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州市白云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1月20日在广州市白云区 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广州市白云区区长 苏小澎 各位代表: 我代表白云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广东提出了“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10月下旬,总书记视察广东时进一步提出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要求,强调广州要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着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市委“1+1+4”工作举措和区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实施“1358”发展思路,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积极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扎实抓好中央、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较好完成了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 经济发展稳中提质。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62.4亿元,增长6.8%;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3亿元,可比增长6.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1%;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74亿元,增长5.4%;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3亿元,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区经济发展水平。 改革发展步伐迈向深入。认真总结改革开放40周年成功经验,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机遇,全力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启动“不跑少跑,一次办好”政务服务改革,推动行政审批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效率,617个事项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入选市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案例。推行“一站式”定制政务服务,与佛山市南海、三水实现跨城通办。打造“智慧白云”“数字政府”,门户网站获评中国政务网站领先奖,商事登记实现“多证合一”、全流程网办,新登记市场主体、企业分别增长37.4%和40.4%。出台“六大惠企政策”,筹备成立电子商务等12个行业协会,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降费减税,规范涉企收费,减免企业税收58.2亿元。深化行政体制机制改革,启动新一轮机构改革,完成国地税机构合并,完善镇街财政管理体制,谋划推进北部地区功能布局优化调整。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成4家专业型区属国企组建,出台29项国资国企监管制度,全面建立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深化土地管理供给侧改革,探索 “更新-收储-治违”成片连片综合改造模式,健全区、镇街两级土地整理和城市开发联动机制,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2018招商引资年成果丰硕,跃居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前十位,搭建广州国际投资年会分论坛、广州智慧城市生态合作峰会等重大招商平台,赴香港、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敲门招商、精准招商,成功引进48个优质企业和项目,全区重点招商在建项目101宗,亿元以上项目达49宗。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进入成长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崛起,与华为共建的“3中心1平台”开通运营,软通动力等13家优质企业相继落户,新增互联网、软件和信息行业企业2623家,增长169.3%。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加快布局,广州铁投总部项目摘牌出让,广汕铁路等5家龙头企业注册落户,中国中铁等25宗项目意向进驻。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广州设计之都一期启动出让,引进23家知名设计企业,广州律师大厦进驻21家法律服务机构。总部经济持续发力,白云新城成为投资热土,汇聚总部企业30多家,全区新增注册资本2000万以上企业1185家,增长42.4%,净增“四上”企业364家,增长38.4%。临空高端产业、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八大产业园区”成为全区经济发展新引擎,收储产业用地20宗、6209亩,有力保障了重点项目落地实施。 创新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围绕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广州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出台西部科技走廊产业发展规划,打造区域创新增长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300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11个,在孵企业、项目超1000个,营收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全覆盖设立研发机构。新增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70.5%、30.5%,增速居全市前列。率先在全市推行“企业上云”,白云电器工业互联网项目入选工信部试点示范。引进培育新兴金融,成功举办2018中国保险营销峰会,注册成立白云金控和白云基金。推进优势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化妆品全年实现产值49.1亿元,增长14.1%。质量强区连续两年获评市A级,省名牌产品增至116个,居全市前列。打造人才新高地,成立区人才发展公司,建成首个创新创业人才驿站,引进创新领军等各类高端人才225名、总量控制类人才383名,人才入户数增长5倍。 (二)坚持以规划引领城市建设,综合城市功能不断增强。 现代化中心城区规划逐步落地。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和广州市国土空间规划,全面加强白云城市发展顶层设计,试点启动新一轮土规修编,完成白云湿地及周边地区等发展规划,编制神山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等片区控规,开展黄金围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园城市设计、广州设计之都国际设计竞赛,从规划层面到实施路径,全方位、多层次、精细化落实“1358”发展思路。高质量推进156个“攻城拔寨”重点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30亿元,120个项目开工在建,27个项目建成竣工。 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持续强化。全力推进36宗国家、省、市重点设施项目建设,完成征地6672亩、拆迁补偿227万平方米,均居全市第一。基础设施投资总额达250亿元,一批空、陆枢纽项目落地实施,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商务航空服务基地(FBO)正式启用,三跑道安置区二期部分主体封顶,噪音安置区全面开工。广州白云火车站、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全面开工建设,大朗货运站与南沙试点“海公铁联运”,开辟“一带一路”物流新通道。区内骨干路网加快完善,全年投入超25亿元,推进54项市政道路建设,空港大道三期等15个项目新开工建设,三元里大道等16个项目基本完工,新建或升级改造市政道路31.6公里。加快辖内6条地铁线路建设,14号线一期正式通车。优化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2个镇街及“八大产业园区”实现地铁全覆盖。 城市功能品质稳步提升。“智慧白云”十个一工程全面实施, 72个政务系统整体上云,新增4G基站700个、敷设光缆5500公里。市政设施短板加快补齐,新建供水管网1221公里,北部水厂建成通水,未通自来水的8村1居春节前将实现全部通水。投入19亿元,建成电力主配网工程873项,供电能力再次提升近10%,基本解决城中村用电难问题。实施老旧住宅加装电梯精准补助,便民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建公厕100座,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兴丰应急填埋场用地全面移交,一期投入使用,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完成交地,保障全市垃圾处理设施正常运转。投入2.6亿元,实施200宗环境提升项目,完成72公里街区道路和村道改造。成功创建3个市级、22个区级容貌示范社区,建成一批生态景观林带。白云湿地生态核心区项目正式获批,计划总投资达31.7亿元。 土地利用管理日益高效。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扬,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获全省通报表扬。突出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用地保障,谋划土地征收储备18,759亩、完成12,881亩,公开出让1473亩、建筑面积217万平方米,实现规划报建360万平方米、施工报建240万平方米,形成建设一批、出让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良性循环。出台 “1+4”系列文件,全面规范集体土地开发利用。城市更新取得新突破,田心村正式动工,小坪村启动改造,陈田村进入实施阶段,34个老旧小区微改造稳步推进。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示范点通过国家验收,为全国权籍调查提供“白云经验”。 (三)坚持城乡综合治理,环境品质明显改善。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调整水源保护区划,高质高效完成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案件,环保行政处罚数、查封案件数居全国区县首位。碧水攻坚战力度空前,三级河长共巡河9万多次,组织“洗楼”29万栋,拆除涌边违建86万平方米,清理“散乱污”场所17,415家,数量全市第一。建成日处理15万吨的石井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健康城等4个污水处理厂全面动工,达产后污水处理能力再提升60万吨/日。21个城中村截污纳管全面完工,新建截污管网1739公里,长度全市第一。联合市排水公司排查管网超过1711公里,修复缺陷4107处,整治排水口3673个,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运行效率大幅提升。列入考核的39条黑臭河涌基本消除黑臭,鸦岗断面氨氮指标连续5个月稳定达标,流溪河氨氮排放量占比大幅下降。持续高压整治大气污染,严格控尘、治源、减排、限批,PM2.5平均浓度下降5.7%,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面开展净土行动,建立11类固体废物监管责任体系,1043家产废单位签署守法承诺书。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全区垃圾首次接近零增长。全力推进全域环境综合整治,清理积存垃圾14.9万吨,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 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出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系列文件,全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60%以上村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30%以上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创建8个市级美丽乡村,南方村、湴湖村获评“广州市名村”,钟落潭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工程全面启动,建成21个村级公园。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划定1.7万亩粮食功能区,新认定家庭农场60家,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2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超额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全面完成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合同清理。制定“三资”监管系列制度,启动村社“3年一轮审”,“三资”平台完成交易总金额47.5亿元,合同价值提升98%。 着力破解社会治理难题。以“四个最严”铁腕整治“两违”,拆除各类违建6897宗、527. 8万平方米,分别增长60%、86%,总量全市第一。出台《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实施细则》,引导乡村建设合法有序开展。大力整治农贸市场,121个市场面貌秩序明显改观。建立“大调解网络体系”,劳动纠纷案件涉及人数、金额分别下降31%和47%,涉稳、涉意识形态敏感事件实现联动快速处置。基层民主协商议事广泛开展,村、社区100%建成民主议事厅,100%开通“三务”公开微信公众号,设立203个来穗人员服务工作站,融合社区“五个一工程”全区推广。大源村等4个重点村综合整治取得突破性进展,违建势头得到有力遏制,治理秩序重建初见成效。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民生事业全面进步。 全年用于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支出130.3亿元,增长9.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6%。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 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坚持就业优先,帮扶1.3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城镇新增就业3万多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考核获评市A级。办理积分入户1605人。社保覆盖面不断扩大,超额完成医保扩面任务,每人每月低保标准提高到950元、城镇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提高到1721元。发放各类救助金9598万元,增长35%。落实多渠道住房供给,试点实施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2069套保障性住房启动建设,兴丰村整村及穗丰村15-19社环保搬迁安置区顺利开工。养老服务日益品质化,市老人院顺利开工,长者饭堂增至143个,数量居全市前列。婚姻登记 “通办全城”,建立全市首个婚姻登记处“家庭驿站”,系列服务获民政部高度评价。巩固区内扶贫成果,安排扶贫资金1.2亿元,对口帮扶和支援五省六县(市),对英德帮扶工作连续三年全市考核第一。 社会事业持续进步。教育水平稳步提升,高考本科上线率首次突破60%,中考成绩进入全市三甲,全区示范性高中增至8所。广铁一中白云校区全面开工部分封顶,培英中学北校区完成规划设计。引入广东实验中学等一批名校资源,新增优质公办学位4950个。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3家区属医院升级为三级医院,南方医院太和分院挂牌成立,区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按计划推进,太和镇成功创建省卫生镇,登革热等重点传染病有效防控。文体阵地多点开花,白云新城图书馆完成主体建设,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区国家档案馆开工建设,区工人文化宫、区文化馆新馆落实规划选址,镇街文化广场陆续投入使用,村社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举办桃花雅集、“百村居”足球赛等各类文化体育活动500余场,群众文体生活日益丰富。 全力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经过三年的整治攻坚,毒品中转集散问题有效遏制,毒品“三大指向”同比下降九成以上,物流行业管控“白云经验”得到公安部高度评价,国家禁毒委取消对我区挂牌整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涉黑恶团伙191个,刑事拘留1551人,数量均为全市最多,案件类警情大幅下降20.9%。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建设“十大体系”长效监管机制,排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4万宗,除交通运输领域外生产安全事故数大幅下降26.9%。加强国防、人防、三防应战能力建设,应急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开展两个打假百日行动,对生产、储存、运输、销售全链条打击,全年共查处案件2214宗,案值10.7亿元,增长119.6%。实施“四品一械”最严格监管,食品检验合格率连年提升,让老百姓吃得放心。 (五)坚持推进政府自身建设,行政服务效能进一步强化。 坚持党对政府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政治建设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严格落实巡视反馈意见整改,促进政府转作风、提效能。法治建设有力推进。弘扬宪法精神,依法依规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100件、政协提案129件,满意、基本满意率100%。坚持依法行政,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开展政府合同清理工作。规范行政执法,推进执法公开,成功创建第二批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建成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全年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504宗,数量居全市首位。行政服务高效透明。扎实推进国务院大督查迎检工作,交办案件完成率100%。调整完善政府部门权责清单4792项,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3万条。受理12345政府服务热线工单13万件,按时完成率100%。区直单位作风建设“三评议”满意率逐年提高。廉政建设扎实有效。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1个,责任追究63人。严肃处理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问责中央环保督察问题责任人212名。开展水环境治理、民生领域资金等22项审计项目,出台加强审计整改工作意见,促进权力规范运行。 此外,统计、物价、经协、贸促、科普、旅游、双拥、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对台、地震、妇儿、残疾人、志愿服务、保密、气象、供销、地方志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是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一年,也是捷报频传、硕果累累的一年。全区党员干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魄力和敢闯敢拼、敢于担当的作风,充分发扬苦干实干能干善干的实践品质,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扫除了一批批“拦路虎”,完成了一项项“硬任务”,治水、拆违、环保、禁毒等一批重难点任务顺利完成,产业平台实现大突破、基础设施实现大跨越、城乡面貌实现大提升、民生事业实现大进步,在改革发展道路上干成了一番新事业、闯出了一片新天地。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们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白云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驻区部队官兵、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白云区改革发展的中央及省市直属驻区单位、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产业整体水平不高,科技创新和人才驱动力不足,科技型龙头企业少,新兴产业支撑作用还不明显。二是营商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融资难、用地难等问题依然存在,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三是城市环境品质有待改善,违法建设尚未得到彻底遏制,城中村脏乱差等现象依然突出,污染防治工作任重道远。四是民生改善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突出,基础设施欠账仍然较多,社会治理和公共安全隐患不容忽视。五是少数干部能力、作风跟不上新形势的要求,责任担当有待加强。对此,我们将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9年工作计划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对广东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区委十二届七次全会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扭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坚持不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努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大都市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全面上新水平,为广州在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中勇当排头兵打造白云品牌、作出白云贡献。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实际执行时努力争取更好结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用好关键一招上力争更大作为。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核心引擎的重要承载区。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东部科技创新带、西部科技走廊融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和龙科技创新谷承接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平台,重点打造20平方公里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挥航空、交通枢纽优势,高标准规划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铁路经济产业园,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和“一带一路”国家级产业园,打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贸易双向大通道。推进与港澳的深入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强与香港贸易发展局、生产力促进局等机构的合作,在投资环境推介、投资项目服务等方面密切联动,推动金融服务、科技研发、设计行业、生物医药等产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打造中葡合作平台,建设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 打造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进“不跑少跑,一次办好”政务服务改革,力争服务事项办理时限总体压缩一半以上,一般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建设项目审批“高速公路”,推行企业投资开办并联审批、联合审批,力争政府投资项目90个工作日内、社会投资项目5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落实中央和省、市降费减税各项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建设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创建公平、开放、健康的市场环境。全面兑现“六大惠企政策”,大力宣传“一窗受理”“绿色通道”等措施,让政策红利惠及更多企业。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对标港澳全面改革提升,推进白云营商环境出新出彩。 大力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完成机构改革任务,加快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面落实“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推动部门力量在镇街聚合,解决镇街和部门权责不清、条块分割、管理分散问题。突出绩效考核在体制创新、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有效运用,提高镇街对部门的绩效考核权重。继续抓好国资国企改革,推动资源重组整合,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着力提高财政资金支出和使用效率。完善中小企业投融资机制,筹建区产业金融服务中心,支持白云金控设立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航空金融、汽车金融等特色金融产品,防范P2P网贷等金融风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二)持续调结构促转型,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实体经济质量效益。紧抓信息产业发展机遇,进一步完善智慧白云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布局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大力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文化等新技术、新业态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培育发展5G芯片、终端等产业,规划建设5G通信产业园。着力发展轨道交通等先进制造业,吸引一批集成、设计等产业链上游企业落户总部区域,争取重量级制造业企业在产业基地布局。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引导制造业企业向技术研发、工业设计、个性化定制、总集成总承包等服务环节延伸,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支持鼓励中小制造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培育一批融合示范企业。大力扶持设计、法律服务、高端供应链等生产性服务业,优化提升旅游、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航空、商务、金融等高端现代服务业,实现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超70%。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推动化妆品、皮具、物流等优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落实省“民营经济10条”、市“民营经济20条”,全面摸清本土优质企业用地需求,启动优质企业供地计划,在减轻税费负担、降低用地用能成本等方面精准施策,扶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深入实施质量强区和品牌发展战略,打响“白云智造”和“白云创造”品牌,力争全年净增“四上”企业350家以上。 坚持创新第一动力。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契机,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经济体系。用好“创新十条”“培优计划”等惠企政策,大力引进一批、技术改造壮大一批、培育一批科技创新骨干企业,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0家,开展技术改造企业100家。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优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环境,鼓励支持大型优质企业到我区建设技术创新中心,推进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达45%以上。加快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孵化育成体系,力争新增10家市级以上孵化平台,孵化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创新型小微企业。高标准打造引才聚才平台,发挥人才发展公司在人才引进开发、平台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加快建设人才大厦、人才公寓,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高端人才、紧缺人才及团队,强化智力支撑。 推进高质量平台载体建设。依托区位、空间优势和白云湖、流溪河等景观资源,高标准打造白云湖数字科技城,推动软通动力、深兰科技等重大项目落地,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智慧城市、软件信息、电子竞技等科技产业集群,打造产城融合新地标。推动黄金围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园、神山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白云新城等“八大产业园区”开花结果,加快土地收储、项目落地。推动民科园扩园提质,推进广州设计之都、法律服务集聚区、汽车小镇建设,提高运营管理专业化水平,擦亮价值园区品牌。放大价值园区对高端产业的集聚效应,抓住龙头企业这个“牛鼻子”,带动关联企业沿着产业链、创新链汇集,开展靶向招商、平台招商,鼓励各类协会、创新中心以商招商,力争全年新引进招商项目155个以上、总投资超700亿元,其中1亿元以上100个、5亿元以上30个、10亿元以上20个、50亿元以上5个。 (三)着眼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 全方位提升综合城市功能。用好“多规融合”成果,启动国土空间规划。加强土地收储和精准供地,完成白云新城5-8期等230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公开出让,力争实现产业供应双过百,即商务办公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工业及仓储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完成规划报建量380万平方米、施工报建量360万平方米。以“绣花”功夫推进老旧小区、城中村微改造、微更新,推动黄边、棠涌等片区成片连片开发改造,陈田村启动改造,小坪村正式动工,田心村建成首期安置房,东平汽车小镇开工建设,五龙岗村级工业园等项目有序推进,让城市焕发新活力。继续推进容貌示范社区、镇街示范路建设。推动厕所革命全面提速,新建和改造各类公厕300座。稳步实施电网提升工程、燃气三年提升计划,加快综合管廊、停车场、充电桩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完善城市功能要素,让欠账短板变成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 推进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交通节点,全力配合推动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大力推进第四、第五跑道和第三航站楼用地征拆安置工作,保障广州白云火车站、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顺利建设。全力以赴落实广佛肇高速、机场第二高速等高快速路以及广汕客运专线、穗广深城际等项目用地,推动与大湾区东西两翼城市快速通达。优化城乡交通路网,加快黄金围大道、钟港大道、云城西北延线等42宗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力争空港大道二期和三期主体工程完工,白云五线、迎宾大道延长线二期等重点项目建成通车。配合推进11号线等5条地铁线路建设,继续实施119宗城乡环境提升项目,逐步完善城镇、街区、乡村内部路网。 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实施乡村振兴五年规划,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确保全区85%以上村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建成一批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结合钟落潭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及4大美丽乡村群建设,打造10个高水平示范村。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健全助农综合服务平台,重点扶持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繁荣农村文化,弘扬优秀传统乡风。选好农村行业带头人,打造一支新型农民队伍。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全面推进镇、街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固化工作,固化率不低于25%、80%。健全各级“三资”管理机构,完善区、镇街、村(联社)、经济社四级交易管理体系,试点实施农村财务实时记账,强化财务代理制度,打造阳光“三资”。 (四)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白云。 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打赢黑臭水体剿灭战,全力攻坚国考鸦岗断面,确保4个断面全面达标。围绕5大流域39条黑臭河涌,实施“河更美”行动。继续清理“散乱污”场所1万家以上。加快推进15个城中村和新一批44个行政村截污纳管工程,推动建成500公里污水管网、4座污水处理厂,持续开展管网修复和排水口整治,实现污水收集处理能力量与质的双重跃升。落实河湖长责任制,加大“四洗”“五清”力度,逐步修复水生态。推动21项大型农田水利和防洪排涝工程全面开工,构筑水安全防线。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严控餐饮油烟、工地扬尘、工业污染,全面整治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实现市下达的空气质量目标。扎实打好净土防御战,实施固废监管三年计划、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持续开展全域环境综合整治。全力推动白云湿地上半年开工,力争明年完成,城市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坚决落实“还绿于民”“还景于民”行动,保护好白云山、帽峰山、流溪河等宝贵生态资源,以生态建设带动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推动城市形态大转变大提升。 提高社会治理的智能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以“零容忍”的态度保持控违拆违高压态势,落实“三个绝不”,执行“四个最严”,全年拆除违建1000万平方米以上。坚持拆建并重,建设机场高速、白云大道、华快三期、105国道、106国道等26条景观路和200公里沿河绿道。以大源村等4个重点村为样本,高标准实施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社会治安、基层党建提升工程,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实现由“乱”到“治”再到“示范村”的大转变。探索人口倒挂村来穗人员治理模式,全面推广出租屋“楼长制”,将管理工作落实到基层网格。完善镇街、村(社区)协商议事机制,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规范化建设,依法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责。建设智慧城市运行指挥中心,构筑智慧城管、智慧安监、智慧环保、智慧水务等一批综合服务平台,打造丰富完善的综合应用体系,强化智慧白云对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的支撑效应。 努力把白云建设成为最安全稳定地区之一。加快建设“雪亮工程”“警务云系统”,智能化应用“四标四实”数据和“城中村”基础信息,构建立体治安防控体系,力争案件类警情在全市占比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降幅高于全市5个百分点以上,到2020年治安形势实现根本性好转。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扫黄禁赌三年行动。持之以恒打好禁毒人民战争,力争2020年建成全国禁毒示范区和查缉毒品中转集散示范基地。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和信访问题。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安全管理资源,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的管理体系,提升应急管理智能化水平。下大力气打假治劣,整治食品药品化妆品安全薄弱环节,抓好重点行业、产品和重点区域整治,净化市场经营秩序,让人民群众放心消费。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深化“双到双零”就业服务,帮扶5500名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7万人以上。推进居家养老综合改革,创新“家政+医养结合”等特色服务,打造15个医疗护理站,实现医养结合服务社区全覆盖。加快城乡医保一体化,扩大社保覆盖面,落实社会保险降费减负政策,稳步提高参保人员待遇水平,做好困难群众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省内外地区的对口帮扶和支援工作,探索扶贫产业集群模式,引导和推动更多项目落户帮扶地区,实现精准脱贫、长效脱贫。 推动教育医疗优质均衡发展。确保今年广铁一中白云校区初中部开学,培英中学北校区开工建设。拓展集团化办学,建设48所智慧校园,深化“一校一品一特色”,着力提升北部四镇教育水平,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积极应对学龄人口变化,扩充公办学前教育学位。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医联体建设,推行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中北部延伸。完成区人民医院新院区主体工程建设,实施医疗服务改善行动,让群众看病就医更方便。提高人均公共卫生经费标准,持续创建卫生城市、卫生镇村,防范重大传染疾病。 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白云新城图书馆、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区国家档案馆、区工人文化宫、区文化馆新馆等一批全区性文化阵地。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举办系列体育赛事,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做好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擦亮三元里历史、太和北村兰桂粤剧等文化品牌。整合文化产业资源,大力发展创意设计、数字文化、文化旅游等产业,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增强白云文化软实力。 (六)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打造为民务实高效清廉政府。 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提升干部履职能力,为新时代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主动接受监督,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坚持依法行政,全面落实依法治国要求,严格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权力。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制度,提升行政决策质量。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打造白云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便捷的法律服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完善政府部门内部监督和权力制约机制,压缩权力行使的任性空间。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整治各种隐形变异“四风”问题,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管理。强化担当意识,大力弘扬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改革精神,整治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现象,健全激励创新和容错纠错机制,鼓励支持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履职、担当作为,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干的良好氛围,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姿态,以雷厉风行、久久为功的闯劲干劲,全面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继续做好武装、统计、物价、粮食、经协、贸促、科普、双拥、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对台、地震、民防、妇儿、残疾人、志愿服务、保密、气象、地方志等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机遇稍瞬即逝、奋斗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饱满的干劲,锐意进取、埋头苦干、闻鸡起舞、日夜兼程,奋力开创白云工作新局面,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大都市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全面上新水平,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http://www.by.gov.cn/by/005/201902/8b7a94bc47ad4cefb59c8436b3ddd8eb/images/ef153e8e2a85486cacd0851b783241e9.jpg)
![](http://www.by.gov.cn/by/005/201902/8b7a94bc47ad4cefb59c8436b3ddd8eb/images/5012a092a72a4f5fb931af34a72dd976.jpg)
![](http://www.by.gov.cn/by/005/201902/8b7a94bc47ad4cefb59c8436b3ddd8eb/images/12b1bc138cda41ed855906a80536b467.jpg)
![](http://www.by.gov.cn/by/005/201902/8b7a94bc47ad4cefb59c8436b3ddd8eb/images/84933b92b19547cf9ec1a13be7e4b928.jpg)
![](http://www.by.gov.cn/by/005/201902/8b7a94bc47ad4cefb59c8436b3ddd8eb/images/ba9b76edb9c94de9b6f648b240e77cf5.jpg)
![](http://www.by.gov.cn/by/005/201902/8b7a94bc47ad4cefb59c8436b3ddd8eb/images/7669e6ee4c6a4b8390f374ca54a56477.jpg)
![](http://www.by.gov.cn/by/005/201902/8b7a94bc47ad4cefb59c8436b3ddd8eb/images/41c0091abe48456a8ef7c4c7b4c20c73.jpg)
名词解释 1.省委“1+1+9”工作部署:第一个“1”指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政治保证。第二个“1”指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发展主动力。“9”指9个方面重点工作:①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②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重点,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省;③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重点,加快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④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⑤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重点,加快改变广东农村落后面貌;⑥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为重点,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⑦以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文化强省;⑧以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为重点,加快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⑨以打好三大攻坚战为重点,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跨越高质量发展重大关口的短板。 2.市委“1+1+4”工作举措:第一个“1”指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根本政治保证;第二个“1”指深化改革开放,是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根本路径和关键一招。“4”具体包括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 3.“1358”发展思路:“1”指一个目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大都市的现代化中心城区;“3”指用好航空、交通和科技创新“三大枢纽”;“5”指“五大功能片区”,即东部科技创新带、西部科技走廊、南部总部集聚区、北部临空经济区、中部城市中心;“8”指“八大产业园区”,即黄金围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园、神山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和龙科技创新谷、大田铁路经济产业园、机场南临空产业区、白云新城总部经济集聚区、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现代都市消费产业园。 4.“不跑少跑,一次办好”政务服务改革:“不跑”指取消事项不用办、全流程网上办,“少跑”指智慧政务门口办、下沉服务就近办、材料寄送快递办,“一次办好”指一门受理马上办、合并事项一次办、一件事情联合办。 5.“一站式”定制政务服务:多个政务服务主题涉多事项行政审批联合办理,实现“跑一个部门、到一个窗口,交一套材料、填一个表单”即可办理某政务服务主题涉及的多个证件。 6.跨城通办:市民可在本地办理其它城市的政务服务事项。目前白云区与佛山市南海区、三水区推行跨城通办政务合作,市民可以在白云办理南海区、三水区的部分服务事项,也可在南海区、三水区办理白云区的部分服务事项,享受广佛两地通办的政务服务。 7.六大惠企政策:《白云区促进“四上”企业加快发展暂行办法》《白云区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实施办法》《白云区龙头骨干企业培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白云区促进广州“设计之都”产业发展暂行办法》《白云区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实施办法》《白云区推动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上市或挂牌融资加快发展的暂行办法》。 8.“更新-收储-治违”成片连片综合改造模式:以成片连片土地谋划为基础、以城市更新和土地储备政策为抓手,对土地资源进行重新整理,为城市新旧动能转换提供载体的一种综合性用地处置方式,同步实现违法建设治理目的。 9.与华为共建的“3中心1平台”:云计算数据中心、云产业运营中心、创新展示中心,以及云产业发展平台。 10.“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11.6条地铁线路:8号线北延线、11号线、12号线、13号线二期以及14号线一、二期。 12.“智慧白云”十个一工程:一个领导机构、一个建设机制、一个顶层设计、一张网、一双眼、一朵云、一运行指挥中心、一大数据平台(一张图)、一产业、一批示范区。 13.厕所革命:对发展中国家的厕所进行改造的一项举措,最早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对“厕所革命”作出的重要指示。 14.集体土地利用管理“1+4”系列文件:分别指《白云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土地利用管理的意见(试行)》《白云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试行)》《白云区征收农村集体土地留用地管理办法(试行)》《白云区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管理办法》及《白云区人民政府关于<广州市旧村庄更新实施办法>的实施意见(试行)》。 15.四个最严:最严格的审批报建制度、最严密的巡查监督、最严厉的执法打击、最严肃的查人查事。 16.融合社区“五个一工程”:创建一个社区融合学堂、一个来穗人员服务工作站、一个来穗人员党支部、一个社区共治议事会、一个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使来穗人员与本地居民在同一社区内形成关系密切、守望相助、相互认同的社会共同体。 17.4个重点村:太和镇大源村、钟落潭镇五龙岗村、嘉禾街望岗村、石门街红星村。 18.毒品“三大指向”:13.50克以上毒品案件指向、涉毒线索指向、协查指向。 19.“十大体系”长效监管机制: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执法监察体系、法治标准体系、安全预防控制体系、职业病防治体系、安全基础保障体系、宣传教育培训体系、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事故调查处理体系、科技兴安体系。 20.四品一械: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 21.区直单位作风建设“三评议”:区领导评议区直单位、镇街基层评议区直单位、社会(网上)评议区直单位。 22.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23.多规融合:多种规划融合协调,特指通过多部门沟通协调,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村庄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专业部门规划(环保、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绿化、交通、市政、水利、环卫等专项规划)融合协调,形成统一、综合的一张图规划管控要求,避免不同部门规划的冲突矛盾和相互制约,增加规划的可实施性。 24.“四洗”“五清”:“四洗”指洗楼、洗管、洗井、洗河;“五清”指清除非法排污口、水面漂浮物、底泥污染物、河道障碍物、涉河湖违章。 25.三个绝不:绝不搞下不为例,绝不搞情有可原,绝不搞法不责众。 26.雪亮工程: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通过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发动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共同监看视频监控,共同参与治安防范,实现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 27.四标四实:“四标”指标准作业图、标准建筑物编码、标准地址库、标准基础网格,“四实”指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实有设施。 28.枫桥经验: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为此,1963年毛泽东同志就曾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之后,“枫桥经验”得到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枫桥新经验,成为新时期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的典范。 29.双到双零:“就业服务进家到户,就业岗位进街到村”和“零距离就业,零距离服务”。 30.一校一品一特色:突出“学校特色”,一个学校结合自己的师资、地域等特点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或特色,争创某地域的一流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