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昌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生产持续回升,需求稳定恢复,发展质效持续提升,活力不断增强,民生保障持续有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十三五”规划实现圆满收官,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为“十四五”开局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0.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6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32.89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增加值243.68亿元,下降1%。
三次产业结构比优化调整为10.4:31.6:58,第一、二产业占比分别提升0.8和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9个百分点。第一、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0.7%、102.5%,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5和4.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13.2%,下拉全市经济增速0.6个百分点。
二、居民消费价格 市场物价涨势温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1.6%,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五升一平二降”。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5.1%;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3.1%;居住类上涨2.7%;衣着类上涨1.9%;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9%;医疗保健类与上年持平。交通和通信类下降4.1%;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下降1.9%。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1.2%。
三、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59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农业产值25.29亿元,增长12.7%;林业产值0.2亿元,下降73.3%;牧业产值8.95亿元,下降4.9%;渔业产值1.58亿元,下降4.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57亿元,增长9.3%。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4.98万亩,比上年增长2.9%。其中,粮食作物14.94万亩,下降9.7%;棉花46.77万亩,下降3%;瓜果类5.67万亩,增长16.4%;蔬菜及食用菌8.68万亩,增长4.8%。
粮食总产量6.89万吨,下降9.6%;皮棉总产5.35万吨,下降12.7%;瓜果类总产32.92万吨,增长9.6%;油料产量0.14万吨,与上年持平;甜菜产量8.51万吨,增长77.7%。
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牲畜数量呈增长态势,牛、羊存栏分别为5.31万头、28.39万只,比上年分别增长6.7%和17.5%,猪存栏10.18万头,比上年下降5.2%。牛出栏3.1万头,比上年增长49.3%,羊出栏17.17万只,比上年下降26%,猪出栏12.8万头,比上年下降14.2%。活家禽存栏77.53万只,比上年增长52.6%,出栏153.72万只,增长1.8%。肉类总产量2.12万吨,比上年增长2.5%,禽蛋产量0.25万吨,比上年下降14.7%,生牛奶2.62万吨,比上年下降18.6%。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9.8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7%;拥有拖拉机11758台,比上年增加92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988台,比上年增加85台;拖拉机配套农具22543部,比上年增加199部;耕整机1592台;播种机1693台;节水灌溉类机械731套;机动植保机械715台;谷物联合收获机154台;棉花收获机99台;农用航空器65架。 四、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较上年提升5.5个百分点。三大门类中,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1%和8.3%,对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为89.5%和37.6%,拉动工业增加值增长4.9和2.1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2%,下拉工业增加值增速1.5个百分点。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九大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拉动工业增加值增长6.5个百分点。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4%,占比21.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61%,占比12.3%;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8%,占比11.8%;食品制造业增长23%,占比7.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2.7%,占比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3.8%,占比15.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6.9%,占比8.9%;金属制品业下降6.3%,占比4.1%;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下降5%,占比3.5%。 规模以上主要能源和工业产品产量中,发电量增长12.3%;原煤增长80.8%;小麦粉增长12.5%;塑料制品增长8.8%;饲料增长24.1%;聚酯增长48.8%;乳制品增长91.7%。变压器下降6.1%;精制食用植物油下降25.4%;商品混凝土下降11.5%;钢结构下降16.3%。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5家,实现营业收入288.04亿元,同比下降0.1%;实现利润总额17.1亿元,下降12.5%;亏损企业亏损额2.65亿元,下降18.2%;全年平均用工人数1.83万人,同比增长4.6%。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9.83%,比上年提高5.06个百分点。 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74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94.01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建筑业竣工产值35.91亿元,同比下降13.8%,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9.9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9.1%。从事建筑业活动的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98万人,同比增长4.8%。建筑业企业期末人数1.27万人。
五、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比上年增长70%,分产业看: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51.3%、647.9%和38%。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3.91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住宅开发投资完成42.21亿元,增长75.5%。
商品房销售面积91.41万平方米,下降2.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82.12万平方米,下降4.7%,实现商品房销售额54.94亿元,增长7.3%。
六、商贸流通 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单位134家,其中,法人单位119家,产业(大个体)15家。按经营业态分,批发和零售业单位107家,其中法人单位104家,产业(大个体)3家;住宿和餐饮业单位27家,其中法人单位15家,产业(大个体)12家。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23亿元,比上年下降12.7%。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3.35亿元,下降29.6%;商品零售额101.88亿元,下降9.9%。按单位规模分,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总额48.81亿元,同比下降9.3%。限额以下单位消费品零售总额66.42亿元,同比下降15.1%。夜间经济、地摊经济、消费季、购车季、房交会等活动持续刺激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7家限额以上商超零售额同比增长10.3%,拉动限额以上和总体消费总额分别增长2.2和0.9个百分点。
七、服务业 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78家,实现营业收入77.63亿元,同比增长4.4%,实现利润总额1.07亿元,同比下降51.3%。期末用工人数10349人,同比下降1.8%。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31.36亿元,同比增长6.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27.46亿元,同比增长5.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12.18亿元,同比下降2.8%;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0.53亿元,同比增长41.8%。 八、邮电通信、旅游和对外经济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85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49亿元,电信业务总量6.36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1.0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9.52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1.22万户。 全市共有国家A级景区12家,星级酒店10家,星级农家乐21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4家;三星级3家;二星级12家。 全年接待游客857.99万人次,同比下降9.31%。 全年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43707.79万美元,同比下降2.51%。其中,出口贸易额30558.19万美元,同比下降10.01%;进口贸易额13149.59万美元,同比增长20.89%。 九、财政收支、金融 全年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9.65亿元,同比增长1%,其中税收收入22.95亿元,同比下降6.6%,非税收入16.7亿元,同比增长13.9%。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60.79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03亿元,同比下降14.1%。教育支出10.11亿元,同比增长28.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64亿元,同比增长28.7%。卫生健康支出3.38亿元,同比增长49.9%。节能环保支出0.67亿元,同比增长6.3%。城乡社区支出14.76亿元,同比下降9.2%。农林水支出4.05亿元,同比下降44.8%。科学技术支出0.35亿元,同比增长2.4%。
金融市场运行稳健。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01.45亿元,比年初增加74.81亿元,增长10.3%。其中,住户存款404.94亿元,比年初增加49.24亿元,增长13.8%;非金融企业存款275.96亿元,比年初增加51.76亿元,增长23.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24.91亿元,比年初增加95.46亿元,增长15.2%。其中,住户贷款248.54亿元,比年初增加16.7亿元,增长7.2%,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463.95亿元,比年初增加79.89亿元,增长20.8%。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90.55亿元,比年初增加76.29亿元,增长10.7%。其中,住户存款403.76亿元,比年初增加49.19亿元,增长13.9%;非金融企业存款266.23亿元,比年初增加53.28亿元,增长2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08.11亿元,比年初增加92.22亿元,增长15%。其中,住户贷款248.53亿元,比年初增加16.71亿元,增长7.2%,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459.57亿元,比年初增加75.52亿元,增长19.7%。
十、税收收入 实现全口径税收收入39.66亿元,同比下降0.0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收入0.44亿元,增长245.3%;第二产业收入13.76亿元,下降3.6%,其中,工业8.78亿元,下降8%,建筑业4.98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收入25.46亿元,增长0.7%,主要行业中,批发和零售业2.8亿元,下降13.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18亿元,下降39.5%;金融业4.38亿元,增长8.9%;房地产业5.57亿元,增长1.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3亿元,增长4.3%。主要税种有国内增值税17.19亿元,增长2%;企业所得税5.15亿元,下降12.1%;个人所得税3.09亿元,下降6.8%。
十一、教育、卫生 年末市直各类学校105所,其中,幼儿园74所,小学24所,初中4所,高中3所。共有基础教育班数1460个,其中,学前教育516个班,小学646个班,初中214个班,高中84个班。共有毕业生15238人,其中,学前教育毕业生5866人,小学毕业生4562人,初中毕业生3398人,高中毕业生1412人。共招生16945人,学前教育招生6443人,小学招生5534人,初中招生3585人,高中招生1383人。共有在校学生61745人,其中,学前教育16771人,小学30143人,初中10725人,高中4106人。共有教职工4812人,其中幼儿园1915人,小学1631人,初级中学674人,完全中学592人。共有专任教师3822人,其中幼儿园1052人,小学1573人,初级中学626人,完全中学571人。 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市直医疗卫生机构432个,其中,医院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1个,卫生院75个,门诊部6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62个,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1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2044张,卫生医疗机构人数352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930人,其中,执业医师969人,执业助理医师548人,注册护士1303人,药师(士)110人。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46元,同比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00元,同比增长3.3%。
全年共为529户885人低保对象发放城乡低保金442.54万元。其中,城市323户426人发放低保金254.16万元,农村206户459人发放低保金188.37万元。发放城乡特困人员供养金及孤儿生活补贴、特价补贴共计407.36万元,其中特困人员270人,孤儿31人。全年临时求助1640人次,残疾人两补发放3914人469.87万元。高龄津贴发放8405人1030.34万元。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73034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53542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91057人,其中,职工参保人数163861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27196人;参加工伤保险58702人;参加失业保险42759人;参加生育保险45901人。 十三、企业、个体经济 年末实有企业9717户,其中:第一产业企业277户,第二产业企业2282户,第三产业企业7158户,注册资本514.21亿元。共有个体工商户48095户,注册资本35.3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95户,第二产业3124户,第三产业44576户。 十四、城市建设、能源消费和水利 全市地域总面积7971.03平方公里,共有行政村63个,社区72个。全市年平均温度7.5℃;年降水量88mm;年日照时数2913小时。 城市建成区面积67.7平方公里,城市供水总量3130万立方米,城市道路长度337.65公里,道路面积702.33万平方米,桥梁14座。城市绿化覆盖面积2735.44公顷,绿地面积2453.05公顷,其中,公园绿地490.57公顷。公园14个,公园面积376.5公顷。 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42.27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3.3%。按品种分,原煤消费量441.67万吨,增长8.1%;电力消费10.82亿千瓦时,增长2.5%;天然气消费量6779.71万立方米,增长46.4%。 全市耕地面积146.0023万亩,其中地方面积116.8071万亩。全年用水总量4.54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3.68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14亿立方米,生活用水0.49亿立方米。 注: 1.本公报中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均为当年价,其增速是按可比价计算。 2.地区生产总值数据包括昌吉市辖区内的兵团;其余社会经济各项指标如没有特殊说明的均不包括兵团数据。 3.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数据拟于国家核准反馈后发布,公报中不再单独发布人口数据。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主要经济指标数据来源于昌吉市统计局;物价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昌吉调查队;其他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其中,畜牧业和农业机械数据来源于市农业农村局;财政收支数据来源于市财政局;税收收入数据来源于市税务局;金融信贷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昌吉州中心支行;货物进出口总额数据来源于市工信局;旅游业数据来源于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邮政、电信业务数据来源于邮政、电信、移动、联通企业;教育业数据来源于市教育局;卫生数据来源于市卫健委;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数据来源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保局)、民政局;城市建设数据来源于昌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耕地面积来源于市自然资源局;供水量数据来源于市水利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