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诸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坚持新发展理念,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六稳”“六保”,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综 合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据初步核算,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2.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44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237.97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345.35亿元,增长3.7%。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10.6:36.5:52.9,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26个百分点。一二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08%、37.56%和55.36%,分别拉动GDP增长0.2个百分点、1.3个百分点和1.9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0.5%,比去年同期下降2.02点。 财政收支保持平稳。202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82.2亿元,同比下降9.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5亿元,同口径增长2.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0亿元,同比增长1.5%。全市完成税收收入61.4亿元,下降13.5%。 金融运行呈良好发展态势。202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23.0亿元,比年初增加161.7亿元;住户存款余额666.6亿元,比年初增加103.1亿元;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73.7亿元,比年初增加97.2亿元。 二、重点战略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2020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67.8%,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95.1%,“四新”投资增长90.9%,高于全市投资增速86.2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42.6%。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86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6.92%。“5+5”现代产业体系规模初具。工业转型持续深化,谋划实施过千万元项目370个,2个项目入选省重大项目,4个项目入选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荣获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入选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暨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完成农村改厕12万余户、农村公厕171座、生活污水治理村庄477个。30%以上农村居民实现清洁取暖。新增成片造林3.3万亩、环村生态林带示范村200个,美丽庭院示范户占比达到13.2%。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扎实推进营商环境建设,营造风正劲足、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被评为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优化政务营商环境,全年共办结各类审批审核事项1202件,项目办结率达到100%。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3.1万户。本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7523户,其中新登记企业5498户。非公有(民营)经济发展稳中有升。全市非公有(民营)经济单位数126770户,同比增长6.65%。非公有(民营)经济注册资金1406.64亿元,增长37.14%。 “双招双引”成果丰硕。全年签约项目166个,立项项目115个,纳统项目到位资金192.3亿元。新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团队)138人。招引“新诸城人”1.08万人。 三、农 业 2020年,全市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完成增加值73.4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6%;完成总产值14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8%,其中农业总产值为63.3亿元,牧业总产值为67.8亿元,分别增长4.6%和1.2%。 粮食总产稳中略增。据粮食产粮大县产量调查抽样数据统计,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5.2万亩,同比下降3.0%。全年粮食总产量76.79万吨,增长0.5%。其中小麦总产量37.56万吨,下降3.3%,秋粮总产量39.23万吨,增长4.4%。据全面统计,油料作物总产量4.86万吨,下降0.7%。棉花总产量98.9吨,下降44.4%。烤烟总产量10413.3吨,增长26%。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103.7万吨,下降9.3%。 畜牧业稳定发展。年末全市生猪存栏87.46万头,牛存栏4.34万头,羊存栏4.56万只,家禽存栏1855.72万只。全年生猪出栏99.03万头,牛出栏3.55万头,羊出栏8.45万只,家禽出栏7087.28万只。生猪肉产量8.06万吨,禽肉产量10.29万吨,禽蛋产量6.57万吨,牛奶产量0.25万吨。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423公顷,人工更新面积96公顷,森林抚育面积 1487公顷。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淡水养殖面积达到280公顷,水产品产量 3320吨。 农业生产装备和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39.9万千瓦。谷物联合收获机达到5045台,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达2355台。机耕面积81.2千公顷,机播面积 161.3千公顷,机收面积 143.6千公顷。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6.46万吨。 四、工 业 2020年,全市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0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0%。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48家,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47.3亿元,同比增长1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4%;实现营业收入1142.7亿元,增长12.5%;利润43.6亿元,增长37.1%。全市营业收入过百亿的企业有1家,过10亿元的企业有16家,过亿元的企业有120家。全市工业产销率达到100.9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主导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汽车制造业、食品加工及制造业、生物医药业实现较快增长,装备制造业平稳增长,服装纺织业有所下降。2020年,82家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12.9亿元、利润29.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3.4%、49.0%,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比重分别为53.6%、68.5%;46家规模以上食品加工及制造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0.9亿元、利润2.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5%、763.9%,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比重分别为17.6%、5.1%;10家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0.8亿元、利润2.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2%、193.9%;57家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4.2亿元、利润2.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6%、-7.5%;受国外疫情持续影响,很多出口企业订单大幅减少,国内服装市场也比较平淡,服装纺织企业生产持续走低,56家规模以上服装纺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6.6亿元、利润0.9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7.5%、30.0%。 五、投资、房地产、建筑业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2020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7%,三次产业投资占比13.5:21.5:65.0。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不断提高,强劲拉动全市投资增长,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9.9%,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5.2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87.6%。 房地产销售面积平稳增长。2020年,全市房地产销售面积12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2%。 建筑业发展平稳。2020年,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3.9亿元。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达到70家。 六、交通运输、邮政业 交通基础设施实现重大突破。京沪高铁辅助通道、青岛至京沪高铁辅助通道铁路过境诸城并设站取得关键性进展,诸城迎来“高铁时代”;明董高速及连接线完成核准批复,升级改造国省道和县道74公里,初步形成“三纵三横一环”综合交通格局。完善城乡公交服务体系,延伸1路公交车至繁华高中、延伸K6路由密州街道东山社区至辛兴镇西公村,建设完成城乡公交站点牌(亭)30个,城乡居民出行条件极大改善。 邮政业快速发展。全市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2071.36万元,同比增长23.68%。其中函件业务量 3.01万元,下降16.38%;包裹业务量156.46万件,增长66.02%。 七、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略有下滑。202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9.5亿元,同比下降6.4%。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5.5亿元,下降13.6%。按行业分,批发业完成59.3亿元,零售业完成140.2亿元,住宿业完成0.8亿元,餐饮业完成29.2亿元。 市场物价有所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8%,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3.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6.1%。从构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八大类商品看,呈五升三降态势。食品类中,粮食、鲜菜、畜肉、水产品、蛋和鲜果六类的价格指数分别为101.6%、114.5%、149.3%、109.1%、93.7%和87.8%。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商品类别如下:
八、外经外贸 外经外贸有所下降。全市共完成进出口总额114.4亿元,同比下降6.1%,其中出口101.2亿元,下降5.0%,进口13.2亿元,下降13.4%。全市实际到账外资5973万美元,下降29.0%。 九、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53.2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83%。完成东坡街南延、中天路等5条新修道路绿化和北环路、站前街、横四路等3条道路新增绿化分隔带绿化工程,新增绿地面积13.5万平方米。建设完成碧桂园东区游园等4处游园,东坡街和八里庄路交叉口等17处口袋公园,新增游园面积2.8万平方米。实施城区道路综合整治,维修沥青路面174320平方米,维修人行道4479平方米,维修更换路沿石4450米,沥青路面灌缝193392米,维修更换雨污井盖236个,更换维修下水箅子893个,督促弱电、电力、供水等管线单位维修更换井盖311个。加大供热直供到户和“汽改水”改造步伐,新铺设供暖管道4.5公里。 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突出“三源共治”,空气质量稳居潍坊各县市首位,优良率为81.4%,同比改善9.8%;强化“三个提升”,提升污水处理厂治污能力,提升水源地保护水平,提升潍河及支流防污能力,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全市水环境质量稳步改善,潍河水质达标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面源污染治理取得突破,生活污水提前三个月完成全年治理任务。持续推进城乡环境质量改善,不断巩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精准施策,协同发力,努力实施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全面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战役。 十、教育体育、卫生计生和文化旅游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学校323所,其中:小学76所;普通高中8所;普通初中37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高等职业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197所。全市小学招生9690人,毕业10955人,在校学生5688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在校学生巩固率均达100%;普通高中招生8688人,毕业6222人,在校学生22595人;普通初中招生11145人,毕业14894人,在校学生43016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4440人,毕业2560人,在校学生10215人;高等职业学校招生2596人,毕业2682人,在校学生9027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4人,毕业15人,在校学生156人;在幼儿园受教育的幼儿41629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积极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做好相关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举办市级以上规模全民健身活动达35次,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了第四届马拉松赛,近400名诸城跑友参加了比赛,为我市广大健身爱好者提供了参与体育锻炼的平台;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体育设施开放利用率显著提高,新建更新健身工程36处,新建多功能运动场1处,督促6处镇街新建了6块笼式社会化足球场;荣获山东省体育彩票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20年度潍坊市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体育产业示范基地(项目)我市分别有1个、5个单位榜上有名。 卫生计生事业健康发展。实施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联防联控、精准化防控举措,全市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进电子健康档案服务,全市共建立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90.16万余份,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13.23万余人,为12.13万余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查体,全市累计43.12万余人进行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其中签约重点人群28.85万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日益完善,完成人民医院公共卫生防疫项目,市疾控中心现代化生物实验室改造提升项目,推进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核酸检测能力建设;14项目卫生健康民生实事有序推动落实,各类计生家庭奖扶政策等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荣获新一轮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山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称号,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复审。 文化旅游事业融合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新增潍坊市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镇2处、示范社区6处;市图书馆在金查理小镇建设小镇书房,成功入选省级文旅融合试点。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举办第四届“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扎实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暨戏曲进乡村(社区)演出工作,共演出1326场,公益电影放映7781场;持续办好“炫艺龙城”全民综艺大赛在城乡社区共演出165场,参演群众10000多人次,现场受众20多万人,通过微信直播等网络受众180多万人;第十九届“龙城舜韵”文明之夏广场文艺演出28场。文化传承成效显著。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举办4次诸城市非遗“赶大集”活动;有序开展齐长城诸城段保护工程;发动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抗疫文艺作品460余篇;编辑出版《超然台》杂志六期近50万字。恐龙文旅特色小镇、黑土夼民俗文化小镇列入省服务业特色小镇培育单位,蔡家沟艺术试验场入选山东省文化创新奖,竹山生态谷乡村旅游综合体成功创建山东省康养旅游示范基地。被评为中国冬季休闲百佳县市。 十一、科技、专利和人才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2020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3家。成功获批国家众创空间1家、院士工作站2家、省新型研发机构2家,得利斯、外贸、华宝食品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的潍坊市肉类产业链质量与安全创新创业共同体获批潍坊市首批创新创业共同体。迈赫、东晓2个项目获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占到潍坊的20%,全省仅100个。迈赫入围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人选、省创新创业大赛获胜的黄耀伟项目落地;认定潍坊院所合作项目18个,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专利工作成绩突出。2020年,全市完成专利申请276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57件; 专利授权195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01件。 人才队伍日益壮大。成功举办“接融青岛·赢在诸城”第二届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共征集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领域参赛项目86个,决出获奖项目30个,其中“润滑油因子产业化”等4个项目正在洽谈落户诸城事宜。在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人才工作站,全市国内人才工作站数量达到7家。全年开展招才引智活动12次,引进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392人。推荐潍坊市工程技师学院获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信得科技公司成功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获评省级专家服务基地;普兰尼奥男装公司获评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省级以上人才平台获中央和省级财政奖补资金520万元。成功举办诸城市职业技能大赛,承办潍坊市职业技能大赛中的5个技能赛项,52名优秀选手脱颖而出。承接并圆满完成全省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试点任务,共评价603人,其中299人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全年获评“齐鲁首席技师”3人、“山东省技术能手”2人,新增高技能人才850人。截止2020年底,全市专业技术人员数 8.65万人,其中中级以上技术职称2.9万人。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持续增长。全市户籍人口111.8万人。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7.24‰和2.69‰。 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据抽样调查,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24元,同比增长4.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028元,增长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11元,增长6.0%。 就业工作稳中有进。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370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968人,困难群体再就业193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6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69%。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至2020年底,全市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14.09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1.95万人,参加居民基本养老保险56.3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5.29万人, 参加失业保险12.98万人。 社会福利工作加快推进。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580元提高到719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5200元提高到6444元。全年共发放城乡低保7534户13648人、5698.43万元。全市共有23135人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待遇,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7477人、2600万元;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5325人、861万元。发放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5481人,资金618.86万元。落实临时救助备用金92万元。疫情防控期间,按上级要求对临时困难群众进行了调查摸底,全年办理临时救助553人次,95.85万元,发放面粉1800斤、花生油450斤。救助贫困大学生100名,发放救助金36.2万元。全市共有社会散居孤儿82人,发放基本生活费139.3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75人,发放基本生活费123.55万元;困境儿童22人,发放生活费21.09万元;发放价格补贴6.17万元。全年共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100人次。 注:(1)公报所列地区生产总值(GDP)、增加值等价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所列数字为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字,正式数字以《2021年诸城统计年鉴》为准。 (3)2020年常住人口及城镇化率待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束后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