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2023|回复: 0

[广西] 2019年河池市宜州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3-1 17:41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966

    主题

    2975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854
    发表于 2020-3-13 15: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9年河池市宜州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1月17日在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区长   梁 宁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区人民政府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七大行动”,齐心建设“七个宜州”,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迈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创近年来最好水平。预计,201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9亿元,同比增长8.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3%;财政收入7.76亿元,同比增长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59亿元,同比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1.99亿元,同比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30元,同比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90元,同比增长10.0%。

    过去的一年,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创新,迎难而上,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过去的一年,是我区奋力推进脱贫攻坚,扶贫事业取得新成效的一年。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扎实开展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全年筹措财政扶贫资金1.96亿元,整合涉农财政资金6亿元。2018年7个贫困村脱贫、13394人摘帽,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36%。在自治区2017年度51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非贫困县(市、区)考核中荣获一等奖。一是扎实推进“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大力培育桑蚕、糖料蔗、核桃、花椒、油茶等特色产业,特色产业贫困户覆盖率达95.15%,超额完成河池市下达的任务指标。中国农业大学构树产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在我区挂牌成立,为扶贫产业发展壮大搭建了高端平台。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贫困村通屯水泥硬化路62条97.7公里,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785户,摘帽贫困村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全部达标。建设老乡家园·同福移民安置小区、阳光丽苑等4个移民安置区,建成安置房2021套,已搬迁入住2021户7038人,完成“十三五”搬迁任务的87%。三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岔河湾火龙果、福龙永辉养殖、祥贝古文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等专业合作社成为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典型。全区64个贫困村均有集体经济收入,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的有43个。四是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4433名贫困人口实现转移就业。选聘生态护林员279名,发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3009万元。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学生1.8万人次,发放补助金1625万元。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九种大病救治率达94.4%,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范围。五是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广泛开展“千企助百村”行动,120多家非公企业、商会、行业协会参与脱贫攻坚,北京联慈健康扶贫基金会把广西首个“国奶扶贫工程项目”放在我区试点。

    (二)过去的一年,是我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面貌展现新气象的一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增点扩面提质升级三年行动,2018年累计创建各级示范区(园、点)180个,认定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89个,然泉构树生态循环养殖产业核心示范区被认定为第七批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二是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扎实开展“美丽宜州”乡村建设活动,刘三姐镇小龙村入选住建部第四批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18个村(社区)评为“自治区级生态村”,48个村(社区)评为“河池市级生态村”,“美丽河池·宜居乡村”活动现场推进会在我区召开。完成改厨、改厕各1.8万个,建成乡镇垃圾处理中心10个、污水处理厂4家并正式运行。刘三姐镇入选广西第一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并荣获“广西养生养老小镇”称号。安马乡木寨村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三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抓好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回头看”期间交办案件整改工作,完成整改23件,正在整改4件。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全年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5起。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覆盖区、乡镇、村三级河长体系,在河池市验收考评中排名第一。“林长制”工作走在河池市前列。主要河流龙江河、临江河水质达地表水Ⅲ类水标准,连续两年入围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候选城市名单。

    (三)过去的一年,是我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经济逐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年。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注重产业转型升级,一、二、三产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一是工业产业持续发展壮大。蔗糖综合利用、桑蚕茧丝绸、生物质化工等三大循环经济产值分别达7.3亿元、23.6亿元、9.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9%、14.6%、47%,白厂丝产量、蚕桑资源综合利用能力继续保持广西县域第一。琦泉生物质发电项目竣工试产,广维化工建成全国首套生物质制聚乙烯醇(PVA)生产装置及配套工程,博庆公司完成智能工厂建设项目,恒业公司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嘉联公司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2018年度丝绸行业创新企业。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河池·宜州工业园区水、电、路、供热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启动洛东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大行动,为企业减负近亿元,帮助骨干企业融资3.1亿元,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二是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种植面积达70.66万亩,总产量达21.52万吨。粮食流通和调控能力明显增强,入围广西2018年“产粮大县”中央财政奖励名单。桑园总面积达36.19万亩,鲜茧产量达6.63万吨,获评“中国蚕桑之乡”,“宜州桑蚕茧”列入广西首批桑蚕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并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宜州大宗茧丝绸指数成为广西大宗茧丝绸交易市场的风向标,全国茧丝绸行业产销形势分析会暨全国优质茧丝基地现场会在我区召开。糖料蔗种植总面积达32.92万亩,“双高”基地总面积达2.04万亩,居河池市首位,自治区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现场培训会在我区召开,宜州区作经验交流发言。培育河池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41家、家庭农场73家,获评广西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家。我区被国家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并向全国宣传推介。三是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扎实开展“万村千乡市场”配送体系工程,乡镇快递物流通达率达100%。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筹建“京东宜州馆”“淘宝宜州特产馆”等电商平台,新增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46个,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1.5亿元,同比增长140%。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41亿元,同比增长526.17%,进出口总额、增幅均排河池市第一位。强化金融服务,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达177.8亿元、110.9亿元,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四)过去的一年,是我区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社会释放新活力的一年。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政策,退出产能36万吨。切实提高建筑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2018年引进施工总承包企业5家,培育“四上”企业10家;实现建筑业税收1.22亿元,同比增长29.87%。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全覆盖、便民化。完成政府部门权责清单“两单融合”,47个部门保留权力事项3621项,动态调整201项,精简104项。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清理证明事项和盖章环节363项。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共为企业减免税收3.85亿元。招商引资项目代办工作得到自治区、河池市的肯定和推广。三是加快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德胜镇列为自治区首批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镇,河池市“四所合一”现场推进会在我区召开。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顺利实施,宜州区税务局挂牌成立。城市管理执法、医药卫生、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教育等领域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合寨精神”开创者韦焕能作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探索者”,入选全国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物,是广西唯一入选的“改革先锋”。深化对外开放合作。紧盯区内外同类产业知名企业,主动对接开展招商引资,多批次组织企业到浙江、深圳、南宁等地参加展销会,宣传推广宜州特色品牌。2018年新签约项目4个,计划总投资37.1亿元,内资到位33.5亿元,外资到位3065万美元。

    (五)过去的一年,是我区旅游市场蓬勃发展,旅游业提质增效的一年。以巩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成果和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扎实推进旅游提质发展攻坚行动。全年游客总人数达539.71万人次,同比增长29.65%,旅游总消费达81.19亿元,同比增长31.02%。一是旅游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成功打造广西四星级——刘三姐桑蚕高效生态产业(核心)示范区和广西三星级——拉浪林场森林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祥贝世外桃源景区开门迎客,完成刘三姐故里景区核心区扩建工程、流河寨表演场及南大门停车场建设。宜山公园、自行车休闲绿道、龙洲岛旅游度假区及怀远古镇等项目加快实施。刘三姐风情小镇、“九街十八巷”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二是旅游品牌宣传力度不断加大。我区与德国科赫姆市建立友好城市并实现互访,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宜州刘三姐文化的独特魅力。成功举办第九届广西宜州刘三姐文化旅游节、“壮族三月三·宜州嘉年华”等活动。宜州刘三姐文化旅游节荣获“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优秀节事奖,成为全国最具代表性的节庆活动之一。加强同周边县(区)旅游业交流互动,融入广西桂中山歌文化旅游联合体,推动旅游企业强强联合、抱团发展。三是旅游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实施旅游企业“红黑榜”制度,成立旅游志愿者服务队伍,旅游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创新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执法机制,在刘三姐镇成立旅游巡回法庭、旅游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为旅游市场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六)过去的一年,是我区扎实推进城乡建设,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的一年。深入推进自治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创建工作,着力打造宜居宜人、便捷舒适的城市环境。一是城区建设步伐加快。主动服务金宜同城化,积极配合宜州新区建设,2018年完成宜州城区土地征收1137亩,完成宜州新区土地丈量5613亩,全力保障了城市建设用地。投入1.1亿元完善城区路网,东升路至三桥北竣工通车,开工建设宜畔路、西屏路东段等项目,环城路、中山大道西段、龙溪路西段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豪门广场、碧桂园、财富广场等一批现代城市住宅楼拔地而起,城市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二是城市环境清洁美化。开展城区“五乱”、违法建设、露天烧烤等专项整治行动,2018年拆除“两违”建筑物面积达2.03万平方米,集中整治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砂场24家,城市环境卫生状况持续改善。三是特色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完成德胜镇百镇示范工程及福龙瑶族乡少数民族乡项目建设,刘三姐、洛东撤乡改镇及下枧河乡土特色示范带等项目加快推进。三岔镇合林屯、石别镇三寨屯、屏南乡大洲屯入选第三批广西传统村落名录,并启动了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七)过去的一年,是我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一年。坚持把上项目、扩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扎实开展交通、水利、教育、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交通方面,全年完成投资7.8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9%。开工建设宜州经北牙至龙头二级公路,怀远楞达至北牙龙头三级公路主体工程完工。积极配合推进融水至河池高速公路(宜州段)、南宁至贵阳高速铁路(宜州段)项目建设。城南高速互通立交桥和德胜至高明、怀远至安马、宜州三岔至柳州太阳村等二级公路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水利方面,全年完成投资3508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5%。土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工;建成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35处,受益人口1.2万人。长瓦灌区等3处节水灌溉工程基本完成,改善灌溉面积4700亩。龙头河二期等一批水利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教育方面,通过PPP模式投入8.68亿元,全力改善教育教学条件,西屏实验学校、第四幼儿园以及实验高中教学综合楼等项目竣工交付使用。实施2018年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及校舍维修改造项目21个,学前教育新建、改扩建项目8个,教育投入力度之大、实施项目之多创历年新高。通信、电力方面,210个村(社区)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175个行政村和30个社区实现4G信号全覆盖,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达98%,电力设施建设投入1.58亿元。

    (八)过去的一年,是我区全力发展民生和社会事业,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佳绩的一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教育事业取得新突破。“超大班额”基本消除,控辍保学工作顺利完成,2018年我区学前幼儿毛入学率达84.2%,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58%,普通高中毛入学率达101.6%。2018年高考一本上线人数达356人,较2017年增加141人,增幅达66%。落实教育惠民政策,财政资助困难学生4.4万人次,发放各种补助金3500万元。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自治区、河池市督导评估,学区制管理改革和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走在河池市前列。二是卫生与健康事业加快发展。宜州区人民医院产科儿科综合楼竣工并投入使用,12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等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及零差率销售,群众用药负担明显减轻;推进医共体试点建设,贫困群众住院实现一站式结算,报销比例得到进一步提高;全面铺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办广西第29个“世界人口日”纪念活动,成功承办河池市2018年“健康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宜州区红十字会获自治区红十字会和自治区人社厅联合表彰的“二等功”单位称号,是河池市唯一获得单位。三是社会保障提升到新水平。城镇企业职工“五险”征缴总额达3.14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2%。全面落实农村低保和城市低保政策。按时足额发放各类困难群体补助资金9389万元,622名农村留守儿童纳入低保范围。扎实开展老龄工作,发放高龄津贴1373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76%,低于控制数2.74个百分点。四是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成功举办浙江大学西迁宜山办学80周年纪念活动,浙江大学西迁宜山办学纪念馆、河池·宜州政协文史馆、刘三姐文化博物馆揭牌开馆。成功申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4个,“过火海”表演项目成功列入河池市非遗名录,并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建成2017年度村级公共服务中心30个,开工建设2018年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6个。举办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110余场。启动宜州区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试点工作,运动员彭秋萍在第三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上荣获游泳项目金牌1枚、银牌2枚,“采青”表演项目获得第十四届广西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类竞技项目二等奖。民间体育蓬勃开展,“爱好者”杯、“中老年”杯篮球赛及“中医杯”、“白龙杯”足球赛得到广大市民热烈欢迎。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开工建设农村危房改造1237户,竣工891户。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85套,建成棚户区改造项目住房210套,累计分配入住公共租赁住房3748套,进一步缓解困难群众的住房难题。是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涉黑犯罪集团3个、涉恶团伙27个,2018年度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满意度在河池市排名第1位,河池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现场推进会在我区召开。七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和拓展“公安+N”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工作成效,刑事案件破案率和立案率实现“一升一降”。有3所中小学校入选2018年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校名单。积极创建自治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新开展食品安全“互联网+宣传”指挥监管模式。持续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九)过去的一年,是我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服务效能取得新提升的一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践行“两个维护”。带头贯彻执行党章和党规党纪,坚决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带头严格自律、廉洁从政。坚持依法行政,推进科学民主决策,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 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提案共181件,办复率100%。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抓好重点资金和重点项目投资审计。47个行政审批职能单位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制度,注重与部门、乡镇班子领导沟通交流、凝聚共识,增进团结、聚力发展,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一年来,全区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统计、审计、新闻出版、外事、接待、档案、双拥、机关事务管理、机要保密、供销、地震、气象、区划、科技、农机、调处、地方志、供电、供水、消防、工商、物价、税务、质监、通讯、邮政、烟草、盐务、海事、保险、民族、宗教、民语、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侨务、对台事务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面完成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2个单位和3名个人分别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狮岩寺获评自治区和谐宗教场所。工会货车司机入会集中行动得到河池市充分肯定。团区委荣获“广西五四红旗团委”。妇联推动女性“两癌”保险成效突出,获评自治区先进组织。国防动员建设取得新成效,驻宜部队官兵在经济建设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8年,我们凝心聚力、砥砺奋进,“七个宜州”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效,这些成绩凝聚着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心血汗水。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区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离不开老领导、老同志的关心帮助,离不开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团结协作,以及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同志,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向驻宜部队、武警官兵、消防指战员、公安司法干警、民兵预备役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宜州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脱贫攻坚越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任务非常艰巨;新兴产业培育难,发展慢,短期内难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个别重大项目因政策调整等原因未能如期开工,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不足;“放管服”改革与企业、群众的满意度仍有差距,干事创业和营商环境需进一步优化。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9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重要题词精神的第一年。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营造“三大生态”、实现“两个建成”战略部署和河池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1234”总体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关于开展营造“三大生态”实施“四大攻坚”七大行动攻坚年活动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继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保持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财政收入同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5%以内;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河池市下达的目标范围内。

    要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坚决完成脱贫摘帽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深度贫困村,集中力量攻关,确保按期完成上级下达的脱贫摘帽任务。一是加强干部责任落实。认真落实结对帮扶制度,帮扶后盾单位切实履行帮扶职责,督促帮扶干部落实帮扶措施,进一步压实帮扶干部责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严格按照要求驻村开展工作,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作风实、效果好。帮扶干部要精准落实脱贫增收措施,引导贫困群众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二是抓好扶贫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产业扶持资金效用,计划脱贫摘帽的贫困村均有1家以上农民合作社或生产基地,每个村均有3名以上的致富带头人引领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大区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政策、资金、技术扶持力度,每个乡(镇)都有脱贫产业示范基地,加强特色脱贫产业品牌培育,提升扶贫产业发展效益。三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2019年脱贫摘帽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部入库,具备条件的可提前开工建设,确保年底全面完成并通过核验。四是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加快阳光丽苑、老乡家园·同福安置区住房建设,完善安置区水、电、路、绿化、宽带网络等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认真做好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五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因需施策,实施农村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帮扶引导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做好护林员选聘和续聘工作,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加大控辍保学力度,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应助尽助,资助贫困家庭学生2万人次以上。积极开展健康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对象全部纳入低保范围,确保农村低保标准超过国家扶贫标准。

    (二)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一是加快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北牙瑶族乡万亩“双高”糖料蔗示范基地、德胜镇刘三姐高效生态桑蚕产业(核心)示范区、金良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千头种牛养殖基地、广西然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及宜州辽大现代农业及产业扶贫等项目建设。引进大中型综合性农业龙头企业,拓展加工销售渠道,抓好农产品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二是深入开展“幸福乡村”建设活动。在巩固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建设活动治理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农村垃圾、农村厕污、蚕沙无害化、乡村风貌治理。建设乡镇、村级垃圾收集及转运处理设施项目,实现“区有场、乡有站、村有点、屯有箱、户有桶”的目标,进一步提升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率。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全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保持在90%以上。深入实施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实现50户以上村庄规划全覆盖,打造一批设施完善型和精品示范型村庄,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连片村庄改造示范带。三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加强乡村法治宣传队伍和法治文化建设,完善法律援助便民措施。

    (三)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宜州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行动,紧盯实体经济发展,充分挖掘宜州的产业优势和潜力,全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创建桑蚕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积极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22.5万亩。全力支持本地品牌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优质农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打造特色产业全产业链电商发展模式,拓宽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快推进农业经营高质量发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积极构建种养、产销一体化经营,加快冷链物流业发展。强化政策扶持,鼓励创新创业,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加快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农业清洁生产。二是加快工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园区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现有产业,力争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1亿元以上。加快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攻坚行动,开工建设博冠公司8.5亿只纸模制品项目,加快推进广驰2500t/d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洛东工业集中区、港富商品混凝土、新奥能源、桂华丝绸、铭恒丝绸等项目建设,推动琦泉生物质发电项目实现投产。加快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发展行动,引进和扶持一批产业关联度高、产业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推动优质饮用水、酿酒、生物医药、健康长寿食品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新兴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引导中小企业转型提质发展。加快园区招商引资,策划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2个以上。落实领导联系服务工业企业工作机制,帮助企业调结构、促升级、增效益。积极协调金融部门、融资担保公司,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全面落实自治区降成本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减轻企业负担。加快实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培育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试点企业,重点推进凯立木业、嘉联丝绸等企业绿色工厂建设。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消费热点,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力争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家、外贸进出口企业2家。加快推进东盟茧丝绸交易中心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农贸购物中心、城南综合农贸市场和地下商业步行街等项目,建设一批专业度高、集散力强的综合批发市场和商贸物流中心。完善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工程,加快农村产品品牌建设。加强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产业”工程。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支持企业创建中国名牌和广西名牌。

    (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宜州旅游业提质发展。坚持把旅游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在动力,以全域旅游带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19年力争实现旅游总人数达690万人次,同比增长28%,旅游总消费达106亿元,同比增长31%。一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加快推进刘三姐故里景区核心区扩建,加快实施自行车休闲绿道、龙洲岛旅游度假区、易水湾世外洞天旅游区、六妹景区、刘三姐风情小镇、旅游集散中心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景区景观质量和服务质量,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构建全域“旅游+”体系。突出抓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促进“农旅”融合。重点抓好拉浪林场森林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提升改造,开发庆远林场、流河林场等森林旅游资源,促进“林旅”融合。统筹推进旅游与文化、工业、城镇、体育等其他行业融合发展。三是提升旅游服务环境。实施智慧旅游工程,设立旅游数据中心,完善旅游数据收集、分析、运用体系。大力开展旅游市场突出问题综合治理,整治景区“脏、乱、差”现象。加强下枧河流域机动排筏、脚踏船、临时客渡船整治工作。开展旅游文明和志愿者活动,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游客满意度。办好壮族“三月三”、广西宜州第十届刘三姐文化旅游节、怀远中秋赏月等节庆活动,面向国内重要客源地开展专场宣传推介,做好城市旅游品牌建设。四是拓展旅游扶贫开发效益。重点抓好下枧河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带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古文村、白伟村、六妹村、拉托村、乍洞村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各项旅游扶贫政策。

    (五)加快实施重大项目建设,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持续加大投入,把项目建设作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是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铁路方面,做好贵阳至南宁高速铁路(宜州段)项目征地工作,配合做好柳州至河池城际铁路项目前期工作。高速公路方面,加快推进融水至河池(宜州段)高速公路项目建设,配合做好宜州至忻城、荔波经环江至德胜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公路方面,积极配合推进金城江至宜州一级公路改造项目及河池大任产业园至拉浪二级公路项目建设,续建宜州经北牙至龙头二级公路项目,开工建设怀远至安马二级公路项目。加快实施国省道路网改造和农村公路项目建设。二是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田水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河流治理等6个工程,提升水利保障水平。三是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加快推进环城道路建设,抓好中山大道西段、宜畔路、龙溪路西段、西屏路、旧城区破损道路改造提升等路网项目建设。积极配合宜州新区规划建设。统筹推进天然气管网、城区电网、路灯节能改造及城区其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安居工程建设实现新突破,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年度目标任务。继续实施大县城战略,按照城市标准进行规划建设管理。为保证项目加快实施,我们将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优化征地拆迁工作环境,加快推进宜州城区、宜州新区征地拆迁及安置区建设,破解阻碍重大项目推进的难题。

    (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宜居宜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建设美丽宜州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和环境支撑。一是加快宜居城市建设。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城市建设管理、政务管理和民生服务有效融合。加强城市精细管理,推进城市管理人性化、精细化、网格化。严厉查处打击“两违”行为,大力开展超限超载、占道经营、违章停车等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做到城净街美、规范有序。加强园林绿化、环卫保洁、物业管理、烟花爆竹管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高城市宜居水平。二是打好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推进工业烟气污染深度治理,确保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上级下达指标。抓好水污染防治,全面落实“河长制”,完成土桥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调整,开展二级保护区内村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建设。加大农村生活面源治理、畜禽养殖和蚕沙污染防治力度,依法全面清理禁养区内的水产养殖场。抓好土壤污染防治,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状况调查,力争完成辖区内需进行初步采样的重点行业企业地块采样监测工作。配合完成河池市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的各项工作。三是加强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围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的突出环境问题,定期开展督查,及时消除苗头隐患。鼓励社会公众监督举报环境违法行为,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在全社会营造依法治污、严惩重罚的浓厚氛围。四是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实施乡村振兴“林业行动”,深入推进森林抚育补贴、森林质量提升、森林景观改造等工程建设,完成植树造林3万亩。抓好“林长制”工作,加强生态公益林、天然林的保护。

    (七)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用开放的眼光抓发展、促转型。一是抓好重点领域改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实“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完成各项改革任务。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后续工作,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任务。统筹推进投融资、城市综合管理、供销、教育、卫生、司法、统计等领域的改革。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事项做到“应进必进”,扎实推进“一事通办”改革,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清理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涉及地方规费征收的,可收可不收的,一律不收,有上下限规定的,一切按下限收取。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服务力度,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年内计划招商引资内资到位资金34.55亿元,外资到位资金3060万美元,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八)加强财税金融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围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全力做好财税金融工作,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优化财政支出。加大综合治税力度,确保应收尽收、均衡入库。着力抓好资源转换,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措施,实现土地等自然资源变资产。稳妥开展项目投资,集中财力确保“七大行动”重点项目和各类重点民生支出,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加强预算编制执行管理,强化财政监督体系建设,着力提升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二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力度,以自治区开展银企对接会为契机,积极组织银企对接工作,进一步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切实防范化解风险。把握好上级政策精神,对存在的金融安全隐患进行深入排查和整改落实,加强规范化管理,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重大风险。强化扶贫领域资金监管,加强扶贫小额信贷风险管控,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

    (九)持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一是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力争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88%,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73%。加强幼儿园及幼儿看护点规范化建设,依法保障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机会。继续抓好控辍保学,深化义务教育学校学区制改革,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促进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引导和支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大力推进民族文化传承实训基地建设。加快实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PPP项目建设,确保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二是加快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积极创建自治区级健康促进县(区)试点工作,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推进医疗联合体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做好重大传染病监测和防控工作。三是加快文化体育建设。推动建成覆盖城区、乡镇、村(社区)三级图书馆(室)、农家书屋和“共享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平台、保护名录展示和传习基地建设。建设刘三姐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力争列入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加快自治区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县(区)体育建设,加快推进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四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就业创业工作力度,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加快推进社会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力争城镇企业职工“五险”参保率达100%。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全面落实低保、特困、优抚、残疾人等各项政策,充分发挥低保制度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加快推进德胜红兰酒厂、广西玻璃钢厂等企业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加快实施阳光丽苑保障性住房建设,确保项目二、三期工程竣工。五是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机制,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完善群众诉求表达和社会矛盾排查机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持续巩固和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深化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网络大数据共享平台建设。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加快宜州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依法行政,规范干事。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认真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重大决策法定程序。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高度重视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充分发挥政府门户网站平台作用,规范实施政务公开,让行政权力始终在法治轨道和阳光下运行。    

    (二)服务群众,务实干事。始终把人民的满意度、幸福感、获得感作为工作标准,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象工程、不求短期效应。坚持从宜州实际出发,用心谋事、务实干事、努力成事,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扶贫、教育、医疗、环保等问题,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      

    )深化改革,高效干事按照中央、自治区和河池市的部署,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深化机构改革,形成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深化简政放权,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政务服务水平。弘扬担当精神,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干事者鼓劲,为担当者撑腰,切实优化干事创业环境。   

    (四)廉洁从政,干净干事。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要位置,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实施细则,强化“三公”经费监管,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履行“两个责任”,全面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以反腐倡廉实效保障发展、取信于民,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时代的呼唤、人民的重托,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敢闯敢干、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动宜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贡献力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名 词 解 释

    1.“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指“十三五”期间,河池市规划发展的300万亩核桃、100万亩“三特”水果、150万亩油茶、100万亩糖料蔗、100万亩桑园、100万亩板栗、150万头(只)肉牛肉羊、200万头香猪、100万亩淡水生态养殖、100万亩长寿生态富硒农产品基地。

    2.四所合一”:指将乡镇国土资源、村镇规划建设和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监管等机构和职能整合为一个机构。

    3.“两违”:指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的建筑,包括未经批准占用土地擅自建设的建筑,以及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没有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定建设的建筑;在乡村规划区范围内没有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违反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核定建设的建筑。

    4.大班额指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不断向城区涌入,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学校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城区学校每个班的人数剧增,超出额定人数的班的现象。66人以上叫超大班额,56人以上叫大班额。

    5.“河长制”:指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河长制是从河流水质改善领导督办制、环保问责制所衍生出来的水污染治理制度,目的是保证河流在较长的时期内河清水洁、岸绿鱼游的良好生态环境。

    6.林长制指设立县级“总林长”“副总林长”和“林长”,分别由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和县级四家班子相关领导担任;设立乡级正副“林长”,分别由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担任;设立村级正副“林长”,分别由村级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担任,履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责任为主体的“林长制”工作体系。

    7.“三去一降一补”: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8.“医共体即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实施集团化运营管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