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2129|回复: 0

[安徽] 2019年蚌埠市蚌山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3-1 17:41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966

    主题

    2975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854
    发表于 2020-1-3 09: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20-1-3 09:22 编辑

    2019年蚌埠市蚌山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12月25日在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长  任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对2019年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新年伊始,市委汪莹纯书记走进蚌山,对中心城区发展提出新的期望,为我们怎样建设“皖北首善之区”深化了认识、指明了方向。
    2018年7月盛夏,市政府王诚市长调研蚌山,对中心城区发展给予充分肯定,为我们更好建设“皖北首善之区”鼓足了信心、凝聚了力量。
           回望2018,在区委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打造新发展动能,推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民生水平持续改善,较好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首善蚌山”三年行动赢得开门红,冲刺全市综合目标考核“七连优”。
           ——从主要指标来看,“稳”的态势在延续。前三季度,全市通报的13项分县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中,蚌山区3项第一,7项前三,8项高于全市,9项高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6%,财政收入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1%,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6.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6.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预计,全年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2%,财政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7.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继续保持“总量进位、增速领先”的良好发展态势。
           ——从工作机制来看,“实”的作风在传承。不断创新项目服务、调度、督办机制,受到王诚市长高度称赞,并要求全市各县区学习蚌山经验。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等12家主流媒体专题报道。
           ——从发展支撑来看,“进”的动能在储备。新增“四上”企业43家,全市第一。市规委会通过31项目次,全市第一。组卷报批项目用地2459亩,全市第一,保障重点项目21个。“四经普”清查法人单位7146家,高居市辖区第一,较“三经普”增长220%。
           ——从营商环境来看,“新”的优势在酝酿。在全市试点实行企业开办“一窗通办”,新增企业2612家,全市第一。全省2017年度民营经济分类考核排名第四,是全市唯一进入省前十名的县区。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项目运作积蓄更多潜能
           始终把项目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做精做实服务保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1.项目建设增速提质。谋划项目74个,计划总投资1059亿元。签约20亿元以上项目3个、亿元以上项目22个,为发展备足后劲。在建重点项目全部建立横道图,省级重点项目开工率171%,全市第一;亿元以上项目开工32个、竣工17个、投产11个。退市进园全面完成,鑫众玻璃深加工项目开工建设,福淋乳业、皖铁起重机新厂建成投产。全面实行第三方评价机制,加强资金“借转补”考核,“回头看”项目18个。
           2.融资保障精准充分。在财力紧张情况下,减免各项税费1.4亿元;筹措1.5亿元,成立国有担保公司“蚌埠卓越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为实体经济“活血化瘀”。争取上级产业扶持资金超亿元、过桥续贷资金2000万元,债权投资1700万元。使用国开行贷款20.6亿元、农发行贷款3.4亿元。鼓励直接融资,天成科技完成“新三板”首轮股权融资,和平乳业、天诺包装成功挂牌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专精特新板”。
           3.政务服务便捷高效。融合线上、线下帮办体系,创新推出“1+X”众筹服务机制。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建成皖北首家县区级电子文件中心;政务服务事项在全市率先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和“全程网办”,公共服务事项一日办结率100%。“减证便民”申请材料精简2249项,精简比例69%,全市领先。网上办件近1.1万件,提前办结率97.4%,群众满意度99.8%。
    (二)产业转型迈上更高层次
           始终坚持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做好资源整合与平台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牢固支撑。
           1.第三产业扩面强点获批全省唯一一家以“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题的“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争取省级服务业引导资金占全市总量35%,全市第一。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业23家,全市第一。限上电商零售企业增至26家,全市第一,销售额增长超50%。跨境电商产业园成功获批首批“省级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皖北唯一。大健康产业园入驻企业16家,贡献税收7000余万元。燕山发展大厦贡献税收突破千万元。新城吾悦广场开工建设,聚云互联网科技园全面竣工,完成招商面积50%。
           2.智能制造规模壮大。智能制造基地获批以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5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3家、规上工业企业3家。蚌山半导体产业园、珠海泰坦新能源产业园、风瑞超洁净设备研发中心、新威科技三期等项目开工建设,西门子(汇精)创新中心、深圳高美福导光板、深圳创福联电子、深圳利佰光电、凌坤智能机器人、零度新能源动力锂电池、天成科技研发基地等项目竣工投产。
           3.近郊农业活力释放。全面调查“三农”发展现状,区统计局荣获“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先进单位”,全市唯一。落实全市“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整区推进试点任务,行政村全面完成清产核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有效落实。超过60%的市级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和平乳业“和平”牌乳品获评安徽省知名品牌,海上明珠“蚌山草莓”通过绿色食品A级认证,蓝莓庄园“农庄烧大鹅”获首届安徽特色农家菜银奖。
    (三)城市更新发挥更大功能
           始终用“绣花功夫”治理好城市,统筹改善区域人居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1.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大建设投资21.6亿元。拿出中心城区魄力,将计划今后两年改造的26个老旧小区全部改造,占市定目标任务173%,任务量全市最重。投入3300余万元,设计建成Z-31路。投入300万元,完成奋勇街、红旗三路三巷、吉安里、盐巷孜等背街小巷路面、管网改造。投入176万元,建成城南公交首末站临时停车场。投入160万元,提升改造蚌官路、蚌武路等农村道路。建成全市首座智能立体车库雪华大厦停车库,盘活天桥商厦闲置资源建成停车场,在奋勇街商业地带建成立体停车场,为缓解老城停车压力进行了有益探索。
           2.市容管理品质提升。在全省率先推出“街长制”,设立各级街长62名。在全市率先开展“垃圾不落地”工程,篾匠街、花鸟市场先行先试。评选“蚌山最美街巷”3条。数字化城管按期结案率99.9%。投入318万元,13条主次干道实现每天2次大规模机械化洗扫;投入72万元,将货场八路、Z-23路等新建道路纳入统一清扫保洁范围。辖区4座垃圾中转站、20座免费公厕、375万平方米城市道路保洁,全部实现市场化运作。连续两年实现违建“零增长”。
           3.资源保护成效明显。区政府成功创建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国家级节水型单位。在全市率先完成“三线三边”矿山生态恢复;率先完成“蓝天保卫战”任务,区环保局荣获“全省环境保护系统先进集体”,全市唯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编制完成。新增绿地20万平方米,提升改造32万平方米,分别完成市定目标任务135%、127%;新增街头游园3个,植树造林1024亩,分别完成市定目标任务150%、146%。投入320万元,实施体育中心周边美化亮化工程,植被覆绿18万平方米,栽植花卉70余万株。
    (四)民生福祉得到更好保障
           始终铭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将百姓事当作心头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环境。
           1.惠民政策全力落实。民生支出超10亿元。民生工程区级配套资金6020万元全部提前拨付到位。发放城乡低保金2248万元、双拥抚恤金425万元、残疾人救助金305万元、义务兵家属优待金192万元。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883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447万元,新增省级众创空间2家。城市新增就业7600余人,区就业中心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就业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和谐社会深度构建。在全国创新实施社区矫正网格化走访模式,获国家司法部高度肯定。社区协商“六事”机制入选“全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十大成果”,省政协主席、副主席先后现场调研。全省综治工作现场会观摩我区三级综治中心建设。网络信访件办结率100%,信访总量下降26.8%,群众参评率、满意率全省领先。全面完成涉军人员信息采集,成立退役军人事务局。建成全市首家社区消防体验馆。排查整改各类安全生产隐患700余处。办理法律援助530余件、劳动监察案件180余件,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2300余万元。类金融机构经营业务持续规范,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注册志愿者增至2.9万余人。“好人”评选延伸至各小区、自然村,“好人”数量增至224人,好人好事正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人、身边事。
           3.各项事业不断进步。获批“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投入5000余万元,提升改造二十六中、一实校西校区、一实校初中部、铁三小;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阶段入学率均为100%。安置房开工3665套、竣工2894套,分别完成市定目标任务131%、145%。陶山三期、宏业路A地块、新二中周边、雅郢城中村回迁安置,6400户群众喜迁新居。投入近2100万元建成燕山养老服务中心,系全市设施最全、档次最高、环境最好的公建民营养老中心。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在全市率先与三甲医院蚌埠三院建成紧密型医联体。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考核,食品安全快检室实现基层食药所全覆盖。在万达广场建成全市首家共享书屋,联合凤阳县推出“一日游、二日游”线路,孙家圩子、篾匠街获《美丽中国地名寻梦》视频展播,宝兴面粉厂列入“蚌埠市区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热浪岛水公园晋升3A级景区,晟光科技获“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民生档案实现数字化管理,一分钟查全查准率100%。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扎实有效。区人防办连续四年荣获“省人防先进单位”。国防、双拥、人民武装、科普、史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均取得新进展。
    (五)政府作风转向更加严实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领导班子带头学宪法、学党章党规,深入开展“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专题警示教育。加强领导干部纪律约束,完成经济责任审计项目12个。持续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完成政府投资审计项目45个。强化“马上办”督办系统运用,约谈6人,效能通报3人。区领导开门接访群众161批、400余人次,包保指导村、社区换届,新一届基层班子成员平均年龄降低3.2岁;引领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十城同创”一线,“点穴式”攻坚创建难点,广泛开展“四送一服”,精准化破解发展难题。
           各位代表,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历史,总是在特殊的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一直以来,蚌山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凝聚起无数奋斗的力量和激情,让脚下这片土地绽放出耀眼夺目的时代光华。
           改革开放,见证蝶变的蚌山。自2004年区划调整以来,面对新的城区格局,先后创造性制定“皖北首善之区”发展战略和“一主两翼”发展框架。“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一哲学命题,已经有了完整的蚌山答案。万达广场、南翔城市广场引领东海大道高端商贸集聚带从无到有、繁华日现;老百货大楼、蚌埠饭店、二马路市场改造,正重塑淮河路商圈;城南新区资源独有,已成长为全市最宝贵的发展区块。今日蚌山,正像一只彩蝶,在改革开放的窗口蹁跹起舞。
           改革开放,铸就成长的蚌山。自2012年以来,面对各县区你追我赶的竞争压力,连续六年获全市综合目标考核优秀等次,党政领导班子连续六年获评“好班子”。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7个季度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5个季度高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3个季度高于全市,连续24个季度高于全省。今日蚌山,正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冲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改革开放,塑造美丽的蚌山。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的生态文明理念,想方设法破解老城空间限制,累计新增绿地119万平方米,提升改造绿地159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率由30.3%提至4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4.3平方米,皖北第一。建成全市首家“省级森林城区”。今日蚌山,正肩负时代责任,孕育着天蓝地绿水清的淮畔明珠。
           改革开放,感知温暖的蚌山。自近年城市大建设以来,面对城市更新的迫切需求,加快棚改及建设步伐,屡树“蚌埠标杆”,屡创“蚌埠速度”;创新老旧饮食群、老旧菜场、老旧街巷特色改造模式,引领全市乃至全省城市建设潮流,城市治理市场化变革逐步实现自生长。成功创建全市首家“安徽省文明城区”。在省运会开幕式上,蒋雯丽深情回忆蚌山巷子,巷子深处的家。今日蚌山,正用它幸福的“乡音”,融化着乡思,温暖着乡愁。
           各位代表,历史很大,个人很小。办好自己的事情,守好自己的责任,就是我们对历史最好的担当,对改革最好的回答。今日蚌山,闪动着一代又一代蚌山人的奋斗身影,正朝气蓬勃,正意气风发,正以昂扬向上的姿态,迎接光明美好的未来。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履责监督、守望相助的结果,更是全区人民勠力同心、接续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以及所有关心、支持蚌山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安不忘危,兴不忘忧。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还存在困难与挑战:一是产业转型仍需加倍努力。商贸服务业是蚌山立区之本,国家要求“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我们“船大难调头”,业态升级还存在诸多制约。在中国制造2025及蚌埠市“工业兴市”战略背景下,蚌山区要适当提升二产。虽然我们不断招商引资,但智能制造产业链的培育尚需时日。二是民生领域尚存薄弱环节。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历史欠账依然很多,城市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优质的教育、医疗等资源存在城乡不平衡、区域不平衡问题,尚不能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三是懒政怠政还有生存空间。在“六连优”形势下,少数干部存在麻痹大意心理,工作中有“累了歇一歇”的思想。对这些困难与挑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不忘初心、竭力工作,让人民政府不负人民重托!
    二、2019年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总体要求
           各位代表,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蚌山改革开放再出发。
           改革开放,承载着蚌山对未来发展的期望。我们已经实现“六连优”,在创造历史的关口,还能不能再续辉煌?还能再走多远?这是蚌山区的时代之卷,时代之问。毋庸置疑,我们的干部正逐步走向成熟。但也毋庸置疑,我们将肩负越来越艰巨的增长压力和发展责任。唯有改革开放,不寅吃卯粮、不沾沾自喜、不故步自封,方能登高望远,看见未来。
           改革开放,承载着蚌山对首善之区的追求。当前,淮河生态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蚌埠市被安徽省明确为淮河流域和皖北中心城市定位。作为淮河岸边的蚌埠市中心城区,蚌山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不仅立志打造皖北首善之区,将来势必还要向更广阔天地的首善迈进。唯有改革开放,与外面的世界互联互通,勇敢接受风雨洗礼,方能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从容面对更多挑战。
           改革开放,承载着蚌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时代发展大潮中,蚌山区面临着新城建设与老城改造的双重压力。受限于区级财力,用老模式、老办法、老路径永远不能做到两头兼顾、两全其美。唯有改革开放,发散我们的思维,创新我们的机制,改善我们的方法,方能集聚更多智慧、更多力量,共同建设这个美好而又充满希望的新时代。
           2019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8%,财政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水平保持同步增长。
           上述主要预期目标,考虑了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首善蚌山建设需要。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求。我们要坚持“质量强区”理念,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产业体系、供给体系,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做好新一年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决策部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充分发挥、尊重基层首创精神,不断纵深推进改革开放,确保首善蚌山建设不断打开新局面,迈上新台阶。
           深化改革开放,政务服务要向信息化迈进。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必须勇立时代潮头,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度拥抱“互联网+”,紧紧围绕“数据跑路”,用“壮士断腕”的勇气,改革服务机制,再造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让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河畅通流淌、奔腾不息。
           深化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要向平台化迈进。融合互通是开放的核心要义。我们不能拘泥于自家“一亩三分地”,必须树立整合意识,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定位,打造遍地开花的平台,整合转化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提高蚌山发展能级和集聚效应。
           深化改革开放,城市治理要向市场化迈进。城市治理内容繁杂,没有标准方案。我们不能一味堆积人力、物力、财力,那是懒政思维。必须要日益从微观的经济活动中退出,将微观治理交给市场,通过社会化力量的引入,多元尝试模式创新,逐步实现市场的自我约束和资源的最优配置。
           深化改革开放,民生保障要向精准化迈进。幸福定义各不相同。我们不能“一刀切、一锅煮”,必须从蚌山实际出发,瞄准百姓痛点、工作阻点,精准施策、靶向治疗,以创新的举措,让力量集中在刀刃上,促动民生领域实现普惠改善,确保更多群众享受发展红利。
    三、2019年政府工作建议
           新的一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依然十分繁重。我们将加强统筹协调,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下好改革先手棋,聚合蚌山能量
           改革,是一条永不停歇的进取之路。要透过政府、市场两大层面,聚焦宏观、微观两个方向,全面破除机制障碍,唱响首善征程的时代新声。
           1.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开展“主任局长驻窗口”活动,聚焦“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推动政务服务一网覆盖、一门办理、一次办结。全面实行政务服务错时工作制,以及“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新模式。公示“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实现“手机扫一扫,事项全知道”。深入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全面取消向办事群众收取各类证明材料复印件,平均审批办结时限再压缩20%。
           2.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保护弘扬企业家精神,打造勇于创新、致富思源、守法诚信的企业家队伍。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配套政策,细化、完善行业扶持政策,支持本土企业提质发展,对其新增投资项目比照招商引资政策执行;动态编制政策菜单,企业按需点单,部门接单服务,全力帮助民营企业跨越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持续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凡是妨碍统一市场、违反公平竞争的文件和制度全部清理,凡是扰乱市场秩序、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和现象严厉打击。广泛搭建产融对接平台,发挥国有担保公司作用,有效降低担保成本,每季至少开展1次银企集中对接会。引导设立各类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和并购基金,帮扶做好动产抵押、商标权质押,支持发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集合票据、双创债等,引导通过债转股、股权融资、挂牌上市等方式开展直接融资。力争民间投资增长10%以上,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80%以上,民营经济占国民经济比重70%以上。乡街各净增“四上”企业4家以上。
           3.聚焦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柔性引才,一事一议、一人一策,新增院士、博士后等高端人才工作站2家。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鼓励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市级以上研发平台2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保持全市领先,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持续提升,技改投资增长10%。倡导社会创新,提升全民科学素质,鼓励中小学建立公益科创空间。新增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9件以上。创新开展“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让科普有温度、接地气。
    (二)按下项目快进键,跑出蚌山速度
           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抓手。要兼顾数量、质量两项指标,用好服务、监督两类机制,全面保障要素供给,掀起汹涌澎湃的建设浪潮。
           1.健全项目工作机制。认真贯彻“项目定了干,一切手续我来办;项目开了工,一切服务我跟踪;项目投了产,一切困难我来管”理念,搭建“四送一服”政企对接平台,在各部门、乡街设立首席帮办员,项目全生命周期实现“1+X”线上众筹服务。完善投资项目企业承诺放行制,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信用评价机制,用“一次性的承诺”改革“一箩筐的审批”。严格实行项目“日反馈、周调度、月观摩、季分析、年考核”制度,夯实五级责任体系,在建项目全部实行横道图管理。谋划实施重点项目130个以上,亿元以上项目开工25个以上。坚持项目评审制度,继续开展招商项目“回头看”。探索建立“亩产论英雄”导向评价机制,对亩均不达标项目,坚持先孵化再供地,将生产要素、政策资金向“优等生”倾斜。
           2.提高项目储备质量。开展“项目质量提升年”行动,全面梳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围绕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谋划一批重大项目,总规模不低于500亿元。发布“城市机会清单”,为新经济提供应用场景,鼓励企业围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提供解决方案。抢抓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长三角一体化、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等机遇,注重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加强与大型央企、跨国公司、知名民企合作,至少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个、20亿元以上项目2个、细分领域龙头企业2家、总部经济项目10个以上,智能制造产业招商占比60%以上,全年实际到位市外亿元以上项目资金增长20%。争取深圳宝盛自动化产业基地、浙江明峰医疗等项目签约。各乡街税收增幅不低于20%。
           3.搭建项目落地平台。积极探索“枢纽经济”,借力不同地区人力资源、创新要素等比较优势,拓宽市场和发展空间。完善智慧产业园、科技创新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园区服务功能,三大园区完成招商100%;大健康产业园新引进企业10家以上,光彩大市场物流平台新引进物流企业10家以上。实施楼宇经济发展三年行动,加快楼宇业态调整、功能置换,引进一批区域总部、营运中心、结算中心等,打造万达写字楼、雪华大厦等“十大楼宇品牌”,新增税收千万元以上楼宇2个。有序推进“腾笼换鸟”,鼓励支持企业拿出闲置资产对外合作、互利共赢;各乡街建立闲置厂房、楼宇大数据,各新增楼宇招商平台1个。
    (三)打造产业升级版,崛起蚌山高地
           转型,是实现跨越赶超的必然要求。要立足区内、区外两个实际,注重供给、需求两端平衡,全面转换新旧动能,奏响提质增效的发展旋律。
           1.挖掘消费市场潜力。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区”。推动跨境电商发展,鼓励生产型企业、传统外贸企业拓宽电商渠道,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6家,线上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10%。聚焦物流与快递协同发展,谋划华运物流园,启动建设快递物流园,建成合百大易商通智能物流园,逐步打造城市配送中心。培育升级消费载体,加快建设二马路、汇金商业广场二期、新城吾悦广场等项目,支持华运、天洋等商贸龙头企业优化业态、扩大经营,推动国货路步行街、万达金街、嘉年华旅游街区创建省级特色商业街区,打造天桥皮织坊等特色街巷。大力发展夜市经济,推出一批常态化、亲民化、特色化“夜蚌山”品牌活动,培育多元消费模式,打造夜市经济示范街区2个。
           2.跃迁智能制造能级。围绕智能终端和新型显示等领域,攻坚一批产业链关键项目。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鼓励支持与大企业融通发展,实现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品牌互动。制定“小巨人”发展计划,培育一批细分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开工建设宝盛偏光片、昆山德泰新材料等项目,加快推进新威科技三期、泰坦新能源产业园等项目,主体建成蚌山半导体产业园,竣工投产风瑞超洁净设备研发中心、鑫众科技、海勤科技制造基地一期等项目。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保持全市前列。
           3.凸显乡村产业特色。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发展现代化“六次产业”。坚持科技兴农,打造“物联网”农业示范区;鼓励研发新品种,扩大花卉苗木、林果等特色农业品牌效益。积极培育农村电商,引导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发展电子商务,网上销售额提升10%。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快推进奶业振兴,提升奶业品质与品牌影响力。加快建设花卉科技产业园、安徽水利水田林舍等项目。全面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增适度规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家。
    (四)打好建设组合拳,强健蚌山筋骨
           协调,是评判发展的尺度与标准。要促进城市、乡村两元融合,实现物质、精神两个统一,全面补齐现实短板,打造协调共进的特色样本。
           1.强化城市基础支撑。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保障水蚌线外迁,推进贯通航华路南段、涂山路东段、姜桥路东段等“断头路”,力争竣工通车Z-25路南段、虎山东路南段。将旧城改造主战场向背街小巷转移,畅通城市“毛细血管”;改造永业路、红旗二路七巷等道路下水管网,养护提升华大街、中平街、兴中路、黄庄二路、吉安里等道路;支持乡街、社区开展微更新、微改造,提升小巷胡同品质。各乡街制定三年发展规划,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推动特色发展,实现自身经济总量倍增,承载功能全面提升。
           2.创优精细治理模式。争创省级“无违建区”和无违建乡街,逐步清理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存量。在各乡街推广街长制,实现“街长吹哨,部门报到”,解决“看到的管不了,管了的看不到”问题。全面推进城市治理市场化进程,在更多领域推动政府身份由“运动员”转为“裁判员”。开展大数据城市治理试点,建成运行区级数字化城管中心,局部构建城市智慧管理系统,让公共设施“活起来”。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回头看,选择有条件小区加装电梯。完成全部老旧单体楼改造。全方位建立物业监管评价体系,提升小区管理服务水平。试点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开展新一轮“最美街巷”评选。
           3.补齐均衡发展短板。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投入8000万元,利用三年时间拓宽改造全部农村道路,全年改造蚌武路、仲集路、梨朱路、洼张路等道路10公里。完善蚌官路等道路安全防护设施,优化与城市主干道连接口设计,确保道路安全。清淤沟渠6公里。扎实推进“十城同创”。继续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打造城乡全域文明。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建立志愿服务联合会。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让文明风尚春风化雨般滋润人心。
    (五)铸就文化软实力,彰显蚌山气质
           文化,是一座城的独特印记与灵魂。要兼顾开发、保护两种理念,拓宽传承、创新两个路径,全面滋润文化根脉,铸就秀外慧中的城市气质。
           1.唤醒老城历史记忆。支持传统老字号创新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保护,开展非遗进校园等系列活动,举办首届老蚌埠非遗文化展演节,逐步打造淮河文化传承创新核心区。支持民办博物馆发展。加快宝兴面粉厂片区保护性开发,启动建设铁路公园,改善堤下路周边环境,融合历史文化元素,打造老蚌埠人文街区。保护性开发古村镇、里弄民居等,乡街各打造1条历史街巷,塑造新魅力,构建人文气息浓厚、文化体验生动的“时光走廊”。
           2.丰富文化旅游内涵。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深入实施“旅游+”工程,构建蚌山旅游大数据平台。创新发展民宿、近郊等乡村旅游。鼓励工业企业适当开放生产线,打造“观光工厂”,供游客参观体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旅游商品开发,举办蚌山文创作品大赛。继续探索打造高质量旅游发展联合体,串联、整合蚌山及周边旅游资源,推介一批精品旅游路线。对开发旅游市场做出贡献的旅行社进行奖励,上不封顶。旅游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发展水平。
           3.深化公共服务供给。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区图书馆,乡街综合文化站升级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70%的行政村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辖区公共文化场馆实现无线网全覆盖。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创作一批具有蚌山特色的经典作品,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广泛开展群众文化展演活动,做好“文化下乡”,各行政村全年至少播出电影12场、戏剧4场。围绕体育中心布局发展体育文化产业,加快足球小镇建设,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会,让为运动而聚的脚步,释放城市热情与活力。创新打造一批共享书屋、阅读点,鼓励引导开展读书会、名师讲坛等活动,让为读书而聚的灯光,点亮城市理想与希望。
    (六)擦亮生态金招牌,守护蚌山底色
           生态,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要认清生态、经济两大关系,运用修复、保护两种手段,全面贯彻绿色理念,铺设行稳致远的发展路径。
           1.夯实环境治理责任。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继续开展中央、省、市环保督察问题“回头看”,严格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扎实开展河长制、林长制、路长制。大力整治建筑工地、拆迁工地等领域施工扬尘,加强餐饮油烟治理,确保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统筹做好水土污染防治,严控农业面源污染,集中治理淮河岸线、梅花山水库、杏山水库等重点水域环境。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三大革命”,集中力量做好陈年垃圾清理、污水管网建设等,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完成改厕1100户,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
           2.拓展绿色生态空间。绿化养护主阵地向小区转移,乡街至少各选择2个小区试点立体绿化。按照“海绵城市”标准,建成奋勇街、太平街街头游园。提升工农路与胜利路交叉口、太平街与胜利路交叉口等节点绿化水平。新增、改造绿化面积各10万平方米,新建绿道2公里。坚持“以林养景,政企合作”模式,提升中环线、姜桥路等主干道景观生态,打造城南新区“绿色项链”。扎实推进“万千百”工程,成片规模打造油菜花、桃花、桂花景观。提升蚌官路、蚌刘路绿化档次,设置园林小景、园林驿站,总面积1万平方米。积极保护森林生态,植树造林800亩。
           3.践行节能减排理念。推动公共机构用能系统更新,加快装配式、节能式等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巩固企业煤炭减量替代成果,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做到增产不增污。城市建成区餐饮单位全部完成“煤改气”。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落实资源综合利用措施,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确保秸秆禁烧连续七年“零火点”。
    (七)筑稳共享压舱石,传递蚌山温度
           民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追求。要关注普惠、特殊两种情况,统筹基本、充分两类保障,全面落实民生举措,打造安居乐业的幸福蚌山。
           1.关切基本民生保障。扎实做好民生工程。做好农村困难群众识别帮扶。开展首届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评选,严控大班额,完成燕山小学、22中等新校规划,启动建设一实校南山校区、黄山小学,建成铁三小雪华校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育孩子们爱祖国、爱家乡、爱生活。新开工朝阳南路东侧地块、宏业路两侧老铁路宿舍C/G地块、南山宾馆及周边等安置房项目5个,加快建设公栈路北侧、马场湖路西侧、小新庄、淮河路烟厂宿舍、无线电总厂A/C地块等安置房项目5个,竣工交付沈圩城中村C/D地块、二马路、徐桥城中村等安置房项目3个,全年至少安置4000户;推进廉租房和公租房统筹分配管理,加快完成租补分离,扩大保障房受益面。认真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就业创业,有效搭建岗位供需平台,开展大型集中招聘活动10次以上,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探索专业人才订单培养、联合培养模式,构建人才“蓄水池”。
           2.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争创“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快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社区矫正网格化走访模式。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动安全生产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转变、单一监管向综合治理转变、传统监管向现代化监管转变。强化应急管理处置,提高全民消防意识,提升防灾抗灾救灾能力。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巩固社区协商三年行动成果,打造社区协商蚌山品牌。严厉打击非法违规金融活动,排查化解存量隐患,确保不发生较大区域性金融风险。
           3.谱写社会事业新篇。争创“省级妇幼建设优质示范服务区”“省级食品药品安全区”。推进数字医疗服务,提升家庭医生履约质量,有序发展医联体,逐步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推进建设蚌埠二院新院区。构建全区养老信息化平台,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建成运营区级养老指导中心以及仲集、燕南等社区养老站16个,打造长寿树示范村1个。试点部分街巷设立露水市场,满足百姓生活需求。试水农贸市场3.0版,推动由“房东”模式向自营模式转变,逐步实现全场统一结算、基地直采对接、追溯信息可查、价格实时可控。落实食品安全“一岗双责”,力争“阳光餐饮”实现持证单位全覆盖,争创全市首个省级食品安全示范街区。做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推动国防、双拥、人民武装、人防、档案、史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机关事务、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全面发展。
    各位代表!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政一方,要恪尽职守、夙夜在公,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用实际行动回馈人民信任。
           坚持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把党的建设放在首位,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注重提高政治能力,牢固树立政治理想,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站稳政治立场,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迅速高效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做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扎实做好新一轮机构改革。
           坚持做到学以致用提本领。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和决策水平,确保政府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广泛学习人文知识,感悟家国情怀,塑造人生品格,提升精神境界。深入学习业务知识,鼓励走出家门,看新事物、学新机制、长新见识,推动工作取得新成效。
           坚持做到马上就办抓执行。积极推进精文简会,部门目标责任状、属地管理实行备案审批制,让基层集中精力干实事、出实绩。严格行政督查问效,加强窗口服务单位日常监督。深化“马上办”运用,对重大部署、重要工作、重点工程进行全程跟踪,绝不允许在抓落实上“挂空挡”“磨洋工”“掉链子”。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号召广大干部职工进基层、跑一线、摸实情、找不足。
           坚持做到清正廉洁守纪律。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中央、省、市、区实施细则要求,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严格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面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科学管理政府专项资金,严控行政支出和部门一般性支出,部门预算实现联网监督,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
           坚持做到依法行政尽职责。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强决策实施的跟踪评价。强化制度约束和权力内控,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化和扩大政务公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不断改进政府工作。
           各位代表,风雨再大,也大不过燃烧的梦想;路途再远,也远不过前行的脚步。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继续保持改革创新的勇气,展现更加开放包容的情怀,昂首阔步行进在“首善”之路,于历史的时空坐标里,奏响最雄浑壮美、豪迈空前的蚌山乐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