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184|回复: 0

[湖北] 2022年宜昌市西陵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21:31
  • 签到天数: 809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6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4237
    发表于 2022-5-20 18: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宜昌市西陵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1月23日在西陵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西陵区人民政府代区长宋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西陵区第六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区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人民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率先创优、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三心一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实现了全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一)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区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总量大幅提升。按照“产业第一、环境优先、服务至上”的发展理念,坚持“总部经济带动、服务经济主导、都市工业推动”,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增长。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不含电力生产和供电)172.26亿元,是2006年的2.1倍;财政总收入15.33亿元,是2006年的2.9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亿元,是2006年的3.9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98亿元,是2006年的2.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39亿元,是2006年的2.4倍;外贸出口1.61亿美元,是2006年的2.1倍;直接利用外商投资2830万美元,是2006年的1.4倍。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到2011年底,全区产业构成比例从2006年的0.45:48.69:50.86优化为0.39 :32.67 :66.94。总部经济蓬勃发展,全区已建成商务楼宇25座,建筑面积54.7万平方米,认定9座重点商务楼宇和32家总部企业,三峡企业总部基地等总部经济园区加快建设。全省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和宜昌滨江旅游配套服务产业园建设积极推进。商贸物流业持续繁荣。沃尔玛、红星美凯龙、大洋百货等一批名企名店相继入驻,宜洋汽车后市场、夜明珠钢材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日益兴旺,夷陵广场核心商圈的辐射力不断增强。全区限额以上商贸和住宿餐饮企业达到395家。旅游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均瑶锦江国际、馨岛国际等一批星级酒店投入运营,峡州酒店集团、桃花岭饭店等完成升级改造,各种快捷酒店迅速兴起,全区拥有星级饭店30家,旅行社75家,2011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亿元。都市工业稳步发展。以宜昌船舶柴油机、天美国际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轻工日化两大优势产业不断壮大,2011年全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五年来重点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累计投入12.6亿元,全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西陵区高新技术产业孵化中心被确定为“宜昌市服务外包产业园”。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精品果园、生态家园和村组道路建设稳步推进,基础设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城乡对接。2011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52元,年均增长10.5%。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五年来全区累计新开工重点项目119个,总投资额357亿元;招商引资项目128个,到位资金87亿元。中心商务区、解放路步行街、华祥商业中心等一批投资过10亿元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并发挥效益。投资1.5亿元完善了西陵经济开发区道路和水电管网等配套设施,投资3亿元加快推进唐家湾片区建设,东山四路明珠段年底建成通车,项目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宜居宜旅宜业首善之区环境建设”等系列意见和扶持政策,建立了银政企联席会、局区合作等机制,企业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完成,财税体制等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二)切实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城市服务功能日益完善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举全区之力推进“三城联创”工作。配合市直部门完成了沿江大道、夷陵大道等8条城市主干道升级改造。投资2.2亿元完成了发展大道西陵段和刘家大堰、华安乐园、土街头等11个片区以及45条背街小巷的综合改造,投资1094万元新建改建标准化菜市场20个。深入推进“点亮工程”,为小区安装楼道灯2万余盏。在全市率先开展城市网格化管理,全面推行了环卫作业、绿化管养、市政设施维修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查处规划、市容等各类违法案件8000多起,拆除各类违章建筑近10万平方米。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推进黄柏河、沙河流域及城乡结合部综合整治,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积极开展问答民生、市民直通车等大型宣传教育和文明劝导活动,市民素质进一步提升,为全市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作出了突出贡献。
      和谐社区建设不断加强。投资2010万元建成了西陵、夜明珠、葛洲坝3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启动了学院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基本实现了社会型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和居民活动用房建设达标。大力开展特色社区、“和谐小区”主题创建活动,“孙万清平台”、 “银手杖工程”等服务品牌深入人心。不断深化居务、村务公开,全面推行 “三制一评”、“三推一选”制度,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管理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农村社区建设试点顺利开展,村级便民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社会管理创新全面推进。率先探索了社区网格化管理和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等工作机制,建立了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系统、人口基础信息系统和社区综合服务系统,社会服务与管理机构不断完善,社区工作力量显著增强,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得到中央及省市的充分肯定。平安创建深入推进。全面开展“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社区矫正工作经验在全市推广。加大法律援助力度,累计开展法律援助689件。投入1300多万元建成“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扎实开展领导干部“四访促和谐”活动,一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食品安全管理经验在全省交流。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
      (三)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和谐程度不断提高
      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在全市率先出台促进劳动就业奖励办法,大力实施创业带就业工程,深入推进 “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大力开展“普惠制”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实现新增就业人员4.3万人,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20.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全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820元,年均增长14.4%。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参加五项社会保险达39万人次,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做到了应保尽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1%。社会救助力度不断加大,6950名城镇居民和456名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五年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9237.4万元,救助71万人次。积极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成了国家养老服务体系试点项目学院街社区养老服务站和8个社区“星光老年之家”。全面做好廉租房补贴和实物配租工作,为1873户城市低收入居民解决了住房困难。落实移民后期扶持政策,8462名三峡、葛洲坝等大中型水库移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不断深化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创建工作,公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五年累计投入3.81亿元,办学条件显著改善,素质教育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区“两馆一中心”、社区图书室、农家书屋等文体阵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屡创佳绩,“广场文化”、“西陵庙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逐步形成。积极探索“一体三化”的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完成了学院、云集、西陵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村)卫生服务站的标准化建设。医疗卫生“五项改革”全面推进,公共卫生应急体系逐步完善。生育文明建设向纵深推进,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3.62 ‰。双拥、预备役、工会、青年、妇女儿童、残疾人、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工商联、档案、地方志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行政效能明显提升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在全市首创并严格落实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制度。深入开展责任建设,全区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工作效能大幅提升。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机构设置更加科学。集中开展“提高行政效能 再造工作流程”活动,优化了152项行政服务及行政审批工作流程。深入推进电子政务和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为基层群众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每年为群众办好“八件实事”,五年共投入财政资金4.2亿元。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552件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得到了认真办理,见面率、办结率、办理过程满意率达100%,办理结果满意率98%以上。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和 “十个全覆盖”,不断加强审计监督,廉政建设、政风行风建设和源头治腐工作得到深化。
      五年来,我区先后获得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全国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区”、“全省双拥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城区”、“全省依法行政示范区”等多项荣誉称号。
      五年来,全区干部群众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广泛参与,共同铸就了科学发展的辉煌业绩,谱写了属于西陵人民的壮丽诗篇。西陵获得的各项荣誉,凝聚了全区人民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中、省驻区单位、市直部门和所有关心支持西陵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耕耘与拼搏,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要实现西陵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区位特点,找准发展定位,主动融入宜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特大城市发展大局,走出一条富有西陵特色的发展之路。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区域统筹。把区域统筹作为整合辖区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发展合力的基本工作方法,不断丰富“服从服务、积极争取、主动推进、紧密联系”城区工作方法的内涵,深入推进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二是必须始终坚持转型升级。以“总部经济带动、服务经济主导、都市工业推动”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和谐西陵建设的重要抓手,推进社会建设转型;以建设“法治型政府、责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推进管理和服务方式转型。三是必须始终坚持项目带动。牢固树立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重中之重的工作理念,把项目作为推动发展的主要抓手,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四是必须始终坚持创新驱动。不断解放思想,深入推进“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着力强化科技转化能力,大幅提升区域创新水平,构建富有活力、透明高效、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五是必须始终坚持民生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和社会的和谐程度。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有: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发展空间受限,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难度不断加大;公共服务水平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一些关乎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待深入解决;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依然较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工作水平还有待提升,政府服务发展的能力还有待增强。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这些问题。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建议
      今后五年,是我区突破发展瓶颈,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发展新跨越的关键时期。国家继续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有利于全区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省委、省政府作出全面实施“一主两副”重大战略决策、加快推进宜昌跨越式发展的决定,有利于全区发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战略的叠加效应,增强影响力和辐射力。推进平湖半岛旅游新区、唐家湾片区开发、庙嘴长江大桥等重大项目建设,将有利于全区改善交通条件,完善城市功能,拓展经济社会发展空间;三峡企业总部基地、华祥商业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成,将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历届区委、区政府的艰苦奋斗,为未来五年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全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责任建设等活动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将为全区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组织和制度保障。
      难得的发展机遇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均有利于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作为宜昌市的核心区,西陵要切实担当起“服务经济聚集带动、城市功能完善领先、都市文化繁荣引领、社会管理创新示范”的新使命,牢牢把握机遇,奋力拼搏、乘势而上,凝心聚力、心无旁骛,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气魄,为宜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为主题,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城市扩容提质、文化繁荣发展和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全面建成鄂西渝东区域性商贸商务中心、旅游服务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和宜居宜旅宜业的首善之区。
      ——着力建设总部西陵。立足“三峡明珠·总部西陵”的形象定位,大力发展商务楼宇,引进企业总部,推进产业聚集,增强辐射能力,建成鄂西渝东区域性的商务楼宇聚集区和企业总部聚集地。
      ——着力建设繁华西陵。坚持高端引领,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重点发展商贸商务、仓储物流、金融信息、旅游服务等产业,建成商贸企业云集、金融机构汇聚、辐射能力强劲、服务水平一流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和鄂西渝东区域性的“消费乐园”。
      ——着力建设文化西陵。构建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相协调的文化产业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打造文化西陵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区。
      ——着力建设幸福西陵。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推进依法治区,深化平安创建,大幅提升群众安全感、舒适感和幸福感,努力实现“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好居”的美好愿景。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16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不含电力生产和供电)达到335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3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600亿元。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五年,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转型升级、扩容提质、服务人本、区域统筹四大战略要点,深入实施以下战略举措:
      (一)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继续坚持“总部经济带动、服务经济主导、都市工业推动”的产业发展思路,突破性发展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工业,构建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相匹配、具有西陵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到2016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加大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和策划推介力度,完善服务工作机制,着力发展总部楼宇经济。坚持高端化发展方向,以全省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创新驱动,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积极发展以高科技、高附加值、无污染为特征的都市工业。
      (二)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摆在经济工作首位,以项目建设的增量来推动西陵转型发展。紧紧围绕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城市综合体、总部商务楼宇、仓储物流园、都市工业园等重点载体,加强项目策划包装,采取多种措施,整合各方力量,形成招商合力,持续引进优质高效项目落户西陵,努力形成项目“谋划一批、推动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格局。不断创新服务机制和平台,推行“领导领衔制”、“部门联动制”和“服务秘书制”,积极营造“安商、亲商、富商”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和协税护税工作,认真落实并不断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努力提高区级财政促进发展的能力。
      (三)拓展发展空间, 努力提高综合承载能力。深入实施旧城改造,发展高端商务地产,引进企业总部,提升基础设施档次和综合配套服务能力,将中心城区建成鄂西渝东区域性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加快“西进北联”,推进平湖半岛旅游新区、西坝岛、葛洲坝片区开发,建设高品质西陵新区。大力推进窑湾乡和西陵经济开发区建设,逐步完善路网、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拓展和完善窑湾乡和开发区的承载功能,着力打造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完善市区联动机制,积极服务葛洲坝集团、三峡大学等辖区中省企事业单位,着力推进局区合作、银政企合作和校企合作,统筹葛洲坝片区、平湖片区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管理同城管理、共享共荣。到2016年,建成区面积新增10平方公里以上,基本实现全域城市化。
      (四)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提升中心城区品质。以建设现代精品城区为目标,切实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综合管理能力和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和综合服务能力。全面完成背街小巷、杂居小区综合改造和菜市场标准化建设。健全城市管理市区联动机制,加快建立城市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和处理平台,全面推进数字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营造安全有序、整洁美观、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强化日常环境监管和污染治理,建设低碳生态城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争创全国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示范区。以完善社区民主管理、改进社区服务为重点,以深化和谐社区创建工作为抓手,努力提高社区建设水平。认真做好各职能部门社区网格化管理对接工作,打造“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深入推进“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大力开展平安创建,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争创全省“优秀平安区”。
      (五)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全力提高辖区居民幸福指数。坚持不懈地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做到让利于民,逐步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辖区居民的幸福指数和社会和谐程度。坚持就业优先,大力推进创业带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社会保险全覆盖。完善临时救助、城乡医疗救助等制度,不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多元化的救助工作格局。巩固提升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创建成果,进一步提高群众科学素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成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着力推进生育文明、优质服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六)全面加强文化西陵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决定》。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大力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建成全省一流的优质文化服务阵地。以发展先进文化为首要内容,为多出优秀精神文化产品营造良好环境。集中全区优势资源和优秀人才,不断推出文艺精品。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不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积极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培育新兴文化产业和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升级,拓展文化产业空间,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三、2012年的主要工作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行职责的第一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外贸出口增长15%以上;直接利用外商投资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确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这些目标是保底目标,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自我加压,确定更高的工作目标。2012年,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发展总部楼宇经济
      加快环城南路片区、夷陵广场片区、827片区地块开发,推动高品质、地标性的高端商务楼宇和大型城市综合体建设。支持中环广场、3E大厦等已建商务楼宇实施软硬件升级改造,提高楼宇智能化水平,为入驻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环境。加强楼宇总部企业扶持力度。以夷陵广场核心商圈、三峡企业总部基地为载体,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设立区域性总部,鼓励鄂西渝东区域内企业到西陵设立行政总部、研发总部、销售总部,进一步扶持本地总部企业做大做强。不断完善总部经济奖励政策,继续抓好重点商务楼宇和总部企业的认定授牌和扶持奖励工作。建立健全商务楼宇和总部企业的支持服务体系和协调机制,举办楼宇总部经济论坛、楼宇总部企业联席会议等活动,改进楼宇联络员制度,完善楼宇综合服务站建设,不断提高楼宇经济信息平台建设水平。2012年,新增商务楼宇4栋、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
      (二)加快发展服务业
      着力增强商贸流通业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夷陵广场核心商圈和特色街区、专业市场建设,完善功能分区,优化业态布局,促进商贸流通体系提档升级。深入实施“小进限成长工程”,支持国贸集团、大洋百货等市场主体做优做强,全年新增限额以上商贸和住宿餐饮企业80家以上。服务好重点商贸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国贸中心城、国贸产业园、湖北雅斯物流基地等项目建设速度。坚持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不断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大力培育消费热点。
      不断提升旅游配套服务功能。以宜昌滨江旅游配套服务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完善“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全力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打造旅游服务品牌,重点推进解放路步行街、西坝三峡鱼街、滨江公园文化长廊及夜景工程等特色街区建设。提升城市旅游品质,做好辖区星级饭店跟踪服务工作,开展西陵区风味特色小吃名店评选和快捷酒店劳动技能比武等活动。加大窑湾蜜桔等特色旅游商品推介力度,利用各种节庆活动和大型广场文化活动对我区特色旅游产品进行推介宣传。
      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以西陵区高新技术产业孵化中心挂牌“宜昌市服务外包产业园”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联动招商,努力在软件研发、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产业的招商上取得新进展。积极推进三峡日报文化产业园和文化创意园建设,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加快推进家庭服务网络建设,实施家庭服务工程,加快发展家庭护理、家庭教育等各种便民利民的家庭服务,支持一批家庭服务企业做大做强。
      (三)积极发展都市工业
      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围绕装备制造、轻工日化等优势产业,深入推进“优强骨干企业倍增工程” 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重点培育和引进一批装备制造、轻工日化配套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引导达门船舶等外贸出口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市场份额。着力扶持匡通电子、妙奇电子、卓能科技等一批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加快发展,促进信息技术、新材料及节能环保等产业加快形成新兴支柱产业。
      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支持力天机械、力天电气、丽豪包装等企业创建国家级高新企业。鼓励企业争创精品名牌,扶持力帝、喜旺等省级名优品牌向国家级名优品牌迈进。积极争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加强银政企合作,定期向金融机构推荐优质中小企业。鼓励社会资金进入信用担保领域,重点培育一批规模较大、管理规范、信用良好的担保机构。实施企业上市梯度培育工程,引导国贸集团等有条件的企业加快上市融资步伐。
      (四)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紧抓全市拓展城市骨架机遇,积极服务东山四路、西陵二路延伸段建设,重点推进唐家湾片区、大树湾片区开发,增强项目承载能力,拓展发展空间。积极推进工贸家电鄂西总部经济园、珍珠路数码城、居然之家主力店等一批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和建设,认真做好苏宁国际广场、百脑汇IT资讯广场等项目的推进工作。做好项目争取工作,谋划编制一批符合政策的投资项目,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加大重点项目建设联系跟踪服务力度,全力推进市、区重点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2012年,区政府拟考核的重点项目38个,其中续建项目28个,新建项目10个,项目计划总投资329亿元,年计划投资36亿元。围绕名品名企名店,重点抓好中心商务区、华祥商业中心、滨江一号、墨池苑等在建商务楼宇的“二次招商”。2012年,确保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5.5亿元以上。积极探索“飞地招商”,力争在“飞地经济”模式上取得突破。
      (五)加快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积极推进窑湾乡建设和发展。全力服务平湖半岛片区开发、唐家湾片区开发、长江路等一批市区重点项目建设,做好征地拆迁工作。探索村集体建设用地开发新模式,集中规划、集约开发沙河、后坪和东山村等生产安置基地。加快推进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股份制合作和企业化经营模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继续推进“三园一路”建设,完成低丘岗地改造,开展生态家园建设,保护生态农业发展空间。加大黑虎山、园林场休闲观光农业开发力度,鼓励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和庭院经济。2012年,预计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
      全力推进西陵经济开发区建设。着力提升开发区供水供电供气和生产生活等配套能力,不断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抢抓城市扩规机遇,积极推进土地收储和整理工作,努力拓展开发区的发展空间。进一步优化服务,确保天美国际扩建、住邦工业园、丽豪包装等一批项目尽早投入运营。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力争将西陵区高新技术产业孵化中心打造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孵化中心。围绕“三园一中心”,积极开展“二次招商”,2012年,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5亿元,同比增长30%,引进20家总部企业和服务外包产业项目。
      (六)切实加强人居环境建设
      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完成一批背街小巷、杂居小区改造工程,努力实现由单一的路面硬化、小区绿化向建筑物立面、屋顶整治延伸,由单一的建设改造向改造并引导物业自主服务延伸,由单一的小区环境改善向打造特色小区文化氛围延伸。重点研究解决污水外溢等突出问题,健全文明城市创建和管理的长效机制。成立区城市管理综合议事机构,建立符合辖区实际的监督、考评体系,逐步完善统一、协调、高效、合理的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建设现代精品城区。
      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治理,强化日常环境监管和污染治理,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着力推进西坝污水收集管网设施建设,提高沙河、平湖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率。进一步完善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机制。优化项目建设“环保直通车”服务,深化生态村、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加大节能宣传工作,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大力开展节约型机关建设。
      (七)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争创全国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示范区。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积极推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创新。围绕“地域全覆盖、社情全摸清、服务全方位”的要求,健全基层社会工作运行组织体系,深化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社区工作内容和管理办法,扩大社区网格化管理覆盖面,夯实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基础。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深化人口基础信息系统、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系统、社区综合服务系统的实践运用,建成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支撑体系。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积极引导“社区型”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完善社会组织服务管理机制,鼓励各类社会组织依法自主参与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
      大力推进社区建设。以完善社区民主管理、改进社区服务为重点,以深化和谐社区创建工作为抓手,努力提高社区建设水平。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统一标识、统一挂牌社区工作用房,理顺办事程序。不断加大现有杂居小区改造力度,积极引导、推动杂居小区居民开展自助物业管理。大力开展“和谐小区”创建,推进社区服务品牌创建,进一步放大“孙万清平台”、“银手杖工程”等品牌效应。不断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建立农村社区服务体系。
      全面推进平安创建。以创建全省“优秀平安区”为目标,完善基层维稳体制机制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抓好“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启动工作,进一步深化法制宣传“六进”工作,强化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制意识。严格公正廉洁执法,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进一步健全和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控制信访增量,减少信访存量,化解信访积案,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继续开展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开展企业安全标准化创建,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工作,完善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公共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处置能力。
      (八)进一步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积极扩大就业。进一步细化中央、省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就业、推进创业的政策措施,加大“五项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的落实力度。组织开展好“春风行动”、“大学生就业服务月”和就业援助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重点做好返乡农民工、应往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深化“双服双联”服务百家企业活动,实现企业用工和劳动者的有效对接。深化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建立创业指导中心和创业项目库,为创业者提供项目推荐、工作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的创业服务。继续抓好“志能激发关爱培训工程”,做好结对帮扶,解决辖区困难家庭子女就业。着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和谐社保示范街”创建为抓手,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制度,基本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完成社保扩面7000人,力争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100%。完善临时救助、城乡医疗救助等制度,不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多元化的救助工作格局和救灾减灾应急救援体系。认真落实政府对困难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民办养老机构的建设补助和营运补贴,按要求配备社区养老公益性岗位人员,探索实施 “居家养老、亲情关怀、社区照料、义工援助、邻里互助”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形成“政府主导、社区主办、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继续做好“双拥”工作,落实各项优待保障政策。进一步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贯彻落实《2011-2015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深入开展菜单式科普讲座,巩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成果。扎实推进“校安工程”和信息化工程,启动东山小学综合教学楼建设。深入推进“三名工程”,创建1-2所全省、全国知名学校和6-8所全市义务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争创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加大学前教育投入,积极筹建公办幼儿园。积极推进街乡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社区、精品文化社区建设,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型社区。开展“全民阅读”、“文化下乡”、“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等多种群众性文化活动及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全面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抓好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趣味运动会、全民健身社区行等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进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切实加强人口信息化建设,继续完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深化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积极争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区。认真做好预备役、工会、青年、妇女儿童、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工商联、档案、地方志等各项工作。
      (九)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提高公信力。切实加强政府门户网站等平台建设,全面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健全定期公开制度,规范细化公开内容,加大村(居)务公开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力度。探索建立联动执法机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大力治庸问责,提高执行力。深入推进责任建设和效能建设,积极开展治庸问责活动,坚决查处庸、懒、散等不良行为,确保政令畅通。进一步推进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充分发挥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在方便群众提高效能上的作用。加强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重大决策的监督检查,深化对政府重点工作的行政效能督查。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工作,进一步办好政风行风热线。完善督查工作机制,改进和完善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做到工作落实与制度监督并行,求效与问责同步。坚持廉洁从政,提高凝聚力。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十个全覆盖”工作。建立健全廉政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构建具有西陵特色的廉政文化体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财政资金监管、政府采购、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等制度建设,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分层级监督。深入推进财政审计、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资金审计,强化审计监督。
      各位代表,为切实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12年区政府将继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办好八件实事:1、确保全年新增就业7000人;2、重建东方红小学;3、综合改造常刘路、自立路、得胜街小区等一批背街小巷和杂居小区; 4、实施渭河三路、新胜路、龙溪路等道路建设和改造;5、新建和平路、大明市场二期和陶珠路3个菜市场;6、新建8处群众性文体设施,建设12个文化型社区;7、完成安置房建设500套以上;8、为困难群众提供无偿法律援助。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美好的前景催人奋进。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励精图治,奋力拼搏,勇担新使命,实现新跨越,为建设鄂西渝东首善之区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三心一区:即鄂西渝东区域性的商贸商务中心、旅游服务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和宜居宜旅宜业的首善之区。
      三城联创:宜昌市提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
      文化创意: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团队来承接其业务,从而使其专注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环境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和产业形式。当前主要有三种模式:信息技术外包(ITO)、商业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服务外包产业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
      城市综合体: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
      三园一中心:即高新技术产业园、现代商贸物流园、三峡企业总部经济园和西陵区高新技术产业孵化中心。
      三园一路:窑湾乡精品果园、生态家园、森林公园和以环乡公路为主体的村组路网建设。
      飞地经济:指两个互相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三名工程:名师工程、名校工程、名校长工程。
      一体三化:按照“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着力推动社区卫生建设标准化、服务惠民化、管理精细化”的思路,致力于满足人的健康需求,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促进城乡社区卫生均等发展。
      双服双联:政府服务联系企业用工,服务联系劳动者培训、社保和维权,劳动者服务企业发展,企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为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之间建立一个就业服务的立交桥梁。
      两馆一中心:区文化馆、图书馆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四访促和谐:“四访”即开门接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上门回访。
      十个全覆盖:对每笔财政资金和每个政府投资项目监督检查的全覆盖;腐败风险教育、排查、预警、化解工作的全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系统的全覆盖;省市县三级国库集中收付的全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行政服务网络体系的全覆盖;政务、厂务、村(居)务、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和基层党务公开的全覆盖;省市县三级“五统一”招投标综合监管模式的全覆盖;农村“三资”清理及监管代理的全覆盖;廉洁自律教育的全覆盖;县乡村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业务建设的全覆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