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qiaomen 于 2021-12-15 19:02 编辑
2020年莘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一核三极多带”城乡产业发展布局,全面实施“十大计划、五个意见”,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显著,综合实力再上新水平,发展质量跃上新台阶,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 一、综合 经济实力稳中向好。初步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24.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09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36.11亿元,同比增长4%;第三产业增加值117.84亿元,同比增长3.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1.3:16.1:52.6。 市场主体规模扩大。年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7.48万户,比上年增长0.09%。其中,个体工商户5.5万户,注册资金998.39亿元,分别增长0.08%和0.32%;私营企业1.57万户,注册资金776.62亿元,分别增长0.24%和0.35%。 就业态势保持良好。城镇新增就业6401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840人,困难群体就业542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396万元,扶持带动就业602人。城镇登记失业135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01%,均控制在省控目标4.5%范围内。 二、动能转换与改革创新 动能转换成效显现。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制造业技改投资比上年增长27.1%。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长29.5%,占GDP比重达到26.6%,较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四新”投资占比达到61.6%,较去年提高了21.4个百分点。“十强”产业增加值增长9.2%,占GDP比重达到30.7%,较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9家,占规模以上企业的22.3%。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6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成功培育“单项冠军”企业1家,实现了零的突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35.42亿元,同比增长15.5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20.87%,比上年提高3.4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2.6%,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改革创新持续深化。抓紧抓实九大改革攻坚行动,全面推进流程再造和系统重塑,先后打造了一批具有莘县特色、体现莘县特点的改革典型和改革品牌。组建成立了莘县物环公司,实行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管干分离、城乡同治,全县129个无物业小区迎来规范化管理,1116个村庄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实现了“一把扫帚扫全县”。创新完善基层社会网格化治理,科学划分了2155个网格,划转400个编制充实到网格长队伍,构建了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8个月解决群众问题13万件,实现了“一张网格管城乡”。积极探索审批领域流程再造,建立了“三省五县”跨省通办合作机制,首创了“交房即办证”改革,推开了“一业一证”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0分钟以内。加快推进国有资本布局调整,优化重组了13家县管国有企业,健全完善了党的领导、绩效考核、人员招聘等全流程制度体系,实现了国资国企专业化运营、精细化运作。深入推进一线育人、一线识人、一线用人,先后聚焦“河湖拆违”、高铁新城片区改造、脱贫攻坚一线提拔重用干部230人,其中县直单位正职、镇街党政正职46人。健全完善“双招双引”体制机制,制定了“双招双引”优惠政策三个“黄金十条”,组建了“4+1”招商服务工作站,建立了“1+N”重大招商项目会商决策机制和重大招商项目专家评审机制,组建了招商公司,构建了从项目信息搜集、洽谈签约到项目落地的全程闭环服务体系。 三、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4.10亿元,比上年增长7.22%。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粮食种植面积172.26万亩,比上年增加0.21万亩;单产459.99公斤/亩,较上年增长11.62公斤/亩;总产量79.24万吨,较上年增长2.1万吨。其中,小麦种植面积88.48万亩、较上年减少3867亩;总产量39.76万吨,较上年增加9831.5吨。玉米种植面积83.77万亩,较上年增长5904亩;总产量39.47万吨,较上年增长1.11万吨。 蔬菜瓜果产量增加。蔬菜种植面积62.03万亩,比上年增长1.58%;单产4109公斤/亩,同比增长5.12%;总产量254.85万吨,同比增长6.78%。其中,食用菌产量3.29万吨,同比减少5.42%。瓜果种植面积17.75万亩,同比增长3.4%;总产79.72万吨,同比增长4.23%。 畜牧生产恢复向好。年末,生猪存栏45.52万头、出栏29.19万头;家禽存栏1232.59万只、出栏3448.49万只;牛存栏0.7万头、出栏0.81万头;羊存栏6.22万只、出栏7.85万只。 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速增效。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建高效集约蔬菜温室11万亩,新增标准化瓜菜菌生产基地84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8处、农民专业合作社1998家、家庭农场37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7家,其中嘉华股份被确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构建了“4331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省第一张农药经营许可证在我县颁发。 四、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运行平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69.71亿元,同比增长1.48%;产销率保持较高水平,达到9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30.5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电力燃气水供应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5%。 主要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列入统计的21个重点工业产品中,10个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小麦粉、纱、布、水泥等产品降幅较大。
工业效益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完成2.69亿元,同比增长159%。营业收入完成172.65亿元,同比下降4.3%,其中营业收入过5亿元的企业7户,过10亿元的企业3户。 建筑业发展平稳。建筑业总产值完成17.03亿元,同比下降7.3%;竣工产值10.84亿元,同比下降20.5%;签订合同额40.32亿元,同比增长14%。 五、服务业 服务业稳步提升。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7.84亿元,同比增长3.1%;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6%,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县网络零售额达到10.72亿元,同比增长216%。莘县被确定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旅游行业较快复苏。组建莘县文旅集团,规划设置9条黄金旅游线路,推出20余处旅游亮点,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莘县旅游品牌。全年莘县共接待游客136.7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65亿元。 交通运输能力保持稳定。年末公路通车里程3746.4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8.53公里、普通国省道190.92公里、县乡道734公里、村道2733公里。大力实施建制村通客车通公交,现有建制村全部实现通客车,其中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比例73%。年末全县营业性运输车辆7791辆,其中营运载货汽车7250辆、载客汽车261辆、出租车120辆、公交车160辆。 六、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不断扩充。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9%,增速居全市第1位。其中,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66.6%,同比增长17.6%。四新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61.6%,占比提高21.4个百分点。嘉华股份年产3万吨大豆拉丝蛋白、国环固体废物综合处置中心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项目竣工投产,高铁新城建设顺利推进。 房地产投资趋缓。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9.96亿元,同比下降1.24%。本年到位资金20.67亿元,同比增长8.6%。商品房销售面积44.1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3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9.0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17%。 七、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逐步恢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5.09亿元,同比增长0.1%。一季度消费市场受到疫情明显冲击,同比下降24.2%,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好转以及县委、县政府多项政策措施持续显效,居民消费需求稳步释放,二季度降幅明显收窄,三季度当季增速转正,四季度当季超过疫前水平,同比增长6.4%。 对外贸易逆势增长。进出口总值6.07亿元,同比增长23.16%。其中出口总值6.06亿元,同比增长32.74%;进口总值100万元,同比下降95.04%。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个,实际利用外资4632万美元,同比增长3792%。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66%;其中税收收入8.35亿元,增长5.2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4.17亿元,增长18.76%;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9.44%,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0.58%,卫生健康支出增长19.2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7.41%,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19.84%。 金融市场稳健运行。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48.47亿元,比年初增加72.08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87.07亿元,比年初增加60.19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02.03亿元,比年初增加30.69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84.85亿元,比年初增加5.97亿元。 九、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明显提升。2020年高考本科录取3069人,本科上线人数实现全市“二十一连冠”,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和优质初中学校数量位居全市前列,小学及格率连年提升。84所中小学项目如期完工,新增2.1万个学位,“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化解;3.5万个学位的高铁新城高中建设如火如荼,新建普惠性幼儿园2处。全年招聘教师605名,为高中学校引进“双一流”人才51人。中国教科院2020年校长研修班观摩活动在实验小学举行;莘县实验高中被教育部办公厅授予“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称号。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举办莘县第九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参与人数1353人;举办美丽乡村趣味运动会,参与人数达360人;主办其余日常活动5项,参与人员606人;参加聊城市全民健身运动会足球比赛,获得二等奖;参加省级场地高尔夫比赛,获得团体一等奖。组织800余人参与全国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新增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20人;全县新增体育场地176个、健身器材2640件。 文化事业全面繁荣。为11个镇(街)综合文化站购置音响、灯光等舞台演出设备,对19个镇(街)53个村级文化广场进行提升改造,新建30个农家书屋,每个书屋配备图书400册、书橱2个。组织全县文化志愿者开展“文化志愿者进社区(进乡村)”“燕塔剧场”走进乡村(社区)活动174场。开展广场舞文艺巡演进村进社区活动24场。启动全县文化惠民工程“戏曲进乡村”文艺演出工程,共计900场次。完成公益电影放映万余场次。县图书馆全年新增读者1602人,图书借阅量达到11185册。启动全民诵读活动,开展30余次,2000余人次参加。 卫生健康事业成绩显著。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成果,累计摸排外地来莘返莘6.4万人,累计核酸检测10.8万人次,3例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实现了确诊病例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县疾控中心检验综合楼投入使用,争取基层能力提升专项债券1.7亿元,完成俎店镇中心卫生院病房楼改造,柿子园镇卫生院病房楼、徐庄镇卫生院门诊楼、燕店镇卫生院病房综合楼、魏庄镇中心卫生院国医堂正在建设。推进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组建了4个以县级医疗机构为龙头的紧密型医共体,医共体内上转患者1.39万人次,下转患者1.1万人次。全县建立居民健康档案80.15万人份,建档率81.56%;组建438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签约并开展服务21.52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率50%。建设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23处,智慧预防接种门诊3处。莘县被确定为省级国家基本药物综合改革试点,成功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县。 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乡建设持续提升。郑济高铁建设迅速,进入架梁阶段。安置房建设顺利进行。新开工安置房建设29栋,基本建成378套,共完成安置房选房855套。城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区新增道路1800米,扩宽改造道路900米,新增供排水管网5000米;建立县级农村改厕管护服务中心和24处镇(街)农村改厕后续管护中心,配备74辆大小型抽污车,配建22处粪污中转池。完成甘泉学校、二中两处人行天桥建设;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三期建设,新建液化气站3处;努力提高供水质量和安全,对城区部分及乡镇供水主管网进行全面彻底清洗。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年我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73,同比改善11.7%;优良天数228天,同比增加57天,优良率为62.8%;PM2.5浓度5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0.8%,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优良天数和PM2.5浓度两项约束性指标。PM10同比改善14.3%;SO2同比改善25.0%;NO2同比改善7.7%;O3同比改善10.7%;CO同比改善5.6%。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全县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比上年下降28.57%。 十一、民生保障 居民生活质量持续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60元,比上年增长4.7%,增速居全市第2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07元,增长3.1%,增速居全市第3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35元,增长6.6%,增速居全市第1位;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39.9平方米,其中城镇、农村居民分别为43.4平方米和37.6平方米。 2020年末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社会保障逐步健全。2020年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含生育保险)、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5.59万人、4.49万人、3.53万人和4.82万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53万人和86.05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2057元。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每人每月142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贴标准由人均不低于520元提高至550元。医保电子凭证开通应用定点医药机构196家。 社会救助标准持续提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21人,月人均保障标准684元,比上年提高184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7267人,月人均保障标准511元,比上年提高136元。养老机构达到12处,养老机构床位1645张,比上年增加733张;建设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8处、农村幸福院60处。 注:1.本公报中资料均为初步统计数(快报数)。 2.全县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的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相关数据将通过《莘县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进行公布。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5.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一是指辖区内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和其他房地产业等行业。二是指辖区内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6.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及城镇个体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 7.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