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南平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南平调查队 (2022年3月28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17.58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6.36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754.55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1016.67亿元,增长8.7%。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第一产业为16.4%,第二产业为35.6%,第三产业为48.0%。 年末常住人口数267.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74万人,有5573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8%,比上年末提高0.3个百分点。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56.56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30亿元,增长4.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8.61亿元,增长1.1%。全市地方级税收收入66.20亿元,增长12.8%。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5.59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农业产值226.34亿元,增长4.1%;林业产值121.44亿元,增长5.1%;牧业产值224.69亿元,增长7.5%;渔业产值21.61亿元,增长3.2%。 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81.00万亩,比上年增加0.04万亩。其中,稻谷播种面积226.09万亩,减少0.04万亩。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4.50万亩,增加4.91万亩。其中,蔬菜播种面积116.56万亩,增加2.86万亩;烟草播种面积19.37万亩,增加0.61万亩;油料播种面积9.45万亩,增加0.72万亩。 全年粮食总产量118.30万吨,比上年增加0.48万吨,增长0.4%。其中,秋粮产量109.07万吨,增长0.4%;稻谷产量102.02万吨,增长0.5%。茶叶产量8.38万吨,增长5.6%;水果产量39.92万吨,增长4.8%;蔬菜产量152.87万吨,增长3.3%;烟叶产量2.87万吨,增长3.1%。 表1 202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全年肉蛋奶总产量119.71万吨,比上年增长8.1%。肉类总产量93.57万吨,其中猪肉产量13.49万吨,增长11.1%;主要禽肉产量79.2万吨,增长7.2%;牛肉产量0.21万吨,增长3.6%;羊肉产量0.22万吨,增长0.3%。年末生猪存栏106.34万头,下降4.7%;生猪出栏158.03万头,增长4.9%;主要家禽出栏5.77亿只,增长7.6%;兔出栏120.17万头,增长43.5%。主要禽蛋产量11.79万吨,增长5.9%;生牛奶产量14.35万吨,增长13.4%。 全年水产品产量9.16万吨,比上年增长3.2%。淡水养殖产品产量7.91万吨,增长3.5%,其中池塘产量4.93万吨,增长3.3%;水库产量1.65万吨,增长4.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91.73亿元,比上年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6.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8%,集体企业下降103.4%,股份制企业增长9.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8.7%,私营企业增长6.2%。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8.5%,重工业增长8.7%。 规模以上工业的35个行业大类中21个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其中,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长216.2%,金属制品业增长82.8%,医药制造业增长65.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61.0%,纺织服装、服饰业增长45.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5.2%。 “3+4+5”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35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9.7%。其中,215家食品工业产业增加值增长11.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6.4%;285家林产工业产业增加值增长1.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5.9%;103家机电产业增加值下降7.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0%;83家新型轻纺产业增加值下降7.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1%;73家新型建材产业增加值增长29.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6%;53家氟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长3.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5%;55家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增长39.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4%;33家电子信息和数字产业增加值增长2.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9%;35家新能源产业增加值下降3.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9%。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7.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3%。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2.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2%。 表2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1.72亿元,比上年下降2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48.0%,提高2.4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营业务收入1423.39亿元,下降2.8%;上交税金总额24.00亿元,下降6.9%;亏损企业亏损面为11.58%,亏损企业亏损总额9.80亿元,增长62.6%。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63.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51.13亿元,增长11.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铁路)比上年增长0.1%。其中,项目投资增长0.5%。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3.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8.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7.3%,占比为42.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7.0%,占比为49.2%。工业投资增长7.3%,占比为42.4%;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8.7%,占比为16.9%;民间投资增长1.9%,占比为72.0%。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8%,占比为3.0%。从资金来源情况看,全年项目投资资金来源合计比上年下降1.6%。其中,国家预算资金下降17.2%,国内贷款下降42.9%,利用外资增长349.9%,自筹资金增长4.7%,其他资金下降27.7%。 表3 2021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 | 农、林、牧、渔业
| | 采矿业
| | 制造业
|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 批发和零售业
|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含铁路)
| | 住宿和餐饮业
|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 房地产业
|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 教育
|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31.97亿元,比上年下降1.6%。其中,住宅投资179.16亿元,下降2.0%。年末房屋施工面积2021.10万平方米,增长1.22%(本年新开工面积329.25万平方米,下降21.3%);房屋竣工面积196.77万平方米,增长0.01%;商品房销售面积384.07万平方米,增长4.7%;商品房待售面积85.69万平方米,商品住宅待售面积32.52万平方米。 表4 2021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1.00亿元,比上年增长8.3%。 全年全市批发业实现销售额533.50亿元,比上年增长24.2%;零售业实现销售额732.55亿元,增长20.6%;住宿业实现营业额23.03亿元,增长17.2%;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03.75亿元,增长30.8%。 全年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4.48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13.23亿元,增长4.0%;汽车类零售额16.87亿元,增长12.5%;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33.51亿元,增长5.0%。全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13.33亿元,增长9.7%。限额以下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56.52亿元,增长9.0%。 六、对外经济 全市进出口总额153.31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出口额146.77亿元,增长27.7%;进口额6.54亿元,下降36.2%。 全年全市外商实际到资2.65亿元,同比增长6.9%。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70.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 公路通车里程1610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42公里。铁路营业里程705.91公里。全年货运量5662.75 万吨,增长30.1%;货物周转量(不含铁路、民航)125.56亿吨公里,增长28.6%。 表5 2021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情况 全年旅客运输量1250.07万人,比上年下降16.2%。旅客周转量(不含铁路、民航)5.30亿人公里,下降18.5%。 表6 2021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情况 年末汽车保有量35.35万辆,其中载客汽车保有量28.0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6.98%,载货汽车保有量5.61万辆,下降5.63%。全市轿车保有量18.27万辆。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9.29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2.56亿元,电信业务总量26.73亿元。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80.15万件,报刊杂志期发27.52万份。年末电话用户总数326.83万户,比上年增加2.38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37.74万户,减少1.4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89.09万户,增加3.83万户。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6055.98万件,同比增长30.3%。 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20.13万户,比上年增加11.16万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为102.0%,下降7.7个百分点。其中,光纤宽带用户109.45万户,增加9.73万户;光纤用户渗透率达91.11%,下降0.4个百分点。移动互联网用户246.14万户,增加10.04万户;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为91.8%,下降14.6个百分点。其中,4G用户187.69万户,减少41.89万户;4G用户渗透率达64.9%,减少15.6个百分点。 全年共接待旅游总人数5601.56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0%。其中,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61万人次,下降73.3%;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599.96 万人次,增长19.2%。接待入境旅游人数中,接待外国游客1.01万人次,下降39.0%;台湾同胞0.38万人次,下降79.8%;香港同胞0.19万人次,下降88.3%;澳门同胞0.02万人次,下降97.4%。 全市旅游景区(点)接待旅游人数1546.93 万人次,增长0.7%。其中,A级景区接待旅游人数1084.89 万人次,下降7.7%。旅游总收入546.23 亿元,增长7.8%。其中,国内旅游收入545.15 亿元,增长8.2%;旅游外汇收入0.17亿美元,下降59.2%。 八、金融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395.28亿元,比上年增长5.2%;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872.26亿元,增长11.9%。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383.90亿元,增长5.2%;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871.33亿元,增长11.9%。 表7 2021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 指标 | | | | | | #住户存款
| | | | | |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
| | | | | | #住户贷款
| | | | | |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
| | |
全年全市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59.03亿元,增长4.25%;赔付支出20.44亿元,增长14.4%,其中,健康保险赔付支出6.68亿元,增长23.8%;保险深度2.7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2个百分点。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95元,比上年增长8.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53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31元,增长10.1%。 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458元,比上年增长12.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899元,增长10.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844元,增长16.3%。 全年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74.7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6.2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63.31万人,生育保险参保21.51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43.04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43.53万人。 全市5个市区城乡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659元提高到787元,5个县从每人每月596元提高到722元。全市保障城乡低保对象3.47万户6万人,累计发放低保金2.49亿元。较上年增加保障对象2961人,低保覆盖率从1.86%提高到1.89%,居全省第二。全市特困供养保障对象7471人,累计发放供养金1.16亿元,集中供养率从76.69%提高到90.85%,比去年底提高了14.16个百分点。实施临时救助1.75万人次、3332.8万元,临时救助金使用率105.18%。 全年全市创建三星级农村幸福院150个,建成老年人助餐点26个,建设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3所、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点10个,争取项目和资金数均位居全省前列;完成1138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全市新增各类养老床位数1458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9.4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8.8张,居全省第二。街道社区综合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乡镇综合功能养老机构覆盖率从90.8%提高到97.39%。全年共发行福利彩票1.14亿元,较上年增长22.98%。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全市5所高等学校(含1所成人高校)招生17871人,在校生49926人,毕业生9812人;15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9570人,在校生23496人,毕业生7777人;166所普通中学招生52234人,在校生155176人,毕业生46091人;284所普通小学招生30924人,在校生194393人,毕业生35699人;559所幼儿园在园幼儿84938人;9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810人。 2020年全市有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达472家,比增23%;规上企业上报研发经费23.48亿元,比增10.4%。全年全市新授权专利3259件,比增45.49%;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88件,比增13.68%。全市新注册商标18697件,比增67.3%,新认定中国驰名商标1件,新注册地理标志商标11件,位居全省首位。南平市进入中国城市品牌(地级市)百强榜,光泽圣农公司高居农业类别企业品牌榜首,武夷岩茶连续5年位列中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2名。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艺术表演场所10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0个、文化站139个、博物馆10个、公共图书馆10个,图书馆藏书总量215万册。广播电台10座,广播节目11套,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9.6%;电视台10个,电视节目11套,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9.54%。 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项目“闽北中医重点专科大楼”完成建设。全市共建成10个示范中医馆,新建2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新增10个中医优势病种纳入医保按病种付费。闽北精神卫生中心、光泽县健康养老中心等重点项目竣工验收。 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49个,其中医院50个,卫生院115个。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806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095人,注册护士8362人,医生6434人),其中医院11425人、卫生院2930人。年末共有医疗机构床位16333张,其中医院12513张、卫生院2605张。 新建邵武体育馆、顺昌体育中心、建瓯水上中心3个场馆项目,完成场馆改造13个。在第十四届全运会获得三金二铜,金牌数、奖牌数超上届。在2021年度福建省青少年锦标赛获得3个团体第一,36个单项第一,参赛项目、竞赛成绩均取得突破。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0.6%,其中工业用电量增长11.8%。 全市全年完成造林绿化20.36万亩,完成森林抚育66.1万亩、封山育林22.56万亩。“森林生态银行”经验做法由1个县3个村拓展至4个县(市、区)的44个村,合作林地由原先的2636亩拓展到3万余亩。2021年9月,时任省政府省长王宁同志充分肯定了“森林生态银行”是深化林改的创新、探索与实践,要求在全省示范推广。“森林生态银行”及“碳汇+”绿色创新项目荣获2021年度“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自然守护类别年度大奖,为该类别全国唯一获奖项目;“森林生态银行”运行机制入选国家林草局《林业改革发展典型案例》(第二批)。创建“福建省森林城镇”2个、“福建省森林村庄”40个;提升森林公园10个,建设森林步道79.58公里;已完成4个珍贵树种示范区建设,完成“二沿一环”森林景观带4768亩。全市8个县(市)均已申创国家森林城市(县城),实现县(市)全覆盖,其中,顺昌县、光泽县、武夷山市、建瓯市和浦城县等5县(市)获国家林草局备案。顺昌县龙山公园成功被命名为福建省“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政和县东平镇凤头村闽楠古树群、建瓯市房道镇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沉水樟古树群、建阳区麻沙镇水南村闽楠古树群等3片古树群成功入选首批福建最美古树群。 南平设区市(延平)达标天数比例99.73%,连续七年全省设区市排名第一;全市6项污染物平均浓度值中 SO2、CO、NO2、O3和 PM10等五项指标优于国家一级标准,其中PM10浓度33微克每立方米优于欧盟(40微克每立方米)标准,PM2.5浓度18微克每立方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于欧盟(25微克每立方米)标准。境内主要流域51个断面水质状况优,Ⅰ—Ⅲ类水质比例100%,其中Ⅰ—Ⅱ类优质水质比例88.2%;82 个小流域断面水质状况优,Ⅰ—Ⅲ类水质比例100%,其中Ⅰ—Ⅱ类优质水质比例 69.5%。武夷山东溪水库为Ⅲ类水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36.7。全市14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Ⅰ—Ⅲ类优良水质比例100%。2021年危废处置利用率100%。危废处置利用能力32.09万吨/年,其中综合处置能力15.37万吨/年,利用能力13.27万吨/年,收集能力3.45万吨/年。 全市发生4起森林火灾,占全省总数的9%;受害面积11.78公顷,同比减少22%,占全省总数的3.9%。全市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3起、死亡48人,同比增加1起、减少2人,分别上升1.9%和下降4.0%。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部分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不做机械调整。 2、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本公报卫生机构数不含村卫生室。 4、铁路营业里程口径调整,不含峰福线延平区部分、衢宁线里程。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社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重点项目投资数据来自市发改委;公路里程、公路运输、水运、汽车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铁路数据来自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货物进出口数据来自南平海关;利用外资数据来自市商务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互联网业务收入、电话用户、电信业务总量等数据来自市通信管理局;旅游、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广播、电视、文化、图书数据来自市文旅局;货币金融数据来自人行南平支行;保险业数据来自南平银保监分局;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数据来自市工信局;科技数据来自市科技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专利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管局;水产品产量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报纸、期刊数据来自邮政公司南平分公司;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健委;医保数据来自市医保局;低保数据来自市民政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林业数据来自市林业局;水资源数据来自市水利局;其他数据来自南平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南平调查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