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宝应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强富美高”新宝应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一、综合 经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1.41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9.96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03.91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47.54亿元,增长7.0%。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0.7:48.0:41.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23320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增加12965元。 全县新登记市场主体8125户,其中:新登记企业(含分支机构)3610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4502户。年末实有市场主体68457户,同比增长5.2%。其中:各类企业20107户,增长12.1%;个体工商户47946户,增长3.2%。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472人,举办网络招聘会52场,采集各类岗位17995个,转移农村劳动力1400人。举办创业培训班23期,组织创业培训745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3619人。扶持农村劳动者自主创业1587人,引领大学生创业431人,带动就业1265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69.46万亩,增长0.2%。其中:夏粮播种面积81.38万亩,增长0.1%;秋粮播种面积88.08万亩,增长0.3%。全年粮食亩产515公斤,下降0.2%,其中夏粮亩产405公斤,下降0.5%;秋粮亩产616公斤,增长0.2%。全年粮食总产87.18万吨。其中:夏粮总产32.96万吨,下降0.5%;秋粮总产54.22万吨,增长0.4%。年末全县生猪存栏22.61万头,其中能繁母猪2.84万头。全年生猪出栏37.64万头。水产养殖面积36.90万亩,下降5.5%。水产品产量14.91万吨,增长0.1%。 新建高标准农田2.9万亩。新增有机农业面积5722亩、绿色有机农产品13个。生态化改造池塘1.5万亩。实施农业规模项目20个。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3家。宝应现代农业产业园获国家级认定。 年末全县有效灌溉面积108.43万亩,旱涝保收面积101.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74.5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9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总数达50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6.57亿元,利润总额24.68亿元,利税总额39.8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0%。实现工业开票销售968.87亿元,增长18.4%。工业用电量16.32亿千瓦时,增长10.7%。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730.81亿元,增长19.2%。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265.01亿元,增长11.8%;金属制品业产值71.36亿元,下降14.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43.56亿元,增长30.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值42.23亿元,增长180.3%;汽车制造业产值34.45亿元,增长27.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34.33亿元,增长11.3%。 全县实现建筑业总产值645亿元,比上年增长7.2%。完成房屋施工面积7302.59万平方米,增长13.0%。其中:新开工面积3172.30万平方米,下降13.2%。竣工产值556.18亿元,增长14.2%。竣工面积2610.09万平方米,增长7.6%。全县现有各级各类资质建筑业企业236家,其中特级总承包资质企业1家、一级总承包资质企业7家、二级总承包资质企业96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6%。从产业分布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4.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3.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7.1%。全年新增列统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249个。维之恩精密轴承、虹途电子等11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锡洲电磁线、国人5G射频滤波器等15个重大项目顺利竣工,宝胜系统集成、鼎钰玻璃等14个重大项目实现达产。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1个、新竣工24个。 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47个,完成投资40.23亿元,比上年下降30.0%。从投资工程用途来看,住宅投资29.65亿元,下降38.0%;非住宅投资10.57亿元,增长10.1%。全县商品房竣工面积46.61万平方米,增长21.8%。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46亿元,增长6.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153.41亿元,增长6.4%;农村17.05亿元,增长11.7%。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156.82亿元,增长8.2%;住宿和餐饮业13.64亿元,下降5.1%。 精心组织“烟花三月”节活动,全年开展各类招商活动11次。大力引导外资进入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行业,新落户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个。开展小型务实招商活动36场、“云签约”活动12场,新签约重大项目27个、亿元项目52个。 全年对外投资总额3666万美元,下降17.9%。全县实际到账外资15043万美元,增长49.3%。实现进出口总额95964万美元,增长29.8%。其中:出口总额77624万美元。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全县完成公路客运量312万人、旅客周转量2.31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下降7.1%、增长4.5%。完成公路货运量672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12.25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2.4%、0.1%;完成水路货运量719万吨、水路货运周转量31.61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9.1%、9.6%。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16745万元,比上年增长8.4%。电信、移动和联通三大运营公司完成电信业务收入5.75亿元,增长5.8%。年末移动电话用户68.65万户,增长4.3%。固定电话用户8.78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7.79万户,增长16.0%。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81.33亿元,增长29.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14亿元,增长1.1%。其中:税收收入19.48亿元,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7.5%;非税收入5.65亿元。全年财政支出137.67亿元,增长14.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29亿元,增长1.4%。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 699.32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59.07亿元,增长11.0%。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 550.95亿元,增长9.3%。 全县保险分支机构18家,实现保费收入16.12亿元,增长9.5%。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县获专利授权236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58件。发明专利保有数738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0.8件;新增注册商标2757件,国际注册商标7件。 全年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4家、省科技企业上市培育入库企业1家、省农业科技型企业3家,新增省级星创天地1家,获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11家。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新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43人。新增专业技术人才2523人,培养高技能人才625人。 新改建普惠制幼儿园3所、义务段学校2所、高中3所。全县拥有各类学校(含幼儿园)123所,在校生82443人。普通中学29所,在校生29957人。其中: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12809人;初级中学24所,在校生17148人。小学37所,在校学生32651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5168人。特殊学校1所,在校学生222人。幼儿园55所,在校生14445人。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9.75%,幼儿园毛入园率99.75%。有效落实“双减”政策,中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全市第一方阵。
九、文化、卫生、体育和旅游业 新建文化大舞台13个、数字化影院1个。新建体医融合服务中心、全民健身驿站各1处。组织送文化进乡村128场、进景区188场。市民大学堂开展免费艺术培训2000余人次。全县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10次。原创淮剧《浪起宝应湖》获省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 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4个。其中:医院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14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培训中心1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3707张,其中医院拥有病床2153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681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453人,注册护士1506人。国家卫生县城通过复审。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加强,建成PCR实验室5个,单日最大检测能力达4.5万管,启动8个标准化发热门诊建设。 组织参加江苏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宝应籍运动员获3金1银3铜;参加江苏省少儿体适能暨快乐体操锦标赛,获1金1银1铜。 年末全县拥有国家3A级旅游景区6家,2A级旅游景区4家,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7家,三星级乡村旅游区2家,三星级旅行社4家,三星级旅游饭店2家,省研学旅行基地1家,省工业旅游示范区2个。全年实现旅游收入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4.4%;接待国内外入住游客51万人次,增长4.5%。
十、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 实施乡镇“三个一”“五个一”工程52个,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市级美丽宜居村庄10个。整治疏浚农村河道20条。完成县道大中修32公里,新建农村公路51公里,改造危桥10座。绿化造林3100亩,修复湿地800亩,建成省级绿美村庄8个。林木覆盖率21.21%。改造老旧小区23.2万平方米、棚户区及危旧房1324套。新改建各类公园11个。 新建镇级空气自动监测站12个,全年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1.1%,与上年持平;PM2.5平均浓度为32.1微克/立方米,较上年下降9.6%。打造幸福河湖2条,国省考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100%;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85.90万人,比上年下降1.29%。按性别分,男性43.52万人、女性42.38万人。全年户籍出生人口3462人,出生率4.03‰;户籍死亡人口8440人,死亡率9.83‰,当年人口自然增长率-5.80‰。年末全县常住人口68.2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7.62%。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27元,比上年增长9.3%;人均消费支出20326元,增长19.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698元,增长8.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866元,增长1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88元,增长10.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720元,增长21.8%。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55平方米。 年末全县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58.15万人、72.58万人、6.86万人和9.37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征缴基金2.55亿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征缴基金1.71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75元提高到205元。
注: 1、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部分指标数据因统计口径调整,较上年不具可比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