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灌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紧紧围绕“一个主攻、三个加快、五个提升”重点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顺利实现“十四五”开新局、夺首胜目标任务。 初步核算,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4.02亿元,增长10.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2.1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52.5亿元,增长14.7%;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189.42亿元,增长9.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8700元,增长11.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0.9:34.6:44.5调整为19.3:36.0:44.7。 一、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2021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5.89亿元,增长4.6%,其中农业75.92亿元,增长4.8%;林业2.42亿元,增长1.3%;牧业33.2亿元,增长6.1%;渔业25.85亿元,增长3.1%;农林牧渔服务业18.5亿元,增长3.6%。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3.03亿元,增长4.3%,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0.93亿元,增长3.0%。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81.74万亩,粮食总产量87.88万吨,粮食亩产483.5公斤,其中:夏粮播种面积87.05万亩,夏粮亩产394.7公斤,夏粮总产量34.36万吨;秋粮播种面积94.69万亩,秋粮亩产565.2公斤,秋粮总产量53.52万吨。全年蔬菜及食用菌产量92.89万吨;油料作物产量1638吨;水产品产量6.17万吨;肉类(猪、牛、羊、禽)产量6.08万吨。年末生猪存栏35.07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3.27万头,全年生猪出栏50.05万头,猪肉产量4.42万吨。农业机械总动力95.29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7.0%。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21年,全县工业生产快速恢复,各项指标增长较快,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1.77亿元,增长18.0%;工业应税销售收入162.5亿元,增长29.5%;工业增值税4.66亿元,增长49.9%;全社会工业用电量6.58亿千瓦时,增长22.7%。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8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0.16亿元,增长43.0%;实现营业收入124.91亿元,增长42.5%;实现利税9.34亿元,增长209.0%;实现利润7.16亿元,增长93.3%。 建筑施工稳步回升。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0.73亿元,增长5.4%。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78.6亿元,增长14.2%;房屋施工面积389.95万平方米,增长7.2%;房屋竣工面积37.22万平方米,下降49.4%。 三、固定资产投资 各项投资增减互现。2021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2.38亿元,增长10.3%,其中项目投资209.95亿元,增长13.9%。工业投资142.73亿元,增长6.0%,其中工业技改投资31.41亿元,下降34.2%,制造业投资99.15亿元,增长24.1%。高技术产业投资25.16亿元,增长57.6%。服务业投资93.31亿元,增长18.2%。房地产投资32.43亿元,下降8.4%,商品房销售面积86.58万平方米,增长24.5%。 四、城乡建设与环保 城乡建设同步推进。完成棚户区改造601套,旧城改造3.7万平方米,提升改造老旧小区6个,改造人行道2.8万平方米,中大街、民安路、丽江路等道路黑色化提升改造竣工,伊山路、伊尹路、西环北路、人民路南段等雨污分流改造完成,东城区强排站建成投入使用,新建5G基站300个,新施划停车位756个,打造垃圾分类特色小区18个,有机废弃物处理中心投入使用,新增绿地面积40万平方米。完成农村生态河道建设76条,全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行政村覆盖率84.0%,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新铺设管网253.88公里,农民住房条件持续改善,超额完成省下达三年改善1.06万户目标任务。 生态治理卓有成效。化工园区整治持续推进,全年关闭退出安全环保不达标化工企业24家,园区安全风险等级提升至C类。全县大气、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全年PM2.5平均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下降7.7%,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到100%。全省首个县级能源大数据(碳监测)中心在灌云正式启用,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通过省级验收。开展绿美灌云建设,新增成片造林面积1.02万亩,四旁植树140万株,打造绿美村庄20个。完成团港岸线4公里海岸线修复工作,“灌云县劳役代偿替代性生态修复项目”荣获全省探索创新类最美生态修复案例。省级生态文明示范镇实现全覆盖。 五、贸易和外经 消费市场逐步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14亿元,增长6.8%。实现批零住餐贸易额295.14亿元,增长22.1%,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205.4亿元,增长23.4%;零售业销售额81.42亿元,增长18.8%;住宿业营业额0.6亿元,增长12.0%;餐饮业营业额7.76亿元,增长26.2%。 外贸外资迅速增长。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5731万美元,增长30.0%,其中出口总额24707万美元,增长30.0%;进口总额1024万美元,增长29.0%。实际利用外资12027万美元,增长147.6%。 六、交通运输和旅游 交通设施日趋完善。花果山机场正式通航,长深高速花果山机场互通、204国道机场连接线、穆南线、穆新线等道路建成通车。港口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运营质效大幅提升,海河联运物流园保税库一期竣工投用,海河联运年吞吐量达1600万吨,集装箱运量达1.8万标箱,创历史新高。 全域旅游不断发展。大伊山、伊甸园、潮河湾、伊芦山四大景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潮河湾景区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功举办2021连云港全域旅游嘉年华暨灌云第四届梨花节等系列活动。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33亿元,增长12.0%,其中税收收入20.4亿元,增长23.4%,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0.5%,财政收入质量有所提高。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1.7亿元,增长2.8%。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有所缓解。 金融信贷稳定增长。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6.03亿元,增长7.5%,占GDP比重6.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89.12亿元,比年初增加23.95亿元,增长6.6%,各项贷款余额394.49亿元,比年初增加56.55亿元,增长16.7%。 八、社会事业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新建义务教育学校6所,创成省级优质幼儿园2所,“全国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通过省级验收。县妇幼保健院新建项目主体完工,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基地、救护车集中洗消中心建成使用,创成“省级健康促进县”,市卫生应急示范乡镇实现全覆盖。县新消防指挥中心、临港产业区特勤消防站完成入驻投勤。 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市首家设立“富民兴村贷”,助推富民兴村项目81个,全县286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0万元以上。实施“社保同舟·保障共享”扩面专项行动计划,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参保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99%。新增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获评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县。 社会治理成效显著。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活动,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伊山司法所创成国家级示范司法所。加快推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持续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顺利完成新沂河五次泄洪任务,荣获“全省防汛抗洪工作先进集体”。全县大局持续稳定向好。 各项改革不断推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创建“1+1+4”政务服务新模式,工程建设审批实行“一张表单、统一申报”。深入开展“四诚四真”活动,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十条意见》《灌云县整治优化“六大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举办《监督进行时》电视问政类栏目,落实“1113”监督服务工作举措,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九、人口和人民生活 户籍、常住人口略有减少。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达1019634人,其中男性539808人,女性479826人;出生人口6873人,死亡人口4393人;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479531人,乡村人口540103人。年末全县常住人口71.94万人,比年初减少0.5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0.52%,常住人口出生率6.92‰,死亡率7.48‰,自然增长率-0.56‰。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据城乡居民住户抽样调查,2021年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18元,增长10.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98元,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77元,增长11.2%。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57.23亿元,比年初增加28.86亿元,增长12.6%;人均储蓄余额达到35610元,增长13.7%。
注:①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与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②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储蓄余额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 ③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灌云县统计年鉴》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