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996|回复: 0

[广东] 2019年梅州市梅江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3-1 17:41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966

    主题

    2975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854
    发表于 2020-3-9 15: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20-3-9 15:23 编辑

    2019年梅州市梅江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3月19日在梅州市梅江区

    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梅江区人民政府区长 钟秀堂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梅州市梅江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和建区30周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找准目标、明确定位,聚焦重点、精准发力,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持续向好。全区生产总值完成83.75亿元、比增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2亿元、比减1.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1.6亿元、比增10.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21.8元、比增6.6%。

          (一)实体经济稳步发展始终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加快调整经济结构,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0.7:37.2:52.1。有效投资平稳增长,32个省、市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101.71亿元、完成率104.1%。工业经济提质增效,东升工业园建设管理绩效目标评价获全市第一,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梯度转移项目4个,培育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个、市级以上创新创业示范基地9个,新增规上企业9家,净增加数居全市第一,全区规上企业增至6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67.71亿元、比增5.4%。深入开展“暖企”行动,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争取各类技改专项资金8000万元,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城市经济繁荣发展,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49亿元、比增7.3%,外贸进出口总额14.3亿美元,商品房销售面积95.19万平方米、销售额78.53亿元,电子商务年交易额30.54亿元。全域旅游格局初显,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0.68亿元,分别比增12.6%、10.3%。特色小镇全面布局,省级示范点东山健康小镇、梅江珠宝小镇、东升物联网小镇和市级示范点客家文化小镇建设稳步推进。

          (二)城乡环境日益改善投入资金2800多万元深入开展“美丽梅州•美好家园”城乡环境大提升行动,万人誓师大会得到各界积极响应,先后有8万多人次参与行动。大力推进市高职院校、东山医院、黄塘河和周溪河水质净化厂等15个重点项目土地房屋征收工作,成功突破江南新城、芹洋半岛征收瓶颈,先后向市交付10块共913亩净地。江南新城、芹洋半岛20多条市政道路建成使用,顺利承接5个安置区。客都大桥东端连接线顺利通车。梅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调整方案获省政府批准,释放发展空间20平方公里。积极探索城市更新“微改造”,完成仲元东西路、凌风西路、金山顶等历史文化街区提升改造,再现嘉应古城风采。推行城市管理“网格化+街长制”,开展历史文化街区百日整治行动。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顺利通过复审。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率先在粤北地区建成运营环保能源发电项目,建成镇级污水处理厂4个、村级污水处理设施18个,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全面完成梅江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关闭问题企业43家,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居全省第一,圆满完成中央第五环保督察组交办案件任务。河(湖)长制有效落实,“五清”行动扎实开展,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完成程江河、黄寨河、北门河流域污染整治任务,清退生猪养殖场103家。深入开展“绿满梅州”大行动,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三)乡村振兴加快步伐完成农业总产值15.1亿元、比增4.4%。保护开发利用“三山三水三库”,加快推进周溪十里梅花长廊、黄坑田园综合体等示范精品工程建设。“三清三拆三整治”全面铺开,直坑村、双黄村等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初步建成。培育壮大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省、市农业龙头企业增至47家。台湾农民创业园建成高标准茶园3500亩,梅江区茶叶产业园入选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举办首届“十大农产品品牌”评选活动,18个农产品获省级称号。启动实施“客家菜师傅”工程,建成一批培训基地和食材供应基地。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752户1482人达到“八有”脱贫标准,脱贫率95.8%。投入1.67亿元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畅返不畅”项目44.8公里、农村公路硬底化30公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58公里。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小型农田重点县”建设任务。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七成以上,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投入资金16亿元改善办学条件,风眠小学建成使用,芹洋学校、金山小学、元城小学和幼儿园、会文小学、城北中学建设有序推进。市第二中医医院获评全市首家“三甲”中医医院,与8家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共建医联体。足球文化公园基本建成,全区新增4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作新小学获省青少年足球联赛U9年龄组第一名。区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100多场次。城乡低保等6项底线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92.4%、99.8%,失业人员再就业3100多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有效防范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高标准推进平安梅江、法治梅江建设,“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实现全覆盖,获评“2018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城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居全省首位。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扎实推进,外事侨务、港澳和对台工作取得新进步,民族宗教、机构编制、应急管理、打私打假、工商联、工青妇、老干部、统计、残联、档案、方志等工作均取得新成绩。

          (五)政府建设持续加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大力推进政府系统各方面建设。坚持向区委、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情况,坚持依法行政,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建议、提案办复率达100%。深化“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形成13个专题调研报告和系列行动方案。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厉整治“四风”。深化“放管服”改革,区级行政审批时限缩短31.8%,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5个工作日内,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和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政府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连续多年居粤东西北前列。加强干部培训教育和监督管理,打造忠诚干净担当公务员队伍。

          2018年,我们以“千年嘉应情•诗画梅江梦”为主题,先后成功举办了一系列重大活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综合效应。我们突出弘扬传统文化和客家民俗,先后举办“闹元宵”、“金山圩日”活动,吸引超10万人参与,重现民俗盛景,唤醒游子乡愁。我们突出环保理念,举办百里徒步活动,1万多名海内外徒步爱好者用脚步丈量梅江美景,感受千年古城无穷魅力。我们敞开围龙、打开山门迎客来,举办特色小镇招商推介会、电子商务高峰论坛、旅游推介活动,签约意向项目投资超500亿元。我们践行红色精神、传播红色能量,举办“迎新年•颂党恩•展新貌”大合唱和文艺汇演,提振全区上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诗画梅江、文明客都”美好愿景令人向往、未来可期。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发展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空前加大。在这样的形势下,能取得这些进展和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关心重视的结果,是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广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市属驻区单位、驻区部队,向参与支持梅江建设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经济发展不够充分,实体经济发展不足,经济总量小,产业基础薄弱,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项目储备特别是产业项目储备不足,影响发展后劲。二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减收因素较多,而刚性支出不断增加,政府债务化解任务繁重。三是公共服务存在短板,农村发展欠账较多,“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仍然存在,民生保障能力与群众期望还有差距。四是资源环境压力加重,发展工业空间、环境容量有限,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仍有一系列复杂问题需要解决。五是政府建设还需加强,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能力有待强化,政务服务效率有待提高,营商环境对标最高最好最优仍有很大改善空间。剖析这些问题,并不是妄自菲薄、丢掉信心;清醒认识问题,是我们端正姿态、轻装上阵、阔步前行的基点。

          面向未来,我们充满了信心。我们在困难中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基本面,积累了厚积薄发的众多因素,迎来了政策加强的大好机遇。从全国来看,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不会改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有韧性有底气有后劲。从全省来看,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连续30年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和“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的构建,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在新出台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省级与市县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中,将包括我区在内的原中央苏区列为第一档,普通高中教育免学杂费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7项共同财政事权,由省财政承担100%支出责任。从全市来看,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了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世界客都·长寿梅州”目标和“123456”思路举措,明确了“六争六补”要求,为我们在绿色发展中实现“换道超车”指明了前进方向。市委、市政府对市区利益共同体收入分成进行重新调整,极大缓解了我区财政压力。从全区来看,我们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恶劣影响,推进中央和省委、市委巡视巡察整改任务落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以梁义章为首的涉黑涉恶团伙;持续开展“三好一正”活动,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区委八届七次全会提出“1158”思路举措,全力构建“八星璀璨”区域发展格局,打造“三宜”城市示范区,为加快建设“诗画梅江、文明客都”吹响了冲锋号。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埋头苦干,沉下身心搞建设,就一定能够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推动梅江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

    2019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区委八届七次全会的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23456”、区委“1158”思路举措,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加快建设“诗画梅江、文明客都”,努力构建“八星璀璨”区域发展格局,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世界客都•长寿梅州”示范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进出口总额增长2.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完成市下达能耗双控目标。

    实现今年的目标任务,我们将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特色小镇建设年”“乡村振兴推进年”“转作风抓落实年”活动,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创新驱动,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改造提升优势产业。推动东升工业园转型增效,扎实做好园区道路、土地开发、标准厂房、环保扩容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引进德国雪华铃深圳公司整体搬迁入园,加快推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申报工作,推动园区向西阳镇拓展延伸,致力于将西阳片区打造成为全区的工业重地。依托东升园区,建设电路板和电子元件产业基地,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整合铜箔、印制电路板、电脑主板等产业资源,发展上中下游企业,促进上下游协作配套。以电子信息产业为引领,大力推动新一轮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企业在设备设施、工艺技术、商业模式、经营管理等方面转型升级,不断强化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制药等支柱产业的支撑作用。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做强文旅产业,加快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长沙红色小镇、樱花谷、学宫“研学旅行基地”等示范项目,推进3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活化利用南粤古驿道、古村落、古码头,整体提升鲤溪村等4个乡村旅游示范村,扶持引导星级农家乐和星级民宿建设,完善旅游交通、游客服务配套设施,打造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做大体育产业,围绕建设国家足球特区,承接好足球文化公园管理运营,引进一批足球、徒步、山地户外等高端赛事,带动体育赛事、体育运营企业等集聚发展。做精互联网产业,出台促进互联网产业发展政策措施,谋划建设国威互联网产业园、电商产业园,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推动传统企业应用人工智能、“上云上平台”等,支持帮啦跑腿、村之翼等企业做大做强。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十大工程建设,推动20户以上自然村光纤网络全覆盖,加快4K电视普及和5G商用步伐。

          激活创新发展动能。发展印制电路板产业联盟,培育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积极开展“保规上”“育上规”,推动一批“个转企”,力争全年新增“小升规”7家以上,做大产业规模。加大对企业自主研发、核心技术攻关的跟踪服务和政策扶持力度,落实研发准备金补助措施,鼓励申请发明专利。大力实施新一轮工业技改三年行动计划,落实事后奖补和企业异地技改政策,持续扩大技改投资。抓好院士驿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省级专业镇等平台建设,通过内设或合作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产学研结合等形式,力争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在35%以上。发挥中梅电商孵化港、“嘉壹度”回乡青年创业基地等创客平台效应,孵化一批“双创”企业,支持成长性良好的中小微企业解决发展瓶颈问题。

    (二)扩大有效投资,夯实经济增长基础

          突出项目投资建设。树立“项目为王、企业第一”理念,以优质项目比能力、以有效投资论英雄,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谋划筛选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建设项目,及时调整完善项目储备库,真正做到“项目等政策”。研究吃透国家、省、市政策导向,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确保高质量完成21项计划投资总额45.65亿元的省、市重点项目建设任务。突出抓好博敏电子增资扩产等工业投资项目,建立完善产业项目建设考核机制,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形成“储备一批、动工一批、建成投产一批”的良性机制。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支持上市企业扩大本地投资,推动更多优质企业到科创板、新三板等上市,重点支持国威电子、冠锋科技在科创板上市,提升企业直接融资比重。放宽和规范市场准入,引导民营企业规范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建设。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对小规模纳税人“六税两费”减按50%征收等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省、市“实体经济十条”,大力解决企业实际困难。专项治理政府部门下属单位、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收费行为,多途径减轻企业负担。推行“首席服务官”制度,建立政府与企业“双月”定期沟通机制,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用地、用工等方面问题。加大力度查处损害企业权益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搭建政银券企对接平台,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开展服务中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逐步降低融资成本。

          支持扩大区域消费。把握消费升级趋势,积极培育养老、家政、教育、托幼、文化、体育、信息等服务消费,推动生活服务业多元化发展。挖掘传统消费潜力,支持开展家电、家居建材、食品餐饮等促销活动。落实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促进二手车便利交易。努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支持合理自住需求。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促进旅游消费。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解决快递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促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建立健全重要商品追溯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和信用体系建设,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树立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除“三保”和重点领域刚性支出外,对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规范财政资金管理,财政暂付挂账压减15%以上,对各预算单位结余资金以及结转两年以上的资金一律收回。严厉打击网络电信诈骗、非法集资、涉黑涉恶洗钱等违法行为,全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深化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改革,科学调控房地产市场,防止房价大起大落。

    (三)深化改革开放,优化投资发展环境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高质量完成机构改革,优化职能配置,提高政府部门行政效能。全面推开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现政事分开。按照市深化强县放权等“放管服”改革部署,继续承接下放的一批市级管理权限,优化权责清单,更好厘清权责关系。开展“百项疏堵”行动,持续深化减证便民。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实施企业投资项目分类管理和落地便利化改革,围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企业开办注销等开展专项行动,率先在粤东西北地区实施企业开办全免费,实现开工前政府审批时间民用建筑项目不超过41个工作日、工业企业不超过45个工作日,力争营商环境进入全省前列。加快构建线上线下一体融合的公共政务服务体系,深化“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加快各级各部门政务系统迁移上云,推动政务数据开放共享,年底前重点领域实现“一门、一网、一次”办理。

          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务实合作,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海丝博览会等重点经贸活动和知名专业展会。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农产品供给、休闲旅游、公共服务、青年创业等方面主动参与大湾区产业分工合作,积极承接大湾区产业技术转移。完善招商激励机制,面向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和大型国企、民企,加大电子信息、电子商务、商贸物流、文化创意、旅游医疗保健等主导产业项目引进力度,重点跟进富临集团、铜锣湾集团项目。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吸引更多乡贤企业家回乡投资。扩大进出口贸易,提升外经贸质量效益。

    (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融合共进格局

          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完善江南新城、芹洋半岛城市功能,推进道路管廊、学校、集贸市场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通金源路、碧桂路等一批断头路、大小路,实施机场路整治工程,罗乐大桥实现通车。加快市高职院校、新峰路、堤下路、学子大道延长线等重点项目用地征收,6月底前全面完成江南新城征拆扫尾工作。推动安置区建设,做好安置房交付工作。推进江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引导转型具有旅游功能的步行街区、休闲夜市或特色餐饮街区。以“绣花”功夫实施金山顶小公园、老肖屋、东仓巷等“微改造”项目,谋划老制药厂、老华侨戏院改造,建设百岁山休闲健身公园,促老城换新貌。巩固“美丽梅州•美好家园”城乡环境大提升行动成效,推进“三网”整治试点,实施泮坑公园“微改造”提升项目,全面提升公园、广场、城区出入口等重要节点的绿化亮化水平,扩大梅花、桂花等花卉苗木种植,努力建设花园城市。加快望江楼、凯旋门花园等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步伐。提升智慧城市水平,深化城市管理“网格化+街长制”,加大力度治理交通拥堵、内涝等“城市病”。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支持各镇、街道按照区域功能定位,依托各自历史、人文、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打破行政区划,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规划布局等一体化建设,努力构建东升工业园区和7个镇街“八星璀璨”的区域发展格局。推进城市与农村融合发展,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档升级旅游公路和县乡道路,完成农村公路硬底化、窄路基拓宽工程等任务,力促自然村“村村通硬底化道路”“村村通公交”。

          推进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坚持规划引领,以绿色工业、珠宝文化、健康养生、文化旅游等为特色,科学编制特色小镇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突出政策、土地、人才、公共服务等保障,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计划总投资达300多亿元的东山健康小镇、梅江珠宝小镇、东升物联网小镇、客家文化小镇等创建对象规划建设,新规划创建科教小镇等一批市级以上特色小镇,打造特色产业发展的基地、美丽田园的载体、宜居宜游的范例。

    (五)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厚植绿色发展优势

          铁腕推进污染治理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8%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国考和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探索建立山塘水库长制,深入开展“五清”专项行动,实施梅江入河排污口“身份证”管理,推进黄塘河、周溪河水质净化厂建设,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市风景线。建立“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清单并实行分类综合整治,推进挥发性有机废气“一企一策”治理,建立区镇村露天焚烧网格化监管机制,落实扬尘管理“六个100%”要求。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建立分类投放收运处理体系,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率100%。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落实限养禁养区划,年内完成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做好“生态+”文章,大力推进“三山三水三库”保护开发建设,释放生态红利。建立“三线一单”环境管控体系,强化“三线”管控为保障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体系,确保重要生态空间的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实施崩岗等水土流失治理、“牛肝土”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加强损毁山体、废弃矿山地质环境和生态修复。对照国家公园创建标准,打造一批森林公园。加强造林绿化和森林抚育,完成7350亩碳汇造林任务,优化街头绿地公园,推动森林进城围城,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严守林业生态红线。

          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开展城乡“三级联创”,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化。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文明出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活动,深化群众性文明创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主抓手,全面提升志愿服务质量,创新开展新时代群众工作。开展群众性“最靓屋夸”创建活动,建设与邻为伴、与邻为善、守望相助的社区生活共同体。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建设梅江区博物馆,完善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南粤古驿道、重点文物、革命遗址、客家古民居、古村落及名人名居的保护开发,突出嘉应古城和攀桂坊、红杏坊“一城两坊”升级改造,延续历史文脉,彰显人文特色。推进区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积极发展数字出版、网络文化服务等文化新业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西阳镇、长沙镇争创“国家卫生镇”。

    (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激发农村内生动力

          培育做强富民兴村产业。实施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程,以清凉山茶产业园为示范,带动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示范区,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力争全年新增省、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家以上,培育一批种养大户、新型职业农民。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完善冷链物流、农电商等服务,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食品、康养、体验等融合发展。实施“客家菜师傅”工程,推动“客家菜博物馆”落户梅江。积极引导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等林下经济,推动珍贵树种培育种植,培育1家以上省级林业龙头企业。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大力开展“百企扶百村”行动,支持新乡贤通过参与投资兴业、乡村治理、招才引智、行医办学、捐资捐物等方式服务乡村,全力补齐乡村道路、水利、信息、农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强化宅基地和农村建房规范管理。加快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农村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98.5%。基本完成村庄“三清三拆三整治”,全区60%以上的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加快推进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深入推进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工程,多村联动开展“农村景区化”改造,积极创建一批特色精品村。

          全面推进精准脱贫工作。开展机关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深化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分类施策,重视支持贫困村外分散的贫困人口,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大力发展特色种养、金融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等产业扶贫项目,重点实施光伏扶贫产业化贷款贴息项目,引导贫困户积极创办、参与、共享。组织贫困人口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做好教育、医疗、住房等保障性扶贫,使低保政策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健全脱贫长效机制,解决因病返贫、因学返贫、因灾返贫等问题,确保长期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目标。

    (七)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办好民生实事。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的原则,从老百姓最关注的领域和最关心、最迫切、最亟待解决的问题着手,按照省、市部署,在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扶持创业就业、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关心关爱特殊群体、完善城区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等方面花力气、下功夫,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同时,结合区情实际,想方设法筹集资金近2亿元,实施一批“微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加强社会保障坚持就业优先,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服务,不断扩大就业创业新渠道。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深入实施汽车维修工等特色技能培训就业工程。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和工伤保险制度,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医保支付制度等社保改革。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等。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的关爱服务,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和医疗救助标准。

          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推进芹洋学校、金山小学、元城小学和幼儿园、会文小学、城北中学等项目建设,谋划建设江北碧桂园片区学校,增加城区优质学位供给,进一步缓解“大班额”问题。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增加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加强幼儿园规范化建设。强化义务教育质量评估管理,推动优质均衡发展。适应新高考改革,完善高中教育的设备设施和招生、教研、培优激励机制。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办学。减轻学生负担,规范校外培训,重视校园安全,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统筹推进校长“职级制”和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加大奖教奖学力度,培育名校长、名教师队伍。

          建设卫生强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市第二中医医院成功创建“三甲”为契机,积极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县。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和职能,推进市第二中医医院住院综合大楼建设,筹建区人民医院,加快建设东山医院、紫合医院,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医疗资源。以建设紧密型医联体为抓手,扎实推进镇院村站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落实疾病防控措施,实施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打造平安之城。深化平安梅江建设,打造全省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完善“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平台建设,实施“枫桥经验”创新项目,力争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市前列。强化法治梅江建设,推进“七五”普法工作。依法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水平。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突出抓好国防动员、国防教育、拥军优属、军民融合工作,扎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把加强政治建设作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旗帜鲜明讲政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继续落实巡视整改,做好“后半篇文章”。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建设法治政府。综合运用法治的思维、手段和方式推进工作,强化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推动依法治统和审计监督全覆盖,促进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机制改革,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坚持向区委、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支持政协履行职能,主动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沟通协调,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大力提高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办理质量,确保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坚持廉洁从政。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拉高标杆争一流,转变作风抓落实。强化督查问责,整治庸政懒政怠政和不作为、乱作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纠正“四风”。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之以恒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强化源头治理,加强政府系统廉政文化建设,深入推进政府系统模范机关创建,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使命呼唤担当,实干成就梦想。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按照省委、市委、区委工作部署,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以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努力开创梅江发展新局面!

    2019年区十件民生实事

    一、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148元提高到170元。城镇、农村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水平,分别从每月505元、360元提高到560元、380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且不低于当地现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确定。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水平,分别从每人每月1560元、950元提高到1685元、1025元。城乡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政策范围内基本医疗救助比例达到80%。

    二、扶持创业就业。为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提供最高30万元、最长3年的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培训“客家菜师傅”100名。实施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补贴、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对按规定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符合条件的省内外城乡劳动者发放补贴1500人次。将生活困难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标准从每人1500元提高到2000元。工伤保险在全面实施浮动费率的基础上,阶段性下调缴费费率,全区平均费率再下降30%左右。

    三、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建立学前教育、公办普通高中生均拨款制度及逐步增长机制,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300元,对符合条件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参照给予补助;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500元。继续落实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小学不低于每生每年1150元,初中不低于每生每年1950元,中等职业教育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3000元(不含免学费补助)。规划建设元城小学和幼儿园,完成芹洋学校建设。

    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年度累计最高支付限额从10万元提高到11万元;补充险最高支付限额从28万元提高到30万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起付标准从0.8万元降为0.7万元、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从16万元提高到20万元;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分娩补助标准,顺产补助从1000元提高到1300元、剖宫产补助从1300元提高到1500元。培训全科医生24名、产科医生(含助产士)7名、儿科医生2名,为10个省定贫困村卫生站配备 8 类健康监测仪器的设备包。

    五、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古民居活化开发项目。配合实施《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深化拓展“千年嘉应情•诗画梅江梦”系列活动,打造梅江客家风情文化旅游节、金山圩日、金山庙会等特色民俗品牌。升级改造嘉应古城和攀桂坊、红杏坊“一城两坊”,打造客家风情历史文化街区。推进梅江区博物馆建设。

    六、关心关爱特殊群体。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从每人每月157.5元、210元提高到165元、220元。为重度残疾人、精神和智力残疾人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标准,从每人每月10元提高到20元。

    七、完善城区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建设金山顶小公园、北门河小公园、百岁山桂花园、百岁山公园登山步道及观光栈道。新建和提升改造城市公厕22座,新建旅游厕所5座。升级改造西区市场、瓜园市场、美苑市场等城区集贸市场。

    八、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新建和提升改造一批乡村公厕,农村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到98.5%。建设临水临崖、急弯陡坡和安全事故多发路段的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23公里,完成  涉及19个建制村89.6公里“畅返不畅”农村公路整治,完成旅游公路和县乡道路提档升级86公里、农村公路硬底化45公里、窄路基拓宽工程项目30公里,优先做好连接现代农业产业园、历史文化古村落、南粤古驿道沿线、3A 级以上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点等道路的改扩建。支持4个省级农业特色专业村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提高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每亩补偿标准。

    九、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完成不少于1400批次食品抽检任务,食品检验量达到每年每千人3.5批次;在全面开展监督抽检的基础上,加强对不少于32家的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展以蔬菜类、水产品类和肉类为主的快速检测,及时公示快速检测信息,不合格产品处置率100%,全年快速检测不少于63000批次。

    十、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依托“粤省事•梅州”移动政务服务平台,积极承接省统筹在户政、安全技防、医疗救助、劳动仲裁、社保医保等领域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的落地实施,推动我区更多特色服务事项进驻。优化平台已上线服务事项业务流程,实现群众填写表格、提交材料、跑动次数减少50%以上,已上线服务事项“零跑动”超过80%。依托“粤省事•梅州”平台支撑,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实现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

    2019年区十件“微民生”实事

    1、投入资金2600万元建设金山金丰村至潮塘段公路,提升县域道路通行能力。

    2、投入资金3100万元建设城北岭上至扎上、西阳田心至石马公路,打通乡村、景点道路的“最后一公里”。

    3、投入资金6000万元实施金山顶东仓巷、老肖屋“微改造”项目,改善周边区域整体形象。

    4、投入资金2100万元建设客天下至泮坑的“枫林路”、改造提升泮坑公园配套设施、打造泮坑“枫林湾”森林公园,为市民提供休闲好去处。

    5、投入资金900万元改造提升江南三板桥一巷、白马四巷道路及排污排水等设施,解决交通拥堵、内涝等“城市病”。

    6、投入资金800万元实施206国道长沙段道路和城北平远路口绿化亮化工程,消除存在多年的交通安全隐患。

    7、投入资金2284万元完成区级和长沙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年度建设任务,稳步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

    8、投入资金360万元实施金山龙丰村东岩背、东郊村张家围“微改造”项目,改善提升人居环境。

    9、财政贴息100万元发展光伏扶贫项目,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实现长效脱贫不返贫目标。

    10、投入资金72万元为全区2374户独居老人住所安装无线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保障老人居家安全。

    【名词解释】

    1四好农村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3月提出的,要求农村公路建设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2.三山、三水、三库:指清凉山、百岁山、明阳寨等“三山”,白宫河、黄塘河、周溪河等“三水”,以及小密水库、黄坑水库、干才水库等“三库”。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更强调通过制度变革与完善,发挥企业和创业者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扩大有效供给,形成高质量、多层次的供给体系,使供给结构更加适应需求结构。

    4.个转企、小升规:是指注册的个体工商户(不含港、澳、台居民申办的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小型微型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

    5PPP:指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为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为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而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

    6.五清:清理非法排污口、清理水面漂浮物、清理底泥污染物、清理河湖障碍物、清理涉河湖违法违建。

    7.上云上平台:即“企业上云”和“工业企业上平台”。“企业上云”是指企业通过购买公有云服务,将企业的基础系统、业务、平台等部署到云端,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工业企业上平台”是指工业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8.扬尘管理六个100%”:施工现场100%围蔽、工地砂土100%覆盖、工地路面100%硬地化、拆除工程100%洒水压尘、出工地车辆100%冲净车轮车身、暂不开发的场地100%绿化。

    9.一门、一网、一次: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

    10.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

    11.三线:生存线、生态线、保障线。

    12.中心+网格化+信息化:推动“中心”服务管理资源向网格延伸,全面构建以“中心”为枢纽、网格为基本单元、综治维稳力量为主导、综治信息系统为支撑,覆盖城乡社区的工作体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