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3672|回复: 0

[江苏] 2018年如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3-11 08:54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1575

    主题

    1584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632
    发表于 2020-1-16 14: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eweiliang 于 2020-1-16 14:56 编辑

    2018年如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全县上下深入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围绕“一个龙头、三个先锋”工作总目标,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三创三提”工作要求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向好、转型加快、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高质量发展起步良好。

    一、综合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2.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 97232元,增长7.6%。

    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全县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十六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2018年位列第43名,比上年前移4位。在2018年中小城市评选中,列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45位、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第41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48位、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30位、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第65位。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全县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75.22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439.13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437.94亿元,增长8.6%。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为7.9:46.1:46.0。

    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3,物价总水平比上年增长2.3%,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全面上涨,其中,食品烟酒上涨1.3%,衣着上涨1.1%,居住上涨0.7%,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6%,交通和通信上涨7.2%,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0%,医疗保健上涨0.9%,其他用品及服务上涨10.8%。

    就业和再就业持续推进。全年提供就业岗位4.47万个,新增城镇就业人数849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623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5187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1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74%。

    大众创业活力迸发。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45万户,增长47.8%,年末拥有市场主体9.10万户,其中,新增企业法人2032户,增长11.2%,年末拥有企业法人1.82万户。年末全县共有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579家,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中占比80.2%;规模以上民营工业总产值1451.06亿元,增长16.8%,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中占比70.3%。完成自主创业1532人,其中引领大学生创业人数172人,返乡农民工创业771人,创业担保贷款发放4049万元,贴息47.85万元。全县共有3个街道获评“全省创业型街道”,46个村居获评“全省创业型村居”。

    品牌创建持续升级。全年申报江苏名牌20个、南通名牌36个,新增商标注册1853件、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1件。获评省质量信用2A、3A级企业各1家、“市质量标兵企业”5家。栟茶竹蛏、如东泥螺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年末拥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0件。

    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97.8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7.55万人,增长1.4%,城镇化率58.81%,比上年提高0.92个百分点。全县常住人口出生率6.43‰,人口死亡率9.42‰,人口自然增长率-3.00‰。年末户籍人口102.08万人,比上年减少7107人,其中,男性50.14万人,女性51.95万人。

    2018年末人口数及构成

    指 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年末常住人口97.85
    城镇人口57.5558.81
    农村人口40.341.19
    年末户籍人口102.08
    #0-17岁9.99.7
    18-34岁17.2616.91
    35-59岁40.0839.26
    60岁及以上34.8434.13
    #男性人口50.1449.11
    女性人口51.9550.89

       

    2018年居民收支构成表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60.1元,比上年增长9.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11.4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87.4元,增长9.1%。

    2018年居民收支构成表

     
    全体居民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指标值
    增长
    指标值
    增长
    指标值
    增长
     
    (元)
    (%)
    (元)
    (%)
    (元)
    (%)
    人均可支配收入
    32760
    9.3
    43811
    8.4
    20387
    9.1
    工资性收入
    20671
    9.9
    28645
    8
    11743
    12.2
    经营性净收入
    6205
    5
    5920
    9.3
    6524
    1.2
    财产性净收入
    2438
    10
    4051
    9.5
    632
    2.6
    转移性净收入
    3446
    13.4
    5195
    8.7
    1488
    18.5
    生活消费支出
    19987
    7.1
    24061
    6.5
    15426
    6.9
    1、食品
    5958
    4
    7325
    2.4
    4427
    5.8
    2、衣着
    1631
    7.3
    2150
    9.4
    1049
    1.3
    3、居住
    2006
    21
    2006
    20.6
    2005
    21.5
    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364
    6.2
    1522
    9.4
    1188
    1.5
    5、交通和通信
    3395
    12.5
    4623
    9.3
    2021
    18.5
    6、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
    3580
    1.6
    4297
    1.5
    2777
    0.8
    7、医疗保健
    1243
    6.1
    1320
    9.2
    1157
    2.3
    8、其他商品和服务
    810
    4.9
    818
    9.5
    802
    0.3

      

    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987元,比上年增长7.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061元,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426元,增长6.9%。城乡居民文教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分别为17.9%和18.0%。城乡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0.4%和28.7%。

    年末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74辆、助力车119辆、洗衣机96台、电冰箱111台、彩电202台、电脑82台、空调215台、热水器116台;农村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51辆、助力车123辆、洗衣机95台、电冰箱112台、彩电191台、电脑44台、空调174台、热水器106台。

    年末全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6.5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3.2平方米,增长0.3%。

    全年新增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67万人、1.32万人、1.19万人、1.1万人、1万人。年末全县职工基本养老参保人数17.48万人,职工基本医疗参保人数20.90万人,工伤参保人数12.84万人,失业参保人数8.60万人,生育参保人数7.23万人。

    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养老床位总数(含社区养老)10882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2.61张。年末城镇特困人员(三无)44人,农村特困人员(五保户)5182人,城镇低保255户336人,农村低保4174户5791人。全年结婚登记4963对。

    三、农林牧渔业

    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6.7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7%。其中,农业产值50.87亿元,增长3.9%;林业产值1.12亿元,增长2.9%;牧业产值36.70亿元,增长3.7%;渔业产值57.08亿元,增长2.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95亿元,增长7.8%。

    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7.16千公顷。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0.86千公顷,增加5.96千公顷,增长4.4%,其中,夏粮播种面积67.97千公顷,增加3.29千公顷,增长5.1%;秋粮播种面积72.89千公顷,增加2.67千公顷,增长3.8%。全县粮食产量97.92万吨,减产2.0%;粮食亩产463公斤,增产0.9%;棉花产量1312吨,增产5.2%;油料产量2.42万吨,减产5.9%。全年生猪出栏87.83万头,增长1.8%;羊出栏17.40万只,下降19.0%;家禽出栏2430.72万羽,下降1.0%。水产品产量30.24万吨。

    全县新增大中型拖拉机212台,联合收割机160台,水稻插秧机362台,高效植保机1018台,旋耕播种机143台,农机总动力95万千瓦,农业机械化水平87%。

    全县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占比71.74%,家禽规模养殖占比99.28%以上。完成规模农业项目117个(种植类38个、休闲农业类32个、养殖类5个、加工类20个、其他类22个),市确认投资33.55亿元。其中,沪资规模农业项目15个,市确认投资4.33亿元。新增家庭农场245家,全县累计登记在册并正常运行的家庭农场1029家,其中省级示范场20家、市级示范场13家,县级示范场119家。新增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县级龙头企业10家,全县有各级农(林、渔)业龙头企业112家。其中2015年以来认定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6家、市级18家、县级36家。新增绿色食品获证13个,全县有效期内绿色食品获证总数30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占食用农产品耕地比重21.5%,获省级优质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9个,全县种植业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预期49%。新增农业物联网应用点5个,新增网上年销售100万元以上农业电商6个,新增省级“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9个。

    四、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22家,其中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346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8%,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15.3%和16.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15.1%,股份制企业增长16.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3.7%。

    全县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7.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43.61%,占比提高0.29个百分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智能装备、智能传感、节能环保等六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9.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3.60%,占比提高1.44个百分点。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99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9%;主营业务成本1724.32亿元,增长14.9%;利润总额159.34亿元,增长15.1%。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

    名称计量单位产量增长(%)
    饲料万吨29.899
    精制食用植物油万吨24.3665.7
    万吨6.220.4
    亿米11.437.9
    印染布亿米2.03-4.6
    服装亿件1.698
    万双540.7811.8
    家具万件11.611.8
    纸制品万吨18.2262.4
    化学农药原药(折有效成分%)万吨2.58-23.3
    涂料万吨0.589.8
    化学纤维万吨3.649.2
    水泥万吨137.08-10.4
    电力电缆万千米27.7311.6
    光缆万芯千米1323.3223.1


          五、固定资产投资

    年末全县拥有资质建筑企业137家,其中,特级企业2家,一级企业12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3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3.5%;竣工产值429.57亿元,增长32.8%,竣工率30.1%;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296.4万平方米,增长19.3 %;竣工面积1592.5万平方米,增长21.9%,其中住宅竣工面积939.5万平方米,增长9.1%。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0%,其中,工业投资增长7.7%,服务业投资增长8.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9.7%,民间投资增长17.5%,项目投资增长6.5%。

    年末全县拥有房地产开发企业29家。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1.95亿元,增长28.6%。商品房施工面积242.51万平方米,增长22.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93.50万平方米,增长23.4%。全县商品房竣工面积37万平方米,下降10.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3.23万平方米,增长3.1%。商品房销售面积105万平方米,增长64.4%,其中住宅99.75万平方米,增长154.1%。

    六、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7.66亿元,增长9.1%。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6.44亿元,增长9.1%;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31.22亿元,增长9.0%。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357.34亿元,增长9.1%;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20.32亿元,增长9.2%。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13.6%,饮料类增长1.1%,烟酒类增长22.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3.6%,化妆品类增长0.7%,金银珠宝类增长40.7%,日用品类下降11.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7.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7.0%,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5.4%,汽车类增长1.0%。

    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28.5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4%,实现旅游总收入55.84亿元,增长12.8%。全年新入库旅游项目9个,旅游项目投入完成13.6亿元。年末全县拥有旅游星级饭店8家,旅行社8家,A级旅游景区5处,省(市)级旅游度假区1个,星级乡村旅游点7个。

    七、开放型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值404.03亿元,增长54.8%,其中,出口总值136.12亿元,增长13.8%;进口总值267.91亿元,增长89.5%。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6个,其中,千万美元以上项目14个;新批协议注册外资10.56亿美元,增长244.3%;实际到账注册外资3.01亿美元,增长48.8%。

    全年新批设立境外企业8家,中方协议投资额9692万美元,增长7.8%。全年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3351万美元,下降61.4%;对外承包劳务执行额8685万美元,增长60.1%;新派劳务人员671人,增长49.4%,年末在外劳务人员2631人,下降1.4%。

    八、交通、邮政电信业和电力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25.32亿元,比上年增长3.9%。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2867.3公里,公路密度为164.63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3公里,一级公路294.5公里,二级公路353.73公里,三级公路241.47公里,四级公路1963.31公里。航道总里程778.96公里,其中,等级航道7条,里程200.76公里,等外级航道578.2公里。码头103个、泊位132个、码头总延长4710米。

    年末拥有城市公交、客运班车、旅游客车276辆9488座,拥有营运货车5802辆49439吨,运输船舶144艘61345总吨。全年完成公路运输客运量564.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7亿人公里;公路货运量1587万吨,货运周转量25.24亿吨公里;水路货运量384.7万吨,货运周转量29.8亿吨公里,累计发送旅客85万人次。海洋铁路如东站全年接发旅客5.7万人次,到达2.9万人次,栟茶站接发旅客2.83万人次,栟茶货运站接发货物1.1万吨。

    年末拥有邮政局1处,邮政支局所47处,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收入2.39亿元,增长5.8%。电信公司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收入1.96亿元,增长0.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总数11万户;年末宽带用户14万户,其中,城市家庭宽带用户2.5万户,农村宽带用户9.6万户;年末移动用户20万户,其中4G移动用户15万户。

    全年用电量59.08亿千瓦时,增长11.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3.15亿千瓦时,增长5.9%;第二产业用电量43.65亿千瓦时,增长13.0%,其中,工业用电量43.27亿千瓦时,增长13.0%;第三产业用电量4.63亿千瓦时,增长8.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7.66亿千瓦时,增长5.4%。

    全县拥有发电装机容量228.55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容量180万千瓦,占全县总装机容量的78.8%,光伏发电、火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32万千瓦、11万千瓦、2.5万千瓦、3.05万千瓦,占全县总装机容量的比重分别为14.0%、4.8%、1.1%、1.3%。

    九、财政、金融

    全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55亿元,增长3.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6%。其中税收收入48.05亿元,增长4.8%,税收占比83.5%。各项税收占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5.5%。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9.18亿元,增长10.3%。公共财政支出继续向民生倾斜,全年民生支出94.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79.3%,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24亿元,增长20.8%;教育支出21亿元,增长4.8%;医疗卫生支出10.54亿元,增长16.8%。

    全年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存款56.66亿元,年末存款余额1192.69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628.30亿元,比年初增长14.32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280.81亿元,比年初增长2.55亿元。全年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28.04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698.82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储蓄存款64210元,增长2.5%。

    全年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5.65亿元,比上年增长35.0%;提取公积金6.84亿元,增长13.5%。全年实缴职工人数7.01万人,净增7000人。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年末全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37家,比上年净增29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2.62%,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专利申请量3933件,PCT专利申请量81件。年末发明专利拥有量148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5.16件,增长23.4%。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省众创空间1家,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1家。全年完成当年实付5万元以上的有效产学研合作项目83项。

    年末全县拥有建制幼儿园53所(含四个分园),在园幼儿15027人;小学46所,在校生30370人(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22所,学生15338人(含九年一贯制学校);普通高中4所(四星级3所,三星级1所),在校生8437人。10所幼儿园接受省优复审,6所创省优,2所创市优。本科上线2464人,上线率99.1%。技能大赛省赛获18个一等奖,19个二等奖。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县文化中心全面建成并对外开放;全县15个镇(区、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和243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面达标,基本实现“7+5+N”的服务功能。建有14个镇图书馆分馆,二个特色分馆,建成三星级示范书屋20家,四星级示范书屋4家,243家农家书屋数字文化网络实现全覆盖。图书借阅15.5万册次,接待读者18万人次,新书推介48批,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资源播放优秀影片、视频讲座110场,举办大型全民阅读推广活动6次,居民综合阅读率86.29%。

    新创作文艺作品60余件,打造精品10余件,获得国家级奖1个、省级奖2个。举办演出活动120多场,送戏下乡100余场。送电影2556场,受益群众近30万人次。如东县第四次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国清寺遗址考古发现寺庙遗址建筑基址、护寺古河道,出土瓷器、建筑构件等文物标本1000多件,遗址列入“海上丝绸之路”。

    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47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62个,妇幼保健所1个。全县卫生机构床位数4145张,卫生技术人员481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155人,注册护士1755人。全县拥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60人;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技术人员22人。

    累计建成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241个,行政村覆盖率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

    举办各类体育比赛及活动近200余场;省广场舞大赛获第一名。体彩销售额突破1亿元。

    十二、城镇建设和环境保护

    全年实施景观绿化项目5个,新增城市公共绿地13.8万平方米,城镇绿化覆盖率34.94%;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18.3万立方米/日,水质综合指标合格率10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83.5%;用水普及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为100%。城区11条道路实施照明改造,更换节能灯3000余盏,背街小巷加装路灯200余盏,城市道路亮灯率为99%。

    全县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平均值为:二氧化硫1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15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52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33微克/立方米,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为82.8%。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镇区域环境昼间噪声平均值为54.1分贝,夜间噪声平均值为45.1分贝,交通干线昼间噪声平均值为64.9分贝,夜间噪声平均值为51.9分贝,均符合国家环境噪声质量标准。

    注:①公报发布的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②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③公安部门统计口径调整,年末户籍人口为2018年11月末数据。

    数据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场主体、品牌创建数据来自市场监督管理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公安局;养老、低保等民生数据来自民政局;农业数据来自农业农村局;资质建筑企业数、城镇建设数据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旅游、文化数据来自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开放型经济数据来自商务局;交通运输数据来自交通运输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邮政公司;电话用户、宽带用户、移动互联网用户等数据来自电信公司;用电量来自供电公司;发电装机容量来自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局;金融信贷数据来自人民银行;公积金数据来自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科技、专利等数据来自科学技术局;教育、体育数据来自教育体育局;卫生数据来自卫生健康委员会;环境监测数据来自生态环境局;农业产值、农作物面积和产量、畜牧业、城乡居民收支、物价指数等数据来自县调查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县统计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