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818|回复: 0

[内蒙古] 2020年赤峰市红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12-31 10:19
  • 签到天数: 86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7692
    发表于 2021-10-29 18: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赤峰市红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力落实“六保”任务,全区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繁荣发展。

    一、综  合

    经济发展稳步复苏。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 298.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亿元,下降1.1%;第二产业增加值108.1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181.7亿元,增长1.2%。三次产业比例为2.8:36.3:60.9。

    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全年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共2058人次,其中技能培训1510人、创业培训548人。组织招聘会10场,参会企业达2300家,提供就业岗位2.1万余个,求职人员达7.4万人次。全年新增城镇就业924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5026人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1%。

    财政收支实现双增长。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8.6亿元,比上年增长5.7%。从收入结构看,税收收入 24.1 亿元,增长2.7%;非税收入4.5亿元,增长25.7%。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5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民生支出20.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5.2%。

    二、农牧业

    农业生产增速放缓。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4661.69公顷,比上年下降7.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805.94公顷,下降6.2%;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855.75公顷,下降14.1%。粮食总产量5万吨,比上年下降8.2%。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282.5吨,下降75.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1.89万吨,增长0.2%;水果产量1486吨,下降0.3%。

    特色农业持续发展。全区设施花卉特色水果种植面积1313亩,露地油用牡丹、芍药569亩,中药材4500亩,优质杂粮面积1.2万亩,设施农业2.23万亩,其中日光温室1.87万亩,塑料大棚0.36万亩。

    农业机械助力发展。全年新增农田节水灌溉面积2000公顷。完成机耕20万亩、机播19万亩,机械精少量播种10万亩,免耕播种0.1万亩,机械深耕3万亩,机收14万亩,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57%,比上年提高12.12个百分点。年末全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 6.8 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4%。

    现代农业提质发展。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5家。其中加工型企业79家、流通型企业19家、种养殖企业4家、专业市场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16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

    三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总体平稳。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3.3%,股份制企业增长4.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38.6%。分门类看,制造业增长4.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9%。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下降14.6%,重工业增长7.8%。冶金、能源、食品、医药制造、建材、纺织、化工和机械制造等八个重点行业增加值增长4.7%,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为108.9%,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6个百分点。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3]看,全区饮料酒产量 1.25亿升,比上年增长0.8%;硫酸77.11万吨,下降12.9%;水泥18.38万吨,增长1%;钢材405.27万吨,增长17%;十种有色金属19.18万吨,下降26.2%;锌合金10.51万吨,增长3.5%。

    表1     2020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计量单位
    2020年
    比上年增长(%)
    饲料

    61787.0
    29.0
    熟肉制品

    1684.3
    31.3
    发酵酒精(折96度,商品量)
    千升
    1873.0
    0.0
    饮料酒
    千升
    124664.0
    0.8
    白酒(折65度,商品量)
    千升
    124.3
    -41.8
    啤酒
    千升
    124539.6
    0.9
    绒线(俗称毛线)

    43.7
    0.0
    毛机织物(呢绒)
    万米
    104.4
    -30.4
    硫酸(折100%)

    771071.1
    -12.9
    化学农药原药(折有效成分100%)

    158.4
    73.9
    化学药品原药

    35114.5
    565.4
    中成药

    2335.1
    -12.5
    水泥

    183779.8
    1.0
    商品混凝土
    立方米
    1171497.7
    -25.1
    粗钢

    4014407.9
    43.5
    钢材

    4052742.3
    17.0
    冷轧薄板

    190570.2
    9.8
    热轧薄宽钢带

    3862172.2
    17.4
    十种有色金属

    191841.8
    -26.2
    精炼铜(电解铜)

    77595.2
    -43.9


    114246.6
    -6.0
    锌合金

    105079.4
    3.5
    钢结构

    21739.7
    62.2
    工业锅炉
    蒸发量吨
    383.0
    -7.3
    液晶显示屏
    万片
    872.6
    -61.0
    自来水生产量
    万立方米
    3803.1
    5.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1.4亿元,比上年下降8.8%;实现利润总额9亿元,增长26.8 %;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4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8%。

    建筑业稳健发展。全年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8%。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7家,实现总产值46.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4.1万平方米,增长1.8%;竣工房屋面积 72.9万平方米,增长98.7%。

    四、服务业

    服务业持续恢复。全年服务业增加值181.7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2.9亿元,下降5%;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10.8亿元,下降3.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8亿元,下降22.8%;金融业增加值22.1亿元,下降2.1%;房地产业增加值31.4亿元,增长11%。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4]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1.8%。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年末公路里程达到609.73公里,其中国道16.38公里,省道25.36公里,县道148.69公里,乡道148.35公里,村道270.94公里。全年公路货运量510万吨,比上年下降19%;货运周转量73950万吨公里,下降11.6%。公路客运量4.7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7%;客运周转量3040万人公里,下降23.9%。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7.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62.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7.3%。民间固定资产投资[5]增长22.7%,工业投资增长21%,基础设施投资[6]下降7.6%。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投资增长17.1%,中央项目投资增长48.3%。

    房地产业稳定发展。全年房地产业投资[7]52.7亿元,比上年增长43.5%。其中,住宅投资41.7亿元,增长145.5%;办公楼投资0.2亿元,下降9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8亿元,下降51.8 %。商品房销售面积83.6万平方米,增长36.4%,商品房销售额59.3亿元,增长15.2%。

    六、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58亿元,比上年下降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8亿元,下降5 %。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 153.2亿元,增长0.5%;餐饮收入4.8亿元,下降65.7%。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3.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5.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45.6%,中西药品类下降1.7%,石油及制品类下降54%,汽车类下降0.6%。

    全年商品销售(营业)额比上年下降7.6%。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下降8.8%;零售业销售额下降4.2%;住宿业营业额下降32.8%;餐饮业营业额下降27%。年末全区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2家,实现成交额13.36亿元,同比下降17.1%。

    七、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36元,比上年增长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959元,增长2%;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48元,增长8.6%。全年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613元,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808元,农村牧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839元。

    社会保障坚实有力。全区各类社会福利机构10家,实有床位1470张。其中公办福利机构1家,床位180张;民办9家,床位1290张。全年共有5930名城乡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其中城镇居民3298人,农村居民2632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728元/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5160元/年。全年共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3503.25万元。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7.5万人,比上年增长11.9%;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3.6万人,增长2.8%;参加工伤保险4.9万人,增长63.3%;参加失业保险2.05万人,与上年持平;参加医疗保险24.17万人,增长9.3%;参加生育保险3.19万人,增长35.2%。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全年全区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8家,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载体49个,其中国家级平台载体6个,自治区级创新平台载体43个。在自治区级创新平台载体中,有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10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化基地2家,科普示范基地1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家,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27家。全年专利申请504件,比上年增长3.1倍;授权专利424件,增长4.6倍。

    教育事业扎实推进。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45所,其中小学38所,普通初中11所,普通高中8所,职业教育学校7所,学前教育学校80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各级各类在校学生72523人,其中小学31471人,普通初中11863人,普通高中8765人,职业教育3554人,学前教育16730人,特殊教育学校176人,其中随班就读36人。各级各类专任教师5700人。全区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01.6%,初中毕业升学率为99%。

    九、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5个,公共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2个,公共美术馆1个,公共博物馆2个。按照总分馆制建设要求建立文化馆、图书馆分馆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个,草原书屋27个,村级文体活动室27个。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37个,组织开展各类展演展览展示活动120余场,推出10个免费开放公益培训项目,总计开展线上线下90余场次公益培训班,免费培训约3.5万余人次。

    旅游活力稳步恢复。旅游市场主体质量稳步提升,全区共有星级宾馆6家,大中型餐饮企业79家,注册旅行社和网点35家,共有A级旅游景区6家,自治区四星级接待户1家、三星级接待户2家,自治区休闲农业与乡村牧区旅游示范点1家,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牧区旅游示范点7家。全年接待游客208.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4%;实现旅游收入28.2亿元,下降57%。

    卫生体系稳步发展。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42个,其中医院2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8个,卫生院2 个,村卫生室3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职业病疾病防治院 1个,健康教育所(站、中心)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2个,急救中心(站)1个,采供血机构1个, 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年末全区医疗卫生单位实有床位8052张,卫生技术人员1014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901人。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城区共有健身广场37处,健身路径2383件,镇(街)小型健身活动中心2处,17个行政村实施农民健身工程,社区和村共有健身点89 个,体育健身队伍89支,体育协会22个。社会体育指导员1742名,其中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76人,国家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78人。全年共计发行体育彩票1.72亿元。

    十、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人居环境建设明显提升。全区建成区面积48.56平方公里,绿化覆盖面积2321.42公顷,绿地面积2189.39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3.24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7.81%,建成区绿地率45.0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我区以全面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总体目标,稳步推进各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持续推动红山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8天,同比去年增加6天,优良比率95.1%。英金河下游小南荒断面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要求,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全面向好。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区共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740.49公顷。全年森林覆盖率27.8%,林木绿化率30.01%。全区林业有害生物检测率、无公害防治率、产地检疫率及成灾率均达到标准要求。

    全年总用水量7516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0.8%。其中,生活用水增长34.1%,工业用水下降22.5%,农业用水增长71.3%。

    安全生产成绩斐然。全年全区工矿商贸类生产经营单位未发生致人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00%。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