230.8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0.4%。 表2 2021年旅客和货物运输量及增长速度
全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42337.04万吨,比上年增长6.0%,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6484.46万吨,增长14.4%。港口集装箱吞吐量365.1万标箱,增长10.6%。
全年民航旅客吞吐量595.5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民航货邮吞吐量7.46万吨,增长10.7%。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199.7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6.4%,其中本年新注册汽车11.38万辆,增长7.2%;私人汽车保有量182.17万辆,增长6.4%。民用轿车保有量119.69万辆,增长6.2%,其中私人轿车114.69万辆,增长6.2%。 年末公交运营车辆3885辆,运营线路399条,年客运量26302.97万人次,其中市区公交运营车辆2432辆,年客运量21820.72万人次。年末运营出租汽车5410辆,年客运量7220.80万人次,其中市区运营出租汽车2924辆,年客运量4377.81万人次。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78.37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68.13亿元,增长28.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5.28万户,增长6.9%;移动电话用户847.04万户,增长4.2%,其中3G和4G移动电话用户663.86万户,增长2.2%。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284.86万户,增长14.8%。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505.8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59.16亿元。 年末共有旅游度假区国家级2处、省级8处。A级旅游景区75处,其中5A级旅游景区2处、4A级18处、3A级50处、2A级5处。旅游星级宾馆饭店61家,其中五星级7家、四星级19家。各类旅行社251家,其中出境游组团社20家。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0.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22.9%;第二产业投资下降5.3%,其中工业投资下降5.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4.0%。民间投资增长0.8%,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5.0%。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803.1亿元,比上年下降1.5%。其中,住宅投资696.6亿元,增长2.5%;办公楼投资16.0亿元,增长60.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49.9亿元,下降7.8%。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056.1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987.97万平方米,增长2.6%。商品房销售额876.57亿元,下降1.2%,其中住宅销售额823.17亿元,增长0.2%。商品房施工面积6743.40万平方米,下降1.4%,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203.0万平方米,下降1.0%。商品房竣工面积907.15万平方米,增长6.1%,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18.42万平方米,增长9.7%。 七、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2.26亿元,比上年增长15.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546.65亿元,增长15.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85.61亿元,增长14.4%。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2888.14亿元,增长13.5%;餐饮收入额344.12亿元,增长34.9%。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比上年增长5.7%,饮料类增长19.3%,烟酒类下降1.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9%,化妆品类增长44.5%,金银珠宝类增长163.0%,日用品类增长9.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0.1%,中西药品类增长11.8%,通讯器材类增长113.0%,石油及制品类增长9.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14.1%,汽车类增长11.0%。 八、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115亿元,增长27.8%。其中,进口1666.5亿元,增长32.6%;出口2448.6亿元,增长24.7%。 表3 2021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全年新设外商投资项目386个,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6.5亿美元,增长16.1%。 全年新备案境外投资企业(机构)20个,实际对外投资12.4亿美元,总量居全省第二;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7亿美元,增长1%。 全市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2.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5.7亿美元,增长24.4%。 九、财政和金融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6.6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税收收入48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2.9亿元,比上年下降5.0%。其中,教育支出13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4.0亿元,增长5.2%;卫生健康支出78.3亿元,增长7.5%;节能环保支出15.0亿元,下降25.4%;城乡社区支出75.6亿元,下降31.7%;农林水支出49.9亿元,下降28.1%。 全年税收各项收入合计1435.86亿元,比上年增长39.6%。税务部门组织收入1217.81亿元,增长40.2%,其中国内税收收入835.03亿元,增长15.2%;社会保险费358.49亿元,增长196.2%;非税收入合计22.89亿元,增长5.5%;其他收入1.40亿元,增长8.2%。海关代征税收218.05亿元,增长36.4%。 年末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11013.51亿元,比年初增加1015.7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2%。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3376.07亿元,比年初增加350.47亿元;住户存款余额6470.31亿元,比年初增加636.38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币存款余额10390.42亿元,比年初增加911.2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6%。年末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7477.1亿元,比年初增加815.1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2%。年末金融机构本币贷款余额7051.59亿元,比年初增加707.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2%。住户本币贷款余额2401.95亿元,比年初增加144.69亿元;企(事)业单位本币贷款余额4649.42亿元,比年初增加562.88亿元。 全年证券期货市场交易额5.4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0.6%。年末累计投资者账户开户数156.2万户,比上年增长5.2%。 全年新增上市公司4家,总数达到55家。新增“新三板”挂牌公司1家,总数达到48家。新增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公司18家,总数达到271家。 年末全市拥有保险法人机构1家,地市级分支机构77家。全年全市保费收入265.74亿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206.38亿元,增长1.8%;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59.36亿元,减少3.4%。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支出89.08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人身险公司赔付47.57亿元,增长1.5%;财产险公司赔付41.51亿元,增长2.1%。 十、民生保障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29元,比上年增长8.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169元,比上年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74元,比上年增长10.2%。 全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021元,比上年增长9.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4178元,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472元,增长13.4%。 年末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9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0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2.8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2平方米。 表4 2021年百户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 年末全市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14.33万人(不含离退休),参加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18.36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47.3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61.1万人,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86.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32.4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60.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37.1万人。 政府发放的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42元提高到150元。失业金领取标准由每人每月1719元/1557元提高到1890元/1710元(海阳、莱阳、栖霞执行低标准,其他县市区执行高标准)。城市低保标准每人每月866元,人均月补助水平为661.45元;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月667元,人均月补助水平为468.81元。年末全市共有7924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48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60人享受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2.33万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全年共发放城市低保资金7251.8万元、农村低保资金39920.5万元、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金453万元、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金34404.7万元。年末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脱贫享受政策户33349户、50898人,监测帮扶人口440户、861人(其中风险消除18户、25人),全市没有返贫新致贫人口。 全年开工建设棚改安置房5948套,完成13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开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项目5个、总长2.28公里。完成省定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529户。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11242户。 十一、社会事业 全年研究生招生3304人,比上年增长11.6%;在学研究生8377人,增长25.7%;毕业生1569人,增长7.8%。普通高校16所,本专科招生8.06万人,比上年增长9.7%;在校生25.96万人,比上年增长6.9%;毕业生7.13万人,比上年增长18.2%。中等职业学校29所,招生1.69万人,下降8.6%;在校生4.8万人,增长1.5%;毕业生1.5万人,下降10.2%。普通高中47所,招生2.78万人,下降8.3%;在校生8.5万人,下降0.6%。普通初中226所,招生5.22万人,增长1.8%;在校生21.15万人,增长1.0%。小学292所,招生6.68万人,增长4.2%;在校学生29.7万人,增长5.2%。特殊教育学校9所,招生89人,在校学生967人。幼儿园949所,招生5.13万人,下降16.5%;在园幼儿18.74万人,增长1.6%。 年末全市文化系统拥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0个,艺术表演场所6个,公共图书馆14个,文化馆15个,博物馆和纪念馆42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5个。年末拥有县级以上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台)10个,广播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2座,全市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100%。 全年共举办各类群众体育赛事活动512场次,新建体育场地设施220处,全市体育健身器材设施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城区范围建成15分钟健身圈。启用“云动烟台”平台。体育设施器材录入平台数量达7.01万件、场地8400个。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达到2.4万人。新增国家体育产业基地1个、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1个、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1个、国庆假期国家体育旅游精品线路1条、省级十一黄金周体育旅游精品线路1条、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体育服务综合体1个。在“山东省体育惠民消费季”中,核销政府券50.46万元、企业券60.23万元,直接拉动体育消费432.38万元,拉动比为1:8.57,全省排名第二。烟台体育健儿在奥运会、全运会上获得金牌、奖牌数全省第一。 年末共有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229个。其中,养老机构(含敬老院)247个,SOS儿童村1个,儿童福利院1个。机构养老床位4.17万张,年末收留抚养老年人1.73万人。共建有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1475个。全年福利彩票销售8.22亿元,筹集福彩公益金2.53亿元。市慈善总会募集款物657.42万元,发放救助款物1075.6万元,救助困难群众3.02万人次。设立慈善义工管理中心32个、义工工作站150个,慈善义工项目服务队22支,注册义工7万余人,星级慈善义工超过3万人,提供志愿服务1750万小时。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市已发现矿种69种,可开发利用的有36种,岩金、菱镁、钼、滑石保有资源储量分别居全国第一、二、四、五位。 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3.6℃,比上年偏高0.4℃。全年平均降水量829.3毫米,全年水资源总量26.32亿立方米。年末29座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4.82亿立方米,比历年同期平均储水量少0.96亿立方米。 年末森林覆盖率36.3%,全年完成造林面积7690亩,其中人工造林面积3005亩。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自然保护区23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8个、市级3个。共有森林公园17处,其中国家级7处,省级3处、市级7处。 全社会电力消费量595.2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4%。第一产业用电13.59亿千瓦时,增长5.2%;第二产业用电467.56亿千瓦时,增长4.7%,其中工业用电463.14亿千瓦时,增长4.5%;第三产业用电60.28亿千瓦时,增长13.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53.79亿千瓦时,增长3.9%。 全年全市国控点位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天数为316天,较上年增加4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6.6%,较上年增加1.4个百分点。市区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为9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同比改善10.0%;二氧化氮年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同比持平;一氧化碳日平均第95百分位数浓度为1.1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同比改善8.3%;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浓度为150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同比改善2.6%;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为53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同比改善11.7%;细颗粒物年均值27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同比改善12.9%。 市区降水pH年均值为6.3,未出现酸雨(pH<5.6的雨水为酸雨)污染。 声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各类噪声功能区均达到相应指标要求。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年均值为66.9分贝。市区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昼间为53.7分贝。 全市国控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81.8%,较上年增加27个百分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全市管辖海域海水水质以一类、二类海水为主,符合一类和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全市管辖海域面积的94.9%。海水浴场在整个监测期内水质状况为优良。 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65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075人。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4.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指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及城镇个体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 6.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性支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以及百户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均来自于抽样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